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遗世的经典
关于开平碉楼的故事

关于开平碉楼的故事
开平碉楼: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开平碉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建于明清时期的碉楼群,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了当地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是由开平地区的华侨所建,他们是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的先驱者。
这
些华侨通过商业贸易与各国联系紧密,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和经验,之后回乡建造碉楼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碉楼通常由砖木结构建成,高数层,外立面以特色的雕刻和彩绘装饰,呈现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独特结合。
除了作为华侨的豪宅外,开平碉楼还发挥着重要的防御功能。
在当时的社会背
景下,碉楼也被用作保护家庭免受海盗、土匪和自然灾害的侵害。
碉楼的高度和坚固的结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曾在历次战乱和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开平碉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碉楼内
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家族传承的珍贵物品,如古代文献、家谱、字画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家族传统的保留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历史的窗口,也使得开平碉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如今,开平碉楼已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在碉楼中感受
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欣赏到精湛的建筑艺术。
开平碉楼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开平碉楼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历史,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缩影。
它向世人展示了早期华侨的传奇故事,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的价值,将为我们的历史传统增添更多光彩,同时也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广东世界遗产开平碉楼

广东世界遗产: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基本介绍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并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
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2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
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保护开平碉楼的长远意义

保护开平碉楼的长远意义开平碉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意义非凡,是中国古代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开平碉楼的长远意义在于保护文化遗产、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1. 保护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边防建筑群,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的存在不仅是历史上的见证,也是文化上的实践。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建筑正在逐渐消失,非常需要对于开平碉楼这样的珍贵建筑进行保护。
这有利于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维护我们的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2. 传递文化信息保护开平碉楼,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也就是向外界传递我们的文化信息。
开平碉楼不仅在安徽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在全国也是拥有广泛影响的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在保护开平碉楼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向人们传递开平碉楼的文化信息。
这有助于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文化多元性,加强文化交流。
3. 促进文化交流开平碉楼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人来到中国,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这时,开平碉楼就可以成为口头、实际的一个平台,让访问者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
例如,在开平碉楼附近的居民或管理人员都是和外界接触频繁的,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这不仅将开平碉楼与世界联系起来,也为双方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这对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弘扬中华文化开平碉楼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独特、文化价值极高。
保护开平碉楼有助于向外传递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开平碉楼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它的存在不仅表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辛勤工作,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因此,保护开平碉楼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镇之旅探索广东的开平碉楼

