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探微

当前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探微

l 4・
第 3期
仪 淑 丽 :当前 闽 台高 职 院校 合作 办学 探微 以支持 。 E 4 ] 4 3 这 均 显 示 出福 建 省 在 高 职 院校 合 作
办学 上 的诚意 与态 势 。
法 ,有 研究 者 称 之 为 “ 2+1 ” 、 “ 2 .5+0 .5 ”
培养 模式 。即前 两年 或 两年 半在 福建 省 高职 院校
素质应用型人才。 ¨ 2 j 1 如何进一 步深化 闽台高职 院校合 作办学 ,尤其是实 现专业共 建 、课 程对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 0 1 [ 作者简介 ]仪 淑丽 ( 1 9 7 5 一 ) ,女 ,山西 闻喜人 , 福 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 基金 项目]福 建省教育 厅 A类人文社科 研究项 目 “ 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 ( 项 目编号 : J A l 1 4 2 1 S ) 。

其 中 ,文化 教 育交 流是 极具 成效 的部 分 。在新 的 历史 时 期 ,福 建 省 政 府 积 极 落 实 国 务 院 《 关 于 支持 福建 省 加 快 建 设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的 若 干 意

闽台高职 院校合作 办 学 以来 ,经过 摸 索 ,逐 渐形成 相 应 的模 式 ,有学 者 概 括 为 : “ 校 校”“ 校 校企 ” 合 作模 式 、院校 “ 双联学 制 ” 模
式 、产 学结 合 “ 以企 引 教 ” 模 式 等 ,也 有 研 究 者将其 表 述为成 批选 派 、分段 对接 以及 集群 发 展
模式。
见》 的精神 ,制 订 《 关 于实施 闽台教育交流 与 合作工程的意见》 ,并在 《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 ) 》 中要求 “ 先

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 教培
作 的现 状及对 策研 究
● 杨 承 亮
摘要: 闽 台开 展 高等 职 业 教 育合 作 已
资源的成本考虑 . 都 希 望 从 当地 招 聘 企 业 与 合 作 .吸 引 更 多 的 台 资 企 业 到 福 建 投
成 为 海峡 两 岸 交 流 最 活 跃 的 领 域 之 一 . 不 所 需 的 人 才 . 以最 大 可 能 的降 低 成 本 。 所 资 . 吸 收 更 多 的 台湾 同胞 前 来 福 建 创 业 和
育合作是闽台两岸交流中最活跃 、 成效 最 产 学 合 作 等 方 面 积 累了 宝 贵 的经 验 . 这 正 和 台湾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合 作 、 增 强 对 中 华 民 显著 的领 域 之 一 。 已经 成 为 福 建 高 等 职 业 是福建所欠缺的 。另外 , 台湾 由于少子化 族 的 认 同 感 和 推 动 海 峡 两 岸 和 平 发 展 的
脉相连 、 语言相通 、 习俗相近。 特 别 是 福 建 的妈祖 文化 、 闽南 文化 、 客 家 文 化 等 与 台 的交流正逐步由人员交流向深度合作 . 由
方 面 .通 过 闽 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合 湾 关 系 紧 密 。近 年 来 , 闽 台 文 化 领域 之 间
空间 。 就必须规 范合作 的制度 、 创 新 合 作 作 , 可 以 增 进 友 谊 。两 岸 关 系 经 历 了从 严
的模 式 、 完善 合 作 的机 制 及推 进 合 作 的对 重 对 抗 到 逐 渐 缓 和 的过 程 。 当 前 . 两 岸 关 项 目交 流 向 产 业 合 作 方 向 发 展 。 文 化 交 流 等 化 .从 而 实现 闽 台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双 赢. 开创 闽 台 职 业教 育 合作 的 新 局 面 关键词 : 闽 台; 高等职 业教育 ; 合作;

