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教育漫谈

合集下载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作者:刘婷婷王洁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3期摘要:台湾高等教育近几年,在少子化、市场化、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本文首先举出当前台湾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其次提出可行的具体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问题;高教改善策略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4-01一、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1.大专院校数量激增,高等教育资源受排挤且不足台湾自1994年教改大游行提出「广设高中大学」之诉求以来,大学之数量激增,从1990年之127所,到2013年已增加到162所(教育部,2013)。

台湾高等教育在量的大幅提升中,却未能有效地规划供需及规模,不仅让资源过度分散,也未能提升学术的竞争力,使得台湾要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变得困难。

2.高等教育人口仅剩一半,规模太小,经营困难近几年,台湾少子化严重,人口递减已逐步影响高等教育的生存。

2010年出生的人口数为16余万人,将于2028年就读大专院校;仅有目前2014年(1996 年出生32余万人)的学生人数的二分之一。

在少子化的冲击下,台湾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将逐年递减,这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届时学校学生人数不足,将会迫使学校、科系选择退场或是转型。

因此,台湾高等教育必须妥善运用学校资源,正视资源具有整体及不可分割的特性,让学校经营维持适当就学人数以寻得最适的规模经济,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1]。

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在规模缩小的过程中,大专院校如何开创出学校特色,又如何汰除或整并类似科系,甚至是并校、转型等问题,都是必须应对的。

3.高等教育未能培育优质的公民素养台湾要民主深化、经济转型,须依赖高等教育培育出具有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公民。

目前为提升良好的公民素养及实践公民责任,在各大学院校中,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名义来开设公民教育,期待以此类课程来培育公民素养、提升公民意识,甚至建构公民社会[2]。

浅析台湾高校的工读劳作教育制度——以东海大学为例

浅析台湾高校的工读劳作教育制度——以东海大学为例

外, 各高校每年均核拨为数可观的工读经费, 以落 实对 家庭经 济 困难学生的照顾 。 工读经 费预算 具体情形如下 : 一是 由劳作 教 育 处 负责 编 列 工 读预 算 的单 位 及 所 包含 的项 目, 假 日全 校 如 公共地区清洁、 教学 区卫生间清洁、 寒暑假校 园服务队( 寒暑假 期间负责全校环境、 卫生间打扫 ) 图书馆、 、 交通安全组( 全校交 通 安 全警 卫 工 作 ) 电算 中 心 、 讯 管 理 中心 、 、 资 其他 机 关 部 门 的 日常工读, 以上各单位 的工 资预算亦 由劳作教育处负责控管; 二是各单位专项 申请 的工读经费 , 该部分预算由各单位 自行编 列, 如教务处的年度招生、 总务处的庆典活动和公共维修、 学务 处的庆典活动 、 体育室的夏季游泳池看护等等。
群 的 优 良 品德 ; 学 生 了解 劳 作 的 尊 严 与 人 格 平 等 的 真 谛 ; 使 培 育学生手脑并用 、 爱惜 公物与勤劳美德 : 养成认真 、 负责 、 自律、 守时与守法 的好 习惯 :进而使 学生能够从 劳作中获取教育价 值 , 成 学 生 自动 、 养 自发 、 自立 的精 神 , 解 民 主 作 风 及 待 人 接 了 物 的 道 理 。 作 为 劳 作 教 育两 方面 内容 之 一 的工 读 劳 作 , 主 而 其 要 目的 除 此 之 外 , 附帮 助 家 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顺 利 完 成 学 业 。 另
【 图 分 类 号JG 4 中 60 f 献 标 识码 】 文 A
d i 1 . 6  ̄ i n 1 7 -9 82 1 .6 1 o : 03 9 . s . 15 1 . 00 . 2 9 s 6 0 0
【 章编 号 l1 7.9 82 1)60 2 .2 文 6 1 1(0 00 .0 50 5 【 刊 网址 Jh p H w h x .e 本  ̄ : w w.bbn t

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和培养问题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和培养问题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和培养问题浅析[摘要] 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以制度约束人;而学生的培养模式与美国相似,注重通才教育。

这些都与大陆高等教育中“因材施教”和“厚基础、宽专业”的指导思想有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文章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培养模式两个角度分析,具体阐述了台湾高等教育在这两方面的特点及与大陆高等教育的区别。

