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专题讲座之 陆游
茶与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
茶与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茶,作为一种悠久的饮品,与古代文化名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茶叶不仅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
让我们一同来聆听一些与茶有关的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
一、陆羽: 茶的泡制艺术之祖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他是唐朝时的茶学家。
陆羽潜心研究茶叶的泡制方法,将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在他的着作《茶经》中,详细介绍了茶的各种泡制方法,并提出了“煮茶法”“点茶法”“炒茶法”等等。
他强调了茶叶的选择、烹制工艺、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陆羽的杰作成为后来茶文化的指导书,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陆游: 茶与诗文的完美结合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他的诗歌中常常与茶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茶诗》更是被誉为茶诗之冠。
陆游的诗句中,茶常以抒发情感和寄托思念的方式出现,他把对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诗歌、茶文化和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文徵明: 茶艺与书法的协调融合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对于茶艺的研究和执着追求令人钦佩。
他认为茶是一种令人陶冶心情、提神醒脑的饮品,而茶艺则是一种与书法艺术相互融合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文徵明通过修炼茶艺,提高了自身的墨客气质和书法技艺。
他精妙的书法艺术也常常在茶会上得到展示,一杯杯茶与一幅幅书法作品相得益彰,使整个茶文化雅致而典雅。
四、杨维桢: 茶禅一味的修身境界杨维桢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和茶艺家。
他将茶与禅宗相结合,提出了“禅茶一味”的理念。
他认为泡茶和修禅相契合,茶艺需要内外双修。
他的作品《大观茶论》将茶与修身、人生之道相结合,深入阐述了修身养性、修心养性的重要性。
杨维桢的理念使茶的价值得到了更高层次的体现,推动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五、林则徐: 茶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林则徐是清代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名篇《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描写了他赴戍途中泡茶的情景,展示了他对茶的热爱和茶在他命运中的重要地位。
陆游与南宋的抗金文人
陆游与南宋的抗金文人900多年前,中国南宋时期,正值中原大地深陷于外族入侵的困境之中。
作为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抗金文人,陆游以其才华横溢的诗词和豪情壮志的抗争精神,成为了那段黑暗历史中的一道璀璨光芒。
本文将从陆游的生平背景、抗金精神以及对南宋抵抗金朝的贡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平背景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幼名茂阜,号樊南君,浙江钱塘(现杭州)人。
自幼聪明过人,喜爱阅读。
他的父亲曾在政府担任职务,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陆游自幼爱国心切,对大宋江山深感挂念,决意要为国家尽忠报国。
二、抗金精神陆游在他创作的大量诗词中表达了对金朝统治的抵抗情绪,彰显了抗金精神的炽热和坚定。
他坚信南宋将会重新崛起,国家将会重新统一。
在他的诗作中,他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忧愤和对抗金士兵的蔑视。
他用笔剖析了金朝内外斗争的矛盾与弊端,并始终保持对祖国的希冀与信心。
三、对南宋抵抗金朝的贡献陆游的抗金文人地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和政治贡献上。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向世人呈现了一幅抗金的壮丽画卷。
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陆游用婉约的词句描绘大宋的困境、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自己野心勃勃、执着奋斗的抗金志向。
他的诗词通过具体的写实描绘了社会的现实,形成了浓墨重彩的抗争文学。
除了文学上的贡献,陆游还积极参与了南宋政治事务,并对南宋国家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他曾多次上书朝廷,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和抵抗金朝的渴望,并对南宋王朝的执政人员提出了改革建议。
尽管有一些建议未能被采纳,但陆游的言论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抗金斗争。
四、抗金文人的传承与影响陆游作为南宋抗金文人中的重要代表,为后来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真实和深度,影响了后来的文坛。
他的主张、情感和价值观,使得他的作品在后来的文人中得到广泛传颂,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国家、关注社会的有志之士。
综上所述,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抗金文人,凭借其才华横溢的诗词和坚定的抗金精神,成为了那段历史中的一道光芒。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深切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陆游的家国情怀和诗词风格,为读者全面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一、家国情怀1.战乱动荡下的坚定爱国心:南宋时期处于北方金朝和西方党项族吐蕃之间夹击下,战乱不断。
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对祖国深深地忧虑和挂念。
2.忧愤时局的抨击与呼吁:陆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局不公和社会弊端的愤慨,同时呼吁社会要有所改变,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对亲友故土的眷恋:在流亡生涯中,陆游对家族乡里和亲友们展现了极度眷恋之情,作品常有追忆旧日、思亲思友之意。
二、诗词风格1.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陆游的诗词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比喻,使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他出色的写作功底。
2.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陆游以其独到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又引人共鸣的语言表达出来。
3.清新俊逸的写景描写:陆游在描写自然和风景时,常常以清新、俊逸之笔,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三、代表作品分析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篇以抒发家国之恨为主题,通过揭示战乱给祖国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来表达作者对孤寂、丧失与难忍的愤怒。
2.《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从家族生活和个人命运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经逝去年月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国幽怨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诗中抒发了对消逝岁月的感叹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成为伟大诗人,他通过自己写作表达了极度眷恋故土、关注时局和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感慨。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流传的佳作,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文人抗金
陆游文人抗金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抗金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陆游的背景介绍、抗金思想、作品风格等方面着重分析陆游作为文人抗金的重要性。
一、陆游的背景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南宋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
他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广泛涉猎经史文集,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也有一定造诣。
二、陆游的抗金思想1. 忠诚精神:陆游热爱祖国,对金国的侵略行为深感义愤,始终保持着对宋朝的忠诚之心。
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故人万里达欲死,九曲黄河生死别。
”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与抗金战士的生死别离之痛。
2. 精神鼓舞:陆游在创作中多次表达对抗金战士的敬佩和赞赏之情。
他在《冷日》中写道:“孤山尽鬼神,凛凛七军战。
”通过将抗金战士比喻为鬼神,表达了对他们无畏奋战的精神的赞美和鼓舞。
三、陆游的作品风格1. 壮志豪情的抒发:陆游在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他的作品豪放雄浑,充满壮志和激昂的情感。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写道:“一片冰心在玉壶,素生丹心换骏马。
”通过这样的抒发,表现了他追求振兴国家、驱逐外敌的壮志和决心。