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研究

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研究

台高职院校合作得到体制大力支持 。 ( 一 )政府出台法律支持 闽台高职院校合作 闽台高等 职业教育受 到法律保 障 , 《 福建 省促
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 草案 ) 》 于2 0 1 4年 1 1 月 2 5日提交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审议I 3 ] 。条例草案明确了地方政府促进 闽台职业教 育合作 的职责 , 将 闽台职教合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 发展 规 划 , 所 需 经费 纳 入 同级 财 政 预算 。鼓 励 台
育 院 校具 有 本 科 学 历 以上 的 台 湾 同胞 可 受 聘 于 相
新思路。沪苏台三地工商教育创新 , 推进两岸教育 合作发展 。2 0 1 3 年3 月1 2日, 台湾主管部 门公告 ,
扩 大采 认 大陆高 校学 历从 原 先 的 4 1 所增至 1 1 1 所。1 1 l 所 院校 主 要 是 大 陆 的 “ 9 8 5 ”工 程 院校 和 “ 2 1 1 ” 工程 院校 ( 除 了公安 、 军事 、 医疗 等 相关 院 校) 。目前 , 高职院校虽不在采认范 围之 内 , 但就两 岸合作的发展趋势看 , 台湾采认 高职 院校的学历需 要的只是时间 , 同时, 随着合作进入 内陆 , 合作院校 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来, 截止 2 0 1 2 , 年全 国高等职业 院校达 1 2 9 7 所, 比 2 0 1 1 年增加 了 1 7 所[ 2 ] 。 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推动下 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 高职 的合作则顺应 了历史 的发展。闽台两岸的高职合作在发展过程 中创下了 多个“ 两岸第 一” , 并 在合作 机制 、 模式等 方面都有 新 的突破和发展 。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交流 , 不 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进入 了频繁期 , 最 主要的是闽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同地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也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台湾与闽台两地在文化上的深远亲密关系。

目前,闽台两地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首先,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水平还不够。

目前,台湾的高等教育比闽台发达,各方都着眼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可以看到台湾在此方面取得的较大成果。

但在闽台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仍未发展到足够的程度,也就是双方在开展教育合作时并没有真正突破国界的限制,而是以局部性的学术研讨会及论文交流为主。

其次,闽台两地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活动仍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

大多数学术研讨活动都是由台湾发起的,台湾大学的教师也是许多学术流动的核心力量。

另外,台湾在开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台湾大学在教育交流行动中可以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再者,政治、文化等因素仍隔绝双方的交流。

尽管近年来,台湾与福建省友好交往已初见成效,但在政治层面上,台湾与大陆之间仍然存在政治矛盾,使得双方教育交流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在文化领域,由于语言、宗教等原因,两地的文化差异也是开展教育交流的一大障碍。

最后,两地的教育体制也存在差异。

在内容和架构上,台湾和福建省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成为了交流合作中的一大障碍。

总之,闽台两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台湾所享有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福建省也应该加大对台湾的投入,以全新的视角构建闽台互联互通的高等教育框架,推动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两地大学也应该加强双向交流,建立双方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平台,开展更多学术研讨活动,为两地在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支持。

因此,积极发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台湾要积极拥抱一流大学的优势,积极发挥其教育促进发展和跨地域文化交流的作用;福建省要加大对台湾的投入,努力提高两地人才培养水平,做好双向交流的准备工作;两地大学也要努力搭建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推动双方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能够取得实际的成果。

闽台高职院校交流合作问题与对策

闽台高职院校交流合作问题与对策
年来 ,来 闽访 问的 台湾 教 育界人 士有 2 0 0 0多批 次 ,累计 人数 近 2万 人次 ;福 建省 教育 系统也 有2 0 0 0
多批次、近 2万人次赴 台参与讲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随着闽台高校交流互访渠道不断增 多 ,逐步 形成 了闽 台高 职 院校交 流互 动 的机 制 ,双方 院校通 过组 织经 常性 互访 、实地 考察 ,对 两岸 高
S e p . 合 作 问题 与对 策
赵 黎
( 福建船政 交通职业 学院 职 业技 能中心 ,福 建 福州 3 5 0 0 0 7 )
摘要 :分析 师生双向交流互访 、合作开展人 才培养 、合作进行 师资培训 等闽台高职院校主要 交流合作形 式。指 出
思 考 的 问题 。


