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单选: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教育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为身心发展服务。

②教育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为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中国孔子《论语》关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方面。

中国《学记》—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二独立形态阶段(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主义;第一次论及班级授课制;一系列教学原则,2,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的目的,教学的阶段理论,三中心理论(教师、教材、课堂)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1英国斯宾塞《教育论》教育的分本目的是为生活作准备,生活预备说2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3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经验的改造4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5 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理论深化阶段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或一定的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

教育目的的确认依据: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价值选择: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社会本位论—满足社会需要2个体本位论—从受教育者的本体出发,促进个人个性发展。

3无目的论。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840年“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葵卯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现在的学制是国民政府那会开始的,“六三三学制”课程定义: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我国的火警报警电话是()?A、110B、120C、119(正确答案)D、9112. 教师在教给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同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答案)B.直观性原则C.活动性原则D.积极性原则3. 为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一天不少于(),午睡时间为()。

A.14小时,2-3小时B.12-13小时,1-2小时C.12-13小时,2-2.5小时(正确答案)D.14小时,2-3小时4. 以下关于保教结合原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保育和教育工作要互相联系,互相渗透B.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C.保育和教育工作分别由保育员和教师承担(正确答案)D.保育和教育工作要齐头并进5. 一般来讲,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却在比赛中注意到“在不同材质路面上玩具车的车速有变化”,说明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的特点。

A.生活化和启蒙性(正确答案)B.活动性和参与性C.思想性和教育性D.游戏化和情境性6. “娃娃家”游戏属于()。

A.表演游戏B.角色游戏(正确答案)C.智力游戏D.结构游戏7. 幼儿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等属于()。

A.日常生活活动(正确答案)B.劳动C.节日及娱乐活动D.教学活动8.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C.良好的身体素质(正确答案)D.良好的个性品质9.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正确答案)10. 幼儿园课程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按这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这说明在组织幼儿园课程时应遵循()。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客观题)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1. 学校教育产生于哪一个时期?A. 原始社会时期B. 奴隶社会时期C. 封建社会时期D. 现代社会答案:B2.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主要侵犯的是学生的哪一方面权利?A. 受教育权B. 政治权利C. 人身权D. 财产权答案:C3.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怎么样的关系?A. 教学相长B. 民主平等C. 共生互动D. 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答案:B4. 在教育小说《爱弥儿》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哪位?A. 康德B. 洛克C. 斯宾塞D. 卢梭答案:D5.学生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无条件地接受、盲目模仿,而是根据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如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情意结构、能力、所处情境等进行选择和加工。

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哪一方面属性?A. 整体性B. 独特性C. 自主性D. 发展性答案:C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些现象表明教师工作的什么特点?A. 示范性B. 创造性C. 复杂性D. 自主性答案:A7.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师生关系的平等,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

A. 等级性B. 阶级性C. 生产性D. 民主性答案:D8.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将课程分为哪些类型?A.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C.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C9.()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原因和根本动力。

A. 遗传素质B. 环境条件C. 学校教育D. 主观能动性答案:D10.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各方面还较幼稚、不成熟,其身心具有巨大的潜能。

这是学生的哪一个基本属性?A. 独特性B. 自主性C. 整体性D. 发展性答案:D11.下面哪一项不一定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做好班级的个别教育工作C. 搞好课程教学D. 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答案:C12.哪一项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A. 校长B. 班主任C. 科任教师D. 班长答案:B13.下列教学组织形式属于综合形式的是哪一种?A. 班级授课制B. 道尔顿制C. 文纳特卡制D. 个别教学答案:C14.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与融合,这是教育的哪一项文化功能的体现?A. 教育的文化保存与传递功能B.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C.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 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答案:D15.张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向学生展示铝的氧化过程。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复习基础选择题

教育学期末复习基础选择题

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A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A。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A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B。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作为一种“影响";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或工作领域2.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内涵:(1)“教育”意味着一种影响,但它常意味着好的影响,即“教育"的目的具有“正当性"、“向善性”.(2)“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教育的主体通常也是人,通常具有明确的教育意识。

