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2011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2011福建教师招考大纲整理答案资料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1.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1,明确使命,增加师德修养的自觉性2,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3投身实践,教学相长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一)、加强理论学习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2011年福建教师统考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材料
教育心理学大纲材料一、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①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②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③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a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b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c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基本内容: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教师的语言道德、教师的交际道德、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途径:第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
方法:①加强理论学习(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平。
学习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学、心里学理论等。
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2)注重内省慎独,通过自己不断地反省,回顾和总结工作中的得失。
②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③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④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二、教育学模块1、教育及其发展:见书P3-13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1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特殊教育专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考生从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考查考生掌握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运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一)特殊教育理论公共部分特殊教育理论公共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课程与教学法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1.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界定。
(2)特殊教育的意义。
(3)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分类。
(4)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
2.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趋势(1)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国内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3.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有关特殊教育的文献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4)《残疾人教育条例》。
(5)《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1)早期教育原则。
(2)补偿教育原则。
(3)个别化教育原则。
(4)系统教育原则。
5.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1)特殊教育课程理念。
(2)特殊教育教学法的概念。
(3)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
(4)普通教学方法在特殊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5)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殊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6.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概念。
心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福建
第一部分一)普通心理学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3.注意,注意的特征4.感觉、知觉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视觉适应与后像6.知觉的特性7.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遗忘规律8.思维,思维的种类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0.表象,想象,想象的种类11.情绪,情感,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12.意志的品质13. 需要,动机,动机的分类1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15. 能力,能力的种类,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16. 能力发展差异分析17. 气质,性格二)发展心理学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3.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论4.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5.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6.亲和动机、依恋、关键期7.童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8.童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9.童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0.少年期个体性的发育和成熟11.少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12.少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3.青年期个体思维的发展14.青年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1.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2.学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4.迁移,促进迁移的条件5.班杜拉学习理论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模式、人本主义取向模式、教师效能取向模式)8.师生关系及其建立9.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一般特征10.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四)社会心理学1.社会化,再社会化,图式2.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3.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4.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理论,罗特的归因控制点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5.归因过程的偏差现象6.态度,态度的维度7.态度转变的理论(认知失调论、分阶段变化理论)8.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9.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1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2.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服从13.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五)统计与测量1.t检验、检验、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3.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4.评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5.影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6.影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7.常模参照测验六)变态心理学1.判别心理异常的基本指标2.智力障碍的概念、等级与诊断3.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预防与矫治(多动症、口吃、遗尿、进食问题)4.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措施5.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常用技术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1.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2.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3.心理咨询的常见形式与一般程序4.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素养九)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1.团体心理辅导(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特点与类型2.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讨论技术3.团体领导者的角色特点4.团体心理辅导(咨询)过程中的特殊成员及应对5.影响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效果的因素第二部分一)中(小)学个别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三)团体心理咨询(辅导)方案设计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试卷结构1.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践运用题(含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等)。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1.考查考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2.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理解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