闽 台高 职 院 校 交流 的 主 要 形 式
近几 年来 ,福 建省 充分 发挥 闽 台 “ 五 缘 ” 优 势 ,紧紧 抓 住 两岸 关 系 良好 发展 的历 史 机遇 ,以 职 业 教 育为 突破 E l ,先行 先试 开展 对 台教育 交 流合作 。台湾高 校参 与交 流合作 的积极性 很高 ,闽台高校
闽台高职 院校 交流合作存在的 问题 ,如 台湾对 大陆学历承 认的 范围小 ,台湾 高校过 于关 注大陆赴 台学 习的学生数 量, 大陆高职 院校 对 台湾优 质资源的认识与 引进 不够 充分 ,福 建省 高职 院校 对赴 台学生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等 。提 出要 加
快 《 福 建省促进 闽 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 出台步伐 ,拓 宽 闽台高职 院校 专本 对接 的途径 ,探 索闽 台高职院校合作 办
第 3期 ( 总第 8 O 期)
2 0 1 3年 9月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i mi n g Vo c a t i o n a l Un i v e r s i t y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该联合培养的现状、模式、实施过程分析、效果评价、挑战与对策,并提出研究启示、前景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促进两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培养模式能有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及时应对并加以解决。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完善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两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模式探讨、实施过程分析、效果评价、挑战与对策、启示、前景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闽台两地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此举旨在促进闽台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师资培养模式不够成熟、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需求、教学资源共享不够充分等问题。

有必要对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两地职业教育师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解决方案,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评价,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两地的教育资源与需求,实现师资的优势互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还旨在为闽台两地教育部门和高校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教育合作交流,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改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教育人才做出积极努力。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作 者 简介 : 红 , , 南 洪 江人 ,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员 , 李 女 湖 硕 副 主要 研 究方 向 : 高等 教 育 管理 、 汉语 言文 字 学 。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 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海西经济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台湾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究》 09 《
要 位置 。福建省在 海峡西岸 经济 区中居主体 地位 。
具 有对 台交往 的独特优势 。” 福建省 特另 是 闽南与 U 宝岛 台湾血 脉相连 , 系非 常密 切 , 关 大部分 台湾 同
胞是 闽南人 的后裔 , 因此在经 济文化 上具有一致 性 和认 同性 。 经济 贸 易及文 化交 流 比较 活跃 , 高等 教
起 地方本科 院校 与 台湾 院校交流 的平 台, 台湾教 与
文缘相承 , 作交 流将 得到进 一步 的发 展 。作 为在 合
海峡西岸经 济区 中居 主体地位 的福建省 , 近年来 紧
紧把握 时机 , 极开 展对 台教 育交 流工作 , 对 台 积 在 招生、 学术 交流 和学 生互 动等方 面 , 不断 拓展 闽 台 高等 教育交流合 作领域 , 构建 了两 岸教育交 流 的 良 好桥梁 和平 台。主要 形式包括 :






V0 .9 12 No 1 . F br r e ua y201 1
J OURNAL 0 ONGYAN UN VERS T F L I IY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的现状 、 问题 与策 略
李红 , 林华 东
( 州师 范 学 院 泉 福 建 泉 州 3 2 0 ) 6 0 0
因此组建一个由省政府领衔各高校参与的海峡地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商讨两岸互动中的相关事务负责与两岸主管部门或利益相关团体沟通信息负责制定闽台高教交流合作协定出台对台合作办学条例和合作办学实施细则以规范对台合作办学的管理推进闽台高校间的学分互换学历互认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最新版】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最新版】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自2009年实行“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以来,闽台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利于其全方位深化发展的问题,如学历互认尚未达成一致、专业设置趋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及办学经费不足等。

因此,闽台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需要在政策、内部治理、专业开发、质量保障等层面不断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问题对策我国的福建省与台湾省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以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为突破口,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

闽台高职教育的交流合作从早期的相互了解、互动交流,到2009年5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两岸交流合作从浅层互动到深层合作的变革。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组织了一系列海峡两岸的教育合作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成功组织了由两岸多所高职院校及众多台资企业参与的“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标志着闽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入深层联动合作阶段。

一、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2.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目前台湾的高等教育市场趋于饱和,99%的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因此生源匮乏是台湾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尤其是2014年以后,台湾高中将继职业高中之后实行免学费政策,这势必左右学生的选择,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再一次面临生源危机。

迫于形势,台湾的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外迁,首选就是大陆。

福建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目前联系的角度来看,都是台湾优质教育资源转移的首选地。

台湾优质教育资源转移到大陆来,最合适的模式应该是联合办学。

截止到2011年,福建省有53所高等职业院校(全省高校85所,不含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在校生27.8686万人(全省在校本专科生67.4779万人),分别占62.4%和41.3%。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近年来,台湾和福建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台湾高校师生来福建学习访问及从事科学研究,福建高校师生前往台湾参加科学研讨会、参观考察等,都成为了双方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密切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建立了教育交流处,促进两地高等教育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合作项目,如学术交流、教学合作、实习培训及学术研究等,旨在促进两地教育发展和文化沟通。

