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讲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20002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开设学期考核方式专业必修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第二学期闭卷考试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同学们日后从事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基础,掌握儿童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情绪、个性、性别角色形成、同伴关系等方面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二、本课程与各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前要先学好普通心理学;其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再次,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三、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是掌握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概述第一节一、发展的概念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横向研究二、纵向研究三、聚合交叉研究设计四、两类双生子对比研究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胎儿的发育过程,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以及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要求同学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关系。
最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振宇 第一章 绪论
三、个体的心理发展
(1)胎内期,从受孕到出生,生命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历时9个月, 快速演变为人类胎儿;
(2)新生儿期,从出生至1个月(医学上定为28天); (3)婴儿期,从出生后1个月至1岁; (4)幼儿早期,1-3岁; (5)幼儿期,3-6或7岁; (6)童年期(学龄初期),6或7岁至10岁或11岁。 (7)少年期(学龄后期),11或12岁至14或15岁。 (8)青年初期(学龄后期),14或15岁至16或17岁。 从(1)到(5)统称学前期。 在儿童心理学的领域中,如何认识个体心理发展,形成了许多理论派别。
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组成了桥式测 量电路,Rm为温度补偿电阻,e为激励电压,V为 输出电压。
总电路图
双臂电桥接两个电阻应变片,双差动全桥接了四个电阻 应变片,且按它们的受力方向接成差动形式。接入电阻 应变片数目越多,其灵敏度越大。
五.系统的构成特点
电子秤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体化 的电子称量装置,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快速、准确、连 续、自动"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 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求。
•
• 电子衡器产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从通用的各种规 格的电子秤到大型的电子称重系统,从单纯的称重、计价 到生产过程检测系统的一个测量控制单元,其应用领域在 不断地扩大。
三.选择测量参数
•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
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 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
学龄期儿童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交往 更加复杂,逐渐形成更丰富的人际关 系网络。
自我意识发展
学龄期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 标。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
青少年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和创造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
学习和研究。
情感和情绪发展
青少年开始体验更丰富和复杂的情 感和情绪,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有更高的需求。
03
情绪与认知发展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积极情绪有助于儿童更主动地探
索和学习。
儿童社会性发展
1 2 3
亲子关系
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他们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对儿童的人格和行为发展有深远影响。
同伴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与同龄伙伴建立关系,这 种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有重要 作用。
评估和反馈
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的行为表现,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家庭中的应用
亲子关系
了解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策略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家长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策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解决家庭矛盾
社会认知能力
儿童逐渐理解并适应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形成社会认知能力。
04
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
01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能力是不同的,如新生儿只会 哭,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表达更多复杂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 怒等。
情绪调节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转移注意力或 寻求帮助来平复情绪。
儿童发展心理学精解课件
儿童发展心理学精解课件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和情绪等方面发展的研究。
它帮助我们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二、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1. 婴儿期发展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迅速发展。
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头部、身体和四肢,开始感知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2. 幼儿期发展幼儿期是从两岁到六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开始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并逐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
3. 少儿期发展少儿期是从六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4. 青少年期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十三岁到十八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并与同龄人建立紧密的友谊关系。
三、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身高、体型、智商等特征往往与家族有关。
2. 环境因素儿童所处的环境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3. 社会互动因素与他人的社交互动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教师和同学的互动都会对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绪发展产生影响。
四、儿童发展的重要理论1. 神经发育理论神经发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关键期和敏感期。
适当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逐渐建立起来的。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3. 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由维果茨基提出,认为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ppt
将兴趣和创造力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 ,促进儿童在游戏、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
05
儿童发展中的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
焦虑症
描述:儿童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担忧、 紧张和恐惧。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和家庭支持。
抑郁症
描述:儿童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 力。干预措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环 境中的行为来了解他们
的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 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 反应,以揭示心理发展
的规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儿童及其家庭背景 、环境等因素对儿童发
展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儿童或群体进行 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揭 示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情绪表达
鼓励儿童以适当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语 言、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内 心的感受。
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
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社会规范
让儿童了解社会规范和行 为准则,如礼貌、尊重他 人等,并引导他们遵守。
社会角色
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的社会 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 角色等,并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重要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成 长过程中的变化、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预防和解决儿童发展中的 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阶段
儿童发展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 任务。
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特点和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学时数分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概念及学前儿童观2.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3.了解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概念难点: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1.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2.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1.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2.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宽泛的研究方法2.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课时理论环节学时数:36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开课单位: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和有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能够运用有关的理论来解释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初步学会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3.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4.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3.学前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痛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5.幼儿观察的发展6.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4.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6.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7.