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走向必然——史铁生的心魂之旅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_3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洞的啄木声。
”作者史铁生用一串飞扬而典雅的文字带读者来到了北京的地坛里,倾听他的絮语和沉思。
史铁生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
他青年时期双腿瘫痪,接着患上肾病,开始从事写作,最后又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通过这些短短的介绍,我仿佛已经看到这位身残志坚的人艰难而痛苦的一生。
但读了《我与地坛》后,我惊讶地发现,他的文字中并没有频繁地抱怨和自怜自艾,而是描绘了很多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怀念了很多帮助他的人。
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文字吸引着我读完了这本书,令我感触很深。
“死神最初的克星不是别的,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真挚而深厚的情谊。
”在史铁生的书中,父母、朋友、妹妹、插队时的乡亲们、友谊医院神经科的医生护士,都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动力。
这些人的无私、奉献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许多人:他们为我做了很多,可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意识不到,做出伤人的事情,或是让他们失望。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身边人所受的痛。
“时间能证明一切”,在《复杂的必要》这篇__中,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
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没有了机会,只剩下了后悔。
我很庆幸我还能放下我的倔强和羞涩,带给我爱的人快乐和骄傲。
作者史铁生在写作中找到生活的希望,并释放自己的过程也让我十分触动。
他告诉我,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
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生活应该关注积极美好的一面,化消极为动力和机遇,并珍惜生命中善待我们的每一个人。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心灵的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2“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
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史铁生《务虚笔记》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断章取义说不定是历史的本性。
——史铁生《务虚笔记》2、悲剧,都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的事。
——史铁生《务虚笔记》3、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等于从未发生。
——史铁生《务虚笔记》4、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
——史铁生《务虚笔记》5、我看见男孩儿的眼睛里有了第一次动人的迷茫。
——史铁生《务虚笔记》6、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史铁生《务虚笔记》7、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
——史铁生《务虚笔记》8、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
——史铁生《务虚笔记》9、写作之夜,时间和时空中的真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印象。
——史铁生《务虚笔记》10、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
——史铁生《务虚笔记》11、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就是着手开始。
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史铁生《务虚笔记》12、想到死竟生出丝丝缕缕的柔情,觉得轻松觉得安泰,仿佛静夜中一曲牵人入梦的笛萧。
——史铁生《务虚笔记》13、大概就是从那时起青年F开始明白世间的话并不都是能够说的,或者并不都是为了说的。
——史铁生《务虚笔记》14、爷爷从来不提起叔叔,不说明爷爷已经把他忘记了,恰恰相反,说明他把他记得非常深。
——史铁生《务虚笔记》15、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史铁生《务虚笔记》16、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史铁生《务虚笔记》17、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
——史铁生《务虚笔记》18、我害怕忘记,我害怕那两个冷漠的字,“忘记”这两个字能使一切珍贵的东西消灭,仿佛不管什么原本都一钱不值。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7篇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7篇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篇1如果说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可以载你进入作者精心营造的世界,那么,当我读完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后,便是在被度化后的生命里经历了一遭。
