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浩气 笔底真情——读苏美华《西坡韵格》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3分)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强化练习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强化练习

2024届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强化练习考点:1.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人满腹忧情”2.《童年记忆》——概括事件3.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概括影响4.韩小蕙《陈忠实改稿》——内容概括:“做人”的品质与“作文”的成就【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诗人满腹忧情”事件影响4.内容概括:“做人”的品质与“作文”的成就【考点示例】一、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人满腹忧情”【考点解读】1.对本诗的赏析2.思想感情——“诗人满腹忧情”:理论应用【考点解读】1.概括事件2.词语作用和含义3.语句作用4.词语与批注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以秦江文学作品获奖却不到场开头,然后以秦江的回忆为主,虚实结合,文章很有层次感。

B.秦江不愿见文学前辈马征远,既表现其不近人情,也为文章留下悬念,给读者许多想象和推测。

C.小说中的“花头巾”是沈萍母女联系的特有方式、沈萍胜利的旗帜,更是秦江无法忘记的记忆。

D.小说结尾告诉读者,作品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没有一点虚构,对沈萍抒发的感激之情十分真挚。

2.关于文中秦江第一次在船上看到沈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萍在船因雾大不好行驶的情况下,仍然心平气和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

B.沈萍的外貌很有特色,与她“眉清目秀”的气质十分相似,显得很脱俗。

C.秦江觉得沈萍“有股子让人嫉妒的傲气”,写出了秦江发自内心的苦恼。

D.从秦江的角度写不同凡响的沈萍,可以想象回忆中的秦江仍然心存感激。

3.陈建功的小说常常描写在“时代中想找个安放灵魂活法”的人们,这些人物给读者的灵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4.《飘逝的花头巾》曾被改编成电影,在是否采用《妈妈的希望》“妈妈的眼睛里,有一片蓝蓝的天,妈妈啊妈妈,你希望我张开翅膀,在蓝天里飞翔,你希望我开起风帆,在大浪里远航”作插曲时产生了分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一、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答案】1.D【解析】D.“没有一点虚构”错,依据“于是,我就按照他讲的,只是把人名、地名变了一下,写成了这篇权当小说的报告”可知,文章是有虚构内容的,体裁上本文属于小说。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委婉B. 雄奇瑰丽C. 高亢豪放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

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这与尾联不合。

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

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

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

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胸中浩气笔底真情解读

胸中浩气笔底真情解读

胸中浩气笔底真情苏美华,梅山峒蛮后裔也,字修竹,号西坡居士、挹秀堂主。

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书坛“鬼才”、“多栖才子”,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法教授、《赛能文艺》执行主编、《艺术中国》副主编。

出版有《西坡品墨》、《苏美华书法》、《唐诗300首钢笔字帖》、《苏美华诗歌钢笔字帖》、《成语新韵毛笔字帖》、《名家临名帖》、《写字--规范书写课课练》、《西坡诗赋》等80多本字帖和专著,为耒阳蔡侯祠、南岳雷祖殿、岳麓书院延宾馆、冷水江波月洞等名胜撰联书匾,作品被海内外人士竞相收藏。

因缘短墨用心磨,笔底惊涛放浩歌。

锦绣岂能斤两卖,但随真意不随波。

苏美华翰墨怡情,诗歌言志,立意高远。

这首诗格韵并举,达到格高和韵胜的境界。

诗人用笔底雄风抒写胸中浩气,为自己的翰墨人生立下了行为准则,人品应放在第一位,把自己非凡的人格魅力,率真、拙直的性格与诗风以及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做到了诗品、书品和人品的和谐统一。

这样,他的生命世界和艺术世界融合在一起,放射出了灼人的光芒,产生了暖人肺腑的魅力。

韵胜诗,有韵是雅,无韵是俗。

文学艺术随着其形式和技法的熟练完备,必然失去其高风绝尘的韵味与神妙;而作品的韵味与神妙之处在于人品与书品、诗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用简洁平淡的形式寄写蕴藉丰富深厚的内容与情怀。

苏美华的诗文没有华丽丰浇的外在形式与辞章,没有奇险艰难的构思结撰,而在平淡自然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深厚的韵味。

《西坡韵格》遣词造句均极平易浅豁,没有堆砌的藻丽,没有大绿大紫的色彩,没有字斟句酌的雕琢,好似冲口而出,信手拈来,不仅不是惨淡经营而成,而且像是不费一点力气,若清风徐来,扑面宜人。