2. 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在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众困境的关切,并表达了对苍生苦痛的同情和怜悯。
他的作品充满了关于国难、民困的描写,如《秋夕》中写道:“此时黄叶尽,彩火连天时。
”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战乱年代中百姓受苦之痛的感受。
四、陆游作为文人抗金的重要性陆游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他的抗金思想对于鼓舞军民士气、推动抗金斗争具有积极的影响。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激发了人们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总之,陆游作为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对抗金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抗金思想深深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们,他的作品也承载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救国的愿望与努力。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陆游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 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 不满情绪。
唐婉病故
陆游题词之后,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 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 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 也和了一首《钗头凤》,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 死。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 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 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 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 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 《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 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但 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 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 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与家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与家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与家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杰出爱国诗人,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闻名,还凭借其家国情怀和政治见解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与家庭角色的关系,以及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一、陆游的家庭背景与情感支持陆游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陆炳曾任官至临安府尹,这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家庭约束。
尽管陆游的家族背景对他来说是一种优势,然而他从小就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敏感和关注。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陆游从小就受到了家人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尤其是他的父亲陆文夫,在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追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陆文夫不仅热爱文学,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激发了陆游对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陆游的爱国诗歌创作陆游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题的诗歌作品。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展现了他对家国的热爱和忧虑。
陆游的爱国诗歌主题广泛,包括反映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思念、痛惜社会动荡和疾病、以及对人民生活困境的关注等。
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表达打动了广大读者。
三、陆游对国家的贡献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陆游还积极参与了政治活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多次上书皇帝和官员,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和民生问题的关切,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陆游与其他爱国志士一起参与了抗金运动,积极支持南宋政权对抗外敌。
他奋笔疾书地撰写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和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期待。
正是因为他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努力,陆游成为了南宋抗金时期的精神领袖之一。
四、陆游的家庭责任与爱国精神的融合尽管陆游是一位出色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并没有因此忽略了他应尽的家庭责任。
他在诗作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思念和关爱,这体现了他作为爱国者和家庭人的完美结合。
福建名人故事演讲稿
福建名人故事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福建名人的故事。
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名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的风采与魅力。
首先,我们来讲讲福建籍著名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慷慨、刚健豪迈而著称。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诗歌创作的境界。
他的诗作《钗头凤》、《卧春》等,都是经典之作,深受后人喜爱。
陆游的诗歌承载着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意,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接下来,我们谈谈福建籍著名革命家林伯渠。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为之奋斗终身。
他在革命斗争中,英勇无畏,坚韧不拔,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伯渠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为了正义事业不断奋斗,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价值。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福建籍著名企业家陈瑞麟。
陈瑞麟是闽南实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勤奋、智慧的企业家,他创办的福建省瑞麟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了当地的知名企业。
他在创业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但他从不气馁,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陈瑞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些福建名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他们的一生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追求梦想。
让我们铭记这些名人,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南宋词人陆游的诗歌风格和人生观解读
南宋词人陆游的诗歌风格和人生观解读引言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其中,陆游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人生观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对南宋词人陆游的诗歌风格和人生观进行深入解读。
一、诗歌风格陆游的诗作风格极具个性和独特性,以下几点是他鲜明的特点:1.自然主义笔法陆游擅长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他对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并能从中抒发内心情感。
他运用细腻而真实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好画面。
2.思想深沉陆游在其诗作中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政治局势以及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思考。
他通过感叹时事变迁、批判社会不公、反思人生意义等方式,展示了他深沉的思想内核。
这种深沉的思考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启发性和艺术触动力。
3.激情澎湃尽管陆游的诗作以其深沉意境著称,但他也能表达出强烈的激情与感情。
