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1.12

合集下载

师说韩愈文言文加翻译

师说韩愈文言文加翻译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也。

幼而孤,养于从父兄,刻苦自励,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名动京师,遂登仕途,官至刑部侍郎。

愈以文学著称,文章雄奇,议论风生,独步当时。

尝作《师说》一篇,言辞激昂,意蕴深远,传颂至今。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向老师学习,那么这种疑惑,最终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随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先还是后呢?因此,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年纪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愈在文中强调,学习之道,贵在求师。

无论贵贱、长短,只要能够传授道理,就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愈又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此言意谓,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弟子更有才能。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从事技艺有专有攻,如此而已。

翻译: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弟子更有才能。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从事技艺有专有攻,如此而已。

愈之《师说》,言辞犀利,观点鲜明,堪称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

韩愈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今日我们学习韩愈的《师说》,依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的尊重。

师说ppt121 人教课标版

师说ppt121 人教课标版

•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 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 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 代”,即很长时间。
•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 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 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 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 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 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 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 趋于堕落。
• 文以载道
• 成语,出自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意 思是用写文章来阐述道理。
• 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 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 成语: 文以载道

发音: wén yǐ zài dào

释疑: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
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
的。

解释: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
师之所存也。
无论。
难句翻译
1、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 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 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3、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 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 老师存在的地方。
结构梳理
正面阐述道理 老师职责、从师的 必要性、择师标准
C8
流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 人之一般无人惑。 也难矣!名之词古下作之,动可词圣译,人为不“如,差,在”其…、出… 人也远矣,表犹示且大大从超师出,而译“问为低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多”亦。远矣,而耻学 于师。①是故圣形词益容,词以圣作…,…意为动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耻愚。人之所以为愚,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翻译篇二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高中课文《师说》原文《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文《师说》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就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师说》的原文及全文赏析

《师说》的原文及全文赏析

《师说》的原文及全文赏析师说的原文整理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的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翻译篇二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原文】师说作者: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品介绍】:《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师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师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师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开篇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了老师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接着,作者通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经典语句,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与作用。

他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论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时,韩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为例,对比了两者在从师态度上的差异。

古之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他们能够虚心向师学习;而今之众人则相反,他们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耻于向老师请教。

通过这种对比,韩愈深刻地指出了“耻学于师”的危害,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随后,韩愈进一步阐述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他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有“道”,就可以成为老师。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韩愈在教育方面的民主思想。

在批评“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时,韩愈言辞犀利,充满了批判精神。

他指出,那些耻于从师的人,实际上是“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他们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却又自视清高,不愿意向他人请教。

韩愈认为,这种人是糊涂的,他们的行为是可笑的。

在论证从师学习的原则时,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他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主次关系,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

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

这种观点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韩愈以“李氏子蟠”为例,赞扬了他“不拘于时,学于余”的精神。

他认为,李蟠能够遵循古代的师道,向自己学习,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通过对李蟠的赞扬,韩愈进一步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要尊重知识,尊重老师,虚心学习。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②,所以③传道④受⑤业⑥解惑⑦也。

人非生而知⑧之⑨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⑩,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11)吾前,其闻(12)道也固先乎(13)吾,吾从而师之(1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15)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16)道也。

夫(17)庸知(18)其年(19)之(20)先后生于吾乎?是故(21)无(22)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3)也。

嗟乎!师道(24)之(25)不传也久矣!欲人之(26)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27)也远矣,犹且(28)从师而问焉(29);今之众人(30),其下(31)圣人也亦远矣,而耻(32)学于(33)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4)。

圣人之所以(35)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36)皆出于(37)此乎?爱其(38)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39)也,则耻师(40)焉(41),惑(42)矣。

彼(43)童子之师,授之(44)书而习其句读(45)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6),小学而大遗(47),吾未见其明(48)也。

巫医(49)乐师(81百)工(50)之人(51),不耻(52)相师(53)。

士大夫(54)之族(55),曰(56)师曰弟子云者(57),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58)与彼年相若(59)也,道(60)相似也,位卑(61)则足(62)羞,官盛(63)则近(64)谀(65)。

”呜呼!师道之(66)不复(67)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68),今其智乃(69)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0)!圣人无常(71)师。

孔子师郯子(72)、苌弘(73)、师襄(74)、老聃(75)。

郯子之徒,其贤(76)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77)不如师,师不必贤于(78)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79)有专攻(80),如是(82)而已。

《师说》(优秀课件)

《师说》(优秀课件)

《师说》优秀课件一、引言《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旨在阐述尊师重道的思想。

本文通过对《师说》的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呈现一篇优秀的课件,以期提高对尊师重道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韩愈的文学成就极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三、《师说》主要内容《师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尊师重道的观念;第二部分论述师者的品质和责任;第三部分强调师道的重要性。

1.尊师重道观念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一观点打破了当时社会上的等级观念,提倡师生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2.师者的品质和责任韩愈提出,师者应具备的品质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他认为,师者应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师道的重要性韩愈认为,师道是国家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他强调,师道兴则国兴,师道废则国废。

因此,尊师重道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四、《师说》的现实意义1.弘扬尊师重道传统在当今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关爱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提高教师素质《师说》中关于师者品质和责任的论述,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观念《师说》的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五、《师说》是一篇论述尊师重道观念的优秀文章,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师说》,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韩愈的文学风采,还可以从中汲取尊师重道的智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师说全文及解释

师说全文及解释

师说全文及解释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解释**: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部编版新教材《师说》全文课件.

