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之解读、践行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转载)一、识字与写字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拖阅读的后腿,而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法宝。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其实我们低年段的识字教材把词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来呈现,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活用这一教材,把学生领入这个已设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枯燥的识字课就会变得很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课标的要求。
此外,我们再来看第二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课标体现了“多识少写”的特点,这从我们的教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
我们的教材中的生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田字格里头的,这部分生字要求会写,另一部分是在两条绿线里头的,这一部分只要求只会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要求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
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也很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地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
识字后,接下来就是写字教学。
指导书写是写字教学中的重点。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写字有着一种新鲜的渴望(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教低年级的老师也许会有的很深的感触。
也许在孩子刚入学的那头一个月里,你还在猛教汉语拼音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迫不及待地描描、画画、写写课本里头的生字了。
他们的迫不及待,可见他们的渴望的迫切与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会让他们积极主动。
因此,顺应他们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加以保护与加强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教学识字部分时,通过多种有趣的方法让他们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及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等,还有通过象形字,图文的直观及老师的规范书写等。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第一学段解读
10⽉04⽇“阅读与鉴赏”第⼀学段解读按照课标要求让⽅法落地,让学⽣喜欢阅读⼀、新旧课标对⽐,观表述⽐要求的变化。
1.从整体⽬标要求看概括性更强,5个部分精简成4个部分。
我们着重看阅读与鉴赏部分。
我们阅读⽂艺作品的时候,⼀种审美意识的活动,读者通过语⾔的媒介或者对⽂学作品塑造的⼀模⼀样的感受和体验,引起和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领会⽂章包含的思想内容。
最后我们来看⼀下⽂字表述,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的学段要求⼀共有5点,合并了第3、6点,第4.5点并增加了⼀点要求,尝试阅读整本书。
⽤喜欢的⽅式向他⼈介绍。
新增的要求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相呼应。
从变化当中不难看出新课标的概念与表述界定更加清晰了,要求的分类也更明确简洁,更重视成本书的阅读。
2.阅读与鉴赏的⽬标要求我们来看⼀看新课标当中对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要求。
从这5点来看,它包含了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标以及阅读的⽅法。
阅读内容好,我们来看阅读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有浅近童话、寓⾔故事、⼉歌、⼉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从阅读的篇⽬上来看,有单篇的篇章阅读也有整本书的阅读。
我梳理了⼀⼆年级的题材与篇⽬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年级上册是以⼉歌⼉童诗浅近古诗为主,从⼀年级下册到⼆年级下册,⼉歌⼉童诗的篇⽬,逐渐减少,相应的童话、寓⾔故事则在⼆年级会⽐较多。
古诗的篇⽬也在5~7篇左右,主题⽐较丰富,⽥园诗送别诗写景诗哲理诗等等。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年级主要是读⼉歌童谣,⼆年级则是读故事。
阅读⽅法阅读⽅法有朗读默读、结合上下⽂和⽣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表达的语⽓,借助图画进⾏阅读、诵读、尝试读整本书、爱护书等等。
那么关于阅读⽅法的要求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阅读⽅法包括读的⽅法、理解的⽅法、感悟的⽅法;第⼆阅读⽅法要促进积极表达的形成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三将单篇课⽂的阅读推向整本书的阅读,做到两者的结合与融通。
阅读⽬标第三,第⼀点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应该是所有⽬标的总⽬标,不管阅读什么⽂学作品,会⽤什么⽅法读都应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喜欢阅读。
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对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同时,我也深感到了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所带来的许多新机遇和新发展。
带着这些感受和认识,我想分享一些我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简明扼要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颠覆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和体验为核心,以任务和情境为基础。
这一理念的突出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同时也要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与关注。
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明确自我价值,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能力,确立语文发展的基础。
二、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要求非常高,这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类社会对于人才阅读能力的要求。
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思想品格和审美品味。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分析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育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可以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在强调注重个性化教学,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学生也需要更加主动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需求,这样的互动可以促进教学的深入和有效性。
四、关注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对语言的熟练掌握,也包括了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感受。
在实践中,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从文化、历史、现实等多个角度寻找和体验语文,这样让语文教育更具有真实性,也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在当下的世界中。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一、识字写字教学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
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
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
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
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2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曹爱卫: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解读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曹爱卫: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解读本篇逻辑:为什么要进行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无论生活中还是课程中,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语言运用都极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要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梳理与探究”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发现问题(语理),并从中找到语言文字规律(语感),从而达成语言运用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落实梳理与探究呢?围绕三条目标生成三种不同模式:第一围绕汉字特点进行梳理和探究,基本模式是积累、梳理、运用(结合课例一下《小青蛙》);第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梳理和探究,基本模式是发现、探究、总结(结合课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二上《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第三根据问题跨学科进行梳理与探究,模式是质疑、探究、讨论(结合课例《我要的是葫芦》、《太空趣事多》)。
本篇框架: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梳理与探究的意义阐释;二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目标解读;三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的实践探索。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方面——梳理与探究的意义阐释。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都离不开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
