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进高考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
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研究——以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为例
理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 立人格 、 自己的尊严 、 有 自己的思 想 、 自
己的 独 立 意 志 和 有 独 立 追 求 的 社 会 人 来 看 待 , 切 为 了学 生 的发 展 。 一 就 角 考 察 学 生 的 发 展 ,要 把 教 育 和 学 生 的
管理活动的主体 , 也是管理活动 的中心 , 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 造性 , 管理活动才能产生预期 的效果 。
“ 以人 为 本 ” 体 育 特 长 生 教 育 管 理 的 的 内 涵包 括 三 层 含 义 : ( ) 以 人 为 本 ” 调 学 生 在 教 育 管 1“ 强
二 、 中体 育特 长生 “ 高 以人
为本 ”教育管理思想 的具体措
施
( ) 堂教 学方 面 一 课
高 中体育 特长生的教育 包括两个方 面: 一是课堂教 学 , 二是课 外体育 训练 。 体育特长生长 时间 、大强度 的课 余体育
。
体育特 长生的特点是既要学习文化 知识 , 又要坚持课外运动训练 。由于大强 度及 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相 对较差 , 基于此 , 在教育管理过程 中可 以 把他们单独编成教学班级 ,在实际的课 堂教学中学校应该 区别对待体育特长生
要对管理人员落实 责任 制 ,严格 把好 质
量 关 。在 生 活 管 理 上 , 持 方 便 师 生 , 坚 满
足需要 的方针 , 努力办好食堂 , 改善师生
住宿条件 。在校容 校貌 管理上 ,坚持绿
化、 化、 美 香化 、 化 的 四化 方 针 , 动 师 净 发
搞好后 勤工作是 我们后 勤人员 的职责 , 但是 由于各种原 因, 目前学校后勤工作
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
“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发展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纲要》,突出我校“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各有特长的合格学生。
二、培养目标: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三、主要任务: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争取“一生一特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1、开学之初,由希望在艺术与体育方面得到一定发展的同学到相关教师处报名。
2、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四、主要措施: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按照“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思路,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文艺会演等班级组织的活动)与校级(校文艺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竞赛等)开展各类文艺体育活动。
2024年体育特长生报考新政策
2024年体育特长生报考新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愈发重要,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选拔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体育特长生,教育部在2024年颁布了一系列新政策,以期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新政策。
一、选拔对象范围扩大原则上,选拔对象范围主要是中学生。
但新政策将选拔对象范围扩大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尽早发现和培养体育特长生,提早进行专业化的体育培训和指导。
二、选拔标准更加科学新政策将选拔标准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不再单纯依靠体育成绩和物理素质测试,而是引入心理素质测试、认知能力测试等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特长。
三、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体育特长生,新政策将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不再一味追求比赛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四、选拔和培养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新政策,选拔和培养过程将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设置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保障选拔和培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培训资源更加优质化根据新政策,教育部将加大对体育特长生的培训资源投入,包括良师益友的引进,专业教练的指导,优质培训设备的提供等,以提升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
六、倡导健康竞赛理念根据新政策,教育部将倡导健康竞赛理念,不再过分强调比赛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七、鼓励创新训练方法新政策将鼓励和支持创新训练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在新政策的指导下,2024年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在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将迈向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方向,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为了更好地培养和管理体育特长生,新政策将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包括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日常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学生素质,中国教育部在2017年提出了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不仅是一项制度改革,更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革新。
本文将探讨以及其对教育体制、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于以人为本。
传统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而新高考改革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新高考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不仅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将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际能力等。
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其次,在于促进教育公平。
传统高考对学力分布不均等现象加剧,富裕地区学生占据优势。
而新高考改革则通过取消文理分科和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依赖,减少对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富贫差距。
此外,新高考改革还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和发展,这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第三,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21世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传统高考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强调知识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新高考改革通过取消高考的满分制度、开展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不仅降低了死记硬背的压力,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价值取向的改变有助于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高考在选拔学生方面过于强调学科分数,导致了对于其他方面比如体育、音乐、艺术等特长的忽视。
而新高考改革将特长生录取纳入考虑范围,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发展。
