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概论第17、18章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280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8.png)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概论》17.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17.社会变迁与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c47216964bcf84b9d57b9d.png)
第三节
现代化
♪ 一、现代化含义 ♪ 1、社会结构变迁角度 ♪ 美国社会学家勒纳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社会的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分层结构和心 理结构由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参看陈成文, 2005:264)。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利维(Levy ,1970:31)也认为,现代化在社会结构上显示 出显著的特质,具体表现在:社会单位的专门化 ;社会单位的相互依赖性;一种普遍性的伦理观 念;集权化和民主化的综合。
♪ 2、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 社会变迁是封闭性的短期循环过程,社会并非 有机体而是一个系统,其特点是由这个社会系统 中精英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在统治精英集团里 的人不可能持久协调地保持自己的地位,总是处 于不断地更替之中,历史就是统治精英不断形成 、掌权、衰弱、被取代的过程,整个社会也是处 于这种动态循环之中。
♪ 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 ♪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 会的来临》中,从“技术纸上论”出发,把知识 的扩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 容(贝尔,1984)。台湾社会学家金耀基也在《 传统到现代》一书中提到:“现代化是指传统社 会利用科技知识来主宰自然、解决社会各方面问 题的全过程”(参看陈成文,2005:265)。
♪ 3、人类知识增长和控制环境的角度 ♪ 西瑞尔· 布莱克指出,现代化反映着人控 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使得个人 能够运用增长的能力去认识自然奥秘,并 用新知识处理日常事务(布莱克,1988: 11)。罗伯特· 贝拉(Bellah,1965)将现 代化视为一种“学习能力”和一个社区处 理社会信息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的提高 。
♪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 1、生产力 ♪ 2、科学技术 ♪ 3、自然环境 ♪ 4、人口 ♪ 5、意识形态 ♪ 6、文化传播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2efb45ee06eff9aff8075f.png)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7e7731bd64783e09122bf1.png)
社会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
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8da85bce2f0066f4332217.png)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定义:(P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
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社会的人。
三、中国社会学界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主要观点(P8)中国社会学界9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代表性观点有:1.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如下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科学3.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代表人物: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瀚笙等4.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观点(如杨懋春)(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认为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代表人物:孙本文2.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代表人物:龙冠海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杨心恒等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代表人物:庞树奇(三)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为:1.剩余说2.学群说3.调查说4.问题说5.未定说四、社会学的功能(P15)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科学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意义,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2.“减缩社会代价”,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尽管社会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8d0a17a1c7aa00b42acbce.png)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主要是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要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具体学科’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
‘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对象。
‘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
”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严复1903《群学肆言》把社会学看作一门研究社会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达到治的方法或规律的学问。
表现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与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社会学的最早提出:1838.10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法国,孔德。
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的实践的要求。
西欧资本主义出现,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所带来的后果。
社会学思想来源: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三大思想来源。
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第四,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涂尔干《自杀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别的具体社会学科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
