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一高高三考前押题(二)考试语文试卷.pdf
考前冲刺-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1
一、(每小题3分) 1.ABX∆ 2.ABX∆ 3.ABX∆ 4. ABX∆ 5. ABX∆ 6. ABX∆ 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题卷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语文答题卷 第1页 (共4页)
校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11.(1)ABX∆E 12.(1)ABX∆E 14.ABX∆
13.ABX∆ 15.ABX∆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语文答题卷 第2页 (共4页)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语文答题卷 第3页 (共4页)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高三语文答题卷 第4页 (共4页)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题无效
%。
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其栽培历史。
《诗经·桧风》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
东晋学者郭璞把它注作“羊桃”,现在湖北和川东百姓仍管它叫羊桃。
猕猴桃还有很多别名,如毛桃、毛梨子、猕猴梨、毛木果等。
贵州人看它长得像马屎,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
此外它还有一个更加“玄幻”的名字——“奇异果"。
1904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从中国宜昌返回新西兰时,将种子带回国。
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使之成为深受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新西兰名产。
新西兰国鸟为奇异鸟,新西兰人被称为奇异人,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
现在很多中国人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这位“海.外游子...”的。
猕猴桃又被称为“仙果”,这也是的。
它果实鲜美,独特,营养丰富。
果肉含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含量是等量柑橘的五至六倍,堪称“水果之王”。
同时它含有钙、磷、铁、镁等多种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
此外猕猴桃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生津润燥的功效。
宋代《开宝本草》的作者认为它有“止暴渴,解烦热”等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身影名副其实风味B.源远根深倩影名副其实口感C.源远根深倩影名不虚传风味D.源远流长身影名不虚传口感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外游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B.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
C.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
D.堪称“水果之王”。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A.曲解文意。
“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错误,根据文意,现代诗学给了“天机”“灵气”新的术语,而非“不认同这种看法”。
C.观点混淆。
“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是作者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
D.逻辑关系紊乱。
“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先“冲破意识的‘防卫’”,再出现“神思恍惚的审视”。
)2.(3分)B(材料与观点不契合。
“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错误,根据文意,论证的应是“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
)3.(3分)D(文内文外关联错误。
“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错误,刘克庄的话重在揭示实现“不求工而自工”的条件,即要有“大气魄、大能量”;而本文论述的重点是“无意于佳”为何能得到佳作,即揭示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D(表述绝对,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5.(3分)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6.(6分)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⑥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五点及以上给6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C(“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无中生有。
)8.(6分)①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④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⑤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逢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是指从尽可能多的资料中追溯某一观念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对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视域的拓展及跨界的追思。
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观念的发生,探讨观念向范畴的沉淀过程,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需要利用各种文献、文物,在制源、哲源、人源等方面寻求突破性阐释。
现代学科分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古代研究,将中国传统学术撕裂为各种碎片。
观念史视野下的美学范畴研究,是以观念史之“针”,重新串联起这些碎片,从而寻求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会通性理解。
以往对美学范畴的研究出于学科自律,对本学科之外的文献缺乏必要的关注。
其实,在文学艺术类文献之外,政治制度文献对美学范畴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江南山水美的发现,导致晋宋以来山水文学的发达。
赏、丽、清、远等范畴的兴起,也与山水美的发现存在或隐或显的联系。
江南山水之美为何会在中古时期被发现,这与晋宋时期实施的侨寄法、占山格等政治制度有着内在联系。
晋宋之交的士人对江南山水的寻访、占据、开发活动,发展出对山水美的思考。
加之受到玄风的影响,他们的山水之赏,侧重于对山水之丽、清、远等的审美考量,从而推动这些范畴的审美生成。
文艺美学“怪”“奇”范畴的形成,除了追求新变的艺术规律使然,对之或包容或禁毁的文艺政策亦发挥着潜在影响。
唐代对怪奇文艺的包容政策,是唐代盛世心态的折射和反映;而唐代怪奇文艺则以雄奇怪伟的美学面貌,为颂扬唐代盛世奏出了至强音符。
清代对怪奇文艺的禁毁政策,反使怪奇文艺与官方意识形态进入角逐场,后者越是打击禁毁,越是凸显前者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又屡屡借助怪奇的美学面貌,批评反击后者。
诸如八大山人“白眼向人”式的动物绘画,呈现的正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探讨中国美学范畴的生成,不能忽视政治制度对之的潜在影响,推进范畴研究也有待于超越学科界限的会通视野。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高考考前押题卷(二)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商丘市一高2016年高考考前押题卷文科综合(二)地理部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游客在图1海岛上拍摄了日出美景(图2)。
读图,回答第1、2题。
1. 岛上能最早见到日出的地点及照片拍摄的月份是A.①,3月B.②,9月 C.③,7月 D.④,8月2. 该岛A. 位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 河流短小湍急,径流量大C. 东南部地形平坦,宜晒盐D. 游客可以泡温泉、赏峡湾图3是11月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第3题。
(李新德)3.由08时到20时,图中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渐强 B.②地气压升高,未来呈降温趋势C.③地冷锋过境,持续雨雪 D.高压脊向南延伸,出现对流天气图4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图44. 图中A. 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②地相同B. ②地易受飓风危害,多发时间与④相同C.③地盛行西南风时印度恒河正值枯水期D.④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5. 一艘远洋渔船从①地驶往③地A. 依次途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B. 为降低能耗应选择在冬季出发C. 在途中自东向西穿越了日界线D. ③地1月受洋流影响渔获丰富图5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系统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