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全面发展,培养了具备各种领域才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试谈如何在体育特长生的思品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谈如何在体育特长生的思品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摘要】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里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更需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育和指导,尊重他们的正当需要,促进他们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积极探索可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思品教育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77-01本文从解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几点思考。
一、何谓“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以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就是从人性出发,关注人性,尊重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者要用欣赏和信任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以往学校思想教育采用传统“灌输、接受”的教育模式,造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被动和僵化,教育者出于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使教育效果徘徊不前。
而且,长期以来,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的是步调一致性,用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
以这种“一刀切”方式开展工作,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教育自然也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体育特长生的思想特点及其行为表现体育特长生是指具有体育特长,成绩较差,通过训练准备参加特长生考试的学生。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摘要:体育特长生是高中教学体系中,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组成的一类群体,培养体育特长生不仅是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表现,也是高中多元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本文以高中培养体育特长生现状中发现的问题,重点从选材、术科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学生应试心理等方面探讨更有利于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训练;文化课;培养策略一、精准选材,家校共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些本身对体育感兴趣,身体素质又好,文化课成绩又不差的学生是最理想的成为体育特长生的潜在对象。
但每一届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体育特长生是体育教师或班主任动员来的。
首先,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校运会等学校体育活动发掘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基本信息、身体素质、学习成绩、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等情况,并建立谈话记录卡。
其次,对于主动申请转为体育特长生的学生要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速度、耐力、柔韧和力量等。
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并结合学生的文化科成绩给出学生转为体育特长生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最终建议。
最后,召开体育特长生家长会,向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体育特长生训练与学习要求,大学招生政策、专业方向以及就业前景等等。
其实,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体育专业,经常将体育专业与体校混为一谈,以为体育生考大学类似于当体育运动员。
对于体育专业及就业前景更是一无所知。
因此,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解释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能够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对于今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定计划,科学训练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训练取得效果的保证。
体育特长生从高一开始体育训练到高三第一学期末参加体育高考有两年半的训练时间,针对这一培养周期需要制定详细完善的训练计划,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根据每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再安排对应的训练内容。
体育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做到心中有计划,训练有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作者:贺耀辉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6期一、“以人为本”反映教育的本真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教育本身来看,“以人为本”更符合教育本性。
1.教育是以人的生命展现为基础的社会活动以往我们习惯于把教育当作生产合格的政治人和经济人的“教育”工厂,将学生塑造成符合外在的社会标准是教育的唯一任务。
学生的天性和情欲非但不被积极认可,相反可能会受到漠视。
当人们离开自己的生活,离开对生活根本意义的探索,去索取、去使用知识时,知识往往会成为一匹无缰的野马,在“无善”的引导下为所欲为,无所不为,只能将教育引向歧途。
有学者明确指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终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人之于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以情感,人性乃至冲动这些丰富的生命元素赋予教育以人的气息,失去了这些,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总之,真正的教育需要人的生命活力的支撑。
2.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教育应是通过传递知识来增进人的自由,挖掘人的创造力。
将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指向知识,而不是人,显然本末倒置,知识不能是在人的头上统摄人,它应该服务于人的发展。
对人来说,精神是标志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同肉体一样,人的精神(如认知、情感等)也需要成长完善。
无疑知识应为后者的成长起推动的作用,而不是以异化的面目反其道而行之。
表面上教育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但实质应为人的精神完美而服务。
正如有学者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1.“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以人为本”教育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单纯追求学生体质增强,忽视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强调社会本位目标与学生本位目标的统一。
2024体育特长生高考新政策解读
2024体育特长生高考新政策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体育特长生高考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本文将对2024年体育特长生高考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
一、政策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质量,国家制定了2024年体育特长生高考新政策。