2.要求考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掌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学校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并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的实质2.感觉规律知觉特性3.注意种类与特征记忆及记忆品质4.思维与想象的种类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5.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调节6. 意志特征动机冲突意志品质7. 需要与动机理论8. 气质类型及其因材施教9. 性格类型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人格测验10. 能力的个别差异智力理论智力测验(二)发展心理学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2.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依德、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 中学生思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4. 学习迁移学习动机的激发5. 课堂管理(四)社会心理学1.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控制点习得性无助2. 社会认知偏差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4.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要素5.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6.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五)心理统计与测量1.心理测验的基本核心概念2.常模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分数解释的注意事项3. t检验、F检验、2 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常用的心理健康测验5.心理档案建立(六)变态心理学1.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2. 心理防御机制3. 神经症及其类别4. 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5. 挫折、压力及其应对策略6. 青少年情绪障碍心境障碍学习障碍(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与任务、原则、内容、途径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危机干预(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1.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步骤2.个别心理咨询的原则与基本要素3.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4.心理咨询理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森田疗法、家庭疗法)5. 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素养(九)团体心理辅导(咨询)1. 团体辅导及其特点2.团体辅导的常用策略和方法3. 团体凝聚力的影响要素增进团体凝聚力的方法5.团体领导者的胜任特征6. 网络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与实施过程第二部分实践技能(一)中学个别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干预策略(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评价(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三、考试形式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大纲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大纲昨日正式于福建教育厅官方网站公布。
该大纲的出炉,立即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密切关注。
所谓一场轰轰烈烈没有硝烟的知识竞争开始了。
一、“笔试必须脱颖而出”福建省中小学参加笔试考生基本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约50%的比例加权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淘汰择优,笔试成绩比重不可忽视。
对于笔试,政策上存在依据规定加分的现象,比如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岗位服务西部计划”(含研究生支教团)、“岗位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符合招考条件的毕业生,报考福州市属学校岗位给予笔试总分加3分照顾,报考区属学校岗位给予笔试总分加5分照顾;参加三明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招聘岗位笔试的三明籍考生笔试总成绩加6分。
不仅如此,新任教师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为60分,未达到规定合格线的不能进入面试。
且凡参加全省统一笔试的人员,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拟招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若同一招聘岗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参加报名竞聘时参加全省统一笔试的人员与单列的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共同进入面试。
即参加笔试过关的考生可能有些还要面临大于3:1比例人数进行面试竞争,所以,笔试分数的高低排名也直接影响到面试的胜算率。
所以,我们说,赢得福建教师招聘的笔试,对与整场战争局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笔试中脱颖而出,也是我们广大考生网上报名结束后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教育综合需要学习加强”笔试的岗位笔试内容分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两部分。
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的考生对于专业课知识自己由于本身专业对此还不是特别的忧愁,而对于所学专业没有设计到的教育综合理论知识成为广大考生的头疼之源,认为教育综合知识理论性与专业性太强,一时半会儿不能理解等,对于其考试形式也是稀里糊涂或是一知半解。
华图招教事业部为您结合福建教育厅给出的相关考试大纲为您稍作解析,与您共享。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已打印新整理未打印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识记】【应用】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1、实物直观2、教具直观(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三者配合使用,把语言和形象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完好的效果。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
1、根据感知对刺激度依有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
2、根据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对比规律,在绘图、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显著。
在教学中,凡要学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使它们从其内容中突出出来。
3、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
如活动卡片,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视听工具。
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
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要求在直观教学中,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
(三)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制定观察的计划,要使学生具有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备知识准备或知识经验,这是提高和锻炼观察力的重要手段。
(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四)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观察结果。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观察的品质与习惯。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识记】、【理解】、【识记】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品质:①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招教 笔试 解读类 2011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解析 白雪松 原创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解析白雪松对于2011年5月14日参加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来说,笔试大纲的公布无疑问是一件大喜事,它为考生提供了复习的依据。
距离考试还有整整一个月,考生们可以仔细分析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考点,再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考前复习计划。
华图老师将结合去年的教育综合大纲,分析一下2011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变化,并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一、考试内容整体上说,考试范围没有变化,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但是具体的考点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与去年大纲相比,有增的考点,有减少的考点,有改变的考点,这些都是考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按照去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的考生更应该明确考点的变化,不要遗漏复习内容。
(一)理政模块时政模块考查两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的时事政治。
考生要注意的是时事的时间段,今年考查的时事政治是从2010年5月30至2011年4月30日的大事。
比去年的要求少了一个月,去年考查的是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的国内外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去年大纲中要求掌握6部法律法规,今年大纲中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考生一定要做为重点来复习,《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华图老师提醒考生,认真阅读文件内容,记忆一些关键的词句,这部分是今年考试的必考内容。
(三)教育学模块华图老师将教育学模块的变化罗列出来,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1、增加的内容有:(1)教育学及其发展;(2)教育与生产力;(3)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4)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5)教师的专业发展;(6)课程的意义、制约课程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的因素。
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解析
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解析福建省招聘教师考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对于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心理健康大纲更是考生必须要掌握和熟悉的一部分内容。
下面我们对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进行具体的解析。
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1.考试范围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的考试范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发展、学习过程等;(2)心理健康小知识,主要包括心理调适、压力管理等;(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及相关问题等。
2.考试形式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的考试形式主要采用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二、考试内容解析1.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必须要掌握和熟悉的一种知识体系,其中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心理发展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了解一些心理发展相关的理论,例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等。
学习过程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例如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等。
同时还要掌握不同学科的教学法和教学策略等。
2.心理健康小知识心理调适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情绪管理、自我控制等。
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心理调适策略,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对学生的沟通技巧等。
压力管理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压力来源、不同类型的压力应对策略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学生压力的方法,例如兴趣爱好的培养、社交活动的参与等。
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生理发展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理发展及其影响,例如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影响男女生行为的生理原因等。
三、备考建议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是福建教招心理健康大纲的考试重点之一,考生需要认真掌握和熟悉不同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等内容。