部编版新教材《师说》全文课件.

部编版新教材《师说》全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文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师说》全文。

具体章节为《师说》上篇与下篇。

《师说》上篇主要论述了师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下篇则阐述了师生关系、学习方法以及择师的标准。

详细内容涉及:师的内涵、师与弟子的关系、学习的重要性、师的选拔与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师说》的基本观点,理解师的概念、作用以及师生关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古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的阅读理解,如句子结构、词语用法等。

教学重点:掌握《师说》的基本观点,理解师与弟子的关系,以及师的选拔与评价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师说》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良师益友,引出《师说》的主题。

2. 课文讲解:a. 上篇:分析师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师的价值。

b. 下篇:阐述师生关系、学习方法以及择师的标准,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辨别良师。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古文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上篇:a. 师的定义b. 师的作用c. 师的重要性2. 下篇:a. 师生关系b. 学习方法c. 择师标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含义。

b.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良师的看法。

2. 答案:a. 师者,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人。

b. 略。

c. 仁爱、博学、严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师说》的内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师生关系的古文作品,如《论语》、《孟子》等,加深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经典欣赏】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

经典欣赏】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

经典欣赏】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经典欣赏】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分类:经典吟诵赏析之师说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翻译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翻译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注释篇二(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的。

道,指儒家之道。

受,通“授”,传授。

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

惑,疑难问题(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

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注释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注释

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注释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师说全文及注释》,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一年级文言文师说原文及译文

高一年级文言文师说原文及译文

高一年级文言文师说原文及译文1.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师说》原文古之学者(1)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焉,惑矣(21)。

彼童子之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百工(28)之人,不耻相师(29)。

士大夫之族(30),曰师曰弟子云者(31),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3)。

”呜呼!师道之不复(34)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5)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

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9),不拘于时(50),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51),作《师说》以贻(52)之。

