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雨霖铃公开课

合集下载

2024年公开课教案《雨霖铃》

2024年公开课教案《雨霖铃》

公开课教案《雨霖铃》《雨霖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掌握其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学会鉴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离愁别绪,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分析3.诗歌艺术特色解读4.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描绘雨夜离别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画面中的情境。

然后引出课题——《雨霖铃》。

2.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柳永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3.诗歌内容分析(1)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情感和意境。

(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内容。

4.诗歌艺术特色解读(1)赏析诗歌的语言美①炼字炼句②叠词叠韵(2)赏析诗歌的音韵美①平仄押韵②节奏韵律(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①寓情于景②以景结情5.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关注,明确内容和情感(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3)关注注释隐含意(4)关注意象寄托意(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6.实践活动(1)朗读比赛:学生分组朗读《雨霖铃》,评选最佳朗读者。

(2)创作比赛:以《雨霖铃》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

7.总结拓展(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收集柳永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学生对诗歌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一、诗歌语言美的赏析1.炼字炼句《雨霖铃》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充满了诗意。

例如,词的开头“寒蝉凄切”,仅用四个字就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2)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友情和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永及《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雨霖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理解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感受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 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 精心刻画作者与恋人难分难舍的惜 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 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融情于 景,虚实相济,字字紧扣离情愁绪,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业
背诵全词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 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 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 ,(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 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 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3、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 特色?
柳 永
雨 霖 铃
一、基本训练
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3、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 李白《赠汪伦》 4、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其一》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 ——柳永《雨霖铃》
意象特点:
寒蝉:凄凉忧愁 长亭:凄迷 骤雨:寒冷 烟波:千里——绵长 暮霭:沉沉——压抑 杨柳:依依惜别 晓风:凄冷 残月:不团圆 孤寂冷落
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什 么情感?
离别的伤感、冷落、 凄凉、孤寂之情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 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 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 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 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 ,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 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 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 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表现力。
咬字清晰
保持清晰的咬字,使听 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歌词
含义。
演绎方式
01
02
03
04
情感投入
将自己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情感 中,以情带声,感染听众。
肢体语言
通过适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 情,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声音变化
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手法,如 轻声、重声、滑音等,丰富歌
曲的演绎效果。
艺术处理
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对歌 曲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使其
互动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 与度。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促 进其全面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与舞台表现力
情感表达
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歌曲 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听众产
生共鸣。
舞台魅力
展现出独特的舞台魅力,吸引 听众的注意力,增强歌曲的感 染力。
互动与交流
与听众进行适当的互动和交流 ,增强现场氛围和观众参与感 。
自信与从容
展现出自信和从容的态度,使 自己的演绎更加自如和自然。
柳永的创作风格独特,他的词多写离别之情、羁旅之思和市井生活,语言通俗易懂 ,意境深远。他的创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雨霖铃》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01
02
03
寒蝉凄切
寒蝉在凄凉地鸣叫,声音 听起来很悲伤。这句描写 了离别的氛围,为整首词 奠定了情感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
在都城门外设帐饮酒,情 绪低落,没有心情。这句 描写了离别时的场景,表 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生态环境
雨天景象,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生 态氛围,表现出地区特色与民族 风情。
名家点评与学术研究
胡适
《雨霖铃》是中国诗史上的标 志之作,它的语言很自然,跟 水墨画融为一体,具有中国文 艺美学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
贺敬之
语调婉转、比兴新奇,风格恬 淡、词华俊逸,被誉为韩退之 后“雨霖铃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许宏志
金圣叹将此作评价为中国古典 诗词之中最高峰的一部,不亚 于晋唐诗歌的巅峰。
音乐艺术与文学作品
钢琴曲
将雨水的音响引入了钢琴的演奏 中,从而得出了一首极富文学意 味的钢琴曲。
书画结合
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造就了艺 术形式的不同,同时也使这幅画 包容了更广泛的顾客。
书法作品
多位文学家将《雨霖铃》诗的一 些诗句用于书法创作之中,用书 法艺术来体现对这个文学理论的 语言感知和风格感掌握。
4 影响
被誉为雨神诗选,广为流传,被后世推崇为 韩退之之后的“雨霖铃芒”。
作者梁启超简介
生平
梁启超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 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化名流,在 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 历史印记。
文化贡献
擅长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方 面,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百家争 鸣”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学传承
积极倡导文化自觉,注重中国传 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国现 代文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之一。
雨霖铃在社会传媒中的影响
1 音乐作品
《雨霖铃》 这首曲子早已远远地超出了可爱的《雨霖铃》 的范畴。
2 电影作品
与《雨人》、《雨中曲》等影视作品一起,被誉为陈意涵的“雨量三部曲”影视作品,展现 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
3 文学创作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霖铃》全文;(2)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和含义;(3)了解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4)分析并欣赏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2)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了解《雨霖铃》与其他词作的异同;(4)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词作的思考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作中的离愁别绪,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的情怀;(2)领略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3)了解词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雨霖铃》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词中意象的分析与欣赏;3. 词作格律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生僻字的读音和含义;2. 词作背后历史背景的了解;3. 词作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词作全文、生僻字注音、意象分析等;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准备词作的相关鉴赏文章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词作《雨霖铃》的背景及作者;2. 学生朗读全文,体会词作的韵律美;3. 分析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离愁别绪;4. 讲解词中生僻字的读音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作;5. 欣赏词作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7.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词作进行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缴学生的背诵作业,检查背诵情况;2.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词作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词作的情感体验和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七、课后作业:1. 背诵《雨霖铃》全文,加强记忆;2. 完成练习题,巩固词作知识点;3. 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九、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词作,如《浪淘沙》、《青玉案·元夕》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词作风格;2. 引导学生关注词作背后的历史事件,拓宽知识面;3. 组织词作欣赏活动,如诗词朗诵、书写心得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雨霖铃》公开课