简远,天成,自得,超然,平淡简古,高风绝尘,始终是苏美华追求的高雅境界。

他缘缘相息,字字真意;旁收博览,继承了古代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颖悟于苏东坡的豪放洒脱,颜真卿的磅礴大气,欧阳询的清丽端严,王羲之的飘逸灵动,董其昌的内蕴风流,《张猛龙》的峭劲雄奇,《郑文公》的沉着稳健,《龙门二十品》的振迅天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咀嚼、理解、感悟;不断创新,形成了浑穆雄峭、古拙而兼有奇趣的风格。

关于花朵的古诗词

关于花朵的古诗词

关于花朵的古诗词1.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2.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唐寅《诗赠宁王》3.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唐寅《落花诗》4.短短竹篱花朵压,深深麦坞雉媒娇。

——洪咨夔《严陵道上杂咏七首·半江云湿欲成雨》5.庭前玉树枝枝秀,林下琼花朵朵妍。

——杨浣芬《感怀四首·其一》6.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杜荀鹤《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7.莫道洞深无兴会,莲花朵朵水晶台。

——陈著《筠溪八景诗·设僧龙湫》8.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9.锦窠花朵灯丛醉,翠叶眉稠裛露垂。

——陆畅《蔷薇花》10.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杨万里《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11.至前不见梅花朵,客里何由老病宽。

——赵蕃《蕃近有干字韵属教授兄而知县尉曹皆尝用是韵》12.雕盘红袅宫花朵,赐与传胪第一人。

——王叔承《宫词一百首·敕下天题法曲新》13.艳艳春墀发花朵,寂寂春寒试灯火。

——汤显祖《送郑见素游江东》14.花朵正怜多鞢,柳梢偏爱小差池。

——王跂《绝句六首·花朵正怜多鞢》15.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

——袁宏道《天坛三首·仙苑桃花朵朵香》16.铅花朵朵开青蘂,汞叶枝枝发绛柯。

——白玉蟾《赠赵县尉》17.置酒乐佳辰,剩插黄花朵。

——强至《次刘才邵送魏彦成韵》18.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王禹偁《芍药诗·满院匀开似赤城》19.水边折得新花朵,蝴蝶相随过彩桥。

——释行海《湖上·数点红春在杏梢》20.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

——方凤《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21.如何枯树寻常见,一雪垂花朵朵分。

——李梦阳《雪中见枯树似梅二首·其一》22.百尺高楼横映江,江花朵朵照成双。

——李梦阳《浔阳歌》23.子儋屋润体复胖,写出冰花朵朵寒。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箱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解析】【分析】(1)两首诗都是写竹,是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道院竹繁教略洗”“篱外清阴接药阑”,写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自向琅矸节下书”“粉节霜筠漫岁寒”,用竹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2)《洗竹》是唐代诗人王贞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具有远大的抱负和高雅的情怀。

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这首诗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作者:刘秀坤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13期摘要:“说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

”这是为师者期待的学生作文境界。

然而,“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

”这也是学生作文中的老大难。

是呀,作文,对于众多的学生来说,就犹如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山,即便想那“满溪流水香,满目青山翠”,奈何“曲径通幽无所适”!关键词:文章意境持之以恒思路一、享受生活——有源头活水来“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生活是诗,生活即文章。

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认真学习语文,认真生活。

因为,精彩源于生活。

快乐源自于学习。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教材里文质廉美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

何况,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因此,小学生学习的语文应是生活中的语文,是学生自己的语文。

语文源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只有这样,语文才能充满活力与灵性。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半岛旅游,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其中,一导游连声抱歉:“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游客听了,眉头皱得更深。

而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地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你们瞧”!游客一听,不禁乐开怀,阴郁的心情霎时豁然开朗,脚下踩的是坑坑洼洼的小道,心中唱的却是“母亲的摇篮曲”,一路欢歌笑语。

在这里,生活化的语文左右了人们的心情抑或精神世界,语文与精神协同发展。

一千种人的生活就有一千种,一千种人的语文观也就有一千种的语文,不是说“这世界充满诱惑吗”?那我们的语文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引导享受、语文课堂,从而享受生活,不是我们当老师的崇高使命吗?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及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父亲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教育如画亦非画

教育如画亦非画

教育如画亦非画作者:苏秀荣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第11期苏秀荣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最近要办画展,邀请大家去参观,我欣然前往。

