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 交汇题型过关练 2.9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综合检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2012·济南模拟)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3.(2012·韶关调研)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5.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6.(2012·镇江模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值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的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2012·佛山二模)尿崩症患者因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最可能是下列哪种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 ) A.下丘脑—垂体B.肾上腺C.肾脏D.胰岛8.(2012·福州模拟)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增加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9.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专题九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创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布于细胞外液B.血浆蛋白、抗体、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内环境中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生物体提供能量D.内环境组成达到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A【解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A正确;受体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包括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度等,所以仅内环境组成达到稳定,不一定达到了稳态。
2.(改编题)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③的成分最接近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导致①增多C.若②→①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D.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时释放的代谢物质会引起③增多【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②代表淋巴,③代表组织液,①代表血浆,血浆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成分最接近,A正确;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增多,B错误;淋巴可转化为血浆,若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回流受阻,淋巴从组织液中吸收的液体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细胞代谢旺盛时,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D正确。
3.(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44)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而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B.多喝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C.多吃富含脂肪的食品D.多摄入豆浆、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答案】D【解析】当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说明组织液多,血浆蛋白含量偏低,因此要多,补充蛋白质。
当人体缺少能量时,可补充糖或脂肪。
4.(2016河南洛阳高三期末,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 交汇题型过关练 2.9 (含答案)
交汇题型过关练1.(2017·浙江选考真题改编)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繁殖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结合的受体分子C.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不发达D.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与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解析】选B。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A项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当遇到相应抗原后就与其结合,B项正确;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浆细胞中高尔基体较发达,C项错误;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D项错误。
2.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逆转录的概念:以RNA为模板,合成的产物是DNA。
(2)应正确理解HIV对实验药物“敏感”的含义:如果敏感,则药物可大量杀灭病毒,HIV数量急剧减少。
【解析】选D。
本题以实验动物感染HIV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知识。
由图甲可知,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逆转录形成DNA,最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A正确;图乙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抗HIV抗体水平,说明在HI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有抗体的生成,而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故B正确;图丙中,T细胞数量受HIV影响而减少,当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加,说明实验药物a对HIV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保护T细胞不被HIV破坏,即HIV对实验药物a敏感,故C正确;图丁中,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数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说明实验药物b不能抑制HIV的繁殖,即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故D错误。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B)
专题9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B卷)(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2018·唐山二模)如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解析】选D。
缺钙会导致抽搐,而表格显示血液中的钙高于正常值,A错误;由于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表格显示血液中K+浓度偏低,膜内外的浓度差加大,K+外流增加,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错误;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抑制葡萄糖运出肝细胞,C错误;血液化验的结果是血糖过高,原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动力减小,导致水分吸收减少,D正确。
2.(2018·石家庄一模)从一出生打第一针疫苗开始,人的这一生就与各种针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下关于注射针剂及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乙肝疫苗需要注射三次,是为了引起更强的特异性免疫,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C.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产生抗体帮助机体消灭抗原D.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解析】选C。
肉毒杆菌抗毒素属于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B正确;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直接消灭病原体,C错误;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D正确。
3.(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选B。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3.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4.近来诺如病毒在很多校园中盛行,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诺如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相关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吞噬细胞可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LR是一种蛋白质B.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体液免疫C.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D.图中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6.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九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九)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22·广东汕头二模)2022女足亚洲杯的决赛中,中国女足在连失两球的不利局面下,以3∶2逆转战胜韩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
以下有关女足运动员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A.球员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类物质的转化B.球员上场前即使没有尿意也可能去排尿,这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球员比赛中因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球员比赛后肌肉酸痛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内环境pH下降解析:球员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A错误;排尿反射的中枢是在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支配,球员上场前即使没有尿意也可能去排尿,这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球员比赛中因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球员比赛后肌肉酸痛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但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中的pH不会下降,D错误。
答案:B2.(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
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解析: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为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由题干可知,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会升高,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错误;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C正确;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血浆中HCO-3丢失过多,因此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以补充血浆中的HCO-3,纠正酸碱失衡的状态,D正确。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B60
专题9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B卷)(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2018·唐山二模)如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解析】选D。
缺钙会导致抽搐,而表格显示血液中的钙高于正常值,A错误;由于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表格显示血液中K+浓度偏低,膜内外的浓度差加大,K+外流增加,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错误;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抑制葡萄糖运出肝细胞,C错误;血液化验的结果是血糖过高,原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动力减小,导致水分吸收减少,D正确。
2.(2018·石家庄一模)从一出生打第一针疫苗开始,人的这一生就与各种针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下关于注射针剂及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乙肝疫苗需要注射三次,是为了引起更强的特异性免疫,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C.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产生抗体帮助机体消灭抗原D.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解析】选C。
