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曰”字的配价分析

合集下载

近百年来_论语_语言研究述评

近百年来_论语_语言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09203225作者简介:张忠堂(1968—),男,山西长治人,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N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 .2009Vol .36 No .5近百年来《论语》语言研究述评张忠堂(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摘 要:近百年来,《论语》词汇、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

从研究趋势看,《论语》词汇备受学者关注,词法和句法则嫌偏弱。

从研究方法看,专题描写和比较居多,语法化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配价分析等现代语言学方法尚处于尝试阶段。

目前,《论语》语言研究表现出两个不足:(1)侧重于传统题目、热点题目,对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缺乏热情;(2)侧重于“例证”式考据,对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借鉴不够。

今后,《论语》语言研究应加大批评继承、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历时考察的力度。

同时,需要突出两个重点:(1)彻底描写《论语》各类词的特点和功能;(2)全面归纳《论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系统。

关键词:《论语》;专书语言;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957(2009)0520137204一、近百年来的研究回顾《论语》语言研究风雨兼程几近百年。

截至2008年,论著已达225篇(部)之多。

在词汇、构词法和句法等研究成果不断累积的同时,学界研究《论语》语言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为便于后车之鉴,本文立足研究方法的嬗变,综述如下。

(一)专题描写专题描写就是选择《论语》里的某种语言现象,或者收集典型用例或者穷尽所有例句,采取排比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此类语言现象蕴含的内在规律。

胡适《吾我篇》(1917)是研究《论语》语言的开山之作,也是专题描写方法的最先运用。

该文以《论语》“吾”、“我”类例句为对象,旁及他书,归纳了“吾”、“我”使用的八条通则。

论语全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论语全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论语全文及翻译注释赏析【第一篇:学而篇】查看翻译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新课标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释及评析资料

新课标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释及评析资料

新课标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释及评析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12·14 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子曰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子曰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子曰篇原文与解析在《论语》中,子曰篇是其中一篇经典的篇章。

本文将对《论语》子曰篇进行原文和解析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篇章。

一、《论语》子曰篇原文《论语》子曰篇是一部引述了孔子的言行的篇章,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语录。

下面是《论语》子曰篇的一些原文摘录:1.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论语》子曰篇解析1. 孝道在《论语》子曰篇中,孔子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指出,儿女应该尽孝道,不远离父母经常外出游玩,而是应该尽力照顾父母,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2. 学习与朋友关系孔子在《论语》子曰篇中也提到了学习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事情,应该时常进行。

同时,与朋友交往,尤其是远方的朋友到来,也是一种乐趣。

而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为他人的无知或是背叛而产生愤怒心情。

3. 仁爱与辨识在《论语》子曰篇中,孔子也提到了仁爱和辨识的重要性。

他强调,行为的巧妙和外表的美丽,并不代表是真正的仁爱。

真正的仁爱是通过内心的善良和真诚来表现出来的。

4. 君子的品质孔子在《论语》子曰篇中描述了君子的一些品质。

他认为,君子不追求物质上的饱食和安逸,而更注重修身养性,敏于事务并谨言慎行。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境界,并持之以恒。

5. 自我反省《论语》子曰篇中,孔子还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为人处事忠诚,是否与朋友交往真诚,是否努力学习并传授所学。

三、结语通过对《论语》子曰篇的原文和解析的介绍,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孔子在这篇经典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试谈配价理论在古汉语语法分析中的应用

试谈配价理论在古汉语语法分析中的应用

民 (P) N2
( 受) 施
/,\\ 十 二渠 ……
负 (2 V)
核 心 关 联 其 他 成 分 构 成 的语 义 结 构 , 动 核 结 构 。 即 这 样 ,基 于 配 价 语 法 的 研 究 就 有 了理 论 上 的 依 据 和 事 实上 的可行 性 。下面 我们通 过例 子来阐 述 。

51 ・
8 .
助 ( t V)
长 ( 2 V)
2 可 以用 V 谁 , V 对 兼 语 句 进 行 提 问 ; . t 谁
3兼语 句 的 中心 动 词 C 一 个 动词 ) 二 体 —谓 价 ; . 前 是 4 兼 语 句 中 必 有 一 个 动 元 ( P) 受 同 体 ; . N 2施 5 综 观 以 上 十 个 动 词 的 配 价 结 构 式 , 以 从 中 . 可 抽象 , 离出兼语 句的标 志性特 征式 : 分

