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汇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模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模版一、工作目标和原则1.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
2. 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
3. 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教育工作有效实施。
二、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 学校领导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监督工作落实。
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家长代表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评估工作。
3. 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合心理辅导员的指导和辅助工作。
4. 心理辅导员负责学生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1.1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包括讲座、读书分享、主题班会等形式。
1.2 着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故事、案例、互动等方式进行教育。
1.3 结合学科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2.1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2 针对评估结果,开展个别或小组咨询,提供适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3 配合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家庭的心理支持功能。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1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运动会等。
3.2 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包括海报、简报、校园广播等形式。
四、工作评估和反馈1.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分析工作成效和问题。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和改进工作计划和方法。
3. 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提供个别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
五、提供支持和资源1. 组织学校内外专家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升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专业素养。
2. 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工作所需物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三)科学规范,专业指导。
(四)家校合作,社会支持。
第四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下工作方针:(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四)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等。
第七条各学院(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负责本院(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开展等。
第八条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第九条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第十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素质培养等。
第十一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团体活动、心理咨询、网络教育等。
第十二条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三条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二篇)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心理教育和辅导都要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科学的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
2.每学期初制定计划,学期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3.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地开展讲座。
4.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才可上岗。
5.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理论水平。
6.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把以心理发展为目的的群体教育与有特殊问题的个别辅导相结合。
7.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开展相应的丰富多彩心理教育活动。
8、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传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9.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
10.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科研工作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取保每学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二)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第一章引言及背景1.1 引言1.2 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第二章教育目标与重点2.1 教育目标2.2 教育重点第三章教育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3.2 心理健康技能培养3.3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能力培养3.4 心理健康风险干预与控制第四章教育方法与策略4.1 情景教学法4.2 游戏教育法4.3 合作学习法4.4 群体辅导法第五章教育评估与监测5.1 教育效果评估5.2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第六章教育资源与支持6.1 师资建设6.2 心理健康教材建设6.3 心理咨询与辅导支持第七章教育实施与管理7.1 教育实施7.2 教育管理第八章结论与展望8.1 结论8.2 展望注:以上只是大纲结构,并未包含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篇幅限制,不足____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完整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实现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建筑工程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则》。
第二条总体原则: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预防为主,建立心理危机主动防御的意识,建立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处理,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咨询为辅,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第三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任务:通过普查、课程、讲座、学生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工作目标:构建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体系,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各班选拔两名心理委员,辅导员与心理委员负责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汇报给各系学生心理工作组。
第六条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本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向系心理部和辅导员汇报。
第七条学生个人遇到心理问题或发现周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反映。
第八条加强心理协会建设,各系心理委员应积极响应心理协会各项活动,负责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众性工作,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对象第九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特别关注对象: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查出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不平衡以及极端倾向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指导,增强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涵盖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领域。
第四条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
第二章心理咨询服务第六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指导,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第七条设立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团队,具备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咨询技能。
第八条心理咨询师应当严格遵守职业伦理准则,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九条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自愿参与心理咨询,积极主动寻求帮助,主动解决心理问题。
第十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十一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第十二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灵活。
第十三条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十四条配备心理学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
第十五条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第四章家庭教育第十六条家长应当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第十七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家庭纠纷和争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十八条父母应当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
第十九条家长应当制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十条家庭成员之间要倡导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模版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心理咨询室是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机构,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以下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心理咨询室设立为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直属机构,直接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并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
2. 心理咨询室设有主任一职,由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高的心理学专业教师或心理咨询师担任。
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体咨询师的工作,并承担行政管理职责。
3. 心理咨询室设有团队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实习生。
团队成员的选拔和管理由主任负责。
三、职责和权限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个体咨询、小组咨询和心理测试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3. 与学校其他部门和相关机构合作,搭建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网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 收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向学校领导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5. 制定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开展合理有效的心理服务。
6. 协助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引导。
7. 组织心理团体活动,提供学术交流和自助支持的平台,鼓励学生分享心理体验和困惑,帮助彼此成长。
