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33

合集下载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学会观察和描述常见的自然现象。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常见的自然现象:天气、气候、地形、地貌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进行自然现象观察,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讨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探索科学奥秘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和工具。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2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和工具。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则。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了解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第三章:物质与能量3.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等。

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观察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讨论物质和能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章:生物与生活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学会观察和描述常见的生物现象。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物与生活关系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与生活的关系:食物链、生态环境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户外生物观察活动,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掌握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空气与水第1课:空气的奥秘1. 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 学习空气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第2课:水的世界1. 了解水的性质、分布和利用。

2. 学习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作用及保护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与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学生期终考试:进行全面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第3课:土壤与植物1. 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

第4课:weather and climate1. 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 了解主要的气象现象和气候类型。

七、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科书《自然与科学》下册。

2.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材料。

4. 实践活动材料:如调查表、观察记录本等。

八、教学步骤与方法第5课:动物与环境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学习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1.2 教学内容:引入大自然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自然界的多样性。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和表达。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

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和理解。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户外观察活动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程度的评价。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2.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入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解释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程度的评价。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入科学在生活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生活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享。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空气和大气层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介绍大气层的作用和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2.1 学习目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径流;介绍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3.1 学习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2 教学内容: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地球仪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4.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人体的生理功能5.1 学习目标:掌握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相互配合。

5.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介绍人体各系统的作用和相互配合。

5.3 教学活动:通过模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相互配合。

第六章:声音与音乐6.1 学习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探索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节奏。

2019-2020年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1.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征1.2 自然科学的分类与方法1.3 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1.4 自然科学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物理学基本原理2.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2 牛顿运动定律2.3 能量守恒定律2.4 相对论简介第三章:化学基本原理3.1 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2 原子与分子理论3.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4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第四章:生物学基本原理4.1 生物学的定义与特征4.2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3 细胞学说与遗传学4.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第五章:地球科学基本原理5.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5.2 地球的结构与地质作用5.3 气象学与气候学5.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六章:天文学基本原理6.1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6.2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6.3 恒星与星系6.4 宇宙的演化与大爆炸理论第七章:生态学基本原理7.1 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7.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7.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7.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地理学基本原理8.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8.2 地球表面形态与地貌8.3 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8.4 人口、城市与区域发展第九章:环境科学基本原理9.1 环境科学的定义与特征9.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9.3 环境监测与管理9.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十章:科学技术与创新1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0.2 科技创新的意义与影响10.3 科学伦理与科技政策10.4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数学与自然科学11.1 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11.2 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1.3 数学模型与科学计算11.4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二章:信息科学及其应用12.1 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12.3 信息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12.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三章:医学与生命科学13.1 医学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3.2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3 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13.4 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材料科学及其应用14.1 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4.2 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4.3 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4.4 材料科学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15.1 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5.2 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应用15.3 纳米技术的研发与挑战15.4 纳米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与方法。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的基本概念,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然界的基本概念1. 认识自然界:自然界与非自然界的区别,自然界的构成。

2. 自然界中的事物:自然界中的生物、非生物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影响生物。

2.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体系。

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保护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维持。

3.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地球: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自然现象。

2. 宇宙: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构成,宇宙探索。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常见科技产品的原理,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自然与科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在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科教版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资料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
最后,教师有条理地总结整节教学内容。总结时力求做到简明、条呼吸
鳃:鳃丝
(二)鱼的繁殖:卵生,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
鱼类(二)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200年月日 午第节
教具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2、了解鱼类的繁殖
3、了解鱼类资源
重点
难点
鱼类的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学生讲速上节课所学的鱼的形态特征。
引言:今天我们继续学生鱼的基本特征。
一,鱼在水中的呼吸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由鳃丝组成,在鳃丝中有许多毛细血管。提问:生活在水里的鱼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喝水”。讲述鱼呼吸的具体过程。
二,鱼的繁殖:卵生,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鱼类的繁殖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如雌鲫鱼一次产卵可达10万—30万粒,但实际上河塘湖泊中鲫鱼数量并没有那么多,请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教师应当介绍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的知识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以上,我们都以鲫鱼为例来介绍的,而事实上,世界上鱼的种类很多,约有2,4万种,它们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现在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一份教材。列出自学提纲:a,鱼有哪些用处?b,常见的海洋捕捞种类有哪些?c,海洋鱼类资源是否取之不尽?若不能则怎么办?d,“四大家鱼”指哪几种?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课各年级教学方案与解析

