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述

合集下载

核医学骨显像ppt课件

核医学骨显像ppt课件
高的异常浓聚影,呈圆形,类似于“炸面圈” (doughnut)征。
ANT
POST
左股下端骨纤维肉瘤-骨显像呈“炸面圈”征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4. 骨外组织放射性浓聚
• 生理情况下,显像剂经泌尿系统排 泄,故肾脏和膀胱显影。
• 病理情况下,骨外组织摄取骨显像 剂可见于心包钙化或心瓣膜病、急 性心肌梗塞、畸胎瘤、包囊虫病、 乳腺炎症或乳腺癌、原发骨肿瘤肺 转移灶、脑膜瘤或子宫肌瘤钙化、 瘢痕皮肤及骨化性肌炎等。
• 骨组织由无机盐(羟基磷灰石晶体)、有机物(胶原纤维 和层粘蛋白)和水组成。
• 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其主要通过化学吸附(如99mTc-MDP) 和离子交换(如85Sr、18F)两种方式进入骨内与羟基磷灰石 晶体结合。
• 少量骨显像剂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胶原纤维)结合。 • 利用核医学仪器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出的r射线,即可得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儿童由于骨质生长活跃,在骨骺及干骺端有更多放射性 的分布是其பைடு நூலகம்征,通常是全身骨骼中影像最强的部位 。
ANT POST
半岁
ANT POST
4岁
核医学骨显像
ANT POST
12岁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骨动态显像-三相骨显像
• 血流相:反映受检局部大血管血流通畅情况。 • 血池相:反映受检局部软组织血供。 • 延迟相:反映受检局部骨骼的代谢状态 。
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 全身骨显像、局部骨显像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动 态 显 像 ( 三 时 相 骨 显 像 )

核医学:骨骼显像

核医学:骨骼显像

弱点
问题
CT、MRI明显骨质破坏, ECT上为什么没有浓聚?
五、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2、骨静态显像 3、全身骨显像 4、骨断层显像 5、骨显像的影响因素
①饮水②肾功能③显像剂的质量④伪影⑤散射物 质等
骨静态显像
显像剂在脏器或病变组织摄 取达到相对稳定时,采集放
射性分布图像的显像
1、正常影像
正常的全身骨骼显像清晰,放射 性分布左右对称。松质骨如扁平骨及 长骨的骨骺端能摄取较多的显像剂, 密质骨如长骨的骨干摄取的显像剂较 少,前者较后者显影清晰。肾脏及膀 胱影像可见。鼻咽部及鼻窦部血流量 多,放射性浓聚,在正常儿童四肢长 骨发育期,关节软骨下骨板壳形成过 程中直至骺线闭合,骨骺和骨化中心 周围的软骨钙化带都表现为放射性增 高带,为正常骨影像表现。
骨三相显像
(一)骨动态显像
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某一系统 或脏器组织,产生的放射性
计数随时间变化
一、正常影像
1、正常图像
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大血 管显影,随后软组织轮廓影逐渐出现,两侧大血管 和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基本对称,显影时间基本相同, 骨骼部位显像剂分布很少。
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显像剂分布增多, 基本均匀、对称,大血管影继续显示,骨骼显像剂 分布稀疏,显影不清。
PTH242, 正常12-72
三、原发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特点:
好发于四肢骨,脊柱和肋 骨原发性骨肿瘤少见,但 骨髓瘤好发于躯干骨。
恶性骨肿瘤显像特征决定于 血液供应、肿瘤侵犯的范围 和反应骨形成。所示的病变
范围常比X片所见要大
骨显像在鉴别良恶性骨肿 瘤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特 征,放射性摄取的程度并
途径:① 通过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方式 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② 通过有机基质结合方式与未成熟的骨 胶原结合。③酶与酶受体结合位点的影 响和作用。

骨骼系统(7年)