不过,台湾和福建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台湾高校在学校招生上存在着普遍的水平偏低的问题,学分转换及学术交流的时间也不够长,同时还存在两地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问题,因此,双方在交流合作中存在潜在的挑战和不易解决的两难问题。

其次,台湾和福建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置也有很大差别,对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也有部分限制,这使得两地在学术研究上存在障碍。

此外,台湾和福建两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条件有限,也存在融入和交流上的困难。

为了提高台湾和福建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效率,双方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台湾和福建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交流的频率和时间,开设和发展更多的双边项目,推动台湾高校与福建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两地教育资源的优势。

其次,加强两地政府对教育交流合作的支持,促进两地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便利双方学生在台湾和福建地区的相互交流和参与,丰富学生的海外学习体验,增强两地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双方教育发展水平。

此外,加强台湾和福建高校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双方对对方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加深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台湾和福建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双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双方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更好发展。

本文所涉及的观点都未能全部涉及并不代表我对此议题没有更深入的认识,欢迎讨论。

闽台“校校企”联合办学发展问题研究

闽台“校校企”联合办学发展问题研究

两岸合作 的高等学 校。福建 省政府 2 0 1 1 年提 出建设平潭 海
洋大学 、 深入推进闽 台高校 的交流 与合作 , 为探索 两岸更 加 开放 的合作办学提供 了新经 验、 新思路 、 新办法 , 也将 为推 进 平潭开放开发提供 坚强 的智力 支持 和人才 保 障。由福州 大 学、 台湾高校 、 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制定专 业人才培 养方 案 , 实 施“ 3+1 ” 的人才 培养模式 , 即学 生三 年在福州 学习 , 一年 在 台湾合作 高校 学 习。2 0 1 2年 平潭 海洋 大 学开 始招 生 , 2 0 1 3


基本上限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 合作编 写教材 、 大陆高校
选派 学生 到台湾学习等 , 另外 台湾高校 选派教师 到大陆高校
授课 大部分是 短期 的 , 没有系统进行授 课。预期 目标 与实际
情况有较 大的差异 , 可 以说两岸合作处于不均衡状态 。
2 . 两岸 学 历 和职 业 资格 证 书不 能 互 认 。截 止 到 2 0 1 3 年, 台湾岛 内承认大陆 2 1 1大学 1 1 1 所 以及 1 9 1所专科 学校 的学历 。福建省 目前 只有 7所院校 的学历被 台湾地区承认 , 大部分闽 台联合办学专业学历不被 两 岸职业 教育教学 资源 基地 ” 和“ 两
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基地 ” 建设 , 引进 台湾职业 教 育优质 资 源, 共建教学 资源库 、 专家 库 , 围绕两岸 产业对接 共 同开 发教 材, 共建实训基 地 ; 培育一批对 台职业教 育合 作先行 先试校 , 实施 闽台高职院校联 合培 养人 才 、 合 作培训 师资 、 高 职教 师
教育合作 , 支持开展两岸校 际合作 、 职业 培训 、 资格考试 和认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尚红娟摘要。

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是6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教育成为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藉此历史契机,我们亟需加快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立法进程,细化和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合作竞争、互补互利、共创多赢”的原则下,实现学历的“对等承认”,弥补两岸合作办学的合法性缺失,努力寻求两岸最大利益与两岸合作办学更宽广的空间。

关键词: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政策研究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热络。

在教育界,两岸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呼声渐高,两岸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正明显扩大、合作持续升温,高校合作办学的时机也趋于成熟。

[1]但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参照执行的仍然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与日益紧密的两岸关系,与一个中国的原则十分不相符合。

当前需抓住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立法进程,出台相关的政策依据,藉此开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一、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两岸间的高校合作办学与热络的教育交流相比,起步晚,发展较为滞后。

但历经多年的探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年底,两岸已有4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

[2]目前,台湾地区与进行高校合作办学的机构或项目,在数量上排到中国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七位。

[3]从地域分布看,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以及民办高校发展较为成熟的大中城市,诸如福建、广东、山东、陕西等地,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相对活跃。

从合作办学的特点看,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以“校校”、“校校企”合作模式居多当前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最多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从两岸高职院校项目签约情况来看,合作模式以“校校合作”及“校校企合作”为主。

