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上涨 ;另一 方面 ,现有 的人 员 素质 与 发 达 国家相 比
1 大 学 生 创 新 活 动 的意 义
大学生 创 新活 动强 调跨 学科 知识 的融 合 和学生 个 性需 求 、 协作 学 习 , 调 多种 教学 、 习工具 ( 强 学 方 法) 的综 合运 用 ,既重 视结 果 , 重视 发 展 , 有 启 又 具 发性 和 实践性 .实施 “ 大学生 创 新 活动计 划 ” ,旨在
学研 究 , 动学 生 的主 动 性 、积 极性 和创 造 性 ,激 调 发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和 创 新 意 识 ,逐 渐 掌 握 思 考 问 题 、解决 问题 的方 法 ,提 高其 创 新 实 践 能 力 .通 过
人 才 培养任 务 ,它 与一般 普通 本 科 院校 相 比具有 鲜 明 的技术应 用 性特 征 .在 培养 规 格 上 ,该类 院校 培
计划实施 , 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 究与发明创造 的训练 , 改变 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
中实 践教 学环 节 薄弱 ,动手 能 力 不 强 的现 状 ,改变 灌 输式 的教 学 方法 ,推广研 究 性学 习和 个性 化 培养 的教学 方式 ,形成 创 新 氛 围 ,建 设 创 新 文 化 , 一 进
力 、团 队合 作 能 力 、实 践 能 力 ;增 强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性 、主动性 和 就业 竞 争 力 ;同 时也 使 学 生 受 到 项 目申报 、项 目实 施 、项 目验 收 等 全 过 程 的训 练 .大
师资队伍 建设 和实训基 地三个 方 面调整 、 化组 优 合 , 本建 立 了 良好 的保 障系 统. 基
术 应用 ” 主 旨和 特征 构 建 课 程 和 教 学 体 系 ,重 视 为 学 生 的技术 应用 能力 的培养 .培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综合实践活动《我想发明之发明的技法》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想发明之发明的技法》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想发明之发明的技法》教学设计说明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发明的技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想发明》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节方法指导课。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作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到小发明活动中来,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适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课题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认真地把它学好。

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

由于这是一节方法指导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中间课,对比开题课的导入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于是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知道了哪些发明方法,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适合我们发明创造的几种发明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因为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发明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几种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他们肯定想了解。

二、探究发明方法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交流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总结出第一种发明方法——仿生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仿生法发明的物体,加深对仿生法的理解。

在进行组合发明法的探究时我先以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些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的图片,总结出第二种发明方法——组合发明法,在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后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组合发明法进行组合发明,然后交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创意还存在的缺点,然后经过小组的再次讨论找出缺点并进行改进;在探究缺点改进法时,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缺点改进的物品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还存在缺点的物品进行改进,最后进行创意交流。

应用TRIZ理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应用TRIZ理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20 06级学生 2人、O 7级学生 2 应用 P TC智能加热材料的发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成果 人。 动机燃油温度控制系统 。 推广项 目。
发表 文章 二篇。
2 1 ~2 1 00 0 1
20 0 7级学生 2人 、0 8级学生 3 基于 MS 4 0的手机电池智 学校开放实验项 目。 P3
20 0 6级学生 4人。
具 有烘干 衣物和热吹风 功能 学校第 四届课外学术科 的家用热 水器附属系统 。 技 活动 。 《 汽车构造与理论 课 程综合实验。
20 09~2 l 00
20 0 7级学生 1人。
一 种汽车 落水逃生车门系统 的设计。
2 l ~2 1 O0 0 1
体 的学 习方 式 , 者 的结 合 , 创 新性 人 才 对 创新 的 理 解 、 有 创 新 思 维 情 况 、 否 参 两 为 具 是
培养提供一个 崭新的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
1运用 T I R z理论提高大 学生创新 能 在分 析TRI 理论 和 研 究性 学 习基 本 理论 的 理 论 训 练 后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高 等 。 查 表 明 Z 调 力 的 必 要 性 基 础上 , 讨 它 们 之 间 的融 合 关 系 , 探 引入 到 机 械 电子 工 程 专 业 9 %的 学 生 在 大 学 一 年 5
本 文 以 提 高 中 国计 量 学 院 机 械 电子 工 械 设 计 课 程 体 系 中 , 建 了 面 向机 械 产 品 械 电子 工 程 专 业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情 况 , 构 为 生 命 周 期 全 过 程 , 别 是 概 念 设 计 阶 段 的 专 业 培 养 体 系 、 堂 教 学 和 创 新 实 践 融 入 特 程 专 业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为 研 究 对 象 , 过 将 通 课

