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的资产转变为可进行交易和分散所有权的证券工具,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资产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分散。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较为滞后,规模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行数量较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不足2000只,资产规模也不足1.5万亿。
尤其是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明显偏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多元化产品。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多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产品种类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管理仍需加强。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重新配置资产和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应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法规,简化审批和注册程序,促进市场发展。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现有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
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成为了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变化与趋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包装成证券进行资本市场融资。
这一举措引发了一场金融创新浪潮,促使金融机构开始将各类固定收益资产转化为证券进行交易,从而解决了融资难题。
逐渐,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为证券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标的。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始于1993年,当时中国银行首次尝试将企业债权转化为证券进行发行。
此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应收账款证券、企业债券等各式资产证券化产品。
1.市场规模扩大,种类增加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占比在金融市场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也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标的。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已经逐渐赶超传统的债券市场,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2.制度环境不断完善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规范。
在中国,随着《资产支持证券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法律法规框架逐渐完善,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保障。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市场行为,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有助于国有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效率。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监管缺失等。
本文就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加强监管机制、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
文章探讨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并建议政府引导下的资产证券化路径选择,以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这些问题和对策的分析,可以为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问题、对策、监管、信息披露、发展前景、政府引导、路径选择、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融资方式,其在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产质量不清晰、风险管控不到位、监管空白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升其市场透明度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旨在为推动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中来,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证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证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证券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根据中
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415家证券公司,较
2024年底增加13家,证券公司交易所总份额达到35.66亿元,较2024
年底增加3.02亿元;融资融券份额达到74.78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
6.75亿元;中央国债份额达到205.21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1.11亿元。
此外,2024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步改善,根据证监会
统计,截至2024年底,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负债率为39.73%,较2024年
底的42.49%有所降低,表明中国证券业财务整合成效明显,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证券业的服务也逐步推进,如资金管理、社会资本、创新
投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等,有助于增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化市场体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证券业将继续深化市场体系和市场机
制的,加快现代证券法制建设,完善股票、股指期货和期权的相关制度,
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调节隔离功能,打造国内外经济平稳圆满相互依存的
性价比最高的证券市场。
(二)开拓金融市场国际化
另外,未来中国证券业还将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国际化。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呈现出较为持续的增长态势,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资产证券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
首先,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券化产品开发仍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多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为主。
相对于国际市场上更加多样化的证券化产品,我国银行业在证券化产品创新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二,市场规模较小。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和监管力度较大,而且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有限。
第三,缺乏专业机构和技术支持。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机构和技术支持,包括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有限,缺乏相关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
面对以上现状,我国银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善和提升。
第一,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
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和监管,同时减少监管层级,提高审批效率。
此外,应加强对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第二,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减轻银行的资本压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政策,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第三,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
鼓励银行业培养和引进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人才,提高银行机构的专业能力。
同时,加强对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第四,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政府和银行业应加大对于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发布政策文件等方式,把银行资产证券化作为重点推进的金融创新业务。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如房地产、债券、抵押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它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促进资金市场发展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自1997年我国首次推出地产股票发行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类资产证券化占比最大。
2. 行业结构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汽车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开始加入。
3. 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银保监会于2013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有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但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关键环节的明确规定等问题。