如,闽江学院与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合作建立的海峡学院、厦门南洋学院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及台企友达光电、厦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间的合作;泉州师范学院与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及泉州中泉集团船务公司等。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背景、现状和机制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背景、现状和机制研究
代, 当时泉 州 、 厦 门等地 部分 高 职院校 与 台湾 闽台签 订协议 联 合培养 高技 能人 才 , 但 缺乏 实质 性合 作 。二十 一世 纪 , 闽 台高 职院 校之 间 的协 议合 作绝 大 多数 有 实质 性 的合 作 。 联 合 培养高技 能人才 付诸实施 。 ̄ U 2 0 1 0 年, 全省参 与闽台联合
闽 台高职 院校联合 培训 师 资工作 ,举办 1 0 期培 训班 。培训 5 9 7 人 。其 中电子信 息类等 四个 培训 中心通过与教 育部高 职 高专 相关专 业教学 指导 委员 会联合 举办 。培训 省外 学员6 4 人, 把培训工 作 向省外 辐射 , 扩大影 响 , 实现新 突破 。
二、 闽 台 职 业 教 育 合 作 办 学 现 状
题, 为“ 眼视光 领域—— 新视 界 ” , 与 会嘉 宾 围绕 眼视 光领域 职业 教育 的发展模式进 行深入探 讨 。
( 四) 设 立“ 两 岸教 育合 作 试 验 园 区 ”
福 建省 在平 潭综 合 实验 区设 立 “ 两岸 教育 合 作试 验 园 区” , 鼓 励支 持台湾 知名 高校 与省重 点建设 高 校合作举 办二 级 学院 … 。 目前 已有 四个 合作项 目顺利 落地 , 这 四个 项 目分 别 是福 建 师范 大学 与 台湾世 新 大学 合作 创 办 的“ 海峡 旅游 学院” , 福 建 中 医药 大学 与 台湾 元培 科技 大 学 、 台 湾嘉 南药 理科 技大 学合作 创 办的 “ 健康 学 院” , 福 州 大学与 东吴 大学 、 东 海大学 、 铭 传大 学合作 创办 的“ 海峡 理工学 院 ” , 福 建工程
培 养人才 项 目的 院校共有 2 3 所 ,与 台湾4 0 余所 高校 确立合 作 关系 ,某些 高职 院校同 时与在 大陆 的 台资企业 建立 校企

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应对策略

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应对策略
( 一) 闽台高 校合 作办 学的现 状
从 发展 规模 看 , 闽 台高 校合作 办 学数量 已达 1 2 6个 , 由 2个 闽台高 校 合作 举 办二 级学 院及 1 2 4个 闽 台合 作项 目所 组成 。两个 二级 学 院分 别 是 由厦 门理工 学 院和 台湾 铭 传大 学 、 台湾 中华 大 学合 作 举 办 的海 峡 商贸学 院 . 以及 由武夷 学 院和 台湾 玉 山大学 联盟 合作 举办 的玉 山健 康管 理 学 院 。 l 2 ] 闽 台两地 参与 院校 数量分 别达 到 2 3所 和 5 5所 。 合作 办学 规模初 步形 成 。 从 办 学主体 看 。 参 与合 作办 学 的院校 类 型 方 面 , 福 建 方 面 以普 通 本科 院校 为 主 , 高 职 院 校参 与度 较低 : 台湾方 面以一 般 院校 和 师范 院 校为 主 , 技 职 院校 参 与度 较 低 。为 了便 于 对 比 , 将 相 关 数 据 整理 如表 1 。参 与合作 办学 的 院校 属性 方 面 , 福建 方面 以公 办 院校 为 主 , 数量为 2 1 所; 台湾 方 面 以私 立 院 校 为主 , 数量 为 4 0所 。可 见 , 在 闽 台高校 合 作 办学 中 , 福 建 方 面公 办 学校 表 现得 比 民办 院 校 积极 , 而
2 0 1 6年第 5期 ( 总第 1 4 7期 )
台湾 研 究 集 刊
T AI WA N R ES E ARC H J OURNAL
No. 5 2 01 6
Ge n e r a l No . 1 4 7
闽 台 高校 合作 办 学发 展 的现 状 、 困境 与应 对 策 略
鄢 晓
( 1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 同创新 中心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 ; 2 . 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 院 ,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5 )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的模式初探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的模式初探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的模式初探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共同培养、交流互访等方式,可以促进两岸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本文将从协同培养的背景、模式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初探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的模式。