他在面对爱国之时,能够情感澎湃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在家族困顿之际,又能沉痛地表达亲情之思念。
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陆游的诗作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人生观陆游的人生观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创作非常重要。
以下几点是陆游人生观的核心:1. 知行合一陆游坚信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他主张勇于实践、行动并从中摸索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个人修养与品质。
2. 追求真理陆游追求真理,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揭示事物背后隐藏着的规律和本质。
他提倡勤奋钻研,力求突破知识和认知的边界,以得到更深层次的真理。
3. 厚道仁义陆游注重道德伦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强调仁爱之情和慈悲之心。
他提倡尊重、宽容和互助,认为只有通过无私奉献和互帮互助,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结论南宋词人陆游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人生观而备受赞誉。
他用自然主义笔法、思想深沉以及激情澎湃的诗作打动了广大读者。
同时,他的人生观强调知行合一、追求真理以及厚道仁义等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于陆游的即兴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缅怀一位伟大的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诗史”。
今天,我将从陆游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他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一、陆游的生平陆游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情横溢。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辉煌的仕途,又有坎坷的经历。
以下是陆游生平的简要概述:1. 早年:陆游自幼聪慧,18岁时便中了进士。
此后,他历任州县官,政绩斐然。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贵,仕途坎坷。
2. 中年:陆游中年时期,曾担任过地方官员,致力于治理地方。
然而,由于南宋政治腐败,陆游屡遭贬谪,生活颠沛流离。
3. 晚年:陆游晚年回到故乡,过着隐居生活。
然而,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
在他82岁高龄时,还曾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陆游的诗歌创作陆游的诗歌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以下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1. 爱国情怀:陆游一生热爱祖国,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 借景抒情:陆游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
”3. 语言优美:陆游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性。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特点,又有婉约派的风采。
如《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三、陆游的爱国情怀陆游的爱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
以下是陆游爱国情怀的几个方面:1. 忠君爱国:陆游一生忠诚于国家,关心国家命运。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陆游:南宋时期的杂剧作家
杂剧作品概览
《钗头凤》:以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青玉案》:以陆游的词作《青玉案·元夕》为灵感,描绘了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生活。
《渔家傲》:以陆游的诗作《渔家傲·江上秋来多晚雨》为蓝本,展现了南宋时期渔民的 生活状态。
《南乡子》:以陆游的词作《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为题材,描绘了陆游的故乡浙江绍兴 的风土人情。
THEME TEMPLATE
***
感谢观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陆游杂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为 后世杂剧创作中的人物塑造提供 了参考。
陆游杂剧中的情节紧凑,结构严 谨,为后世杂剧的情节安排提供 了参考。
对戏曲发展的贡献
陆游的杂剧作品具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对戏曲艺术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当时广 受欢迎,对于推动 戏曲的传播和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无华 情节安排:紧凑巧妙,起伏跌宕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思想内涵:深刻丰富,标题
对后世杂剧创作的影响
开创了历史剧的先河,为后世历 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
陆游杂剧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对 白生动风趣,为后世杂剧的语言 表达提供了启示。
杂剧作品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保护文化遗产:杂剧作品作为南宋时期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传承 与保护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
促进文化交流:杂剧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能够促进国际间 的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对杂剧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为当下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提高审美素养:杂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传承,有助于提升公众 的艺术审美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陆游的文学造诣与政治立场
陆游的文学造诣与政治立场引言1.1 概述陆游(1125-1210),字务觉,号半山堂主人,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重要文化名人。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积极参与当时政治活动并表达自己政治立场的知识分子。
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和传记等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陆游的文学造诣和政治立场两个方面来探讨他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首先,我们会介绍陆游的文学造诣,包括他早期创作和风格特点等内容,并通过对几部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来展示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影响力。
然后,我们将探究陆游的政治立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他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时政权和统治者持有的批评与支持态度。
最后,在文章结尾处,我们会进一步探讨陆游在文学造诣和政治立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意义,并总结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陆游的文学造诣和政治立场,并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他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政治观点以及政治立场对其作品方式和题材选择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如何在文学和政治领域中发挥作用的。
同时,本文也旨在重新评价陆游的影响力和地位,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这位伟大文化名人对中国文学史与历史进程的重要贡献。
2. 陆游的文学造诣:2.1 早期创作和风格特点:陆游是宋代末年以及南宋初年的杰出文学家,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深。
在早期的创作生涯中,陆游以崇尚古文为主,吸收了唐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注重对字句的雕琢和韵律的处理。
他对于音韵之美有着极高的追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营造氛围。
同时,陆游也积极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传统文体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情感。
他力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内心世界,并将自身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呈现出真挚而深刻的作品。
2.2 代表作品分析与评价:陆游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影响力且广为传颂者包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等。
人物小传-陆游
人物小传-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将领,被誉为“文武全才”。
他的作品以深厚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陆游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世家望族,家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
