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屈原诗歌的意境美

合集下载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屈原《离骚》作品鉴赏《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屈原《离骚》作品鉴赏,欢迎阅读。

作品简介《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叫“离骚”?“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

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曹忧作辞也。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

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

《离骚》的创作年代?《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写作背景《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的名诗10首

屈原的名诗10首

屈原的名诗10首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离骚》为代表,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下面将为您介绍屈原的10首名诗。

1.《离骚》此诗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珍品。

以辞章华丽、意境唯美著称,被称为“楚辞之宗”。

《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以豪情激发爱国情怀,表达了屈原对国家沉沦和自身不遇的悲愤之情。

2.《天问》这首诗以屈原对天空中变幻万千的景象感到疑惑为出发点,引发了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思考。

通过对变化的描述与对人生的启示,表达了屈原对人生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思考。

3.《卜居》这首诗以卜居之人的视角,描述了忍辱负重、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

屈原笔下的卜居者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不因艰难而退缩,相信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回报。

4.《湘夫人》这首诗是屈原对湘夫人的赞美之作,描绘了湘夫人美丽动人的形象以及屈原对她深深的爱恋之情。

诗中流露出艳丽、柔美的意境,展示了屈原温柔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5.《七发》这首诗以屈原内心的喜悦之情为切入点,通过对发髻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心情的变化和主人公的个性特点。

屈原通过描写细节,抒发了自己内心情感的波动。

6.《招魂》这首诗以屈原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为主题,通过诗人心灵的契合,展现了他对逝者深深的思念和回忆。

诗中表现出的哀思与悼念之情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7.《九歌》这是一首以音乐为主题的长篇诗歌,屈原在其中用诗歌述说了神秘的音乐世界。

通过对不同乐曲的描绘,诗中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故事,带给读者奇妙的音乐体验。

8.《惜诵》这首诗以回忆与怀念为主线,表达了对昔日往事的眷恋和感慨。

屈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勾起了读者对过去的怀念。

9.《东篱》这首诗以屈原对乡愁与家园的怀念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故土情怀。

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诗中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谈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谈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谈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南国的楚歌,都养了屈原。

屈原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任务,就是把群众集体性的口头创作,提高到了专业作家艺术创造的水平上来,写出了极富个性的诗篇。

一、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首先,侧重表现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屈原揭露现实十分深刻,但更着力于抒发理想,歌颂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

《离骚》颂扬历史上的圣君明主,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直到楚国创业的先君,写他们上得天助,下顺民心。

除了宣传理想,屈原又不遗余力地表现对理想执着不倦的追求。

他憎恨恶浊的现状,渴望寻求一条挣脱黑暗罗网的出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当他实在无路可走时,就形之于梦幻,上天下地,迎拜众神,神游西海,以致最终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屈原写理想,还表现在塑造理想化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上。

如《涉江》的开头,书写了一种自画像:“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明兮齐光。

”这个形象独行特立,光彩夺目,令人不能不仰而视之。

其次,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正因为屈原笔下更多幼是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所以他并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精琢细刻,而超脱空间条件的限制,采用了大量非现实的夸张手法,再加上广泛选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富于楚地特色的山川景物,就使他的多数诗篇具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形成优美奇特的境界,笼罩在绚烂绮丽的氛围之中。

如《离骚》为了突出对未来的憧憬,安排了两次向光明进军的旅程。

一次是奔上天宫:玉虬飞腾,风神护送,月神引路,云霞相迎。

一次是进发西海,八龙驾车,云旗飘扬,奏起九歌,跳起韶舞。

诗人任凭幻想驰聘,把人们带入了五彩缤纷,恍惚迷离的神话般的世界。

第三,感情的澎湃激越。

屈原的诗就是他沸腾的热血飞溅抛洒而成的。

他往往采取直接而强烈的抒情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要求、态度,赤裸裸、尽情地倾泻出来。

屈原离骚情感赏析_屈原九歌情感赏析

屈原离骚情感赏析_屈原九歌情感赏析

屈原离骚情感赏析_屈原九歌情感赏析屈原是楚国的诗人,而离骚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屈原的诗都是什么特点?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屈原离骚情感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屈原离骚情感赏析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歌,它篇幅最长,字数两千多,句子达到三百多句,而且离骚所表现的意境和个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司马迁对离骚两字的解释为,遭受忧苦。

