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原则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护理防治与护理原则 ppt课件

中医护理--护理防治与护理原则  ppt课件
ppt课件 13
治疗与护理原则
•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 护理方法。 2. 因地制宜
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法。
3.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
ppt课件 14
治疗“八法”
• 治疗大法
又称基本治法,概括了多种具体治法的共性, 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ppt课件 21
治疗“八法”
• 消法:又称消导法
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将气、血、痰、食、 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分为: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 消疮散痈等 注意:体质较虚者,使用消法时,应攻补兼施,以 防损伤正气。
ppt课件 22
治疗“八法”
• 补法:又称补益法
ppt课件 6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治疗原则与护理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中医临床有普遍指导意义。
• 治则与治法不同
---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课件
7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护病求本
治疗与护理都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 病的本质进行施护。 本 标 正气 邪气 病因 症状 内脏 体表
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 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 种治法。 分为: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化痰饮、温经散寒 等法。 注意:阴亏、血热等证,不宜用温法。孕妇亦当慎用。
ppt课件 20
治疗“八法”
• 清法:又称清热法
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种 方法。 --- 主要用于各种里热证 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以及清虚热 注意:不宜久服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
5
.
3、护肾保精

6
. 7
.
4、形体锻炼
方法: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注意事项: (1)因人而宜,运动适度 (2)运动量由小到大,量力而行 (3)持之以恒
8
.
5、合理膳食
(1)合理调配饮食 (2)饮食有节 (3)饮食宜忌 6、药物、针灸、推拿治疗
9
.
(二)防止病邪侵害人体
疗。 寻找疾病本质的方法: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病:寻找疾病各自独立的特殊本质,通
过全过程认识与把握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总体 特点。 辨证:寻找疾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病理变 化的本质。从局部发展中把握病变的主要矛 盾。
16
.
一、标本缓急
标本的概念: 本—本质(本)
标—现象(末) 标本的相对性:
参、麦冬、石斛) ——肾阴耗损(稍加滋肾 阴药:元参、生地)
13
.
三、愈后防复
14
.
第二节 治 则
治则: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治法: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证候
的具体治疗方法 治则是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15
.
指导思想:治病求本 含义:寻找疾病的本质,并针对本质进行治
扶正的常用治法: 益气法 治疗气虚证 养血法 治疗血虚证 滋阴法 治疗阴虚证 温阳法 治疗阳虚证 以上举例说明,结合脏腑则更为具体。
26
.
扶正法的作用: (1)补虚(因病致虚) (2)大虚危急可用作挽救生命。 (3)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 扶正法的手段: (1)药物疗法 (2)针灸疗法 (3)气功疗法 (4)体育疗法 (5)饮食疗法
27
.
2、袪邪 适用于实证。

中医防治原则

中医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学时】6 【目的要求】 1.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据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 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3.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防(略讲)
一、预防与养生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预防的概念(重点) 预防(古代医家称之为“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 (二)养生的概念(重点)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之意,是为 了实现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三)养生与预防的关系(难点) 养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与预防两者在理论上常相互交融, 在使用上常互为补充,相互为用。 *注意点:预防与养生应加以区别。 二、预防的内容(重点) (一)未病先防 1.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 发生。 2.措施 (1)养生以增强正气 ①顺应自然 ②养性调神 ③护肾保精 ④体魄锻炼 ⑤调摄饮食 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2)防止病邪侵害 ①避其邪气 ②药物预防 (二)既病防变 1.概念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2.措施 (1)早期诊治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 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 2.治病求本的“本”的涵义 治病求本的“本”,是指疾病的病因病机。因病因病机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 认识,是疾病本质的概括,故“求本”实际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 “求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对外感性疾病,应着重于病因的辨析;对内伤 性疾病,则注重于病机的辨析(举例)。 *注意点:“治病求本” 之“本”与“标本”之“本”应加以区别。 (五)治则的基本内容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
供中医学、针灸八章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目录
第一节 养生原则 第二节 预防原则 第三节 治疗原则 第四节 康复原则 第五节 健康促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 养生、防治、康复的原则
难点:
• 中医治疗观 • 中医学基本治则
概述
养生:研究人类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及方法 预防: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和手段,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则: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处方、用药等具有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一)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 中医养生以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 包括食养、药养、按摩、气功、武术等丰富的养生技术 • 涉及到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医学保健、 社会医学等多学科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二)养生是健康的基础
• 养生要因人制宜,因体施保,因人施养,人体要根据不同体 质状态,进行个性化保健
• 中医的“药食同源”,对防病、健康促进活动、维持人的生 命有着重要作用
• 保持气血通畅、胃肠通利,勤于动体动脑,淡泊心境,饮食 清淡,则是具体的养生操作
• 中医养生重在养性,即强调精神修养。《内经》曰“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三)健康促进与养生
• 领悟养生文化,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养生保健思想 扎根于生活,所学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如节制饮食、 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三)正治与反治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所 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表现出的假象性质相同。适 用于疾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1)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 寒证 (2)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 热证 (3)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防治原则PPT课件

