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 国际货币系统
1、金本位制度的内容
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三自由”特征:
自由兑换
自由铸造
三个 自由
自由输出入
特点:既统一又松散
统一性表现为黄
金是最主要的国际 储备,其国际间支 付原则、结算制度 是统一的,各国货 币都有各自的含金 量,因此都必然是 固定汇率制。
松散性表现为没
有一个公共的国际 组织的领导与监督, 各国自行规定其货 币在国际范围内发 挥世界货币职能的 办法。
Hale Waihona Puke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内在原因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 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 备比较充足,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美元荒”的 情况下建立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 件:
美国国际收支 必须顺差, 美元对外价值 才能稳定;
美国的 黄金储备 充足;
缺陷
黄金供应和储备的有限性限制了货币供应,难以适应 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 牺牲国内经济,国内矛盾上升 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会因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困难和 不平衡而被放弃。 金本位时期的价格波动与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直接相关
三、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1914一战爆发 黄金禁运,纸币停止兑换黄金 严重的通胀,货币黄金可兑换性被禁止 1915~1922,世界黄金生产下降了1/3 战后初期 1922年,经济与金融会议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 抵御危机袭击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 政府停止铸造金币。 (2) 不许金币流通,代替金币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 行券。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
• 3、重构现存多边国际金融组织的构想
• 阿明(埃及)
• 4、关于货币联盟的设想
• 蒙代尔,1961 麦金农,1963,------
• 埃默生、格罗斯,1999
阿莱(法,诺
(五)IMF改革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学习目的: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明确国际金本位、布雷顿、牙买加以及欧洲货币体 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主要内容: 1. 国际金本位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3. 牙买加货币体系
4. 欧洲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1. 概念 2. 内容 3. 作用 4. 类型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不 稳定性与不对称性
• 1、纯粹信用本位制度导致金融经济的过度膨胀
• 主要储备货币国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 电子交易、结算系统的引入
• 浮动汇率制 • 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崛起
• 期权定价理论
• 金融寡头与发达国家制定游戏规则
• 目前金融经济规模大约为真实经济规模的30-50倍。( Joel Kurtzman<the death of money>,内蒙古出版社, 1997)
5、欧元启动的影响
• 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 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 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
欧元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 有利成员国贸易的扩大; • 有利于抵制国际游资的冲击,增强平衡
市场震荡的能力; • 抗击美元,稳定汇率; • 增强欧洲意识,提高欧盟的地位。
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奚君羊《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8.1 复习笔记一、国际金本位制度1.国际金本位制度概述(1)含义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基础,对货币的含金量、货币的单位、货币的发行和货币的支付等一系列事务所作出的法律规范,从而形成法定的货币制度。
(2)分类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度可细分为金币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标准的金本位制度,其余两种是不完整的、残缺的金本位制度,因而又称“跛行”的金本位制度。
(3)调节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均规定有含金量,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形成的铸币平价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以铸币平价为基础,按照市场供求状况上下波动。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劣(1)优势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为了维持金本位制度的稳定运行,必须维持黄金的官方价格(简称官价),使货币的供应量与实际货币需求保持一致。
因此金本位制度具备限制中央银行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天然属性,使各国的通货膨胀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缺陷①货币供应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黄金产量相对不足,以致货币供应量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增长的需求。
在金本位条件下,银根紧缺是一种常态,其结果往往是经济衰退和失业,使经济具有内在的紧缩偏向。
②黄金的均衡分配无法保证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的差异显著,不发达国家因贸易持续逆差,黄金大量流失,而发达国家能通过贸易顺差持续积累黄金,黄金集中到极少数国家手中,使其他国家的金本位制度因缺乏足够的黄金而难以维持。
黄金产量和货币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度最根本的缺陷。
③国际收支的调节负担不对称在金本位条件下,国际收支逆差国为了避免黄金的大量流失,不得不被迫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于是国际收支调节负担全部由逆差国承担。
由于汇率不能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政府只能依赖紧缩政策,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从而加剧了经济的紧缩偏向。
因此,金本位制度会使一国丧失国内决策的自主权,使国内经济状况根本上受制于对外经济的变动。
现代经济学通论 第8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马克思在分析货币 职能时,是假设以有内在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因此货币作为起一般等价物 作用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 种职能。其中,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这两个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支付手 段职能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则是由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货币的演变
2. 信用货币的产生
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 家采用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即只作为信用关系的产物、不再作为金属 商品货币的代表,不能自由兑换金属商品货币。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第二节 货币的演变和货币层次
第二节 货币的演变和货币层次
货币的演变
1. 商品货币向代用货币的转变
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 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而从实质上来讲,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这样四个特性: 其一,价值比较高; 其二,易于分割; 其三,易于保存; 其四,便于携带。 这样作为货币的商品最终就确定在金银之类的金属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的定义(职能)
交易媒介论(马克思)
货币在概念上通常被定义为,任何一种在债务清偿、商品和劳务支付中被人 们普遍接受的物品。
价值贮藏论 (弗里德曼)
货币应该包括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 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 若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的话,则流动性的货币定义就是范围极其广泛的货币 定义,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还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所创 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性资产。
货币银行学第8章国际收支与外汇
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又称经常项目,往来帐户 对本国对外经4类交易: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性转移