7 .
//\
楚军 (P / N2 )
( 受) 施
8 予 助 苗 长 矣 。 (孟 子 ・ 孙 丑 下 》 . 《 公 )
收稿 日期 :00 1 — 3 2 1- 2 2
有 (1 v) 好 学 (2 v) \ \ 颜 回 者 (P) N J

( 受) 施
作者简介 : 赵丛娜 (9 4 )女 , 18 ~ , 河南驻 马店人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 究生 , 研究方向 : 古汉语语法 。
文 章 编 号 :7 — — 0 3- 7 — (0 1O — 5 - 3 9 8 7 87 6 7 10 2 1 ) 10 1 0
通 常 认 为 , 配 价 语 法 是 法 国 语 言 学 家 泰 斯 尼 耶
尔 首 先 提 出 来 的 。 来 , 国 的 语 言 学 家 引 进 了配 价 后 中 语法 理论 , 根据 汉语 的语 言实 际和特 点 , 其 进行 并 对

基于配价理论的双宾语句分析

基于配价理论的双宾语句分析
关 键词 : 古汉语 双宾语 句 配价 理论 动核


双 宾语句 配价分析
7 . V)
11 取 古代典 籍 中有代 表 性 的例子。 .选
1 . 之故 , 公语 且告 之悔 。( 左传 ・ 《 隐公 元年 》)
2 龟 既厌 , 我 告忧 。 《 经 ・ . 我 不 (诗 小雅 ・ 吴 》 小 ) 3 . 齐景公 问政于 孔子 。( 论 语 ・ 渊 》) 《 颜 4君 取于吴 , 同姓 , . 为 谓之 吴 孟子。( 论语 ・ 而 》 《 述 ) 5 子至 , 王赐 晏子 酒。( 晏 子 春秋 ・ . 晏 楚 《 内篇 ・ 杂下 》)

( 枣) 受

( 与搴 )
( 壁 ( f) \公子 ( ) 【 \I 。
6又何予 之?( 诗 经 ・ . 《 小雅 ・ 采菽 》 7 河 , 犯 以壁 授公 子。( 左传 ・ 公二十 四年 》 . 及 子 《 僖 ) 8 者吴 起 教 楚悼 王 以楚 国之俗 。( 史记 ・ 子吴 起 列传 》 者 《 孙 ) 9 . 益 赵 甲四万人以伐 齐。( 战国策 ・ 策 二 》 秦且 《 秦 )
2 I 年4 0 1 月

第 1期 3 | 盛p 。 露| 1 螽
总5 1 2期

籀 螽 囊 落《 孚
簿 露 ,。 馥 。 落 露
f , 1 3
基 于 配 价 理 论 的 双 宾 语 句 分 析
赵 丛 娜 ( 陕西 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陕 西
( 施 )

( 枣) 德
l) f ‘
( 受书 )



( 枣) 施
( ) } )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近百年来《论语》语言研究述评

近百年来《论语》语言研究述评

适《 吾我篇》 11 ) (97 是研究《 论语》 语言的开山之作 ,
也是 专 题 描 写 方 法 的 最 先 运 用 。该 文 以 《 语 》 论 “ ” “ 类 例句 为对 象 , 及他 书 , 纳 了“ ” 吾 、 我” 旁 归 吾 、 “ ” 用 的 八 条 通 则 。沈 春 晖 《 论 语 > “ ” 我 使 ( 之 之 》 (94 后 出更精 , 13 ) 穷尽 收集 《 语) 9 论 ) 6个 用 “ ” 5 之 的
V 1 3 No 5 0. 6 .
近 百 年 来 《 语 》 言 研 究 述 评 论 语
张 忠 堂
( 京 大 学 中文 系 ,北 京 10 7 ) 北 0 8 1

要: 百年来 , 论语》 近 《 词汇、 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 的研 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趋势看 , 论语》 汇 《 词
析结合 , 起点甚高。邢公畹《 论语) ( 中的否定词系》 (98 选择典型例证从 音韵 和语法 功能两方面探 14 )
(96 、 邦雄 (9 7 、 志 明 ( 00 、 发 远 19 ) 程 19 ) 陈 20 ) 钟 (0 3 等。 20 )
( ) 二 比较 研 究
索了《 论语》 l 个否定词 , 的 2 他的《 论语) ( 中的对待
纳 的方法 总结 出此 类语 言现 象蕴含 的 内在规 律 。胡
变规律。边滢雨《 论语) < 动词名词研究》 19 ) (97 全 面描写 了《 论语》 里动词 、 名词 的小类 和语法功能,
成绩 卓然 。安 作璋 《 语 辞 典 》 20 ) 《 语 》 论 (04 在 论 文 献语 言整理 上 是 一 个 重 大 突 破 。全 书立 目 30 00余