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早年间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他同时涉猎文学、历史、哲学和军事,广泛修养自己的知识储备。
陆游的文学才华横溢,尤以诗词而著称。
他的诗作创作广泛涉猎政治、哲理、爱情、自然等领域,形式多样,表达深邃。
他的作品注重意境表达和意象的烘托,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情感的内在和外化,呈现出百转千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作品揭示了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他对南宋政府的腐败和外族侵略表示强烈的不满,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国家兴衰、民族自危的痛苦思考和忧虑。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怀,呼吁社会各界有魄力和担当,共同谋求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陆游的文学才华使他备受推崇和赞赏,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对文学的贡献广泛影响到后世的文化发展,对宋代以及后世文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陆游还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在北宋抗金战争中担任重要的将领职务,表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
他的军事才能被宋代朝廷高度重视,被誉为“武学名将”。
然而,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困境和磨难。
他多次遭遇政治清洗和贬谪,甚至被囚禁长达四年之久。
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不屈服于逆境,他在囚禁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陆游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家,他综合了文学、哲学、历史和军事等领域的才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陆游是中国宋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将领。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半山,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人物。
陆游:美食兼诗文的烹饪学者
陆游:美食兼诗文的烹饪学者陆游,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烹饪学者。
他在美食方面极具研究和造诣,创作了不少有关烹饪、调味和饮食文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的一个面貌。
陆游自幼爱好书法、诗文,喜欢研究和尝试各种美食,后得到天宝姬等贵妇的赏识,开始经营食品生意,很快成为了财富和名声双丰收的商人。
他想用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经验,来开创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领域,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烹饪探索之路。
陆游善于创新,他提倡用本地的食材和新鲜的食物来烹饪。
他对烹调技法有着很深的认识,并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将海鲜、山珍等多种美味之物烤制出诸多道不同口味的美食。
他们热爱川菜、粤菜、鲁菜、鲁菜等地方风味的美食,也吸收了南国菜的烹调技巧,创研制出了许多烹调的佳肴和松花蛋、一品鲍鱼、黄河鲤鱼等风味独特的美食。
陆游一生着力于美食烹饪和诗歌创作,他的食文化创新所获得的灵感和创意,也促使着他写出了不少诗歌,探索了美食和文学之间的联系。
他的诗可以说是关于食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其诗歌题材涉及了蔬菜、鱼肉、饮料、茶叶等食品,并对美食的烹调技法和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见解。
臭鳜老鴨黃瓜涼,新茶詞傳罰把錢。
蓮子蒸酥饼,水晶煮燕燕。
在这些食物诗中,陆游既描写了食物的质地、颜色和味道,也透过食物折射出自己的哲学、生活和观念。
这些诗歌虽然写就时间已久,但依然是表现中国美食文化与文学元素相互关联和互动的闪亮佳作。
陆游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不仅热爱食物,也热爱研究文化。
他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文学、历史与文化等领域。
因此,他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饮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探究文化意义,巧妙地将美食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使之显得更加的鲜活生动。
在这样一个时代,陆游等一些文化名人的出现,成就了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饮食的乐趣。
他的努力和心血,涵盖了人们在文学、生活和新菜肴领域的深层需求和不竭创造。
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为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增添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和精神力量。
陆游专题(共55张PPT)
二、陆游诗歌的特点
(一)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 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 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二)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 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三)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 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 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 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 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 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 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 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 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 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 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 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 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 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陆游生活经历的三个时期:
(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 (1144)到乾道五年(1170)。
• 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 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 北伐而罢职家居。
• (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 到淳熙五年(1178)。
• 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 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 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 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 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 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 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宋代词人陆游研究
宋代词人陆游研究陆游,是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词人,更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宋朝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陆游的词歌创作、思想、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剖析这位文化巨擘的形象和意义。
一、陆游的词歌创作陆游的词歌风格清新脱俗、平实自然,以情真意切、描写细腻著名。
其作品风格朴素,但不失深沉内涵,常以小见大,或从个人感情出发,表达出对社会人情的关注和反思。
如《钗头凤·世情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自然的语言描写出仕途坎坷的官员情感寄托,表达对女性地位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深刻批判。
陆游的词歌除了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大部分都脍炙人口,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词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近代文学的实验对象和借鉴对象,使其成为历史上闪耀着光芒的文化名人。
二、陆游的思想陆游的思想是德治思想中较为独立、完备的一个体系。
他强调礼治和德治,倡导“明官政令”、“起东方之阳而送之西”的德治民本主义理念,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行政,认为社会道德的恶化是官僚主义和抵抗社会变革的重要原因。