这一遭,在现实生活里可以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在精神生活里,却可以是千年、万年,甚至永恒!在说《我与地坛》之前,我们不能回避史铁生高位截瘫的躯体,否则,我们就无法仰视他宗教式的灵魂!*用了七段来写“我”在地坛中长达十几年的生活,时间静静的流淌,地坛依稀如昨,地坛里的“我”却经历了世事变迁,从青年到中年,从最初在地坛里“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到后来“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至此,作者完成了宇宙的受戒,对生与死都有了虔诚的信仰。
而这种信仰的降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地坛这座“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譬如“祭坛古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对于“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样的事实,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挣扎中的呐喊,而是挣扎中的微笑与坦然,是和尚打坐时的大彻大悟,是对自己命远的救赎!在这样一种心如明镜、净无瑕秽的精神世界的背景里,“我”眼里的时间、时间笼罩下的地坛、地坛里行走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清晰透明起来!于是,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哲人的思想、普通人的情感,向读者讲述了三者之间偶然中成就的必然。
十五年中,那些与“我”处在同一场景里的人,都被同一张大手操纵着——命运;都被同一种力量剥蚀着——时间!当“我”羡慕的中年情侣不觉中成了两个老人,当每天清晨唱《货郎与小姐》的小伙子再也没有出现……当那个晴朗的日子让“我”知道漂亮的小姑娘是弱智孩子,当那个喝酒的老头、来去匆匆的女工程师都成为“我”生活中的牵挂时,读者和作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赏析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赏析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非常独特的个案,一起来赏析一下史铁生的经典语录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史铁生的经典语录赏析,希望你喜欢。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赏析1) 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
2) 佛家有一说:杀一生命,等于杀一世界。
那么,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了,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3) 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
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
4) 关于往日的,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
我无意追踪史实。
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终亍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和印象。
有位物理学家曾经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
”这句话给了我量。
5) 凡是有过我脚印的地方,必定有过我母亲的足迹。
6) 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7) 我走在树林里,那两个孩子已经回家。
整整那个秋天,整整那个秋天的每个夜晚,我都在那片树林里踽踽独行。
一盏和一盏路灯相距很远,一段段明亮与明亮之间是一段段黑暗与黑暗,我的影子时而在明亮中显现,时而在黑暗中隐没。
凭空而来的风一浪一浪地掀动斑斓的落叶,如同掀动着生命给我的印象。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这空空的来风,只在脱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之时,才能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8) 如果清点我的遗物,请别忘记这片天空,那是我恒久的眺望。
9)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10) 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间。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1)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
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相关推荐《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24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1“它等待着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地残废了双腿。
”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领悟到了他那不同寻常的人生以及他顽强的意志。
二十岁——人一生中最美的年纪。
如果把一生比作开花的过程,那么二十岁时,花儿一定在盛放。
就在这处充满朝气的年岁,史铁生的双腿却瘫痪了。
如熄灭了人生路上的灯火般,他失去了工作,找不到去路,人生一片渺茫。
他曾愤怒,也曾迷茫,似乎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他每天到地坛消磨时间,有时甚至在那里呆上一整天。
史铁生看到院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渐渐看到了世界上美好的一面,终于走出了阴影,开始了写作生涯,勇敢地、坚强地活下去……读完后,我颇有感慨。
谁都难免会有困窘、迷茫的时候,越是艰难,我们越要勇敢面对。
三年级时,我面对一个巨大的转变:转学。
从老家转学到了北京。
入学考试是少不了的。
老家学英语是比较晚的,这里的同学已经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自由地表达出来,而我只是仅仅认识几个单词罢了。