骨骼系统(7年)
99mTc标记化合物。但18F由加速器生产,价格昂贵,
需要PET显像,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
骨显像的分类
骨显像可分为静态骨显像、动态骨显像及断 层骨显像。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显像。
㈡ 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
“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mTc -MDP 740-
三、影像分析
㈠ 骨静态显像 1.正常影像
正常成年人全身骨静态显像呈对称性的放 射性浓聚,但不同骨骼、不同部位放射性 分布也不尽相同。长骨(如四肢骨)较扁 平骨(如颅骨、胸骨、肩胛骨、肋骨、椎 骨及盆骨)影像淡,长骨的骨骺端较骨干 部位浓聚的放射性多。由于骨显像剂经肾 脏排泄,正常骨显像图可见双肾影像,同 时膀胱清晰显影。
局部骨显像 将探头对准受检查部位进 行采集即获得了局部骨骼图像。采集 矩阵128×128,每帧采集500-1000K。
骨断层显像 以病灶或感兴趣区为中心, ECT探头沿人体纵轴环形或椭圆形轨 道旋转360o,每5.6o一帧,每帧2040s,共采集64帧。矩阵为128×128 或64×64,焦距1.0-1.5。采集结束后 经计算机进行断层重建,可获得横断 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
㈢ 注意事项
1注射骨骼显像剂之前0.5h口服过酸钾400mg,封闭甲 状腺。
2.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开病损邻近区,以免影响诊断。 3.注入骨骼显像剂后,嘱患者饮水300-500ml,以加
速非骨组织中放射性药物的排出,降低本低,提高图 像质量,相对减少病人辐射量。 4.检查前患者应尽量排空膀胱,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可 采取导尿。排尿时应避免污染体表及衣物。 5.显像时,应取下身体上所佩戴的金属物品,尽量避 免发生体位变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骨骼系统

核医学骨显像医学课件

核医学骨显像医学课件

核医学骨显像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
挑战
核医学骨显像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辐射防护问题、检查费用较 高、技术操作复杂等。此外,对于部分患者,如儿童、孕妇和骨代谢异常的 患者,骨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受到影响。
问题
目前核医学骨显像在骨骼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变类型的复杂性,骨显像的解释和 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辐射来源
核医学骨显像涉及使用放射性核素,如Tc-99m,发射出γ射线。
辐射危害
长期暴露在辐射下可能导致DNA损伤、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核医学骨显像的辐射安全措施
优化放射性药物剂量
01
根据患者体型、体表面积和注射时间,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
以降低辐射剂量。
严格操作规程
0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核医学操作规程,包括患者准备、药物注射
核医学骨显像的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疗效评估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 解、稳定和进展四个等级。
疗效评估方法
通过核医学骨显像检查,观察肿瘤病灶摄取放射性药物后的变化情况,同时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等综合判断疗效。
04
核医学骨显像的辐射安全与 防护
核医学骨显像的辐射来源与危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定期对核医学操作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环境 安全。
05
核医学骨显像的未来发展趋 势与挑战
核医学骨显像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核医学骨显像技术将更加精细化、无创化和 智能化。新型的成像技术将不断涌现,如分子影像、多模态 成像等,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骼病变和损伤。

骨骼系统(7 年)

骨骼系统(7 年)

99mTc
㈡ 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
“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mTc -MDP 7401110 MBq后立即以1帧/3s的速度连续采集20 帧,此为血流相,再以1帧/min的速度连续 采集5帧,此为血池相,2-4h显像为延迟相。 把分别获得骨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显 像方法称为三相骨显像。必要时可于24h增 拍一次静态延迟相,称为四时相骨显像。血 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血池 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延迟相则反映骨 骼的代谢活性。四时相则更能准确的诊断骨 髓炎和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性。