小发明课程设计

小发明课程设计

小发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发明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小发明领域的相关成就及科技创新的意义。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发明创造方法,如问题分析、创意构思、设计制作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小发明的创意设计和制作。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小发明项目。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小发明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小发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具备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发明创造中考虑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发明的概念与意义- 理解小发明的定义、类型- 了解小发明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2. 发明创造方法- 学习问题分析、创意构思、设计制作等基本方法- 掌握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创新思维工具3. 创意设计与制作- 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完成小发明创意设计- 学习简单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完成小发明制作4. 小组合作与交流- 学习小组合作技巧,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分享创意和制作过程,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5. 优化与改进- 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小发明进行优化- 结合反馈,不断改进小发明,提高其实用性和创新性6. 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 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及小发明相关法律法规- 讨论小发明在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规划。

小小发明家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创新思维的秘密

小小发明家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创新思维的秘密

小小发明家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创新思维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步骤,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创新项目。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各类小发明材料和工具,比如卡纸、胶水、木棍、铁钉等。

3.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动画、视频等。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通过幻灯片、短片或者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历史和故事,比如爱迪生的电灯、特斯拉发明的电动机等等。

让学生了解到发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了解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二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在导入新知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明创造。

引导学生得出创新思维的几个关键点:1.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式。

2.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3.细节把控:注意细节,从细微的改进开始,逐步完成大的创新。

第三步:学习发明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步骤,包括:1.找到问题: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发现问题所在。

2.设想方案:从多个角度思考,想出解决方案。

3.实现方案:准备材料和工具,在实践中逐步完成创新项目。

4.测试反馈:检测发明结果,收集反馈并做出改进。

第四步:小组合作完成发明创造项目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课外时间想象并准备一个创新项目,要求具有实践意义和可行性。

每组在教室或者室外现场完成创新项目,同时分享给其他小组听取和评价。

第五步: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及时反思和总结发明创造项目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达成的成果、能力提高等。

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小小发明家。

教学评估:1.学生的发明创造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

2.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情况。

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步骤,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探索如何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以科研促进教学,探索如何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以科研促进教学,探索如何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文章在分析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论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进行科研工作。

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造教与学的新型关系。

通过科研,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综合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科研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学校转型。

科研创新素质教改在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两大因素的驱动下,与工业化步伐紧密相连的工程科学技术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目前我国的工程实践创新还很不够,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非常明显。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其中如何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和战略意义。

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教育目标。

英国大学的核心办学思想也多为“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新精神”。

德国高等教育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关研究起步稍迟。

我国总体的工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工程领域对外依存度还比较高。

因此,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工程领域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借此提升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根深蒂固。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人类综合知识的反映。

例如,制造一件产品,就要从数学和物理的角度考虑它的几何造型、从美学角度考虑它的外观、从机械和材料角度考虑它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从社会学角度考虑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

学校分门别类所开设的课程,只是为了传授知识的方便,任何一个实际工程问题绝不会是单一知识所能解决的。

小发明制作教案范文

小发明制作教案范文

小发明制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发明制作,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和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小发明制作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2.学习并理解小发明制作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小发明制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

2.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知识,向他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小发明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并提醒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小发明制作的基本原理(20分钟)介绍小发明制作的基本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小发明的制作过程并解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

3.学习小发明制作的材料和工具(20分钟)介绍小发明制作所需要的常用材料和工具,如塑料瓶、线材、电池等。

让学生尝试观察并了解这些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4.开展小发明制作活动(4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发明制作。

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制作。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

5.展示和分享(20分钟)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发明,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鼓励其他学生提问、评价和互动。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将小发明制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将小发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制作更复杂、更实用的小发明,并向校内外展示。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发明制作成果是否能够实际运作,是否解决了其中一具体问题。

2.学生的制作过程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是否能够克服困难。

3.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包括提问、评价和分享。

八、板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科学课教学与小发明创造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科学课教学与小发明创造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科学课教学与小发明创造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

下面就如何同小发明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创造力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课堂渗透,启迪创造力1、展开思维,启发想象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劳技课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在课堂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重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因素。

授课时,充分利用能启发学生想象的条件,有机渗透发明创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创造,这样更能使学生学会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初二劳技课中进行讲授自行车的结构及其作用时,我首先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来诱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动机:同学们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不知在平时是否有注意观察过有些零部件还存在一些缺点,致以在使用中出现诸多不便之处? 然后,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注意边观察边思考。