入学考试的成绩自然高不了,这让我一度悲伤与焦虑。
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完成作业也十分艰难,我简直失落到了极点。
我默默地问自己:“李子萌,这还是以前的你吗?难道你的英语成绩要一直差下去吗?”“不,绝对不行!”我一面学习着课本的内容,一面借来以前的课本,听着,读着,强记着。
爸爸也在每天下班后给我耐心辅导,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渐渐地,我成了英语课上发言最积极的那一个,在第一次英语考试的时候居然拿到了满分。
这对于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的孩子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来说,其中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快乐谁又能够懂得。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坎坷,难免会有失落和迷茫。
跌倒了不怕,站起来继续勇敢地走下去,努力让自己更好,坎坷便可被打败!这个道理,是我们应当永远永远记住的。
论史铁生的写作观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史铁生的写作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2011-06摘要史铁生是中国文坛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型作家之一。
身体残疾迫使他为寻求生存的理由而走上写作之路,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写作观。
本着真诚的心性品质和朴素的写作态度,他的笔触执着地向人的灵魂深处进发,为人的精神寻找栖息的家园。
他的作品对人的存在具有深入的认识,充满智慧和宽容精神,表现了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这种鲜明的特质,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手段和精神内涵。
史铁生除了那些令我们感动和深思的作品外,同时也有重要的理论思考,对于艺术理论诸方面都有深邃而独到见解,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前人的观点,从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角度来阐释他的创作观点。
本文由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附录组成。
引言简要论述史铁生创作的独特深刻的作品,是源于他独特的写作观。
第一章“写作与活着”主要论述史铁生独特的人生遭际带给他的对于写作与命运关系的看法:对于自己而言,写作是一种命运,写作是为了生存寻找意义。
其中阐述了史铁生对于写作与文学的区分,即对于命运的困惑和追问都是写作,与是否动笔无关。
并考察了写作在他那里由生存的目的到手段转变的轨迹:活着,生存,寻找人生的意义。
写作不仅满足了他生存、思考、交流的需要,而且成就了他的梦想。
第二章“写作与心魂”主要论述史铁生对于“心魂”在写作中的作用的观点:“心魂”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心魂”写作要求作家要用真诚的态度去消除“心魂”相隔,探察心灵的奥秘,这样的写作,最终反映的是印象的真实。
在他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心魂”一直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
应该说,从此史铁生的创作观念逐渐成熟,他的写作有了明确且唯一的目的和依据,他的写作也因此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
所以,本章着重分析史铁生所言“心魂”的本质,指出“心魂”在史铁生后期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他关于真实与真诚的思考,并分析他所谓的“印象的真实”的具体含义。
史铁生《老家》原文欣赏
史铁生《老家》原文欣赏老家常要在各种表格上填写籍贯,有时候我写北京,有时候写河北涿州,完全即兴。
写北京,因为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约死也不会死到别处去了。
写涿州,则因为我从小被告知那是我的老家,我的父母及祖上若干辈人都曾在那儿生活。
查词典,籍贯一词的解释是:祖居或个人出生地。
——我的即兴碰巧不错。
可是这个被称为老家的地方,我是直到46岁的春天才第一次见到它。
此前只是不断地听见它。
从奶奶的叹息中,从父母对它的思念和恐惧中,从姥姥和一些亲戚偶尔带来的消息里面,以及从对一条梦幻般的河流——拒马河——的想象之中,听见它。
但从未见过它,连照片也没有。
奶奶说,曾有过几张在老家的照片,可惜都在我懂事之前就销毁了。
46岁的春天,我去亲眼证实了他的存在;我跟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几小时汽车到了老家。
涿州——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
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
而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与一个实际的地点相距太远。
我想我不妨就叫它Z 州吧,一个非地理意义的所在更适合连接起一个延续了 46年的传说。
然而它果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有残断的城墙,有一对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丛生的黄土据说是当年钟鼓楼的遗址,当然也有崭新的酒店、餐馆、商厦,满街的人群,满街的阳光、尘土和叫卖。
城区的格局与旧北京城近似,只是缩小些,简单些。
中心大街的路口耸立着一座仿古牌楼(也许确凿是个古迹,唯因旅游事业而修葺一新),匾额上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州。
中国的天下第一着实不少,这一回又不知是以什么为序。
我们几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