建议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本文由激动的看客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3)气质与教育【理解】 气质与教育【理解】 气质定义: 气质定义: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情) 定义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 教育: 教育: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势利导地使之在已有的气质 类型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自我分析和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 5、组建学生班干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 (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理解】 性格的形成与教育【理解】 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是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 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 组织和选择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识记】【理解】 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识记】【理解】 】【理解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01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201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B)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D)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C)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C)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D)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A)A.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D)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A)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24.短时记忆的容量(D)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C)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C)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D)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B)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D)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的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D)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D)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B)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B)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C)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C)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B)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D)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B)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D)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B)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C)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C)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A)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B)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D)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C)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D)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B)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提纲 心理学
心理学模块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第一部分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感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感觉的分类从感觉器官来划分可分为:从感觉器官来划分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阀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2 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3 差别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4 感受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2)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暗适应:由明暗视觉的感受性的提高;“如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
如视觉后像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如盲人的听觉更灵敏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如:红的暖觉(二)知觉◆概念: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要理解似动知觉的四种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2.社会知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近因效应3.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普通心理学(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第一位研究者是桑代克(1874-1949),他观察猫试图逃出迷箱的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二)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巴普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指神经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巴普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
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
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叫消退抑制。
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分化抑制。
(2)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
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
例如:条件反射的泛化。
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兴奋过程的集中。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 考点及习题(心理健康教育)【圣才出品】
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11.1 考点精讲考点1 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心理健康的学生,虽然智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一般都能把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上。
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能力求有效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逃避现实,也没有想入非非的困扰。
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既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个方面的条件,又能正确地把握和对待自身的变化。
对于自己的潜能和长处能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能努力改正和克服。
因而,他们不会同自己过不去,不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而产生自责、自怨或自卑等不健康的心态。
③自我调控的能力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时,即能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行动,能根据活动的要求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④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护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心理健康的内在需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以信任、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并能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友谊;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兴趣和个性品质,尊重他人的权益与需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荡。
对学习、劳动、工作认真负责;自尊、自重、自信。
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1年福建省教师招考两学考纲整理教育学考核知识点一、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有库姆斯、伊里奇。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doc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教育硕士制订单位: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3.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3.应用:(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的标准2.领会:(1)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2 )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考核知识点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2.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二.考核要求1.识记:(1)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2.领会:(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技巧一.考核知识点1.参与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应用:(1)参与性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测验工具一.考核知识点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二.考核要求1.应用:(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第六章个体心理健康教育一.考核知识点1.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范围3.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过程5.以人为中心疗法6.ABC疗法7.行为疗法8. 学习咨询与辅导9.情绪问题与辅导10.人际关系问题与辅导11.行为问题与辅导12. 成长类问题咨询与辅导二.考核要求1.领会:(1)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范围(3)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过程2.应用:(1) 以人为中心疗法(2) ABC疗法(3) 行为疗法(4) 学习咨询与辅导(5) 情绪问题咨询与辅导(6) 人际关系问题咨询与辅导(7) 行为问题咨询与辅导(8) 成长类问题咨询与辅导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训练技术一.考核知识点1.团体训练的含义2.团体训练的理论基础3.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4.团体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对策5.自我认识与接纳训练6.情绪管理训练7.人际交往与合作训练8.生涯规划与训练9.思维训练10.潜能开发与训练11.团队训练12.抗挫折能力的训练二.考核要求1.识记:(1) 团体训练的理论基础(2) 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3) 团体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对策2.领会:(1) 团体训练的含义3.应用:(1) 自我认识与接纳训练(2) 情绪管理训练(3) 人际交往与合作训练(4) 生涯规划与训练(5) 思维训练(6) 潜能开发与训练(7) 团队训练(8) 抗挫折能力的训练。