7
货物
以海关总署(海关)编制的贸易 统计数据为基础。 按离岸价(FOB)价计算 当期出口收入>进口支出贸易收支 顺差 当期进口支出>出口收入贸易收支 逆差
值 (3)各金融市场汇率间的差异--金融投机
猖獗 40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基本汇率、铸币平价
41
二、简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 3、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外汇资产 形式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汇率变动的 影响
11
2、资本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账户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
12
3、错误与漏损(Net Errors & Omissions)
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 终的余额。
(1)资料来源不一致 (2)资料不全 (3)资料本身错误
外汇的静态概念
以外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结算额支付 手段和资产。
18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的定义: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
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 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 权。
19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铸币、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汇票、支票、 本票、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 司债券、股票等 4、其他外汇资产
第八章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 特点: 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2.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3.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 作用: 作用: 保持汇率稳定。 1. 保持汇率稳定。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2.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3.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4.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和金本位制度的比 赛规则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2.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3.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
• 金本位制 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 1816年 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年<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1880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 类型 • 金币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 金块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金币停止铸造流通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 金汇兑本位制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的规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融资、国际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操作技术,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的能力,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开放过程中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建议课程学时分配总计划教学学时: 7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外汇与汇率【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原理,并能据以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外汇的概念、汇率及标价方法、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远期汇率的计算、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外汇一、外汇的概念1、动态概念2、静态概念二、外汇的种类三、外汇的作用第二节汇率一、汇率的概念与标价方法1、概念2、汇率标价方法二、汇率的分类第三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一、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1、汇率决定的基础2、汇率波动的界限二、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1、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2、牙买加协议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第四节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一、货币升值与贬值二、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2、对国内经济的影响3、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五节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一、国际借贷说二、购买力平价说三、汇兑心理说四、利率平价说五、国际收支说六、资产市场说第六节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第二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据以分析实际问题。
第八章国际收支概论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
第八章国际收支概论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一、国际收支的概念狭义的国际收支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综合;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往来所导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表现为货币价值形式。
二、如何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当人们提及国际收支时,总是需要指明是属于哪一段时期的。
这一报告期可以是一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等,完全根据分析的需要和资料来源的可能来确定。
各国通常是以一年为报告期的。
(二)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概念。
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所以它是对已发生事实进行的记录。
(三)国际收支所记载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经济交易可以划分为四大类:1.交换。
交换是国际收支中最大量、最重要的经济交易,是指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这里所指的经济价值可以概括为实际资源(如货物、服务、收入等)和金融资产。
2.转移。
当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了经济价值,但并未从对方得到任何补偿时,这类交易就是转移。
3.移居。
移居是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移居者个人原有的资产负债转移会使两个经济体的对外资产和负债关系发生变化。
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当实际流动并没有发生时,也需要在国际收支中予以记录。
(四)国际收支所记载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居民不同于公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居民则以居住地为标准,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居民包括个人、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
三、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但它们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有了国际借贷,才会产生国际收支,国际借贷是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收支是国际借贷的结果。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帐户,并按照一定原则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统计报表。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1 货币危机概述
• 货币危机的界定 (一)货币危机内涵
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给一国或多国带来的 以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症状的经济现象。 1、广义: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 超过一定的幅度(25%),同时贬值幅度比前 一年增加至少10%。 2、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 该国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评价 (一) 贡献