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路指指点点感慨万千:这儿是什么,那儿是什么,此一家商号过去是什么样子,彼一座宅院曾经属于一户怎样的人家,某一座寺庙当年如何如何香火旺盛,庙会上卖风筝,卖兔爷,卖莲蓬,卖糖人儿、面茶、老豆腐……庙后那条小街曾经多么僻静呀,风传有鬼魅出没,天黑了一个人不敢去走……城北的大石桥呢?哦,还在还在,倒还是老样子,小时候上学放学他们天天都要从那桥上过,桥旁垂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当初可是Z 州一处着名的景观啊……咱们的小学校呢?在哪儿?那座大楼吗?哎哎,真可是今非昔比啦……我听见老家在慢慢地扩展,向着尘封的记忆深入,不断推新出陈。
史铁生:灵魂的事
史铁生:灵魂的事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
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
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这就是说,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样想,我则尤其想起轻轻地来的神秘。
比如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变幻的阳光,想起一方蓝天,一个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儿去了?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
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
真的很像电影,虚无的银幕上,比如说忽然就有了一个蹲在草丛里玩耍的孩子,太阳照耀他,照耀着远山、近树和草丛中的一条小路。
然后孩子玩腻了,沿小路蹒跚地往回走,于是又引出小路尽头的一座房子,门前正在张望他的母亲,埋头于烟斗或报纸的父亲,引出一个家,随后引出一个世界。
孩子只是跟随这一系列情况走,有些一闪即逝,有些便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以及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原因。
这样,终于有一天孩子会想起开端的玄妙:无缘无故,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其实,说“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两句话都有毛病,在“进入情况”之前并没有你,在“被抛到这世界上来”之前也无所谓人。
从苦难走向信仰——史铁生的心路历程
作者: 胡山林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版物刊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4-78页
主题词: 史铁生 宗教精神 信仰 文学评论 人物传记
摘要:就个人命运而言史铁生苦难深重,但他终于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
指引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神”(精神)的信仰,即一种在苦难时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史铁生称之为“宗教精神”。
追踪史铁生的这一心路历程,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寻找灵魂的归宿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逆游的行魂——史铁生论
逆游的行魂——史铁生论逆游的行魂——史铁生论导言: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读者。
他在其一生中积极逆行,反抗既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探索人生的真谛和自我实现。
本文将从史铁生的生平经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他的作品中的主题和风格等方面,探讨史铁生是如何成为逆游者,并且发现行魂的。
第一部分:生平经历史铁生于1949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的一个贫困农村。
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作家梦想的支持,让史铁生在小时候就具备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年少时期,他勇敢地逃离了家乡,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各种职业,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这些经历成为他后来写作的源泉,也使他的写作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第二部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作为一名独立思考者,史铁生始终对既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抱有怀疑态度。
他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权力、压迫、奴役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公正的揭露和谴责。
他用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通过文学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呈现给读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权威的讽刺和对常识的挑战,他试图打破被固有观念束缚的桎梏,让人们看到更多可能的存在方式。
第三部分:作品主题和风格史铁生的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就是对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揭示了其中的矛盾、挣扎和深刻。
“逆境逆人逆命运”是他作品中常用的关键词,他试图在逆境中挖掘人性的可能性,并发现在逆境中人们的行魂。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元素、寓言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以独特的方式与读者对话。
第四部分:发现行魂史铁生通过逆游、批判和思考,寻找生命中的行魂。
他在逆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追求了内心的喜悦和自我实现。
