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一、总则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制定本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工,以及外包人员等所有与公司工作有直接关联的从业人员。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内容1. 入职前健康检查:凡新员工入职时,需接受公司规定的健康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各项指标、传染病检测、心理健康评估等。
2. 定期健康检查:公司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液常规检查等,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3. 特殊健康检查:对于从事特殊岗位或涉及特殊环境的员工,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健康检查,以确保员工安全。
四、健康检查流程1. 预约检查:员工需提前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预约检查时间,并在规定日期前到达指定检查地点。
2. 检查项目:员工按照公司安排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项目。
3. 结果通知:检查结束后,公司将及时通知员工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提出建议。
五、健康检查管理1. 保密性:员工的健康检查信息仅限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和公司医务人员知晓,谨防泄露。
2. 健康档案:公司将建立完整的员工健康档案,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 健康指导: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公司将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建议,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违反制度处理对于拒绝接受健康检查或偷漏私报真实情况的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解雇等。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权对制度进行解释并进行修改。
以上为公司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内容,希望所有员工能够珍惜自己的健康,主动参加健康检查,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感谢大家的配合!。
超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超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为加强超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超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健康检查制度1.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健康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
2. 从业人员在取得健康证明后,应及时将复印件交至超市人事部门备案。
3. 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肝功能、胸部X光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粪便检查等。
4. 从业人员在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应及时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
5. 从业人员在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法定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6. 从业人员在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其他疾病,应及时向超市人事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7. 超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 超市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疾病治疗情况等。
2. 超市应指定专人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 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 从业人员在销售食品时,应确保手部清洁,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5. 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病或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及时向超市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6. 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得从事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培训与宣传教育1. 超市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2. 超市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
3. 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素质。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体检范围1.1 受体检范围的从业人员包括所有在本单位工作的员工,无论其职务或工种。
1.2 体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B超等项目。
第三章体检周期2.1 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应当定期进行,具体周期以本单位制定的具体规定为准。
2.2 对于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从业人员,体检周期可适当缩短。
第四章体检方法3.1 体检应当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检查。
3.2 体检过程应当全程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给从业人员。
3.3 体检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从业人员及其上级主管单位,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章体检费用4.1 体检费用由单位承担,不得向从业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4.2 如从业人员因私自变更体检机构或项目导致费用增加的,由从业人员自行承担。
第六章体检结果处理5.1 体检结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合格、待复检、不合格等类别。
5.2 合格:体检结果符合相关标准,从业人员可以正常工作。
5.3 待复检:有轻微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复检确认。
5.4 不合格:体检结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岗位。
第七章体检记录6.1 体检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在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中,并定期更新。
6.2 体检记录应当保密,不得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第八章监督检查7.1 上级主管单位有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7.2 对于出现体检工作不规范或违反规定情况的单位,将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第九章附则8.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8.2 对于特殊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当制定专门的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8.3 本办法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1.1 定期体检: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1.2 职业病筛查:对于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应进行职业病筛查,及早发现和预防职业病。
1.3 心理健康评估: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应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二、档案管理制度2.1 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从业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体检结果、职业病筛查结果等信息。
2.2 档案保密措施:确保健康档案的保密性,惟独授权人员才干查阅。
2.3 档案更新与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健康档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健康检查制度的重要性3.1 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健康检查制度能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2 提高工作效率:健康的从业人员更有精力和动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减少事故风险:通过健康检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4.1 提供依据:健康档案是判断从业人员是否适合从事特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4.2 法律合规:档案管理制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4.3 信息共享: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有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五、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5.1 制定明确的制度: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5.2 培训与宣传: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检查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3 合作与监督:企业应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确保健康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结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风险。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为保证保健品质量,保证职工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凡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方可从事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岗位工作。
2、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健康检查,负责卫生监督检查。
3、新工上岗、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试用期。
4、健康体检应在具备体检资格的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
严格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进行检查,不得有漏检或找人替检行为。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向部门领导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痢疾、伤寒、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有碍保健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
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2)是指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健康,对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的制度安排。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该制度通常由政府、雇主和劳工组织共同负责实施。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审查: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和职业病风险。
2. 职业病筛查:对从业人员进行特定职业病的筛查,包括常见职业病如尘肺病、化学中毒等。
3. 职业危害评估:对从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评估,识别和评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4. 健康宣教:向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其对职业病预防和保健的认识和意识。
5. 医疗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治疗、康复和职业病鉴定等。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同时需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从业人员健康的保障。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实施。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所有健康检查档案装订成册,健康档案必须保存两年以上,以备检查。
