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始皇1、统一六国A、原因: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②政治基础:③民族基础:④群众基础:⑤思想基础:⑵主观条件:B、过程:时间策略顺序2、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巩固了统一的措施政治:军事:(作用:)经济:文化:3、暴政:、、、4、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A.吸收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上: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创造了条件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2、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民族关系:措施:对外交往:3、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汇总(素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汇总(素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4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必背要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 1 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地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北击匈奴,南平越族)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农业生产。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总之: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推行暴政稳固统治,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连年征伐,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地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1、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避免大分裂,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使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两次雅克萨战役,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①崇儒尊孔,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还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②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 地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资料汇总大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资料汇总大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一、(核心知识点整理)二、重点归纳与解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1、对政治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须注意以下几点:⑴特定的历史背景。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⑵确定评估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

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⑶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⑷克服英雄史观。

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⑸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秦始皇的功过评价(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岭南、北抵河套、阴山、辽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

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内容:①平靖边疆:东突厥强大,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用兵击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高中历史选修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民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制度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皇帝制度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X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由皇帝任命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与恩格斯课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一、青年时代(一)青年马克思1、1818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2、中学时就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思想3、对哲学、历史文、学产生极大兴趣,并在大学毕业论文中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制度4、1842年春成为《莱茵报》的撰稿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反动的政治制度,开始了革命生涯。

(二)青年恩格斯1、182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2、中学没毕业就去经商,却把精力放在了读书和学习方面。

3、在《莱茵报》上发表进步文章,向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猛烈开战伟大友谊的开端(油画)1842年恩格斯曾在《莱茵报》编辑部拜访过马克思。

两人在为《德法年鉴》撰稿期间开始通信。

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经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

这次会见奠定了两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创造性合作的基础,也是他们毕生伟大友谊的开端。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革命理论(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同时日益暴露的资本义义制度,为马、恩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供了可能。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都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3、理论来源:德英法的三大思想成果是三大来源: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实践;包括理论的不断研究,积极参与和领导工人运动。

(二)马义的主要内容(三大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统一中国1、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②大势所趋: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统一趋势加快;③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各民族和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雄厚: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根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锐意进取①广纳各国贤才(如:李斯、尉缭)②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①时间:BC230——BC221年②秦灭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3、统一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②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具体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包括: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2)影响:①进步性:a/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统一执行,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c/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局限性:a/大大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b/君主专制使君主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形成暴政、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c/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2、军事上措施: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3、经济上措施:①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一、生平简介(了解生平||,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和精神)1、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2、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建设中国强大海军||,使中国不受侮辱||。

3、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4、1910年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5、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开发自己的矿藏||。

6、1920年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7、30、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8、1950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9、1971年、卒于北京||,享年82岁『问题』1:李四光留学日本||,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后留学英国||,又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问题』2:李四光分别于1910、1920和1950年三次学成回国||,原因何在?李四光为建设强大海军留学日本选择造船专业为开发矿藏不受别人摆布||,留学英国选择地质专业学成回国原因是:为强国而学习他在地质力学、冰川学方面、古生物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李四光的科研成就(一)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1、理论:1921年||,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地质构造、古生物变化和地下水文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2、运用: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二)地质力学的奠基人1、地质力学: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

2、过程:①地质力学萌芽:1926||,《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②地质力学正式提出:1945||,《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③地质力学截入史册:1948||,《新华夏海的起源》(伦敦作学术报告)④地质力学系统总结:1962||,《地质力学概论》(代表作、里程碑)3、成功运用(1)寻找石油资源:①背景:A“工业的血液”: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B“中国贫油论”;建国初期||,石油依靠进口;C国家工业建设对石油需求增大;D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视石油问题||。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 秦统一六国(1)条件①客观条件: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主观条件:性格坚忍刚毅;判断力敏锐迅捷;重用人才。

(2)统一六国:公元前231—公元前221 年,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①创立皇帝制: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的继承实行世袭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均由皇帝任免。

④意义: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2)经济①使“黔首自实田”:进行全国土地登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将秦半两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度量器发至全国。

③意义: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军事:开疆扩土。

①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重设九原郡。

②南征百越:公元前214 年,秦军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③修五尺道:为打通西南夷,秦始皇征调巴蜀士卒,在崇山峻岭上开凿了一条五尺宽的山路。