福建省教师招聘心健康教育大纲
福建省教师招聘心健康教育大纲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我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1.查考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2.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情况。
3.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二)考试要求1.求考生理解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
2.求考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求考生掌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学校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普通心理学1.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3.意,注意的特征4.觉、知觉5.受性与感觉阈限,视觉适应与后像6.觉的特性7.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遗忘规律8.维,思维的种类9.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0.象,想象,想象的种类11.绪,情感,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12.志的品质13. 需要,动机,动机的分类1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 15. 能力,能力的种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6. 能力发展差异分析17. 气质,性格(二)发展心理学1.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阶段3.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论4.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5.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6.和动机、依恋、关键期7.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8.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9.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0.年期个体性的发育和成熟11.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12.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3.年期个体思维的发展14.年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1.习,陈述性知识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2.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3.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4.移,促进迁移的条件5.杜拉学习理论6.构主义学习理论7.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模式、人本主义取向模式、教师效能取向模式)8.生关系及其建立9.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一般特征10.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四)社会心理学1.会化,再社会化,图式2.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3.象,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4.德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理论,罗特的归因控制点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5.因过程的偏差现象6.度,态度的维度7.度转变的理论(认知失调论、分阶段变化理论)8.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9.犯行为,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10.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1.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2.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服从13.作与竞争及其原因(五)统计与测量1.t检验、检验、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3.理测验的正确使用4.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5.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6.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7.模参照测验(六)变态心理学1.别心理异常的基本指标2.力障碍的概念、等级与诊断3.童常见的行为问题预防与矫治(多动症、口吃、遗尿、进食问题)4.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措施5.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常用技术(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3.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4.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5.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1.理咨询的主要理论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2.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3.理咨询的常见形式与一般程序4.(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素养(九)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1.体心理辅导(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特点与类型2.体心理辅导(咨询)的讨论技术3.体领导者的角色特点4.体心理辅导(咨询)过程中的特殊成员及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我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1.考查考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2.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二)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理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
2.要求考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要求考生掌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学校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一)普通心理学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
3.注意,注意的特征
4.感觉、知觉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视觉适应与后像
6.知觉的特性
7.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遗忘规律
8.思维,思维的种类
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0.表象,想象,想象的种类
11.情绪,情感,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2.意志的品质
13. 需要,动机,动机的分类
1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
15. 能力,能力的种类,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
16. 能力发展差异分析
17. 气质,性格
(二)发展心理学
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3.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论
4.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5.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6.亲和动机、依恋、关键期
7.童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
8.童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
9.童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0.少年期个体性的发育和成熟
11.少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
12.少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3.青年期个体思维的发展
14.青年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
1.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
2.学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
4.迁移,促进迁移的条件
5.班杜拉学习理论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模式、人本主义取向模式、教师效能取向模式)
8.师生关系及其建立
9.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一般特征
10.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
(四)社会心理学
1.社会化,再社会化,图式
2.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
3.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
4.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理论,罗特的归因控制点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5.归因过程的偏差现象
6.态度,态度的维度
7.态度转变的理论(认知失调论、分阶段变化理论)
8.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9.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1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2.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服从
13.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
(五)统计与测量
1.t检验、F检验、2 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
3.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
4.评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
5.影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
6.影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
7.常模参照测验
(六)变态心理学
1.判别心理异常的基本指标
2.智力障碍的概念、等级与诊断
3.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预防与矫治(多动症、口吃、遗尿、进食问题)4.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措施
5.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常用技术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
(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1.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
2.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
3.心理咨询的常见形式与一般程序
4.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素养
(九)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
1.团体心理辅导(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特点与类型
2.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讨论技术
3.团体领导者的角色特点
4.团体心理辅导(咨询)过程中的特殊成员及应对
5.影响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效果的因素
第二部分
(一)中(小)学个别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三)团体心理咨询(辅导)方案设计
(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践运用题(含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等)。
2.内容比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实践教学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