防治原则PPT课件
(一)重点 1.治则、治法、治病求本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
阳、三因制宜治则
(二)难点 1.治则、治法的关系 2.“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之“本”的不同 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与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 4.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运用
二、知识点精析 (一)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正治的主要内容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2)反治
①概念 ②适应证 ③反治的主要内容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3)正治与反治的关系
2.治标与治本 (1)标本概念的相对性
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
一是概念不同: 二是内容不同: 三是方法不同:
(三)预防的内容
未病先防 预防的内容
既病防变
1防止病邪侵害
(1)养生以增强正气
①顺应自然
②养性调神
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 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
④体魄锻炼
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
及阳, 以滋阴为主,补阳为辅;阳损及阴,则以补阳为
主, 滋阴为辅。主次分寸不同。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①填精:适应于精虚证。精虚以肾精亏虚多见。故填精补髓, 主要用于肾精亏虚。
(2)调整阴阳的内容 ①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
适应证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
泻其阳盛 理论依据——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宜用寒凉药以泻其偏盛
之阳热。即“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即祛邪为主兼以 扶正。

(中医学课件)14.1治则治法

(中医学课件)14.1治则治法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相同病因病机,给 予相同治法治疗。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第二节 治 法
治法
基本治法——“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具体治法: 针对具体病证而拟定的治法,属于
个性的、具有特定运用范围的治疗方法。 如:辛温解表、健脾补气
一、汗法(Diaphoresis)
阴阳
虚寒
实热 虚热
实寒
阴平阳秘 阳气不足 阳盛 阴不足 阴盛
四、扶正祛邪
(一)扶正: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 虚则补之 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二)祛邪:
—— 实则泻之
(三)扶正与祛邪兼用——补虚泻实并举。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因病因病机不同, 正邪消长差异,运用不同治法治疗。
2、具体运用
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 虚弱或某一脏腑虚损病证。
补 法(Invigoration)
补气 养血 滋阴 温阳 健脾养心,滋肝补肾 峻补、平补、缓补 3、注意事项 体实、邪实需慎用 配合理气疏导
八、消 法(Promoting digestion)
1、概念
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运用消食导滞、 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 使积滞的实邪逐 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2、具体运用
寒、热、燥、湿等邪气内结以及水结、宿 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下 法(Purgation)
寒下
逐水
温下
攻瘀
润下
攻痰
驱虫
3、注意事项
耗伤正气,实证选用
中病即止
虚人、虚证、孕妇慎用
四、和 法(Reconciliation)
1、概念:

最新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你家购买了一台
* 电视机,根据商场送 货部门的统一调配, 电视机在周日上午10 时送到。周日早晨, 爸妈临时有事,要求 你在家等候。而你已 跟同学约好上午8时到 学校出黑板报。在妈 妈的建议下,你打电 话与同学商量把时间 改为上午10点30 分……
*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 那么会……
标本兼治
征象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血压骤降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Shock) (寒象)
本质
治法
实热壅盛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正治(逆治)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因寒用
正治 反治
热则寒之 —高热———寒药 寒因寒用 —真热假寒—寒药
寒则热之 —胃寒———热药 热因热用 —真寒假热—热药