最终提出了台湾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和培养模式对大陆高等教育的启示与展望。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专业培养台湾的高等教育是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基于日本人建立的4所大专学校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截止2004年,公立和私立大学已增加到168所。

与内地的1396所高等学校相比,台湾高等院校的数目和在校人数量都比较少,但是由于台湾的高等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共同影响,存在着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和体制。

关于两岸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教育改革、教学评鉴等方面的比较,已有学者进行一定的研究。

笔者在此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高等教育的重心——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方式着手谈谈台湾的高等教育。

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培养和教育主要包括个人生活,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发展三个领域。

在内地的高校中,主要由学生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辅助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

而在台湾的高等学校中,这些工作主要由教官,辅导人员和专职教师完成。

之间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点。

在两岸“三通”开始实施的初期,了解台湾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从中得出借鉴和互补,有助于对内地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思考和改革。

一、台湾与大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上的比较台湾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由学务长统管。

相对内地的学生管理比较自主、自由、灵活。

学生事务处下面分设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等。

其基本功能与内地的学生工作处及下设的学生管理科,学生思想教育科,招生就业科等相似,但功能和职责上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区别。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作者:李雁玲王晖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1期■李雁玲王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台湾也于201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输出计划”,但要摆脱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台湾岛内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供给接近饱和20 世纪8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

1981 年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7%,经过1995年的教改,2009年已达到82.17%。

2008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定大专院校招生人数是35万,而按年龄推算20年前的出生人口,1988年的出生人口数仅有34万人,而实际新生的注册人数却只有29万人。

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快速扩张已使台湾高中的升学率已达95%,高职的升学率也以高于高中的速度增长,达到了80%。

因此,继续招收岛内生源压力增大。

台湾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共计162所。

其中大学117所(公立有46所、私立有71所),独立学院31所(公立有3所、私立有28所)。

大学和独立学院以研究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

现有专科学校14所(公立有2所、私立有12所),其教育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为宗旨。

另外,台湾还有2所研修宗教的私立学院。

未来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生存也将面临挑战。

(二)台湾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台湾大学生已成为高失业人群。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就业、失业统计,自2004年起至2011年,大学及以上学生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大专学历的学生。

2006年至2011年期间,除2009年外,其它年份大学及以上学生的失业率甚至高于高中学历的学生。

造成台湾大学生高失业的最大根源是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而原来许多两年制、三年制的大专学校纷纷升格为大学,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台湾高等教育之管见

台湾高等教育之管见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总第59期)台湾高等教育之管见杨德广1998年5月中下旬,我随上海市大学校长访问团,到台湾参观、访问了两周,先后走访了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东吴大学、中原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师大,台北科技大学等14所大学,及1所职校,并举行了三次学术交流会。

所到之处,受到热情欢迎和接待。

我们在访问中,深深感受到台湾的教育十分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视德育和通识教育,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还感受到在台湾教育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分四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大学的理念和德育每到一所大学访问时,校院长们首先给我们介绍的是办学理念,学校概况和简介里也都写了办学理念。

各校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注重德育方面是一致的。

私立中原大学的张校长在学校介绍和学术报告中,大部分时间讲的是办学理念和 全人教育。

中原大学位于桃园县内,该校的教育理念是: 寻求天人物我间的和谐,以智慧慎用科技与人文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群; 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

中原大学的教育宗旨是: 追求真知力行,以传启文化,服务人类;中原大学的传统校风是: 挚爱国家,敬业乐群,崇尚简朴。

在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各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作为该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追求的目标。

如理学院的理念: 穷理致知,锲而不舍。

院长解释道: 我们深深了解科学研究领域的寂寞,我们羡慕在孤寂的研究中,骤然发现真理的快乐。

我们耽于苦思冥想,启发创意,我们努力培植师生的原创思考力。

为了寻求真理,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是我们今生不悔永远的追求。

中原大学商学院的理念是: 运筹帷幄,追求卓越。

院长向我们介绍说,本院学生毕业后要从商经商,因此,在千变万化的瞬间演变中,我们学习沉稳的掌握时机,我们要求严苛的锤炼自己,并且坦然迎接竞争的压力,精心筹划超越另一个顶峰,我们不仅倾力培养 赚取的能力,我们更加重视 给予的快乐,我们勤奋追求卓越,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眠不休。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本文结立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背景着手,分析了四所典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并据此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设计和预期成效进行了讨论。