1、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 衡的存在。“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 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是贬值预期, 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
2、预期因素决定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 么程度,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货币危机新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涌 现了数以千计的文献和众多不同的观点。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基本观点(Krugman)
政府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导致经济基 础恶化,它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并最 终引爆危机的基本原因。
•理论框架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
政府持续扩张国内信贷来弥补财政赤字,外 汇储备随国内信贷的增长而持续流失。如果一国 对国际储备水平设定最低限,则当该国国际储备 低于这一下限时,政府将宣告放弃平价,汇率大 幅贬值后自由浮动。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 预算赤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 致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 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八章第二节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二节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重新建立、至少是改革原有货币体系的工作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问题。
197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提出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意见。
1972年7月,理事会决定成立“20国委员会”,具体研究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案。
该委员会及后来替代这个委员会的“临时委员会”为改革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76年1月,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会议结束时达成了《牙买加协定》。
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又通过了以修改《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
实际上形成了以《牙买加协议》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牙买加协议》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它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暂时并存,但成员国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以防止出现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现象。
该协议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成员国可以按市价在市场上买卖黄金。
取消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以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
逐步处理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按市场价格出售基金组织黄金总额的1/6,另有1/6归还各成员国。
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69年为解决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而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计账单位,代表成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
普通提款权是基金组织提供的最基本的普通贷款,用以解决受贷国因国际收支逆差而产生的短期资金需要。
特别提款权按照成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到的特别提款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储备,故又称“纸黄金”。
其设立时的价值相当于1美元。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重点难点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重点难点一、各章知识点点拨第一章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掌握)1.2国际收支平衡表1.2.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掌握)1.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程序与汇编原则(理解):1.2.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掌握)1.3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1.3.1 国际收支失衡的产生的原因及性质(掌握)1.3.2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掌握)1.4 典型国家的国际收支(了解):美国、日本、巴西等1.5 我国的国际收支(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平衡表的内容是重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是难点第二章国际收支调节2.1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掌握)2.2 弹性分析理论(掌握)2.3 吸收分析理论(掌握)2.4 货币分析理论(掌握)2.5 国际收支综合分析理论(理解):米德冲突;斯旺图形;IS-LM-BP曲线;固定汇率下的政策比较;浮动汇率下的政策比较第三章外汇和汇率3.1 外汇:外汇的概念(掌握);外汇的分类(掌握)3.2 外汇汇率(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3.3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3.3.1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掌握)3.3.2 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理解)3.3.3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掌握)3.3.4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掌握)1.4 汇率制度(掌握):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1.5 人民币汇率制度(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第四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4.1外汇交易的目的(理解);外汇市场的含义(理解);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掌握);外汇市场的结构(掌握)4.2 即期外汇交易(掌握)4.3 远期外汇交易(掌握)4.4 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和掉期交易4.4.1 套汇交易(掌握):4.4.2 掉期交易(理解)4.4.3套利交易(理解)4.5 外汇期货交易与外汇期权交易4.5.1 外汇期货交易(掌握)4.5.2 外汇期权交易(掌握)第五章外汇风险及其管理5.1 外汇风险含义(掌握);构成因素(掌握);风险的测定(理解)5.2 外汇风险的种类(掌握)5.3 外汇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理解)、企业从事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掌握)5.4 外汇风险管理中的BSI法和LSI法(掌握)第六章国际汇率制度6.1汇率理论6.1.1国际借贷说与汇兑心理说(掌握):6.1.2 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掌握)6.1.3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掌握)6.2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理解)第七章国际储备7.1 国际储备概述(掌握):概念、构成7.2 国际储备的管理:目标与原则(掌握)、规模管理(理解)、结构管理(理解)7.3 我国的国际储备(理解)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8.1国际货币体系含义(理解)、主要内容(掌握)、体系的演变(掌握)8.2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理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了解)8.3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主要内容(掌握)、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及其原因(掌握)8.4 牙买加体系:形成和主要内容(掌握)、特点和评价(理解)8.5 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理解)8.6 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解)第九章国际金融市场9.1国际金融市场概念和分类(掌握);形成与发展(理解);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理解)9.2 