潜心作画多年的他,以画山水见长,如今已颇有名气。

《太行情》《新晴原野旷》《塬上日初升》等几幅画横峰侧岭,大气磅礴,令人震撼。

细观之,感觉画里的内容似曾相识。

他解释说,他作品的原型多是我们家乡的山水,闭眼就会跃于脑际,下笔则一泻千里,观之则百感交集。

画有技巧,但最真切的是情,这让我顿悟。

儿时背过一首小诗:“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的名字叫《画》,第一次吟诵它,就觉得特别美。

我已经从教24 年了,现在回想,教育还真应该像画一样,让孩子们看见山色,听到水声,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教育的每个环节也和作画一样,有许多相似之处。

教学设计如思画,未动笔墨先有情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画家而言,胸中有丘壑,笔下方能生豪气,“胸有成竹”的典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设计亦是如此,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针对的对象不同,达到的目标有差距,用程咬金式的“三板斧”打天下,怕是要处处碰壁的。

课堂上没有重点地信马由缰、东拉西拽,学生也必定不会喜欢。

用大家经常说的话来形容,就是不能开无轨电车。

曾经看到这样的报道:城市学校的老师去农村送课,因为备课中没有考虑到农村环境,请学生讲城市的变化、社区的发展,孩子们表现得很木然,教师也感觉课堂成了独角戏,很是无奈。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教学设计出了问题。

还记得山西省特级教师李秀英到我校上课的情景。

她讲的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这一课。

在开课前几分钟突然停电,李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不能用了,可能对整个教学都会有影响。

正当我们都在担心的时候,李秀英老师却很坦然,她要了一块小黑板,在上面寥寥几笔,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猫便出现在大家面前。

整节课行云流水,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

事后,李老师说,她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包括孩子们的认知、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还有万一停电……画家在作画前考虑的多是物,教师在授课前考虑的多是人,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一样都很重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

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注释】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

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

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

③锦古江头:指蜀地。

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 “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 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虽然年老衰疲。

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

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

②烈士暮年。

心系国事。

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

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

【解析】【分析】(1)D选项“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错误,“濯锦”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故选D。

(2)“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

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分析】(1)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

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

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故选B。

(2)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

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

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

笔底风云 胸中情怀

笔底风云 胸中情怀

笔底风云胸中情怀作者:薛晓燕来源:《现代青年·精英版》2019年第07期第一次读郭新民的作品,不是他的字,而是他的一幅墨竹图。

令我惊异的是,面对他的那幅墨竹,居然会有“北风振漠”、“惊沙入面”的感觉——那是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中的句子。

郭新民的墨竹,完全没有大多数文人画中流露出的那种冲虚简静和清高绝俗,没有所谓“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的孤高自赏;在郭新民笔下,感觉最强烈的不是竹而是风,那不是和风惠风,而如朔北之狂风疾风,以竹写风,以风衬竹,体现出一派酣畅凌厉、挺拔矫健的情绪和气质。

常见于南方的竹,在郭新民笔下,竟有了北方的性格。

而那极富动感的韵律,又透露出深见功力的笔墨:时如狂草,时如篆籀,时如楷隶,可以想见他的字,一定也别开生面。

又一次偶然机会,读到郭新民书清代严遂成著名的《三垂冈》诗,从起句“英雄立马起沙陀……”一路下去,竟也有北风振漠、惊沙入面的感觉,充满了置身古战场的豪情与悲壮;激越的情绪贯注笔端,如闻鸡起舞,又如挥戈驰骋。

尤其是写到“唐社稷”、“晋山河”几句时,墨色枯浓相间,既淋漓酣畅,又沉郁顿挫,而写到“奇儿在”、“老泪多”时,纵放如慷慨悲歌,滞重似哽咽不前——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感人故事,在他笔下,宛如眼前。

其驾驭笔墨枯润浓淡的功力,正如“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而整幅字的精神,更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那是前人对颜鲁公字的评价。

笔底风云,正是胸中豪情的体现。

出身于山西神池的郭新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邻县宁武担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后又任职长治。

郭新民书写的这幅《三垂冈》诗中提到的“三垂冈”,就位于长治市郊。

长治古称上党,因“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素有“天下脊”之美称。

这里山河壮美、人文荟萃。

任职于此的郭新民将他的深情和政绩留在了这片土地:我们可以读到他在长治写的情感充沛的诗章,可以读到他关于长治建设的理性思考论著。

山西奇崛瑰丽的山川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养育了他,陶冶了他,我们可以理解他何以能画出那样的画,写出那样的字了。

广西省全州县二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验试卷百度文库

广西省全州县二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验试卷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1)B(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