读图,回答第6、7题。
6.图中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B.乙河自南向北,流速较快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D.丁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7. 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①降水分布图②土地利用图③空气质量图④矿产分布图⑤人口分布图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图6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 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 小麦、水稻、苹果、咖啡B. 水稻、小麦、棉花、可可C. 玉米、小麦、甜菜、甘蔗D. 小麦、水稻、柑橘、油菜9.葡萄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强。
商丘市高三语文高考压轴卷试卷
商丘市高三语文高考压轴卷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句不是出自李清照作品的一项是()A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B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C .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D .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 (2分)(2019·天津)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
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 . 风凰涅槃,女神再生B . 流亡南洋,坚持抗日C . 我以我血荐轩辕D . 当年海上惊雷雨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高三上·铜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4. (19分)(2019·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河南省商丘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
河南省商丘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6·徐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以前,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稍为讲究的用上好墨汁,书写出来的春联字体光洁明亮,还散发出()墨香。
那时,在一个村的大门或者祠堂所张贴的春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都颇为讲究,多数由该村具有文化且毛笔字写得好的族人来(),因为张贴在村门口或祠堂的春联是代表该村或家族是否有文化的象征。
村与村之间书写的春联内容()地形成一种竞争,串门走亲访友看到那些春联,书写内容和字体都是不拘一格,如同看当今的书法展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上文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 清淡操刀心照不宣B . 清新主笔不约而同C . 清淡主笔心照不宣D . 清新操刀不约而同(2)以下语句是从上文中划横线处抽出来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联只剩下“华丽的空壳”②而没有了“魂”③张贴春联在不少人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④缺乏生气和美感⑤印刷体的春联给人千联一面之感A . ④⑤①②③B . ⑤④①②③C . ③①②⑤④D . ⑤④③②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小题。
喜好翰墨有如相马,初始时必有人教,教一些用笔、结体的要素。
笔画太长使之短,结体倾斜扶之正,速度快了使慢,墨汁浓了添水。
所谓教与学,传道授业解惑,都是。
可说的部分,使双方都具有一种真实不虚的感受。
所谓学成毕业,也就是该讲的都讲了。
清人宋湘《说诗》说得好:“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是啊,拜师学艺,往往看起来这一家那一派学了不少,热闹之余盘点,还都是一些皮毛之相。
清人钱大昕讲得比较辩证:“善相马者,妙在牝牡骊黄①之外,否则圉人厩吏②优为之矣。
2020-2021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商丘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考前押题卷(二) .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考前押题卷(二)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体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减速运动。
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平方和上升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取h =0处为重力势能等于零的参考平面,则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随高度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15.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所夹的锐角为45o。
将一个3/4金属圆环ab 置于磁场中,圆环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两条半径oa 和0b 相互垂直,且oa 沿水平方向。
当圆环中通以电流I 时,圆环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 .2BIrB .32BIr πC .BIrD .2BIr16.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O 点为圆心。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 点沿图示箭头方向以速率v 射入磁场,30θ=︒,粒子在纸面内运动,经过时间t 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与半径OA 垂直。
不计粒子重力。
若粒子速率变为2v,其它条件不变,粒子在圆柱形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2t B .t C .32tD .2t17.如图,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
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 ) A .3gR2B.33gR2 C .3gR2D.3gR 318.将四根完全相同的表面涂有绝缘层的金属丝首尾连接,扭成如图所示四种形状的闭合线圈,图中大圆半径均为小圆半径的两倍。
将线圈先后置于同一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垂直。
2021届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 米、周长43 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
2020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
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
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
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
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
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
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考前押题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
霾就不同了。
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
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
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
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
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
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
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孔子的教化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化担当着把人教化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留意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