国际货币市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掌握);短期证券市场(理解);贴现市场(理解)9.3 国际资本市场:中长期国际信贷市场(掌握);国际证券市场(理解)9.4 欧洲货币市场9.4.1 欧洲货币和欧洲货币市场(掌握)9.4.2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掌握)9.4.3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的原因(理解)9.4.4 欧洲货币市场融资方式(理解):9.4.5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理解):第十章国际融资业务10.1 国际融资概念、特点、类型(掌握)10.2 国际融资业务介绍10.2.1 短期租赁业务(了解)10.2.2 银行中长期贷款(掌握)10.2.3 出口信贷(掌握)10.2.4 国际项目融资与BOT(掌握)10.2.5 国际融资租赁(了解)第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11.1 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形式(掌握);国际资本原因(掌握)11.2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11.2.1 外债与债务危机(了解)11.2.2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掌握)11.2.3 国际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了解)11.2.4 解决债务危机方案(了解)11.3 国际金融危机11.3.1 国际金融危机概述(了解)11.3.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掌握)第十二章国际金融机构12.1国际货币基金(IMF)成立的背景与宗旨(掌握)、组织形式(理解)、资金来源(掌握)、贷款种类(掌握)、主要条款和贷款条件(理解)12.2 世界银行集团12.2.1 世界银行(IBRD):成立的背景和宗旨(掌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职能作用;世界银行的业务活动(掌握);世界银行贷款政策重点的调整12.2.2 国际开发协会:宗旨和贷款条件(掌握);组织机构和成员国(了解)12.2.3国际金融公司:宗旨和贷款条件(掌握);组织机构和成员国(了解)12.2.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宗旨(掌握);主要业务活动(理解)12.3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与宗旨、主要业务活动(掌握);组织形式和资金来源(理解)二、重点难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常被作为国际金融研究的起点。
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 简介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间货币交易和结算的制度安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制度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国际货币制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贡献。
2.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自2009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通过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建立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等举措,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3. 提倡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我国提倡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主张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我国家在国际货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我国认为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4.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我国主张国际货币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以提高国际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和沟通,能够更好地避免国际货币政策的冲突和竞争性贬值,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是非常积极和合理的。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地位的提升,我们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和推动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多极化、开放化和稳定化的国际货币制度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符合我国长期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
总结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
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中,我国的主张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共同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
2、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①概述
(5)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其成为国 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三、对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首先,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 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 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其次,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采取多 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 再次,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 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规定了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原则,实行了两个 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它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汇率的汇率制度
(3)确定了国际储备资产 (4)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 (5)取消外汇管制
三、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3.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
首先,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 霸权地位,是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的标志, 从而加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国际金融领域同美 国分庭抗礼的地位。
其次,欧洲货币单位的地位明显提高,用途日益 扩大。 最后,强大的欧洲货币基金,增强了联合浮动汇 率机制的稳定性。
JR
(三)第三阶段:德洛尔报告与《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1999—)
局限性:
第一,在以浮动汇率为主导的混合汇率体制下,由
于汇率波动频繁剧烈,影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
展 第二,随着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元 国际货币地位的不断下降,牙买加货币体系这一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日益
复杂混乱和不稳定。
第三,牙买加体系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也有其不 完善的一面。
国际金融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人们一般将20世纪60年代的跛行货币作为欧洲 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从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角度而言,欧洲货币一体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演 变阶段:
(一)第一阶段:魏尔纳计划 (1972—1978年)
1、魏尔纳欧洲货币联盟计划的三个阶段:
国际金融
魏尔纳计划
阶段 时间 主要目标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集中了成员国各20%的黄金
储备和外汇储备,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
备。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向成员国
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帮助它们进行国际收支调
节和外汇市场干预,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的稳定。 欧共体通常在向成员国提供货款时附加一定的 条件。
国际金融
(三)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国际金融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