自然科学课各年级教学方案与解析

自然科学课各年级教学方案与解析一、小学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与解析自然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学生能够增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以下是针对小学不同年级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与解析。

一年级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物体、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动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3. 教学方法:a. 多采用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如观察自然界中的昆虫和植物、实地考察等。

b. 结合游戏、绘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观察记录和口头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观察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

二年级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增加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

2. 教学内容:能源与环境、天空与天气、动物与人类、植物的种类和生长。

3. 教学方法:a.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能源的转化和环境的影响。

b.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空气与水、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教学方法:a.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空气与水的性质和重要性。

b.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口头展示和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初中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与解析初中阶段的自然科学课程更加系统和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实践能力,以下是针对初中不同年级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方案与解析。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与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二、教学内容1. 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宇宙的探索。

3. 生物与生命: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生态环境。

4. 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防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自然与科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终结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科学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本册教材共需教学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4-6课时。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教材。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科学书籍、网络资源、科学新闻等。

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实例、图片等方式讲解新知识。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互动活动。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与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然与科学概述1.了解自然与科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掌握自然与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1.认识地球的形状、结构、气候和资源。

2.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和行星的特点。

第三章:生物与生命1.学习生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态系统。

2.探索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四章:人体与健康1.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习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第五章:环境与生态1.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2.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展示他们的科学才华。

六、第四章:人体与健康(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2. 探讨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如饮食、运动、心理等。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体机能。

2. 组织健康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资源:1. 提供健康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机能和健康生活方式。

2. 使用人体模型或图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体结构。

1. 通过健康知识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人体健康的基本认识。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如饮食、运动等,评估他们的健康习惯。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空气和大气层1.1 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存在。

1.2 大气层的作用讲解大气层对地球的的保护作用,如防止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球。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对生物的影响,如氧气供应等。

第二章:水循环2.1 水的形态和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

2.2 水的利用和保护讲解水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3.1 天气的定义和变化讲解天气的定义和影响天气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如晴转多云、雨转晴等。

3.2 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寒带气候等。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4.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城市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食物链的平衡等。

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责任。

第六章:地球和宇宙6.1 地球的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核心等。

通过地球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球的结构。

6.2 宇宙的探索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航天器发射等。

第七章:能源和材料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讲解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等。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物质在空气里燃烧跟在氧气里燃烧,剧烈程度为 什么不同? 2、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那么氧气能燃烧吗? 3、把可燃物放在氧气中就能பைடு நூலகம்烧吗? 4、为什么汽油、酒精等很容易着火,而煤、铁丝等 物质常温下不易着火?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二、下列叙述正确是否正确?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 体。( ) 2、液态氧是没有颜色的。( ) 3、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 4、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 5、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会燃烧。 ( ) 6、把一块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剧 烈燃烧。( )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装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的集 气瓶中,木条重新燃烧,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 )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兰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烧红,熔化。 3、氧气的化学性质( ) A、比较活泼,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的反应。 C、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也难与其它物质发和化学反应。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98

