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渝东南生态保护与发展
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探讨
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探讨作者:陈真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1期摘要:重庆渝东南地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区域,面对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多重现实,如何做到既能加快经济发展又能很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渝东南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重大课题。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同时结合实际也分析了发展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生态产业;SWOT分析重庆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该地区生态优势极为突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被公认为是全重庆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天优势和发展后劲。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经济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协调发展的很好的结合点。
但因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生态经济发展不成熟,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任重而道远。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一)优势(S)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的交通瓶颈基本被打破,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从现有的交通布局来看,渝怀铁路途经渝东南5个区县(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直达东南沿海,目前,境内的复线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扩能,酉彭(酉阳——彭水)高速已破土动工,湖南长沙与重庆主城的车程将进一步缩短,渝东南地区将成为长沙、重庆两大都市圈的“后花园”; 石柱至湖北利川的高速及动车、酉阳至贵州沿河的高速、黔江至湖北恩施的高速皆已建成通车 ;黔张常高铁已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渝怀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已于2018年底动工开建,渝怀高铁黔江至吉首段也开工在即。
黔江武陵山机场已成为重庆及西南地区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目前,已开通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杭州、昆明、西安等城市的航线,武隆仙女山机场、其余四县的通用机场也纳入重庆市整体规划。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发展理念也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主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民族地区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本文将就渝东南民族地区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渝东南民族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庆市的东南部、贵州省的东南部等地区。
这一地区主要由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较少,交通不便,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渝东南民族地区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二、新发展理念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影响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这对于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
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应当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协调要求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力。
绿色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开放要求各地区加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合作和交流,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当拓展对外合作,增强区域竞争力。
共享要求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当优先发展贫困地区,促进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渝东南民族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注重挖掘和发展地区特色产业。
渝东南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如土家族的民俗旅游、苗族的手工艺品等,以打造特色产业。
高质量发展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保护与发展路径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887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保护与发展路径陈 真摘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虽然目前经济基础较差、发展水平不高,但其生态优势是该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快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发展,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与生态的经济化,也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发展;基本路径一、前言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谋划推动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对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庆市政府做出的功能定位是: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成为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样的定位是基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该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抉择,更是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及经济发展概况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良好,其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生态。
主要体现为“山青水秀气新”。
山青: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尤其是酉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3%,负氧离子含量是重庆主城的100倍左右;水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除城市河流外,其他地方水质均达3级饮用水标准;空气清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45天以上,比重庆主城净多20天以上。
所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被称之为“重庆之肺”。
但从客观来讲,该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有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比例相对较大,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修复周期相对较长。
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因历史、地理等原则,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相对不高。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各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渝东南地区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发展路径和模式相较于其他地区有着独特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当前新发展理念下,探析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和稳定性不断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冲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渝东南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根据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了摆在渝东南地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这就要求渝东南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重视改善民生、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发展理念要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对渝东南地区来说,提出了发展新的动力和路径。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追求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渝东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实现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要求各地域之间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这为渝东南地区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渝东南地区需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要注重民生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地方政府应该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步开发与生态保护——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挂网
同步开发与生态保护——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主讲人:蒲勇健重庆大学教授_________________课程导视_________________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绿色经济发展高地,如何在遵循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整体思路下,推动经济建设?目前又面临哪些困难和机遇呢?今天,我们请到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蒲勇健教授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_________________专家简介_________________蒲勇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旅游局高级顾问,重庆市旅游标准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金融工程学、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规划与宏观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
发表著作20余部,论文200余篇。
_________________课程环节_________________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讲课的内容,是关于目前重庆五大功能区域这样一个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版块。
关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发展的一些思路。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既要保护,又要发展。