② 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 参考指标; ③ 作为成员国官方之间的清算手段、信贷手 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国际金融
(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
1、德洛尔报告
1989 年 6 月,由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 德洛尔
(J . Delors) 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会提交,
该报告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1990年起,用 20年时间,分三阶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 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
国际金融
“ 德洛尔报告”继承了 20 世纪 70 年代“魏尔纳
②含义: 又称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参与该机 制的成员国内部,其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 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 外实行集体浮动汇率。 ③机制:
国际金融
联合浮动机制
IMF上限
+2.25%
+1.125%
中心汇率 -1.125% IMF下限 -2.25%
国际金融
在欧共体成员国的联合浮动中,还存在着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
一、布雷顿森林体的建立 1、概念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 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
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
际货币制度
2、组成
《布雷顿森林协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组成, 协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944年7月1日,联合国的44国代表于美国的新罕 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 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 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 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确立 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 体系。
信用本位是指以外汇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而 与黄金无任何联系;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 际 金 本 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一国之本位货币是用一定重量或成色 的黄金来表示,并且其货币当局随时愿意按所规定 的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根据一定条件买卖黄金。 英国于1816年采用金本位制,是世界各国实行金本 位最早的国家。 1880年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把它作为金本位开始的年份。 根据货币与黄金联系的程度不同,金本位制可分为
第四节 牙买加货币体系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
牙买加体系是指以1976年IMF成员国牙
买加会议达成的《牙买加协定》为基
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化
(2)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 (3)削弱了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二)第二阶段:欧洲货币体系 (1979—1998年)
1、建立:
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 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 2、主要内容: ①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② 创 设 欧 洲 货 币 单 位 (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即埃居 ③成立了欧洲货币基金 (European Monetary Fund,EMF)
稳定汇率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根据该机制的安排,汇率机制的每一个参加国都 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 定比价,也即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 率套算出与其他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但 并不是所有欧共体成员国都参加了稳定汇率机制。 稳定汇率机制通过各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 强制性干预,使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限制在允许 的幅度以内。
“蛇行浮动”
按照当时的规定,参与联合浮动的西欧6
国,其货币汇率的波动不得超过当时公布
的美元平价的±1.125% ,这样,便在基金
组 织 当 时 规 定 的 ±2.25% 的 汇 率 波 动 幅 度 内又形 成一个 更小的 幅度 。 欧共体 6 国货 币汇率对外的集团浮动犹如“隧道中的蛇”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2、魏尔纳计划的意义:
作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建
立了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确
立了欧洲计算单位,为后来的欧洲货币体 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 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国际金融
3、联合浮动:
①时间: 根据魏尔纳计划,欧共体于 1972 年开 始实行成员国货币汇率的联合浮动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 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货币比价及汇率制度的确定 (3)国际支付与国际结算原则的确定
(4)黄金、外汇能否自由流动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划分
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根据国际储备来划分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分为 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和信用本位制度。 金本位,指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或国际 本位货币; 金汇兑本位制度是同时以黄金和可直接自由 兑换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三、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 本位制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汇 资产作为准备金,国内发行不能直接兑换黄金的纸币,并 且将它与某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货 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有以下特点: (1)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国内不铸造和使用金币。 (2)国内流通银行券等信用货币,而这些信用货币只能兑换 外汇,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黄金。 (3)以与本国货币和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制国家为 依附对象,与这个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 大量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
(1)它稳定了第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金融的混乱动荡局面。
(2)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它解决了国际支付困难。
局限性:
(1)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制,难以按照实
际情况经常调整。 (3)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 (4)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赤 字并剥削其他国家。
金块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一种类型,以黄金作为 准备金、以价值符号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停止铸造金币,金币不再流通,而由银行券等 信用货币来代替,但货币单位仍有含金量的规定。 (2)银行券等信用货币必须达到一定的金额以上才 能兑换金块。 (3)黄金的输出入受到限制,同时由国家储存金块 作为储备。 (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
第一阶段 1971年初至 1973年底
第二阶段 1974年初至 1976年底
第三阶段 1977年初至 1980年底
缩小成员国倾向汇率的波动幅度, 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支持稳 定汇率的活动,加强货币与经济政 策的协调,减少成员国经济结构的 差异。 集中成员国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巩固 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各国货 币间的汇率,并使共同体内部的资 本流动逐步自由化。 使共同体成为一个商品、资本、劳 动力自由流动的统一,固定汇率制 向统一的货币发展,货币储备基金 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