古镇之旅探索广东的开平碉楼开平碉楼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古镇之旅中,探索广东的开平碉楼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碉楼的起源和特点开平碉楼起源于明代,是为了抵御当时频繁发生的海盗袭击而建造的。
碉楼呈多层砖木结构,外观宏伟壮观,采用了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的结合。
碉楼主要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是防御构筑物,内部则是居住区。
这种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兼具防御和居住功能,同时还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开平碉楼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开平碉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这些碉楼见证了当地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智慧,也记录了潮汕地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融合。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开平碉楼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三、开平碉楼的分布与特色开平地处广东潮汕地区,是开平碉楼的主要分布区域。
这里的碉楼数量众多,风格各异,每座碉楼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历史,值得游客深入探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几座:1. 鸿翔楼:位于开平市新垦村,是一座明代建造的木结构碉楼。
它是潮汕地区最早建造的碉楼之一,保存较为完好,内部装饰豪华精美,是了解潮汕地区碉楼的良好起点。
2. 广海楼:位于开平市石湾镇,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碉楼。
广海楼的特点是外围设有多层护城河和宽阔的庭院,展现了碉楼作为防御建筑的功能和美感。
3. 参茸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是一座清代建造的碉楼。
碉楼内部设有参茸行业展览,游客可以了解到潮汕地区的特产参茸,同时还能欣赏到碉楼建筑的魅力。
四、开平碉楼的文化体验除了欣赏碉楼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游客还可以参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例如,游客可以参观碉楼内的展览,了解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潮汕风味;还可以参加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击鼓等,感受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平碉楼的作文

开平碉楼的作文开平碉楼,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的一种独特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矗立在开平的田园风光中,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景线。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圆形、方形、多层等不同风格的碉楼。
它们的外观造型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现出了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
这些碉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开平碉楼的历史悠久,它们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当时,碉楼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建造的,它们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是当地人民的居住之所。
碉楼内部结构合理,设施齐全,既能抵御外敌,又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如今,虽然碉楼的防御功能已经不再重要,但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当地人民骄傲的象征。
开平碉楼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这些碉楼中,蕴藏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碉楼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文化符号,也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碉楼,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
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碉楼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开平碉楼,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开平碉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们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我们永恒的文化符号。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按建筑材料分
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
钢筋水泥楼
钢筋水泥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但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楼层用木阁组成。
文化价值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乡村很少,主要在县镇有所表现。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从民居到碉楼由低到高的过渡,表达了村民“步步高升”的愿望。
世界遗产碉楼之最——开平碉楼

较之 土楼 和砖楼 自然坚 固不少。南方 比较 富裕 富贾多 的生存环 境 迫使 开平 华侨 只能将传 宗接 代 的愿望寄 托