他因此被尊为“德治思想先驱”,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一员。
同时,陆游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反对黑暗 autocracy 的人。
他深刻认识到时局危急,为了社会公义、人民幸福,主张反对无良官员的贿赂和腐败现象,坚定不移地支持爱国主义和民主制度建设。
三、陆游的政治活动陆游在政治上的表现也是卓越非凡。
他曾受聘任为太常寺少卿,主持宗教礼仪,后因反对空头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而辞职不屈。
此后,他投笔从戎,还曾经先后参加蜀、荆、襄地方镇守使和徐州提督等职务,奋勇杀敌,为国守卫,被誉为“一将之任”。
除了这些职务之外,陆游还曾在仕途上因反对废六贼而被贬黔南。
他知道自己的许多言论和文章十分怒不可遏,但他始终坚定地主张反对政治黑暗和官僚主义,积极推动政治改革。
也正是这种奋斗精神,使陆游逐渐成长为一位文化巨擘和杰出政治家。
关于陆游的演讲稿
关于陆游的演讲稿1. 关于陆游的生平(演讲用)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闻名爱国诗人。
生于1125年,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遭到深刻的爱国主义训练。
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
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
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遭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冒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
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热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终进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别,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请求,都遭到了母亲的叱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法,便与唐婉忍痛分别。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愿,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愁闷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陆游: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
陆游: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引言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南宋的建立和北宋的灭亡之间,是中国历史上抗金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而在这个时期,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传承者和抗金英雄,为后世树立了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陆游的背景,分析其对抗金文化的贡献,并评价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陆游的背景在介绍陆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背景。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半山,号几石,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北宋的灵石(今山西省灵石县),后来举家逃亡至江南,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员。
在抗金斗争中,陆游积极参与,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是南宋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也是抗金斗争中一位重要的传承者。
陆游对抗金文化的贡献1.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激昂的抗金情怀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疾苦的关怀和对抗金斗争的热情。
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外敌的仇恨和对家国的挚爱,激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抗金思想的宣传与弘扬陆游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积极宣传并弘扬抗金思想。
他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历史景象,表达了对抗金斗争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3. 行动的示范与鼓舞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陆游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鼓舞了其他抗金士兵的斗志。
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格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激励了后世的抗金英雄。
4.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陆游是宋代文化的传承者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宋以来的文化传统,还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文学风格,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他的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为后世的文学繁荣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陆游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陆游作为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和抗金英雄,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陆游,字芗。
南宋诗人、文学家,以其豪放率真、慷慨忠义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他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豪放率真。
陆游性格豪爽,豪放率真,不拘小节,不假作态,敢言敢行。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无畏无畏的豪情壮志,直面现实,毫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他的诗歌多以感怀忧国忧民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第二,慷慨忠义。
陆游心系国家民族,忧国忧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人民。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出对忠臣孝子的赞美和向往,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对人民的怜悯和关怀。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对不义和奸邪的痛斥,体现出他慷慨豪爽、忠义胸怀。
才情过人。
陆游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高深,诗词写作功底深厚,风格多样,表现力强。
他的诗作以豪放率真、慷慨忠义为主题,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情真意切,深得后人喜爱和称赞。
他的诗歌既有激情奔放的豪放风格,也有含蓄婉约的细腻情感,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对时事社会的议论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四,品格高尚。
陆游为人正直、诚实、坚毅,不畏权势,不怕困难,不图名利,信守诚信,不屈不挠,宁死不屈,被称为“忠臣义士,诚实永笃”。
他的品格高尚,凛然正气,令人敬仰。
他虽屡次遭受挫折和不公待遇,但从未屈服,仍坚持信念,力图振作复兴,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陆游是一位真诚豪放、慷慨忠义、才情过人、品格高尚的文学家,他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作品传之后世,温暖人心,激励人心,启迪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永远流传下去。
第二篇示例:陆游,字务览,号浔阳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南宋四大词人之一,同时也是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游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爱国诗人陆游
南宋前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战问题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在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少诗人都冲破了江西派的束缚,写出了一些反对民族压迫、要求统一祖国的,爱国诗人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那永不衰竭的激昂悲壮的歌声,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唱出了人民的愿望。
第一节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
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他随着家人逃难,“儿时万死避胡兵”,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
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訾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
陆游自幼就好学,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