一、背景闽台两地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较高的互补性。

台湾职业教育以其完善的体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而闻名,而闽台两地相近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优势,为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提供了基础。

同时,两岸职业教育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如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此通过协同培养,可以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育质量。

二、模式特点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共同培养:闽台两地的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双向培养等方式,共同培养职业教育师资。

通过共同培养,可以使师资融入不同的教育环境,增加其实践经验和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 交流互访: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闽台两地的交流项目,进行实地交流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两岸师生的相互了解,还可以学习借鉴对方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3. 教学资源共享:闽台两地可以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设施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共享资源,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师生互动:闽台两地的师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

这样可以增进两岸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培养模式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 文化差异:由于闽台两地的文化差异,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交流中应注重沟通和理解,避免误解和冲突。

2. 教育体系差异:闽台两地的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如教材、课程设置等。

在共同培养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的需求,以打造适合双方的培养计划。

3. 师资队伍建设:闽台两地的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差距。

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初稿

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初稿

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初稿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

为了推动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针对目前合作状况,一份“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初稿”被制定,旨在探讨两岸合作的优势、困境和发展方向。

一、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优势职业教育是一种非常实用性强的教育形式,它有助于提升青年人才的技能和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互惠互利:台湾的职教机构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向大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大陆的职教市场规模大,可以为台湾提供更多的商机。

2.提高人才素质:两岸合作有助于交流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3.促进文化交流:两岸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职业教育合作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困境尽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有着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1.政策限制:由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原因,两岸在职业教育合作上存在着政策限制。

例如,台湾职业教育机构前往大陆开展教育合作需要申请许可,而申请过程较为繁琐。

2.文化差异:两岸职业教育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教育合作的效果。

三、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情况下,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仍面临一些困难。

但是,通过加强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和积极探索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推动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

1.增加交流:两岸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举办合作论坛、开展实习交流等方式加强交流,提高合作效率。

2.推动课程国际化:两岸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加强课程建设,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3.共同研究:两岸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开展共同研究,通过研究探讨方式寻求合作发展的途径,共同挖掘教育领域的课题。

总体来看,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就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展开研究。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的现状,探讨了该联合培养的优势,并提出了实施路径。

随后,文章还对联合培养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具体阐述。

文章总结了该联合培养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优势、实施路径、可行性探讨、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

闽台两地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实现闽台职业教育师资的联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闽台在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一定差距,而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经验和优势,共同提升职业教育师资的素质和水平。

随着两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师资的短缺和质量不足也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两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联合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案,为提升闽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2. 探讨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优势所在,发掘潜在的合作机会和互补性,为合作模式的设立提供方向。

3. 探讨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实施路径,明确合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提高联合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探讨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的可行性,评估各方资源和条件是否具备,为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那些事儿》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可真是一件大事儿!先来说说它的特点吧。

就像搭积木一样,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把两边不同的教育优势拼在了一起。

比如说,台湾的高校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着特别厉害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而大陆的高校又有着广阔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

这一合作,不就像是把两种超厉害的武功秘籍合二为一,变得更强大了吗?还有啊,课程设置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啦!我们能学到大陆这边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接触到台湾那边独特的实践课程。

这难道不是超级棒吗?而且老师的队伍也壮大了,两岸的优秀教师都来给我们传授知识,这感觉就像是拥有了一个超级豪华的知识宝库!但是,难道就一帆风顺,没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啦!语言交流有时候就是个大麻烦。

台湾的同学和老师可能习惯了说闽南语或者带着台湾腔的普通话,我们这边也有各自的方言和口音,这交流起来,有时候就像两只迷路的小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多让人着急啊!还有文化差异呢!两边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习惯不太一样,就好像两个人跳着不同节奏的舞蹈,要想配合好,可不容易哟!那该怎么办呢?咱们得想想办法呀!首先,得加强语言培训,大家都努力说好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交流起来不就顺畅多了吗?然后,要多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家更了解彼此的文化,就像走进对方的家里,熟悉他们的生活一样。

最后,学校也得制定更灵活的教学管理办法,不能死板,要适应两边的特点。

总之,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就像一艘刚刚启航的大船,虽然会遇到风浪,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找准方向,一定能驶向成功的彼岸!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未来的两岸高校合作办学一定会越来越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机会!难道不是吗?。

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途径

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途径

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途径新形势为两岸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两岸人民合作先行区”的重要部署。

