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课件(精品)

合集下载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7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7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háo )呼号
震 震颤
号 ( hào )号角 zhèn 振 振聋发聩
霄 云霄 xiāo
宵 元宵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条理清晰,章法井然。结构上,先谈生命的易逝, 欲扬先抑;再正面展开,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 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在说理过程中巧用对比、比喻等多种表达方法,形 象地写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说理形象生动,直白 易懂。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永 生命个体易逝——可怜 久 的 生命整体永久——不朽 生 命 生命的奇迹——赞美
5. 说说你对“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 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句 话的理解。
这句话暗含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 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的意思。作者感叹生 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并为这一规律而欢呼。
6.“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 们消灭不了生命。”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承上启下。“云霄”指美好的理想境界,“尘世” 则指现实世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作者把目光投 向了现实世界。
7.“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 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 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 什么,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上走过 的印迹,这些日常现象往往被我们忽略,一经作者提起,便感同 深受生命的流逝。
中心句
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
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
课 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题 (2)有永久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
生机勃勃。
Page 6
中心句
从生活细琐之事写起, 表现生命易逝,为后 面写永久的生命蓄势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 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 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 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 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 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我们都非常可怜!
永久的生命
导入新课
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 极致的体验。
生命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共56张PPT)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精读探究
• 1.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
•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 3.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说 明什么?
只是,不过

欣然 念 遂 寝 空明 交横 盖

考考你
门 高兴地,愉快地 想,考虑 于是, 就 睡,卧 清澈透明 交叉错杂
原来是 罢了
• 念无与乐者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 共
谈。
一起。 谈论,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 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1
导入新课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
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 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 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 山水的优美诗文。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 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 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 篇怎么样的文章呢?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2
品读赏析
4
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5
走进作者
陶弘景(456—536) 南朝 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 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 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 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 咨询”,有“山中宰相”之称 ,有《陶隐居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 》课件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 》课件
9
疏通文意
自由诵读课文三遍,结合文下注释, 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给世界以芬芳。
生命是凋 谢和不朽 混为一体 的。
任务一:寻找生命感悟
罗素认为
对爱情的 渴望
对知识的 追求
对人类苦难 不可遏制的 同情
这三种纯洁而 无比强烈的感 情支配着我的 一生。
方法总结
首尾段
概括文
标题
章的主
要观点
段首句
02
感悟生命真谛
任务二:感悟生命真谛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梳理作者论证思路。 《永久的生命》
01
寻找生命感悟
任务一:寻找生命感悟
严文井和罗素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请在课文中 找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严文井认为,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 罗素认为,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寻找生命感悟
严文井认为
生命流动 着,永远
不朽。
生命分开 生命在那些终于 来是暂时, 要凋谢的花朵里 合起来却 永存,不断给世 是永久。 界以色彩,不断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永恒
九死未悔的爱国诗人:屈原 卧雪啮毡,持节不屈:苏武 主动请缨,马革裹尸:马援 青山处处埋忠骨:岳飞 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 两颗小行星,一颗是 编号为8117的“袁隆 平星”,一颗是编号 为17606的“吴孟超 星”——两位科学家 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 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 3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  3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知好友相携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闲适的心绪。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
“闲”是相对于“忙”来 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 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 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 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 喜。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记下不懂 的词句。
抢答红色词语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扩展: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吴均
山水相映的美
❖山的俊俏:高峰入云 ❖水的明丽:清流见底
相映成趣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本文 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文章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 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是欲界 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字里行间,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而言之,全文表达了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也流露出归隐林泉的志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散文两篇》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散文两篇》课件

疲 倦 炫 耀 消 逝 蔓延
中心句
从生活细琐之事写起, 表现生命易逝,为后 面写永久的生命蓄势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 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 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 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 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 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我们都非常可怜!
拟人,生命的欣喜姿态
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论述“永久的生命”的外在表现
中心句
指一个个体
指永不休止的繁殖和蔓延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它是一个不懂疲 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 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 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对比,突出人生命的 短暂,不可重复
无法为逝去的 生命做什么
生命是有限的,是容易逝去的,作者为什么要说是 “永久的生命呢”?
中心句
指生命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 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 的风,好像那刚刚拟过人去,的生寒命冷的从顽未强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 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 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 (共49张PPT)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 (共49张PPT)