《雨霖铃》公开课

2、 月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 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思人、思乡。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 •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白居易 • “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即 挽留之意,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借助想象创设 情境,概括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突破
1、本词上片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 片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 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醒
愁醒
艺术特色:
1、明确:
(1)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设问。(点手法) (2)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 事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想象别离后的情景,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一问一答,渲染一种凄凉 的情景。(析手法) (3)烘托词人清秋节别离时之凄婉哀伤的情感, 从而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他的离愁别绪。(明效果)
规范答题:
(1)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点手法) (2)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 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 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 独寂寞的心情。(析手法) (3)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离别的依 依不舍之情。(明效果)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句子 是哪句?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并且读给你的组员听。
合作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为什么特别动人?

象征“愁”,离人饮酒,更有借 酒消愁之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注:①荆吴:泛指江南;②淼茫:即“渺茫”,江水广远的样子。
请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这首诗。
拓展延伸
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此为写实;而日暮黄昏 孤帆何在?此为写虚。渺茫的春江与日暮下的征帆, 渲染一种分别后的失落、凄凉的氛围,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通过情与景、虚与实 的相互融合,营造了一种怆然泪下、阔远凄凉的意 境,写尽了离情别绪。
整体感知
①词中描写了哪些离别的情景? ②找出词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并思 考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雨霖铃》描写了 饯别时的低落,分别时 的痛苦,“今宵酒醒” 后的凄凉,“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寂。
直接抒情的句子:
整体感知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象征“离别”,离别之人一见杨 柳,就会想起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精选全文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雨霖铃公开课

雨霖铃公开课

雨霖铃公开课一、导入新课邓丽君的歌声甜美而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文字也很美。

那么是谁为她写的话呢?A:刘勇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二、整体感知《雨铃》有什么魅力,让滕丽君和刘涌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这首歌合作?让我们走近文本,触摸刘涌的情感脉搏!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师生听录音)那么,这首诗中的哪句话是关于作者和他的情人分手的心情呢?请查查。

答: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离开就更尴尬了,忽略了清秋节!2、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答:伤心,凄凉。

3.悲伤,凄凉。

是啊“不要为生活和分离而悲伤”。

根据佛陀的说法,人生有“七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恨、悔、爱、离,不能乞讨。

其中最痛苦的是“爱离别”。

《伤感离古》是对这种情绪的经典总结。

关于离别,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名言?请回忆并给出一些例子。

答: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再走一次,再走一次,离开你的生活。

每天走一万多英里。

古诗十九首1哪里可以合成悲伤?在秋天离开人们的心。

吴文英著唐多玲4、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老师和学生读到“感伤、悲伤和离别自古以来,更尴尬,忽视了清秋节!”)你尝过刘涌独特的情感吗?想想看。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离愁别绪,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意象分析和意境描绘。

3. 诗词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心路历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提前预习诗词,了解作者背景,熟悉诗词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意思,翻译诗句。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分析诗词,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6.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诗词中离愁别绪的理解。

9.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辅导作业等服务,确保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离愁别绪,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诗词情感表达的感悟和思考。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能够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通过诗歌鉴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鉴赏:(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雨霖铃》;(2)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推荐相关诗歌阅读,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九、课程资源:1. 教师提供的PPT和教学资料;2. 诗歌原文和相关注释;3. 诗歌鉴赏和创作的参考资料;4. 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和音频资料。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柳永的生平和时代特点。