史铁生传读后感7篇
史铁生传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铁生传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文学反思,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品味书中的情感和思想,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释放内心的情感,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史铁生传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务虚笔记》读书笔记(3篇)
《务虚笔记》读书笔记(3篇)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一在史铁生的创作中,命运问题是一贯的主题。
这也许和他的经历有关。
许多年前,脊髓上那个没来由的小小肿物使他年纪轻轻就成了终身残疾,决定了他一生一世的命运。
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在向命运发问。
命运之成为问题,往往始于突降的苦难。
当此之时,人首先感到的是不公平。
世上生灵无数,为何这厄运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别人依然健康,为何我却要残疾?别人依然快乐,为何我却要受苦?在震惊和悲愤之中,问题直逼那主宰一切人之命运的上帝,苦难者誓向上帝讨个说法。
然而,上帝之为上帝,就在于他是不需要提出理由的,他为所欲为,用不着给你一个说法。
面对上帝的沉默,苦难者也沉默下来了。
弱小的个人对于强大的命运,在它到来之前不可预卜,在它到来之时不可抗拒,在它到来之后不可摆脱,那么,除了忍受,还能怎样呢?但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态度并不如此消极,他承认自己有宿命的色彩,可是这宿命不是“认命”,而是“知命”,“知命运的力量之强大,而与之对话,领悟它的深意”。
抗命不可能,认命又不甘心,“知命”便是在这两难的困境中生出的一种智慧。
所谓“知命”,就是跳出一己命运之狭小范围,不再孜孜于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讨个说法,而是把人间整幅变幻的命运之图当作自己的认知对象,以猜测上帝所设的命运之谜为乐事。
做一个猜谜者,这是史铁生以及一切智者历尽苦难而终于找到的自救之途。
作为猜谜者,个人不再仅仅是苦难的承受者,他同时也成了一个快乐的游戏者,而上帝也由我们命运的神秘主宰变成了我们在这场游戏中的对手和伙伴。
曾有一位评论家对史铁生的作品做了一番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断言由瘫痪引起的性自卑是他的全部创作的真正秘密之所在。
对于这一番分析,史铁生相当豁达地写了一段话:“只是这些搞心理分析的人太可怕了!我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人还有什么谜可猜呢?而无谜可猜的世界才真正是一个可怕的世界呢!好在上帝比我们智商高,他将永远提供给我们新谜语,我们一起来做这游戏,世界就恰当了。
《我与地坛》有感100字(18篇范文精选)
《我与地坛》有感100字(18篇范文精选)《我与地坛》有感100字篇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作品,是史铁生花十五年的结果,*中作者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在文字中作者有了很省的感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因为腿疼来到了北京的一个大医院,从此以后,史铁生再也没能站起来过,他在人生的最重要、最狂妄的时候不幸失去了双腿,这个疼痛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在这个惨痛中,是他的母亲唤醒了他的意志,在这里史铁生有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地走了下去。
然而,他打败了困难的挫折,每个人都不可能会一生都一帆风顺的,会遇到种.种不可磨灭挫折,种.种的抗拒不了困难,只要我们愿意去挑战、去克服。
就不可能会有做不成的事。
《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中让我学会了坚强的意志,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解。
《我与地坛》有感100字篇2我读了这篇*《我与地坛》使我深刻印象地了解一些东西。
*中作者以悲痛的心情的原因,去地坛放松一下心情,地坛到处是野草荒藤,很少被人记起。
作者本身残疾,但是有一份勤奋汗水的天赋。
表现他患有残疾的困难,克服了许多的困难。
勇于在人生的道路中探索奥秘。
作者在疾病的苦难中折磨,但是在克服中锻炼了坚强意志,他只能依靠自已的力量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作者的母亲为他付出了爱的力量,母亲虽然没有患有残疾,而且身体健康。
母亲对作者的疼爱和依恋,在生活的日子中,母亲一直陪伴着作者,母亲的儿子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生与死,母亲只要让儿子好好活下去,过得上幸福的日子,死亡哪怕自已走向幸福的日子,死亡本身没什么意义。
活着比死亡更有意义。
作者为什么想活,母亲想让儿子一个人不仅是活的。
母亲的苦给儿子吃了不少苦,儿子不应该怀着心情不好来苦难,苦难的日子再过下去的话,哪怕自已能过得上去吗?他自已对自已照应,将来自已的日子是他的日子,走一条走向自已的幸福道路,这段日子以后还长呢。
母亲过世后,给儿子没留下什么的话。
母亲的爱改变了儿子的命运,她的爱使作者了解到爱的力量,爱才是真正的力量。
散文名家史铁生经典散文(2)
散文名家史铁生经典散文(2)散文名家史铁生经典散文:游戏平等墓地1、游戏,摆脱时间的刑役设若我们不管为了一个什么目的到一个什么地方去,坐火车去,要在火车上度过比如说三天三夜。
我们带上吃的、喝的以及活命72小时所必需的用物,要不就带上钱以备购买这些东西。
当然此前我们先买好了车票,就是说我们的肉体在这趟车上已经确定有了一个位置。
此外我们还得带上点儿什么呢?考虑到旅途的寂寞,带一副棋或一副牌,也可以是一本书,或者一个可以收听消息的小机器……很明显,这已不是活命的需要,这是逃避、抗拒、或者说摆脱时间空洞的需要,是活命之后我们这种动物所不可或缺的娱乐。
如果没有棋没有牌没有书也没有消息,有一个彼此感兴趣的对话者也行,如果连这也没有,那么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还可以在白日梦中与这个世界周旋,一个超凡入圣的人还可以默坐诵经以拒斥俗世的烦恼。