浅谈《论语》中的“子曰”和“孔子曰”现象

浅谈《论语》中的“子曰”和“孔子曰”现象

三、 “ 孔 ”字拆 解分 析
我们 再来 细细探 究这 个 “ 孔 ”字 ,为何 他的先 祖要 改为姓 孔 , 而不 改他姓 呢?我们把 “ 孔 ”字拆开来看 ,左边 是 “ 子 ”字,实 际上 还是 没有变 的,右边的字 ,在 《 说文解字 》中解 释为玄鸟 。而在 《 诗 经 》中有 《 玄鸟》一诗 , “ 天命玄 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 命武 汤,正域彼 四方 。方命厥后 ,奄有 九有。商之先后 ,受命不殆 , 在武 丁孙子。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 。龙旃十乘 ,大糟是承 。邦 畿千 《 论语 》是 满篇 的 “ 子 日 ” 呢 ?这 让 人 感 到 有 些 奇 怪 。 “ 子 日 ” 的 里 ,维 民所止 ,肇域彼 四海 。 四海来 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 。殷 “ 子”到底是不 是全 都代指孔子呢 ?那 为何又会 出现少数几处 的 “ 孑 L 受 命咸宜,百禄是何 。”这显然是祭 祀商王的乐歌 ,此 中可 以看 出深 子日”呢? 意,这也是是 《 论语 》满篇 的 “ 子日”原因之一 ,孔子 的弟子 不可能 不知道孔子先祖改姓 的。前面 也有 谈到,孔子是维护周礼 的,孔子的 “ 子 ”字在 古 时候 的用法 首先 ,我 们来 看看 “ 子 ”的用法 。 “ 子 ”:古代 对成 年男子 的 弟子们 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 尊称 ,在 战 国末 期 时期 ,拥 有一定 社会 地位 的成年 男子都 可 以称 为 四 、出现 “ 孔子 日 ”的原因 “ 子 ”,而且 所有人都希望别人称 自己为 “ 子 ”,因为 “ 子”还是一 《 论 语 》中 , “ 子 张篇 ”和 “ 泰 伯篇 ”里 ,几处 用 了 “孔子 仲尼 ”。其实这算是一个失误 。这些章节 里记录的多是 种 爵位 ,所 谓 “ 公侯伯子男 ”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 人以 “ 子 ”相 日 ”,并称 “ 称 的,一般 是两种人 :要么在社会 上公信力较高 的,如 “ 老师”;要 子张、子夏 、子游等 后辈弟子之言 ,其 中,曾参也被称 为 “ 曾子 ”, 么就是较 有道 德的贵族 。相 关资料显示 ,孔子是属于在 社会上公信力 可见是再传弟子们所 撰。他们对早期弟子们定下 的 “ 子日”之体例 , 较高 的这 一类 ,但据记载 ,孔子 的祖先本是殷商 ( 华夏族 ) 后裔,相信 未能体悟深意 ,一不小心, “ 子 日”就被 “ 孔子 日”替代了 ,所 以出 这跟第 二类还是有一定关 系的,孔子还有一个主 张就 是维护周礼 ,相 现 了不一致。 信孑 L 子 也希望别人这样称 呼 自己。称 “ 子 ”而不称 “ 孔子 ”,也充分 春秋 战国,诸 子百家,人数众多 ,诸子之 书都用了 “ 某子说 ”, 论语》 时偏偏 显示 了弟子们对孔子 的尊敬 。大家都知道 ,古 时候,称名不如称字尊 老子 、孟 子、庄子等都是一样 。而孔子 的弟子在 编撰 《 敬 ,称 字不如不称尊敬 。 “ 子曰 ”算是孔 子的早期弟子定下 的一种体 就用 “ 予曰”而不用 “ 孔子 日”,这 说明孔子在他们 中的地位 是 例 了。 崇 高 的,他们对 孔子 十分 的尊敬 。也可见 孔子 的弟子们 对孔 子的信 任 ,对孔 子伟 大智慧 的信任 ,他们 相信孔 子 的智 慧会 流传于 世千 百 二 、孔 子 的姓 氏渊 源 如 果单单 以孔子 的弟子对老师 的尊敬这一 方面讲 ,说服力是不够 年 。当千 百年 后 ,人 们在提起 “子日 ”时 ,一 定是指 孔子这 位老 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理解句子意思: 一、
勤勉 表并列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表顺承 匡正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 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 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
①、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 家的“仁义之道”。
②、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 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把仁义道德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4、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①、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__质__胜__文__则__野____,文_胜___质__则__史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 住舒适的句子是:___君__子__食__无___求__饱__,居__无__求__安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
甘心的句子是 _朝__闻__道___,夕__死___可__矣_。
五、当堂检测:
C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同者“不智惑”智慧、聪明 温故而知新 懂得、知道。
B.任重而道远 路程、路途 C.迩之事父 侍奉
得道者多助 道义、正道 不足以事父母 侍奉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勤勉
回虽不敏聪慧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二、
表假设,如果 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可计日而待也的日的意思