2. 诗文内容:解读《雨霖铃》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诗文翻译:对《雨霖铃》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诗文赏析:分析《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5.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柳永及其他词人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雨霖铃》的诗意;(2)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解读;(2)艺术特色的分析;(3)拓展阅读的相关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诗文内容;(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艺术特色等;(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书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背景、图片等;(2)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3)纸质教材:提供诗文原文及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雨霖铃》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文,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艺术特色等。

5. 诗文赏析:分析《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名句赏析
赏析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
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 和神态)(2分) 执子之手却不得不放手,心 中千言万语一时间却不知从何说 起,只得泪眼空相对,无语涕四 流。(1分) 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 的集中表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离别时的难分难舍、肝肠寸断之 情,哀婉动人(1分)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雨霖铃
【宋】柳永
课前准备 1、小组讨论预习案,选出组内精彩的导入语; 2、词句含义方面,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提出来。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我 的 导 入 语
预 习 成 果 展 示 :
——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学习目标
• 1、浅味、品味、深味,感受浓浓 的别离情。 • 2、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写 作手法。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课堂小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作业练习 诗词本是一家,选取《雨霖铃》中 的意象,改写成诗。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名句赏析
赏析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的手法, (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写别后的去处:浩渺的烟波 ,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邈远意境,衬托出情人 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1分)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 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1分)
名句赏析
词别是一家 《 雨霖铃》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雨霖铃公开课课件
—— ——
赏 析 集触 1 中动. 名 成离把 为愁杨 晓 句 今: 一的柳 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提示
注意本词低沉的基调,句子 的完整性(如“寒蝉句”是 全词起句,“切”是起韵, 应有稍长停顿,以下“都门 句”,“今宵句”都是独立 句也要作停顿,“留恋处、 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 这里,虽有逗号但应声断气 不断)。 2、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是怎样的呢?
缠绵哀怨、低沉婉转
雨 柳 霖 永 铃
一:作者简介
着大 作交 城 生 称 柳 “市 了往 市 活 柳 永 凡民 大, , 穷 七 , 有的 量精 常 愁 。 北 井欢 适通 入 潦 早 宋 水迎 合音 倡 倒 年 词 饮。 于律 馆 , 屡 人 处他 歌, 酒 处 试 , 皆的 唱是 肆 世 不 原 能词 的北 , 玩 第 名 歌风 新宋 与 世 , 三 柳行 乐专 教 不 一 变 词一 府业 坊 恭 生 , ”时 慢写 乐 。 仕 排 的, 词词 工 长 途 行 说当 作 和 期 很 第 法时 ,家 歌 生 不 七 。流 受, 伎 活 得 , 传 到创 们 在 意 世 广 , ( )
1.景语:
离别前 别 后பைடு நூலகம்
寒蝉、长亭晚
骤雨歇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2.情语:
离别时
都门帐饮 情事 情态 点旨 别后生活
执手相看
清秋伤别
别 后
良辰好景
3.景物描写作用:
矛盾 对长亭晚 ——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心态 骤雨初歇 ——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景写哀 “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孤寂、痛苦

《雨霖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案一、教案背景《雨霖铃》是一首中国民间传唱的古老歌曲,由南宋文学家柳永所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乐府词的代表之作。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实力,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传唱并流传千古。

教授学生《雨霖铃》不仅是让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学会欣赏《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价值。

3. 能够理解并运用适当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雨霖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柳永。

了解南宋的社会背景、文学特点和柳永的生平。

2. 分析《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特点。

了解其曲调、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在音乐和文学上的艺术价值。

3. 欣赏《雨霖铃》的音乐录音,并学习歌词的解读和理解。

4. 小组合作,根据《雨霖铃》的歌词创作一段小剧场表演,展示对《雨霖铃》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雨霖铃》有较全面的了解。

2. 听音乐法:通过播放《雨霖铃》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和创作《雨霖铃》的小剧场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教科书,向学生讲解《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特点。

3. 欣赏:播放《雨霖铃》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并体会其音乐美。

同时,对歌词进行解读和讨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雨霖铃》的歌词创作一段小剧场表演,表达对《雨霖铃》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5. 展示:学生完成小剧场表演后,进行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对《雨霖铃》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关于《雨霖铃》的背景、作者和音乐特点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没 有题目,假如 让你给它取个 题目的话,你 会拟个什么样 的题目呢?请 说说理由。
作业布置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凄清冷落之 景。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虚构离别 之后的相思之苦,与前面实写离别场景融为一体, 更形象地抒发别情。 • 表现作者分别后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
• H:\雨霖铃公开课\步步版雨霖铃 _512x288_2.00M_h.264.flv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李清照《蝶恋花》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读过这首词,留在你 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 霖 铃
柳 永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点明伤离别的主旨。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 有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苦中来: 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别更让人难受。
伤离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 (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 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 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哀婉痛苦心情。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邈远迷蒙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 前途茫茫的惆怅。抒发了作者压抑、苦闷之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