的 地 方 为 防 土 匪 .建 的 碉 楼 比 较 多.如 广 东 的 开 平 碉 在 家 乡。他 们 把 建 房 、买 田、娶 亲 看 作 在 外 拼 搏 的 最 高
抵 御 炮 火 ,并 作 为 自卫 基 地 .可 以作 为 指 挥 部 、弹 药 库 、 昌 盛 的和 谐 环 境 。碉 楼 设 在 成 片 低 矮 的 民 居 之 后 .在 平
储 存 库 和 藏 兵 洞 :常与 地 道 、战 壕 连 接 布 有 机 枪 、大 炮 , 原 地 区 宛 如 全 村 的 靠 山 .满 足 了村 民 需 要 安 全 保 护 的
58 10幸砉辱馕 健
四海览胜 l 潇洒 夕阳
纷 纷 集 资 在 村 中 兴 建 碉 楼 。中西 合 璧 的 碉 楼 大 量 兴 建 些 不 同 的 建 筑 造 型 反 映 着 楼 主 人 的 经 济 实 力 、审 美 情
是 这一 时 期开 平 村 落最 突 出的变 化 .林 立 的碉 楼 从 此 趣 和 受 外 来 建 筑 文化 影 响 的 程 度 是 开 平 碉 楼 最 引 人
成 为 开 平 乡村 壮 观 的 文 化 景 观 。19世 纪 末 到 20世 纪 入 胜 的 地 方 。开 平 碉 楼 是 集 华 侨 文化 、园 林 艺 术 、中西
40年代成 为开 平碉 楼 与村 落发 展 的兴盛 时 期 。以开平 建 筑 、文 物古 迹 、原 生 态 自然环 境 、风 土 民俗 、科 普教
了他 们 面 对 外 国 先 进 文 化 时 自信 、开 放 、包 容 的 心 态 。 誉 为世界 最美 村落 ”马 降龙古 村落 ”的三 大景 区组 成 。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开平碉楼

广东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 韶关丹霞山
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广东省开平市用于防卫的 多层塔楼式乡村民居——碉楼而著称,展现 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 表现了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开平侨民在几个 南亚国家、澳洲以及北美国家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作用,以及海外开平人与其故里的密切 联系。反映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复杂而完美的 融合。碉楼与周围的乡村景观和谐共生,见 证了明代以来以防匪为目的的当地建筑传统 的最后繁荣。
开平赤坎镇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千姿百 态,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 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 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 式等等。
中国领土上西洋特色的建筑,大都是洋人用坚船 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 色彩; 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 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 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 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 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别具特色, 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开平碉楼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 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 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 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 迹及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的类型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

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篇一5月2日,我们离开了恩平金山温泉,又来到了开平参观碉楼。
开平碉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一到开平,我就看见很多灰白色的塔楼式建筑物散落在绿油油的稻田里,原来这就是开平碉楼,没想到它们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我和爸爸妈妈进到塘口的一个碉楼里参观,看到它的墙壁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树木,而楼顶又是西方的塔顶建筑。
里面摆设着很多从国外带回来的生活用品,有留声机、精美的灯具… …它们的窗户全是用厚厚的铁板做的,防盗网的钢筋有两厘米粗呢!我又去了旁边的展馆,了解了开平碉楼的由来。
原来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明清时期当地的人被美国和英国人骗去做苦力,他们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
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
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400多座。
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这次参观开平碉楼,使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篇二开平碉楼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听到这个喜讯,我不禁欢呼起来。
听老师说,它是2007年全国唯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身为五邑人的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就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那令人神往的地方开平碉楼,为您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个提名地之一。
村内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碉楼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自力村有铭石楼、养闲别墅、居安楼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的碉楼,是当地侨胞为了保护亲人的生命财产而建,主要用于防匪、防水以及居住的。
碉楼里还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是当时华侨文化的历史见证。
广东省江门开平碉楼攻略