可计日而待也的日的意思

可计日而待也的日的意思《“日”的意思:日子、天数》在古汉语中,“可计日而待也”里的“日”指的是日子、天数的意思。

这个表达有着一种明确的时间预期感。

衍生注释的话,这里的“计日而待”表示计算着日子来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从赏析的角度看,这个词在句中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对事情发展进程的判断。

以一种充满确定性的态度告诉人们,某事的发生或者完成不需要漫长的等待,就如同我们能清楚地数着日子等待某个节日到来一样确切。

虽然不知道具体针对哪篇文章提到这个句子,但古文中许多作者都擅长使用这样简洁且表意明确的表达。

古汉语作者们常常借这样的词汇精准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史传文学还是政论散文等体裁中,这样的表述都增添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运用片段:例子1我跟朋友说我减肥计划已经开启,而且成效肯定“可计日而待也”。

我对朋友讲:“你看啊,我现在每天严格按照健身教练给的食谱吃东西,就像火车在既定轨道上行驶一样,稳稳当当朝着目标前进。

这减脂的日子啊,就像日历一张张被撕掉,每过一天,我就离成功近一天。

这难道不是‘可计日而待也’吗?我就像一个朝着宝藏前行的探险家,每一天的努力就是我前行的脚步,距离那减肥成功的宝藏越来越近,那日子都清清楚楚地在我眼前呢。

”朋友看着我坚定的样子,都忍不住被我感染。

例子2小张对小李说:“咱们老板答应给咱们的奖金啊,‘可计日而待也’。

你想想,公司这个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我们在这个项目里付出的努力,就像种子播撒在土地里,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这奖金就像树上熟透了即将掉落的果子,我们只需要数着日子等就行。

难道你不觉得这日子过得特别有盼头吗?我现在每天早上醒来想到奖金快到手了,就像孩子盼着过年一样兴奋,感觉日子都变得更有滋味了。

”小李听了也连连点头。

例子3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猫马上就要生小猫崽了,“可计日而待也”。

我好奇地问妈妈怎么知道的。

妈妈笑着说:“你看小猫啊,现在肚子大大的,就像装了个小皮球,而且它变得特别慵懒,整天就找个舒服的地方趴着。

《论语》的公理化诠释:中日对照

《论语》的公理化诠释:中日对照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时期,《论语》都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加以研究和阐释,其中包括中日学者。

本文将就《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结合中日对照的方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论语》的理解和阐释差异。

一、《论语》的基本概念《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对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我国,人们普遍视《论语》为古代经典之一,尊崇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而在日本,虽然《论语》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解读和阐释与我国有所不同。

二、中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论语》解读1.我国对《论语》的解读在我国,学者们对《论语》的解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有关孔子思想的研究,是儒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论语》的内容,对孔子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解读,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论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智等,这些理念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对《论语》的解读日本学者们对《论语》的解读与我国有所不同,虽然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论语》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日本学者们对《论语》的解读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性,他们试图将《论语》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出了很多新的阐释和解读。

他们尊崇孔子的思想,但同时也试图将其“日本化”,给予其更适合当代日本社会的内涵。

三、中日对照下的《论语》公理化解读1.基本理念的比较在基本理念方面,《论语》在中日两国的解读存在差异。

我国学者们更强调《论语》中蕴涵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而日本学者们则更注重将孔子思想与当代日本社会相结合,强调其实用性和现代性,试图将孔子思想“日本化”。