今天,我们会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关于渝东南生态区有关的话题。
一个是关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一些概念,内涵和它的外延。
第二,我们要谈谈这个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发展的机遇。
最后呢,我们会从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个角度来谈谈渝东南,它的经济建设的一些思路。
一、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渝东南这个地方,由六个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构成。
解说词: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面积约为1.98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渝东南地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辖13个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地区。
新时代的到来使得渝东南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渝东南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议题。
一、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必要性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含了多个维度的要素,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是一种以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在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在地方层面,相关部门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
渝东南地区作为我国民族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吸引外资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高质量发展还能促进地区绿色转型,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稳定。
1、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渝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土家、苗族、瑶族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
因此,可以通过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引起游客的关注,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渝东南地区应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林业、畜牧业,将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推进“大旅游”产业,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还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可以采取“大旅游”发展模式,依托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项目开发,通过扩大旅游资源的规模,打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注重产业协同发展,构筑产业生态系统渝东南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
加快推进渝东南地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思考
、
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贫 困地 区,包括石 柱、 秀山 、 酉阳 、 彭水 自治县及黔江区 、 武隆县 , 面积 1 . 9 8 万平方公里 ,被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与 重要生物多桦 l 生 保护区, 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 、 重要生态屏 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 范区。渝东南地区森林覆盖-  ̄ - 4 9 . 4 %, 石漠化面积达 3 7 2 5 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近2 0 %, 占重庆石漠化面
东南地 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渝 东南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 生态保护 基本 情况 ( 一) 渝 东南 自然生态环境及人口分布 。渝东南
一
5 3 9 7 元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9 6 9 9  ̄, 增长 1 1 . 1 %, 高于湘西州的1 6 4 6 6  ̄ _ ; 、 恩施州 的1 6 6 3 9  ̄ _ ; 和铜仁市的1 8 3 6 6 ;  ̄。 二、 渝东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困
积 的4 1 . 6 %。
( 一) 城 市规划工作滞后 , 有碍城镇化进程 。 2 0 1 3 年, 渝东南地 区的城镇化率为3 3 . 3 6 %, 整体还处在城 镇化的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 :区域城镇体系不完 善, 大中城市缺位。渝东南地区因交通发展滞后 , 地 区内各城镇一直处 于 自 我发展的阶段 。由于城镇基 础设施过于薄弱 , 集聚能力不强 , 即使 区域中心城市 黔江也仅有2 0 万人左右 , 还未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缺 乏大中城市 , 是本区域最突 出的问题 , 对经济发展影 响十分明显。 区域 I ! 生 中心城市规模不大 , 城市对经济 发展的带动力较弱。 区域性 中心城市, 是带动经济发 展的最直接动力 。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6 4 " 区县
重庆渝东南地区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重庆渝东南地区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重庆渝东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本文将就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一、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经济的推动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城市化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和影响。
在重庆渝东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化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环境逐渐退化。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
道路、房屋、工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城市化还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增加,加剧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
其次,城市化进程也对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压力。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度增加,水资源消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重庆渝东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能源的需求增加,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导致能源的匮乏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重庆渝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重庆渝东南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城市化需求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为此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保护好农田和耕地。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监管力度,提高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效率。
其次,重庆渝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
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问题的凸显,生态产业成为了各地发展的热点。
渝东南地区作为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具备了发展生态产业的天然优势。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渝东南地区发展生态产业。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保护好渝东南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
生态资源是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加大对渝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水源、森林和种植资源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防患未然。
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对违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优化生态产业布局,形成优势特色产业。
渝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可发展农产品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的发展。
加强生态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大对生态科技研究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环保设备研发和应用,加大绿色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这样能够在为当地经济提供新动能的也能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加强生态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建立专业的生态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生态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要引进外部人才,吸引更多的科技和管理精英加入到生态产业的发展中,提升生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渝东南地区作为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但要实现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为渝东南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并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语言中不符合规范,请修改语言后再查询。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发展理念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指导思想,致力于推动质量、效率、结构的全面升级。
渝东南民族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现状渝东南民族地区包括了四川、贵州、湖南、重庆四个地区,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
该地区有37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
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利极度不足,山体承载能力弱,土壤质量差。
加之历史性问题,福利往往落后于发展,民众收入水平偏低,形成了比较贫困的经济状况。
二、新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发展理念的主要要求是质量、效率、结构全面升级。
其中质量指向高质量的发展,效率指的是高效率的发展,结构则聚焦于优化发展结构。