自然科学一到六册教案[下学期]-98

教案(总第课时)
作业:P60 1—5
教案(总第课时)
2)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集体防护
3)利用防毒面具、防毒衣和防毒口罩等进行个人防护4)尽快消毒
小结:食品中毒、职业中毒
作业:P60 6---8
教案(总第课时)
异型间输血只花一定血型之间可以进行
义务献血
血型红细胞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原A型 A 抗B
B型 B 抗A
教案(总第
课时)
2、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极其施放器材构成了各种生物武器按作用分失能性战剂
致死性战剂
按其传染性分非传染性战剂
教案(总第课时)
、常见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爱滋病预防性病的关键是遵守性道德,监守一父一妻制练习P160
作业P62
教案(总第课时)
教案(总第课时)
3、实施免疫监视,器官移植困难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异常时2、免疫缺陷病
3、过敏症
小结
教案(总第课时)
作业P64
教案(总第课时)
可卡因称百毒之王
大麻类
、毒品的危害1)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2)毒品具有成瘾性,极难戒除
3使吸毒者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社会安定和
教案(总第课时)
教案(总第课时)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制定计划
步骤实施调查
整理、总结
教案(总第课时)
体表传染病
性病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抗传染病免疫细胞免疫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学习水的循环过程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水的重要性讲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互动讨论:水的循环过程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水资源保护情况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水循环的理解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章:气候与季节2.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学习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季节交替的原因2.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讲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互动讨论:气候变化的原因实践活动: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2.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兴趣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气候变化的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季节交替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第三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圈3.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学习生物圈的特点和重要性掌握保护生物圈的方法3.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生态系统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互动讨论:生物圈的特点和重要性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3.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圈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章: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1 教学目标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学习不同动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4.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动植物的繁殖过程讲解不同动植物的繁殖方式互动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生长和繁殖现象4.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动植物繁殖的兴趣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动植物的繁殖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第五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5.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互动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保护情况5.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使用图片和数据展示自然资源的分类和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六章:人体生理与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习人体生理过程掌握保持健康的方法6.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重要性讲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互动讨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6.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兴趣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人体器官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第七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7.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掌握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7.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物质的性质和分类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互动讨论:物质的变化过程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7.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使用图片和实验器材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第八章:能源与环保8.1 教学目标了解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学习环保知识掌握节能减排的方法8.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能源的重要性讲解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互动讨论: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措施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节能减排实例8.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能源和环保的兴趣使用图片和数据展示能源的利用和环保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节能减排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九章:科技与生活9.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技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使用科技产品的方法9.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互动讨论:科学使用科技产品的意义实践活动:学习使用科技产品9.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科技与生活的兴趣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科技产品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使用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十章:探索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10.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探索与创新的意义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互动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10.3 教学方法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用图片和实验器材展示科学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互动讨论环节:在第一章至第十章中,互动讨论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春天的季节特征春天的植物变化春天的动物活动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如树木抽芽、花草盛开等。

2.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动物活动,如小鸟迁徙、蝴蝶飞舞等。

1.4 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春天的特征。

第二章:水的奇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如透明、流动、蒸发等。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水的性质:透明、流动、无色无味水的变化:蒸发、凝固、融化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进行实验验证。

2. 让学生探究水的变化,进行实验操作。

2.4 作业布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空气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如呼吸、气球等。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空气的存在:呼吸、气球等空气的作用:呼吸、声音传播等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存在,进行实验验证。

2. 让学生体验空气的力量,如吹气球、听声音等。

3.4 作业布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空气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土壤的世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征,如颜色、质地、植物生长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土壤的颜色和质地土壤中的植物生长土壤的利用和保护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进行实验验证。

2. 让学生观察土壤中的植物生长,了解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

4.4 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土壤,记录下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植物生长情况。

第五章:动物朋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鸟类等动物的分类: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等5.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进行实验验证。

自然科学教案13篇

自然科学教案13篇

自然科学教案自然科学教案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科学教案篇1设计思路:小班的孩子刚刚入园不久,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与好奇,而对小动物的喜爱更在不言之中。

