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案及作业题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敏感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古诗《夜书所见》的文本。

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讨论。

适当的灯光和温度,让学生感到舒适。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景象和感受。

4.2 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4.3 应用与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5.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对古诗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认同感。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夜书所见》的内容和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夜晚的景象和感受。

6.2 绘画与手工邀请学生根据《夜书所见》的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1预习作业: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夜书所见》,齐读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

2、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

1、理解“夜书所见”。

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

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二)学生自学(三)后教: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2、读背古诗。

板书:梧叶秋风(动客情)一灯明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2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古诗内容。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古诗《夜书所见》的文本。

3. 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萧何及其作品《夜书所见》。

2. 新课教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解析古诗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分析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巩固提高: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检查掌握情况。

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运用生字词进行家庭情景对话。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画出古诗中的景象,增进对诗意画面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三课时,后续的教学计划包括对其他古诗的学习和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书所见》,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古诗的含义,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初步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为宋代诗人叶绍翁。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古诗的含义、欣赏古诗的意境以及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夜书所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理解古诗的含义,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6. 知识拓展: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书所见》2. 诗人:叶绍翁3. 字词: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等。

4. 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2. 抄写诗中的生字、新词,并理解其意思。

3. 搜集其他叶绍翁的诗作,进行阅读与欣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夜书所见》的相关知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书所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一,作者为南宋诗人叶绍翁。

诗中描绘了夜晚读书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夜晚读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夜书所见》,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4. 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书所见》2. 作者:叶绍翁3. 诗意概括:夜晚读书所见所感4.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5. 课后作业: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2. 作业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夜书所见》的诗意,并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难点:理解“夜书所见”的含义,体会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思乡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释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4. 朗诵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诵指导: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2.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本首诗,同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和思乡之情。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诵能力和作文水平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展示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诗人介绍和诗歌欣赏的视频资料。

3. 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等用于展示古代生活场景的工具。

七、结论本课通过对《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诵。

同时通过学习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情感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_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同步练习卷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_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同步练习卷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同步练习卷一、基础题)1. 《夜书所见》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 (《夜书所见》)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3. 读句子,写古诗。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________4. 读句子,写古诗。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________5. 多彩的诗句。

(1)月________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________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_河入海流。

6.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shǎo shào)相(xiāng xiàng)(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

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0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1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0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1教案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夜书所见总课时课时预习作业: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齐读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

2、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

1、理解“夜书所见”。

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

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二)学生自学(三)后教: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2、读背古诗。

板书:梧叶秋风(动客情)一灯明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4、古诗三首(必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7、古诗三首(必背)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部编版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认识“绍、萧”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理解诗中“萧萧”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初分享话秋天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来,现在开启我们今天的“课初5分钟,经典大家享”。

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话题是——秋天(配乐)。

谁想来分享?生1:我为大家分享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师:你真厉害,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

谁还想分享?生2:我想为大家朗诵一段关于秋天的文章。

师:谢谢你,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秋天。

2、感谢两位同学带来的经典分享。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秋天的描绘,除了精炼的四字词语,唯美的现代散文,还有那渊远流传,经久不衰的古代诗词。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

拿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来,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拆字串意来总结1、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夜——夜晚,所见——所看见的和听见的。

)2、“书”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哪种意思更贴切呢?3、理解了“书”字的意思,相信题目的意思就难不倒大家了?说想来试一试?(生:把自己在夜里看到的听见到的写下来。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诗题。

(三)朗读古诗——字正腔圆有韵律正确读——字正腔圆正音调1、自由朗读古诗题目读懂了,诗句会读吗?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正确谁想第一个来读这首诗。

(生读)你真了不起,把难读的字都读对了。

谁来说一说在这首诗中哪个字最容易读错?(生:“挑”)怎样读?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注释里找到的。

他关注到了古诗旁边的注释,真是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夜书所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秋夜寄邱员外》。

本节课主要教学《夜书所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古诗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书所见》,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含义,解释生词和难句。

4. 感受: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句中的意象。

5. 背诵: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夜书所见》,要求准确无误。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夜书所见》,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 诗句:《夜书所见》3. 诗句解释:教师将诗句的解释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