骨显像可分为静态骨显像、动态骨显像及断层骨显像。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 555-740MBq(15-20mCi),2-4h时后患者仰 卧于全身扫描床上,配大视野探头和高分辨准直器,常规取前位和后位,从头到 足或从足到头一次连续采集获得全身骨骼前位及后位图像。矩阵1024×2048,扫 描速度为15-20cm/min。 局部骨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2-4h后,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或低能通用准直器, 将探头对准受检查部位进行采集即获得了局部骨骼图像。采集矩阵128×128,每 帧采集500-1000K,根据情况选用不同体位显像。 动态骨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Tcm-MDP 7401110 MBq后立即以1帧/3s的速度连续采集20帧,此时骨骼部位放射性较少,称为 血流相;再以1帧/min的速度连续采集5帧,此时显像剂大部分仍聚集在血管床及 血窦内,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骨区放射性分布稍稀疏,两侧基本对称,称为血 池相;2-4h显像称为延迟相。把分别获得骨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显像方法 称为三相骨显像。总合分析三相影像,对疾病的分析、判断有很大帮助。应用计 算机ROI技术,生成所观察部位与健侧相应部位的时间-放射性曲线,还可定量比 较两侧血流灌注的差异。必要时可于24h增拍一次静态延迟相,称为四时相骨显像。 血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血池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延迟相 则反映骨骼的代谢活性。四时相则更能准确的诊断骨髓炎和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 性。但动态显像均应结合骨静态显像而综合分析。 断层骨显像 骨断层显像 以病灶或感兴趣区为中心,ECT探头沿人体纵轴环形或椭圆形轨道旋 转360o,每5.6o一帧,每帧20-40s,共采集64帧。矩阵为128×128或64×64,焦距 1.0-1.5。采集结束后经计算机进行断层重建,可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 像。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骨、关节显像的基本原理,正常、异常影像表现及主要临床应用。

2.熟悉骨、关节显像的常用方法、显像剂、基本操作及影响显像图质量的主要因素;熟悉骨显像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比较其优缺点所在。

3.了解骨密度的概念及测定骨密度的常用方法;了解PET 18F-FDG骨骼恶性肿瘤显像的原理、临床应用。

【内容要点】第一节骨、关节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影象分析一、骨显像的基本原理及影响骨骼各部位摄取显像剂多少的主要因素。

二、骨显像剂:常用的骨显像剂类型及特点。

三、骨显像方法:1.骨动态显像:可分为骨三时相显像(即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和骨四时相(在前者基础上再加24小时延迟相)2.骨静态显像:包括全身及局部静态显像。

3.骨断层显像4.骨融合显像(图像融合)四、骨显像图像分析1.正常骨显像影像表现:包括正常动态及静态骨显像表现。

2.异常骨显像影像表现;包括异常动态及静态影像,后者又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混合型(浓聚与稀疏缺损同时存在)、超级骨显像等。

五、关节显像:基本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及图像分析。

第二节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一、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其它影像学方法比较优势所在。

二、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包括良性及恶性骨肿瘤)。

三、对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四、对骨坏死的诊断;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

五、对骨创伤的诊断:包括特殊部位骨折、细小骨折及应力性骨折等。

六、对移植骨是否存活的检测。

七、对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包括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aget's病等。

八、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第三节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测量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

二、影响骨密度测定的因素及诊断标准。

三、临床应用。

第四节 PET 18F-FDG骨骼恶性肿瘤显像一、原理。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解读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解读