广东省江门开平碉楼攻略江门是广东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开平碉楼了。
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将为您介绍广东省江门开平碉楼的相关信息,以及旅游攻略,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并且参观开平碉楼。
1. 开平碉楼的历史与背景介绍开平碉楼建于明代,是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的瑰宝。
它们起初是为了防御入侵者而建造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居和聚会场所。
碉楼一般为砖木结构,外观华丽,内部安全。
开平碉楼凭借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了江门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2. 著名的开平碉楼及其特点开平碉楼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包括五佛楼、大鹏碉楼、鹰爪殿等。
其中,五佛楼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它是明代的一座石质碉楼,高达五层。
五佛楼结构独特,上层楼顶供奉有五尊观音菩萨,故得名五佛楼。
而大鹏碉楼则以其巨大的体积和宏伟的外观闻名。
它是开平地区最高的一座碉楼,可以远眺江门市区景色。
3. 游览开平碉楼的注意事项在参观开平碉楼时,游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首先,尊重碉楼的历史和文化,不要随意触碰碉楼的文物和建筑。
其次,穿着舒适,以便长时间的步行参观。
最后,遵守导游和工作人员的规定,保持秩序,不要随意破坏公共设施。
4. 开平碉楼的美食推荐除了欣赏碉楼的壮丽景色,游客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开平有许多著名的特色小吃,例如开平牛肉丸、开平口水鸡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吸引游客。
5. 其他值得游览的景点除了开平碉楼,江门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游览的景点。
例如,江门古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水乡古城,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此外,江门的水乡风景也是一大亮点,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江门河系,欣赏美丽的水上风景。
6. 最佳旅游季节和交通指南江门的旅游季节以秋季和冬季为佳,此时天气宜人,非常适合户外观光。
至于交通指南,游客可以选择乘坐飞机至江门机场,或者选择乘坐火车、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前往江门。
开平碉楼旅游景点推荐

开平碉楼旅游景点推荐
开平碉楼是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几个值得推荐的碉楼景点:
1. 阳江楼群:位于开平市区,是开平碉楼最集中的地区,有近300座碉楼。
其中,盐鸿楼是最重要的楼群之一,是一座保存
完整的明代砖木结构建筑。
2. 长堤楼群:位于开平市东南部的长堤镇,是开平碉楼的又一重要景点。
长堤楼群包括6座明代碉楼,以及几十座清代楼。
这里的碉楼建筑风格独特,堪称碉楼艺术的经典之作。
3. 滘口楼群:位于开平市西南部的滘口镇,是开平碉楼中最古老、最著名的一个楼群。
这里有40多座明代和清代的碉楼,
其中包括观音阁、3仙堂、福楼等景点。
4. 蛤仔塘楼群:位于开平市的宝堤镇,是开平碉楼的又一亮点。
这里有10多座明代和清代的碉楼,以及与碉楼相配套的炮楼、城门等建筑。
这里的碉楼建筑有着独特的地下房和井道系统。
以上几个景点都是开平碉楼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观赏碉楼建筑、了解碉楼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南国碉楼的独特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开平碉楼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开平碉楼篇一今天我们去了开平碉楼,因为《让子弹飞》便是在那里拍摄的。
到了自黎村的楼群,我边被这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吸引了碉楼的设计独具,一格书属于中西合璧碉楼一般有四五层,每一层都有厨房和窗户,因为本身是用来防御敌人侵略的,所以窗户和门都是贴贴贴做成的,用来防子弹,楼梯比较窄,只能一人通过,而厨房多是因为如果下雨张水了,还可以,上楼做饭,还有一个说法是寓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铭石楼是最为亮丽的一座。
它楼高六屋,首层是大厅,二至四层为厅房,第五层是祭祀的场所,第六层是一个宽阔的平台。
在地下大厅正中墙上挂着主人方润文和三位夫人的半身画像,那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客厅正中央摆放一张大理石桌,桌上方挂着一充满异国情调的吊灯,地上摆放着一座古老式样挂灯-------鱼尾挂灯。
整个大厅做工精致,风格独特,异彩纷呈,显得富丽堂皇。
沿楼梯拾级而上,行遍二楼至四楼起居室,只见卧室古色古香,卧俱雕龙画凤,手工精湛,无不体现了开平人民的智慧。
站在最高层平台的凉亭里,清风阵阵扑面而来,感觉非常惬意。
倚栏远眺一望无际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泛着涟漪,翠绿的竹林,弯弯曲曲的小径,掩映着一栋栋造型别致和独特的碉楼,静倘在沃野中,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顿觉身心舒畅。
离开铭石楼,走在清幽小径间,踏着光滑的石板路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年华侨们在国外辛勤工作的身影。
当年他们因生活所迫而漂洋过海到国外去谋生。
在那里干最脏、最累的活,将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送回家乡,依照欧洲古堡风格结合中国特色建成一座座碉楼。
使家乡父老能够安居乐业,能够躲避盗匪和洪涝。
可以说那碉楼是他们劳动的结晶,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
远离尘嚣的都市,望着一座座古朴的西式建筑特色建筑物,它是新旧文化的糅合。
国人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和悠久历史,并为后人下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开平碉楼篇二中秋节后一天,带着探完亲(和写不完作业)的烦躁,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开平碉楼

多革命 家和烈士 : 起义中牺牲 、 广州 归葬于 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的李雁 南和劳培是开 平人 ; 刑场上慷慨 陈词 , 在 举行 刑场婚礼