标签:台湾;教学发展中心;启示在新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引导广大中青年教师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更新知识结构等,无不关系到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些方面,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类似中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背景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逐步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教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发展优先的特点。

但究其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仍可发现其发展受到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台湾当地经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下滑。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起短短十数年之间,台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此期间,因为高校规模的迅速发展,教师规模急剧膨胀,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迹象。

其次是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失衡,教师重科研而轻视教学。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出台,客观上也导致广大教师对教学的轻视,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界人力资源需求的脱节,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

如上文所述,台湾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其懒以发展的机电、现代农业等产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时至今日,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等原因,产业升级换代势在必行。

因此,台湾高校迫切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学科门类,培养新进教师。

第四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该计划对台湾所有公办和民办高校开放,所有高校如培育出成熟有效的教学教改成果均可申报该计划。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_袁薇佳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_袁薇佳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袁薇佳摘要台湾高等教育多年来坚持改革、推动教育普及,在落实办学自主权、探索去行政化、加强分类评鉴和提升管理绩效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台湾高校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文章总结了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举措和部分高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高校去行政化大学分类评鉴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助理研究员(广州5104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高等教育发展注重传承与改革,注重借鉴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既有国际化办学特色、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办学之路。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办学自主权、去行政化、分类指导和细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大陆高校带来启发和反思。

一、台湾高等教育重改革、重普及(一)高等教育改革举措频出目前台湾教育面貌的形成,与“四一〇”教育改革运动密切相关。

1994年4月10日,台湾200多个民间团体、3万多民众走向街头,表达教育改革的诉求,提出了四项目标: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

1994年修订的《大学法》确定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主的原则。

1998年起,开始改革大学入学方式,推行由高校主导的“申请入学”方案,改变“一试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实施推荐甄选和申请入学等多元入学制度。

2000年初,台湾出台了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草案,拉开了台湾大规模高等教育改革的帷幕,其中一项重大措施即成立大学系统,鼓励高等院校整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2003年,对《大学法》进行修正,授予“国立”大学行政法人地位,使大学组织运行更加弹性自主。

2005年,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学校务评鉴计划”,积极推进大学评鉴工作,加强对大学质量的管控。

持续推进的评鉴机制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出由数量扩充向追求卓越、品质提升的转型态势,高等教育逐步由学究型转向兼顾社会服务功效,由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教育经营理念由管制走向开放。

(二)高等教育趋于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高等教育在广设大学和多元入学等方面采取了系列革新举措,由此带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增。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王亚妮一、合作之背景(一)台湾高等教育现状1945年以来,经过改革和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更加自主的教育运行机制,无论是教育层次和办学模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台湾现有大学、独立学院(内设三个以下学院的大学—作者注)和专科学校,共计162所,其中大学117 所(公立46所、私立71 所),大学录取率就已达到97.1%,在全世界排名仅次于韩国,名列第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还高。

台湾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转入普及化,但是台湾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关键性问题。

问题之一:生源质量低。

台湾高校的高录取率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学校多,学生少。

特别近年来随着台湾大学数量不断成长,部分专科院校已面临招生压力,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来招录学生。

更有部分专科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改制升级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

在这种几乎人人有大学上的情况下,大学筛选人才的功能在不断弱化,高考录取率高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问题之二:教育资源浪费。

由于高校数量激增,同时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台湾每所大学运行经费急剧减少。

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人均经费已倒退到15年前的水平。

部分民办高校因为招不到学生,导致办学经费短缺,使学校难以维持,濒临关门,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

(二)大陆高等教育现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大陆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截止到2011年7月,大陆共有普通高校2359 所,其中,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658 所,占大陆普通高校总数的27.8%。

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上,至2011 年,大陆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105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6.5%。

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量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大陆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门槛的关键时期,大陆高等教育面临着两大挑战。

挑战一:如何再上规模?虽然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结合国情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探讨及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探讨及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探讨及启示台湾经过多年发展,技职教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仍然离国外技职教育发达国家太远,学历定位低,技能水平落后。

另一方面,台湾的升学率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技职教育比例不断下降,学校办学理念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技职教育依然只被视为学生补补课程之用。

此外,由于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调整学制,加强技职教育改革,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仍存在问题。