因为他们离的时代比较近,所以相对来说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正宗的。

离骚整体讲述了作者个人出生名字经历和曾经的抱负,将古代传说,人物对话,自然以及对美的追求,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诗歌所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用词押韵上,它开创了诗歌的楚辞体,以兮押韵,字词表达华丽率性,这种文体诗歌对后人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句子结构,字数要求则比较没有限制,突破了之前旧文学传统的禁锢。

兮字的大量反复运用,也是离骚的一大个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思想,经历,转变,神话和现实巧妙结合。

这些也体现了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发了后代诗歌史上对诗歌以丰富澎湃的个人情感来大胆创作的新潮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过去,陈述现状。

内容包括了诗人自己的出生名字,经历,政治抱负,以及被小人陷害抑郁不得志和对楚国昏庸政治的愤怒。

后一部分描述向往未来追求真理,表达自己对贤明政治的不懈追求还有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甚至还表示出以死殉国的决心。

屈原九歌情感赏析九歌是优秀诗人屈原的一首经典诗歌,这首诗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词华彩瑰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是战国时期诗歌的典型代表作。

屈原和李白堪称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双绝,和李白的豪放洒脱不同,屈原的诗歌里有时会多一些悲怆,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优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这样。

诗歌讲述了一位多情惆怅的女鬼在山之巅默默等待的故事。

女鬼穿着漂亮精致的衣裳,上面点缀着朵朵鲜花,山间的微风吹来,衣袖飘飘,芳香迷人;女鬼还画着迷人的妆容,娇艳欲滴,像是刚被露水打过的花瓣一样。

屈原的五言绝句诗

屈原的五言绝句诗

屈原的五言绝句诗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名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言绝句诗。

屈原的五言绝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介绍几首屈原的五言绝句诗,带您一起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离骚》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状,一双翼焉。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神与!这首诗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豪放的词句和抒发出对人生的追求和苦恼。

诗中屈原借用了鲲鱼和野马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天之神的崇拜和渴望超越现实的欲望。

诗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一句开篇即展现出屈原豪情壮志的志向。

《九歌·东皇太一》呀哑哑尔东皇太一,维朕之闻忧。

有发明之皇圣,矜哀哀以伤扰。

明明则临尔纲,昭昭丧我后胜。

这首诗是屈原创作的长篇史诗《九歌》中的一部分,通过描绘东皇太一的形象,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

诗中的“呀哑哑尔东皇太一”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东皇太一身份的崇敬和敬畏。

《卜居》居大禹之故里,予尝为女长。

问余何事栖遑,含笑谒以忘。

岁有餔糟粕,材宜饬与藏。

采予菽之末,杂揉以纪弦。

这首诗描述了屈原作为大禹后人在故乡过着平淡的生活,以及他充满哲学思考和审视内心的心态。

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细节,屈原隐含着对人生的矛盾和思考。

《惜时》兔罝溘将去,忍归相远地。

未见君子心,预晦聪明识。

误暂传我恨,会应与君别。

霭霭暗晦晦,心栖不能翅。

这首诗以描绘兔子离去的场景,表达了屈原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意境之美。

《京洛》惊禄禄尔京洛,暧风光北山。

胡宇昭七贰,犹瞰大贵楼。

岂素辰之芳草?何淅沥之渺途?呵山深而奢广,哉岳阳之奇隅!这首诗描绘了京洛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致,同时带出诗人对国家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中的“岂素辰之芳草?何淅沥之渺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京洛繁华逐渐消退的感慨。

略谈屈原《山鬼》中所表现的美学特征-精选资料

略谈屈原《山鬼》中所表现的美学特征-精选资料

略谈屈原《山鬼》中所表现的美学特征美的痕迹存在于世间万物,大到宇宙星辰,小到一花一木,人类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我们的眼睛倒影着自然万象,内心体会着万般情感,在斗转星移的时空变换中感受着美的激荡。

何为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到,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美需要通过心灵的创造。

“美就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感觉到的恰好的快感。

”这让我们看到美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充满诗性与智慧的中华儿女,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从自然山川、民风民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结合自身生命体验,留下绚丽多彩的描摹和咏叹,历经千百年仍动人心弦。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无疑贯穿着美感,我们在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同时也会随之达到心灵的愉悦与升华。