这些活动大家发现没有:它都离不开语言运用,比如我们邻里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交流,会议当中大家发表看法,甚至在图书馆阅览式读书,这些是不是都离不开语言运用?语文课程中的语言运用和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到底有什么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是这样解释的,他说语言文字运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语文课程中的语言运用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与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不同。
在语文课程中,不是把生活中的语言搬进课堂,而是要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到语言文字规律的能力。
显然,我们课堂当中的语言文字重在的是干什么——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字的现象,并且从这些文字现象当中去发现问题,找到语言文字规律,从而促进我们自己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以语言的梳理与探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
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本篇框架:第一方面,结合2022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目标的解读;第二方面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三方面关于低段识字与写字提出四个方面教学建议。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里面有了很多全新的变动,也有了很多新的理念。
那么如何更好地解读它,践行它,关系到我们新一轮语文课改的动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当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那么,到底何为语文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当中也有明确的阐释。
它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词应该是当下这个阶段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这段时间的高频词汇。
那么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如果放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这样一个前提,这样一个语境之下,我们应该怎样来重新审视?第一方面——结合2022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 1 —目标的解读一、新旧版课标对比下面比对一下2011版的课标与2022版的课标,看看两版课标的不同。
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表述,其实从内容上来看,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多大的改动,只不过把两条识字的目标合并在一起,两条写字的目标合并在一起,重新进行了整合。
虽然从内容上来看,修订版的课标对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表述并没有多大的改动,但是不能仅就这一部分内容来谈。
因为放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放在课标修订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从语文课程标准整体去看。
仔细看这个课标,发现在课程标准的其中三个地方,提出了全新的一些理念,一些新的变动。
二、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的三处变动有三个地方也提到了我们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
第一个— 2 —是在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里面,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并列的第四个内容的目标是梳理与探究,这是第一次提出的。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版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近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同时,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参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通过观看专家教授视频、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反复思考,对新课标的内容、变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如何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
一、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
与2011版做比较,新增添的内容包含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第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它在教学的方向上,指引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我们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原来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知识性和知识点的解读,而现在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当然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总纲叫做课程目标,当然是立德树人,不光是在语文学科,应该是我们的所有学科都必须以这个作为基础进行。
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没有界定得这么清晰,而这一次的重要内容主题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内容主题。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
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
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
语文新课标学段要求第一学段
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一、引言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通常是指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语文学习阶段。
这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在汉字认读与书写、词语积累与运用、句子理解与表达、短文阅读与分析、口语表达与交流、文学兴趣与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汉字认读与书写1. 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本中的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趣味性的汉字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度。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1.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所学词语,培养初步的词语运用能力。
四、句子理解与表达1. 能够理解简单句子的意思,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等。
2. 能够模仿例句,用所学词语造句,表达简单的意思。
五、短文阅读与分析1. 能够阅读简单的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找出短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六、口语表达与交流1. 能够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
七、文学兴趣与素养1.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朗读、讲述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八、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1.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笔记等,为后续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九、结语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汉字认读与书写、词语积累与运用、句子理解与表达、短文阅读与分析、口语表达与交流、文学兴趣与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其后续学段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序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优异的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线、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当并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论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修养是学生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定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一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取基本的语文修养。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语言,丰富语言的累积,培养语感,发展思想,使他们拥有适应实质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社交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使他们逐渐形成优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品,促使德、智、体、美的和睦发展。
〔二)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色。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反响又常常是多元的。
所以,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类能力的主要门路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故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
目标解读一、识字与写字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拖阅读的后腿,而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法宝。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其实我们低年段的识字教材把词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来呈现,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活用这一教材,把学生领入这个已设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枯燥的识字课就会变得很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课标的要求。