2. 业务模式单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样性相对较弱。
3. 风险管控不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国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2. 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如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大对装备、技术、监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手段。
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改革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1. 发展历程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1996年,中国首次试点发行了人民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开端。
此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2. 现有问题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面临的风险较大。
由于信贷资产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较高,投资者对产品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忧虑。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市场化定价和信息透明度,使得市场运作不够顺畅。
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够完善,给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3. 发展潜力尽管存在问题,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信贷资产庞大,有着丰富的资产证券化潜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开放,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发展对策1. 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应当进一步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市场的健康运作。
2. 健全监管和法律环境应当进一步健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和法律环境,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引导。
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潜在的风险。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提升市场参与者的能力为了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提升市场参与者的能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讨论。
在首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定义,并强调了其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背景。
在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回顾了全文内容,并再次强调了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现状、问题、对策、定义、重要性、研究背景、展望、总结、未来、重要性再强调。
1. 引言1.1 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资产转变为可流通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
这种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资源的流动,提高市场的效率。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关注和参与。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证券化也将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
1.2 重要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将实体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创新。
通过分散风险、提高流动性和透明度等方式,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促进融资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创新。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和建议
券 2 8 0 3亿 3月 国家 开发银 行 和建 行获 准作 为试 点 , 分 别进 行 资产 中所 占份 额 较 低 ,还 没 有 对 隐 合 资产 的流 动 性 造 成 威胁 . 899
行 信 贷资 产 和住 房抵 押 贷款 证 券化 试 点 . 标 志本 土证 券 化 的试 点
3 P S V载体 的建 立
银 行可 通 过 住 房抵 押 贷 款 证 券化 提 早 收 回 贷 出资 金 ,提高 资 产 证券 化 的 法律 法 规 制 度 来 实 行 统 一 的监 督 和协 调 。 产 的流 动 性 ,同 时能 够 提高 资 金 的 利 用率 。 在 我 国抵 押 贷款 证 券 化 存在 着障碍 : 首 先 , 作 为一种 证 券化 的资 产 , 我 国住 房抵 押贷
化” 2 0 0 5年 ,资产 支持 证 券发 行规 模 迅速 增 长 发行 资 产 支持证
( 商 业银 行 压 力 和动 力不 足 。 目前 我 国住 房 抵押 贷 款 在 银 3) 同 时 .住 房 抵 押 贷 款 的 违 约 率 较 低 .还 没 有 对 银 行 的安 全 性 造
行 间市 场 质押 式 回 购 交 易的 相 关规 定 当年 的 资产 支 持证 券 发 行 行 贷 款 的依 存 度 过 高 ,企 业 负债 滚 动增 加 取 法 还 债 的积 极 性 。
() 5 缺乏 独立 公正 的信 用评 级机 构 。 信用 评级 是资 产证券 化 中
被 公 众 认 可 的 、独 立 的 、由 同 一评 判标 准 的信 誉 评 级 机 构 。
[ 关键 词] 资 产证 券化
一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发展。
然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我国证券市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包括交易所、创业板、新三板、股转系统和基金公司等在内的基础架构。
据统计,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到87.1万亿元,占全球总市值的11.8%。
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也已超过110万亿元。
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在技术、法律、监管等方面也不断完善和进步。
2018年,证券发行注册制推出,加速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还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例如港股通等。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然而,我国证券市场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1.机构投资者力量薄弱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弱,尤其是国内养老基金等机构的投资比例过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机构投资者经营理念、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2.投资者保护待加强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意识相对较低,投资者保护工作待进一步加强。
在此前提下,投资者需了解风险教育以及自我保护了防范的规则。
3. 机构投资渠道不够目前,国内机构投资渠道多数依赖于证券交易所,而国内证券交易所仍然处于“开市半小时,赚钱一整年”的现象中,缺乏多样化的机构投资渠道和产品。
4. 信息不对称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还需加强。
尤其是对于创新企业及初创企业的信息披露等问题,缺少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利好。
5. 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市场内出现的诈骗、内幕交易等恶劣行为,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发现和惩处。
与此相反,监管的力度加强则又面临“抑制市场创新”等问题。
克服此种困境,则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能力。
三、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对策1.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和影响力,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将资产流动起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与完善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扩大,产品种类丰富,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一)起步阶段1997年,我国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收购的远东国际大厦产权权益证券化交易成功,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
在此之后,我国探索性地发展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多个领域,同时也积极引入国际经验和理念。
(二)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推动国债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了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还通过设立股权分置改革基金、推动地方债券发行等途径,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三)完善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机构,提高了市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对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具体的操作和交易流程,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资产证券化交易产生的纠纷解决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有效的仲裁和诉讼手段。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缺乏第三方评级机构,也导致投资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估不准确。