这里笔者所要谈到的《山鬼》也正是一篇可以满足人们心理审美需求,并具有民族美学特征的文学作品。

美的客观性告诉我们,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凭空出世的,要感知艺术作品,要首先了解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山鬼》出自《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诗人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乐歌,加工和改作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据王逸《楚辞章句。

九歌序》载:“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九歌》的写作与楚国巫风盛行,人神杂糅的民情风俗密切相关。

“山鬼”通常指楚人所祭祀的山神,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后经游国恩、郭沫若等人的阐发,“山鬼”为“女神”的意见被人们广泛接受。

而从形式上来讲,《山鬼》其实是祭典上盛装的女巫进行祭祀时所唱的祭歌。

在熟悉《山鬼》的写作背景后,下面我们我们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来谈谈其所表现得美学特征:一、虚实相生,人神合一艺术的美感离不开虚幻和真实的统一,亦真亦幻最容易让人发挥瑰丽纵恣的想象力,塑造出充满魅力的艺术形象。

《山鬼》开篇写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引出了一个山林女神,她有着人的体态容貌,衣着配饰却非凡人所有,她出现在山的弯曲处,若隐若现让人产生飘忽之感。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的文学成就屈原,公元前340年至前278年之间的战国时期楚国名臣,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屈原的诗歌才华屈原以其出色的诗歌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和《天问》,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抒情长诗。

这些诗歌以豪迈的情感、华丽的修辞和深刻的思想获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离骚》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以屈原闯荡世事、深感离愁别绪为中心,描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作品中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优秀作品。

这首诗以屈原对上天的疑问为主题,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屈原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诗歌充满了哲学性和想象力。

二、屈原的辞章创作除了诗歌外,屈原还在辞章方面展现了才华。

辞章是古代文人用来祭奠神灵或者探讨社会问题的一种体裁。

屈原的代表作品《九歌》和《九辩》是他在辞章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

《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一组辞章,展示了他出色的辞章才华。

其中的九首歌曲以瑰丽的词藻和凄美的意境描绘了神仙与人类的亲密交往和情感交融。

屈原在这些作品中表达了对世界的热爱和内心的忧伤。

《九辩》是屈原发表的一组用于论辩的辞章。

这些辞章以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和精确的逻辑,阐述了作者对政治、社会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九辩》的出现对于辞章发展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屈原的文学影响屈原的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他的作品在古代韵文创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诗歌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和启示。

屈原的文学作品不仅受到了中国文化范畴内的赞美,也受到了世界文学界的关注。

他的作品在翻译传播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总结起来,屈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他的诗歌和辞章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才华,更突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举例论述屈原《离骚》巨大的艺术成就

举例论述屈原《离骚》巨大的艺术成就

举例论述屈原《离骚》巨大的艺术成

首先,《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离骚》,诗人屈原本身,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型,对于后世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

其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不是照现实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地表现作者由于社会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表现作者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再次,发展了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运用众多的比喻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境界。

另外,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诗句加长,以六言为主,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抒情气氛和音乐美。

总之,《离骚》的思想和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正如鲁迅所说的《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

论屈原《九歌》的柔美特质

论屈原《九歌》的柔美特质

论屈原《九歌》的柔美特质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撰写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九歌》被认为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九歌》以其柔美的特质而广受欢迎,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其柔美的特点。

一、音律优美、融洽和谐《九歌》的音律优美、融洽和谐是其最显著的柔美特质。

《九歌》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文学形式之一,其结构与歌谣相近,以歌词、歌调和歌舞表现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通过声、色、形、境、情的统一来传递诗歌韵律。

《九歌》的音律优美、融洽和谐,具有流畅的韵律,句句动听,音调婉转,其中尤以《少司命》、《湘君》和《九重谷》最能展现《九歌》的柔美之处。

二、诗情绵绵、情感温暖《九歌》的另一个柔美特质是它所展现的诗情绵绵和情感温暖。

在《九歌》中,屈原讴歌了女性的美貌、温柔、仁慈、忠诚,将之与审美情感的发生、信仰的塑造、人类情感的表达相融合,表达了他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其中的《湘君》中的“晓雾攒空闺,梦回吹角嘶,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尝甘露漱清辉”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爱和追求的憧憬,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内心深处传递而来的情感。