但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施教方则不仅限于人,也未必具有教育意识。

(3)虽然“教育”常指是“想对人实施好的影响”,但“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4)“教育”的意义有广有狭.3.不同外延下的“教育”内涵:广义的“教育”:对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

又称“学校教育”;最狭义的“教育”:在我国,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施加影响的活动,又称“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1。

中文“教育”的词源(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

(2)《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但这两个字没有构成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4)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

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5)“教”左上部读为“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让人学习以占卜算卦为内容的知识。

“教"左下部为“子",意为“教”的对象。

“教”的右侧是手执物,是一个动词记号.(6)“学"的含义,《礼记·王制》中解释为:“学者,觉也,以反其质”.“反”同“返”。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分析,中文中“教育”一词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灌输),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6)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7)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教唆)。

(×,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5-26)10.布鲁纳(布雷钦卡)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37)三、单项选择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部分、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部分、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学制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孟子》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现代教育制度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A、首陀罗种姓B、刹帝利C、吠舍种姓D、僧侣祭司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教育理念B、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画》D、《理想国》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A、《民主主义与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画》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A、白板说B、性恶论C、性善论D、性三品说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凯洛夫B、马卡连柯C、赞科夫D、巴班斯基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A、犯人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集体教育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德国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循序渐进B、温故而知新C、藏息相辅D、长善救失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A、民主性B、阶级性C、等级性D、垄断性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A、劳动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教育心理起源论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A、《老子》B、《学记》C、《劝学篇》D、《大学》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A、卢梭B、斯宾塞C、培根D、洛克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代希腊D、古代埃及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A、夸美纽斯B、培根C、卢梭D、赫尔巴特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A、《论语》B、《孟子》C、《学记》D、《老子》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政治学》D、《普通教育学》46、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杜威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A、《论语》B、《大学》C、《学记》D、《春秋》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A、1901年B、1904年C、1905年D、1911年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5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A、阴阳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54、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名)(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产劳动。

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产劳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产劳动过程中的⼝⽿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产劳动的变⾰是推动⼈类教育变⾰最深厚的动⼒。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把“⾦钥匙”。

5..⼯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产劳动从分离⾛向结合,教育的⽣产性⽇益突出c、教育的公共性⽇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觉性都越来越⾼,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中的作⽤越来越⼤。

成人教育《教育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教育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C )。

A. 教师B.学习者C. 教育形式D.教育影响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网络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C )。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5.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B.审美性C.创造性D.科学性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C.前苏联D.中国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A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8.(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B.备课C.上课D.课外辅导9. 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B )。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10.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B. 《学记》C. 《中庸》D. 《说文解字》11.教育名著《爱弥儿》的作者是 ( A )A.卢梭B. 柏拉图C.康德D. 斯宾塞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 B )A.本体性知识B. 条件性知识C. 实践性知识D. 一般知识13.教育是非盈利事业,学校是公益性机构,表明了教育的 ( A )A.公共性原则B. 民主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行原则14.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 ( D )A.民主关系B. 政治关系C.保护关系D.权利和义务关系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A.1995B. 1996C. 1986D.200116.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观点否认了教育是 ( C )A.模仿活动B.神话活动C.有意识有目的活动D. 学习活动17.与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 ( B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论C.认知课程论D.经验课程论18.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D )A.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19.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了教育具有 ( D )A.生产性B.阶级性C.民主性D.相对独立性20.《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试卷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试卷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试卷《教育学原理》试卷(第30套)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校是在出现的。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 2.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在()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 第四次工业革命3.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隐蔽性 5.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是指()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6.主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辩证统一论D.自然本位论7.( )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课程B 课程实践C 课堂教学D 课程编制 8.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A 组织者B 设计者C 决策者D 领导者 9.正规教育主要指()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教育D 人文教育 10.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卯学制D 壬戊学制1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13.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1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15.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类为:()、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运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教育活动展开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指导人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视为近现代独立形态地教育学的发端。