这三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存的,需要通过内在相互促进的方式,构建更为全面有益的发展模式。
1. 强化主体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渝东南民族地区所包含的民族较多,当地的民生基础设施需要长期改善。
必须引导各族人民积极融入多民族交流、更好发挥多民族团结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元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民族智慧和民族特色。
2. 突出生态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
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同时,需要实施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提高生态效益。
3. 加强区域协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渝东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各地阻力较大,区域协作基础较薄。
政府应引导各地合作,利用政策和金融资源等手段,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需要注重知识和技术转移、人才流动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4. 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渝东南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提升对数字化创新的理解和意识。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渝东南地区正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将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参考。
一、渝东南地区的背景和现状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省广安市、巴中市、达州市等地。
该地区地势较为险峻,区域发展相对滞后。
渝东南地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等。
当前,渝东南地区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落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链条比较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能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渝东南地区的发展。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
四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重庆市的大气污染、水资源问题等亟待解决。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与渝东南地区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渝东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路径能够转变渝东南地区传统架构,提升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渝东南地区可以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路径能够改善渝东南地区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网络建设,可以降低区域间的交通成本,促进资源的有序流动,进一步提升渝东南地区的发展潜力。
高质量发展路径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待遇、改善人居环境等措施,渝东南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留在这里,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高质量发展路径能够改善渝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
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渝东南地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转变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升级。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渝东南地区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首先介绍了新发展理念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本研究的目的。
随后分析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地理、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地区向着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启示、地理、人口、现状分析、理论基础、结论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渝东南民族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如何实现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人口密集,交通不便等问题。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亟待加强。
新发展理念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
研究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该地区的实际发展中,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地理、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现状分析,本文将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探讨新发展理念对于地区发展的启示,为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包括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地理、人口等基本情况,研究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总结新发展理念对该地区发展的启示。
通过研究,旨在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言,推动该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正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对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经济发展方面,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提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渝东南民族地区还应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融合,打造新的发展壁垒。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社会民生方面,渝东南民族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要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新发展理念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渝东南民族地区应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等路径,注重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
为此,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渝东南民族地区是指重庆市东南部的各民族聚居区域,包括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渝东南民族地区可以依靠资源禀赋,走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
渝东南地区地势复杂,山脉密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渝东南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渝东南地区还可以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珍稀植物、动物等生物多样性,推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转型。
渝东南民族地区可以依靠传统文化资源,走文化创造的发展道路。
渝东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渝东南地区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民族小镇、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双重效益。
渝东南地区还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民族文化交流,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渝东南民族地区可以依靠科技创新,走科技驱动的发展道路。
渝东南地区虽然地理条件较为艰苦,但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渝东南地区可以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渝东南地区可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
渝东南地区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
渝东南民族地区可以依靠开放发展,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渝东南地区可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外部合作空间,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
渝东南地区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渝东南地区还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互联互通条件,促进交流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
在这一背景下,渝东南地区作为西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该地区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一、渝东南地区的基本情况分析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一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复杂,且盛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渝东南地区涵盖了重庆市、四川省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綦江、黔江两大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渝东南地区的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够完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对渝东南地区的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的深刻总结。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质量优先、效益优先,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理念对渝东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1. 创新驱动发展:渝东南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应该注重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等手段,提高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协调发展:渝东南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4. 开放发展:渝东南地区在实施新发展理念的时候,还需要注重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部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5. 共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渝东南地区要注重发展成果的共享,减小区域内的贫富差距,促进公平公正。
