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第2课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教学目的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刷I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用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拮据(jie)栈桥(zhan)煞白(sha)撬开(qiao)诧异(cha)牡蛎(muli)别墅(shu)皱纹(zhou)褴褛(lan lv)阔绰(chuo)女婿(xu)嘟哝(du nong)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桔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种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刀、锥等工具的一头插入缝中,用力压另一头,使原先闭合的东西分开。
呆直: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也说十拿九准。
褴初: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俱,都,一起。
狼狈不堪:文中指非常窘迫的样子。
张皇:惊慌。
皇用"惶"。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贬义词。
郑重:严肃认真。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瑞祥:仔细地看。
3.阅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二、导入1.作者简介: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185-1893)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_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受到战争的锻炼。
战后长期在巴黎的军政部门任职,得以观察和了解政府部门的黑幕,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共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政治和时事的评论文章。
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两课时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理解您的叔叔于勒教案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 引入:介绍于勒教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于勒教案的内容和目标。
3. 分析案例: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讲解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学生参预:组织学生参预讨论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总结本课时内容,强调于勒教案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和讨论。
2. 案例分析:选择另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学生报告: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于勒教案的知识。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课时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教案(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改换视角重述故事,体会叙述视角对于小说写作的影响,进而从更多层面认识小说的主旨。
2.在比照中激发爱善憎恶的感情,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获得成长教益。
教学过程:一、变个视角叙述故事如果不从“我”(若瑟夫)的角度,而是从小说中其他人(菲利普夫妇、于勒、姐姐、姐夫乃至船长)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呢?可以分组完成: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视角重新讲述小说中发生的故事。
1.菲利普夫妇的视角提示:这个视角应基于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又“慈爱”“负责”的矛盾性格,侧重于他们夫妇对家庭的考虑,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应随着于勒的经济情况而变化,左右一切的都是金钱。
讲述既要突出他们的唯利是图、自私冷漠,又要能表现出他们对家庭、对子女的狭隘的爱,感受他们困窘生活境地中的无可奈何。
2.于勒的视角提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可以侧重于他的生活轨迹,以于勒青年时期挥霍、中年发迹和老年落魄的时间为序,重点表现他早年的懵懂无知,意气用事;中年闯荡,稍有所成,便想一洗前耻、急于证明自己的虚荣,个人的自尊,与对亲情的顾念;事业失败后的坚强与自重,老年生活的孤寂与悲苦。
亦可以倒叙,比如从船长反过来询问于勒,让于勒自己来讲亲历的故事,从于勒的角度来看自己和哥哥一家,那样也肯定相当有意思。
3.两位姐姐的视角提示: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两姐妹,既不同于父母的世故,亦不同于“我”的纯净,是介于成人与孩童之间的角色,她们不会像父母那么唯利是图、冷漠无情,但又困扰于家庭的窘况,也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烦扰,反感于父母的一些想法做法,可绝不会像“我”那样懵懂单纯,她们唯一的希望是叔叔这颗救星的出现,这样的角色肯定很值得学生去思考与演绎。
4.女婿的视角提示:一个独特的视角。
同是底层而又渴望改变的人,虚伪又虚荣,苦恼于自己不太理想的生活境况,犹豫不决中答应与菲利普家的亲事,其实也是基于金钱的婚姻约定。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2.培养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续写故事的能力3.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情节结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1.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关系小说直接或间接地交代了几个人物,其中于勒与若瑟夫是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________关系,克拉丽丝与若瑟夫是_________关系。
2.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结局()结构全篇。
【设计意图】用完成填空的方式复习旧知,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又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谓的前后变化,体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3.“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
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1)“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3)“虚荣”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4)“势利”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设计意图】以辨析菲利普夫妇的“变”和“不变”为突破口,梳理文意;以讨论“我”这一人物形象为抓手,领悟主旨第三阶段:合作探究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总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道德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 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主题。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对亲情的认识。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亲情的小说或文章,如《背影》、《难忘的岁月》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五册17《我的叔叔于勒》第一、二课时教案
五册17《我的叔叔于勒》第一、二课时教案五册17《我的叔叔于勒》第一、二课时教案我的叔叔于勒(一)知识教学点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刻画的写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通读全文,理清情节脉络,然后从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分析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点: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是本文的难点;3.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是学习本文可能产生的疑问。
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可以运用以前学得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本文主要是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