该政策旨在加强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为国家和高校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二、招生计划与名额根据政策规定,2024年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具体名额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特长生选拔,政策还规定部分名额将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三、报考条件与要求报考2024年体育特长生高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首先,考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育特长。
其次,考生需要参加并通过相关考试和测试,包括文化课考试和体育技能测试。
此外,考生还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招生政策要求。
四、考试科目与形式体育特长生高考考试科目包括文化课和体育技能测试两部分。
文化课考试科目与普通高考相同,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
体育技能测试则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进行,包括田径、游泳、篮球等项目。
考试形式采用现场测试和视频录制两种形式,具体要求根据不同项目和考试机构而定。
五、成绩评定与录取体育特长生高考成绩由文化课和体育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化课成绩占一定比例,体育技能测试成绩占较大比例。
录取时,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进行排名,择优录取。
同时,对于具有突出运动成绩的考生,政策还规定了相应的加分政策。
六、优惠政策与加分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参与选拔,政策规定了对部分考生的优惠政策与加分政策。
具体优惠政策和加分标准将根据不同项目和情况而定。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总成绩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加分,进一步提高录取机会。
七、监督机制与违规处理为了保障体育特长生高考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政策规定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违规处理办法。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改革思考论文
关于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改革的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96[课题: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dfa110216]一、高考体育加分制度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指教育部与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中根据考生的民族、思想政治表现、竞赛获奖情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准则。
高考体育加分是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考招生录取中根据考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竞赛成绩等情形,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者给予一定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
二、高考体育加分的必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考中的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
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所以,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真正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使得具有体育专长,并能在高校中有发展价值的人,获得加分。
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高考体育加分制度改革的建议本高考体育加分改革建议以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为出发点,构建新的加分政策。
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方式规范高考体育加分,本质上是规范政府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决策方式。
在我国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还会长期内存在,但是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等,应当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改变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策的方式。
建议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程序。
从符合教育规律、维护每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益出发,加分项目的设立、取消或者保留,应当有广泛的公众参与,首先应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讨论分析利弊、形成共识,奠定必要的民意基础。
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摘要:体育特长生是我国高校体育交流的载体,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当前体育特长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长生;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素质培养体育特长生是高校招生的时候不同于其他专业招生政策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其文化课要求要低于普通招生,但是要求体育专业的考核要达到一定标准。
体育特长生由于其多年专业的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事业的主力军。
由于在当前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中,存在着忽视文化课教育、体育训练强度大、轻视心理教育等问题,导致当前的体育特长生多数发展不全面,体育专业素质非常强,却在人文素质、道德素养以及其他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不能达到当前体育教育所需的人才标准,也对体育特长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发展的意见。
一、高效体育特长生的概念所谓体育特长生是相对一般学生而言的,泛指符合国家政策录取的运动员大学生和部分普通大学生运动员。
由于体育特长生的自身特点,即具有体育特长的优势,但同时文化素质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要低一些。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且现代的人才竞争机制也要求全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这都客观上要求,要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水平。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意义非常之大。
首先,它保证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它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开展;再次,它为高校体育院系和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源。
二、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存在的问题1.高校忽视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由于体育特长生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进而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也就远远不如普通的学生,所以,高校在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上也在文化课上放宽了要求,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也是学校和老师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学校仍然是一味地注重体育专业的培养,而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培养放置一旁。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是指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