三、形象生动、意境优美《九歌》中的另一个柔美特质就是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屈原在诗中细腻、生动地描绘出了湖光山色、柳叶花香、飞逝流云等自然景观和灵动的女子,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例如,《少司命》中的“细雨湿流苏,未央前殿,脑袋如同割,心中愁绝”表现了屈原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所执着的忠诚精神,这种美好和柔美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屈原情感的丰盈和深沉。

四、文化内涵丰富、理性与情感相结合屈原的《九歌》不仅在文学上表现出了柔美的特质,更于文化内涵上具有丰富的柔美特质。

他通过一篇篇诗歌来传递对古代文化中的儒、道、释的理解、敬畏和探究。

例如,《离骚》中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降威以来伏,含弘在温柔”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家的精神追求,而《大明》中的“芙蓉帐暂替,(四海)彩凤文斯就”则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在儒家思想下所弘扬的文化理念。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特色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特色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特色有哪些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爱国人士、文化名人。

他的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诗歌深深地反映了他身处的社会背景和内心的感受。

屈原的诗歌非常优美、雄浑、富有情感,展现了他的个性、才能、深刻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

屈原的简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大师,他出生在今天湖南岳阳市的益阳市境内。

他的行为和言论引起了燕、赵等周边国家的敌对态度,最终在228年(已经不确定)跳入了长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他死后,他的乡亲以粽子投入长江里,为庆祝端午节,以祭奠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屈原的诗歌特色1. 神话意境屈原的一些诗歌多有神话色彩,融入了他的丰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

他的代表作《离骚》向世人展现了他对神话的创造和描绘。

他把坎坷的人生经历融入了神话的构思中,形成鲜明的感官体验和神秘色彩,赋予了他的诗歌超凡的神奇感和美学价值。

2. 深刻的人性描写屈原的诗歌中的人物精神境界和人性表现非常丰富多彩。

他使用了不少崇高的情感,如愁苦、忧愁、忧郁、愁怨、悲悯等,描写了人性中最美好、最崇高和最悲婉的一面。

他的肺腑之言使人情不自禁地共鸣。

3. 自然美的描写屈原的诗歌中充满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他笔下的自然风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狂热热爱。

他把自然与人的内心表现相结合,突出了这种美和人内心的情感关连,使人们感到了浓烈的写实和想象中的意境美。

4. 抒情的创作风格屈原的诗歌以其深情、激情和豪迈的抒情风格著称,这种风格是他是的生命体验、思想和情感的表现。

他的诗句意深情切,句与句之间和声优美,极具韵味和感人性,使人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总结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歌在展现了他的才华、个性与思想的同时,更折射着那个时代动荡与悲壮的氛围。

他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为后人留下了瑰丽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和深厚的理解,向我们展示了关于爱国、生命、美好、富有情感等的深刻人生哲理。

郭沫若《屈原》精析

郭沫若《屈原》精析

1、《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

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

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2、《屈原》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

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

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主题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

它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最强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

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意义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

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4、简析婵娟形象。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个纯洁可爱、天真稚气的少女。

她谦恭好学,深明大义。

她热爱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屈原的离骚悲情与抒怀

屈原的离骚悲情与抒怀

屈原的离骚悲情与抒怀三千年前,一个名叫屈原的诗人,在大江南北留下了一首名震古今的诗篇——《离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屈原生活在一个混乱而动荡的时代,他的心灵深受外界的困扰和迷失,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他用满怀悲情的词句,抒发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借助诗歌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哀伤,同时凭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讨了人性和命运的深刻问题。

他在《离骚》中写道:“惟此渐矣,不可久居也。

哀哉沮洳,余亦悲哉!”这其中既有对幽幽故土的思念,同时也融合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在离乱的时代里,他满腔痛楚地诉说自己的离愁,将自己的心情浸润其中,以雄浑而抒写。

他的悲情和抒怀成为了那个时代和后来人们心中的一片美丽的风景。

屈原的离骚既有痛失故土的悲情,也有对逐渐失去自我理想和人性堕落的忧虑,他以独特的写作手法,诉说了内心的痛苦。

在诗中他写到:“守一仇而不忘,要玄反相而与之俱。

”他意在表达对复仇的决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心中对于正义和爱的向往。

屈原属于一个豪杰所属的时代,他品藉着自己的悲情,将自己与普通人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相结合,成就了《离骚》这首不朽之作。