“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021年尚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尚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尚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赵丽宏①到三角街心花园了。

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

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

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

抬起头,就看见了你。

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

”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

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

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

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

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

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是他,是那个老人。

2020-2021学年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名楼赋韦野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

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就兴冲冲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

游兴未尽,忽又至洞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

老天也真作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大观楼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

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池水浩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

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亭榭似蜃楼,船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畅饮着甘冽醇厚的美酒。

此楼从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

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多半是吟风弄月,歌功颂德。

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不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达一百八十字,赫然震惊文坛。

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

“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

”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

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天蓝空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

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滇池不同之美感。

洞庭之水的壮伟、磅礴的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

情深味厚两悠悠点化生新诗自牛——借诗美鉴赏话点化艺术(上)

情深味厚两悠悠点化生新诗自牛——借诗美鉴赏话点化艺术(上)

情深味厚两悠悠点化生新诗自牛——借诗美鉴赏话点化艺术(上)一,美诗导引七绝.非我斋主人邀庭贵兄踏春不遂一夜东风物候新,千畴芳草唤游人。

劝君记取好光景,莫待残秋空乱神。

鉴赏:本诗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诱惑力,一浓郁在情味,二包蕴与意味。

“一夜东风物候新”,一夜东风与物候新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蒙太奇式的组合便有些意思。

转换成生活态感慨概是:(前几日未觉物候有什么变化),怎么才东风一夜间,物候居然就焕然一新了呢?此句之所以说有情味就在于精妙得写出了生活中的恍然一悟,当然他包蕴的意味也不言自明——有这么动人的物候之新,我自然要盛情邀请庭贵兄一赏,而庭贵兄又怎会拒绝呢?“千畴芳草唤游人”,此句措辞犹委婉动情。

本意应是诗人呼唤同游之人,却推脱给千畴芳草,妙在游人一语双关,千畴芳草是呼我也是来唤友人。

意味犹浓:庭贵兄能拒绝我难道还忍拒绝大自然本身对您深情之呼唤吗?“劝君记取好光景,莫待残秋空乱神”,这两句倘若单独抽出来也自有乾坤,含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理趣。

当然落实在本篇里打动人心的更是浓郁的情味。

表面看此句是转变角度换成对友人之打趣:你若错过好景,到时候可别后悔面对残秋败景,只能六神无主心烦意乱啊。

实则这是正意反说,真实表达本意是:好友一定不愿落得空乱神的结果,那么赶快和我携手同游吧。

此句依然紧扣主题——邀庭贵兄踏春不遂,只不过埋怨语以风趣语排遣之,具见诗人绝处生姿的巧思及举重若轻之笔力。

如前所述,本诗动人首先是细致入微写出了诗人诚挚邀友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携手赏春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最令人心醉神往的。

其次是包蕴丰富意味之笔法——精于层层渲染。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可以说本诗即来源于生活,同时她精妙之诗化又给生活增添了动人的玫瑰色,我们热切期待更多这样生活化的好诗。

以上诠释了情深味厚——此首诗之本位美。

下面阐述此首诗另一特美——点化之美。

诗评家常言:好诗圆美如弹丸。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2011-09-30 23:29:26)转载标签:分类:美学文化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

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①。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就像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幽涧寒松图》,画中的古松,是这个空灵悠远世界的活的存在,而不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对象。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

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

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就像元虞堪评倪云林的长松之作《惠麓图》所说:“天末远风生掩冉,涧流石间绝寒清。

因君写出三棵树,忽起孤云野鹤情。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含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开工建设的成昆铁路,所穿越的深谷峻岭被多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所罕见。

然而,筑路大军不怕苦与累,不惧险和难,在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____________打通了这条西南地区交通大动脉,被联合国列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岁月流逝,精神不朽。

当今天的人们乘坐列车行进在成昆线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建设者身上的耀眼精神印记,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那是在__________环境下挺直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

“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这句植物学家钟扬的_________,同样适用于千千万万投身国家建设、奉献社会发展的无私爱国者。

