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1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要求】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设计思路】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

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

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8.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社交媒体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9. 鼓励学生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撰写科普文章等,提高学生的科普传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0.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了解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素养。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性。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海洋防灾减灾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通过平台提交预习笔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家自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2.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38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38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难与防灾减灾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剧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答案:C2.引发风暴潮的干脆因素是()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干脆因素。

答案:A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常见的国家解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引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引起。

答案:C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疆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疆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疆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答案:D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解析: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依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5;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由于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行能到达北大西洋。

答案:B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解析:留意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的区分。

热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含答案)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含答案)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7.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A.风暴潮B.冰山C.海啸D.海冰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是北冰洋特有的水文现象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现象C.海冰一定是咸水冰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9.下列可能引发海啸的是()①海底地震②海底火山喷发③水下塌陷和滑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读2005年我国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表,完成 10~13题。

10.从成因上看,下列各种海洋灾害不完全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风暴潮B.赤潮C.海浪D.海冰11.我国很少发生海冰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没有结冰的海域B.我国海域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C.我国海域海水流速很慢D.我国海域海水的盐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域12.下列地理事物不会引发海浪灾害的是()A.台风B.海底地震C.风暴潮D.地下水漏斗13.下列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的是…()A.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报B.加固海堤C.建造沿海防护林D.入保险“卡特里娜”飓风于2005年8月25日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后来又于29日在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3.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类型(1)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如:风暴潮、海冰等。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

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

如:海面风灾等。

1.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二、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

(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3)分布①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

②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

(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2.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2.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3.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类型(1)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如:风暴潮、海冰等。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

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

如:海面风灾等。

1.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二、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

(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3)分布①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

②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

(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2.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2.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3.巨浪:(1)形成: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往往形成巨浪。

【优质部编】2019-2020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

【优质部编】2019-2020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答案:C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答案:A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解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引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引起。

答案:C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答案:D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C.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解析:1∶5洋。

答案:B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解析:注意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的区别。

热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

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高纬地区。

答案:C7.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A.风暴潮B.冰山C.海啸D.海冰解析: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海啸。

答案:C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是北冰洋特有的水文现象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现象C.海冰一定是咸水冰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可能出现海冰现象。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祸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祸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祸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构成相关的天气零碎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要素是()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酿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发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仅出如今北冰洋海域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构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常常最早构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次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发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缀裂构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增水过程绝对平缓D.常出如今中低纬地区7.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祸是()A.风暴潮B.冰山C.海啸D.海冰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是北冰洋独有的水文景象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景象C.海冰必然是淡水冰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早出现海冰9.以下可能引发海啸的是()①海底地震②海底火山喷发③水下塌陷和滑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读2005年我国次要海洋灾祸损失统计表,完成 10~13题。

10.从成因上看,以下各种海洋灾祸不完全属于自然灾祸的是()A.风暴潮B.赤潮C.海浪D.海冰11.我国很少发生海冰这类自然灾祸的次要缘由是()A.我国没有结冰的海域B.我国海域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C.我国海域海水流速很慢D.我国海域海水的盐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域12.以下地理事物不会引发海浪灾祸的是()A.台风B.海底地震C.风暴潮D.地下水漏斗13.以下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酿成的损失的是…()A.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告B.加固海堤C.建造沿海防护林D.入保险“卡特里娜”飓风于2005年8月25日攻击美国佛罗里达州,后来又于29日在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构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疏导引导1.风暴潮(1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2①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

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

②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3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状、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4①孟加拉国邻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

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doc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doc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疏导引导1.风暴潮(1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2①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

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

②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3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状、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4①孟加拉国邻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

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疏导引导1.风暴潮(1)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时,风暴潮将来势倍增。

(2)风暴潮的类型及特点①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①孟加拉国邻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

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

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

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却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②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千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

③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学案分析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学案分析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学习目标】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学习策略】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课前调研】请同学们收集近几年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发生在A、B两处的风暴潮是有何种因素引起的?有何特点?A、B哪一处,夏秋季节受热案例分析: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