研究三大发展类型的主要途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295cec7c1cfad6195fa7d9.png)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七章:族际互动
![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版)ppt 第七章:族际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c884123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二、民族分离主义
• 从冷战后的情况来看,民族分离主义有其产生 的复杂原因。
• 第一,冷战体制的结束诱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 勃兴。
• 第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民族分离主义 发展的重要原因。
• 第三,外部势力的介入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扩 张的现实因素。
• 第四,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民 族主义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移民的文化接触
• 族际迁移必然带来不 同文化的相互接触。 文化接触指不同民族 接触引起的原有文化 的变化和互相影响。
四、族际人口迁移的社会影响
• 族际人口迁移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位置的移动, 无论什么形式的族际人口迁移都会有意无意地产 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应主要包括:
• 第一,族际人口迁移有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 • 第二,族际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分布状况。 • 第三,族际人口迁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 • 第四,族际人口迁移会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结构。
第四节 族际融合
• 一、共处合作 • 二、民族分离主义 • 三、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
一、共处合作
• 我们提倡世界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提倡在充分 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 础上,各民族间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 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提倡在彼此尊重、 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 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 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
• 一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等级 式结构。
• 二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政治关系结构。 • 三是民族社会关系的经济关系结构。 • 四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文化关系结构。 • 五是民族社会关系的婚姻关系结构。
第三节 族际人口迁移与文化接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七章 主要社会问题分析——第十九章 社会政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七章 主要社会问题分析——第十九章 社会政](https://img.taocdn.com/s3/m/897b8faee87101f69e3195e2.png)
第十七章主要社会问题分析1.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社会后果有哪些?需要采取哪些政策对策?答:当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老龄化。
它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1)老龄化形成的原因①人均寿命的延长。
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
②因出生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老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而使出生率急剧下降。
③人口迁移而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
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结果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
(2)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的特点是:①速度快;②绝对数大。
由于中国人口转变快,在人口数量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就要面临年龄结构的老化,而且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比例问题,同时还包括数量问题,即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后果与对策①社会后果a.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社会经历、生理、心理以及利益需要等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各种制度的设置和社会安排应适应该群体规模的变化。
b.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因此,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需要在价值观、规则、立法和制度上加以调整,以满足高龄老人群体的需要,以确保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c.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因此,其他年龄组的群体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位置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这些年龄组群体在价值观、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加以调整,个人和社会要为这一调整提供氛围和制度背景。
②对策a.调整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以应对人口老化给社会劳动力结构和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b.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期末复习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期末复习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12cc09f18583d049645938.png)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开创了社会学学科。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注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规律,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提出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对应的社会发展“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他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