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文化和精神的启示。

它深刻地揭示了屈原对于人性和社会的理解与思考,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在《离骚》中,屈原以清新细腻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写道:“举天容之,纷总总之原隰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他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种追求,使他的作品境界高远,意境深邃。

屈原的诗篇《离骚》以其深情的抒发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赋予了后人许多的思考与启迪。

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结晶。

它引人入胜的语言,深入人心的情感,节奏感强烈的曲调都表现了屈原不凡的才情和对人类境遇的深沉思考。

如今,屈原的《离骚》虽已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然而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肖旭这是这一章的关键问题。

因为通过全面了解《离骚》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住屈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下面先讲《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离骚》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长诗篇幅宏伟,想象奇特,内容丰富。

诗人围绕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中国统一之前革新与反革新的激烈大斗争,预示了楚国革新失败后日趋危亡的前景。

屈原从塑造自我形象的角度,以抒情诗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离骚》一诗具有史诗的深度,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两方面概括《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思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诗人,他生活在“七雄并峙”的战国后期,这时出现了统一中国非秦即楚的趋势。

从根本上看,屈原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就是通过政治革新,振兴楚国,富强楚国,并进而使楚国统一全中国。

具体说来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所谓“美政”。

“举贤授能”实际就是打破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就是官位由世卿的子孙后代来拢断的制度。

不分亲疏贵贱地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开明的政治主张,也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也是屈原实现“美政”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包括君主在内的上层统治者,要遵循法度规则办事,反对他们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以此来改造楚国的黑暗现实。

屈原这种“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主张,是他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针对战国分争的时局和楚国的内部形势而提出的,也是抑制旧贵族保守势力,使楚国富强的正确措施。

屈原用简明的语言提出鳞明的政治主张,而且这两句诗每句都以“而”字分为前后两章。

从形式上看两层的字数略有参差、错落有致;在内容上后一层是前一层的补充与强调。

“授能”补充“举贤”,即运用贤人发挥其作用,必须把权力交给他。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词对比分析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词对比分析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词对比分析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被视为古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与李白、杜甫等诗人齐名。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公认为楚辞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词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略带悲情的意境而著称。

他的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屈原的生平经历有多种版本,按照一般史书的记载,他生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340年,在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出生。

在他年轻时,曾被楚怀王招聘为侍中,成为官员。

但由于与它人发生矛盾,遭到排挤,最终被贬谪出京。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传扬千古。

屈原的诗词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他的诗作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生相,对于艰难险阻的人生道路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他反映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冷眼旁观以及对现实深深的不满,从而表现出了一种热切的愿望,希望通过诗歌来引起社会的重视,打破陈规,解救民众的悲苦。

在他的诗词中,反复出现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

他热爱楚国,无论是楚国的兴衰荣辱,还是国家安宁和百姓幸福,都深为关注。

他的诗词风格奇特,在雅俗之间自由穿梭。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古代诗歌的内涵,而且投射出了民间脉动。

他的诗歌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国文化、哲学和思想的发展。

他的作品被多次改编成戏曲和音乐作品,并深受人民喜爱。

与屈原的诗歌风格和意境相比,现代中国诗歌不仅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更注重现代性和现实性,使诗歌跟时代紧密相连。

屈原的诗词承载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从而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现代的中国诗歌则更多地注重表现当代社会中的人类命运和情感状态。

现代的诗歌风格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更贴近现代文化的其它方面。

总结来看,屈原是一位杰出的古代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风格和意境独特,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其诗作对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屈原的诗词与现代中国诗歌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和当代中国诗歌文化的发展。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风格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风格

屈原的简介和诗歌风格屈原是中国古代文艺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是楚怀王和夫人周夫人之子。

他父亲楚怀王被弟弟春申君篡位后,屈原不得不流亡他乡。

在流亡途中,他触景生情,悲愤交加,思念家乡和祖国,于是涌现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歌。

他既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灿烂。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是《离骚》。

这是一部包含了自传、抒情、神话、哲学、历史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作品。

在跨越几百年的流传中,《离骚》因其卓越的诗歌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在《离骚》中,屈原展现了极高的诗歌造诣,在意境、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屈原的诗歌风格凝练、瑰丽,富有气魄和热情。