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8.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9.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3.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4.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5.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6.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7.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8. 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4.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5.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6.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1.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2.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 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4.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5.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6.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5.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3.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7.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5.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四、学时安排五、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4.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6.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7.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8.幼儿视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9.幼儿观察的发展10.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1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2.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3.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14.想象概念及种类1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16.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7.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18.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9.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0.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21.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4.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2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6.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27.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28.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9.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30.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31. 幼儿口语的培养32.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3.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4.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35.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36.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37.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38.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39.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0.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1.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42.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3.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4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45.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46.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8.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9.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5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5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5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5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54.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陈帼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
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
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重点
考试类型:名词解释5*4 简答题5*8 论述题2*20第一章绪论1、个体心理的发展趋势向上:从无到有,从简到繁。
向下:老化或衰退。
2、心理发展学个体心理发展学即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即从出生到17、18岁的个体。
3、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1、认识的发展2、情绪和意志的发展3、个性的发展4、生理和动作的发展4、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1、主要效应模式:是把早期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模式化,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遗传决定论),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
2、相互作用模式:儿童的发展是环境与遗传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结合产生良好的发展结果,不良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相互作用得到不好的发展结果,良好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相结合,或者有欠缺的遗传与良好的环境相结合,得到中等效果的发展。
3、交互作用模式:遗传结构和环境经验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基因特性起作用的方式、程度和途径遗传特性影响着环境因素起作用的因素、方式和程度。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量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渐进的,不分阶段的;认为儿童和成人都以相同的方式对周围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成熟和较为成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数量上和复杂程度上的不同。
2、阶段论个体心里的发展从一定时期发展到另一新时期在功能水平上存在质的差异,表现为心理特征多方面复合模式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发展上质的飞越和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1、发展的机能理论持此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有机体的内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2、发展的机械理论此观点提出,发展完全可以被环境的力量或人为的力量所控制,发展的结果能够直接预测。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又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来研究,即从动物演化到人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即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称为动物心理或比较心理学。
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进程,即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
称为民族心理学。
一支是从心理的个体发展来研究,即从出生到老的过程,称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成熟(0—17、18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它包括:1、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
这种发展方向、顺序是带有客观规律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准确地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儿童的心理因人而异,但个别差异的表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人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三个W:What ? When ? Why?What:“是什么”,即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或特征。
When :“什么时间”,即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什么原因”,即对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因素。
具体地说,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如,儿童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发展变化的,儿童的语言是怎么样发展的,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绪及道德是怎么样发展的,等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终极版)
42
2020/3/1
发展的年龄特征
对异性的向往。躯体发育的成熟还会导致 青少年渴望了解异性、接近异性。青少年 从向往年长异性的时期,逐步过渡到对几 乎所有异性的狂热期,最后到专注于一个 异性的浪漫恋爱期。
43
2020/3/1
2020/3/1
44
介绍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敏感期 ●转折期 ●危机期
50
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
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 览参观,开拓视野,多 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 置智能玩具等。
2020/3/1
51
几个关键期
0-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是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10岁以前是外语学习、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
46
2020/3/1
关键期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 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 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 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 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 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 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 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 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 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 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 了。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34
2020/3/1