20 0 8年 , 东开平 碉楼 被评 为世 界文化遗产 。 广 开平是著名的 侨 乡 , 有人 口 6 现 8万 , 而在国外 的侨胞 却有 7 5万之多 , 布世 遍 界6 7个国家和地区 , 素有 “ 中华海外 两开平 ” 之誉 。开平 位于广 东新会 、 台山、 恩平 、 新兴 四县边界 , 过去有 四不管 之说。 解放 前 该地常有匪害 , 土著人和 客家人长期械 斗厮杀 , 社会秩序混乱 , 且 常有 台风 、 暴雨 、 洪涝之灾。 所以 , 常有乡 民建筑碉楼以防匪防涝 。 此后 ,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 需要招募大量华工去开挖金矿 、 建筑 铁 路等 。到 2 0世纪 二三十年代 , 历经苦 难的华侨 中的有些人积 累 了一点资 金 , 苦尽甘来 , 民族情结促使他们 回来买地、 盖房 、 娶妻 、 成家。于 是 , 在开平 出现 了一股归侨建房的热潮 。 现存 碉楼有 1 0 0座之多 。侨 民来自世界 各地 , 8 建筑 设计 五
砌 趱
花八 门 , 楼房造型各式各样。为了防匪防涝 , 盖得比较高大 , 碉楼 墙体上 开有防 御用的枪 眼 , 的在楼顶还建有可供嘹望反击 用的 有 小楼 , 燕 子窝”这样 , 称 。 既是楼又是碉堡 , 故称 “ 碉楼 建成时正 。 值 国内军 阀混 战 , 继而又是八年抗战。碉楼建成后大多楼主没有 住进来 , 而是雇人照看 。 新中国成立后
开平碉楼的作文

开平碉楼的作文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开平市的地标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是一种独特的古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技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开平碉楼建于明清时期,是为了抵御海盗和保护家园而建造的。
这些碉楼通常都是砖木结构,外观呈现出简洁而稳重的风格。
它们不仅是建筑工艺的杰作,更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开平碉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能够经受住台风和海啸的袭击。
这种建筑结构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开平碉楼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之处,其内部装饰也别具一格,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开平碉楼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之处,在历史和文化上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们见证了当地人民的苦难历程,也是他们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当地的旅游胜地。
开平碉楼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开平碉楼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其长久保存下去,让后人也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开平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在建筑结构上独具特色,更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前来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作文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作文《开平碉楼: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说到开平碉楼,那可老有意思了。
这开平碉楼啊,就在广东开平那旮旯,那地儿到现在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第一次去开平看碉楼的时候,那场景历历在目。
我坐了老长时间的车,路两边的风景是越来越有乡村的味道。
到了那,远远就瞅见那些碉楼,高高地立在那,就像一个个威严又特别的巨人。
这开平碉楼的长相特别怪。
它不像咱常见的那种建筑规规矩矩的。
有的碉楼是长方形的,有的带着点圆形的边边,还有不少碉楼房顶上弄些奇特的小尖顶子,像一个个小帽子似的。
而且这些碉楼的墙上啊,还有好多小小的洞口。
当时我就想,这是干啥用的呢?后来听当地的老乡说,那些洞口可都是有讲究的,在以前有土匪啥的来犯的时候,这洞里就可以用来往外射击或者瞭望,这简直就是那时的安全堡垒啊。
这些碉楼的风格也是博采众长。
感觉有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像四合院那种围起来的感觉,但又有好多西方建筑的元素。
像楼体上那些雕刻好多就跟西方建筑上的装饰一样精致,有花纹,有小动物啥的。
听说是当年那些在外闯荡的开平人回来盖房子的时候,把自己在国外看到的建筑风格都带回来了,然后就跟本地的风格融合在一块儿,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独一无二的开平碉楼。
碉楼里面也是特别讲究。
我走进一个碉楼里面,那楼梯是木制的,走上去嘎吱嘎吱响,感觉像穿越回了旧时光。
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布局非常紧凑。
墙上有着一些淡淡的画儿,已经有些掉色了,但还能看出来以前画的有多精美。
里面摆放的一些老家具也是充满了历史感,有那种雕花的床,摸上去都能感受到工匠精心打造的痕迹。
开平碉楼可不仅仅是几座独特的建筑,它还承载着历史啊。
当年那些海外游子,辛辛苦苦挣了钱就回来修这么一个碉楼,一方面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证明自己在外闯荡混出了名堂。
它们在这开平的土地上,一站就是好多好多年,经历了风雨,见证了这里的人和事儿。
《开平碉楼的故事:人与建筑的微妙联系》再讲个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

中国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作文说起咱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个都能让人大开眼界,今天咱就聊聊开平碉楼,这可真是个宝藏地方,简直就像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让人一看就挪不开眼。
一提到开平碉楼,我就想起那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高高的塔楼,坚固的石墙,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它坐落在广东省的开平市,那里的乡村田野间,碉楼就像是一个个守护者,屹立不倒,静静地看着时间流逝。
这些碉楼啊,不只是好看,它们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就像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
