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高专题一新中国经济体系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早期到1956 年后,从成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一致管理的计划经济体系的转变。

(1)原由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少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达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推行和加强计划经济,取销生产资料私有制,成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结果:这类体系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关于恢复公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踊跃的作用,获得了必定的收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缺点。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 世纪 90 年月初,从单调的公有制经济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理为辅的经济。

(1)原由: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双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推行经济体系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全部制经济体系,调整家产构造,改变公司管理方式,推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加强了公司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获得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由: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系改革的进度。

(2)核心内容:把公司推向市场。

(3)结果:此次调整将有益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专题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差别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战胜后被迫在中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独立自主开放的的前提下主动推行的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经过不平依据同等互利原则同其余国家进行内容等合约逼迫中国开拓通商口岸、降低关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沟通,目税等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影响不过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公民族资本主设的进度,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思潮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加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经济全世界化,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议专题三20 世纪以来重要思想理论成就的比较标记会议核心或精华解决的问题意义联盟会成指导辛亥革命,使中三民主义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脚踏实地、民众民主革命道路、社会指导革命和建设,使路线、独立自主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解放思想、实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大求是样建设社会主义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中共十六脚踏实地、与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重要思想大俱进样建设党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专题四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域,人们的生活鸦片战争封建社会,“洋货”等大第一次与从前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此后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特别显然都市兴起辛亥革命颠覆了封建帝制,成立了民主共和的观点人心所向,带有民主同等第二次此后中华民国色彩的衣饰、称号、婚丧礼仪渐渐推行物质生活获得改良,社会民风有了根天性中华人民因为政府的强迫行动,一第三次共和国成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饱暖问些社会丑陋现象被取消立此后题未解决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改革开放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小,衣、食、住、第四次此后决议,确实关注民生,调行发生排山倒海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动了各方面的踊跃性设小康社会考向 1骨干知识:民族地区自治制度2012 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量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材培育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行的人材培育计划。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单元综合训练(十)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单元综合训练(十)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十)一、选择题1. (2017三明二模,33)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1^1Q37年资本19型年=100)A.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 危机的破坏性过重C.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D. 世界经济形势使然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危机的破坏性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会加剧危机,但是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显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相当不好,所以本题强调的重点应该与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故D项正确。

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二,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

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 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 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 扩展市场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3. (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

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A. 遵守公平经营规章B.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 实行全面计划经济D.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A解析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

4. (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35)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184页)
知识网络
知识整合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时间
特征
原因及表现
1945年至20世纪50年代末
以美国为主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二、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比较
组织
创建时间

1947年
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
1945年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稳定国际汇率;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至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丧失,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转变为美、苏、日、欧共体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二总复习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二总复习 课件 (共30张PPT)

抢 答 题
4、你穿越到了唐朝,你是白富美, 或高富帅,富商大贾,到洛阳为了做 一笔大生意,你需要带大笔大笔的银 子,可是除了不方便之外,也很不安 全,有被劫财劫色的危险,怎么办?
可存到早期的银行柜坊或用类似后世汇票的飞钱
抢 答 题
5、你也是白富美,比她还白还 富还美,你是富二代,为了证明 自己不是只能活在老爸的光环下, 到古代做生意,你会选择哪个朝 代?
抢 答 题
官营手工艺,家庭手工业和民 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后,纺织、 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 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 位,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附加:逆袭成功的原因
民营手工业面向 市场,更具发展 潜力和活力。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宋,商业环境宽松
6、了解一所大学: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 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 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 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 的组成部分。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 开办于1898年,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 称北京大学。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北大的兴起发展哪些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师用书 必修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师用书 必修二

专题10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师用书必修2(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开始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①引起“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和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②引起“价格革命”:贵金属大量流入,金银持续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传到欧洲和美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

②小麦、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骡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进入美洲。

(1)方式:野蛮掠夺、奴隶贸易、屠戮、不平等贸易、商业战争。

(2)影响: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1.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

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

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A[马铃薯、玉米、烟草、可可四种植物是印第安人培植的,马铃薯、玉米是粮食作物,A项正确。

]2.(2014·浙江学考)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野蛮屠杀B.推行不平等贸易C.贩运黑人奴隶D.开展圈地运动D[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出现在14、15世纪。

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第10单元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第10单元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目录
CONTENTS
1 单元 总结升华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
2
3
高考 探究讲座 单元提升强化练
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时空坐标· 通史构架】
【要点归纳· 纵向贯通】 一、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变化
二、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热点考向二
3.(2016· 高考全国卷Ⅱ)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 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
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 “柯立芝繁荣”时期, 所以苏联
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 “ 一五 ” 计划 “ 未受到美国人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B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7. (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931 年, 斯大林说: “我 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 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B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手段调整农业生产, 并非“自愿 减少耕地”; D 项的整顿金融和 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 新政所借鉴。故 D 项正确。
热点考向二 [命题视窗]
以“多源情境”为形式,综合考查斯大林模式[5 年 5 考] 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 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留下的经验教训一直是高考的 热点。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8讲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8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8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5.对策(1)措施: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图示总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2.措施财政金融体系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工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课件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课件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勃列日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 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涅夫改 革 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4)社会主义改革不
可能一帆风顺,社会
戈尔巴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 主义制度在改革中
乔夫改 革 政治改革
逐步完善
单元总结
大题冲关 冲关 10 ——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
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 和经常书写。高考历史评分细则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 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甚至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 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有许多 概念和专有名词必须准确表达,绝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滥 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来答,回答历史 问题更不可写成“散文”。
单元总结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
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
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33 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 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

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 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 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 确的观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运 用课本语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
单元总结
实例点批 20 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 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 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 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 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 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 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建设 第27讲 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建设 第27讲 含答案

线索1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线索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考纲要求] 1.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2.措施(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食物分配制。

3.评价(1)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线索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考纲要求] 1.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2.措施(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食物分配制。

3.评价(1)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可自行支配。

(2)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4.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1.背景: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形成(1)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提供资金。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

4.评价(1)成就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喀琅施塔得海军兵变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苏维埃政权在1920 年决定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制和对农民余粮扩大实行无偿征集,这种继续推行的激进政策,终于使农民的不满从政治上被激烈地引爆了,在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兵变。

参加兵变的士兵,多数是参军不久的农民。

他们占领了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和喀琅施塔得要塞。

直至3 月18 日,兵变才被镇压下去。

喀琅施塔得兵变说明,经济危机已经转化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

2.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于1938年开始,计划重点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同时建设军民两用产业,为未来的战争预作准备。

重点是航空。

1938年,苏联飞机产量比1937年翻了一番,达到7 500架。

到1939年欧战爆发后,年产已经稳定在1万架的规模。

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达5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

到1941年,以85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

考点一“退却的年代”——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1)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2)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3)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

要求:分析材料,找出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中的体现。

材料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

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

”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

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

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

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

……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实行了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效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发现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违背经济规律,但仍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

命题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代必要性与过时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2.列宁时代经济政策的转变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发现问题列宁认可国家资本主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命题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上的差异;从国情出发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剥夺的年代”——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探索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唯物史观——“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①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斯大林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教训①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④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能够完全模仿实行计划经济吗?依据材料论证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什么对统制经济的态度由支持赞成变为反对抨击。

材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

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提示: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国情、时局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等方面论证马寅初态度的变化。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当时中国缺少实行计划经济的完全条件,可借鉴,但不能完全模仿。

马寅初之所以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受苏联计划经济积极作用的影响;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

马寅初之所以反对抨击统制经济是因为:统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国家经济命脉操纵于少数人之手,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斯大林时代新经济政策的力挺者“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

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

”“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