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模型和运用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科学的模型,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指导思想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构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模型构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是否有打针的体验,在打针前医生对打针部位进行了什么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用酒精棉擦拭。让学生感受我们身体无时无刻都处在病菌的包围中。

(二)激疑探究

提问:身处在病菌包围之中,什么让我们不容易患病?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免疫相关概念,分析出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提问:当我们的皮肤受损时,病原体通过了第一道防线进入体内,又会有什么阻挡病原体?

学生分析出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有效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

(三)模型构建

提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展示体液免疫过程的图解,引导学生分析体液免疫的核心知识。

1、抗原

通过列举抗原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抗原是外来异物甚至只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

2、抗体

分析抗体的用途,体会抗体是如何作为“武器”。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

3、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4、吞噬细胞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在体液免疫中承担处理抗原的功能。

5、T细胞与B细胞

教师补充背景知识: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为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为B(淋巴)细胞。

6、浆细胞与记忆细胞

它们由B细胞产生的过程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述?它们功能分别是什么?

增殖、分化

请同学们在分析图像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并建立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运用教师准备好的概念卡片,构建体液免疫的概念模型。其中一名学生讲解,另一名学生动手摆放,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学生动手构建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提问:为什么注射疫苗能预防疾病? 为什么被毒蛇咬伤要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含抗体),而且必需是该毒蛇对应的抗体?

体液免疫的应答时间较长,而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快、更多,能及时地消灭病原体。抗体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只能针对某种抗原。

提问:肝炎病毒是寄生在肝细胞之中的,如果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后,抗体是否能将其消灭?为什么?机体将如何应对?

不能,因为抗体是蛋白质,只能分布在细胞外(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要消灭细胞内的肝炎病毒还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

展示细胞免疫的图像模型,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模型。

增殖、分化

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和抗体结合

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模型运用 提问:你能以肝炎病毒侵入人体为例,分析并说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吗?

细胞外的肝炎病毒可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而细胞内的抗体先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裂解,从细胞中出来,再由抗体消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指导学生自学,联系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习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理解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小结: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之一,运用模型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培养了学

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这一节内容两课时结束了,但学生对免疫调节的探究却没有结束,反而热情更高了。他们在课后问了我很多问题,如:可不可以通过注射艾滋病疫苗来预防艾滋病?既然非典可以用得过非典且治愈的人的血清进行治疗,可不可以给已染上HIV 病毒的人注射相应抗体进行治疗?这些问题不正是现在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吗?社会不正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体液免疫的过程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选修)将体液免疫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实际上这3个阶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过程,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故新课标教材(稳态与环境)不再将体液免疫分段叙述,而是以文字和示意图的形式将体液免疫的连续过程进行整体描述。无论是分段叙述还是整体描述,都存在着弱化处理的倾向。例如,在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抗原所隐藏的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学生不禁要问:既然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为什么大多数抗原还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以及T细胞对抗原的呈递呢?事实上,当一种特定的抗原进入人体时,它会结合在一种适合于其形状的B细胞表面受体上,当B细胞在连续接受了带有互补决定簇的抗原刺激之后就会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少数记忆B细胞。同时,吞噬细胞会吞噬同一类型的另一个病原体,并把它分解。病原体被分解后,来自病原体的抗原则出现在吞噬细胞质膜的受体中。T细胞中有一类辅助T细胞,能够靠其表面上的特定受体识别吞噬细胞质膜上的抗原,这样辅助T细胞被激活并产生淋巴因子,淋了因子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这一B细胞依靠辅助T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中需要辅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

由此可见,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并非是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而是通过分泌淋巴因子刺激已经和抗原结合的B细胞,以强化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这条免疫途径,使之快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笔者认为,向学生说明T细胞分为辅助T细胞、杀伤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因为参与体液免疫的是辅助T细胞而非效应T细胞(教材笼统地称为T细胞);二是因为淋巴因子是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教材认为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另外,应向学生说明B细胞和T细胞表面有特定的受体(糖蛋白分子)、每个淋巴细胞的表面上可以有几千个受体,并且这些受体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个淋巴细胞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抗原。这样处理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在必修课中学生已学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子与细胞识别有关,在“分子与细胞”中专门分析了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细胞的信息交流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选修课中还要讲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