自然角要开始投放小动物了,从什么开始呢?我选择了"小乌龟"。

因为小乌龟性情十分温顺,它既便于幼儿的触摸、抓握可以引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又易于饲养,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和长期的观察活动,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认识小乌龟,了解乌龟的生活特性,引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能细致观察小乌龟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喜欢小乌龟,愿意关心、爱护小乌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2、5只实物小乌龟。

活动过程:一、请你快来帮帮我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路过一条小河,在小河边看到一样东西,请小朋友快来帮我看看是什么?(蛋)(课件1:小河边草地上有一枚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白白的)这会是一个什么蛋呢?(幼儿自由猜测:鸡蛋、鸭蛋、鸟蛋、恐龙蛋、乌龟蛋、鳄鱼蛋)二、请你猜猜我是谁1、设置游戏,激发幼儿猜测师:到底是谁的蛋呢?别着急,让我们来问问它吧!师:咚咚咚,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看看你是谁?(教师带领幼儿做敲门状。

)'小蛋儿':想知道我是谁吗?快跟我来做游戏吧!(课件2:小蛋儿讲话)2、演示课件,通过局部猜测初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小蛋儿':这是我的小尾巴,请你猜猜我是谁?(课件3:小蛋儿露出小尾巴)师: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谁会有这样的尾巴呢?(恐龙、鳄鱼、小乌龟、小蛇)(2)'小蛋儿':这是我的`爪子,快点猜猜我是谁?(课件4:蛋儿露出四只爪子)师:谁会有这样的爪子和刚才那样细细小小的尾巴呢?(鳄鱼、小乌龟、恐龙)(3)'小蛋儿':这是我的头,这下你能猜出来了吧!(播放课件5:蛋儿露出头)(4)'小蛋儿':这是我的背壳,这下你一定猜到我是谁了吧。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三态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

1.2 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分子的运动、碰撞、压强。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模拟演示。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各层特点。

教学内容:地壳、地幔、地核。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模型制作。

2.2 宇宙的探索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宇宙探索的成就。

教学内容:恒星、行星、银河系。

教学方法:观察星空、观看科普视频。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3.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生长、繁殖、应激性。

教学方法:观察植物生长、实验。

3.2 生态系统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4.1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生活实例分析。

4.2 生活中的物理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内容:重力、浮力。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生活实例分析。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观察法教学目标:掌握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观察对象的选择、记录。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

5.2 实验法教学目标:掌握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讨论。

第六章:人体的奥秘6.1 人体器官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肺、胃等器官。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模型观察。

6.2 人体生理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生理现象。

教学内容:呼吸、消化、血液循环。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生活实例分析。

第七章:动植物的世界7.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水能和风能
教材分析: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很早利用的两种能源,水资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仅次于煤和石油,居第三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水能和水力发电。

了解水能的形成和利用,懂得风能的形成和利用,介绍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及已开发和正开发的水电站,特别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开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流能的形成、认识海洋水流能;
2.了解水力发电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3.知道风能的形成及利用情况;懂得水能和风能的优缺点;
4.培养兴趣和探索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水能及形成、水力发电。

教学难点:水能的形成、水力发电中能量转化和守恒。

教学方法:
1.1.谈话法引入,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2.2.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精当的分析,结合“地球上的水循环”说明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水流能的。

3.3.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介绍我国的水流能利用情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4.通过阅读、提问、讨论、归纳,使学生感受到水能、风能的存在及利用的方式方法。

5.5.通过举例、讨论、延伸、拓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准备:
录象,水循环模拟、水能、风能利用、练习题等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世界的三大能源分别是什么?
2.比较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成分和元素组成。

导入新课:
播放1998年洪水录象。

说明流动的水有能量,力量无比、能量巨大。

他就象“洪魔”残害人类,危害百姓。

如果我们了解它的脾气和性格,设法驯服它,把它调教好,变“洪魔”为“水神”,利用它的能量造福人类,岂不更好!
新授内容:
一、一、江河水流能
1、水流能及其形成:
流动的水来自哪里?奔向何方?为何长流不息?为揭开这个迷,请看屏幕。

