正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正宁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宁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认真实施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和谐、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一、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从正宁五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取得显著成绩。
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到2010年底,正宁县生产总值完成15.5亿元,比2006年净增8.3亿元,年均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10万元,净增2347万元,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6亿元,净增40.38亿元,年均增长61.42%;大小口径财政收入迈上亿元台阶,分别完成1.7亿元、1.6亿元,净增13131万元、13073万元,年均增长44.04%、57.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6亿元,净增3.9亿元,年均增长23.0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445元,净增1439元,年均增长1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万元,净增6161元,年均增长19.74%,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42.8:15:42.2调整到37.1:18.1:44.8。
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幅跃居全市前列。
2008、2010 两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获得全市综合一等奖,并连续三年获得项目建设、农村经济、城建交通、新农村建设、财政增收、外贸出口、党建工作等多个单相奖。
2、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坚持以项目为总纲,推行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跑上去、争回来,走出去、引进来,论证储备各类项目736个,争取项目414个、资金及经费补助22亿元,年均增长2.5亿元;签约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0个,签约资金3.5亿元,完成投资2.3亿元;组织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988个,完成投资116.1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79个,完成投资75.6亿元,宁正煤田核桃峪矿井建设、罗川煤田开发、周家煤电工业集中区、宁长二级公路、庵里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骨干项目顺利实施。
组织实施了通村油路(水泥路)、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流域治理等重大工程,基本实现了乡村油路全覆盖、人畜饮水全达标、信息网络广延伸、清洁能源广入户的目标。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着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粮食生产连年取得较好收成。
优质苹果基地建设规模扩大,五年筹措投入财政资金800多万元,扶持栽果20.7万亩,正宁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9.82万亩。
烤烟实现了规范化生产,种植面积控制在计划之内,五年收购烟叶23.6万担,实现税收2782万元。
川区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累计建成菜棚1800座、日光温室480亩,草畜、劳务产业实现了新的发展。
完成了首批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任务,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了建设规划、主导产业、通村油路、社会保障、民主管理"五个全覆盖",2010年度考核在全省11个试点县中名列前茅。
4、城乡面貌极大改观。
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支撑发展的先决条件,统筹推进城镇、水利、交通、电力、能源和生态建设。
城镇建设突出提质扩容,大力推进"一城十乡"工程,五年累计投资7亿元,组织实施南环路建设、北沟生态休闲工程、街区人行道改造、县城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187处,县城建成区面积较"
十五"末扩大了3.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9.5%,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卫生县城。
道路建设突出晋等升级,新修通村(乡)油路(水泥路)61条446公里,正宁县85%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公路养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2010年全市在正宁县召开了公路管护现场会。
水利建设突出安全达标,五年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23000户,正宁县自来水入户
率累计达到40%,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80%。
电力通讯突出网络延伸,积极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提升、无电地区通电、新农村通电等电力工程17个,建成无线通信基站120个,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和互联网。
生态建设突出综合治理,先后组织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坝系建设、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场承包权改革基本完成,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并有盈余,完成流域治理8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0.9%,顺利通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复审验收。
5、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为民办理实事66件,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0个,解决了2.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面下降了10.3个百分点。
认真落实抗震救灾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改造农村危窑危房6918户,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45元、11995元,比"十五"末净增1580元、6861元,年均增长13.1%、18.5%。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6亿元,比"十五"末净增4.2亿元,年均增长20.3%。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4.1平方米、31.5平方米,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6、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坚持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各类教育项目93个,撤并农村中小学校及教学点46个,建成寄宿制学校14所,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实施县医院搬迁、中医院医技楼、县地方病防治大楼以及乡镇卫生院业务楼等卫生项目46个,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74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500座,2010年省上在正宁县召开了农村改厕现场会;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与荷兰哈克公司、甘农大等科技企业、院团开展技术合作,2009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10年荣获"全省科普示范县"称号;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广场、广电"村村通"工程同步推进,红一军团政治部、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相继建成,组织参加了省"十二运",成功举办了正宁县四届运动会,荣获全国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先进县称号;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10个乡镇气象工作站和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实现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两个气象为农服务先进县之一。
大力加强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扩大新农合和城镇医保覆盖面,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5%、88.3%;认真落实创业促就业政策,五年来招录安置高校毕业生1496名、复退军人111名,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3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
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建成敬老院8个、五保家园11个,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及救济款3.7亿元,全面落实了村支书"万元年薪"制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2套,改造农村危旧房3458户,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4.1平方米、31.5平方米。
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持续开展"平安正宁"创建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和信访接待工作组制度,持续开展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累计接访176场(次),接待上访群众328批1238人(次),下实手解决突出问题,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有力地维护了正宁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存在问题
1、县域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