因此,深入分析两岸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需求,研究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现状目前,两岸已有百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两岸学校教师互访、讲学、任教不断增多。

两岸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

基于地缘亲缘与交通便捷条件,近几年到福建访问的台湾教育界人士已有近千批、约8000人次;福建教育系统有近500批次、1300余人次专家学者、教育人员赴台讲学、开展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成为目前大陆高校赴台人数最多省份。

近年来,福建省举办的两岸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达百余场次,且研讨与论坛领域与主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

两岸职业院校联合培训师资同样取得重大进展,福建省教育厅2009年制定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训师资规划(2009-2012年),并全面启动开展闽台高职院校师资联合培训工作,以促进闽台高校师资培训的交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此外,在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福建省已有多所高职院校与台湾高职院校结为姊妹校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分享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交换学生等交流合作。

2008年9月,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民办高校唯一试点单位实行对台单独招生,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

综上可见,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正在涵盖越来越多方面,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多及相互了解的深入,两岸院校也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会。

二、台湾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分析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职业教育作为台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台湾经济持续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学制上,台湾地区拥有较为独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高级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并列)———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设有博士班)的完备学制,而且形成与普通教育体系并驾齐驱、融合发展的完备教育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作者:郑慧蔡莎莎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7年第09期[摘要]合作办学是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文章分析了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积极稳妥的政策扶持、明确合作双赢的办学原则、推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先进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闽台合作合作办学[作者简介]郑慧(1971- ),女,湖南湘潭人,厦门理工学院,研究员,博士;蔡莎莎(1985- ),女,福建惠安人,厦门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福建厦门 361024)[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2011年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环境的制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A11406S)[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7-0019-06一、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福建省近年来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两地高校在学生互派、教师研修、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

2009年,福建省为推动对台教育开展实质性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闽台联合培养人才(以下简称闽台合作办学)这一先行先试项目。

福建省遴选办学条件好、对台教育合作先行的高校与台湾优秀高校以及台资企业,紧密结合闽台产业对接需求,在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建筑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紧缺领域联合培养人才。

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着眼于“闽台合作,先行先试,强强联手,打造精品”,承担高校调动最优质资源,与台湾优秀高校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或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双方)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引进台湾高校课程及教师,或采取分段对接的方式,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闽台合作办学(本研究所限定的闽台合作办学专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中规定的闽台合作分段对接模式)是指福建高校的本科学生采取“3+1”、专科学生采取“2+1”的方式,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到台湾相应高校学习。

同时,学生学习期间台湾师资授课占比不少于1/3。

2009年,闽江学院招收了福建省第一批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学生311人;2010年,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扩大到5所本科高校和16所职业院校,共招收学生5000人;2011年开始,闽台合作项目开展院校和招生数大幅度增加。

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承担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证明了闽台合作项目符合两地高校需求。

对于台湾来说,大陆是富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巨大的职业教育市场。

尤其是福建省,与台湾隔水相望,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两地的风土人情以至于语言都有着同宗同脉之源。

福建台资企业众多,成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阵地。

台湾高校的代表团频频访问福建高校,沟通交流,寻求多种合作的可能。

双方的积极探索,促进了闽台合作办学的飞速发展。

合作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也渐趋多元。

加强闽台高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今后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合作办学,两地都有相关的经验,但是针对分段对接这种新形式的操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首批试点的5所高校中,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单独设置二级学院专门承载闽台合作项目,其他高校则把合作项目分散到相关的院系中,合作办学的方式各不相同。

同时,闽台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社会各界对合作办学的看法各异,使得合作办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对闽台合作办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障碍分析较之于单一的办学模式,合作办学中办学主体增加,办学内容更加多元,办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

闽台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体制、教学管理等治校方略方面的差异,给合作办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外部障碍。

从闽台合作办学的发展和目前的状况来看,闽台合作办学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是适应了闽台两地职业教育市场的需求。

虽然福建和台湾有着同宗同源的优势,但两地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的差异也确实存在。

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政治体制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办学的模式,经济制度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文化氛围是职业教育办学精神的最大影响因素,社会舆论则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公益程度。

台湾是亚洲高等院校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岛2300多万人,有170多所院校提供职业教育。

台湾职业教育肇始于刘铭传在台北设立的西学堂和电报学堂,从职业教育发展伊始,实用教育就是台湾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日据时代,农工实业教育受到重视。