(三)资产质量差异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有些资产的质量较差,缺乏流动性和抵押品的价值,难以进行证券化。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不断增加的资产种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行业环境变化:自2019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政策引导力度增大:国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逐年增加,在政策层面逐渐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和模式,并且促进了私募机构的快速发展。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数据,2019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4.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易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1. 市场规模不够大: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但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2. 模式单一: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以静态资产证券化为主,动态资产证券化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3. 法律规范不够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法律适用环境还待完善,还存在法律法规、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4. 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息透明度还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在信息披露和数据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三、思考与建议1. 提高市场规模: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证券化业务中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2. 多元化发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应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动态资产证券化产品,丰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模式,提高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金融1班袁鑫 20127307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产品,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被视为现代“金融脱媒”大趋势中的利器。
从2005年12月起至今,我国大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从无到有,也已经成功发行了两大类共10单资产支持证券。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现状和问题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1969年发端于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是其最早的形式,继而在欧美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被引入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太新兴经济地区。
发展至今,其主要形式包括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两类,并可再继续衍生为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
但对于什么叫资产证券化,即使在美国,也主要是一些从事金融与投资的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所作各种不同的理论上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并无立法机构或政府部门在一部法律或法规中作过专门的定义。
国内有学者从法律角度对资产证券化作出的定义是:由原始权益人(Originator,又称“发起人”或者“转让人”),将其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债权)进行重新组合,转让出售给特设目的载体(Spedal Purpose Vehicle,又称“受让人”或者“受托人”)即SPV,SPV通过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使其受让的该资产(债权)的信用级别得以提升,并维持在一定投资级别水平,然后以该资产(债权)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用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支付原始权益人(发起人)作为转移资产的对价,然后用受让资产(债权)产生的收入向证券投资者支付证券本息的过程。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
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如下:
1. 缺乏标准化的体系: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尚未建立完整的
标准化体系,包括资产的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存在差异,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资
产证券化,包括《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缺乏可能导致证券化过程的不规范和不合法化。
3. 产品创新不足: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创新,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模式进行的简单重复。
这导致一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浪费了资源。
4. 资产质量不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一些传统产业的资产风险较高。
这可能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较大,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我国政府实施以下政策:
1. 建立标准化的体系:建议政府制定完善的标准化规范,包括资产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可以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更加规范和透明。
2. 加强法律法规的支持:建议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制定《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支
持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3. 推动产品创新:建议政府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已有资产基础上进行资产证券化,挖掘资产的潜力和价值。
4. 增强资产质量意识:建议政府加强资产质量监管,提高资产质量,以降低信用风险。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类资产转变为可以流通的证券,以便投资者进行交易。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证券化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透明度不足等。
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深入探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展望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提高国家整体金融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对于解决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快,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一环。
据了解,2005年至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不仅在机构数量上有所增长,规模也有所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并且在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的监管机构也对资产证券化市场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调整。
尤其是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资产证券化也应运而生。
现在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两大类。
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承包商、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金融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车辆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并不清楚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和优势,导致其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信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监管政策亟待完善,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标准化产品,市场缺乏流动性。
我国金融机构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积极性还不高,资产证券化市场在融资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及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重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监管力度。
2. 加强市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市场和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证券交易,以便投资者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或抵押支持证券(MBS)等获得收益。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加强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性。