他的诗句往往具有音韵之美和节奏之美,同时也表现了他无比强烈的感情和思想境界。

屈原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还透露着他的生存困境,以及对于地位和权力的争取和渴望。

屈原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他的用词和构思也趋向于独特和奇异。

屈原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中,多采用对偶、排比、比兴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更是运用了音韵上的变化,体现了他非凡的艺术造诣和才华。

屈原的诗歌内容,体现了他对于秩序、人性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深刻思考,用平凡、富有生命和生动的格调来描述和展示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时而较为悲伤,时而表现出英雄气概和豪言壮志,重新定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歌表现形式,形成了特有的屈氏风格,这也被后世的诗词大师们所推崇和继承。

在屈原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闪耀着灵光和热情的人格形象。

他用独特的美学感受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让自己的诗歌变得无比鲜活而生动。

他不但是楚国文化之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屈原的诗歌艺术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许多人之所以迷恋他的原因,就是他的诗歌描绘出了一种与生命与灵魂的无限接近和相互交织的状态,这样的诗歌,不仅仅是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更是一种跨越时空、深受人们喜爱的心灵感受。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诗性特征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诗性特征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诗性特征郭沫若一生在文艺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与戏剧两个方面。

郭沫若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时,使诗歌与戏剧这两种文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诗有剧的内涵、剧有诗的意境这一艺术风格。

历史剧《屈原》便是这种诗性美学品格的集中体现,这些诗性品格在《屈原》中以情绪诗学、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气势磅礴的意境美三个方面呈现出来。

标签:《屈原》;诗性特征一、情绪诗学“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郭沫若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蕴含着强烈的个人情感,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这种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称为情绪诗学,郭沫若自己也给情绪诗学做了一个总结: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这里的“情调”与情绪同义。

郭沫若将情绪诗学渗透到历史剧的各个方面,当他进行历史剧的创作时,在不违背历史故事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个人感受来进行。

历史语境的岌岌可危逼得郭沫若满腔的报国热忱不吐不快,在这种厚重的社会焦虑作用下,他澎湃的情感浪潮汹涌地闯入戏剧体裁,并带着千钧之力,摧毁了传统、现代戏剧以叙事为主导的藩篱,构建起自己以情绪为主导的新的戏剧模式。

在《屈原》中,我们感受最深的便是以情绪带动情节的发展。

创作之前,《屈原》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郭沫若以强烈的个人情感推动剧本的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各幕和各个情节随着情绪而涌现出来,直到内心平静为止。

当内心重回平静时,情绪消失,灵感随之消散,文章则趋于完善。

《屈原》中所有的矛盾都指向屈原,所有人生的不幸都集中一天发生:仕途夭折,失去楚王的信任与重用;弄神招魂,失去邻居的信任和在百姓中的威望;诬陷讽刺,失去心中的希望与寄托:爱徒宋玉离他而去投向楚王与南后的怀抱。

失意,悲愤,痛苦百感交集于屈原一身,这些情感一直堆积在屈原心中,不能释怀,直到最后,在剧作的高潮部分,通过《雷电颂》这一长篇抒情散文才使内心的情感得以宣泄。

《屈原》情节的处理原则和方法,都是围绕如何使屈原受到的侮辱最多,如何使情感压迫的更久、堆积的更多而进行展开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屈原的个人情感逐渐增强,情感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力量。

屈原《九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九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九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的《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艺术特征:
1. 抒情性强:《九歌》是一部表达作者情感的诗集,主题涉及爱情、离别、怀念、思乡等情绪,通过深情动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情。

2. 感人意境:屈原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创造出诸多感人的意境,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歌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景象。

3. 艺术修辞:《九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加了艺术的效果。

4. 艳丽的描写:作为屈原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大量的美丽景色和女性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爱情故事,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5. 音乐性:《九歌》是一部具有音乐性的诗集,其中每首歌的开头都标有音律,说明了吟诵歌曲的声调和曲调,这种形式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总体来说,屈原的《九歌》以其深情的抒发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古代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介绍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楚辞》是中国文学和诗歌史上一部重要的力作,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过程,以及《楚辞》的艺术特点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概述屈原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据史书记载,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大夫屈景的后裔。