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
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宛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然淡泊的审美情致。
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推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擅长乐”。
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育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妙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最终达到志向人格的养成。
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化的历史,传统音乐教化还存在诸多问题。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剧烈冲击。
后来很多学者接受并接受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化探讨挖掘。
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确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化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旧存在。
此外,传统音乐教化功利性现象凸显。
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起先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很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
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商丘名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商丘名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商丘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商丘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一个好的实验室,正像一个好的银行、好的公司、好的政府一样,动作应像一台计算机。
几乎一切事情都做得按部就班, 无懈可击,各种数字相加正好就是预期的答数。
日子就这么过去。
碰巧哪天幸运,于是哪个幸运的实验室里会有个人见下一个错误:用错了减震器,填错了一个空格,读数时小数点错了位,暖房温度低了一度半,一只老鼠溜出了箱子,或者无非看错了当天的日志。
不管是什么,当然结果出来的时候,明显出了纰漏,于是行动就此开始。
③错读本身并不是重大错误,但它开了条路。
下一步才是关键性的。
假使研究人员能够说:“可是即使如此,你看那结果! ”假使这样,那么新的发观(不论它是什么),就可以捕捉了。
要取得进展,就须在错误的基础上迈步。
④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天赋,甚或是我们的遗传密码中注定的。
其它生物看来都没有注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DNA链, 更肯定没有要它以必然犯错误作为行为准则的 DNA链。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蒺藜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采用最多、最不过时的防御型冷兵器,其得名取自白蒺藜这种多尖刺植物果实的设计灵感而得名。
据说该兵器的发明者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
北伐时,诸葛亮看见掉落的白蒺藜果实能穿透厚实的靴子刺伤士兵的脚板,而且不易被发觉,( )。
古代作战时,为了增强杀伤力,使用者通常把铁蒺藜在毒液中浸泡过,只要敌军或者战马被刺伤,伤口就会发炎,以致感染而死,从而削弱了敌军战斗力,因此它还有一个恐怖的俗称叫“鬼见愁”。
另一种冷兵器是滚木礌石。
这种兵器利用地形优势袭击对方。
该武器的优势在于 ,待敌军进入伏击范围,用力往下推扔,敌军就被打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据说2013年,朝鲜曾在三八线上安装了这种武器,主要用于______军车的行进。
还有一种兵器是土雷,据记载,土雷诞生于北宋,用黑火药、碎石块放置在一个结实的陶罐内制作而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土雷的材质就成了铁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名鼎鼎就地取材阻碍演变B.举世闻名因地制宜阻碍演化C.大名鼎鼎因地制宜阻止演变D.举世闻名就地取材阻止演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铁蒺藜马上被打造成功并撒在路上,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B.于是马上命人打造铁蒺藜撒在路上,受到重创的是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C.于是命人把铁蒺藜打造出来并撒在路上,使司马懿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D.于是马上命人打造了铁蒺藜撒在路上,使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受到重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设计灵感取自白蒺藜这种多尖刺的植物果实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一高高三语文押题卷二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
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
也作“践祚”,意同“登基”。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
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正宫】小梁州九日【注】渡江二首(其二)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
白云西去雁南翔,推篷望,情思满沧浪。
东篱载酒陶元亮,等闲问过了重阳。
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作去年香。
[注]九日:重阳。
8.此曲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9.此曲下片为什么说黄花“空作去年香”?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杨慧)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身处闹市却不感觉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总结上片赤壁美景,引出下文关于周瑜这一形象的两句是, 。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
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大 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
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
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 他一再地央求。
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
一侧是悬崖。
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
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
乘客们欢呼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
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
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
他还不满19岁。
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
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了羊皮军大衣、羊剪绒的帽子、羊剪绒的棉手套、棉袄,换出了冻不透的大头鞋这些情节,歌颂了大兵的牺牲精神。
B.“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这些描写再现了环境的恶劣,为人物活动做了铺垫。
C.“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这些叙述表现出车上的人们除了“大兵”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
D.“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表现了“大兵”为有人想着他,留下一些御寒的酒而心里发热、感动。
E.小说在叙事上有一个递进式的推进,即先写主人公把自己的御寒之物都一件件献给了最需要的人,再写为了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节是一个补叙,它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4)小说的题目是“大兵”,但作者对这个称呼显然不满意,如果以“战士”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
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
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
《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