通过讲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自由的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在课堂上营造了各抒已见的讨论氛围,真正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思维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

虽然他们每个人想象的思路各不相同,但都共同反映出问题的中心。

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能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想出比较简易的办法来将某一缺点加以改进,使其成为一种既新颖又实用的小发明作品?问题层层深入,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肯定他们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应用“加一加、减一减”等创造发明技法,打开发明思路,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积极鼓励他们在课余不妨试一试,这样,把他们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如张叶录同学发明制作的《带气筒的自行车》,因设计新颖,效果好,实用性强,在参加第八届温州市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求异探索,大胆创新劳技课教改试验的核心和关键是“创”。

大学生创新教育“两步走-四阶段”模式探析

大学生创新教育“两步走-四阶段”模式探析

大学生创新教育“两步走?四阶段”模式探析大学生创新活动集中在模仿创新与集成创新两类,大学生创新教育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摸清规律、模拟仿真,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创新思路,经历求真、模仿、提问、标新立异四阶段,培养求真的科学思维、模仿与借鉴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标新立异的艺术性等。

建议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培养机制与考核标准,提供专职指导教师、实践实验平台、基金支持等基本保障。

标签:大学生;创新教育;两步走·四阶段一、创新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创新是把新的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技术和感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其具有经济价值的方法[1],创新意味着进取、批判和推陈出新。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2]。

创新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个方面。

创新意识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3],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认知系统,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4],一个人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借助于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首创能力的总和[5],它是智力转化为物质动力的中介器。

创新作为一项人类的活动,需要具备三方面要素,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环境,这三方面要素缺一不可,如下图所示。

图1创新活动构成要素与支持平台没有创新欲望,再有才能,条件再好,也不会产生创新;没有创新能力,欲望再强也无济于事;没有创新对象,创新活动就失去了实现的基础与载体;有了欲望和能力,客观条件不允许,没有创新环境,创新活动便无从开展。

这三方面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环境主要是良好的鼓励创新氛围,涉及学术科研、实践探索等各方面。

发明创造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创新与发明课程总结)

发明创造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创新与发明课程总结)

发明创造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创新与发明课程总结)在平时的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写总结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那么相关的工作总结该如何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的发明创造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创新与发明课程总结),以供参考。

发明创造教学工作总结共1第26课敢于发明创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发展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故事法诵读法教学手段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现在写字用的纸张,是由谁发明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发明造纸术的蔡伦。

(出示蔡伦图片)2.教师简要介绍蔡伦,导入新课。

3.学生自由读故事,并选择印象较深刻的一部分。

自由发挥,讲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观看蔡伦改进造纸术视频)4、分组讨论: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艰难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5、交流汇报,可举例说明。

(提示:任何创造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得经历曲折的过程。

)二、国学经典1.教师课件出示三条古文及解释,学生自读自悟。

2.熟读成诵。

3.检查诵读情况及古文理解情况。

教师随机表扬鼓励。

三、悟一悟,情感升华1.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创造出来。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成功,一是注意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二是善于思考;三是勤于实践。

(创造其实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与同学做游戏时;当我们与家人共同进餐时;当我们进行某种劳动时……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比较,就有可能闪现一些创造的灵感。

)2.教师讲延伸故事教师介绍指南针的始祖----司南,司南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经长期研究才完成的。

学生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指导办法

学生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指导办法

学生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指导办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的指导办法在此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发明创造。

一、提升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的首要前提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学校和家庭应联合起来,通过培养科学兴趣、提供科学实验和科研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尝试能力。

二、提供科研平台与资源支持为了让学生进行科研与发明创造,学校应提供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

例如,开设科研课程,设立科研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设备和辅导老师。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发展机会。

三、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学术科研和发明创造的实践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科研与创新的能力。

四、提倡实践与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术科研和发明创造的基础,而实践和实验教学则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教学,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学术科研和发明创造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和创新。

因此,学校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例如,在课程中设置问题解决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求解决方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科研素养训练科研素养是学术科研和发明创造的基础能力。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科研素养训练。

例如,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科学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提倡学术诚信和遵守学术规范。

七、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是学术科研与发明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创造发明》教案

《科技创新创造发明》教案

《科技创新创造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概念。

掌握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概念。

介绍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

介绍常用的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科技新闻或案例,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PPT或其他教学资源,讲解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2. 相关案例分析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指南和问题。

4. 作业和练习题。

六、教学活动1. 实践操作: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如制作一个小发明或改进一个现有产品。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成果展示:安排一次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思考。

七、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学习: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培养创新思维的发明创造课