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教师应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加之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由于本文情节生动、曲折、有趣、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让学生充分阅读,从而理清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理解小说的主题。
3.教师可利用本文情节大起大落的特点,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提出听课时的思考题。
(投影仪打出) ·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目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体会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b.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探究其心理变化过程。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a.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b.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对于他们自己的命运有何影响?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勒这个角色的看法,以及从这个角色中得到的启示。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
2.深入分析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二、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3. 品味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
3.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深刻主题的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说中的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会欣赏文学。
三、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梳理:让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理解小说结构。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小说语言品味:让学生品味小说中的优美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小说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小说,概括情节。
3. 教师引导分析小说情节结构,让学生理解小说脉络。
4.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主题。
2.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小说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小组合作学习,品味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小说情节,绘制一张小说情节梗概图。
4. 请从小说语言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优美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理解程度,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上第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目的:1、理解经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领会奇妙的构想,掌握波折的情节。
3、思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怜悯。
教学设计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经过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揭露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2、认识菲利普夫妻实足的拜金主义思想。
教学设计过程;一、承前导入1、抽查字词掌握状况;2、回首段落区分及粗心。
二、局部研究1、试找出文中对“父亲”、“母亲”的神态描绘的句子,细细品味,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神态描绘:①我父亲忽然仿佛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蛎的身旁的女子女婿,就连忙向我们走来。
他的神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平常不同样。
②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③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颤抖。
④我父亲神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⑤他回到我母亲自边,是那么神情张皇。
⑥结结巴巴地说 ------⑦父亲神情很狼狈,低声嘟哝着------⑧母亲忽然暴怒起来 ------⑨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小结:生动的神态描绘揭露了菲利普夫妻急巨变化的复杂的内心活动。
2、品析人物的性格菲利普、克拉丽丝:倾慕虚荣、冷峻自私、利欲熏心。
若瑟夫:单纯、诚实、和善、大方评论:孩子是单纯的, 大人是世故的。
孩子是诚实的, 大人是虚伪的。
孩子是和善的 , 大人是势利的。
孩子是大方的 , 大人是苛刻的。
于勒:初期:行为不端、糟践钱中期 :正直、有良知后期:白手起家、不连累人3、问题研究:① 小说中的若瑟夫,作为一个孩子,目击了父亲母亲对叔叔于勒的冷酷无情,他的心理活动是如何的?心理活动:当他知道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时,他在内心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并给了于勒 10 个铜子的小费。
点拨:这表现出若瑟夫关于勒叔叔深切的怜悯,对父亲母亲六亲不认的疑惑、愁闷和不满。
② 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目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利处?A:从“我”的角度来察看,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切、和蔼,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
(2)懂得友谊的可贵,学会真诚相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热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15分钟)(1)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叔叔于勒的故事。
(2)分析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3.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叔叔于勒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友情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最新整理《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最新整理《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
因而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保证教学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强调语言积累与表达,培养自信、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
情感目标: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从前我们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这些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感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绝对的重头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情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很遗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笔下,于勒作为菲利普夫妇亲兄弟,却被他们冷漠地躲开并抛弃。
同学关于菲利普夫妇“是否可以躲开于勒”的问题,各执一词。
(二) 设置情境1、今天这堂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赛,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辩论的话题就是菲利普夫妇“是否可以躲开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案前言《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夏尔·皮罗在1953年出版的小说。
这个小说描写了一个叫于勒的机械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情。
这本书是法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一,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本着让孩子们读好书的心愿,特地为大家准备了这篇《我的叔叔于勒》课教案。
希望通过这堂课能够引领孩子们进入文学的世界,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材简介书籍基本信息•书名:《我的叔叔于勒》•原作者:夏尔·皮罗•出版年份:1953 年•适读人群:小学生、中学生、青年读者•内容简介:本书描述了一个少年安德烈和机械大师阿尔博特之间的故事。