8. 在学校各类活动中,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协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逆境。
四、工作要求1.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2. 心理咨询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专业技能。
3. 心理咨询师应保守学生心理信息,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将学生个人信息透露给任何人,除非得到学生本人的许可或法律规定。
4. 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態度,不对咨询对象产生依赖或利益冲突。
5. 心理咨询师应倾听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决策。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是指学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要求,制定的管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制度和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任务: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即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2. 组织机构:设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育教师,明确责任和职责。
3.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并纳入课程计划。
4. 教师培训:组织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5. 课堂教学:明确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6. 卫生环境:保障学校的卫生环境,包括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卫生保健的服务,学生的健康档案的管理等。
7. 健康检测:定期进行学生的身体健康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相关措施。
8. 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9.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供家庭健康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10. 资源保障: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康教育资料和参考书籍的收集和管理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11. 监督评估: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例子,实际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二)一、制定目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建设健康和谐的学校环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职工以及学生。
三、工作内容1. 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管理: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现状分析、目标要求、内容与方法、组织实施、评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要求包括:1.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2. 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 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小学生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小学生能够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内容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等。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小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兴趣;3.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机构,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选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选一、总则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协助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课堂、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2. 心理素质训练: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心理危机干预: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防止心理危机恶化。
5.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4.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评估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一、制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二、制度内容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应对压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法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扰和压力,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角。
学校为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角,提供心理健康书籍、资料和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来到心理健康教育角寻求咨询和帮助,保证学生的隐私和安全。
3.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学校每学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测量工作坊等。
活动的举办旨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扩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变化、困惑问题等信息。
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帮助。
5. 建立心理咨询热线。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服务,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心理问题,得到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三、制度实施1. 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工作计划和目标;2.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或相关岗位,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3. 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 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纳入课程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5. 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的实施情况。
四、制度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趋势;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和评估报告,为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3. 通过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和评估结果,逐步完善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精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精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以下是一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的精选文章。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本文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意义、内容、实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构建和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构建和谐校园。
4. 适应社会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2. 心理咨询与辅导: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5.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实施1. 制定实施计划: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管理,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效果。
4. 注重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的认识。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保障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范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范文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我校制定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增强逆境应对能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1.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内容。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4.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5.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与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加强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步骤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并确定实施时间和方式。
2. 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栏、班会、家长会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根据教育计划,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4.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根据教育计划,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5. 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6.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心理健康室规章制度

小学心理健康室规章制度第一条、宗旨小学心理健康室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而设立的学校机构。
本规章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心理健康室的管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
第二条、服务对象小学心理健康室的服务对象为全校学生,包括心理问题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遭受欺凌的学生、有矛盾冲突的学生以及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学生等。
第三条、职责1.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2.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3. 协助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4. 配合学校管理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疏导工作;5. 维护学生隐私权,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第四条、值班制度1. 小学心理健康室设定专职心理咨询师,负责日常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2. 设立心理健康室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3. 每周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值班,值班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中午休息时间为1小时;4. 学校会安排其他老师进行备班,确保心理健康室在专职心理咨询师不在时仍能提供服务。
