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2011年版)
【一流】全新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共35页)
【一流】全新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共35页)课程标准编订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报告》;3. 我国历史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历史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著作;4. 国际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
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 强化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等方面;2. 增加历史学科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开展历史调查、历史剧创作等实践活动;3. 优化历史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4. 提升历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时代化水平,反映我国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5. 关注历史教育公平,确保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创新意识,具备历史核心素养;2. 课程内容:以中国历史为主干,世界历史为参考,涵盖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共计12个单元;3. 课程实施: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 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历史情感等方面。
课程标准的附录:1. 历史课程资源推荐:包括历史书籍、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2. 历史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3. 历史考试命题建议:明确考试命题的原则、方法和要求;4.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对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意义进行详细解读。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精)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案例评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键入文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系列:案例评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案例信息】讲课教师:陆虎(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案例导读:闫璟(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中学高级)评析教师:张才能(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案例导读】我们推荐的第三个研讨案例是: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陆虎老师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各位老师在收看案例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何凸显历史学习的方法,提高史料分析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多种,如,能够识读历史图表、历史地图;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等,更高一点的要求,通过史料分析能够基本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在本课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对曹操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历史感,用不同时代不同人眼中和笔下的曹操,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打下基础。
课中的史料运用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解读历史提供了平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如何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核心理念,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用教材教”的理念的基础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理解和把握。
本课的教学很容易流于时序和按部就班的讲述,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理念,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是我们每一课教学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的。
陆老师的这节课从标题来看就能够体现出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整合。
第三,如何实现历史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关注可以说是使历史与学生形成共鸣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或一群历史人物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鲜活生动,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人物身上得到升华,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亲近起来,不再觉得遥不可及,望而却步。
本课的教学中选择了学生熟悉而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贯穿其中,既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也达成了情感目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叶小兵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
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
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
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
最新 历史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8-03-20 草原书屋8...转自昆仑冷月修改微信分享: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初中语文(蔡少军)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推荐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及《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2011]9号)精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北师⼤出版社独家出版,同时配套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标、内容、框架及教学和评价建议。
2001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新⼀轮改⾰正式启动。
经过⼗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全⾯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了修订。
⽬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并交由北京师范⼤学出版社独家出版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丛书全⾯回顾和总结了新世纪⼗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所取得的重⼤成就,全⾯解读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实验稿的研制、实验,到实验稿的修订全过程所坚持的改⾰理念,取得的显著成就。
丛书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理念重要参考资料,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等⽅⾯具有重要作⽤。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以新版课程标准的研修为切⼊点,对修订前后的课程理念、课程⽬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等进⾏深⼊⽐较、分析和解读;聚焦⼀线课堂,从实践层⾯上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案例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课程标准中的核⼼内容、基本追求、实践过程中⼀线教师争议较⼤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思想、基本概念等进⾏深⼊浅出地阐述,以点带⾯,帮助教师全⾯把握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新课标,新理念,新征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结构性认识
新课标,新理念,新征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
版)》的结构性认识
郭泉源;朱旭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22()19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高度聚焦历史育人功能、初高学段融合、学习方式转变、全新评价标准等视角,内
容实践性更强,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科评价、教育研究等领域的一体化推进
指明了方向。
本文结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1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高中
课标”),对义教课标2022年版进行结构化解读,总结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郭泉源;朱旭
【作者单位】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与1992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比较
2.体现教育新理念的
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与1992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比较3.新时代英语新课标的六大特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4.新要求新挑战新课堂: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把握的“三新”——从体育教师发展的视角解读5.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内核与实践逻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科学定位·实践反思·重归时序·多元评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任何课程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因社会的需求而产生,也因社会的变迁而消亡。
因此,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课程都有其历史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又必将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
现代历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
公民教育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公民教育最早的清晰的概念是联合国1975年给出的定义──即“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科学定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既明确了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将历史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二、实践反思新历史课程实验从2001年9月开始,首先是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到2002年秋季,扩展到530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时,全国已有1642个县市的3500多万学生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2004年时发展到2576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90%。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02月02日11:05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44)字号:T|T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教师用书(1—9年级).doc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物理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学科教学论部分
化学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课程标准研修
2004.05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
2004.05
地理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音乐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
中学生广播体操
音带1盒
VCD 1张
高中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学挂图、电子音像(7—9年级)
学科
书名
册次(数量)
使用时间
出版单位
音乐
音乐挂谱简谱
13册至18册
七年级上学期至
九年级下学期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挂谱线谱
13册至18册
七年级上学期至
九年级下学期
体育与健康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挂图
时代在召唤
七年级至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
高中一至三年级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
高中一至三年级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与技术手册
全一册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
学科
书名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
通识研修部分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2004.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
2004.03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9)一、中国古代史 (9)二、中国近代史 (15)三、中国现代史 (19)四、世界古代史 (22)五、世界近代史 (25)六、世界现代史 (2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31)一、教学建议 (31)二、评价建议 (34)三、教材编写建议 (38)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40)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
---杜克国际教育机构
北,上,广,豫等2492份试卷 平均分1213 美国平均分1509
*数学 547 美国517 *英语阅读327 美国501
(2400:批判性阅读,数学,写作)
基于地域特点的文化特色; 基于历史特点的文化特色; 基于教育对象特点的文化特色; 学校学科特色: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学科特色; 基于优势学科的学科特色; 基于优势课外教育的学科特色。
普通学校学科特色的建设是现今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推进的一种特色 学校建设的重要的形式。
优势项目 项目特色 学校特色 特色学校
共性与核心价值
•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 实施国家的课程标准
• 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
个性与附加价值
• 自身改革的切入点 • 自身的个性追求 • 自身的附加价值取向
共性
个性
特色
• 共性与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认同的 标志;
• 个性与附加价值取向是社会选择的 标志。
(1)特色基于学校
办学理念特色; 办学模式特色; 学校文化特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修订要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 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 版)的通知》正式下发,2011版各科 课程标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新 的高中课程标准将在今年修订。
一 课程标准的修订
2003-2004 2007
2010-2011
• 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 • 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一样的提高 • 每一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2011年版)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倡“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
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能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
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通过访问、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观看《开天辟地》《建党大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举办抗战歌曲演唱会。
●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