播放“地球上的水循环”模拟,问:谜底揭开了吗?(那主要是由于水循环)。

是什么力量促使水在循环呢?(太阳辐射能)
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共同总结水流能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关键词:蒸发、凝结、雨、雪)。

2、水能的利用——水力发电
问:人类这样利用这巨大的可再生的水能呢?
学生阅读后回忆、联想、讨论。

A 水磨B顺流航运C发电
媒体播放水磨、水电站、练习:
水电站都要修筑拦河大坝,为了提高上游水的能,当开闸放水使较大的能转化为更多的能去推动水轮机做功,使发电功率更大。

总结水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水的势能(与水流量和落差有关)——→水的动能——→电能
机械能
媒体介绍我国利用水电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约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现今我国在黄河上已开发了龙羊峡等多座大型水电站,在长江葛洲坝建成装机容量达271.5万千瓦的水电站,目前正在长江三峡建造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后堪称世界第一大水电站。

二、海洋水流能
故事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在西欧的“敌对国”沿海港外的海域中放置了许多水雷,企图袭击军舰,封锁港口,不料这些水雷不久便出现在北冰洋的海面上,并一一触冰爆炸,一时议论纷纷,人们不理解为何要在渺无人烟的北冰洋安放水雷,德国人也对这些水雷为什么会从大西洋漂移到北冰洋感到困惑不解。

问:大家说水雷是怎么过去的?
原来是洋流在作“义务搬运工”,海水怎么会流动呢?
地球表面海洋水接受太阳辐射能的大小因地而异,导致各种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对流运动,称为洋流或海流,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动能而有待开发。

可见,洋流是来自于太阳辐射能的可再生能源。

如何利用呢?
有人计算过:如果全球的洋流全部用来发电,一年可发电87600亿度,相当于燃烧10亿度石油所产生的电能。

填空:海洋水流能能量(巨大、微小),(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是(可再生、非再生)能源。

海(洋)流有和两类,对流经地区气候有显著影响。

水温高于所经海区水温的海流,称为,通常自纬度流向纬度,例如台湾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对沿途气候有、的作用。

水温低于所经海区水温的海流,称为,通常自纬度流向纬度,例如千岛寒流、秘鲁寒流,对沿途气候有、
的作用。

暖流或寒流与周围海水的温差,还可利用来发电以获取能量。

三、风能
1.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2.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由于各处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不同,使各地大气温度不同,造成大气密度和气压差别从而形成风。

3.风有能吗?
举例:1974年4月3号至4号,美国芝加哥西南方发生一次特大龙卷风,两天时间内几乎摧毁了公路上的所有树木,房屋倒塌无数,死亡315人。

风不仅有能量,而且能量巨大,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

填空:风能源于能,所以是能源。

屏显: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带领庞大的船队远航非洲,其船队在海上航行时主要以什么为动力?有什么不足之处?
(风能,风速变化大)
人类很早就利用风能,现在主要开发风力发电,开发风能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呢?
学生阅读后总结:
3、风能的优点:风能不会枯竭,利用简单,又不会污染环境,价廉。

4、风能的缺点:风能不够稳定、变化大,风力机单机容量小,地点选择有局限性性。

媒体显示:我国于1991年建成的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由10台30千瓦纳组组成,并网发电,运行很好。

近年又在临海、内蒙等地兴建。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后,媒体显示重点知识,加深对水能的形成及水力发电原理的解释。

结束语:潮涨潮落,江河奔流,微风拂面,狂风劲吹,从能量的角度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可用来为人类服务。

人类在把水能和风能电能的过程中,尽管由于损耗等原因而使转化率不高,但在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仍然守恒。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水能和风能,是人类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同学们在今后科技攻关上的一个课题。

作业布置:
课本P89,1、2题;作业本。

课后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