定期体检:监测辐射暴露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未来发展
结合PET技术:提高代谢活性评估,实现多模态融合诊断
结合超声技术:提高血流动力学评估,减少操作风险
结合MRI技术:提高软组织对比度,减少伪影
结合CT技术:提高定位准确性,减少辐射剂量
技术进步: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降低辐射剂量
成像原理:放射性核素在骨骼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反映骨骼的健康状况
伽马相机:检测放射性核素的伽马射线,形成图像
伽马相机:用于检测放射性核素发出的伽马射线
放射性核素注射器:用于将放射性核素注入患者体内
计算机:用于处理和存储扫描数据
显示器:用于显示扫描图像和结果
注射放射性核素:将放射性核素注射到患者体内,使其在骨骼中聚集。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通过扫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
扫描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来说更加安全舒适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原理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难点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骨关节炎诊断中的优势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骨转移瘤的诊断:通过骨扫描可以发现骨转移瘤的部位和范围
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骨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感染性疾病的部位和程度
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骨扫描可以评估骨代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骨肿瘤的诊断:骨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恶性程度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解读方法
骨扫描图像的特点:黑白对比,清晰度高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朱蓓玲
1
核医学的分类
2
骨显像的原理
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 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
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 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 作出定 位诊断。
3
常用的骨显像剂
1) 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亲骨性能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
61
131I-MIBG治疗
治疗方法
1. 病人准备 停用影响131I-MIBG摄取的药物,如可卡因,利血平 治疗前3天用卢卡氏碘液封闭甲状腺,10滴tid,直到治
疗后4周 2. 131I-MIBG剂量:3.7-11.1GBq 3. 给药方法 : 静脉滴注,速度缓慢,60-90分钟滴完 4. 注意事项 :
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采用高分辨率低能准直器, 显像后多排尿
11
骨断层显像
目前本科有SPECT/CT
一次检查可将骨断层与CT图像融合(同机融合)
可精确的解剖定位,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2
骨断层显像
13
骨显像的适应症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明确恶性肿瘤有无骨 转移
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 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痛及骨关节痛 观察骨移植存活情况 早期骨髓炎的诊断 评价治疗后疗效 判断应激性骨折和其他隐匿性骨外伤
治疗) 可考虑放射性核素治疗 乳腺癌 前列腺癌骨转移 可优先考虑内分泌治
疗再行放射性核素治疗 以上治疗可与二膦酸盐类药物并用
60
131I-MIBG治疗
适应症
能摄取131I-MIBG且保留时间较长的肿瘤, 如恶性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符合以下情况者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4期 注射显像剂后24小时显像
主要有助于骨髓炎的诊断
10
99mTc -MDP全身和局部骨显像技术
注射显像剂
静脉注射740-1110MBq(20-30mCi) 注射部位避开已知或怀疑有病的一侧或部位
显像前病人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多饮水 (10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取出衣袋内金属物品)
显像
49
骨转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化疗) 神经松解术 外照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50
治疗骨转移骨痛的放射性药物
SrCl
51
153Sm-EDTMP临床应用
适应症
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骨痛 骨显像见多发性浓聚提示骨转移 近二个月不考虑化疗,近期不考虑放疗 化疗后二个月,放疗后一个月
26
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
27
闪烁现象
某些肿瘤的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但复查骨 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 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
28
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
1. 骨显像的优缺点
敏感性高 较X线片早3-6个月发现病灶 一次成像可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可作筛选手段 特异性不高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朱蓓玲
1
核医学的分类
2
骨显像的原理
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 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
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 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 作出定 位诊断。