④意义:促进了西南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交通①修筑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络。

②车同轨: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

③意义: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思想文化①书同文:以秦国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②焚书坑儒: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影响:秦始皇用“焚书坑儒”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中也造成恶劣影响。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13)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一、年轻的反叛者1、革命理想的确立①列宁的革命理想——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平等的新社会②列宁革命理想确立的原因a/ 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b/ 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c/ 对哥哥革命悲剧的深刻反思 d/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①大学时代参加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学生运动②参加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③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1895年冬)二、列宁的建党活动1、建党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准备:建立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5年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②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2、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①诞生的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903年夏)②以“二大”召开为标志的主要原因a/ “二大”通过了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b/ “二大”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时,列宁派占多数,称布尔什维克派③诞生的意义a/ 使俄国革命开始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b/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1、理论指导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③发表《四月提纲》,为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④发表《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2、实践指导①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②亲自领导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列宁采取措施巩固新生政权1、短暂的和平建设(1917—1918)1)背景:新生政权面临首要问题——结束战争,恢复经济2)政策:A、外交: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B、政治:①迁都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苏维埃政权C、经济:工作重心—由军事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影响:暂时稳定发展,巩固新生政权2、三年内战时期的非常举措(1918—1920)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2)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①背景a/ 国内外反动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b/ 经济形势恶劣②目的: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③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④影响a/ 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为争取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 局限性:从农民那儿索取太多,且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强烈推荐】高中高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

【强烈推荐】高中高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
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孙中山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不折不挠,体
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二)
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
(一)在为无产阶级制定世界观的同时,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1、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2、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
3、恩格斯指导推动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成立第二国际。
(二)积极参加和支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1848年欧洲革命中,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恩格斯参加德国革命。
2、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撰写《法兰西内战》,赞扬巴黎公社,总结经验教训。
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近代亚洲觉醒的先驱。
(1)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失败后走上革命道路。
(2)创办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发展,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促使
4、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剧了社会动荡,他死后,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华盛顿: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
1、他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独立;
2、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和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范例,为美
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对人类文明:①对亚洲:传入韩国、日本等,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②对欧洲:18世纪传入西方,被启蒙思想家所借鉴。

[拓展延伸]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③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讲道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④儒家主张天下定于一,有助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⑤道德修养上,讲诚信,尊老爱幼;⑥教育上,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言之有理即可)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生平事迹1、青年时代: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徒关系。

2、游历生涯: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

3、政治实践:构想“哲学王统治下的理想国”。

4、教学生活:柏拉图创办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

(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1、哲学思想---理念论(1)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评价: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现实意义:倡导创新。

2.政治思想:《理想国》和《法律篇》(1)《理想国》①构成: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军人——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平民——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国家统治者: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③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④评价:A.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B.理想国终成乌托邦(2)《法律篇》——强调法治。

(三)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1、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2、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其中提出的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长期的战争使人们渴望统一。

(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2、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康熙的难题①鳌拜专权;②台湾割据;③三藩割据;④准噶尔叛乱;⑤沙俄入侵;⑥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铲除鳌拜后,康熙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

(二)、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1、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①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南的管辖。

②收复台湾: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⑤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

(三)、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四)、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局限性:对内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一、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课标要求]: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主要事迹: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后,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担任大陆军总司令;②整顿和训练大陆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③响应《独立宣言》,传播《常识》,激发起官兵们的战斗意志;④1781年领导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①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美国民主政治;内容: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

②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维护了民主制,完善了总统制。

③不迷恋权力,坚持不当终身总统,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二)评价:1、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

②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

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④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新国策。

⑤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拒绝连任,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超两届的制度。

过: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3、总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二、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荒野雄狮)[课标要求]: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主要政治活动:1、大革命的支持者:青年的拿破仑深受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影响;2、崭露头角:1793年土伦战役,破格晋升,展军事才能;3、共和国的救星:1795年平定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声名远扬;4、夺权: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5、称帝: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6、颁布《拿破仑发典》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7、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8、称霸欧洲: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9、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由盛转衰,成为失败的决定点;(莫斯科大火—坚壁清野)10、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后期战争——侵略性、争霸性!)11、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

(政治生命的终结)思考: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内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