从GDP总量来看,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八。
从人均GDP看,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市的60.4%,分别低于全国21124元、全省7538元、全市5597元。
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五。
从财政状况看,人均财力仅为863元,仅占全国、全省、全市的13.9%、29.6%、36.5%。
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五。
2、产业升级步伐缓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产较重,二产较弱,三产滞后,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升级缓慢,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2010年,正宁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7.1:18.1:44.8,县域经济是典型的农业经济,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小。
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都较弱,县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多数县域工业的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增长呈现单一粗放式增长模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份额小,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农业比重高、工业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正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明显特征。
3、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收入仍然偏低,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收入差距仍在拉大。
正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十五"末的2.75倍上升至3.48倍,差距有所扩大。
4、城镇化进程滞后,水平不高。
一是城镇化水平较低。
2010年底,正宁的城镇化率为29.5%,与全国、全省、全市比较,差距均很大。
二是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的矛盾和压力增大。
三是城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城市基础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
大多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集聚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县域工业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正宁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2010年,工业增加值仅占正宁县生产总值的5.97%,煤炭工业正处在培育阶段,实现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
正宁的县域主要表现为农业化特征,一方面,县域地区自身的工业基础没有足够的力量带动县域经济的非农化转向;另一方面,地理距离的分割也使其难以得到大型企业的辐射。
三、发展制约因素
1、观念上的制约和影响。
一是进取精神不足。
主要表现在: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创新开拓的勇气不足,营造发展环境的措施不力,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少数干部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这就直接导致了县域经济的创新缺乏动力,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
二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
在生产区域布局问题上,处于不自觉阶段,往往是产业趋同,产品趋同,名特优稀,外发力度不大,规模优势不明显,区域特色不突出。
沿袭计划经济的思维,缺乏市场经济的理念,形成不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和解决难题的新方法。
有关职能部门往往重生产、轻市场,重视农产品的总量指标的完成,忽视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组织指挥生产,轻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销售流通,重农村一次产业,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2、深层次的体制制约。
一是县域政权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制约,缺乏集中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
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导向的双重作用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中城市、大中企业集中。
县域内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几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体制上,职能上收,部门权力强化,县域经济调控能力弱化。
二是财政体制和政策的制约。
在财税方面,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实行分税制以来,财力向上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
县级财政处于弱势地位,支出下移,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用于发展县域经济。
三是金融政策的制约。
在金融方面,少数金融机构一再压缩对县以下的贷款额度,吸储多,贷款少,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尤为困难。
金融政策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
长期以来,存在着农业项目、农村生产、农民经商贷款难的问题。
四是人力资源的制约。
正宁每年有大量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很多人才学非所用,难以施展才华,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县域经济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县域经济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3、自身条件的制约。
一是自然条件的制约。
正宁县自然资源缺乏,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建设成本过高,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区位、信息来源、经济基础条件差,在经营机制、人才竞争机制、融资渠道等方面和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
三是经济特色不明显,产业优势不突出。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县财源结构单一,缺乏支柱财源。
受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和重复建设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经济特色不明显,产业优势不突出,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是县域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供需日益突出。
供地指标不足,用地缺口很大。
用地审批手续多,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四、今后五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态和变化趋势。
县域经济发展程度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终体现在产业发展优势上。
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发展、社会和谐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煤炭资源开发和统筹城乡发展"两个重点",着力强化交通、人才、水资源"三大支撑",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加速、新型工业化突破、特色城镇化提质、党建科学化发展"四大工程",奋力把正宁建设成为陇上煤都、经济强县、产业大县、文化名县、人居优县。
总体奋斗目标是:围绕把正宁建设成为陇上煤都和经济强县、产业大县、文化名县,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赶上或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赶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投资翻三番以上,工业增加值翻四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跨上8000元台阶,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正宁县实现小康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五、今后五年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未来五年,正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着力点是突出抓好"四项任务"。
即"谋跨越、求富裕、促和谐、树新风"。
"谋跨越"是必须抓好的执政要务,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使正宁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跻身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强县行列;"求富裕"是必须肩负的执政使命,就是要让正宁县人民尽快富起来,家庭财产不断增加,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实现安居乐业;"促和谐"是必须坚持的执政追求,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政治局面、和顺的内外环境;"树新风"是必须展示的执政形象,就是要弘扬新风正气,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
