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 2.十月革命 3.五四运动的爆发
1.5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 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2)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
史纲 第三章 开题辟地的大事变
神经网络:史纲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
1.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2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十月革命
3.五四运动的爆发
1.3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 2.十月革命 3.五四运动的爆发
2.1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1)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 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必须掌握武装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3.6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3)它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
3.3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十月革命
3.五四运动的爆发
(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4)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5)书记:陈独秀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1 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
(3)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突出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1)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党一大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
1.2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理论学习)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运用)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方法探究) 1.3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五四以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 (2)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3.2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1)思想基础好:接受的是没有被阉割的马克思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论。 (2)阶级基础好: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3.2 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领导力量: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坚强的领导力量 (2)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1)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 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1.4 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3.3 大革命的失败 (1)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4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2.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
(1)客观原因:“三个由于”
(2)主观原因: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 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3)国际因素: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5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加强党的建设 (2)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
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2.2 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人——李大钊 李大判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有:1918年7月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 《Bolshevism的胜利》;1919年9月、11月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流派传人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6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3)在思想方法上,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 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4)在范围上,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 2.2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3.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3)代表:12名代表,2个共产国际代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4)革命方法: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红船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之所以叫大革命,是因为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
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3)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3.2 中国共产党对大革命所作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
(1)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2)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 2.十月革命 3.五四运动的爆发
3.1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群众基础)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思想启蒙)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外部影响)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1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2)采用群众路线的方法。
2.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3.大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1.2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2.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
(4)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 课后真题+命题人1000题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
3.2 五四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1)5月4日到6月5日,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 (2)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突破了学生、 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 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
3.1 大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主要表现在:工农运动的发展;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正因为五四运动的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1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是先驱者和擎旗人; (2)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等,是其主体部分;
(1)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方面。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 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农民运动:1921年9月,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成立。 2.1 国共合作的形成 (1) 孙中山思想发生重大的转变+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2)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民大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