走在开平的乡间小道上,你远远就能看到那些碉楼,高高地耸立着,像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走近一看,那精美的雕刻,复杂的结构,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有的碉楼墙壁上还刻有各种图案,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花鸟鱼虫,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些碉楼啊,可不只是用来观赏的,它们还承载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在以前那个不太平的年代,这些碉楼就像是一个个坚固的堡垒,保护着当地百姓的安全。
听老人们说,那时候强盗土匪横行,碉楼就是百姓们的避风港,有了它,大家伙儿心里就踏实多了。
这些碉楼啊,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守护神”。
走进碉楼内部,你会发现这里的布局设计得相当巧妙。
一楼通常是厨房和仓库,二楼三楼则是住人的地方。
这些房间啊,宽敞明亮,通风透气,住在里面肯定舒服极了。
而且啊,每个碉楼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设有防御设施,有的还建有瞭望台,方便观察周围的动静。
这些碉楼啊,还是当地文化的瑰宝。
你看那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简直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再看那墙上的壁画,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简直就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碉楼啊,简直就是当地文化的缩影,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且啊,这些碉楼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啊,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亲眼看看这些神奇的建筑。
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欣赏美景,感受文化,仿佛也融入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广东开平的碉楼,那可是个超级有趣又特别的地方。
我刚到开平的时候,远远就看到那些碉楼像一个个神秘的巨人矗立在田野间、村落里。
这些碉楼啊,那造型真是奇特得很。
有的像城堡,方方正正的,又高又大,墙体厚实得感觉能挡住千军万马;有的呢,顶部是圆形的,就像给碉楼戴了个大帽子,看起来萌萌的,但又不失威严。
走近了瞧,碉楼的建筑细节更是让人惊叹。
墙上布满了各种枪眼,那时候我就想象着,以前的人们躲在碉楼里,通过这些小小的枪眼观察外面的动静,要是有坏人来,就从这里开枪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些枪眼就像是碉楼的眼睛,见证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呢。
再看碉楼的大门,那可都是精雕细琢的。
门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有的是寓意吉祥的图案,像龙凤呈祥啦,花开富贵啦,感觉每一扇门都是一个艺术品。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花多少心思和功夫才能打造出这样的门啊。
而且啊,碉楼的窗户也很特别,有些窗户小小的,还加了铁栅栏,就像一个严严实实的小笼子,这大概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吧。
走进碉楼里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里面的布局很独特,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功能齐全。
我看到那些古老的家具,有雕花木床、八仙桌、太师椅,每一件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站在房间里,仿佛能看到以前的人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小孩子在楼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坐在椅子上商量着家族的大事。
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开平碉楼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你能看到中式传统建筑的风格,像那些飞檐斗拱的设计;同时呢,又有西方建筑的特色,比如那些罗马柱、拱券式的门窗。
这就像是一场东西文化的大聚会,它们在开平碉楼这里和谐地共处着。
这背后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听说当年开平的华侨们在海外闯荡,见识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回到家乡后就把这些元素融入到了碉楼的建造中,这才形成了如今这种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从碉楼里出来,我漫步在开平的村落里。
周围的环境和碉楼相得益彰,绿油油的稻田环绕着碉楼,偶尔还能看到一些老水牛在田边吃草。
开平碉楼--感受孤独与美丽

开平碉楼--感受孤独与美丽 在⼴东开平的城镇和农村,有⼀种乡⼟建筑极具特⾊,闻名全国,这就是星罗棋布的各式碉楼,它⼏乎是侨乡标志性的建筑。
这种乡⼟建筑⼴泛分布在开平各地,多者⼀村⼗⼏座,少者⼀村⼆三座。
从⽔⼝到百合,从塘⼝到蚬冈、⾚⽔,纵横数⼗公⾥连绵不断,蔚为⼤观。
这⼀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民艰苦奋⽃、保家卫国的⼀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条别具特⾊的艺术长廊。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化传统的⼀种独具特⾊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类建筑群规模宏⼤、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在2007年6⽉被列⼊了世界遗产名录。
9⽉14⽇,⼀个阳光有些炽热的⽇⼦,我们来到了开平的碉楼群中。
从⼴州到开平,约2⼩时的⾼速路,很⽅便很快捷。
我们看的碉楼计有⾃⼒村碉楼群、马降龙村碉楼群、锦江⾥碉楼群和三门⾥的迎龙楼,最后到了⾚坎古镇。
这⼀路的观赏,发现除了我们,竟⽆其他游客,真让⼈感受到了开平碉楼的孤独与美丽。
▲1、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建筑的⼀个特殊类型,是⼀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品类繁多,造型别致,被誉为“华侨⽂化的典范之作”、“令⼈震撼的建筑⽂艺长廊”。
2001年,开平碉楼成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2、⾃⼒村现存的碉楼有15座,是开平碉楼最集中的村落。