培养创新思维的发明创造课

培养创新思维的发明创造课现代社会对于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学校引入了“发明创造课”。

发明创造课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还是一个促进学科融合和问题解决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发明创造课对于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发明创造课的效果。

一、发明创造课的重要性发明创造课通过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创新的热情。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更多地被灌输知识,缺少创新的机会。

而发明创造课则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发明创造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他们需要通过分析、探索和实验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二、提高发明创造课的效果为了提高发明创造课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的布置和设备的摆放都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物料和工具,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明创造课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实践性学习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4. 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发明创造课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引导和实施,我们相信发明创造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四大发明大班科学教案

中国四大发明大班科学教案

中国四大发明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教材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第一节“中国四大发明”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具体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四大发明的模型或图片、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大发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重要作用?”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3. 内容讲解:a. 指南针:介绍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原理和航海中的应用。

b. 火药:讲解火药的发明过程、种类及其在军事、民用领域的应用。

c. 印刷术:阐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木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区别及影响。

d. 造纸术:介绍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四大发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四大发明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四大发明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四大发明2. 内容:a. 指南针:航海导航b. 火药:军事、民用c. 印刷术:文化传播d. 造纸术:书写材料革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b. 请举例说明四大发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四大发明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繁荣与科技进步;影响: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为现代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科技创新创意教案

大学科技创新创意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3. 科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2. 科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科技创新案例;3. 团队合作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讲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分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法;3. 以科技创新案例为例,讲解科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创新案例;2. 每组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讨论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分析结果。

四、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团队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讨论和设计;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创新思维和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收获;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 邀请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3. 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动态,了解前沿科技知识。

了解身边的发明大班教案反思

了解身边的发明大班教案反思

了解身边的发明大班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生活中的发明”,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发明的重要性,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创造,以及动手设计简单的发明。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发明对生活的影响,理解发明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讨论,能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发明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发明创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发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发明,动手设计简单的发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实物(如电话、电视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各种发明创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都是怎么来的?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发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发明创造。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发明,并分享它们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电话为例,讲解其发明过程、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简单的发明,可以是生活用品、玩具等。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了解身边的发明》2. 内容:1)发明的重要性2)生活中的发明3)动手设计发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可以帮助家人或朋友的发明。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可以帮助盲人识别颜色的装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发明,学会观察、思考,提高创新意识。

组织一次“小小发明家”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发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创教育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科创教育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55EDUCATOR实践者说科创教育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与思考文 | 陈世廷 谭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跻身进入世界创新型强国前列,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将科创教育与课程融合。

什么是科创教育与课程融合?它是指以教育创新为导向,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障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将学校科创教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重组。

也就是把“科创教育”与各学科课程进行组合、集成、糅合,实现相互融合,把科创教育充分渗透到学科课程教学中。

构建科创教育体系学科渗透是实施科创教育的重要渠道。

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创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我校形成了《忠州中学科创教育与课程目标融合的发展纲要》。

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围绕对学生创新概念、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制定教学目标,把科创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确定教学内容时,把科创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学科学、爱科学、讲科普小故事和新概念作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在化学、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

选择教学方式时,我们采用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为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明晰科创教育内容科创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它是教学行动的指南,是培养科学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科创教育,重在培养科学品质、传授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教给科学方法。

一是培养科学品质。

创造发明的教学反思

创造发明的教学反思

创造发明的教学反思反思: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主要是让师生学习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开拓创新思维,树立科学思想,感受科学精神。

东区科学教研中心的本次发明创造课也是为了响应第九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要求,为了将学生的科学发明形成一种常态的兴趣爱好,落实到自己个人兴致中。

特将发明创造课作为区本教研,有针对性地发挥全区各中小学、各公民办学校的智慧。

成立发明创造课程开发小组,将发明创造的技法、过程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给老师一种清晰的思维形式。

本节课在东区全体科学的指导下和集体认真备课下,顺利完成了此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节课下来,感觉内心比较舒畅,可以是师生的配合比较融洽,学生的反映比较积极。

在相互影响中大大调动了教师的上课的热情。

下面,就针对本节课的课后感想记录以下几点反思:一、创造发明氛围有好的创造氛围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了几大小组,并且做好了严格的分工。

使整个课堂显得有序有活力。

通过这种有趣并且形式开放的活动,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建立课后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探索、协作、创造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主体地位处理提很巧妙本节课从学生自我观看视频或图象中认知摩托罗拉的知识。