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实证主义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提出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针锋相对,主张社会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本质。
社会整体观: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
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噫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代表:帕森斯(创始人)、默顿。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3aec590975f46526d3e160.png)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常识)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止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1,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社会学家们: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创始者们:孔德、斯宾塞(Spencer)实际奠基者们:涂尔干(Durkheim,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韦伯(Webber)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社会的良性运行,中性运行,恶性运行)1966-1976年,全面恶性,原因文革。
1976-1978年,转向中性摆脱恶性,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中性运行,后重建。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概括出物质生产方式的三大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思考题: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
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减缩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17章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17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bbef0482fb4daa48d4bc1.png)
第十七章社会问题17.2谒后另翹譯解h拘成社金X増的欣水足H么?»|社便网思是谢曾遍张任的社刽》象・ '伸会内解的黎硏则刖嚨從皮,成为哦呱紛丽又密期的段Mt.锻仑产生丹嘯甸题・•种牡金現象假汨丸为杠的;槪$的条件・「M的成处叶欽何谢的録儀曲以FBW^thAx(!)MH种村会现象产生失晴情况:<2)达种失调矽响了“多人的"倉生活、<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就(O这种失洌昼拔运用•社公力議才能卩以解决・2.为什么说社会1何腹鶴希普邃性?自H会冋踐的昏剋性启描出公问鹅无所不從.无时不右的特性・")社无闸不在恳空问上普览性的衣亂却林5?旬题蒋任何卅会.任何民緘任何闪家玻堆仪里据足枚遡仔住的;(2)社合问題尢时彳、肓杲尉间上?5週性的汲现.卸从人类址会涎生ZBjig,社会何遇戏妁终伴疥社会的堤行弓发联・•刘也没对消取轨・3.试以找仞沟附点衣的慕一个讯体的社☆紂越勿删•分析滾何划产血的社金贩闵及・»:以人uwa为例•分析浹问赵产生的原依仗氏特彼・人口问題迪描人口的盘耿、威fit以a人口绍枸機左趺与人类的物贾姿料生产与朴会的艮性廷行〃发展不和谐.不kWiM.<n我国人口仮題产生的琢闪①刃史象砂.: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待谋的就策导向的形葷.人口过建熠比人口務数过于疣大.使繆人口塢长的迫紡一S[延块到今尺•并且口前的人口纯杯性別结构也出现了何理.②住会传住跟忌投国H曲疋处于社会转也时期.甘会纺构涣悅牡会送疗孔剜处r••不以狀4辱效•岂我国秋殳保障、技商尊怵话的向妙使袴人!】的戲休该倾不腐.人口帕核许素爲较低第现組(2)我也人口何爲的铀紙①空织性补会问越的交纲性足箔符种乩会沏越交纽衣起,互和联系.互相形祝互相卷氐我国人口何册打•&团问隊劳动失业问題也是交织祀-诞,相互形咱的.解挟其中任何何趣稲会衿及到其他m.②ififntt:社会何翅御多IW性是泪任社会料坐辻程申•各利傑仮仪念允斥着社刽人tfJXtra 讹会现累的彷法不I、评价不一.咬有些人裡为十分严直的社会问罐,右另外一底人看來可能是社公进影的龙睨,拔-些人认为婴动川社会力駁来弊决!m土会现象,另外•些人邙丐能认为无殖社会•*、•涉•应该由其目主自火.钊对«@ni«F的人口何恿的解决办法.有人认为短该绑续坚挣讣划住育政寮・但畏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放开二胎的政饿・③复杂性我国人U何題的成因是复朵的、多闵盍的,裟现为:■・仪国人口的墓效大,耕增人14乡;b・找逊的文化传疣是汝f哆絹而且坯有软莖的3K为轻女坎線.因此.区也呂致我网人口増多的糜因,即使足现在也存在这洋的俗况,c •牝国近7、十年代的人口失锲敗策也加建了我国人I」笛増加:d.WH前处F转型甘令时期.价值观多元但播煙・社会各种迓行机制出观紂翹.这对F人口质蚤的提矗右较大阴冏佯用•弩・仁试从•文化巍血"怨念和理论的危哎分析相关栓金何題及我产生的KS.誉:艾化坯决足•喪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他的文化失诡理论中挝出的,他认为社会变迁是一ITC化现衆•应谬从人的文化方面寻求怪会变还的眾因.(1>柢急与理论•蚁粗轧丸化中的物股邯分n化受込八如a衣化的粉神惮分.最拆甩乂化彳啲心机习険发伕知匕u 种现◎称兀“立化爾『戒“乂化旳乗■・文化失调珊论认为,僦代的许&祉会他蹶制赴山晁们的遒他现念不能9我心的枚术发诞卅憑应引加的・谊种丈化严纨火调砒您足琰代社介何JB产生的•上校來激.⑵郴关社站曲的力析及JI严生购対丸化險氏凤來f]沪文牝失刃视论,删代计<?中的很笫甘自何谢的产生足山F我们的埴搐观怎不能仃馳们的技术发樹tl适陥11MM犯惊阿魁可以用此理论來解帕改带开放以来.我曲的出那卒勺儿次命绳期•并儿址现出尬来垃寫的13如如擁犯田注刊於开•放以束的盜济衿了机大的增匕人们始生活水¥也打f很大的!Oi・这嘿巔極分仃j'W火的改处圧人的辅神文他方【仏人们的价仇观也底"隼刃澈屮股生了畫大交化・世加&丘化• 但尼也哪分的仰似观混汕的僧况・粉神文化部分没冇讯到网样的发展・M«^I:R.乞为代中国的範菲秋况彳j喊些特点?n:中恫偌内•个处于转审中的迟发展国很.鹃必姿经”j经济需巡发幄帝来的為犯黑率•闾时还娶*扭針金结的忽刷变化引及的fl!聊旬遽.为代中国发展狀况笛特点工姿包扌扫<!)wm以来,逐渐塑上升之勢,并且出现r三个增炖峰.在2ooo年以后的壊长带伸<««« 2009年时受到金梱危机的的响•义出观『大唏鹿上升.这翌岛畅削的岀现弓我国的改早幵放大致同温(2)犯耶fj为的科抉越水包步,各种比怪陆肉的犯邪祁迅观出來了、使紂社会泊钦彤贰趙来越箱粽規嫌.(3)H前我国正处任岛峰期的发恥阶甌我国口19用年改華开放以来.犯邪拿昱规急剧上升的状态.中也作为•个处于丹陀中的迟发録国家.烧必番经历经济海通发展带來的高她乖率,同吋还咚承扭社金结构急制交化引发的犯邪何昭・兀中.供力犯邪、的产犯冰導条件犬就將加.⑷ A犯卩*件中.有姻郅弓虚了丹会的广泛关忆row的贪沏《就案件■进入2【世紀之总这类案件冇眇樂凶员旳圾别命、涉灾佥额人、沙褰人员乡的发展也蟒.。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f81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3.png)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民族社会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民族社会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e47645336c1eb91a375d9b.png)