温:运用温热的方药——祛寒邪、补阳气
八 清:运用寒凉方药——清除热邪
法 补:运用补养作用的方药——消除虚弱证 )
消:具有消导和消散——治疗积、癥、痞等
思考题
1、为什么正治又称“逆治”,反治则称“从治” 2、标本缓急的治疗法则怎样区别应用? 3、阴盛、阴虚或阳盛、阳虚在疾病性质有治法
上有何不同?试列出2—3个鉴别症状。 4、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使刘汀失约于同学的诺言,并 影响出墙报工作。
*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送到你家, 而你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 ◎影响商场送货部门的调配计划, 并且会影响其它客户的送机时间。
*你认为最好的结果应该是……
• ◎电视机按时送到,刘汀同学能信守 承诺,依时回校和同学们一起出好墙 报。回家后,见爸爸己把电视机安好。 晚饭,我们一家三口,边吃饭边看电 视,日子越过越幸福......。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 之[1]。坚者削之[2],客者除之[3],劳者温之 [4],结者散之[5],留者攻之[6],燥者濡之[7] ,急者缓之[8],散者收之[9],损者温之[10], 逸者行之[11],惊者平之[12],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13], 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景岳全书》。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常用 的方法有
①饮食调节(勿使过饥或过饱)
②药物调节(白术 山药 薏苡仁等)
③精神调节(防止思虑伤脾)
④针灸按摩等(摩腹 灸足三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保精护肾
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 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 的。
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神即精神活动。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形与神俱“ 形神共养 :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 要注意精神的调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养生的基本原则
静以养神:清静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 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达到强身的 目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养生的基本原则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养生的意义
禀受于父母,先天而生
(一)增强体质 决定体质的因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出生后受到饮食、起居、 劳动、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体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先天不足精选pp,t课件最后新 天可补”
5
养生的意义
(二)减少疾病 与发病有关的两个方面
发病的内在依据
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气
邪气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九章:防治原则
学习目标
❖ 掌握养生的含义及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 掌握预防、治则、治法的概念 ❖ 了解中医主要治则及其运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最新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最新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而不 留邪,祛邪又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 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 假热症状的病证。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证 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偏盛
虚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扶正与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 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
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单纯扶正法,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 又不盛的虚性病证。
❖单纯祛邪法,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 衰的实性病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疗原则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疗原则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疗原则一、中医防治原则1.以调整阴阳平衡为中心。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因此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防治的核心原则。

在阴阳失衡的情况下,中医通过调整营卫气血、湿热寒热等体液平衡,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以治疗病因为关键。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病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需要准确辨证,找出病因所在,以便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3.以整体观念为基础。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和正邪等方面,因此在防治疾病时注重调整整体的平衡,而不仅是局部的症状。

4.以辨证为要。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辨别病人的症状、脉象和舌象等,辨别疾病的病机,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以扶正祛邪为主。

中医认为,人体的抗病能力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因此在防治疾病时更注重扶正,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排除病因、病邪,使病气从体内排出。

6.以辨证施治为核心。

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中医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草药、中药等天然植物材料作为治疗药物,通过调理阴阳平衡和养护人体健康。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针刺,恢复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3.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是中医的另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对人体的按摩、揉捻、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食疗治疗。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物作用,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采用特定的食疗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5.运动疗法。

中医注重运动和按摩等身体活动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

从中医防治原则和治疗原则可以看出,中医着重于全面把握人体整体的平衡和调和,以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辨证与防治原则详解课件