他少年时就聪明过人,能力卓越,曾经担任了楚国的客卿。

在政治上,他曾经为楚国进行过多次外交活动,曾经担任过左徒和丞相等官职。

然而,在统治者急功近利、弱冠夭折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理想和政治信念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最终实现不了。

在他35岁的时候,遭到了国君懿王的陷害流放,他流亡了十八年之久。

期间屈原多次著书立说,传说他曾经写过九篇重要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楚辞》了。

公元前278年,懿王被另一位楚国王子春申君推翻。

几个月后,春申君返还了屈原的家族身份和荣誉地位,然而屈原返回故乡后不久便赛诗自沉于汨罗江中。

这个传说中的故事也让屈原的家族成为了唯一拥有贵族身份的汉人家族。

二、《楚辞》作品介绍《楚辞》是一部集诗、赋、比兴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诗歌总集。

《楚辞》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感深刻,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楚辞》共分为《离骚》、《天問》、《九歌》、《九章》、《国殇》等不同篇目,每一篇都表现出了不同深度、方向和风格的艺术特点。

其中,《离骚》是《楚辞》的第一篇,也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古代爱情诗歌的典范。

它由374段组成,主要是屈原对他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感受的描述。

在这部杰作中,他表现出了自己渴望真爱的艰难险阻。

《离骚》的语言优美动人,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感动。

《天问》则是一部宗教探讨的作品,它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作者通过夸夫人之所以之神原因, 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神秘的诗句和象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国殇》则是一部反映战争的诗歌,包含了对当时国家局势和百姓痛苦的控诉,反映了屈原在流亡中对于自己国家的深厚热爱和责任感。

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作赏析

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作赏析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作赏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九歌湘夫人》年代:先秦作者: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覆[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4]中,罾[5]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流[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僻[10]蕙慢[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裸[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裸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作品赏析【注释】:[1]:音“于"。