《民族社会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章民族社会学引论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和社会学关系紧密。
追溯民族社会学的源头自然离不开这两门学科的发展。
民族学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均产生于19世纪中叶前后。
目前,我国学者倾向于将民族社会学的源头追溯到泰勒、摩尔根等人。
泰勒是英国人类学的创始人。
泰勒认为,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人类的技术、经济、精神生活自我运动发展史,犹如生物界一类物种由另一类物种发展出来一样,一类工具、设备、艺术形式和道德信仰也是由另一类工具、设备、艺术形式和道德信仰发展而来的。
同时代的不同社会可以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文化,既是过去的阶段的产物,又对未来阶段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他把各阶段的文化,即把落后的和最文明的各民族文化依次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列,认为所有社会都要经过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泰勒还把民族志资料用于宗教史的研究,提出了万物有灵论。
摩尔根1851年发表《易洛魁联盟》一书,该书追溯了易洛魁人数百年的历史,详细论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经济活动、生产工具、房屋、服饰、家庭、习俗、宗教和语言,着重介绍了联盟的组织结构,讨论了他们的命运。
该书被誉为第一部关于印第安人的科学著作。
1871年摩尔根发表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7年又发表了《古代社会》,对人类婚姻制度自群婚到一夫一妻制作出了单线进化论的推断,提出并阐述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至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发展了人类文明起源和进化的理论,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摩尔根之所以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运用民族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学术视角,并从社会关系及其结构入手,研究和分析研究对象。
因此,可以认为摩尔根等人的著述是早期民族社会学的著作,它从实践上开创了民族社会学的研究。
泰勒、摩尔根等可以看做是民族社会学的先驱,虽然他们并未运用这一概念,但客观上以实践的形式影响了这一学科的产生。
事实上,从进化论到后来的一系列民族学理论均不同程度地为民族社会学提供了视角、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概论一体类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一体类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4fe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5.png)
社会学概论一体类参考答案章节题型题目选项A选项B选项C第一章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中国美国英国第一章单选题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语言劳动思维第一章单选题第一次提出社会学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圣西门孔德第一章单选题满足人民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是经济发展的最是初级目标社会发展的必第二章单选题生存和享受是人类需要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二章单选题社会需求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基础位置无位置关键位置第二章单选题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处于非常规模小人际关系密切存在长久第二章单选题人的需要具有文化性历史性现实性第二章单选题人们需求的满足方式满足可能具有社会契约性趋同性一致性第二章单选题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韦伯帕森斯马斯洛姆第三章单选题社会交往是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基本内容条件手段第三章单选题社会相互作用则是社会交往人类活动的主满足需求第三章单选题“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库利马斯洛韦伯第三章单选题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手段飞跃第三章单选题社会交往的动因人的需要社会需要集团需要第三章单选题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的需要交换基础第三章单选题首先提出社会角色的是马克思孔德康德第三章单选题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条件基础方式第三章单选题实际角色是实在是现实的角色是理想的角色第三章单选题时尚是一种属于()的集体行为集体着迷个人行为求新第一章多选题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第一章多选题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正式的正规的非正规的第二章多选题对社会需要的界定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第二章多选题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享受发展第二章多选题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需要生理和安全归属与爱自尊第二章多选题社会角色一般可分为复式角色和角理想角色和实自致角色第二章多选题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第三章多选题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第三章多选题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人有进行脑力人有较长的依人有较强的学第三章多选题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感知阶段运动阶段运算阶段第一章判断题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正确错误第一章判断题“社会”一词源于中国正确错误第一章判断题社会学研究方法上是抽象性的正确错误第二章判断题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正确错误第二章判断题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正确错误第二章判断题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75632162b160b4e767fcf60.png)
第二章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既与一般社会学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传统特色。
正是依托这些特色方法,民族社会学的特殊视角逐渐形成,学科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
民族社会学方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民族事象和民族发展,同时又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结构和运行。
第一节民族社会学方法论一门学科立足于科学知识体系之中,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理论,即由一些核心的概念构成的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或阐释体系;二是学科的方法论,是指从概念到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或阐释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方法和所使用的手段、技术。