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3. 写一篇关于《夜书所见》的感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感受和背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2)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梧叶”、“送寒声”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2)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夜书所见》与其他古诗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感受。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1)古诗《夜书所见》的朗读与背诵。

(2)古诗《夜书所见》的理解与分析。

(3)古诗《夜书所见》的意境描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2)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古诗《夜书所见》的意境理解。

(2)古诗《夜书所见》与其他古诗的对比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古诗文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夜书所见》。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4)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古诗的意境。

(5)学生尝试背诵古诗。

3. 理解与分析(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圈画出不懂的词语。

(2)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梧叶”、“送寒声”等。

(3)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

4. 对比分析(1)教师出示其他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学生对比分析《夜书所见》与其他古诗的异同。

(3)教师总结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叶绍翁《夜书所见》优秀教案(附板书)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叶绍翁《夜书所见》优秀教案(附板书)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

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

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

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这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通用12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通用12篇)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夜书所见》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今天这节语文课,由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孩子们,叫一叫诗人的名字。

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

来,再敬佩地叫一声-----叶绍翁。

亲切地叫一声--------叶绍翁。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1、一读(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

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3)齐读全诗。

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2018新西师大版(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4课《古诗二首》

2018新西师大版(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4课《古诗二首》

4古诗二首《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秋天和思乡的古诗、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夜书所见优秀教案设计一、导入: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

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板:夜书所见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文,看着拼音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诗文,看看是否都能读正确,如果能读正确,你就竖起大拇指夸一夸他,如果还有的字读得不正确,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读诗文,集体订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1、【课件出示】促织:①指名读。

“促”字在哪见过?组词。

②谁知道它的意思?【课件出示】挑,想一想,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上声)“挑促织”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用心读书的孩子)2、告诉学生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3、借助注释和图画诵读诗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名读相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书:梧叶寒声秋风客情一灯明挑促织4、师【配乐】朗读诗文大意。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

窗外,秋风瑟瑟,梧叶飘飞,寒声阵阵,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多好呀,家乡多美呀,家乡多么温暖呀!如今我一个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独呀!突然,我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小小的灯笼在晃动,料想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捉蟋蟀吧。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背诵全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枫林景色的喜爱。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人为什么会觉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这种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不同的人对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去领略那别具一格的秋景。

(板书课题:山行)2. 了解诗人杜牧(1)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杜牧的资料。

(2)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如“径(jìng)”“斜(xiá)”。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坐:因为。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2. 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教师可以结合简笔画,画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山,山上有几处房屋被白云缭绕,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促、忆、异”等 7 个生字,会写“促、深”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夜幕降临,你们独自一人在外地,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书所见》,就是诗人叶绍翁在夜晚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纠正错误。

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5、全班齐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促、深”等字的写法,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理解“萧萧”:风声。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到家中的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写秋天夜晚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案 1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案 1
生3:孩子。生:“挑”是指用细长的东西拔弄,“促织”指的是蟋蟀,俗称“蛐蛐”。
生1: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童年时的小伙伴。
师:古往今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浩如烟海。除了叶绍翁、王维,还有很多。给大家推荐两首诗,李白的《静夜思》第二首是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以思乡为主题的,细细地去读,去想,去品味。下节课交流。
板书:夜书所见
见:梧叶儿童一灯明
听:寒声思念家乡
感:动客情思念亲人
生1:月饼。
生1:好吃。
师:那么,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师:(大屏幕出示生字):萧(xiāo)萧梧(wú)叶挑(tiǎo)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再找同学读一遍。
三、精读《夜书所见》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诗的第一二句。(出示课件前两句)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师:江上秋风带来阵阵秋的寒意,诗人感受到这些,他想到了很多。自己的家乡在福建,可他居住在杭州,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到家乡了。这样的夜晚,他心中涌动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时间
9月25日
课题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师:除此之外,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师: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板书:一灯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教案及作业题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一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题。

1 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老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板书题《夜书所见》,学生齐读题两遍。

4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前搜集到的进行交流,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学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A“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B“所见”呢?(所看到的)。

C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古诗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老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谁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

(老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