1、积极普及高技能课程台湾技职教育既需要深入探讨,也需要不断的实施高技能课程。

为促进台湾技职教育发展,有必要积极普及技能课程,使学生拥有能够满足台湾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

通过有效实施高技能课程,可以提高技职教育的技能水平,增强其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及经济发展服务。

2、注重创新及思维教育为促进台湾的技职教育发展,除努力普及技能课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及思维教育。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及加强其面向社会发展的技能。

此外,还要促进技职教育教学中的情景化、目标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见题快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必要的能力让其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胜任。

1、加强技职教育改革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启示是,要加强技职教育改革,把技职教育与科技教育挂钩,以提高技职教育的学历定位,提高技职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技职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技职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加强技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相关领域人才的供给,有效促进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执行机制为促进台湾技职教育发展,要建立完善的执行机制,鼓励技职教育学校积极参与到多元化课程的拓展中,增加学校教育质量,同时加强技职教育资源再分配,充分发挥技职教育资源优势,促进学生投身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最后,要创新技职教育评价指标,鼓励学校自行研发课程,加强培养学生高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真正走在国际前列。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相关问题思考自2008年推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发展到今天,包括闽台之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不少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两岸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影响闽台教育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两岸教育文化的不同,可能会限制教育合作的发展。

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跨境教育交流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例如,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这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如何促进闽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两岸教育政策和制度的不同,存在跨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同时,由于两岸教育制度的不同,两岸的学生也很难协调协同,使得跨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挥效用受到限制。

此外,两岸闽台教育交流合作还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围绕两岸关系而存在的政治不稳定性,在推进两岸教育合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两岸教育部门应该加强长期安排,除了增强两岸教育相互交流学习的渠道,还应该注重提高两岸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减少文化带来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彼此的文化环境,获得更好的双赢效果。

另外,两岸还应该建立可持续的跨境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并建立双边协定,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资金等资源的有效分配。

最后,针对两岸双方面临的政治环境,以及对新闽台和政策的敏感,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两岸的教育合作水平,为两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总之,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双赢的,但仍有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两岸教育部门能够加强长期安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交流机制,并加强两岸间的政治稳定,那么将有助于提升两岸教育合作水平,为两岸繁荣昌盛带来可观的收获。

自2008年推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文化差异、可持续发展、政治环境等。

你对台湾教育课纲去中国化的看法1000字

你对台湾教育课纲去中国化的看法1000字

你对台湾教育课纲去中国化的看法1000字台湾教育课纲涉及到中国化的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这个问题既牵涉到历史认同,也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

我的看法是,台湾教育课纲的调整应该在尊重多元文化、提倡包容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教育课纲的调整应该坚持历史事实,避免过度政治化。

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应该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

在历史教育中,应该坚持事实真相,尽量避免过度夸大或美化某个历史时期,以免对学生形成错误认知。

历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理性对待历史问题。

其次,教育课纲的调整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在历史教育中,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复杂性。

第三,教育课纲的调整需要关注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课纲应该引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动向,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全球性认知。

最后,调整教育课纲需要充分听取各方声音,形成共识。

教育事关社会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充分参与、广泛共识的过程。

政府、学者、教育从业者、家长和学生等各方应该共同参与,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和需求,形成对教育课纲调整的共识。

这样的共识更有助于调整后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的需求。

总的来说,台湾教育课纲的调整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弘扬多元文化、注重国际视野和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人力资源角度浅析台湾的高等教育

从人力资源角度浅析台湾的高等教育

从人力资源角度浅析台湾的高等教育作者:刘扬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角度,对台湾高等教育的特点分别从学校定位角度、课程设置角度、教师素质角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这三方面为基础,总结了台湾高等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台湾;高等教育2016年笔者非常有幸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专职教师到台湾佛光大学访学。

在台湾访学期间,笔者深入的了解了佛光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等,同时,也利用各种渠道接触到辅仁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国立宜兰大学等高校,对台湾的高等教育管理有一定的了解,现将笔者感触较深的几点,从人力资源角度进行分析。

1 台湾高等教育特点分析1.1 从学校定位角度分析台湾各大高校定位清晰,各个学校规划清晰,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与台湾清晰的高等教育体系划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台湾高校大体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普通高等教育系列;一是应用型教育系列;应用型教育系列又包含了各专科学院、技术学院、科技大学。