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以身许国、陶醉心田的情怀,爱国主义打动灵魂的力量;他们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身影,激励我们昂首阔步的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 感 充 沛 、 有 忧 国 忧 民情 怀 的 好 作 品 。因 而 , 格 情 具 诗 正 是 其 崇 高 人 格 的真 实 表 现 。苏 , 然性 淡如 水 , 关注 现 实和 热 爱生 活 , 格 虽 但 以 真 情 实 感 写 所 见 所 闻 , 堂 正 正 , 自然 然 , 受 人 堂 自 深
慧的体 现 , 是 一种至 真 、 善 、 美 的情怀 。 也 至 至
( 者单位 : 南艺术 职业 学院 ) 作 湖 责 任 编 辑 : 晓 利 黄
10 4
喜 爱 。 苏 美 华 这 种 包 孕 丰 厚 、 调 自然 的 特 征 , 是 中 情 正
国诗 学 推 崇 的 格 高 之 基 本 特 征 。 只 有 人 品高 尚 的 人 ,才能 写 出格调 高 雅 的 诗作 。 “ 绣 岂能 斤两 卖 ,但 随真 意 不随 波 ” 苏 美华 襟怀 坦 锦 , 荡 , 不 争 名 逐 利 , 庸 趋 势 。 伟 大 的 心 灵 产 生 伟 大 的 从 附
作 品 , 的 诗 文 写 真 事 真 情 , 矫 揉 造 作 , 任 自然 。著 他 不 一
名 国学 大 师霍 松林 曾称 其 文 “ 意高 远 , 气 磅礴 , 立 大 文 采 飞 扬 , 韵 优 美 。 ” 美 华 的 书 法 出 自 欧 颜 , 圆 内 音 苏 外 方 , 蓄 内敛 ; 力 雄 浑 , 韵 飞 动 : 谨 端 庄 而 又 浑 厚 含 笔 气 严 高 古 , 美 而 又 不 失 风 骨 ; 体 看 来 , 一 种 既 端 庄 而 柔 整 有 又 灵 动 , 人 一 种 纯 和 散 淡 而 又 深 沉 静 蔼 之 美 , 如 他 给 一 的诗 , 的人。 著名 书法 家 邓 先成誉 之为 “ 似 寻 常最 他 看 奇 崛 , 如 容 易 却 艰 辛 , 湘 子 弟 多 才 俊 , 画 银 钩 又 成 湖 铁

人 ” 所 以苏 美 华的 字文 , 墨风 雅 , 文妙 趣 , 真 。 笔 诗 情
意 切 , 味 绵 醇 , 神 挽 结 , 界 融 合 。可 以 说 就 是 他 人 韵 精 境
格 的结 晶 , 他 对 艺术 的追 求 , 生活态 度 的反 映。 是 对
古 人 云 :诗 言 志 , 永 言 , 依 永 , 和 声 。 ” “ 歌 声 律 因而 人 品正 , 即诗 风 正 , 端 雅 乃 诗 高 雅 , 品 即 诗 品 也 }苏 人 人
美华高 雅 无邪 , 行 端正 , 德 载物 , 不 附庸 趋 势 , 品 厚 从 趾
高 气 扬 : 而 他 的 诗 风 端 正 , 善 若 水 , 水 无 香 。 总 因 上 真
之 , 美 华 的 诗 风 和 书 法 艺 术 从 不 拘 于 形 式 , 追 求 一 苏 而 种 内心 的 充 实丰 富 , 求一 种 心 灵 的 高度 ; 辱 不惊 , 追 宠 看 庭 前 花 开 叶 落 : 留 无 意 , 碧 空 风 卷 云 舒 。 达 到 了 去 望 人 品 与 书 品 、 品 与 诗 品 的 和 谐 统 一 , 正 是 一 种 大 智 人 这
n _ ■ 圜
} , 修 竹 , 西 坡 居 士 、 秀 也 字 号 挹
风 格 。苏 美 华 没 有 过 多 地 去 追 求 形 式 的 完 美 , 是 不 断 而
书 法 家 , 人 , 誉 为 书 坛 “ 才 ” 诗 被 鬼 、
完 善 提 高 自身 的 道 德 修 养 和 学 问 内 涵 ,反 对 庸 俗 的 雕
琢 堆 砌 , 看 似 平 淡 达 到 “ 似 枯 淡 , 久 有 味 ” 由 颇 久 。 格 高诗格 不 只是 一种 表 现 为外 在和 静止 的艺 术风

格 , 体 现 了作 者 精 神 风 貌 、 格 气 度 、 想 深 度 和 表 而 人 思
达 力 度 。 诗 格 的 高 卑 , 决 于 诗 人 道 德 襟 怀 、 治 抱 负 取 政 和 其 选 择 的 生 活 方 式 。只 有 那 些 道 德 高 尚 、 注 现 实 和 关 民生 、 珍 视 独 立 人 格 尊 严 的 诗 人 , 才 能 创 作 出 内容 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