3
常用的骨显像剂
1) 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亲骨性能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概述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解读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应用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优势与局限性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未来展望
2
01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原理
20
局限性讨论
1 2
特异性较低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虽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相对 较低,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分辨率有限
由于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骨显像的分辨率相 对较低,可能无法清晰显示细小的骨骼结构。
3
受干扰因素影响
某些药物、治疗或生理状态可能影响放射性核素 的分布和代谢,从而影响骨显像的准确性。
定义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骨骼寻求剂,通过注射入体内 后,在骨骼中聚集并发出γ射线,进而通过外部探测器进行成像的技术。
原理
骨骼寻求剂在体内分布后,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 在骨骼中聚集。通过γ射线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骨 骼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14
0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应用
2024/1/25
15
恶性肿瘤骨转移评估
早期发现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具有高灵敏度 ,能够在X线平片发现骨转移前数
周或数月内检测到骨破坏累及的 范围。
2前后的骨显像图,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肿瘤缩小、骨 转移灶减少等。
预测预后
2024/1/25
4
发展历程及现状
01
02
03
早期阶段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七、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1.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首选检查 转移性骨肿瘤的特点: • 全身骨骼多发散在的放射性浓聚灶,常位于中轴骨 • 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缺损 • 同时存在放射性浓聚和放射性缺损区 • 弥漫性骨转移,超级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骨 甲状腺 肾脏 心脏 美克尔 肺 其它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一、骨显像原理
• 与骨组织无机成分(羟磷灰石晶体)进行离子交换或者是化学吸 附
• 骨组织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未成熟胶原)相结合
二、影响因素
• 骨质代谢的活跃程度 • 局部血流状况 • 交感神经状态
三、显像剂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99mTc-MDP 其它还有99mTc-PYP,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六、骨显像图像分析
(一)骨动态显像
1、正常图像 ⑴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 8~12 秒可见局 部大血管影,以及随后出现的软组织轮廓影,两侧影像基本对 称。⑵血池相:软组织影像更加清晰 2、异常图像 ⑴血流相: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或显影的时间 改变,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病变部位血 流灌注异常及血管病变。 ⑵血池相:局部骨骼或软组织放射 性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局部是否有充血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正常全身骨显像(成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正常全身骨显像(儿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2、正常影像变异和伪影 ⑴受检者自身因素 ① 体位不正 ② 排尿困难 ③ 金属异物遮挡 ④ 尿液污染 ⑵技术因素 ① 注射点外漏 ② 药物标记率降低 ③ 探头位置异常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 检查前准备 • 检查过程 • 检查结果解读 • 检查后处理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展望
01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来检测全身骨骼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医学影像方法。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05
检查后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将使用过的显像剂、清洁 用品等放射性废物进行分 类收集,避免与普通垃圾 混放。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对核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确保准确、安全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
跨学科合作
鼓励核医学专业人员与其他医学领域 的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核 医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骨髓炎、骨结核等疾病。
骨皮质不连续
骨皮质出现缺损或凹陷,提示 可能存在骨折、骨肿瘤等病变 。
骨髓腔异常
骨髓腔出现增宽或狭窄,提示 可能存在骨髓炎、骨结核等病 变。
骨纹理模糊
骨纹理出现模糊或中断现象, 提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骨关
节炎等病变。
诊断分析与鉴别诊断
基于病变部位和影像表现进行诊断
根据全身骨显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
02
检查前准备