核心,注重个体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理念下,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一种促进个体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强调个体差异性,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活动。
不同的人在体育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特长和需求,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
例如,对于爱好游泳的人,可以开展不同难度的游泳项目;对于喜欢团体活动的人,可以进行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还注重培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个体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而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通过参加团体活动,个体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注重个性化的体育活动,避免过度竞争和过早专业化。
对于成年人,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总之,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是一种注重个体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个体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1近年来,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味,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心育强校,自主发展”办学理念,以“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为总体目标,确立了“艺体见长、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思路,培养一批有良好的艺术天赋或身体机能的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
具体总结如下:一、抓好体育艺术特长生可持续发展好生源是体育艺术特长生培养的重要一环。
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做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我们抓特长生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
我们一方面加强与我省初中学校的联系,及早发现好苗子;另一方面,与市教育局汇报我们的培养思路,并取得招生部门的支持,制定《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办法》,在招生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保证我校体育艺术特长生生源质量。
二、从高一年级抓起,夯实基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体育艺术特长生培养的重要保证。
在高中入学的第一学期,我们就要求音体美专业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细心观察,把有专长和发展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可操作的三年培养计划,上报学校教务处,审批后,由教研组统筹安排体育、艺术特长训练时间、场地,以学科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
实施过程中,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不定时抽查,了解训练进度、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反馈,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有经费保障。
三、搭建展示平台,张扬学生个性,营造良好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艺体特长生的培养意义深远。
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广大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种活动中来,可以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展示平台,也是对体育艺术特长生训练的效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阅,而且良好的艺术体育氛围有利于艺术体育特长生克服因学习成绩低落带来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迎难而上的斗志。
因此,我们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
学生会成立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舞蹈队、鼓号队、器乐队,声乐队和播音主持,利用星期一、二、三、四、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校团委与各科教研组联合每年举办十佳歌手大奖赛、美术作品展、体育艺术节、校运会等活动,使我校体育艺术活动得到普及和提高。
培养体育特长生提升学生素质
培养体育特长生提升学生素质体育特长生是指具有较好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潜力的学生,他们通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和专业的指导,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提升自身的素质。
培养体育特长生既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发展,也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探讨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目的与意义、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培养体育特长生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目的与意义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目的在于发现、培养和提升体育方面的优秀学生,使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有所建树,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体育特长生通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和专业的指导,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价值观。
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塑造学生的品德和性格,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和培训课程。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并通过设置体育选修课和专业教练的指导,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体育特长。
2.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特点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训练和指导。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方法和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3. 配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学校应该配备一批专业化的教练和体育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和提升体育特长。
关于培养高考体育特长生的几点思考-教育文档
关于培养高考体育特长生的几点思考一、近几年来我省体育特长生招生情况随着高考体育招生政策的变化和体育特长生群体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体育训练的行列,招生录取比例也变得越来越低,从江苏省考试院颁布的信息获知,2011年江苏省参加体育高考人数为6731人,而2012年参加体育高考人数为7077人,相对增加了346人,增长5.1%,如果按照这样的比率逐年递增,体育高考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体育高考升学的录取比率,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队伍的构成和来源很多学校高考体育特长生的选材是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有些特长生是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参加体育训练,有些是步入高三年级由于文化课成绩下降而身体素质较好走上体育特长生这条改变人生的道路上来的,前者由于一直参加体育训练,文化课成绩一般;后者一直进行理论学习,文化课成绩较好;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最后拼搏一下考上体育本科,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科学的训练要想把一个队伍带好,首先教练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只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我们才能对体育特长生们进行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训练。