渝东北翼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渝东北翼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在中国不断加速,而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关系紧密,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是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渝东北翼地区是重庆市的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其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的矛盾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对该区的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渝东北翼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两者的良性互动,为渝东北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渝东北翼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矛盾问题。
2.分析渝东北翼地区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成因。
3.探究渝东北翼地区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4.提出渝东北翼地区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拟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手段,系统分析渝东北翼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主要矛盾问题,同时,通过对该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分析,揭示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成因。
接着,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究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提出渝东北翼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于区域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2)实地调查法:选择渝东北翼地区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渝东北翼地区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划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为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提供支持。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是对当前中国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保护问题的深入探究,研究结果不仅对渝东北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全国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发展。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为核心的发展思想,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而渝东南民族地区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面临着许多发展的独特问题和挑战。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技术人才,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提高该地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协调发展的思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这一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单一,城市化进程较慢。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扶持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对城市化进程的支持,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在绿色发展的思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这一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消耗过快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开放发展的思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经济联系较弱。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发展对外贸易和外资合作,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增强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发展理念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引导该地区在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实践,推动这一地区迈向更加繁荣富裕的未来。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随着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推广,渝东南地区作为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地区,也面临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从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探析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渝东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在新发展理念下,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可以以民族节日为契机,举办规模大、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在春节期间举办著名的民俗庙会,展示各个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体验和参与。
可以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开设特色手工艺品店或文创园区,将传统的刺绣、木雕等手工艺品进行包装和提炼,打造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品,吸引市场需求和消费。
二、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在新发展理念下,应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可以侧重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
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控制,打造高品质的渝东南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权益保护。
结合渝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色,发展休闲农业,吸引游客体验和消费。
可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渝东南地区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投资吸引力渝东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弱,发展环境不够完善。
在新发展理念下,应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投资吸引力。
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渝东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和能源供应能力,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渝东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地区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
如何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渝东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渝东南地区应注重创新发展,打破传统发展思维定式,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渝东南地区应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方式,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
渝东南地区应加强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渝东南地区的一大痛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城乡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渝东南地区应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渝东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应该以环保为导向,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和生态保护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加强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渝东南地区应积极参与开放合作,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内陆,临近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应该积极参与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
可以通过加强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渝东南地区的升级转型。
渝东南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应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等措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只有这样,渝东南地区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4月Apr.2017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34卷第2期Vol. 34 N0.2doi:10.3969/j.issn.l672-0598.2017.02.010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渝东南生态保护与发展谭宏(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摘要: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生态保护区是在当下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一个特定地区发展的新型定位。
任 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生态保护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发展人类学立足于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
运用发展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发展人类学;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保护与发展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98(2017)02-0076-10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四届三次全会通过了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 意见》。
《意见》根据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 况,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 因素,总结重庆市直辖10多年来发展的经验和教 训,结合国际国内最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理念,将 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
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 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对于五大功能区 的发展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定位。