本文将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年度报告,2019年我国ABS市场总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20%。
2. 资产种类逐步丰富:目前我国ABS市场主要涵盖房地产、汽车、消费金融等领域。
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
3.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例如《金融资产转让办法》的出台和加强ABS资产规范化管理。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 缺乏透明度: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关于基础资产质量、收益和风险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还不够完善,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
2. 题材单一: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以房地产ABS为主,其他领域的ABS产品缺乏投资者关注度。
3.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制度较为薄弱,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是楼再推广资产证券化伙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包括初刊、交易和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信息披露,并建立资产证券化信息中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2. 拓宽投资品种:鼓励和规范其他领域ABS产品的创新和发行,满足不同投资需求。
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甄别、评估、定价、转移和化解的全流程监管制度,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和交易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知识普及,提高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并建立健全客户投诉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逐渐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重要选择。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既有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因此,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在产品创新、市场监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末,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规模接近20万亿元。
与此同时,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企业债券、商业贷款、房地产、车辆租赁等各种资产在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得市场的多元化程度大大提高。
2.产品种类丰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涵盖了多种资产类型和融资工具。
除了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外,还有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让证券化等多种创新产品。
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一些联合融资证券化产品、区域性资产证券化产品也逐渐被推出,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3.市场监管不断加强近年来,监管政策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
从市场准入、交易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了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信息公开的透明性。
监管部门对于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也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防范了市场的各种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市场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市场基础设施、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
1.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依然不够完善,包括市场清算机制、交易结算机制、市场信息披露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市场运作效率低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
2.产品创新需要加快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产品创新相对滞后,主要产品仍然以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主,如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汽车抵押贷款证券等。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其实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特定结构安排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还有助于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逐渐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融资方式。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
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形式,涉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
企业资产证券化则主要涉及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如企业应收账款、租赁资产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则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等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来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识和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然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等。
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一)市场规模与市场参与者有限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不足,很多潜在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
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也限制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二)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
一方面,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和发行机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大型金融机构和少数专业投资者之间,普通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ug.2008第26卷第4期H um an ities&Soc ial Sc i e nces Jour nal ofH ainan Un i v ersity V o.l26N o.4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陈 勇,谢建敢(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摘 要]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银行实行证券化意愿不强烈以及相关法律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从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知,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是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
论题提出了促进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8)04-0431-06从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酝酿资产证券化到2005年首次试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 讨论了十年 。
从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与交易来看,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截止到2007年10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第二批试点资产证券化,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仅为213亿元人民币,而且流动性严重不足。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因此,实行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实行证券化之前,已有文献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长期论证,即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模式以及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建设。
在实行证券化之后,大多数文献仍然延续了资产证券化前的研究思路。
针对证券化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刘小军[1]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洪艳蓉[2]分析了现行资产证券化的两种管理模式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
本文试图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出发,分析证券化交易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银行发起资产证券化,通过信托机构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另一种是由证券公司以专项管理计划的形式发起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市场挂牌交易。