骨显像的原理

骨显像的原理

骨显像的原理
骨显像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生成人体骨骼的影像。

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探测器来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从而获得骨骼的图像。

具体来说,骨显像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99mTc(MDP)作为标记物,并将其注入到体内。

该物质会被骨组织吸收,然后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过程,发出伽马射线。

探测器会探测这些伽马射线,以获取骨骼的相关信息。

通过对骨骼不同部位进行扫描和处理,骨显像可以生成非常清晰的骨骼图像。

它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检测和治疗过程的监视。

骨骼系统显像(核医学)

骨骼系统显像(核医学)

SPECT/CT图 像融合显像
www,
四、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动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断层显像与融合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正常图像
全身骨骼显像清晰
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 上下分布均匀
疏质骨>密质骨。 扁 骨>长 骨 骨骺端>骨 干 大关节>小关节
双肾、膀胱显影
正 常 全 身 骨 骼 显 前位 像
肿瘤骨转移放射性“热 区”与“冷区”并存
A
B
C
D
A:X线平片-腰椎退行性变
B:MRI-L4、L5椎体信号改变 C:CT-L4椎体成骨性改变,L5椎体骨质破坏 D:骨显像-腰椎、骨盆、肩胛骨、颅骨、左股骨异常浓聚
见年
明。 显自 异觉 常双 ;腿 骨骨 显痛 像, 示多 多次 处
X
男 性 , 49 岁 , 鼻 咽 癌 放
值 ➢ 有利于发现原发病灶以外的骨转移病灶 ➢ 有助于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疗效的监测与随访 ➢ 骨三时相显像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
价值 ➢ 特异性不如X线、CT、MRI等
骨肉瘤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 样组织或骨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 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
女性,16岁
显像最佳时间 静脉注射后3-6h
1.骨静态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 鼓励病人多饮水; ❖ 检查前排空膀胱; ❖ 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 除去病人衣物上的金属物品; ❖ 病人取仰卧位,检查中要求病人保持固定体位。
骨静态显像
全身骨显像 (whole body bone static imaging) 全身骨骼前位和后位 影像 临床应用:全身骨骼 病灶的寻找及诊断
LOGO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随着人们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核医学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将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骨骼病 变信息,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能够对患者的骨骼病变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呈 现,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未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 加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等待期
全身骨显像
了解患者病史、排除禁 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等。
使用放射性核素如 99mTc等制备骨显像剂 。
将骨显像剂通过静脉注 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 。
让骨显像剂在体内充分 分布,一般需要30分钟 左右。
利用γ相机或SPECT进行 全身骨显像,获取骨骼 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的成像技术
1 2
该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经过几十年 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可靠的诊断方法,被广 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评估。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骨质 疏松症等骨骼疾病,以及评估骨折和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
健康宣教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可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05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的展望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的未来发展方向
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骼病变的细节和变化。
良性肿瘤
对于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肿瘤、肝肿瘤等,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可辅助判断是否有骨 损伤及损伤程度。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3. 转移性骨肿瘤的典型形态包括: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大团、块状病灶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或不则形病灶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
4.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骨髓炎、关节炎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甲旁亢、肾性骨软骨病、Peget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将 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35-40倍。 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成骨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9.03.038
[基金项目]
科学 (ZR2016HM62)。
[作者简介] 国(#963—),,

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山
导师,研究方:肿瘤
核医学。
响骨组织对显像剂摄取的因素主要有:骨局部血流
量、骨的代谢活性、交感神经的兴奋状等。
多种因素 导致
医学家王世贞教授指出:核医学是医院现代化的标
志之一。核医学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临床核医学常
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对肿
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决策疗评估均有

的作用。《中国 性 诊疗规(2015年)》⑴
中指出,射性核素骨显像是用 断 骨转移
的常规检查方法。
1骨显像的原理
全身骼,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内脏的功能;在
»*Tc-MDP的2倍。18F-氟化物较高的毛细血管通透
性和快速的
,/
值。
2骨显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 应 : ①有 性 肿 瘤 病 , 期
骨转移
灶,治疗后随诊;②评价 显因的骨痛和

;#
发骨肿瘤,检查其他骨骼
累情况及转移病;④临床 骨折;⑤期诊断骨
髓炎;⑥临床 代谢性骨病;⑦缺性骨
;(
骨活检的 ;)移骨的
3.2进行肿瘤临床分期、治疗计划制订和预后评估
约25%的骨 患者无状%骨痛);主述骨痛者
经骨显像证 85%存在有骨
,而无骨痛者中
19%~34%证实有骨 ⑶。因此,为了早期检出骨
转移瘤,放射 素骨显像应作为
患者的
常规检查,其对于其临床期、治疗计划的制订及预
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避免误误治。早期发现骨
及时治疗,避免癌性骨痛起生活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年5月第17卷第3期
继续教育园地
・329・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述
杨国仁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山东济南250017)
[关键词]核医学,核素,骨显像;肿瘤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疾病
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医院等级评审中,
核医学科是三级甲等医院的必备条件。我国著名核
血液的

方面,骨骼
的作用。骨骼中的无 物
,矿物
骨组
2/3,其中主要成分
。骨显
像最常用的显像
99*标记的亚甲
盐(®*rc-MDP),其具有骨摄取高且迅速、血液和软组
的,
在骨 ,
在性
出液中,其
。经
后2~3h,50%~60%的放射性99*Tc聚集在骨皮质,
"叮,发出的低能伽马射 SPECT
像,
而显示骨骼的 ,
50%, 而骨显像
转 移瘤 的 的
仅为2%~5%。