其中,渝东南生 态保护发展区的基本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 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 *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由此,如何在 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目标的实现,确保生态 发展区真正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了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 大问题。
生态保护区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这种“制度的设置与变迁 支配着所有的社会和个人行为,规范着其行为方式 的选择,影响着人们利益的分配、社会资源配置的 效率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1]生态保护作为一种新 的知识系统,是带有很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知 识系统的创立总是一种政治行为。
”[2](法国社会科 学家、人类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渝东南生态保护 发展区的设立,是从一个新的发展视角,为保护渝* [收稿日期]2016-03-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1&ZD12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点项目(JD2014—002)“传统工艺生产性保护研究”[作者简介]谭宏(1963—),男;二级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重庆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重庆市品牌学会会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重庆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人类学、经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76第2期谭宏: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渝东南生态保护与发展东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可持续 发展规定了一个新的路径。
在研究生态保护区建 设和发展问题时,发展人类学更关注生态保区发展 区的发展意识、倡导保护区民众自觉而积极地参与 各种保护和发展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充分考虑和正 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利益,以期更好地实 现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和谐生活”“和谐发展”。
当人类由“自然共同性”走到“社会共同体”之 时,发展问题就成为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民族或族 群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依 据自己所面临的特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了 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人 类文明。
特别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更是给世界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以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发 展理论逐渐上升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理论。
在传统经济学发展理论中,人类过分注重经济和技 术的力量,试图通过加大经济和技术投入,来改变 一些特定地区的发展,而忽视对文化生态区文化资 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仅仅“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 长,……归结为人均收入的逐渐增长。
”[3]在上个世 纪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一些发达 国家开始向一些落后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从总体 上讲,这些项目的初衷是好的,力图通过经济援助,改变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促进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提 高。
但事与愿违,反而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水土不 服”,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以经济增长为社会发 展目标的项目“引发了许多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如通货膨胀、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文化冲突等。
”[4]这种完全按西方“现代化”为基本标准所设计的“自上而下的以科技为中心的集中投资式干预模式在 许多地方都收效甚微。
”[5]同时,也试图按照西方国 家的价值体系来重构一个社区或社会,因而,遭到 了失败。
这种以传统西方经济学主导的经济社会 “发展模式”,“脱离了发展计划所必需的社会背景 知识,只一味地想当然把发展对象想象为类似西方 社会的背景。
因而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科技输入,最终都遭遇重重阻碍和反复失败。
”[6]这种事与愿 违的情况引起了发展官员和发展专家们的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发展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在此时 “派上了用场”,发展人类学“关怀他者”的学科特 征,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主要“关注GDP”的学科倾向,发展人类学发现问题出在这些项目的目标设计、目标实施等方面,它们过分地依赖资金、技术的 力量,这种“帝国主义式”的“援助方式”把“所有的 地方性知识或实用技术完全排除在外。
”[7]西方现 代化之发展观“必须经当地性转移”[8]。
由此,人们 开始关注援助或扶贫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传 统和生态条件,在援助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时,对 当地社会、文化、知识的考证成为制定援助计划的 重要参数,也成为援助计划的重要部分。
发展人类 学立足于“实地解决或解决发展项目中因文化引起 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探索利用本土文化提高 发展项目实施效果的可能性”。
并且,发展人类学 “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关注和 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和权力不平等关系。
”[9]由此,使援助和扶贫的计划和项目真正能够 取得应有的效果,使当地人受益,得到实惠,其生产 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普遍提高,而不能因这类投 资项目“对当地的弱势群体、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 方面造成伤害。
”[1°]重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 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997 年,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后续经济社会发展,重 庆成立了直辖市。
在直辖市成立之初,根据重庆市 “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形成了 “三大经济区”(即: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 峡库区)的发展战略。
2006年,根据重庆经济社会 发展近10年的具体情况,又提出了 “一圈两翼”(即:以主城为核心的都市发达经济区、万州为中心 的三峡库区发展区、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发展区)的发展战略。
不可否认,这两个发展战略,对于新 兴的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过 分注重“经济”的导向还是非常明显的。
正是在这 一基础上,重庆总结经验,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的新情况,提出了 “五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这个 战略特别强调了渝东南和渝东北的生态保护任务 和发展,“是站在重庆整体功能布局的高点上,正确 处理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
”[11]对此,渝东 南地区的各区县领导们深有体会。
秀山县委书记 代小江说:“多少年来,不少人执着于GDP的增速、增量,在明知不会成功的情况下还不惜一切代价引 进工业企业,结果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酉阳县委书77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记陈勇说:“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酉阳经历了漫 长的探索过程,在此期间吃过苦也吃过亏。
”[12]改革 开放以来,渝东南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也一直在不断 地向“国际先进经验”和“沿海先进经验”学习,复制 它们的模式,走“大工业、大商业”的发展模式,但效 果并不理想,最为严重的是经济虽然有一点增长,但生态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因此,面对渝东南生 态保护发展的新任务和新目标,我们必须要探索出 一条既保护又发展的、有特色的、可持续的道路。
在保护生态中得到发展,这对渝东南地区是一个由 政府倡导下的“指导性变迁”,是由“某个社会的个 体或群体积极地、有目的地对其他民族的社会和观 念的现实干预。
”[13]这种变迁必须会导致一系列的 连续变迁。
这些变迁也是发展人类学关注的重要 内容。
发展人类学“强调发展要适应当地的自身资 源/技术水平。
”[14]因此,我们将用发展人类学的视 角,来探讨和研究渝东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社会发 展这一重大问题。
我们力图“通过积极参与和介入 对将要发生变迁的社区事务进行指导……促进其 变迁。
”[15]一、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在当代,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对人类如何认识自己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这 样地困惑不解。
”[16]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制 度性安排”是发展观上的重大转变,这反映了我们 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注重人的发展。
任何社会的发 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自身的发展之上,使人们生活 得更好,“文明可视为……迅速提升人类的善良、能 力及幸福的一种全面进步。
”[17]也就是说发展不能 离开“人这一价值原点”,不能把一些发展手段或工 具“当作发展本身。
”[18]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 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表述就是:“坚持以人 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 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12年习近平指出“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9]重庆市 “五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 的具体体现。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确立,表现 了我们对发展观念的更新,里面是有实质内容的,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生态保护区来说,无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其最 终目的还是为了当下的人和未来的人能够更好生 存和发展,这才是设立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目的。
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中,我们时刻不能 忘记“以人为本”的目标。
发展人类学也强调了“发 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困境,提 高生活水平,而不是像殖民主义那样(尽管是以善 意的面目)掠夺当地资源。
”™让当地人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贡献了自己的资源,而得不到应有 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