肉毒杆菌抗毒素属于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B正确;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直接消灭病原体,C错误;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D正确。
3.(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选B。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9(A)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9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A卷)(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B.人体内组织液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D.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选A。
反馈调节是内环境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A正确;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2.(2018·丰台二模)某同学常在夏季清晨的早餐前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由此可带来的影响是( )A.大量散热,导致体温低于正常值B.脑细胞供能减少,容易造成晕眩C.血糖降低,导致肝糖原含量升高D.大量耗能,合成ATP的原料不足【解析】选B。
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相等,体温是恒定的;未吃早餐血糖浓度低,会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从而出现晕眩;血糖含量降低时,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从而使肝糖原含量降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非常迅速,合成ATP的原料充足。
3.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组织液)和⑤(淋巴)的成分最相似,B错误;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渗透,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4.(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选B。
2020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9 含答案
专题复习自查案专题9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一、体液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①含量约90%的是水,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浆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两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二、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四、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视: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3.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病原体清除掉。
1.下列关于稳态说法正确的是③⑤。
①细胞外的液体就是细胞外液。
②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④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⑤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⑥严重脱水时,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⑦。
①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②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记忆B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大量抗体。
④抗体可以进入细胞内消灭寄生的结核杆菌。
⑤如果抗原隐藏在细胞内,则首先通过细胞免疫将细胞裂解,然后通过体液免疫清除。
⑥机体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⑦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在细胞内完成。
1.(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维持内环境中Na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A项中,【解析】选D。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温习第一部份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小专题9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试题
小专题9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一、选择题1.(2016·青岛高三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进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和靶器官,A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成份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需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静息电位形成的机理为K+外流,D正确。
答案:B2.(2016·吉林三模)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互换的示用意,其中①②③④别离表示体液的成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发①②④内pH值猛烈转变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A项正确;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增加尿量,B项错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乳酸不会引发pH值猛烈转变,C项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D项错误。
答案:A3.(2016·江苏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致使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医治的一种类型,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然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高考冲关训练:人体稳态和免疫
高考生物二轮高考冲关训练:人体稳态和免疫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难度:中等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详细信息2.难度:中等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详细信息3.难度:中等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详细信息4.难度:中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详细信息5.难度:中等在人体内,免疫系统通过吞噬细胞( )A.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B.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摄取病原体C.摄取病原体并由溶酶体氧化分解D.将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详细信息6.难度:中等下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
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名称合成场所生理作用A神经递质传入神经元引起骨骼肌的收缩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抗利尿激素垂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淋巴因子T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详细信息7.难度:中等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参与其他生命活动。
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详细信息8.难度:中等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汇题型过关练
1.(2019·浙江选考真题改编)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繁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结合的受体分子
C.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不发达
D.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与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
【解析】选B。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A项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当遇到相应抗原后就与其结合,B项正确;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浆细胞中高尔基体较发达,C项错误;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D 项错误。
2.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逆转录的概念:以RNA为模板,合成的产物是DNA。
(2)应正确理解HIV对实验药物“敏感”的含义:如果敏感,则药物可大量杀灭病毒,HIV数量急剧
减少。
【解析】选D。
本题以实验动物感染HIV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知识。
由图甲可知,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逆转录形成DNA,最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A正确;图乙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抗HIV抗体水平,说明在HI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有抗体的生成,而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故B正确;图丙中,T细胞数量受HIV影响而减少,当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加,说明实验药物a对HIV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保护T细胞不被HIV破坏,即HIV对实验药物a敏感,故C正确;图丁中,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数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说明实验药物b不能抑制HIV的繁殖,即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故D 错误。
3.(新题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
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糖尿病发生。
(1)细胞中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肝细胞合成SHBG过程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甲是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甲→胰腺→血糖”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解析】(1)性激素是脂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根据题干可以知道,SHBG是一种蛋白质,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三种RNA都发挥作用,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据图可以知道,器官甲是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据图可以知道,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减弱。
答案: (1)内质网mRNA、tRNA、rRNA
(2)下丘脑神经-体液调节
(3)减少减弱
4.(2019·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1)关键信息:引起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2)解题思路: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切入,分析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作用,再分析胞吞、胞吐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与物质运输方式。
(1)由题干中“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乙动物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后,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消灭病原体,从而维护了机体的健康。
(3)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物质的
运输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ATP)(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