台湾光复后,经济复苏,中等教育发展较快。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日趋多元开放,民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增强,台湾私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数量远远超过了公立大学。

台湾社会对大陆学生赴台就学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招收大陆学生可以消化吸收台湾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台湾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为台湾高校补充生源,有利于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的认为,大陆学生赴台就学会影响本地学生受教育的权益,给台湾学生造成就学和就业的压力。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基于台湾高校招生不足的现状想招收大陆学生,一方面又基于政治、社会的原因,对大陆学生赴台就学采取“三限六不”(即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续留台湾就业)政策。

大陆高校的学历已经被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所承认,但在台湾,大陆高校的学历却不被承认。

2011年,台湾开始招收大陆研究生,却把招生范围限定在大陆41所“985”高校,首次招收的本科生也只开放给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六省市的高中应届毕业生。

这充分体现了台湾教育管理部门的矛盾心理,也反映了台湾民众对开放两岸职业教育的忧虑。

福建省现有人口3500万人,公立、私立高校总量只有不到60所,而且面向全国招生,因此福建生源数量庞大。

近年来福建省职业教育越来越开放,积极拓展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对合作办学给予扶持政策。

特别是依靠与台湾的地缘优势,在国内首创了闽台合作分段对接模式,充分说明了福建省加快与台湾对接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对教育支出的承担能力大大提高,使得闽台合作项目具备了经济基础。

台湾职业教育开展得早,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资源优质,学生就读语言障碍较小,以及文化氛围相近,这些因素使得台湾高校对大陆民众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两岸交流障碍,大陆民众对台湾职业教育的优势了解不多,对台湾教育管理制度知之甚少。

虽然政府的政策支持度高,但民间的观望心理普遍,2010年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报到率不高就是一个例证。

台湾“三限六不”政策中限制“考证照”的规定,使得大陆学生无法享受台湾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

尤其是闽台合作项目还不具备颁发海峡两岸联合办学高校的双文凭,限制了大陆优秀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2.闽台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内部障碍。

闽台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首先,两地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有区别。

台湾职业教育从投资渠道来看可分为公立和私立大学,从学科专业来看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学,从学位授予来看可分为普通大学和科技大学。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科技类学校在台湾的企业界享有盛名。

相比之下,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晚,这类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台湾差距较大。

台湾大学中私立大学数量较多,有家族创办的学校,有企业创办的学校,有教会学校,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变形,投资渠道各有不同。

台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招生、学位授予、德育工作负有政策指导责任。

福建职业院校则以公立大学为主,教育投入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支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约束较多,大学行政化较为明显。

其次,两地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有差异。

台湾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负有投资、运营、监督的责任。

校长向董事会负责,负责学校运行的具体事务。

在学校行政管理上,基本分为教务、学务、总务三大块。

教务长主管与教学有关的事宜,学务长主持学生事务管理,总务长则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管理结构趋于扁平化,较为简单,也较少需要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衔接,办学自主权较大。

福建省职业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分为党务和行政管理两个系统,党的领导和行政管理并行不悖。

在行政管理上,管理部门设置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对应,管理职能细化,条块结合,相较台湾高校管理复杂。

最后,两地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有不同。

台湾职业院校与美国的学制相同,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全部课程实行按模块选课,学生获得最低学分要求即可毕业。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转换专业较大陆自由。

大陆职业院校实行的是弹性学年学分制,即按学年实施教学计划,或只有少量的课程选修的学习制度,学生转学的限制较多。

同时,大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的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有较为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一些德育类、基础类课程全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学校的教学管理较为刚性,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台湾高校缓慢。

台湾职业院校实行小班教学,大陆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招生数较多,对台湾合作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考验。

三、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对策闽台两地内外环境的差异,使得合作办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闽台两地合作办学要顺利进行,必须在政策支持、办学原则、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寻求发展的空间,以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取得良好成效。

1.加强积极稳妥的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是闽台合作办学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闽台合作办学需要福建和台湾地区两地政府采取扶持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两地职业院校积极寻求合作项目。

第一,促进两岸教育更加开放。

大陆近年来对台湾学生实行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台湾学生到大陆高校学习,福建省对推进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更是采取了尤为积极的态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对急需的、空缺的学科和专业的引进采取快审快批;对合作办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优先扩大招生计划,在招生人数上给予重点支持;对高校选派赴台学习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手续,缩短赴台立项和审批的时间;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