2.实践应用的对比在实践应用方面,中日两国对《论语》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差异。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曰的意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曰的意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曰的意思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里这个“曰”字是啥意思。

你说这“曰”字啊,其实就是“说”的意思呗。

就好像咱平时聊天,说“哎呀,我跟你说啊”,这“曰”就跟那“说”差不多。

那为啥古人不用“说”字,非要用“曰”呢?这就有意思啦!这古人啊,就爱弄些文绉绉的词儿,显得有文化。

咱就想象一下,明朝那时候,有个人特厉害,大家都夸他是奇巧人,然后有人就说啦:“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你听听,这多有感觉,要是说“明有奇巧人说王叔远”,是不是一下子就没那味儿了?这“曰”字一用,立马就感觉高大上了呢。

就好像咱现在,有时候也会说些稍微文雅点的词儿,显得咱有内涵呀。

比如说,咱不说“吃饭”,说“用膳”,是不是感觉自己像个贵族啦?这“曰”字也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啊,这“曰”字在这句话里,就像是给王叔远这个人来了个特别介绍,就像主持人报幕一样:“下面有请我们的奇巧人王叔远登场!”哈哈,多有意思。

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个“曰”字,那这句话得多平淡啊。

“明有奇巧人王叔远”,这听着多普通。

但是有了“曰”字,就感觉这句话活起来了,有了那种故事感。

反正啊,这“曰”字虽然简单,但是作用可不小呢。

它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王叔远这个人,也让这句话变得更有韵味。

好啦,说了这么多,咱再回到开头。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这个“曰”字啊,就是这么个有趣又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一颗小宝石,镶嵌在这句话里,闪闪发光呢!嘿嘿,今天就聊到这儿啦,下次再唠点别的有意思的事儿。

细说汉字:曰

细说汉字:曰

细说汉字:曰
展开全文
“曰”的本义就是“说”,如《孙子兵法·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这里的“孙子曰”就是“孙子说”。

从“说”这个本义又可引申为“叫做”,如马融《长笛赋》:“定名曰笛。

”即定名叫做“笛”。

此外,“曰”字还可以当语气词用于句首,如《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也可用于句中,如《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上面两句中的“曰”字都是语气词,充数而已。

“曰”与“谓”都是表示“说”的意思,后面都有所说的话,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曰”字与后面所说的话紧密相连,而“谓”字则不与后面所说的话紧密相连。

另外,“曰”字可以作句首或句中语气词用,而“谓”字却不能这样用。

“曰”字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是由“曰”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说话有关,如“曷”、“曶”(hū忽)、“沓”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论语全文及赏析令狐文艳【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门下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日在古文的意思

日在古文的意思

《日在古文的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日”在古文中的意思哟!
“日”呀,最常见的就是指太阳啦。

比如说,咱们抬头看到天上那个大大的、亮亮的圆球,那就是日。

有一首古诗说“白日依山尽”,这里的“日”就是太阳,它慢慢地落到山的后面去了。

有时候,“日”还表示白天呢。

比如说,咱们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玩耍,这就是日。

古文中说“日夜兼程”,就是白天和晚上都在赶路。

小朋友们,能明白吗?
《日在古文的意思》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日”还能指日子、日期哟。

比如说,咱们过生日,这个“日”就是指特定的那一天。

还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里的“明日”就是明天的意思。

有一次,古代有个人写信约朋友见面,就会写“某日在某地相见”,这个“某日”就是指具体的哪一天。

小朋友们,是不是挺有趣的?
《日在古文的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日”还能表示每天、一天天的意思呢。

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我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就像咱们每天要上学、做作业、玩耍一样,这就是一天天的生活。

还有个故事,古代有个人想学习画画,他就每天不停地练习,最后画得特别好。

这里的“每天”就可以用“日”来表示。

小朋友们,“日”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很多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tcmo li d ie se c d i rg t al. ti da t a n x tn emo a t p mai l a yn i l y a c y

K yw rs ” u ”( h e hr t )i t m et pr m c cs dph a8 s vl c e od A d s a ; ar om; et ; nl i o a n ne ae e o ; t o ysf e e
根据 配价 理论 , 尝试对“ 字 的用 法进行分析 。 日”