(一)增强发展意识,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要实现正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正宁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是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增强竞争意识,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去指导、组织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政策、开放的市场来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从满足于做好当前工作向善于主动服务、超前谋划转变;从对经济的直接指挥转到综合协调服务;从过去主要是行政审批和计划指标的制定,转到把握县域经济发展动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更新观念,树立大发展,将投资的热点和发展重点转移到发展工业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到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上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提高驾驭管理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以大改革、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尽快把正宁建成基础坚实、特色突出、发展强劲的经济强县。
(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要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思路,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加速农业产业升级,着力壮大服务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1、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按照"二产服从生态"的原则,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安全和环境保护相统一。
加快煤炭资源开发。
始终把煤炭开发作为主旋律,全力配合华能公司、中铝集团等大型企业,抓好核桃峪800万吨矿井、罗川煤田开发、正宁电厂、煤田供水、运煤通道等重大项目,通过建设周家煤电工业集中区、县城工业集中区、中铝罗川"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区,培育县城、周家、罗川三个经济增长极,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新型工业集群,培育工业发展"摇篮",促使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实现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促使农业县向工业县跨越,把正宁建设成为陇上煤都和工业强县。
发展壮大地方工业。
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运销服务、建筑建材为重点,认真抓好多功能气化炉、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果酒生产等工业项目,加快县城工业集中区、榆林子工业小区建设,确保县城工业集中区食品饮品、建筑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化工4个功能小区基本建成,构建产业集聚化、功能秩序化、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型地方工业板块。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深入实施全民创业战略,放宽准入领域,优化扶持政策,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扶持建办一批集约型、科技型、外向型、创汇型民营企业,力争民营企业税收达到4000万元以上,外贸出口创汇每年增长10%以上。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突出"一产变三产"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要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的总体思路,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提升果、烟、菜、畜、劳务等产业基地规模的同时,把农业生产当作工业的一个"车间",重点在建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培育地方品牌产品上求突破,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在苹果产业上,重点延伸链条,引进果汁加工、保鲜储运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果业深度开发步伐。
在烤烟生产上,严格落实"双控"政策,计划种植,稳定面积,合同收购,实施嘉峪川引水枢纽及烟田节水灌溉工程,促使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在蔬菜开发上,围绕"建设服务煤田开发菜篮子基地"目标,以四郎河川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大力发展设施种菜,不断提高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在草畜产业开发上,以林缘乡镇为重点,积极建办规模养殖小区,加快草畜产业发展进程。
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实施"341"工程(即建好县城工业集中区、周家煤电工业集中区、永和煤电铝工业集中区三个园区,带动园区所在地
的山河、宫河、周家、永和四个乡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逐步实现一半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全面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抓好中心村建设,改造城中村,建设试点村,治理空壳村,培育建设一批住房适度集中、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的现代农村安居小区,力争"十二五"末,形成以正周、南罗公路为主轴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带,使正宁县一半乡镇先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辖区内一半农民向市民转变目标,创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县。
不断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灾情预警预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推广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制度,用特色、绿色品牌支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3、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协调,围绕"抱团发展"、聚集发展,多角度宣传推介正宁,不断拓宽对外合作的领域、范围和层次,积极融入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
要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在"引强入正"、借力发展上求突破,抓好正宁四星级宾馆、奥神洲气调库及苹果商品化处理、南苑小区住宅楼开发等项目实施。
着力拓展开放领域和开放方式,在继续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重点引进商贸、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产业项目;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域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
要积极开发旅游产业,以开放邓小平、习仲勋旧居等红色革命游为重点,带动开发调令关森林度假村等子午岭绿色生态游、罗川古城历史文化游,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在发展环境上有新提升。
调整和完善各项优惠措施,营造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兴业的政策环境;增强诚实守信的信用意识,营造让投资者放心发展的信用环境;严厉打击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行为,营造有利于投资者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和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营造帮助投资者发展的服务环境。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生活型服务业与生产型服务业并举的思路,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培育成正宁县新的优势产业。
突出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围绕煤炭资源开发,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面向西北、对接沿海、联通全国的物流集散地。
鼓励有实力企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进一步优化专业市场布局,大力探索"总部+物流"、"基地+物流"发展模式,使正宁成为以煤炭及延续产品为主的区域贸易发展中心。
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
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区域性市场,着力构建以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为支撑,以连锁超市、综合商场、便利店为主体的大中小并举、高中低档相结合的商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发展生活型服务业。
大力整合现有服务资源,着力培育以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产业;支持发展各类融资平台,鼓励金融业务创新,拓展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和创新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创意设计等行业,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
突出社会信息化建设。
以建设"网络优化、传输迅捷、运行高效"现代通信网为目标,积极推进大容量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金融、电子社区发展,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宽带入户",不断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社区、家庭的信息化水平。
(三)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城镇发展极核。
以"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发展,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1、提升城镇品味。
坚持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小康农宅"四轮驱动",大力实施"一城十乡(镇)"
工程,增强城镇的承载力和带动力。
要做大县城。
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多功能、强辐射城市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