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目前临床探查
骨转移灶的规
是: 全身骨显像;性
有症状

X 、CT、MRI
,或定
期( 3~6个月)
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特 是孤立性病灶,行X线、CT、MRI及PET-CT等 一证实,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及发生病
理性骨折的风险[3]( 3)。
范围。其 是较常规骨显像

显示

转移,
时对全身淋巴结及
转移
进行检,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
案。但其有一 局限性,对
肾癌骨转移
、 骨部 的转移 , 及
骨性病 的
;价

骨转移 查的
选方法。②18F-氟化物(氟离子),原理与MDP相似,
骨 局部 流、 骨 细胞活性、 化学 及
上的OH-交换,骨 18F-氟化物量是
量下,
预 重骨病理性骨折导致能
有重要床 。此外,骨显像能客观、有效地测

治疗果。
多发远处骨
生存率明显低于单发者,
且原发 术
术治疗后患者 均生存期无
明显 叫
3.3骨 病变的诊断一些良性病变,如骨折、股
骨头坏死、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畸形性
骨炎和类
骨显像上有一定特征性
表现。
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探测骨损伤最





“ ” 现。
10%~20%
骨显像 发骨转移 骨显像
图 1,2。

图1
骨显像前
全身像
图2多发骨转移前位及后位全身图像
X线平片呈阳性则需骨转移灶局部钙含量变化
为30%〜70%,

。骨显像 X
提前3~6个月
18个月发现 肿瘤的骨
转移&2'。骨显像骨转移灶的
94.3%,而X
为60%; 肿瘤骨转移灶X
活情况;⑩
查、诊断骨、 炎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评价骨
病治疗疗。无

-330-
3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3.1早期诊断骨转移瘤全身骨骼显像是骨显像最 常用的显像方式,一次显像能展示全身骨骼情况,有
助于临床了解骨骼疾病的全身病变特点和分布特
点,发现隐匿病灶,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较系统的
影像学依据。
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占原
影像技术,
床核医学常规影像检查的
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
发肿瘤的85% ,从理论上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
转移,中
系统肿瘤和
癌 有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年5月第#7卷第3期
转移。
90%以上的骨转移病灶为多发性,约10%为单个 转移灶。骨转移瘤的显像特征为多发、不规则的
射“”,
和骨最
“” “” “”
o骨转移瘤
异常摄取显像剂,如
炎症、各种发性转移性肿瘤、腹腔 、钙化、
局部流变化、血管透性增加、细胞间质容扩
大、手术创伤、外伤、射治疗等。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检查方法也
逐渐应用于临床,如PET 在肿瘤骨转移方的诊
断价值有所体现:①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显像,其理是据骨转移
代谢
活 性改变, 进 细胞 骨
确诊恶由中瘤
筛查
骨转移临床表现a
放射性核素
或中晚期恶性W瘤b-U骨显像
(ECT)

未确诊骨
确诊检查
•X线平片

•MRI扫描

・CT扫描

•PET-CTC
选择笑
•骨活检
骨转移•
•常规检查: 全面体检, 血常规、血 生化、血钙 和电解质 •选择笑: 骨代谢生化 指标
密切观察 走期复查
及治疗
图3 骨转移的一般诊断流程。a.骨转移的临床表现:骨疼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脊神经压迫、高血钙症等。7•中晚期恶性肿瘤及 高风险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c.由于该检查费用昂贵,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骨的血供和代谢情况,其
余经肾排出体外。尤其在有成骨损伤的新骨 :

多的
,因此当局部骨骼
有疾病或损伤,如肿瘤、炎症、骨折等引的骨改
变,行射性核素骨显像时会
多的显像而
异常显影,呈放射性浓增强的“热”区;反之,当局
部骨
降或病理呈溶骨改变时,骨显像剂
浓随之减,在显像图上则表现 射性稀疏缺
损的“冷”区,据此可对骨骼病变出相应诊断。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