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既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诗的美妙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深入理解,欣赏古诗的美妙和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一些相关的古诗材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与古诗相符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会写“牧、蓑”等7个生字,会认“篙、棹”等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呈现画面1、今日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爱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加学生的探讨。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然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闲情逸致地看那慢慢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安逸,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特别满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乏)(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其次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出“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3.通过看诠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通过古诗句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的快乐,回顾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许多多美好的趣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与童年有关的古诗词,看看从中能读出什么。
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前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
2.指名诵读(大屏幕出示古诗)①生读。
读后评价②多种形式读(评读,赛读,合作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想象一下,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学生的想象。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学习《牧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学习。
生自由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大屏幕)(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结果?(相机理解“六七里”“三四声”)(2)不错,同学们的理解很到位。
是呀,在这辽阔的田野上,时断时续的传来了几声牧童的笛声,让人感到是那么的悠扬悦耳,轻松舒适。
读了这句诗,你们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谈感受)(3)同学们的感受真深刻,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
(4)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句,哪个小组来汇报?出示:“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大屏幕)交流学生的学习感受(1)你们理解的也非常到位,那读了这句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呢?(我感受到牧童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我感受到牧童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刘杰博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材内容1. 《古诗词三首》的选取在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名为《古诗词三首》的教材内容。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晓》。
这些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古诗词三首》的课文内容•准备书写工具,如铅笔、笔记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引入《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登鹳雀楼》教师可以以解释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的内涵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3. 学习《望庐山瀑布》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了解《望庐山瀑布》的描写手法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学习《春晓》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春晓》中的清新、明亮和生机勃勃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诗词朗诵、诗歌创作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对该教材内容的教学把握和实施。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江南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江南春”、“水乡”等。
(三)学习《静夜思》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静谧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代表着夜晚的宁静,“疑是地上霜”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四)学习《春晓》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生机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处处闻啼鸟”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句解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江南春》、《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课堂气氛有时显得较为沉闷,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 一《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一《牧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2第二课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复述古诗,理解诗句。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
(学生回答)2.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注释,再次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
(学生回答)3.教师点评,补充诗句的含义。
2【讲授】二、剖析重点字词,理解古诗。
1.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古诗中有哪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学生回答)2.教师讲解难懂的字词,并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4.教师点评,补充主题的深层含义。
3【活动】三、仿写古诗,体会用词的乐趣。
1.请同学们尝试仿写这首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教师提供写作思路和技巧,指导学生写诗。
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的诗,教师点评和指导改进。
5.3第三课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观看视频,感受牧童的生活。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牧童的视频,感受一下牧童的生活。
(播放视频)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回答)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牧童的生活和情感。
2【讲授】二、朗读古诗,表达情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这首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评和指导改进。
3【活动】三、自由创作,激发写诗兴趣。
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提供写作思路和技巧,指导学生写诗。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的诗,教师点评和指导改进。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也能读得比较有韵味了。
但是,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还有很多精妙的地方等着我们去研究。
人们常说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一句诗就是一份情,一句诗就是一种境界。
今天,我们就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来欣赏这幅画,体会这份情,感悟这种境界吧!请看下面的活动。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春日》和《游园不值》。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成语,如“瓜洲”、“绿杨”、“春色”、“红杏”等。
3.分析并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对比分析、情境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在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古诗词的学习已经由简单的识记和背诵转变为理解和赏析。此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但如何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及诗人的情感表达,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采用情境体验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江南春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5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2、篇章2:舟过安仁范文(基础版)3、篇章3:清平乐村居范文(通用版)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能够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准确读写“牧童、茅檐、蓑衣、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看看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是否和我们一样。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三首古诗词,要求:(1)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2)借助课文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3)想想这三首古诗词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读三首古诗词,相机指导读准确。
着重正音:篙(ɡāo)、棹(zhào)、翁媪(ǎo)、卧剥(bāo)、清平乐(yuè)。
提示“亡赖”同“无赖”,“亡”在这里读wú,是古汉语中的读法。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5、指导生字的写法:“蓑”,上下结构,下面是“衰”,要写好第二个横。
有五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剥”是左宽右窄。
6、再读三首诗词,边读边想,分别从诗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画出描写儿童的诗句。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牧童》。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板书设计:
牧童卧
黄昏月明
草、笛、蓑衣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快乐美好的童年
《舟过安仁》小童: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
翁媪中儿——织
小儿——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