关于“ 字 的存 在形态 日”
对 “ 字进行分析之前先 要对 “ 字 在《 日” 日” 论语》 中的 存在 形态 进行 分类 。《 论语》 中共 出现 78 “ 字 ( 二 5 个 日” 第 十卷卷 目《 日》 尧 中的 “ 字 除外 ) 我们把 这些在 语境 中 日” , 出现 的“ 字 的存在形态称 为存现 态。此外 , 上下文语 日” 靠 境 的帮助 ,论语》 《 里还 有 2 0处省 略 了“ 字 。在 表象 上 日” 看, 这些地方没 有 “ 字 , 日” 但从 语 义角 度 考虑 , 存有 “ 日”
Absr c :Baigo xse c rie itn eo Yu ” Chn s h rces hsat l sie xsigmo ai f”Yu ” Chn s ta t sn n eitn eo xse c f” e n ieec aa tr ,ti ri eda s lse it d t o c f n l y e ie e
雷黎 明
( 西北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甘肃 兰 州 707 ) 300 摘 要: 根据 “ 字存现 的有无 , 《 日” 把 论语》 日” 中“ 字的存在 形态分为存现 态与空位 态 ; 根据“ 字的意义 , 日”
把存 现态分为动态与静 态。并运用配价理 论 , 对呈动 态存现 的 “ 日” 字进 行局 部、 整体 、 深层 三方面 的分析 ; 呈 对 静态和空位态存 现的“ 字进 行语 用义分析 。 日”
caat snteaaett iec o at n e s nemoai 、A db s go em a igo ” u ”( hns hrc r , l — hrce n o soe s n em d i a di x t c d t n ai nt enn Y e C ieec a t ) c s ri h l x t ly ni e ly n h f ae a s e xs n em d i ya cads t o a t.Iapist a neter nlz Y e C ns hrce)w i p i de t c oa t t dnmi n t cm d i t pl vl c hoyt a 8 e” u ”( h e caat t f i e l yo a i ly e h e e o y i e r hc ・ h pasb xs nem d i ,rm reapcs f at maies addph, n l e” u ”( hns hr t )w i xs y er ye t c o at f t t e et o pr, coom et t aay Y e C eecaa e hc eisb i e ly o h h e s ' n o z i cr h t
中图分类 号 : 4 H1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055 (0 6 0 -0 60 10 -7 7 20 )506 -2
事者 ; 日” “ 什么 , 即所“ 的话 则是 “ 的动作发 出后才 日” 日” 出现的结果 , 为成 事 ( 称 由直 接引 语充 当) 成 事 ( 称 。“ 也 ‘ 果 ’ 。指动作 的结果或成果 0它是 自主 动作动词所 表 结 ) 示 的动作发生后才会产生或 出现 的客体 。圆 日” ” “ 应带有 这 施 事、 成事二个 语 义成分 。因而 , “日” 字在 语 境 中出现 时 是个 二价动词 。如果不 管成 事 , 单从 局部 的施事 的语 义角
关键词 : 论语》 《 日字; 局部 ; 整体 ; ;t 深层 i价分析
Ap l aino ae c e r n lz Yu ”( ieec aa tr ntea aet pi t f lnet oyt a aye” e Chn s h rce )i nlcs c o v h o h
维普资讯
第2 2卷
V0. 2 12
第 5期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J OURNAL O I F SCHUAN C L GE DUC OL E OF E A ̄ ON
20 0 5年 5月
Ma . 0 5 y20
价 《 语 》 日’ 的配 分 析 论 “ ’ 字
字 的意义 , 因而也可 看作 是一 种 “ 字 的存 在形 态 , 日” 我们 称之 为空 位 态。根 据 意 义 , 可 对 存 现态 进 行 分 类。 凡 还 “ 的意 义表 示说 的动作 , 的存 在形 态 我 们称 之 为 动 日” 它 态 , 79例 ; 日” 共 1 凡“ 的意义表示 说 的状态 , 附带有表示 并 称说 或假 设或 引用的语用 意义 , 的存在形 态我们 称之 为 它 静态 , 3 。 共 9例
度 出发分析 , 日” “ 的配价格式 有 :
《 论语》 是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录 , 我 国第 一部语 也是 录体散文 专著 。这 种 语 录 体 的 主 要 体 现 方 式 之 一 就 是
“ 字 的大量 运 用。全 书二 十卷 , 日” 四百 九 十 二章 , 用 运 “ 字表达语义的就达 四百六十 三章 , 9 . %。本文 欲 日” 占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