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
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
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
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城乡居民肉类内部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肉类消费结构变化更显著。
城镇居民猪肉占肉类消费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89%下降到2008年的63%;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70%,农村地区猪肉消费比例降幅不大。
因此,尽管猪肉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猪肉仍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见图8和9)。
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占整个肉类的消费比例是增加的,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占整个肉类消费量的7.19%,到2008年牛羊肉消费比例超过10%,达到11.21%,年均增长速度为1.6%;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5.71%增长到7.05%,年均增长0.8%。
且城镇居民牛羊肉消费比例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城镇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大体上是增加的,1980年人均禽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3.92%,大幅上涨到2008年的26.06%;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7.86%上升到2008年的23.83%。
由以上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禽肉消费增长明显,高于牛羊肉,这充分显示城乡居民开始增加对营
价值较高的白肉消费,而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红肉消费。
二、我国肉类消费形势展望
我国肉类消费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重大制约因素。
除动物疫病外,农村居民收入偏低,质量安全事件,流通冷链等基础设施不足也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水平。
但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居民收入及疫病控制等状况,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农村未来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潜力。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肉类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其人均肉类消费水平与城镇差距较大,其直接原因就是“城乡收入两重天”的状况十分严重。
198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91.3元,到2008年为4760.6元,比1980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2.2%;1980年,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7.6元,到2008年达15780.8元,比1980年增长30多倍,年均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收入差
距从1980年的2.5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国际上最高才在2倍左右。
可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而较低收入直接制约了其肉类消费水平。
从1985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肉类购买量年均增加1.5%,农村居民年均增加1.9%,尽管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量以快于城镇居民购买量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基数低,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仅为12千克,2008年为18.3千克,刚超过城镇居民人均
肉类购买量30.7千克的一半。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由收人
增加而引起的肉类消费的增加倾向仍在继续,农村的收入弹性仍然很高,要扩大肉类的消费量,需要保障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显然,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三、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
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
城乡居民肉类内部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肉类消费结构变化更显著。
城镇居民猪肉占肉类消费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89%下降到2008年的63%;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70
%,农村地区猪肉消费比例降幅不大。
因此,尽管猪肉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猪肉仍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
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占整个肉类的消费比例是增加的,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占整个肉类消费量的7.19%,到2008年牛羊肉消费比例超过10%,达到11.21%,年均增长速度为1.6%;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5.71%增长到7.05%,年均增长0.8%。
且城镇居民牛羊肉消费比例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城镇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大体上是增加的,1980年人均禽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3.92%,大幅上涨到2008年的26.06%;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7.86%上升到2008年的23.83%。
由以上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禽肉消费增长明显,高于牛羊肉,这充分显示城乡居民开始增加对营养价值较高的白肉消费,而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红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