3、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将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科学化时期。

4、教育家杜威领导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开启了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新局面,而且成为后来逐渐席卷整个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浪潮巨大的推动力。

5、西方翻译著作王国维《教育世界》斯宾塞《教育论》卢梭《爱弥儿》熊谷五郎《教育学》富山房《学校管理法问答》1920年起,《新青年》陆续出刊了《苏维埃的平民教育》《俄国社会教育》《革命的俄罗斯的学校和学生》6、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论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6、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

她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史著作。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神话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2、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3)原始社会的教育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极端原始3、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的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并逐渐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方法多崇尚死记和体罚。

(5)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6)教学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日趋明显(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与部分简答知识点1.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大约提要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论演说家的教育》4.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学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6.被称作西方教学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的《小教学论》(1632)7.几个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英】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法】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英】斯宾塞《教育论》(1860)、【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8.完备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理论奠基人”。

9.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11.“崭新三艺”指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1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顺序性②阶段性③差异性④不均衡性⑤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制15.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讨法、模拟法、实验法、练习法、进修法等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7.上等一堂课的标准:理念科学、目标明晰、内容恰当、语言准确、方法适度、积极性低、非政府得宜、效果杰出18.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美】科尔伯格认知心理学)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9.社会行动模式(p198起至)【美】弗雷德.纽曼①理论假设②教育课堂教学20.德育方法:①说理教育②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赏与惩罚⑥品德修养指导法2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情意22.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真善美的追求者23.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风貌形象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专家助推、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深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5.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信息化2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传统②社会文化水平③社会文化的传达、传播和变迁④社会文化内容二、名词解释27.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存有非政府持续展开的并以引起自学为目的的交流,就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2020级学前、小教、特教《教育学》期末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2020级学前、小教、特教《教育学》期末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2020级学前、小教、特教《教育学》期末复习题试题及答案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单选题] *A.培养人(正确答案)B.上层建筑C.政治D.生产力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单选题]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正确答案)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单选题]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正确答案)D.雅典4.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单选题] *A.《学记》B.《论语》(正确答案)C.《礼记》D.《中庸》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单选题] * A.孔子(正确答案)B.孟子C.墨翟D.荀子6.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单选题] *A.有教无类B.兼爱(正确答案)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单选题] *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正确答案)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单选题]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正确答案)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单选题] *A.《学记》(正确答案)B.《论语》C.《大学》D.《中庸》10.“学不躐等”出自()。

[单选题] *A.《学记》(正确答案)B.《论语》C.《大学》D.《中庸》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单选题]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正确答案)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产婆术)著名的教育家是()。

[单选题] *A.苏格拉底(正确答案)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13.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单选题] *A.夸美纽斯(正确答案)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1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人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6、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9、个体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本位论。

主要有以下观点:⑴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⑵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⑶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10、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简答1.德育形成过程的规律。

⑴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的过程⑵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⑶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⑴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⑵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⑶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⑷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4.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5.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⑴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⑵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6.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

其基本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⑵坚持全面发展⑶培养独立个性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7.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8.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⑴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合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⑵宽厚的文化修养⑶专门的教育修养9. 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⑴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⑵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⑶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⑴明确教学目的⑵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⑷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⑸组织好教学活动⑹布置好课外作业三、论述题1.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⑴教育对文化的传递⑵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十分重要,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⑶教育对文化的发展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理解。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⑶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⑷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理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如下: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知识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上述六个方面:包括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法,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

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4.试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材料分析(7~10章)综合利用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德育方法、德育原则分析说明材料。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劳动⑵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⑶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2、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④发扬教学民主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4、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

上述德育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

5、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为依据,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现阶段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进行德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五、填空、判断、选择(分布在除了第十一章和十二章外的各章节里)要点:重要教育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派别、主要观点和代表作。

人的发展规律,如阶段性等,要搞清楚其含义。

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比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还早三百年。

2、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3、德国哲学家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4、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杜威创立实用主义也就是现代教育学说,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其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6、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