第五条、心理咨询流程1. 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家长或自行前来心理健康室寻求心理咨询服务;2. 心理咨询师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理辅导;3. 心理咨询师将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4. 心理咨询师将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听取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第六条、心理健康教育1. 小学心理健康室将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2. 心理咨询师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3. 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参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汇编)XXXXXXXXXX 学校学校咨询室管理制度1 .值班人员在规定值班时间内必须到岗,耐心接听同学的来电, 并做好面谈预约登记和当日的值班记录。
2.当日值班人员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以电话或当面请假的方式,向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请假。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室相关所有工作内容。
未经负责人同意,值班人员严禁随意翻阅心理咨询室存放的材料和文件。
4.心理咨询室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不允许无咨询要求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进入。
5.严格遵守计算机使用制度。
6.工作无失误,表现良好者,在学校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由本人提出申请,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推荐。
7.如果在工作中泄密或者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咨询室财物损失,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分,并担负损失财物的赔偿责任。
8.值班人员在遵守值班制度的前提下,有使用心理咨询室各种资源的权利。
学校心理成长中心工作职责1、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
3、开展学生心理知识系列讲座。
4、开展学生团体素质拓展活动。
5、负责对专、兼职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的培训。
6、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
7、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8、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9、举办专题讲座、咨询活动,指导家庭教育。
10、建立和维护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栏目。
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度1、咨询老师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咨询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2、热爱心理咨询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尊重、关心和理解来访者,与来访者相互沟通,建立平等、信赖的工作关系。
4、忠于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当事人为中心,提供最佳心理咨询服务。
坚持整体性、发展性、坚持性、灵活性等原则,保证咨询工作准确有效。
5、明确自己工作性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人员只能接受其专业能力范围内来访个案,如果发现无法帮助来访者,应作好适当的转询建议。
心理健康教室规章制度

心理健康教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维护心理健康教室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教室管理1.学生请遵守教师的指导,不得随意迟到早退;2.上课期间,学生要全神贯注听讲,不得打扰他人;3.教室内保持整洁,禁止乱扔废纸、涂鸦等行为;4.教室内禁止吸烟、喧哗等不文明行为;5.教室内禁止带入任何影响学习的物品;6.禁止随意更改教室内的座位,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调换座位;7.禁止擅自改动教室设备设施;8.禁止在教室内进行赌博、打架等违法行为。
第三章学生行为规范1.学生要尊重师长,遵守学校纪律,不得违反行为规范;2.学生要尊重同学,不得恶意欺负他人;3.学生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得落井下石;4.学生要遵守班规、校规,爱护校园环境;5.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得懈怠浪费;6.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不得轻言放弃;7.学生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他人信息;8.学生要相互尊重,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恶意中伤;9.学生应遵守校园网络安全规定,不得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
第四章奖惩措施1.对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将给予表扬奖励;2.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将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罚;3.多次违规的学生,学校有权决定是否进行严重处理;4.学生如有异议,可通过正当途径提出申诉。
第五章其它规定1.学生应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心理素质;2.学校将每学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3.学校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势;4.学生可以向心理老师或辅导员寻求帮助,随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5.学校将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以上为心理健康教室规章制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遵守规定,共同维护心理健康教室的正常秩序,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祝学生们心理健康,学业顺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三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预防与干预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应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组成。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三)监督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四)协调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第六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四)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第七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协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时,应当及时报告并给予关心和帮助。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心理发展、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压力调适、心理障碍预防与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当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电影欣赏、心理游戏、心理剧表演等形式,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
第十条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应当包括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测试、心理访谈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第十一条心理咨询与辅导应当遵循保密原则,尊重学生隐私,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心理帮助。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3篇)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1、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
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
配备____名专职健康教育人员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健康信息传播制度、健康环境促进制度等。
4、学校实行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
至少每年对全体学生、教职工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科学管理。
对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尽早矫正和诊治。
主要由校医负责。
5、学校要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视频、广播、幻灯片、读物、报刊、杂志等载体,定期向师生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和传染病、学生常见病、食品卫生与营养、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
同时,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各种活动,让师生掌握各种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6、每学期要对学校环境噪声,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定期检查监测。
要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清洁消毒。
7、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等文件精神。
8、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9、校领导掌握学校整体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例会。
10、校医和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要听健康教育课。
11、每学期初要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学期末要有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2、健康教育工作要规范化、档案化管理。
13、健康教育教师由校医担任,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1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的日程之中,定期召开会议。
16、按时上好健康教育课,有教学计划和教案,期末有考核成绩。
学校心理健康维护规章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维护规章制度一、前言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特制定本规章制度,旨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原则1、关爱关怀。
学校要以关爱和关怀为重要使命,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倾听学生的心声,协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
2、预防为主。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3、综合治理。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4、因人施策。
学校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帮助每个学生获得专属的心理支持。
5、终身教育。
学校要开展终身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维护的具体措施1、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心理健康服务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和心理医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同时,建立心理支持网络,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
3、心理健康管理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心理健康维护的责任部门和具体任务,健全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4、心理健康宣传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等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5、应急处理学校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开展心理援助和干预工作,帮助学生度过困难时期。
四、学校心理健康维护的效果评估学校要定期对心理健康维护工作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维护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提高心理健康维护的效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汇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预防与干预结合,注重个体及群体心理健康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设立主任,由学校领导指派,具体负责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事宜。