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 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 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 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 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13
2020/3/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1-7 教案、讲稿
教案性是怎么形成的,儿童的道德是怎么发展的等等,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为了描述和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回答或研究引起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
例如,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为什么儿童能在出生后短短的三、四年内就能基本上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思维阶段不变地推移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呢?上述内容的研究和回答标志着儿童心理科学的成熟水平。
许多心理学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提出自己种种的理论假设,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实验验证等,构建种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虽然每个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点并不相同。
4.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家庭、邻居、学校、社区、文化团体、社会经济团体、亚文化团体。
这类环境有时候被描述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
不同的生态环境会对儿童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了解儿童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也能为如何正确指导儿童健康地发展创造条件。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原因,测定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探讨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理论的构建不仅仅是为了解释种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用来指导儿童正常、健康地发展。
前面的研究可以称为基础理论研究,而后一部分的研究可以称为应用性研究。
这两个部分的研究是促进和繁荣儿童心理科学所不可缺少的。
而且这两部分的研究有时也不是绝对分离的。
三、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
介绍课程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的主干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为学习本专业的理论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做好理论准备。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先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和普通心理学。
因为没有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关系;没有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心理学概念。
本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学前课程论、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幼儿园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前提。
因为没有本课程的知识,不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不能真正掌握这些学科中的知识,如儿童观、儿童教育方法等。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总的学习目标是:
理解并牢记本学科中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生和心理转折的时间;
深入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特殊心理现象,尤其是各年龄段中的特殊心理表现;
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各年龄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4)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因素的作用,比较这些因素在学前儿童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心理品质上作用的异同。
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过程中多用理解的方法学习,只记忆那些关键的年龄点和特殊的心理现象;
(2)要联系儿童行为的实际来理解本学科的所有知识,有条件的常去幼儿园,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获取感性经验。
如果是幼儿教师,要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准确地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心理和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学( psychology )
“心理”又称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人们都熟悉的字眼。
但是,人类对心理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把心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深不可测的、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活动的结果。
当人出生时,灵魂就居住在人体里,控制着身体的各种活动,睡眠时,灵魂暂时走出人体,它回来时,人就醒了,人死后,灵魂永远离开人体,一去不复返。
在他们看来,心理是世界的本源,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心理的产物,这显然是唯心的心理观。
事实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源,人的心理是由物质活动派生而来的产物,是身体的
机能。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古时候的人在生活中体验到,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心脏活动不一样,如平静、激动、愤怒时,心跳速度不一样,由此猜测心理的器官是心脏,并把这种误解反映到汉语中,如“心里有事”、“计上心头”、“心酸”、“心爱”、“心想”等。
在《说文解字》中,与精神有关的字280个,全部由“心”字旁组成。
以后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的器官不是心脏,而是脑。
19世纪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 1824~1880)首先发现了大脑左半球额下回损伤,导致人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称此为“运动性失语症”,此后又陆续发现了“失写症”、“失读症”等,这些科学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脑是心理的器官。
任何认识的产生,情感的表达,意志行动的触发都与人脑息息相关,人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在此完成,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在英文中心理学psychology”,同来源于希腊文,意思关灵魂的科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对象由灵魂(soul )改变为心灵(mind);心理学既是对心灵的研究,或亦可称心灵哲学(psychology of mind)。
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一1841)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之说。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 1832一1920)在莱比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并培养和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因此,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冯特被确认为近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psychology)不仅是一门认识到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了解、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对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展,形成了诸多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心理学的大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
科学。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尽管分支繁杂,但仍可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一是
从其性质几分门别类,另一是从应用上分门别类。
如果把心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水平上加以研究,心理学可以有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等。
如果把心理学按其应用范围加以研究,心理学可以有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津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等。
普通心理学则是概论性的基础理论的心理学。
山此可见,发展心埋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
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发展(development),有多种含义。
一般人们理解为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在此含义上,与生长(gowth)为同一语。
但严格意义上、发展尤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特别是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环境或学习的结果,这种变化既可是量变也可是质变。
而生
长通常用于生理方面,对人类来说,生长是从卵子受精开始,直至个休或组织衰亡为止的持续过程。
发展与生长两个术语既有联系又有以别,成熟(maturation)比前者更为复杂,它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生理的成熟,即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臻币完备状态,生长即告停止;其二为心理成熟,包括智能的成熟、情绪的成熟和社会性的成熟个方面。
简言之,成熟是指随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与变化,成熟排除了练习和经验。
一般说,成熟不但确定个体发展的最大限度,同时也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和速度。
但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形成了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发展心理学”词,是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虽然心埋学家对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发腰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发展。
心理发展研究的两个方面:
(1)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考古动物世界社会发展手机饮食服装房子相貌
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相联系的。
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它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受刺激性)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
人类心理发展史则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人类的心理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准备起来的,是跟动物心理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心理、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过程中、在言语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人的心理、意识不但能适应现实,而且能变革现实
(2)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具有心理?他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的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中,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是按着什么规律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史必须阐明的问题。
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的概念
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各时期的划分国内外学者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四个时期,即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而以婴、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和阐述的对象。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