训练初期我们都应该以身体素质为主,配合一些小力量和局部力量练习来增加部分肌肉群的力量。
让学生在刚刚参加训练的同时,逐步的适应训练,慢慢的提高力量素质。
这一阶段配合协调性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多拉伸韧带,多做踢腿和支撑后蹬跑的练习,在提高力量的同时,体会跑动中的加大步长和快速进行蹬地的能力。
身体素质上来以后,我们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结合高考考试的项目对学生们进行技能教学。
这一阶段,全面而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是根本目标,通过示范、讲解和优秀运动员的视频让学生去模仿、领悟,最终为提高成绩而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动作。
训练后期我们要多尝试一些模拟考试,以模拟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高考术科考试时的紧张气氛,去适应考场,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准备的更加充分去进行高考的备考。
高校体育特长生管理思考
关于高校体育特长生管理的思考摘要:作为大学生里的一群特殊群体,体育特长生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个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切实做好适应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针对体育特长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管理教育一、体育特长生的概念和特点体育特长生是指在体育方面具有爱好和天赋,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达到一定的专项水平,并在相应的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中、小、大学和体育院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
一般而言,体育特长生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多数学生在专业特长方面很擅长,而文化成绩普遍较差,文化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这些体育特长生,大部分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从事体育锻炼,他们无法投入到学习中来,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因为他们想法比较简单、爱讲义气、处事方式直接,往往表现出冲动、鲁莽的一面。
体育特长生的群体正在逐年增长,并为学校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体育特长生不仅在各类体育比赛中,为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等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在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打造等方面,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在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
二、体育特长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眼中,体育特长生是“另类”的一个群体,他们可以靠体育成绩来升学,也可以靠优秀的特长来赢的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和奖励。
因此,他们被认为只要能在专业方面拿金牌、出成绩就行,文化成绩只是辅助条件,而很多教师对于文化成绩较差的体育特长生并没有真正关心,并没有真正想办法提高他们除了特长方面的文化成绩和其他综合素质。
导致这些学生面临着只在为校争光添彩的体育比赛中得到重视、而在其他方面受到冷落的心理感受,文化成绩差距越拉越大,思想素质也远远落后,最后丧失信心放弃学业,“破罐子破摔”的体育特长生比比皆是。
浅谈高中艺体特长生管理策略
浅谈高中艺体特长生管理策略作者:李本刚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1期2014-2017年我担任2017届高一12班(特长班)班主任。
班级一共28人。
其中体育7,人舞蹈6人,美术9人,音乐6人。
这样“大杂烩”式的班级,各种矛盾非常多,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但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在2017年高考中所有学生都考上了满意的高等院校,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三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对艺体特长生有了全新的认识,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
高中艺体特长班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按照社会對艺体发展的要求,逐渐建立起来的特殊班级。
高中艺体特长班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方便学校管理,将具备艺体特长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教学,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自身兴趣,掌握新知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对高中艺体特长班的管理,有利于体育特长生在发展自身特长和兴趣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高中艺体特长生的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自身品德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模式很难再改变,而对于其擅长的项目,也处在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
高中艺体特长班的学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值得教师针对这些特点,予以管理方法上的改进。
(一)高中艺体特长的家庭经济背景普遍不是很好。
这些学生没有优厚的家庭经济背景作为支撑,往往比较珍惜学习机会,在性格上比较直率讲义气,对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比较明确。
(二)艺体专业能力强,但文化课能力较弱。
特长生的艺体专业水平往往比较强。
很多田径、舞蹈、声乐等项目的学生在高三阶段就已经能够考取国家二级运动员或者达到一定专业水平。
但他们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缺乏对比较系统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文化课的能力不高。
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理科知识和记忆分析能力的文科知识方面表现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进特长班的一大原因。
(三)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坚持的精神。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及对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目前我国教育向高水平、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制度相对而言不健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班级的培养策略都各有其不同。
这对于特长生的发掘、培养、选拔等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因素。
二、特长生仍需依赖自身尝试在培养体育特长生的过程中,特长生仍需依赖自身的努力来积累经验和提高水平。
他们往往需要自己到外面去寻找更高水平的训练场地和教练,而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是相对不足的。
三、教师与学生观念难以改变体育老师在培养特长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认为“学术第一,体育第二”的思想。
而特长生的父母也往往过度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缺乏对孩子体育发展的重视。
这种思想观念的问题对特长生的发展影响极大,不利于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中,应当完善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案,包括体育特长生选拔的标准、培养的流程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