民族社会学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的方法体系。
一、民族社会学方法体系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民族社会学的方法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
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逻辑思维方法原则,(3)民族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活动,都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其一般性,即引导人们对世界形成一种基本观念,而且这种观念会影响到其他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因此,研究者所遵循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会对其研究方向和基本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各学科中形成的理论流派和不同的知识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的结果。
例如,如果就爱你吃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理论上就会倾向与结构主义流派,相信事物及其物质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世界观信念是经验主义的,其理论可能就会倾向于实证主义,即认为只有经过经验证实的东西才是可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族群与国家(p258)
(一)公民国家和部族国家
公民国家建立在政治纽带之上,并且诉诸于政治纽带, 其核心制度是公民权;部族国家把政治认同与种族起源和 种族身份联系在一起。 中国既不是宗教国家,更不是单一族群的部族国家, 而是建立在公民权制度基础上的多族群的“公民国家”
(二)少数族群的“政治化”与民族自治共和国
2.作为复合性的民族—国家之共同文化的性质
首先,它不是简单的与意识形态挂钩的“政治文 化”; 其次,它不是简单的以政治实体的地理边界为基础 的“国家认同”; 第三,它也不完全是以语言或宗教这样的文化传统 为基础的“文化认同”; 总之,它应当是以上各种认同的综合体,以上各种 认同都应当是“国民认同”的组成部分。
(五)“民族构建”与“民族认同”的 基础
1.建立和巩固以“民族一国家”为单元的“国民认同”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偏差 (1)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族 群共同的‘国民认同“,忽视本国各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的共同文化方面的认同基础。 (2)想当然地把“国民认同”视为已经存在并“牢不 可破”的共同基础,为了协调和改善各族群之间的关片面 强调发扬(少数)“族群”的传统文化,强调保护(少数) “族群”的政治与经济权益,强调维护(少数)“族群” 的边界和传统居住地,把“族群”问题政治化和制度化, 但同时却忽视了在少数族群民众与官员中对“国民认同” 的发展与巩固。
六、“民族主义分裂运动”在当代的破坏性作用
(p248)
七、产生和发展“民族主义”的条件(P251) 八、民族“非政治化”(P250)
LOGO
第十八章 族群关系发 展前景的展望
一、族群—文明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与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 序的重建》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 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 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 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 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 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冷战后的国际 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 分不开的。同一文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 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 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LOGO
第十七章 族群关系与 “民族主义”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发生性 二、“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与不同生成类型 的“民族—国家” 三、“族群”与“民族”之间的差别与相互转化 性 四、“民族主义”不等于“自由和民主”
五、西方国家在“民族主义”问题的上双重标准
(p247)
第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 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世界七种文 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 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
(二 )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矛盾
1.三种主要矛盾 (1)多族群“民族一国家”内部的族群矛盾 (2)以“民族一国家”为单位,爆发各个国家之间 的战略与经济冲突 (3)国家“集团”之间出现的矛盾 2.三种矛盾的复杂关系
二、族群问题的“政治化”与“文 化化”
(一)族群的“政治化”倾向
(二)政治层面与文化层面上的“族群”(的相对性) (三)“族群”关系的制度化 1.政府的政策安排与族群关系的制度化 2.族群关系制度化的积极作用 3.族群关系制度化的消极作用
(四)文化的多层面
1.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及其相互尊重 2.民族—国家内部诸族群之间的文化多样性、相互尊 重性与民族—国家文化一体性基础
第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 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 保证。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 要。
第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 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 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 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 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 国家间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 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即冷战 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 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 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 隔阂。
四、族群与地域
正确认识并族群与地域之间的复杂关系
(1)族群与地域的传统关系:分布与地域关系的大
致一致性:a、天然一致性,b、非天然一致性 (2)族群与地域的现代关系:族群地域关系的交错 性与脱节性
五、族群交往的发展前景 六、中国需要发展社会学的族群研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