此外,我们再来看第二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课标体现了“多识少写”的特点,这从我们的教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
我们的教材中的生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田字格里头的,这部分生字要求会写,另一部分是在两条绿线里头的,这一部分只要求只会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要求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
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也很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地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
识字后,接下来就是写字教学。
指导书写是写字教学中的重点。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写字有着一种新鲜的渴望(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教低年级的老师也许会有的很深的感触。
也许在孩子刚入学的那头一个月里,你还在猛教汉语拼音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迫不及待地描描、画画、写写课本里头的生字了。
他们的迫不及待,可见他们的渴望的迫切与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会让他们积极主动。
因此,顺应他们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加以保护与加强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教学识字部分时,通过多种有趣的方法让他们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及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等,还有通过象形字,图文的直观及老师的规范书写等。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语文新课标标准解读与实践: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
语文新课标标准解读与实践: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背景介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战略任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教材是“培养时代新人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工具。
它体现国家意志,承载优秀文化;它传播科学知识,打开每个人心灵的窗口;它于无声处凝心聚力,培养代代新人,为民族复兴注入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重要载体。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精心筛选、编入语文教材的优秀篇目富含大量的中华文化认同认知因子,对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具有突出的作用。
首先,我们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门课程知道,学段大致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一学段(1-2年级)我们选择了两篇课文: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和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粽》这篇课文就是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们介绍端午节和端午粽。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为顺利落实语文学科素养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理念,并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计了整本书阅读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成长需求、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并通过多元方法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学段也应根据《新课标》的启发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尽早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即根据学生兴趣筛选阅读资源、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阅读活动、组织整本书阅读评价反馈活动,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第一学段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策略分析根据《新课标》所设计的学段划分分为,第一学段的学生是指一二年级的学生,而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认知能力低下、语言储备不足、自制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也经常出现兴趣低迷、囫囵吞枣式阅读等不良行为,也普遍缺少自主阅读意识,无法在课外自觉阅读优质图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去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根据学生兴趣整合阅读资源,设立整本书阅读计划在《新课标》中,教育部指出一线教师要为学生推荐“阅读的书、参考资料”等,“合理规划阅读时间”。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既要进行挑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质图书,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喜好,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
以一年级学生为例,本学段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在选择整本书阅读对象时,我则会率先考虑绘本资源,比如《西游记幼儿美绘本》、《一年级的小豌豆》等等,使学生能够自主观察丰富的图画信息,根据少量文字描述去总结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同时,在第一学段,我也会多为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神话等故事类的图书类型,使学生能够自主梳理故事情节、主人公的经历,由此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顺利实现自主阅读。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
一、学业质量内涵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
整体看来,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阅读单元质量标准。
阅读单元是指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或任务群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此学业质量是指学完阅读单元之后,学生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的相应内涵和具体表现。
2、学段质量标准。
这是一个学段学完之后必须达成的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
在逻辑上,学段质量标准是一个学段内相关“单元”“主题”质量标准的综合概括和整体表现。
3、学业质量标准。
这是小学语文总体学业质量标准。
通过将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纵向连接起来,形成各段学业质量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的阶梯关系,总体上描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递进过程和最后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的表现水平与阶段要求必须要参照学业质量标准来评判。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课程内容是基础,学业质量标准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和调整。
二、学段质量要求1、课标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留心公共场所等真实社会场景中的文字,尝试认识标牌、图示、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中的常用汉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的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愿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猜想,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作者:倪中华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3年第11期语文要素作为统编教材编写方面的突破性元素,主要是将一些语文学习上必备的知识、能力、方法以及习惯等,整合起来安排在不同的单元中,形成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
语文要素作为学习目标明确出现在每个单元的起始页上,以提纲的形式呈现。
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解读才能把握语文要素,这种解读不能仅限于一个单元之中,还需要瞻前顾后,并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才能找准相关的教学梯度,真正把语文要素学习落到实处。
在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全面规划和安排年级、学期、单元和栏目具体学什么与怎么学,这充分说明对语文要素的精准解读,既需要掌握语文要素的体系,又要弄清楚每篇课文承载的目标。
一是整体上把握梯度要求。
梳理统编教材中安排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发现同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在通过不同册次多次安排才完成训练的,具有明显的体系性,如朗读、默读和复述的系列要求,把握主要内容的要求,体会感情的系列要求等。
这种体系性就是教师在解读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以体会感情的系列要求为例,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中的“学段要求”看,体会感情的要求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都有所体现,只不过所提出的要求在梯度上是由浅入深的,是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中逐渐进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还有对写作意图的探索与把握。
统编教材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第一次明确提出体会“思想感情”是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之前的相关学习中涉及体会感情的要求属于铺垫,之后在多个单元中循序渐进地安排的训练要求属于提升。