这两个系列都并行两种性质的大学,即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而私立大学在台湾的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数量更是公立高校的数倍。

以笔者所在佛光大学为例,它是星云大师创立的高校之一,无论从名字还是学校文化都充满了佛学的力量,学校文化在佛学的感召下,倡导“三好精神”,即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整个校园充满了积德行善的氛围。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吸引学生的亮点和特色。

1.2 从课程设置角度分析台湾高校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校的现有资源出发,从学校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学校强势学科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也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课程设置多种多样。

以笔者所在佛光大学为例:佛光大学很多课程的开设都紧密联系台湾当地的经济特色,依据学校实际以及区域环境的特性,从愿景、目标、策略、行动方案等方面认真规划,努力构建独特优异的教育环境,创造出自身的学校特色及特色课程。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吴言荪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吴言荪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重庆,4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运行机制研究 [J], 马好;李晓波;
2.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与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 [J], 伊夫
3.浅析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 [J], 董宁然;黄云
4.台湾高等教育\"评鉴自主\"新走向 [J], 曹一红
5.从政府主导到自我评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新进展 [J], 刘晖; 何丽花; 邱若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摘要: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整顿期、发展扩张期和转型升级期等三个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呈现出三大特点,即办学理念清晰、注重通识教育、与经济呈互动式发展。

这无疑对大陆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启示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roughly experienced the recovery perio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xpanding and the period of three perio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Taiwan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rapid, present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education idea is clear,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and gen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teractive. This no doubt to the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concept; enlightenment台湾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00万,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有各类高校、职业技术院校320多所,密度之高世界少有。

深入了解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大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感受台湾高等教育

感受台湾高等教育

教育学术视窗2011、2013年我两次随河北省高等教育代表团访问台湾省,通过参观考察高校,与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对台湾高等教育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台湾高等教育之印象1.台湾高等教育发达,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较大,台湾人均GDP达到1.8万美元,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6%,大学资金比较充裕。

二是学校定位比较清晰,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对此学校不惜花重金支持青年教师去国外进修,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一流大学毕业生和专家学者到台湾工作。

台湾大学、东海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许多系、学院的教师几乎清一色是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生。

这些教师在国外有多年的研修经历,视野开阔,熟悉本学科世界前沿信息;外语程度高,与国外高校同行经常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了本学科与世界先进理念接轨,推动了学校国际化进程,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013年9月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上榜的台湾几所大学及排名分别为:台大82名(去年80名)、台湾“清华大学”199名(去年192名),台湾“交通大学”230名(去年238名),台湾成功大学247名(去年第271名),台湾阳明大学第295名(去年第285名),台北医学大学第363名(去年第323名)。

三是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高中毕业生除智障和厌学因素外,其他孩子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2.高等学校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热心为当地民众服务。

台湾的大学都把社会服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不同渠道和途径,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当地民众,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一是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云林科技大学每年拿出一批科研成果交给当地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当地企业的高度赞誉。

台湾高等医学教育浅析论文

台湾高等医学教育浅析论文

台湾高等医学教育浅析论文台湾高等医学教育浅析论文1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历程简介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大陆起源于同一个时代,都与西方医学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其发展相比于大陆而言,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在中国大陆由传教士所建立的西式医院、学校建立发展之时,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还处空白阶段。

但此时西方医学思想、方法的传入为日后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

总体而言,台湾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日据时期(1895-1945);光复初期(1945-1949);改革新时期(1949-今)。

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中国台湾地区近代高等医学教育也由此开始。

1895年台湾总督府在台湾设立第一家公立医院———台北病院,两年后的日本医生山本秀高在医院设立医学讲习所,教授医学。

1899年台湾总督府医学校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台湾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1]。

其后,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于1936年更名“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

但此时台湾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深深埋藏着种族歧视的身影。

尽管日本推行“融合政策”,但台湾民众很难拥有平等的高等医学教育权利。

1945年,台湾光复,这并不仅仅是领土上的归附,更是文化教育重新回祖国的怀抱。

国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将其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而其医学部亦改名为“台大医学院”[1]。

国民政府对台湾高等教育的接收与改组是平稳的、短暂的。

国民政府不仅从根本宪法上赋予台湾民众平等接受高等医学教育的权利,亦使得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在发展上出现了短暂的一致性。