品味“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 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一句的妙处?
比喻
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形象地 写出了三种人生追求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现实社会。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 过程中,遭遇各种困难,甚至濒临绝望的境 地,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过程的艰难。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 什么作用?
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 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 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深入探究
本文中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试简要说明。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文章一开始,作 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 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 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2段中的“却”一 词,表明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生命自身
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 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 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 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 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
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 命客观存在的。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生 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 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维能力
1.理解观点
如何阅读议论性散文
① 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为基础,提炼、概括观点, 先做全局的、整体性的理解;
② 抓住文中的关键性句子,深入领会文章的观点。
2.梳理思路 寻找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等,
划分文章层次,逐段归纳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领会哲理
通过关键语句、精警语句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或揭 示的生命和生活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 经验,思考回味作者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看法。
字词清单
读 读
注意区别于“修葺(qì)”的“葺”。
写 兴味( xìnɡ ) 洗涤( dí ) 卑微( bēi )

牛犊( dú ) 茸毛
消逝( shì )
繁殖
凋谢( diāo )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混为一体( hùn )
意为“小牛”,故左边是“牜”。
字词清单


( xìnɡ )兴味
•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也比喻道理深奥或人的心机等难以捉摸。
整体感知
画出本文的观点,并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 表达观点的。



总结活着 的动力
三种感情
具体阐释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重申活着 的价值
课文精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课件

原文: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注释:念:考虑,想到。 至:到。
者:……的人。
相与:共同、一起。
遂:于是,就。
中庭:院里。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
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第二段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注释: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重点品析第二段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 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 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2.语言凝练。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 虚,无一字之冗。先以“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 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再以 “见底”给人以实感。 “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 跃”,“交” “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 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陶弘景(456-536),字 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 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 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 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 的医学家、文学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散文二篇 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散文二篇  课件(共32张PPT)
示例:梁祝跨越世俗的爱情,牛郎织女的人神之恋,泰坦 尼克号的生死之恋,周恩来邓颖超的志同道合之恋……
3.如何理解“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 缩影”这句话?
作者寻求爱情,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好的仙境,寻求 仙境中的美——对爱情的渴望,实质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探寻。
4.作者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些知识分哪几个 类?结果如何?
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为什么要在开篇提到 时间易逝、生而可怜呢?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易逝,人们无奈、可怜,感 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 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 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 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 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打动人心。
夫天地者,万 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 之过客也。
16 散文二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1915——2005),原 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 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 《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 版社社长、总编辑。

第16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shēn yuān( 深渊) 4.我希望知道xīng chén( 星辰)为什么闪闪发
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
自学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整体感知 走近文本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文章的行 文思路是怎么样的?
三层,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 论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预习wk.baidu.com测(5分钟)根据拼音读出相应的词语。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è zhì( 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
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
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 濒临)绝望的边
缘。
3.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fǔ kàn(俯瞰)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 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 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 “自由”、“平等”、“博爱”。
自学指导三(4分钟)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1.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 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从 哪里看出来?
2.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 顺序?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 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 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 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 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散文二篇 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散文二篇  课件(共27张ppt)

语言特点
赏析下面句子的语言,并以此为例试着概括全文 的语言特点。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 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语言特点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情 感强烈地支配着“我”的一生,犹如飓风一样,给“我” 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文章语言含 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拓展延伸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西塞罗)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杜牧)
我为什么而 活着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 学家、数学家、作家,是20世纪西 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 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获1950年诺 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幸福之 路》《西方哲学史》等。
人类、自然和社会领域。
同情苦难
1.文中写了同情苦难的哪些方面?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 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 世界。
同情苦难
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 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的含义是什么?
爱情和知识把作者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 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共36张PPT)
的自豪感。 三则为不能“与其奇者”感到遗憾。
美写作文
美好的景物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暇思,领略完作者描 绘的有声有色、远近错落、动静结合的大好河山,让我 们试着模仿,书写心中的美景。(不少于200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赤壁赋》,诗词《题西林壁》《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 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几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本 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欣然:高兴的样子。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但: 只是。
念: 考虑,想到。 中庭:院子里。 盖: 大概是。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重点句意: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 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 (共4张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 (共4张PPT)-课件
10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新课
•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 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 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 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 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 中书书》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动静的结合。
巩固练习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都
3、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 颓 ),( 沉鳞 )竞跃。坠落 指欣赏 5、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潜游在水中的鱼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结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其 奇 者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俯仰生姿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色彩相配之美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散文两篇 (共29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散文两篇 (共29张PPT)

命之花”;作者最后说“我将用全部的生命看守着它们”,
意思不是说用身体来守,而是在精神上以它们为榜样,终 将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在这点上与它们保持生 命精神的一致。
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即为了寻求爱情、寻
求知识和富有同情心而活着。
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后,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过去的岁月固然令人怀念,但不必惋惜。因为生命是没有
终点的,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它能 够创造新的生命,并快乐地生长着。生命是易逝的,消逝的 成为过去,永不再来;生命又是长久的,它会以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生命的来临。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富热情地去 工作、生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对生命的赞歌。
生难字
臼齿(jiù )
牛犊(dú )
洗涤(dí )
茸毛(ró ng)
疲倦(juà n)
凋谢(diāo) 遏制(è ) 肆意(sì ) 俯瞰(kà n)
消逝(shì )
毁灭(huǐ) 飓风(jù ) 濒临(bīn)
多音字 钻 (zuān)钻出 (màn)蔓延 (wàn)藤蔓
(zuàn)钻石