第六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学生问题的咨询辅导工作。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第七条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设置、主题教育活动、心理问题解决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记录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九条学校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监督和评估第十条学校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评价工作效果,并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跟踪督导,做到问题发现及时解决。
第五章其他第十二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应提前经相关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学校全体师生必须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和方式。
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所有。
希望各部门和个人严格遵守,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汇编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汇编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健康习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
为了有效地推行健康教育,各级政府和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以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
本文将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进行汇编,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一、国家层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通知该通知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其中包括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加强职业病防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实施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开展针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广泛宣传饮食健康知识,促进全民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
二、地方层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城市居民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规定,北京市应当组织开展城市居民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以宣传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习惯为主要内容,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观念。
2.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健康上海行动”(2019年下半年)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规定,上海市应当组织开展“健康上海行动”,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助力健康上海建设为目标,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
3.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全民健康营养行动”(2018年)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规定,广东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全民健康营养行动”,以提高广大公众的营养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推广饮食安全知识及健康饮食习惯,积极落实和推广全民营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根据学校《2015年秋季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拟本制度。
1、组织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
2、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研究解决健康教育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定期组织召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处室完成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4、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按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5、负责健康教育兼职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安排工作。
6、协调、配合上级开展各项健康教育调研项目。
7、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落实。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实现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建筑工程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则》。
第二条 总体原则: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预防为主,建立心理危机主动防御的意识,建立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处理,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咨询为辅,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第三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任务:通过普查、课程、讲座、学生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工作目标:构建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体系,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章 组织结构第五条 各班选拔两名心理委员,辅导员与心理委员负责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汇报给各系学生心理工作组。
第六条 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本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将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向系心理部和辅导员汇报。
第七条 学生个人遇到心理问题或发现周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反映。
第八条 加强心理协会建设,各系心理委员应积极响应心理协会各项活动,负责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众性工作,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对象第九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特别关注对象: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查出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不平衡以及极端倾向的学生。
2、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②、身体发生严重疾病(如肝炎、肺结核及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③、遭遇性危机(性危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④、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⑤、受辱、受惊吓后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⑥、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学习压力大并有严重困难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即将遭遇党籍处理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严重困难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等;4、性格内向、自卑感强且经济特别困难,受到歧视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第四章 全员教育第十条 开展新生讲座与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第十一条 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心理需求,有计划、有体系地开展主题讲座及大型系列讲座。
第十二条 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其心理问题鉴别能力及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广泛开展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墙报、网络、讲座、心理知识宣传月、心理协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第五章 早期预警第十三条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1、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辅导员汇报一次。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协会成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主管系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每周向辅导员了解本系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3、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上报学生处汇报。
5、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6、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出现严重不适应而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7、具有人格障碍而使身心严重受挫,以至不善于交谈,自我封闭;其表现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分裂型及戏剧型等人格;8、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9、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的学生;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的学生;11、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⑴、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式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的人;⑵、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异常者;⑶、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躁、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为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1、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
(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
4、应设有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应健全机制,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教学人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
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各有不同的侧重,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1、学习心理。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际交往。
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
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3、自我调适。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青春期心理。
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5、生活和社会适应。
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现实性原则。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差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商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
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活动性原则。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全程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