[1]《师说》注释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Ⅰ)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
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 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香叶醇的化学式为 C10H18O,含有碳碳双键、羟基 官能团,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 A。 答案:A
3.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易被氧化的物质有烯烃、 醇、醛等。 O2 O2 ①醇――→ 醛――→ 酸。
酸性KMnO4溶液 ③烯烃 ――→ 双键断裂,生成相应的羧酸、醛 或酮等。
4.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或羟基 (—OH)的物质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5.缩聚反应 常见的羧酸与醇之间的缩聚、 羟基酸自身的缩聚和氨基酸 分子间的缩聚。因而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 —COOH,还含有—OH、—NH2 中的一种。
如: ⑥苯环上的磺化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
如:
2.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分子中含有 、 的 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不饱和键断裂,可与 H2、X2(X 为卤素 原子)、H2O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物质。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 “只上不下”,由反应物和反应特点可判断产物。 ①烯烃+ H2―→烷烃,②羰基+H2―→醇,③烯烃+H2O―→醇,④苯 环+H2―→环己烷。
快速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三种方法” (1) 等效氢法判断烷烃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 等效氢原 子”指的是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②同一碳原子 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③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 1 2 3 4 5 等效的。如正戊烷的碳骨架(C—C—C—C—C)中 1 号、5 号碳 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2 号、4 号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则 正戊烷的一氯代物只有 3 种。
)
解 析 : CH2===CH2 与 H2SO4(H—O—SO3H) 反 应 生 成 C2H5—O—SO3H ,反应 ① 是加成反应, C2H5—O—SO3H 与 H2O(H—OH)反应生成 H2SO4 与 C2H5OH, 反应②是取代反应; 丙烯(C3H6)经反应③、④生成 C3H5Br2Cl,增加了一个氯原子, 两个溴原子,可推出反应③是取代反应,反应④是加成反应。 答案:B
试回答: (1)根据两个方案,你认为能否求出 A 的最简式? (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 A 的最简式。 (3)若要确定 A 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说明 其原因。
解析: 最简式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之比, 所以 要求 A 的最简式应先设法求出 A 中 C 原子和 H 原子的物质的 量。 从两人设计的方案中可以看出乙先将产物通过碱石灰, 增 重的 5.60 g 应为燃烧生成的 CO2 和 H2O 的质量之和,因此无 法求出 CO2 和 H2O 各为多少。而甲方案能分别测出产物中 CO2、CO 和 H2O 的量,进而可以求出 A 中 C、H 的物质的量 分别为 0.07 mol 和 0.28 mol,能够求得 A 的最简式为 CH4。 答案:(1)甲方案可以,但乙方案不能。 (2)A 的最简式为 CH4。 (3)不需要,因为此时 H 的含量已经达到饱和(即最大值), 所以此时最简式就是 A 的化学式。
专题十二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1
2
考点 考纲解读 有机物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 组成和结 同分异构现象。 构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常见有机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物的性质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 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思维模型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的确定 [母题 4] 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的化学式,取一定量的 A 置于 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 CO2、CO 和水蒸气,学 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 A 的最简 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 的空气已排尽): 浓硫酸 碱石灰 点燃 甲:燃烧产物 ――→ 增重 2.52 g ――→ 增重 1.32 g――→生成 CO2 1.76 g 碱石灰 灼热CuO 石灰水 乙: 燃烧产物 ――→ 增重 5.60 g ――→ 增重 0.64 g ――→ 增重 4g
③卤代烃水解的条件:NaOH/水溶液。如: NaOH CH3—CH2Cl+H2O――→CH3CH2OH+HCl。 △ H2SO4浓 ④醇和羧酸的酯化反应条件: 。如: △ H2SO4浓 CH3COOH+HO—C2H5 △ CH3COOC2H5+H2O。
⑤苯环上的硝化反应条件: 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 加热。
6.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酯、卤代烃、蛋白质等。它们的分子 中 分 别 含 有 酯 基 (COO) 、 卤 素 原 子 、肽键
等。 7.加聚反应 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有烯烃和炔烃, 分子中分别含有 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
3—1 (2013· 山东卷)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 其结构 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C7H6O5 B.分子中含有 2 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
思维模型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母题 2] 2012 年 2 月 10 日媒体报道广州 30 余名外来工 疑似“胶水中毒”, 经查证事件的元凶是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 可以由氯气和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当足量的氯气和乙烷在 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 A.6 种 B.7 种 C.8 种 D.9 种
(2)换元法(变换思维角度法): 如求苯环上连有四个甲基的 异构体种类时, 可将二甲苯(3 种)中两个甲基换为 2 个氢原子, 其余四个碳上的氢原子换为甲基,便可得所求异构体为 3 种。 如判断醛 C5H10O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时,可将醛 C5H10O 写成 C4H9CHO,由于醛基只能连在一端,则—C4H9 的种类就决定 了醛的种类为 4 种。 (3)结构特征法:充分利用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等 距离关系来确定同分异构体。
解析:莽草酸的分子式为 C7H10O5,它含有三种官能团: 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在水溶液中 + 只有羧基能电离出 H ,所以选 C。 答案:C
3—2
下图是以石油为原料的部分转化流程:
下列说法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与反应③反应类型相同 B.反应①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③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D.反应②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2—1 (2013· 江西模拟)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 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 种 B.7 种 C.8 种 D.9 种 解析:首先写出 C5H12 的最长的碳链,C—C—C—C—C, 该结构的一氯代物有 3 种;再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主链, C—C(CH3)—C—C,该结构的一氯代物有 4 种;最后写出三 个碳原子的主链, C—C(CH3)2—C, 该结构的一氯代物有 1 种, 故 C5H11Cl 共有 8 种结构。 答案:C
4.有关糖类方程式书写漏掉“汉字”而出现错误,如淀 H+ 粉水解为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这样写 △ 法不够明确, 因纤维素与淀粉书写形式相同, 果糖与葡萄糖书 H+ 写 形 式 相 同 。 正 确 写 法 : (C6H10O5)n( 淀 粉 ) + nH2O ――→ △ nC6H12O6(葡萄糖)。
2—2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分子式为 C5H10O2 的有机物 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 若不考虑立体异构, 这些醇和 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A.15 种 B.28 种 C.32 种 D.40 种
解析:分子式为 C5H10O2 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 成的酸有丁酸、丙酸、乙酸、甲酸等,其种类分别为 2、1、 1、1,共 5 种。生成的醇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其 种类分别为 1、1、2、4,共 8 种,所以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 可形成的酯共有 5×8=40 种。 答案:D
[知识图]
塑料——聚乙烯 天然橡胶 橡胶 合成橡胶 高分子材料 天然纤维——棉、麻 人造纤维 纤维 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
[关键提醒] 1.化学概念不清晰,化学用语使用不当而出错。 (1)C2H4 与 C3H6 是同系物?不一定,因 C3H6 既可表示丙 烯又可表示环丙烷。
2.乙醇、H2O、乙酸分子中-OH 的性质比较
3.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及水解程度的判断 (1)实验步骤
现象 B
(2)实验现象及结构 现象 A 现象 B 现象 C 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3)注意 ①用碘水检验淀粉时, 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否则因发 - - - 生 I2+2OH ===I +IO +H2O 而使实验不能成功。 ②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 糖时,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必须预先用 NaOH 溶液 将水解液中的 H2SO4 中和,并将溶液转化为碱性溶液。
D.②④
解析:反应①是由双键变为单键,故属于加成反应;反应 ②是生成了碳碳双键,故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③是酯化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是—NO2 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 也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B
1.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代替的反应。 ①烷烃发生卤代的条件:光照。如: 光照 CH4+Cl2――→CH3Cl+HCl。 ②芳香烃发生苯环上卤代的条件:催化剂。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