但所有这些行为都证明了一个共同的起因:空洞的时间是不堪忍受的,倘其漫长就更是可怕的了。
据说有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将一个人关在一间空屋子里,给他充足的食物、水、空气、甚至陽光,但不给他任何事做,不给他任何理睬,不给他与任何矛盾和意义发生关系的机会,总之,就这么让他活着性命,却让他的心神没有着落没有个去处,永远只是度着空洞的时间。
据说这刑罚会使任何英雄无一例外地终致发疯,并在发疯之前渴望着死亡。
我们在那趟火车上打牌,下棋,聊天,看书,听各种消息并在心里给出自己的评价……依靠这些玩具和游戏逃过了72小时空白时间的折磨(我们之所以还挺镇静,是因为我们知道72小时毕竟不是太久),然后我们下车,颇有凯旋而归的感觉。
其实呢,我们不过是下了一趟小车,又上了一趟大车。
地球是一趟大车,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走;生命是一趟大车,在更为漫长的时间中走。
我们落生人间,恰如上了一趟有七八十年乃至更长行程的列车。
在这趟车上,有吃的、喝的、空气、陽光以及活命所需的一切条件。
但若在这趟车上光有一副牌一副棋之类的玩意儿就大大地不够,这一回我们不是要熬三天三夜,而是要度过一生!“无聊”这个词汇的出现,证明我们有点恐慌;前述那种最残酷的刑罚,点明了我们最大的恐惧并不是死亡,而是漫长而空洞的时间。
心魂的游荡
书评:心魂的游荡 --读史铁生《务虚笔记》史铁生在写作《务虚笔记》的漫漫长夜,写下了如许的话: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在写作之夜里,不尽的思绪纷至沓来,在作家的印象中,时间与空间往来自由,不受限制,人物之间随机的穿插、混淆、重叠,既一矢中的,又漫漶不清。
在给柳青的信中,史铁生坦言,《务虚笔记》亦可称为《心魂自传》,说它是一部小说,只不过是因为实在不知道它是什么。
“我不关心小说是什么,我只关心小说可以怎样说。
”史铁生的本心也不在于塑造完整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以及诸如此类的我们耳熟能详并引以为教条的所谓“典型人物”,他甚至断然否定作家塑造典型人物的能力。
书中人物的名字皆由字母标出,诸如C、Z、L、F、O、N、WR……所有他笔下人物的经历,统统构成了他清夜自思的心魂历史。
随着作者意识的奔腾涌动,我们得以窥见他那残缺的躯体中亘古不息的生命律动。
史铁生相信,一个作家无论写什么,都是在写自己。
这个在二十岁上就注定要与轮椅终生陪伴的少年,这个不得不终日在废弃的古园中苦思冥想、质问人生的少年,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风霜,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沧桑浮沉。
残疾与爱情是史铁生摆脱不了的永恒的人生命题,《务虚笔记》是作家试图破解人生密码的生命寓言。
在这里,作家对诸如叛徒、欲望、昨天、差别、无极之维等命题进行了哲学高度的思辩。
或许,在一部小说中过多的进行此类的思辩,必然有伤作品的艺术价值。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提供完满答卷的作品,在岁月的风侵雨蚀中,往往会变得可笑和可鄙。
——作家余华曾为此写过一篇短文《我能否相信自己》。
然而,心魂的游荡又使得作家不得不在作品中留下大量生命的思考,心灵的独白。
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悖论,也是《务虚笔记》的优点与缺陷。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史铁生关于少年初恋觉醒的一段描写,那种生命的真诚在现实的无情中被耻笑、剥夺的描绘,看后让人为之战栗。
在阅读《务虚笔记》的心灵之旅中,让人有如沉浸在一片无涯的记忆之海。
关于史铁生的励志名言
关于史铁生的励志名言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你了解史铁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史铁生的励志名言。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史铁生励志名言1、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
——史铁生2、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史铁生《我与地坛》3、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史铁生《我与地坛》4、人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合欢树》5、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
——史铁生6、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7、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
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
——史铁生8、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史铁生《命若琴弦》9、我什么也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
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10、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不能说,也不能想,也没有忘。
——史铁生11、空冥的猜想可以负载任意的梦景,而实在的答案便会限定出真确的痛苦。
——史铁生12、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史铁生《我与地坛》13、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
——史铁生《我与地坛》14、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史铁生《我与地坛》15、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史铁生《务虚笔记》16、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
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
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史铁生《我与地坛》17、所以,虚无的悲叹,寻根问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