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他特别注意兵书,诗中屡次提到“夜读兵书”;同时他还学剑,《醉歌》说:“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所以他曾这样自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太息》)陆游十七八岁时便有了诗句,大约二十五岁左右,又从曾几学诗,在曾几的指教和积极影响下,更确定了他的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并进一步冲破了江西派的樊笼。
因此,即使他早期的作品也表现了轩昂豪壮的气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名人专题讲座之陆游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陆游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2]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3]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4-5]初入仕途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6] ,陆游像[7]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8]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9-11]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12-13]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14]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15] ;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16]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17-18]北伐献策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陆游西安石刻像[19]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20-21]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22]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
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
[23] 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
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24]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
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
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
”[25] 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
”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26]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27-28] 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29]军僚幕府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陆游,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30-31]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32] ,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33] 、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
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34]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
[35] 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
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
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
”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36]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
[37-39]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蜀中生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陆游半身像[40]骑驴入川[41] ,颇不得志。
[42]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43] ;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44-45]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
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46] 、白塔院[47] 、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48]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
[49]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
[50] 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
[51]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52]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
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53]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54]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55-56] 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57]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58]宦海浮沉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
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
[59] 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
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60]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61] ,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
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
”[62] 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63] 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64]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65]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66] ,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67] ,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68]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
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69]编修国史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陆游头像[70]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
[71-72] 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73]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74]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75-76]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77]临终示儿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陆游成都石刻像[78],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
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79]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80]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
[81] 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
[82] 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
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
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83]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84]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
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85]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个人成就编辑文学成就诗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86] ,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