(háo)呼号 号 (hào)号召 颤
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
类文欣赏
紫藤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开始思索。惜春 的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我喜欢“人间四月天”这 样的句子。因为闰月,今年春天来得迟,虽然是四月,阴 历还在二月,但不知为什么,这棵紫藤却开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 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 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 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 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 思?
合作探究
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 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 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 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合作探究
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 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精读细研
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呢?
带来狂喜
解除寂寞
看到仙境
精读细研
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作者从了解人类心灵(人类)、了解星星为什 么闪闪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 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作家。在哲学上,早期为新实在论者,20世纪 初其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中立一元论学说。在 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 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 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 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获1950年诺贝 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 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 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严文井在 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 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 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Fra Baidu bibliotek
整体感知
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
课下作业
青春是一场未知的旅行,趁着年轻,去追求, 去放肆。
请你以“青春”为题,写一篇哲理散文。
快乐语文 伴你成长
合作探究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 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感情在作者心中的地 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 “在深深的苦海上”是说这些追求面临种种挑战,但无 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感情支配,去面临人生。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 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 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 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 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 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 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 怀和崇高人格。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B.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C.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 远不朽。 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 永久。
课堂检测
3.下列各组词语中红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相同的一 组是( A )
A.数shǔ 数落 B.识shí 识别 C.横héng 纵横 D.模mó 模型
数不胜数 博闻强识 妙趣横生 模棱两可
数典忘祖 远见卓识 专横跋扈 装模作样
课堂检测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 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 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B.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 要而进行活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乐趣。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 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宝贝!”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 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 啊!”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 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 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 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合作探究
作者的语言独具魅力,请同学们画一 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品析。
jiù( 臼 )齿 bái( 白 )色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 (草木花叶)脱落。
卑微: 地位低下。
炫耀: 照耀;夸耀。
濒临: 紧接,临近。
俯瞰: 俯视。
永久的生命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年-2005年7月20日),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1938年赴延 安,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师,《东北日报》副总编 辑,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 书记处常务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 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团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 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精读细研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文章,思路清晰,章法井 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 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自然段): 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 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通过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 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 热爱和赞叹。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面对人生,我们应该像一粒种子那样,生根发 芽,努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实现自我价值,也给 他人带来阴凉;我们也应该像一簇花朵那样,积蓄 力量,绽放美丽,芳香他人,也愉悦自己。我们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实现 人生价值。
合作探究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 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 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 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他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分开来”指的是一个个体。 “合起来”指的是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的精神。
合作探究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 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 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 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三层:(第3至5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 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 凯歌。
合作探究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 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 句子,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 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 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 人寻味。
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 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 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 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 参透其中的玄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 两位作家是怎么说的。
16. 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 哲理。(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的 语言。(难点) 3.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素养)
精读细研
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 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 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 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使身受 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 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板书设计
我 开门见山,回答题目问题

什 么 而
具体 阐述
爱情 知识

同情心
着 指出活着的意义
崇博 高大 的美 思好 想的 境情 界怀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回荡 B.平添 C.饥饿 D.愿景
值的 洗涤 臼齿 际遇
呕心沥血 声名雀起 金榜提名 竭泽而渔
井然有致 蔓延 自暴自弃 迫不及待
合作探究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 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 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哲理的语言,清晰的条理。
本文哲思深邃,鲜明生动,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 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板书设计
永 生命是有限的 久 的 生命是永久的 生 命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神奇 生命本体的流转 赞美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 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博大 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有人为了生存而活着,有人为了情感——亲情、爱情和友 情而活着,它们如一盏盏明灯,驱走了黑暗,照亮了前程,让 我们体验到喜悦和温暖。有人把目光投注到更广阔的范围,这 样的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不管为了什么而活着, 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 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 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 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 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也是古今中 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整体感知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 分别是什么? 作者一生有三种追求:一是渴望爱情, 二是追求知识,三是同情苦难。
预习检查
读一读

牛犊
bēi
卑微
bīn
濒临

洗涤
juàn
疲倦
zhí
繁殖
xuàn
炫耀
màn
蔓延

飓风
jiù
臼齿
kàn
俯瞰
shì
消逝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zāng)肮脏 脏
( zàng)内脏
( mán )蔓菁 蔓 ( màn )蔓延
( wàn )藤蔓
预习检查 形近字
bīn( 濒 )临 pín( 频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