但日据时期所形成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依然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1949年,国民政府退至台湾,教育政策更加强有力地集中于台湾,日式教育体系的影响逐渐消退,台湾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从1949至今的改革新时期阶段,台湾的高等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子阶段。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台湾教育界的一种新型机构,旨在通过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教学研究等方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学创新与改革。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中心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支持体系,为台湾高校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其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等级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此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重视教师反馈、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使培训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其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关注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学科专业、企业等合作,深入研究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为教师提供更科学、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

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操。

因此,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健全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

最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外,还要注意培训成果的可持续性,以保障教师的长期发展。

因此,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激励等制度,督促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和研究交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和创新力量,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教学,应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关注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强化教师素质培养、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支持体系,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高等教育漫谈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111007122
姓名:苏向阳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曾在历史上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受尽磨难。

几十年过去了,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台湾的高等教育同样发展迅速,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

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即今台湾大学前身)及3所独立学院。

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

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

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包括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以下简称大学校院)。

专科学校的教育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现有15所(公立有3所,私立有12所)。

大学校院则以研究高深学术、培育专门人才为宗旨,现有大学112所(公立有45所、私立有67所)、学院36所(公立有6所、私立有30所,其中)。

专科以上学校合计共有163所,另有2所宗教研修的私立学院。

专科学校及大学校院入学资格各有不同,兹分述如下:
(一)专科学校
1.五年制专科:招收国中毕业生入学、修业五年。

2.二年制专科:招收相关类科的职校毕业或具该类工作经验的高中(职)毕业生入学,修业二年。

(二)大学校院
1.大学一般学系:招收高中(职)毕业生入学,修业四年;部分学校法律系及建筑系为五年,牙医系六年、医学系七年。

2.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科技校院):二年制(简称二技)招收专科学校相关科组毕业生入学,修业二年;四年制(简称四技)主要以招收高职毕业生入学为主。

3.研究所硕士班:招收大学校院毕业生入学,修业一至四年。

4.研究所博士班:招收有硕士学位者入学,修业年限二年至七年。

大学校院不同学制的入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兹以日间上课的四年制学士班及研究所分述如下(注:以下入学方式不适用于大陆地区学生):
(一)学士班
1.繁星入学:由高中(职)学校推荐在校成绩优良学生参加,主要是以全校成绩排名百分比为录取依据,为落实平衡城乡差距,以及推动高中(职)社区化,每所大学校院仅能录取同一所高中(职)学校至多1名学生。

2.技优入学:技艺技能优良学生获得国际技能竞赛单位主办或是台湾官方主办的技艺技能竞赛奖牌,或是取得台湾官方的乙级以上技术士证照,就有资格参加技优入学。

学校则是透过书面资料审查以及面试方式决定录取结果。

3.申请入学:每位学生可以选择5到6个志愿(专业),分二阶段进行,普通大学第一阶段以基本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成绩,筛选招生名额3~5倍的学生参加第二阶段;科技校院则是以统一入学测验(以下简称统测)成绩,至多筛选招生名额3倍的学生参加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由学校透过书面资料审查以及面试的方式决定录取结果。

4.登记分发入学:高中学生以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高职学生则以统测成绩,透过选填志愿(就是投档)方式,依据分数高低及志愿顺序决定录取结果。

(二)研究所(含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及博士班)
1.推荐入学:由学校自行办理,免笔试,学校透过书面资料审查与面试来决定录取名单,录取依据主要是看学生的在校成绩及专题研究的成果。

2.考试入学:由学校自行办理笔试,通常考试科目有2科到6科不等,学校完全依据学生的笔试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

总结来说,台湾高等教育最近这几年,不论在学制上或教育内容上已走向多元化,包含:重视学术研究、教学、技术与实务等,综合性大学和单科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有其自身的定位与特色。

借着交流、合作与竞争,吸收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台湾的高等教育已走向普及化、人本化、多元化、自由化、科技化、资讯化、国际化,进步与革新的大环境。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

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

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

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

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

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

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台湾的高等教育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但虽然台湾是中国附属的一个岛屿,但高等教育的发展比内地要快很多,体制也更加的健全,可能得益于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希望内地能与台湾更多的交流高等教育,使内地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同时祝愿台湾的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希望台湾政府能够多多的与内地合作,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