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来。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_4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1990年写的一篇散文,他说,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20岁时因插队得重病导致了双腿瘫痪,回京后就经常摇着轮椅到地坛——这个离他家最近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他说,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我与地坛》读书有感
《我与地坛》读书有感“我看见虚空之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思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初读史铁生先生的作品,他那质朴通透且富有哲理的文笔,以及从身边所见所感之物写起,由表及里、引经据典后又返璞归真的叙述方式,让我深感意外。
铁生先生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便被困于轮椅,余生都无法自由行走。
他经历了迷茫、痛苦、挣扎和崩溃,那些前尘往事如梦似幻,如雾霭般迷离而难以追寻。
然而,母亲却小心翼翼地避开与“跑”“跳”等字眼相关的言辞,生怕刺痛儿子的心灵。
余华等人带着铁生去和大学生踢球,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欢乐。
正是这些朋友,将铁生视为正常人,给予他支持和关爱。
铁生曾说,在他 21 岁住院期间,朋友的探望和带书来成为他快乐的源泉。
他每日都在思考死亡,但朋友们的陪伴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病痛虽折断了铁生远行的翅膀,却也让文学成为他的救赎。
地坛成为他心灵的寄托,他在这里写作、阅读,与地坛共同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地坛,这个曾经他每日必去的地方,随着他的搬迁而成为回忆中的清幽之地。
正如庄周梦蝶,“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我仿佛看到了那条界线,心魂在肉体之外相遇,目光越过遥远的距离。
“万物萧疏,满目凋敝,强悍的肉身落满历史的印迹,天赋的才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因而灵魂脱颖而出,欲望皈依了梦想。
”在这片荒芜与寂静之中,铁生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毫无疑问,灵魂是不朽的。
它在苦难与挫折中坚定地前行,在文学的世界中绽放光芒。
史铁生以他的坚韧和智慧,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地坛,不仅是他的栖身之所,更是他精神的家园,永远给予他力量和启示。
阅读《我与地坛》,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气馁,而应像铁生一样,用坚强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去超越苦难。
因为,正如他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体验,在于欣赏。
”让我们在这片精神的田野上,汲取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最近,我读细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领悟到了不一样寻常的人生,肢体残疾的史铁生,有着超乎常人的顽强生命,还有着充实的人生,更拥有始终陪伴他左右的地坛。
读罢此书,我能感觉到地坛时史铁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主角,所以让我对地坛充满遐想。
园中凋零萧瑟的景象展现出史铁生的内心的无助与悲惨的遭遇,但野草荒藤都茂盛的自在坦荡,从中体现了残疾生命里不服输的精神.不在遭遇中倒下,而是坚强的崛起,自在坦荡,从不一样的环境中寻回自我.对地坛多寄托的感情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他们不能变成语言,也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他们了.他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期望与绝望。
史铁生看院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看到了他心境的转变,看到了生命的期望.史铁生也使我看到了世界自然地美妙,生命的意义.只要细心观察,留心注意,不管何处都有他完美的一面.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心灵的生生死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每一次复苏,都是对“生命零度”的叩问,叩问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终弥足珍贵的一隅,那是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向上的源头.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着轮椅,也要站起.因着爱,因着情,甚至因着对下一世的“白日梦”,虽然这“白日梦”是我等健康人种所不能苟同的,但正如他所说,“期望”又有什么用呢“期望是不是在证明必可到达的前提下才成立呢”“期望”只是“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但给人安慰,给人愉悦,无须消耗,实是人生之最大精神鸦片.地坛的每一棵树下他都去过,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他都在院子里呆过.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让我们欢乐起来,用心沐浴生命的每一束阳光。