比如,四年级下册“抓住关鍵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第三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第四单元);五年级上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一单元)、“结合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第六单元);五年级下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单元);六年级下册“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
这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我在今年暑假认真解读了2020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与原课标相比,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改动比较明显。
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微调,这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例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这样的要求,原本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
过早让学生研究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惯。
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研究、练默读。
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种阅读方式。
其次,新课标注重全面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
这样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
总之,新课标的改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但是,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成效存在巨大差异。
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反,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则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以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关于“强调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的应用性。”解读
• 第一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目的—— “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 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 好语感”。
• 第二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指导思 想——“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
• 第三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方法—— “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和点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
• (一)依托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法和 修辞知识
• (二)紧扣文本,领悟语法、修辞之精妙 • (三)情感朗读,体会语法、修辞的表达
• 中高段的写字,均增加了如下要求“写字 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高段还 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
(2)关于阅读
• 第一学段 浅近的通话、寓言、故事 儿歌、 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 第二学段 叙事性作品 、 优秀诗文 • 第三学段 诗歌、说明性文章、简单的非连
续性文本、优秀诗文
阅读方面课标强调以下基本要求:
• 中段要学习抓“关键词语”,高段要学习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词语学习要求
• 第一学段 •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
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 第二学段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 第二学段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 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 一般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之解读、践行
秋叶静美
上学期,我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的同时,我也在努力的对新课标探究着、
实践着。
下面我就新课标第一学段说说我的理解和践行。
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具体目标与内容中“识字与写字”部分其中
提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由此可见,强调多认字少写字,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使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智慧,讲究方法,使孩子乐学、会学。
我在教学中践行了这样的方法,为了让孩子多认字,除学习课本上的课文生字外,我们还利用“同步阅读书”,因为该书与课本主题是同步的,它的每一主题单元有四、五篇文章,我要求孩子们假期都提前读,最少读三遍。
学完课本中的新课后,我会安排一节或半节课时间,让孩子们展示读“同步阅读书”中同主题的文章,读得流利的我会奖他们一朵小红花或一块糖果,这样极大的刺激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同时也无意识的认了字。
另外为了让孩子多认字我还让孩子阅读《儿歌三百首》,我利用早自习和午间读书时间,先有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而后我把每首儿歌的句子打乱,投放到大屏幕上,由小老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个人展示度,按儿歌顺序读,我还把每首打乱句子的儿歌,上传到校讯通班级空间里面,让家长下载打印装订成册,每天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数量的读给家长听,家长给孩子奖励(可画笑脸、花朵、聪明星或物质的都可),每星期我也会给孩子们进行一定数量篇目的生字过关,按时会认的孩子,我会奖励他们一块糖或一块饼干,别看孩子们现在不缺吃的,可得到的孩子是喜形于色,非常的自豪,他们会努力的争取得到奖品,这样,就自不然的多认了字。
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还结合着学校“课外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鼓励孩子们进行阅读,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面,使孩子积累了不少词语。
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游戏、情境中学习,指导学生在已有经验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阅读课上,我努力实践着“生本课”探究,让孩子自主认字,先让他们依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课文最少读三遍,生字带拼音读三遍,去丢拼音再读三遍,然后读老师补充的生字词语三遍,课上分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在交流时,要提出自学时难记易错字,大家想识字方法,多采用的识字方法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画一画,反义词,编故事等方法,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一方式的学习,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比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效果好多了。
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
人,收集吃过或用过的物品标签上的字,从报刊、电视上或大街上店铺广告牌上认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识字能力。
第一学段课标中还提到“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这一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对孩子是受益终生,但纵观我们孩子的字,大小不一,七上八下,东歪西扭,形体一点也不美,再看他们的坐姿握笔姿势,有的一肩高一肩低,有的斜侧着身子,有的鼻子都快抵着桌子了,有的握笔手腕钩向怀里,有的紧紧握着笔尖……可谓是千姿百态。
大多数孩子的字不美观,我在想,是我们老师不够重视,是方法指导不到位,不适宜孩子,是老师范写不到位,是老师要求不严,强调不够,是孩子自身不得要领,是孩子态度不端正,是孩子作业比较多……这些原因在我们老师和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则改之,使自己的识字写字教学再上个新台阶。
新课标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与内容中“阅读”部分中说到:“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旧课标中是10条,现在7条,显得更紧凑了。
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阅读和朗读,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但是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文章中没有难懂的字词和语句,但是学生就是读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我们现在进行的“生本”课改,可以说是践行了这些要求,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充分的朗读,老师范读,小老师读,学生仿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表演读,个人展示读,精读,齐读等等,奔着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课内阅读外,还要课外阅读及语文知识的背诵。
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吐露,但诉至笔端,却辞不达意,这就是因为学生积累的语言素材太过于贫乏。
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代表不要学生背诵。
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加上“背诵”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校进行的“课外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经典诵读” 校本课程特色;“三阶作文”低年级段,写童话,积累词语,培养兴趣。
提倡凡读必“背”,凡写必“引” 的学习要求;“生本”课堂中的“同步阅读”“不同版本”的阅读,这些无一不在践行着新课标的阅读精神。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