此外,还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特长生赛事制度,为特长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加强特长生的培养辅助学校应当为特长生提供更多的培训、网课等辅助方式,以增加特长生的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校还应当配备优秀、专业的教练,使得特长生在校内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训练。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学校应当加强师生关系,推动体育和学业的和谐发展。
此外,应当把培养体育特长生的责任不仅限于体育老师,为了全面挖掘和发掘体育特长生的潜力,应当把培养工作委派给多个学科老师。
总之,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家校共同配合。
特长生培养的法律基础与依据
特长生培养的法律基础与依据在当今社会,特长生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特长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才华和潜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特长生培养并非是随意进行的,它有着坚实的法律基础与依据。
首先,我国的《教育法》为特长生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无论其是否具有特长,都有权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同时,教育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特长生而言,这为他们在特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
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明确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其中,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法律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例如,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为特长生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特长生培养过程中,法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过度训练和压力,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从宪法的角度来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
宪法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和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
同时,宪法鼓励公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特长生的培养正是在践行这一宪法精神,为国家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
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出合格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规划,强化素质教育,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推进,发展特长”之精神,坚持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特制定素质教育框架内的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校本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质培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
学校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特长,训练能力,发展个性。
创办“德育特色”名校,培育“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四有”人才。
突出校本教学特色。
在初中贯彻“体育、艺术2+1工程”。
在组织课外文体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艺术表演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加强特长生管理与建设,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体育、艺术两部分)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全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6%以上,体育合格率达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促进高考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湖南省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课题组执笔:杨海文、贺建国1 问题的提出1.1时代的需要。
社会对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是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体育特长生的高考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体育特长生参考人数逐年增加、高考录取分数线(专业和文化)不断提高。
如何使体育特长生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练员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1.2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以及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特长生训练工作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个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体育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培养目标。
1.3特长生训练工作的需要。
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特长生的训练工作,而特长生高考录取的人数增幅不大,促使体育特长生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我们的体育特长生在日益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也为今后我们的教练员在日常训练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此,我们提出了《湖南省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
2 研究目的2.1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2.2满足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中学生,为体育高考特长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充分发展其个性的良好空间。
使其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调查,完善教练员日常训练方法和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积极性,使每个体育高考特长生都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为高校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
3 研究对象和方法3.1 研究对象以湖南省2007、2008、2009届体育高考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在每年的四月份全省统一体育高考测试期间,随机抽取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对其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完成后,还特别对抽样的其中二所学校进行问卷回访,来检验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经过我们及时的数据统计发现:问卷和回访卷调查结果没有差异,证明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3.2 研究方法3.2.1 文献资料法3.2.2 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3.2.3数理统计法3.3 研究步骤2006年5月——8月第一次课题组会议、课题前期准备、申报工作。
2006年9月——10月制定课题科研计划、设计问卷调查表、第二次课题组会议。
2006年9月——2009年6月本校体育特长生实验阶段。
2007年4月利用湖南省体育高考时间,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访问相关教练员。