阿尔博特送给安德烈一份精美的机械玩具–机械人于勒,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感动的夏天。
当于勒短暂的生命结束时,阿尔博特告诉安德烈:“爱一个物体,虽然毫无用处,但它是一个美好而伟大的行为。
”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理解小说中的感情和情感,提高情感认知能力;•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书评等形式,表达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安排本课程安排为两个课时(100分钟),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节课(50分钟)活动1:导入•观看一段安德烈与于勒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感性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学生讨论进行简要分析。
活动2:阅读•老师演示如何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学生阅读第一章,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验;活动3:阅读讨论•学生分组,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自己所读的第一章,并记录下重要事情、名词、笔记等内容;•分组给其他组介绍自己的讨论成果。
第二节课(50分钟)活动1:写作•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与感性情感相关的书评;•老师根据学生的书评给予反馈和指导。
活动2:互动讨论•学生同桌间互读和互评之前的书评;•通过互动讨论,提高书写和表达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
【目的要求】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掌握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了解次要人物(于勒、我;、女儿、女婿) 对主要人物的陪衬作用,学习并初步掌握分析人物的着眼点。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的特点,理解明暗线交错,对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
4、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了解作者在悬念及结局安排上的独具匠心。
5、揣摩语言特色,学习人称运用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6、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观念造成了灵魂上的扭曲和精神上的堕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自读导言]。
我的叔叔于自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叔叔于勒》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亲情关系,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作者表达的亲情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探讨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作者表达的亲情情感。
3.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馈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亲情主题的故事书籍。
2. 组织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提问:菲利普夫妇对于勤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明确]:(1)以前,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兄嫂应得的那一部分。
菲利普夫妇骂他是“坏蛋”“流氓”“无赖”,看他是“全家的恐怖”“一文不值”,把他打发到美洲去。
(2)接到于勒的信,得知于勒在美洲发了财,菲利普夫妇则称他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把他看作是“全家惟一的希望”,把于勒的信当作家里的福音书。
(3)当他们在船上遇到衣服槛楼的老水手于勒时,他们对于勒避之唯恐不及,骂于勒是“贼”“流氓”“讨饭的”,生怕“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2.提问:菲利普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人?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1)菲利普一家生活很拮据,可是每星期日,一家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性格。
(2)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回家,拟定了上干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表现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的思想性格。
(3)菲利普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他也故作高雅,请女儿女婿吃牡蛎,表现他的爱慕虚荣。
(4)写菲利普见到于勒时的神态:“不安”“脸色……嘟哝”等异常的神态,语无伦次的话,生动刻画出人物内心的恐慌。
表现菲利普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
(5)当母亲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勤时“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话。
当菲利普向船长证实他确是于勒时,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当得知我付小费给于勒时,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这些语言、神态描写表现母亲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冷酷自私、贪婪、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2.提问: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同是爱慕虚荣、冷酷自私、唯利是图,但他们两人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l)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爱虚荣,请大家吃牡蛎,而菲利普太太却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
句话里,既有对自己的爱惜,又有对别人的关心;既有对孩子的疼爱,又有对孩子的管束。
、其实她的真实心理却是顾全面子、节省开支。
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显得虚荣、冲动,他的太太则显得小气、精明。
(2)当菲利普确认这个穷困潦倒的水手就是于勒时,他惊恐万状,不知所措,而他的太太则很快镇定下来,沉着冷酷地做了一步步安排。
先打发丈夫“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以进一步证实是否是于勒;嘱咐丈夫“多加小心”,防止于勤“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最后决定“回来的时候改乘玛洛船”,避免再遇到于勒。
在遇到于勤这件事上,菲利普显得惊慌失措、没有主意,而他太太则临乱不慌,精明强悍。
总之,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及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的共性,又写出了个性,这是很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
3.小说中的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青年时的于勒是个浪荡子。
他“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到美洲后,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似有浪子回头的样子。
但他“阔绰了一个时期”后又沦落了,穷困到有家难归有国难回的地步。
总之,他不是个正派人,但年轻时的错误导致他晚年的穷愁潦倒,却也让人同情。
(4)小说中的若瑟夫,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于勤的冷酷无情,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明确]:当他知道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时,他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并给了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
这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勤叔叔深切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5.提问: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
试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明确]:(1)我们去哲尔赛旅行,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2)巧遇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板书: 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坏蛋、流氓、无赖)
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