进⼊村中,只见众多的碉楼错落排列,式样是中西合璧,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3、⾃⼒村最有名的碉楼是铭⽯楼。
铭⽯楼有六层之⾼,是⽅润⽂先⽣1925年从美国芝加哥回到⾃⼒村买地所建。
▲4、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们着⼒运⽤外国建筑中的穹顶、⼭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做⽂章,形成了千楼千⾯的建筑式样。
▲5、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的经济实⼒、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胜的地⽅。
开平碉楼官网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官网世界文化遗产
开元塔
开元塔,位于开平长沙马山.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当时四川南溪人叶重秀到开平任知县,见开平立县百年而文化不兴,科举寂寂无名于是提议在马山顶修建五层高的“文笔” 一座寄望多出人才,以振兴开平文化
自力村村碉楼群
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
立园
立园——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
锦江里瑞石楼
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
名镇称号,也是江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南楼纪念公园
南楼,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
1983年3月,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3月,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与建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把它建成风景迷人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坎古镇
马降龙碉楼群
马降龙村落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身临其境,翠竹扶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
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美丽的村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车子行驶在义祠到赤坎古镇的乡间小路上,沿着曲折幽静的潭江一直往前。
冬日的原野苍黄一片,被平得齐齐的稻茬在阳光下显得萧瑟而沉默。
不时可见一丛丛灰黑的烟柱冉冉升起。
那是农人们在焚烧草灰,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一路上见得最多的是牌坊。
几乎每一个小镇和村落都有一座造型古朴、飞檐琉瓦的门楼,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冷眼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
整个疏落的乡村被这份沉凝古朴衬得愈发静谧祥宁。
缓流的潭江如一条翡绿的缎带,波光如镜,间或一两声鸡犬相闻,三两头水牛甩着尾悠闲吃草的场景让人有一种错觉,恍若自己置身世外,不染尘埃。
远远地,一座高达七层的多层塔楼式碉楼迎面而来。
被岁月熏染得斑驳不堪的楼身以及千疮百孔的弹痕,是一段历史以及民族精魂的最好见证。
这就是有名的七子楼,也就是南楼。
当年,开平赤坎民乡团自卫队七勇士凭借雄踞在潭江边的这座坚固堡垒,与日寇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殊死战斗,歼灭日军多名不敌后被日寇残忍杀害。
南楼七勇士的抗日英雄事迹在开平人民中广为传扬。
南楼,成为开平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和疼痛,成为开平抗日战争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
过了南楼和开平一中,村庄和人烟开始密集起来。
路边的民居大部分都是低矮颓旧的老房子,即便是新建的楼群看上去也同样保留了一些碉楼的基本建筑风格。
对于见惯了高楼林立繁华锦绣的我们来说,显得有些新奇和另类。
当然,这也是开平碉楼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因为它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既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又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
【二】车子一个急转弯,赤坎古镇欧陆风情碉楼群就这样毫不设防地出现在眼前。
如一道惊鸿艳影,娉婷于赤水河边。
沿街都是清一色的骑楼,古希腊柱廊、古罗马柱式、中西混合式屋顶或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一眼看过去,几乎都是铁栅和扇窗,外设铁板门窗。
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品类繁多,古朴雄浑,就像一座活色生香的近代建筑博物馆,又像一条别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长廊。
开平是有名的侨乡。
而景辉楼与赤坎影视城就坐落在这条极具特色的欧陆风情街上。
景辉楼布局严谨,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虽已斑驳却依然可辨,集中体现了赤坎古阜民居的特点,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
其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一搂是赤坎古镇历史陈列馆,内有二十年代的股票、中国第一台收银机、兰桂院妓女房的原物原貌布置,民国时期原物组成的新娘洞房等&&大量珍贵丰富的历史实物,让人心生向往,仿佛可以触摸到赤坎昔日的繁华和奢靡。
二楼是民国名人张景辉的故居,民国式家具保存完好,布置井然,原汁原味,古朴幽深。
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淡淡的书香味和药香味。
岁月流转,时空回溯,一位正气肃然的老者正握笔凝神,为后世留下一段又一段医治趣闻。
赤坎影视城的建筑风格给影片《让子弹飞》的时代背景披上了一层幻梦色彩,而《一代宗师》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将这里作为拍摄基地。
冬夜薄凉,星幕如洗,赤水两岸幽谧雅静,街灯如魅。
一弯石桥如虹卧波,欧陆风情街便在这夜色的渲染下愈发显得美轮美奂,光华流转,精巧瑰丽。
偶尔可见三两位游者俯身石栏,或敛眉默立,或喁喁低声,隔开红尘所有的喧嚣和倦惫,与渐深的夜色融于一体。
【三】当我们几经辗转抵达立园时,已是下午三点。
来之前,我们曾百度过,立园是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及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足可与广东四大名园媲美。