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

一般认为,这种风暴大多发生在南、北纬度5度-25度的热带海域。

产生在西在平洋,常常袭击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国的叫台风;产生在大西洋,常常袭击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

每年4-10月,即当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风暴常常伴着海潮一真情以来,掀起滔天巨浪,呼啸着向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口冲去,风急浪高,大雨倾盆,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严重的原因?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啸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啸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海啸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防治措施? 这两张12月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图4拍摄于6月23日,图5拍摄于12月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图3图4 图5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近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疏导引导1.风暴潮(1)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时,风暴潮将来势倍增。

(2)风暴潮的类型及特点①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

②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3)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 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 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教学目标】1。

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

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

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分析】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 海啸 巨浪成因和危害防灾减灾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AB图2案例分析: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

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设计思路】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教学目标】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

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课堂活动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案例分析: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3.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类型(1)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如:风暴潮、海冰等。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

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

如:海面风灾等。

1.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二、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

(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3)分布①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

②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

(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2.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2.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3.巨浪:(1)形成: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往往形成巨浪。

(2)分布:大洋中的岛屿、伸入海洋的岬角以及开敞的海岸,最易遭到大浪的袭击。

3.为什么大洋中的岛屿易遭大浪的袭击?【提示】大洋中的岛屿周围海洋面积辽阔,如遇大风会形成巨浪,进而受到袭击。

三、防灾与减灾为了减轻海洋灾害损失,我国现已建成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灾害观测网络,开展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业务;成立了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4.我国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应该主要位于哪些地区?【提示】主要位于海洋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及其邻近海域。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时,风暴潮将来势倍增。

2.风暴潮的类型及特点(1)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

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

(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3.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盐碱化。

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状、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相对来讲要严重些。

4.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地区(1)孟加拉国邻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

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

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

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却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千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

(3)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

特大飓风暴潮约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记录。

(4)荷兰是一个低洼泽国,极易受风暴潮灾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2.5亿美元。

这次强风暴潮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北海沿岸的一些西欧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灾害。

1.教材59页活动(1)风暴潮和巨浪是自然灾害,赤潮和溢油为人为活动造成的灾害。

(2)略2.教材62页活动①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②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③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④孟加拉湾沿岸陆地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人口密度大,城市和工农业布局较为集中。

A.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B.没有人类的影响,不会发生海洋自然灾害C.海洋自然灾害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海洋自然灾害的产生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解析】海洋自然灾害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所以它的产生与人类作用无关。

海洋自然灾害的产生既有外力作用引起的,也有内力作用引起的。

【答案】 D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2)2007年3月3日~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主要原因。

(3)为了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严重损失,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析】本题考查了风暴潮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由图可判断:①为墨西哥湾,②为渤海湾。

第(1)题,墨西哥湾位于低纬海区,其风暴潮类型为台风(飓风),多发季节在夏秋季;②处于中纬海区,风暴潮主要由寒潮大风引起,其多发季节在春秋季,风力强劲。

第(2)题,一方面是强冷空气势力强大,掀起惊涛骇浪;另一方面恰逢天文大潮,加剧潮势。

第(3)题,风暴潮防范措施是多方面的,加强预报与监测尤为重要。

【答案】(1)①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②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

(2)南下强冷空气势力较强;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风暴潮的强度。

(3)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的观测网络;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加固危房,船只进港,风暴潮来临时不要外出等。

[课堂·小结]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答案】 C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答案】 A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的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解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引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引起。

【答案】 C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答案】 D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解析】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根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5;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由于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可能到达北大西洋。

【答案】 C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 )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解析】注意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的区别。

热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

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高纬地区。

【答案】 C7.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冰山C.海啸D.海冰【解析】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海啸。

【答案】 C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冰是北冰洋特有的水文现象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现象C.海冰一定是咸水冰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可能出现海冰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