2007年5月第三次课题组专题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各工作组进行工作汇报,并对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进行汇总。
2007年8月课题组小组会议,总结前段实验效果,部署后段实验工作,并撰写相关的课题论文。
2007年11月——2009年4月对体育特长生在师大培训、体育高考测试时进行第二次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访问和调查相关的一线教练员。
2009年4月——8月二次问卷调查资料统计汇总,进行定量分析。
对二次的问卷调查表统计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2009年9月——12月第四次课题组专题会议,审查问卷调查情况、课题结题报告等,撰写课题论文。
4问卷调查结果4.1 在对体育特长生的调查中,总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926份,其中有效问卷表873份,占94.3%;在有效问卷的调查表中,男生:668人、占76.5%,其中理科男生419人、占48%;文科男生249人、占28.5%;女生:205人、占23.5%,其中理科女生89人、占10.2%,文科女生116人,占13.3%。
4.2在对教练员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占93.3%。
5 分析与讨论5.1 对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6.1.1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在了解学生个人“对自己文化成绩的评价和参加训练的时间”的调查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不好,大部分学生是在高二或高三时认为文化成绩上线无希望的情况下,才走向体育训练的;还有5.5%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体育运动,但现在也在从事体育训练;有69.5%的学生认为专业生要搞好文化学习成绩很难。
表 1 对自己文化成绩的评价表2 你是哪一年参加体育训练的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很好 58 6.6%小学 37 4.2%较好 280 32.1%初中 117 13.4 %一般 440 50.4%高一 200 22.9%差 95 10.9%高二 337 38.6%高三 182 20.8%5.1.2在调查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外界影响因素时,从表3、表4,我们清楚地看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家长和周围的人群对孩子的体育训练是很支持的,说明目前社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了全面、正确的认同,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得人心。
表3 你的家庭对你参加体育训练的态度表4 你的亲朋好友如何看待体育特长生的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很支持 421 42.8%没有出息 58 6.6%一般 364 41.7%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 303 34.7%无所谓 54 6.2%发展前景好 254 29.1%不支持 34 3.9%能强身健体 258 29.6%5.1.3 在调查学生的心理因素时,从表5、表6,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性趋势,但是我们的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还是较差,心理的承受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他们自己也知道:心理因素对搞好学习和训练很重要(表7),但是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不强,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或到了新的环境,就感到了困惑。
他们平时对紧张学习和训练生活的调节主要是听歌、休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表8)。
表5 在当着众人的面发言或讲话时的紧张度表6 在文化考试或体育比赛时的感觉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紧张 72 8.3%感觉紧张 294 33.7%有点紧张 587 67.2%感觉正常 305 34.9%不紧张 214 24.5%感觉兴奋 244 27.9%什么感觉也没有 30 3.5%表7 你认为心理因素对学习和训练的影响表8 紧张学习与训练时调节心情的方式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很重要 664 76.1%听歌 312 35.7%一般 158 18.1%休息 212 24.3%不重要 30 3.4%看课外书 85 9.7%无所谓 21 2.4%体育活动 264 30.3%5.1.4 在调查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后的感受时发现,表9、表10表明,有655人、占75%的学生认为训练强度适中,仍有410人、占47%的学生认为训练后感到累,说明了学生的体质不强,恢复期的时段过长,这应引起我们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平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放松练习,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放松、并进行积极恢复。
表9 你每天训练强度的大小表10 你每天训练后的感受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很大 114 13.1%很累 61 7%适中 655 75%累 349 40%较小 79 9.1%一般 315 36.1%很小 25 2.9%比较轻松 125 14.3%很轻松 23 2.6%5.1.5 在调查教练员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因素的训练时,有337人、占42.5%的学生认为教练员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但也还有453人、占51.9%的学生认为教练员在这方面讲得很少。
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最终取得高考胜利的保障。
值得高兴的是:有466人、53.4%的学生反映,教练员对他们的文化学习非常关心,只有40人、占4.6%的学生认为教练员对他们的文化学习不关心,体现了我们教练员在抓好特长生训练的同时,没有放松对体育高考特长生文化学习的要求。
5.2 对教练员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分析5.2.1 在调查特长生的来源和特长生三年系统训练的安排时,我们发现:与对学生的调查非常吻合,真正长期从事体育训练的学生不多;在高中三年的系统训练与学习中,我们的教练员都知道: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重点抓好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见表11、表12。
表11 贵校体育特长生表12 对特长生高中三年系统训练的安排(多选题)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校内选拔、高二、三渐增加 27 48.2%高一以文化为主、专业为辅 21 37.5%从初中直升(特招) 24 42.9%高二文化专业一起抓、进入专项 41 73.2%学生自愿参加 26 46.4%三年均以专业为主、文化为辅 5 8.93%发现好苗子、主动做工作 18 32.1%高三抓专业的同时、不放松文化 48 85.7%往届生 6 10.7%5.2.2 在问及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当前面临的困难时,除了教练员认真负责、学生努力之外,学校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分的。
但对于面临的困境,我们大多数教练员还是认为本专业今后就业难和社会的不认同(偏见)。
见表13、表14。
表13 你校特长生取得成绩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多选题)表14 你认为特长生训练面临的困境(多选题)选项人数百分率选项人数百分率教练员带训非常认真 40 71.4%选项好苗子不易 20 35.7%特长苗子选得好 30 53.6%训练场地不佳 22 39.3%学生训练刻苦 37 66.1%训练设备器材不足 22 39.3%学校领导大力支持 32 57.2%培训经费不足 21 37.5%考生心理因素好 26 46.4%奖励制度不健全 16 28.6%学生家庭支持 26 46.4%学校领导不支持 8 14.3%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好 24 42.9%家长不支持 6 10.7%教练员训练水平高 22 39.3%任课教师不支持 13 23.2%教练员与班主任、文化老师密切配合 36 64.3%教师无带训意识 8 14.3%经常进行心理因素训练 32 57.2%特长生就业难 25 44.6%社会对本专业不看好 22 39.3%特长生学习与训练无法兼顾 22 39.3%5.2.3 在问及教练员对特长生训练取得成功经验和采取的措施时,集中反映在:学校改善了训练场地和添置了训练器材,教练员取得了学校领导的支持、争取了文化教师及家长的支持,加强了专业生的课外文化辅导,成立了专业班、集中上课和训练。
确实,这些好的经验和措施,是我们今后搞好特长生训练工作的可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