[2]:古音“护”。

[3]:音“凡”,草名,似莎而大。

[4]:音“贫”,多年生水草。

[5]:音“增”,捕鱼的网。

[6]:音“连”。

[7]:音“式”,水涯。

[8]:音“记”。

[9]:音“疗”,屋椽。

[10]:音“批”,剖开。

[11]:音“棉”,隔扇。

[12]:音“航”。

[13]:音“民”。

[14]:音“谍”,《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裸”。

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9年 1 2月 第 4期
南 京 师 范 大 学文 学 院 学 报 Junl f col f hns L nug n utr N ni om l nvri ora o ho o iee agaeadC l e aj gN r a U ie t S C u n sy
意境 是 中国古典诗 歌的重要 美学 范畴 , 富 民族 特色 。本 文在学 习 现 当代美 学 专家 们研 究 成果 之 饶
基础上 , 避谫 陋 , 不 单对屈 诗意境 的某些美 学特 色 , 略作探 索 , 出一孔 之见 , 提 以就教 于之 美学特 色
屈诗意境 结构 , 具备严 密有序 的系统整体 性 、 活 自如 的空 间开放 性 和节 奏强 劲 的时 间动 态性 , 灵 是
能透切 地领 会其 博大 精深 之艺术 真 谛 。
明 意 境的这 一内涵 , 论上 渊源于《 子》 理 老 有无 相生之辩 证 思想 , 为 “ 下万 物生 于有 , 认 天 有
生 于无 ” 。虚 实 , 有无 , 相反相成 , 互相 转化 , 中生虚 , 中有 实 。 实 虚
在 意境第一 、 二层 面 的相互 渗透 , 渡 、 过 超越 、 转化 之基础 上 , 又有 机地派 生 出第 三层面—— 最深 广 、 最奥妙之 大象境界 。此乃 诗评家 所谓 “ 以象外 , 超 得其环 中 ” “ 中”, 审美特 色更加 空 灵流 动 、 之 环 其 生机
意境之第 二层面 , 为实象 与虚象和谐 结合 , 情景相 生相 融而 形成 之统 一体 。它 形 神兼 备 , 蕴含 更深 之神
韵、 情志 与 妙 趣 , 诗 评 家 所 谓 “ 外 之 致 ” “ 外 之 旨” “ 外 之 意 ” “ 知 所 以 神 而 自 即 韵 ,味 , 言 ,不
神 ” 。
勃 勃 , 妙处 透澈玲珑 , “ 不可 凑泊 ” 。 意境是一 个系统 的 、 开放 的 、 动态 的具备 三个层 面深层结 构之 统一整 体 。三个 层 面之 间 , 区别 , 既有 又 密切联系 , 可分 割。各个层 面 , 能彼此脱 离 而孤立地存 在 。每一层 面 , 以其 前一层 面之发 展 、 不 不 都 演 化为前 提 , 为 自身运 动变化之 存在条 件 。亦 即各个 层 面 , 反相 成 , 作 相 相生 相 融 , 相 渗透 、 约 、 渡 、 互 制 过 转化 , 一环扣一 环 , 层层 深入 , 为存在 之条件 。从而 , 成 一个 有序 性 与有 机性 极强 的 , 互 形 浑然 统 一之 意
劲之 时 间 动 态 性 ; 意境 空 间之 美 学特 色 : 远 寥 廓 、 阔无 垠 、 气磅 礴 、 动 劲 健 。 高 广 大 流
关 键词 : 原诗 歌 屈 意 境 美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9 5 2 0 4 —0 2—0 10 8 3( 0 9J 0 5 5 中 图 分 类 号 :2 6 2 I0 .
人 , 同样 强调 。歌 德早就 指 出 :艺术 要 通 过一 种 完 整 体 向世 界 说话 。 _ 中国诗 人 , 通 过 富有 民族 都 “ ”3 则 风格 的 , 意境深层 结 构之整 体性 向世 界 说 话 。典 型 的例 子 , 明 地体 现 在 屈 赋 中。在 我 国文学 发 展 史 鲜 上 , 原是 第一个 创作 长篇 叙事 抒情 诗 的诗人 , 离骚 》 《 问》 《 魂》 屈 《 、天 、招 都是 结 构庞 大 的宏 篇 巨制 。读 屈诗 , 不能 断章摘 句地 念 , 必须 反复 吟 咏全篇 , 逐层 深人 , 融会 贯 通 , 意境 深层结 构 的整体 上去把 握 , 从 才
De c., 0 9 20 No 4 .
略 论 屈原 诗 歌 的意 境美
何 国 治
( 南大学 暨 中文 系 , 东 广 广州 50 3 ) 16 2
摘 要 : 诗 意 境 结 构 之 美 学 特 色 : 密 有 序 之 系 统 整 体 性 、 活 自如 之 空 间 开 放 性 、 奏 强 屈 严 灵 节

个 和谐 结合 的统一体 。整体 性 、 放性 、 态 性 。这三 个 层 面 , 此 依存 制 约 , 开 动 彼 相互 联 系 , 互相 转 化 。
其 第一层 面 , 为诗 中描绘 的 , 多 自然景 象与具体 社 会生 活画 面之 实象 , 景交 融 , 众 情 形神 兼 备 。此 实象 , 不 是诗人 随意涂鸦 之杂象 , 而是 由其审美理 想所选 择 、 构思 、 并创 作 出来 的感 情化 之 艺术 形 象 。它 直 接 诉 诸读者之 感官 , 饱含清晰 性与生 动性 。第 一层 面为意境之 基础 。缺此 , 意境 深层结 构无从 创建 。 则 从第一层 面起 始 , 内在 地派生 出意境之第 二层 面 。即在 众多具 体实象 之 比兴 、 暗示 、 象征 引导下 , 通 过想像 、 联想 与通感 之作用 , 会贯通 , 融 和谐结 合 , 而形成 一个 间接 的神妙 虚像 与空灵境 界 。此 即司空 从 图所说 的“ 可望 而不可置 于眉 睫之 前 ” “ 的 象外 之象 ” 景 外之 景 ” _( ’ 禹锡所 言 “ 和“ 。l嘞 刘 l 境生 于 象外 ” 之“ ” 境 , 严 羽形容 其审美 特色为 “ 中之 音 , 中之 色 , 中之月 , 中之 象 , 空 相 水 镜 言有 尽 而意无 穷 ” 。
收 稿 日期 :0 9— 6— 8 20 0 0 作者简介 : 何国治, ,9 1年生, 男 13 广东广州人 , 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5 2
境整 体 。意境 的审美 特色 之一 , 在于其 深层 结 构之 系 统整 体性 。本来 , 术 的整体 性 特 征 , 就 艺 东西 方 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