辨证与防治原则详解课件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8岁,女性,糖尿病病史2年, 血糖波动在7.0-9.0mmol/L之间。
治疗原则
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治疗原则,采用 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同时建议患者调整 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气 阴两虚型糖尿病。
案例三: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辨与防治原
目 录
• 辨证论治的概念 • 辨证的方法与步骤 • 防治原则 • 常见疾病的辨证与防治 • 案例分析
contents
定义与含义
定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再根据“证候”来决定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
感冒的辨证与防治
风寒感冒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 鼻塞,流清涕,喉痒,痰稀薄色白。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发热,汗出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 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恶心 呕吐。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风热感冒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咽喉 肿痛,痰黄稠。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温 度等来判断病情。例如,脉浮
紧可能表示寒邪入侵。
八纲辨证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判断病位在表还是在里, 以及表里之间的转化。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寒还 是热。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虚还 是实,以及虚实之间的
转化。
判断疾病的性质是阴还 是阳,以及阴阳之间的
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第二节 治则
中医治疗学,一般可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类
.
7
一、基本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则
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为指导 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 可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用药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具有概 括性、指导性)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治则(具 有灵活、多样性)
例: 气虚外感——益气解表 阳虚水肿——温阳利水 注:标本同治并非治标与治本绝对平均对待, 或标多本少、或本多标少,有所侧重。 总结: 本重于标,必须治本 治标与治本 标急于本,暂时治标 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2、正治与反治 是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 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种治疗原则。
. 2
方法 对于未病先防,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因疾病的发生事关邪正双方,故治未病必 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针对人体正气(正气充足与否是决定发 病的关键)
.
3
调节精神、情志活动
调摄精神 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有节——节度 保养 正气 调节饮食起居
起居有常——规律 促进血脉流通 煅炼身体 关节疏利 气机调畅 药物预防,人工免疫
基本精神: 从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区分轻重缓急,确定 治疗上的先后主次。体现了处理疾病过程中各 种矛盾的灵活方法,体现了重点突出、措施有 节的治疗步骤。 标与本的不同含义 以标与本分析各种疾病的主要与非主要矛盾,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用范围的不同,标 本有多种含义。
. 11
正气为本 从邪正关系而言 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 从疾病关系而言 症状为标 在内为本(本质) 从病变部位而言 在表为标(表象) 先病为本(原发) 从发病时间而言 后病为标(继发) .
. 9
求本即辨证,治病求本本于证。 因为“证”是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包括病因、 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关系(或称病势)在内, 反映了疾病内在病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的本质。 结论: “治病求本”就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核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二)“治病求本”的具体运用 1、治标与治本 传统又称标本先后、标本缓解。 首见于《素问· 标本病传论》是急则治标、缓则 . 10 治本以及标本兼治之说的概称。
缓则治基本 应用原则:针对标症不急、病情比较平稳的病证而 采取的常用治则——对指导慢性病的治疗有较大的意 义。 注:1、此时标症未危及生命。 2、或机体对标症的反应尚能适应。 操作: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标自消或先治其本继而 治标。 例:肺阴虚咳嗽—滋阴润肺使肺阴充足,咳嗽自消 阳虚水肿——温补阳气使之振奋,水肿自消 标本同治 应用原则:针对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 治疗原则——标本兼顾同治 注:此时,疾病程度上不允许单独治标或单独治本。 . 16
注:治则的确立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是通过对疾病 的全面分析,使我们对疾病有一个纲领性认识,由 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经确定,使临床 方法、选方用药有所遵循。 . 8
二、 治则的总纲——治病求本 无论确立何种治则,都要着眼于疾病本质。 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是具有最普遍指导意 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 方针,对其他各种治则具有统领指导作用。 (一)含义 病因——“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本 病性——本于阴阳 病机——谨守病机 现代医家认为: 求——辨 本——证
. 14
例:大出血者——紧急止血、固脱,再究出 血病因病机 蛔厥腹病——当先安蛔止痛,再图驱虫治本 原有慢性病复感外邪——先治外感再治宿疾 本病。 《内经》:中满、小大不利者,治其标。 中焦胀满——药食不能纳入 危及生命 大小便不利——邪无出路 例:水臌病先逐水通便,再调理肝脾。 注: 急则治标属权宜之计,可暂用而不可常用。 . 15 目的是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
12
注: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是不属于同一 层次上的概念。 治病求本——含义明确而单纯,指能决定疾 病病理变化规律的内在本质。 标本之本——相对于标而言,随不同运用范 围,有多种含义。 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治疗疾病总以“治本”为要。 古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 汗,有热莫清热,喘生休耗气,遗精莫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之说 ※但是,疾病过程中的矛盾关系是可变的。
. 4
目的: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邪气的侵入, 防止疾病的发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针对致病的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 件) 顺应四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防邪侵入 避开邪气 环境卫生 目的:防止病邪侵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5
(二)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方法 1、早期诊治 早期诊断——贝微知著(邪浅病轻或病初,病人 自觉症不明显;虽病较重,但症状隐匿, 无明显感觉——潜病期 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 有效治疗,截断其传变途径(初期, 萌芽阶段) 2、预防性治疗 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依据:内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处理疾病时,必须 从局部联系整体。 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13
《内经》“标本相移” 以标本代表主次矛盾,病变中它们的主次地位可相互转移。 故,治疗重点、先后随矛盾主次地位的转移而调整
临床治疗:
可直接治本——一步到位
分清病证标本缓急, 制订治病求本的实施计划 先治其标——再治其本 标本同治——二者兼顾
标本治疗三步骤 急则治其标:
应用原则: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对病本的治 疗——救急措施 注:标症或标病治疗后,仍须治疗本病,是治本的必要前 提
第八章 防治原则
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1
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突显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的思想。包括未病 先防与既病防变二方面。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含义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 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