假如世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那要是没有丑陋,漂亮又怎样维系自我的命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崇高又将如何让界定自我又如何成为美德哪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那史铁生最终走出来了自我的阴影,找到了自我的方向和不一样的人生观: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是懦夫映照了英雄,是众生渡化了佛祖.是的,世界太不公平了,但又是公平的,拥有生命是上帝给我们最公平的见证.我平时总是抱怨世界不公平,我看了史铁生坚强的写照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认识到,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那么这个世界中必须有我充当的主角,虽然不是一朵红花,但那也是一片绿叶,为什么不试着享受绿叶的欢乐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不得不拷问自我:健康的自我,是否向前方也迈出过脚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 源—— 心魂相 隔。
、
现世 与偶 然
站在现 世 的角 度上看 , 生命 是 由一 连 串未 知事 件组合 而成 的 , 可变更 的过 去和无 法预知 的未来 不 使猜测 偶然决 定论 和必然 决定论 成为 可能 , 而当下
识 到心魂相 隔到试 图找 出解救 之途 , 铁生在 此 向 史 度 上穷 究探 索 , 每 向问题 逼近 一 步 , 自身 对此 但 他 预设 命题是 否有解 的焦灼 也就 愈近一 步 , 到他确 直 信人 无法靠 仰望 自身来 消除心 魂 的隔离 , 惟有 凭借 爱 的启示才 能使 心魂得 到依托 , 史铁 生终 于卸下 了
作为此 在 的发生 , 以其行 踪无 定让 囿于其 中的在 更
与 肉身相 对 的是 人 的心 魂 ,心 魂可 以不 受羁 绊, 任意浮游 于世 , 它是人最 本质 的体 现 , 它发 出指
者扑朔迷 离 。 体之所 以无法 克服 自身 的局限去获 个
得形 而上 的超 越 ,乃是 因为人是 生存 于现世 中 的 ,
他一 直 向纵 深处发 掘人类 生存 中的根 本 问题 , 比如 活着 与 死亡 、 病 与 爱情 、 与 恨 、 魂 与 肉 体 等 疾 爱 心 等。带着这 些疑 问 , 的作 品执意走 向人物灵 魂 的 他 深处 , 从早 期对 这类 问题 的一般 心 理剖 析 , 后来 到
放 在整个人类 背景 来追根 溯源 , 史铁生 持续追 问 和 思 索 的力度使 他 必然 从 哲学 层 面上 升 到 以宗 教 为
令 由肉身来践 行 , 它 隐藏 于 肉身 之后 , 置 屏 障 但 设
使 肉身互相分离 , 这种带有敌对意识 的防范 , 使人
因隔膜而走 向疏离 , 而凌驾 于 肉身之上 的心魂 作 为 个体 心智 的主宰 ,主动弃绝 了人 之相 交 的可 能 , 心
收 稿 日期 :0 9 0 — O 20 — 9 3
●文 学研究
从偶然走向必然
— —
史铁 生 的 心魂 之旅
邵 平
( 南京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心 , 江苏 南京 2 09 ) 10 3
摘
要: 史铁生 以一 己的生命体验述说着人之存在的根本 困境—— 心魂相隔。从身残后的愤激到而立之年 的顺应
天命。 再到 智者 式 的豁达 , 他对人 自身 以及 人 与人 之 间的遮蔽进 行 了由表及 里的追 问。以偶然 的生命错 位所 导致 的必 然
吸 附于人心 软肋处 而又无 可转嫁 的罪 性 , 在走 向十 字架 上 的真 之时 , 为无处 安放 的心魂 寻觅到 了神示
的安抚 。
一
信仰 , 现在则更相信 写作是一种命 运 。” ①
史铁生 是一个 用笔思 考 的作 家 , 的作 品是 他 他
一
贯思索 内容 的体 现 。沿 循着他 的作 品 , 以发 现 可
・
49 ・
河北 经 贸大 学 学报 ( 合 版 ) 综
20 年 第 4 09 期
命 的走 向 , 世 中极 易 忽视 的审美 缺失 和精 神维 度 俗 的滑 坡 , 人疲 惫 于对 生命 质 量 的要 求 , 放 任 自 使 在
篇 4 中, 》 由一个偶发的事件连带多米诺骨牌似的连
了存 在于人本身 而无法 由人 自救 的无恶之恶 。从 意
对 话 的方式 , 自我 和他人 形成 交 流 , 问题 进 一 与 使 步深化 , 无穷 的循 环使他 不断 地对生命 进行 天 问式
的质询 。正 如他说 : 至于写作 是什么 , “ 我先 以为那 是一种 职业 , 以为它是 一 种光 荣 , 以为是 一 种 又 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为 在最 富 生命 激情 的时候 , 不幸 身 残 , 铁 史 生 的早期作 品笼罩 着 阴郁 和无奈 的情 绪 , 作也 成 写
为 了活着 的唯 一理 由 , 动于 中而 行 于言 , 作 成 情 写 了他发泄郁 积 的途 径 。通 过写作 , 的思考 得 以以 他
魂迫 于外界 恐吓 和 自我欺 凌而 进行伪 饰和包 装 , 在 疏离 中趋 于孤独 。正是 在这种 意义上 , 史铁 生认 为 人都 是残疾 的 ,残 疾 ,并 不仅 仅 限于肢体或 器官 , “ 更 由于心灵 的压迫 和损 伤” , ② 心魂背 离 了原本 单纯 的轨 道 , 在扭 曲变 形 中向恶魔 屈从 。史铁生触 及 到
锁反 应 , 不 同空 间里毫 不相识 的“ 生 ” 因缘 际 使 众 却 会 , 牵 涉其 中 。这 里 已经带 有形 而 上的佛 家诸 法 被
流中重蹈覆辙 , 这种形似必然的假象虚设 了一个空
2 0 年 1 月 09 2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De . 0 c2 09 Vo. ⅣD4 1 9 -
箜竺 笙 兰 鲞 塑
, u∞L f e e n esy f c n m c dTa e C m r esv dt n 。 r b i r t o E o o i a r ( o pe ni E io ) oH U i sn d h e i
现世 中关乎个 人实 际 的切 身感受 , 右 了人们 在不 左
同的心境 中对 偶然 和必然 的情感 偏 向 , 这其 实是对 执着 于现世利益得 失的应答 。个人无 法捕捉属 己生
作者简介 : 邵平(95 )女, 18一 , 河南汝南人 ,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20 级研 究生 , 08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命运为由, 他的作品显现 了贯穿亍其中的心路历程, 其思索的向度也从哲学层面相应地走 向具有宗教关怀的品格。
关键 词 : 铁 生 ; 然 ; 史 偶 必然 ; 魂 心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6 2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7 (0 9 0 - 09 0 17 — 5 32 0 )4 0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