本文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并将讨论范围局限于前者。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企业资产支持证券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形式发起,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利用特殊目的中介SPV (Spec i a l Pur pose Vehicle)将证券化资产与发起机构的其他资产进行隔离。
SPV必须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然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可以作为法人接受资产,更不具备法人资格作为受益凭证的发行主体。
因此,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和国际通行的资产证券化概念具有不可兼容性。
其次,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属于大宗交易范围,从而使其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性,即在于其可流通性。
失去了可流通性,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会大受影响,资产证券化的生命力也不复存在[2]。
本文从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提出了优化相关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收稿日期]2008-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6A J L007);湖南大学培育基金资助项目(0705)[作者简介]陈勇(1972-),男,湖南醴陵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讲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与投资研究。
4312008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期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一是以信托方式实行证券化;二是没有专门担保机构;三是投资主体只限于机构投资者;四是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
(一)以信托方式实行证券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国内学者围绕我国应该采取美国模式还是英国和欧洲模式进行了长期的论证,关注的焦点是SP V采取公司形式还是信托形式。
根据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下称管理办法),我国证券化资产将以信托方式实行证券化。
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
管理办法提出了通过信托方式实行支撑资产的破产隔离,从而否定了中国建设银行以前提出的表内融资方案,也否定了以转让方式实行证券化的做法。
SPV采取信托形式是指发起人以证券化资产设立信托,让与作为SPV的信托机构,以从该信托机构换取受益权证,然后再销售给投资者。
根据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理,证券化资产可以隔离于发起人自有财产之外,即使发起人或SPV破产也无作为破产财产被清算之虞,因此,采取信托形式可以实现破产隔离的效果,并使投资者享有实质性权益并承担相应风险,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目的。
SPV采取公司形式是指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给专门从事证券化运作的特殊目的公司,由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与信托形式相比,SPV采用公司形式有两个优点:一是SPV拥有证券化资产的实质性权益,因而可以对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任意的分割和重组,发行不同档次的资产支持证券,而无法律上的权利限制;二是公司形式的SPV可以向不同的发起人购买资产进行证券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证券化交易运作。
但是,采取公司形式实行资产证券化使投资者和SPV面临被双重课税的风险,而以信托形式实行证券化可以避免双重课税问题。
根据美国联邦税法,如果资产收益的归属主体仅为单纯的名义主体,并不享受该收益,则可免除课税,而由享有该收益的实质所有者作为纳税主体。
这样,作为证券化资产名义所有人的SPV则可免于就该资产收益缴纳所得税,而由实际享有收益的投资者纳税,这样可以避免所谓的 双重纳税 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政策规定,对信托项目收益在取得当年向机构投资者分配的部分,在信托环节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取得当年未向机构投资者分配的部分,在信托环节由受托机构按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信托项目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期间,机构投资者从信托项目分配获得的收益,在投资者环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应税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没有专门担保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并降低发行成本,资产证券化通过信用增级来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
信用增级是指在证券化交易结构中通过合同安排所提供的信用保护,信用增级的方式可以分为外部法和内部法。
外部法是指第三方根据相关法律文件中所承诺的义务和责任,向证券化交易的其他参与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保护,并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提供的违约责任险和银行出具担保函、信用证等方式。
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主要取决于提供担保的保险公司或银行的信用等级。
如果资产支持证券要获得AAA的信用评级,就要求保险公司或银行的信用等级也要达到AAA。
内部法是指通过重新安排证券获得偿付的优先次序,提高优先级证券的信用级别,或通过发起人提供更多的连带责任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最常见的内部增级法有储备账户、超额抵押和资产支持证券分层结构。
在美国,三大准政府组织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overnm ent NationalM ortgage Association,GNMA)、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edera lH o m e Loan M ortgage Corporati o n,F H L MC)和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ederalN a ti o na lM ortgage A ssoc iation,F NMA)以信用担保的方式对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提供信用增级。
而政府机构并不直接介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政府承担各类金融风险。
当前,美国三大准政府组织运行状况良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形式可以是内部法和外部法,但是不能由政府提供信用担保。
我国 担432陈 勇等: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保法 第8条明确规定: 国家机关不能作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的转贷款的除外。
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防止银行放松贷款审查条件,将违约风险转移给政府。
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担保机构,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三)投资主体只限于机构投资者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主体只限于机构投资者,而且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管理办法第47条规定: 金融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可以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也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和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资产支持证券。
虽然证监会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可以投资资产支持证券,但该证券必须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
依照证监会颁布的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应不低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AA级或相当于AAA级的信用级别。
其他类别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根据基金合同制订相应的证券信用级别限制,若合同未订明相应的证券信用级别限制,应投资于信用级别评级为BBB以上的资产支持证券 。
监管当局将投资主体局限于机构投资者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完善,逐步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积累经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市场过度的非理性行为;二是资产支持证券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固定收益证券,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普通企业债券、其他固定收益类证券不同,对风险管理能力要求高,而机构投资者在这一方面比较成熟。
最近,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给世界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
次级贷款(Sub pri m e loan)是相对于优良贷款(Pri m e l o an)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1)借款人的信用评分较低,不能满足正常贷款的条件,信用评分通常低于620分;(2)贷款的首付比例低,通常为0%~10%;(3)由于次级贷款的风险较大,贷款利率通常较高,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大,特别是在贷款后期。
2005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房价下跌,很多次级贷款的房价低于贷款本金余额,违约率不断上升,使次级贷款及其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和放贷银行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