从摩托罗拉的成长史调动学生的认知热情,从自行车等发明方案的设计、小组合作到畅所欲言的表达,以及连发明创造法的名称都下放给学生来命名等各个方面来看,我本节课的处理是真正下放权力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

教师不是学生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

因此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科技发明创造方案

学生科技发明创造方案

学生科技发明创造方案现代社会,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科技发明创造的行列中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发明创造方案,为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贡献了力量。

一、AI智能辅助学习系统学生科技发明创造方案中,很多都与教育领域有关。

例如,一款AI智能辅助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个性化地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该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答题情况,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生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发明创造方案。

该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将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

这不仅减轻了人工分类的负担,还促进了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智能交通导航系统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城市居民的一大问题。

学生们提出了一种智能交通导航系统的发明创造方案。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并通过智能路线规划,为司机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和时间。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还能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

四、智能翻译设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交流问题一直是人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学生们提出了一种智能翻译设备的发明创造方案。

该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技术,将不同语言的语音实时翻译成目标语言,并输出为文字或语音。

这种设备可以为人们的语言交流提供便利,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五、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健康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学生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发明创造方案。

该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分析,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健康状态。

这样,人们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智能家居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系统逐渐成为家庭的新宠。

学生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发明创造方案。

该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操作。

学而优则用——精选推荐

学而优则用——精选推荐

第三帝国时代公司帝国时代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回顾长期以来,学校始终遵循“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注重实践、注重创新。

在人才培养中,学校积极注重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在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自90年代起,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规划中,努力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一、树立大创业的教育观念,明确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多年来,我校按照“大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展工作,通过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塑造学生的创业人格,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使一部分具有独立创业者人格的大学生毕业后参与创业,走创业型就业之路;使一部分大学生具备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创业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选择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创业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一番业绩。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校的创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开展(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加以大力推进。

校党委书记罗承选教授亲自撰写论文,在全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

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通过将创新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相关课程,启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健全了创新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创新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重要特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统筹规划并系统实施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学校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分管校领导及徐州市泉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委员,学校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徐州市泉山区政府、徐州市红杉树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任委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钱学森先生曾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应从娃娃抓起。

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需要时间,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

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并开设创造类课程,充实大学生发明创造的知识、思维与方法,改进教学考核方式等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发明创造课程教学探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4-0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卧榻在床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当听到国家准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时,钱老建言:“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

他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

钱老的建议诚恳而又切中时弊,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

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规划,但由于传统的应该教育改革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而大学生在国家
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及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此,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是前提
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艰难。

我国创新和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根基不牢有莫大关系。

大学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身发明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但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创新,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理论、哪些方法,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发明创造能力,甚至认为社会的发展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发明、去创造。

有调查称: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中创造性人才不到5%;发明成果,初中生34%,高中生35%,技校中专18%,大学生13%。

由于传统的教育大多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通过教育获取知识的同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提高应从发明创造基础知识的汲取开始,所以,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做的很好,不仅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来学习。

而大部分高校却停留在不开设这样的课程或仅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真正做到创造性教育的普及,这是影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和可实施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教学平
台是开设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的前提。

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备较齐全。

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地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并出台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大学生搞发明、搞创造、申报专利,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其次,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学术报告会,技能竟赛等等,使校园充满激情、智慧和创造的氛围;另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应该为大学生搭建实践与创新的平台,使大学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产学研联盟,企业出资出问题,学校出人出技术,既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双赢。

所以,建议更多的高校与企业联盟,为学生实施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发明创造课程教学是基础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无止境》报告中写到:“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

”当今这个时代,离开了发明创造,离开了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

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对高等教
育而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所以在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针对我们的学生从小发明创造类课程欠缺的现状,应首先对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创造力,明白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提高的。

第二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前提是要突破直线型、书本型、从众型、权威型等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与我们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却是进行发明创造活动的天敌。

只有突破障碍才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才是创新,才能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做别人即使想到却还没有做的事,达到发明创造思维的境界。

使学生具有跳出数字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使“10减1等于……”答案丰富多彩的能力。

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就是进行创造性技法学习。

有人把发明创造技法形象的比喻为点石成金的秘诀。

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

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开展创造活动普遍适用的,程序化、规范化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它的应用可启发人的创新思维。

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采用
技法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明创造技法,是一个智慧的路标,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所以我们应该更广泛的普及学习。

三、课程考核创新是示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对记忆型学生有利,不少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实际的考核中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具体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考点,运用学到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技法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展示提出方案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运用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一流大学之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81
[2]甘自恒编著.《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一版.科技出版社出版2010
[3]莫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关键[j].学理论,2011,28:170-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