因此,这座位于赓华村的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是我们心仪已久的胜地。
穿过书法家吴道熔于民国二十三年书写的立园正门,沿运河回廊西行约百米,便进入别墅区。
一脚踏入立园,如同进入了散发着水墨清韵的梦里江南。
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院内布置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曲径通幽,古木森森,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泮立、泮文、毓培等几幢华丽壮观的别墅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别具中国殿堂古风。
其楼顶按中国古代明清重檐式建筑,阳光穿透绿色琉璃瓦,为这些精致华美的建筑镀上幻梦色彩。
室内地面和楼梯皆铺彩色意大利石,六十多年风雨过去仍光彩照人,此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室内设计高雅舒适,古香古色。
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且雕艺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每一层都装置西式壁炉,结合中式灯饰、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或红木台椅,既显得古朴雅重,又不失浪漫主义色彩。
整个立园不但在建筑上构图独异,所种植的花木也精巧、新颖。
园内遍栽名花异草、各种风景树、材用树、果木树等,其品类的珍贵和繁多及奇巧合理的布局让人目不暇接。
数十载风雨过去,而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翠挹亭阁,满园锦绣,花香鸟语,宛若仙境。
据说当初建园时,谢维立先生曾参照红楼梦里大观园中的一些布局和意境,因此,立园又有小观园之美誉。
清风徐来,移步易景。
沿牌坊拾阶而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的亭阁与花木遥相呼应。
被岁月侵蚀得晦暗斑驳的墙面、染满青绿色苔痕的幽径以及道道深锁的重门与厚重沧桑的柱廊穹顶,让人感觉如在民国及抗日时期风雨飘摇的历史长廊中穿行。
恍惚中,仿佛看到立园深处,谢氏家族那些妆容精致的女眷们袅袅婷婷地走来,或谈笑偃偃,相偕游园;或翘首倚门,愁思萦怀;年少的孩子们在园中嬉闹玩耍,旁边,是大群辛勤劳作的仆妇;再远处,烟柳画桥,天高云低&&岁月沉钩,这座精巧庞大的豪宅群几经风雨,昔日的富贵流丽早已不再,唯有那一座座日益幽深孑然沉凝的院落,犹记立园曾经的荣光与繁盛。
【四】前行约三公里左右,还沉醉在立园的华美与精巧中的我们,突然就发现自己正身处一幅阳春烟景的农耕水墨画卷。
碧空如洗,白云如絮,芳草如茵,安宁祥和的村庄像一位娴静典雅的仕女,从容婉约。
葱茏繁盛的花木掩映着疏落有致的民居,无数大小不一的水塘像散落的星辰,在阳光下泛着鳞细的波光。
而一座座造型精美、内涵丰富且带着历史烙印的碉楼和欧式古堡如同一颗颗孑然遗世的珠贝,在这帧水墨卷轴上落下隽永深重的一笔。
这里,就是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一的开平自力村。
自力村碉楼群将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建筑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奇观。
每一座碉楼内都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及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这座古朴自然的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民居之一。
除了自力村,目前开平最具特色和保存完好的还有马降龙碉楼群及锦江里瑞石楼。
马降龙碉楼群兴建于清末民初。
它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五条自然村落像一条凝烟滴翠的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
十三座造型古朴别致的碉楼四周环绕着参天的古木与亭亭如盖的竹林,一条条通幽的曲径相连相扣,将周围的民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走进马降龙,就是走进了修竹的海洋,让人震撼于大自然的壮观和神奇。
深幽浩大的竹林遮天蔽日,如同一双强健有力的臂膀,将整个村落护佑得严实而紧密。
冬日的暖阳透过竹林罅隙,在青石板上洒落点点碎金的光影,幻梦般瑰丽。
竹林深处,是一座座夯实美观的碉楼。
每一座碉楼,都是一方独立的小世界,冷肃沉凝,各具特色,充分展示出那个时代和地域独有的风格。
入眼处,除了青青翠竹,就是虬髯苍劲果实累累的杨桃林。
沁凉的幽绿和自然清新的气息瞬间就涤洗去我们满身的浮华和尘嚣,入骨,入心。
让我们原本就恭谨的脚步愈发变得小心起来,唯恐惊扰了这一方幽寂的天地,那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往事,以及沉眠于此的每一个魂灵。
马降龙的美,在于它的自然和谐,在于它的不染纤尘,在于它的怡然清新,在于它民居以及民风的古朴淳厚,更在于它的谨守本心和安于幽寂。
就像一位误入凡间的仙女,身处红尘,却美得那样飘渺空灵,一入其间,风烟俱净。
【五】位于蚬冈镇的锦江里瑞石楼,则是中西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城。
瑞石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有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内部的布置及用具则是岭南传统样式,门窗做工精致,雕龙附凤,充分体现了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容自信、大胆接纳、洋为中用以及兼容并蓄的心态。
孑然傲立的瑞石楼,称得上是开平最华丽最壮观最气派的碉楼。
站在瑞石楼下,瞻仰着由广东大书法家铁禅大师亲笔书下的瑞石楼这三个苍劲雄浑的大字,感慨万分。
这座坚固夯实的碉楼自建成以后,就成了当时村里的保护神,如同一位彪悍无畏的强者,勇敢虔诚地庇佑着这里的乡人,帮他们渡过一次又一次匪患和水涝,但却躲不过在日寇手中陷落的命运。
而今,历史烟云终于过眼,瑞石楼最终失去了它攻防一体的堡垒效用。
此刻的它如同一位遗世的隐者,固执而孤独地立在时光深处,始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和风骨。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回返的旅程,赤坎古镇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
古阜骑楼、欧陆风情街、精巧别致的碉楼群以及独具岭南气息和魅力的田园乡村,如同一帧泼墨写意的水粉,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卷轴里。
当我们依依回望,那一座座染满烟尘的绝美建筑群,如英雄迟暮,虎躯犹在,雄风犹存,但却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和历史的车轮,最终化作一本遗世的经典,在我们身后合上它雄浑深沉的扉页,以冷凝孑然的姿态,供后人细细品鉴和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