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申请单位(盖章):申请人(签名):时间:年月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安全,促进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健康检查要求: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病筛查、传染病检测等。
检查频率根据不同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风险程度而定。
2. 健康检查机构:明确指定具备相关资质和设备的医疗机构或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进行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3.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健康档案应保密,并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保存。
4. 信息共享与管理:建立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健康检查和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管理。
相关机构和单位应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并依法使用和共享健康档案信息。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一、引言健康检查是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常规体检,评估其身体状况,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
二、制度目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利益。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按劳动合同、协议约定从事劳动的全职、临时、合同工等。
四、健康检查的内容1.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呼吸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检查。
2. 体检项目: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病例调查等。
3. 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辅助的检查,如X光检查、心电图、B超等。
五、健康检查周期1. 入职前: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2. 定期检查:所有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定期健康检查。
3. 特殊检查:某些特殊岗位可能需要进行更频繁或特殊项目的健康检查。
六、健康检查结果处理1. 健康合格: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的从业人员,可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2. 健康有限:健康检查结果有限的从业人员,需要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岗位和工作条件,并进行康复治疗和定期复查。
3. 健康不适宜:健康检查结果不适宜从事原劳动岗位的从业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岗位或进行其他相应的处理。
七、健康检查数据保密所有的健康检查数据都是个人隐私,并且必须严格保密,任何未经本人同意的泄露行为都是违法的。
八、制度实施监督为了确保健康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
九、制度宣传和培训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检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意识和管理水平。
十、总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是指一种由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实施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患病或传染疾病的人员危害他人的健康,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检查项目:包括常规的体检项目,如血压、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以及特定行业或工种所需的特殊检查项目,如射线工作岗位的辐射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检查等。
2. 检查频率: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的工作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检查频率,一般包括定期体检和特殊情况下的临时体检。
3. 检查机构:由医院、卫生所或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检查结果处理: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对从业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如给予健康证明、限制从业、提供健康指导等。
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好处是明确了企事业单位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要求,能够及时发现患病人员,预防疾病传播和职业病发生,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该制度也可以提高从业人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整体职业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 1 页共 1 页。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从业人员是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直接从事饮用水供、管水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等直接接触人群的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属地负责、规范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健康检查单位管理第五条健康检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二)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有能力承担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工作。
第六条健康检查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单位资质证书》。
第七条健康检查单位应当每年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情况。
第八条健康检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保存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
第三章内容和程序第九条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一般体格检查;(二)传染病病原体检测;(三)职业健康检查;(四)其他必要的检查。
第十条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程序:(一)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健康检查单位预约;(二)健康检查单位应当根据预约情况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三)从业人员完成健康检查后,健康检查单位应当出具健康检查报告;(四)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健康检查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健康检查单位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为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就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第一条本单位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生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
第二条在每年的健康检查中、凡发现本单位从业人员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得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第四条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五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到:(1)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消毒;(2)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销售食品。
(4)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内吸烟。
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2)是一种企业或组织为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管理制度。
1. 目的和范围:明确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预防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合同工。
2. 健康检查内容:制定具体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生物学指标检查、职业病筛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3. 健康检查周期: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周期,根据不同岗位的风险等级和个体健康状况,确定不同人员的健康检查频率,如每年、每两年等。
4. 检查机构和方法:明确健康检查的机构和方法,一般可以由企业委托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也可以由企业自己的医疗部门进行。
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制度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是为了保障食堂食品卫生与就餐者的健康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的一种预防性健康检查。
本制度明确了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内容、程序、周期等要求,以确保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健康检查的对象1. 食堂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送餐员等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
2. 新招聘的食堂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3. 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1. 一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等。
2. 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检查。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等。
4. 胸部X光检查:排除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
5. 胃镜、肠道检查等根据需要进行的特殊检查。
三、健康检查的程序1. 食堂从业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2. 食堂从业人员在进行健康检查前,应主动向医疗机构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隐瞒或虚报,一经发现,将依法予以处理。
3. 医疗机构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食堂从业人员。
4. 食堂从业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参加必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直至康复。
5. 食堂从业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健康检查结果报告给所在食堂的负责人。
四、健康检查的结果判定1. 健康检查合格:检查结果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无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
2. 健康检查不合格:检查结果显示有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应立即进行治疗,直至康复。
3. 对健康检查不合格的食堂从业人员,食堂负责人应依法予以解聘。
五、健康检查的监督管理1. 食堂从业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接受健康检查,不得拒绝或逃避。
2. 食堂负责人应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本单位制定了本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兼职人员等。
二、检查内容1.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常规体格指标的检查。
2. 健康问询:向从业人员了解过去的疾病史、家族疾病史、体检情况等信息。
3. 实验室检查:进行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检测有无潜在疾病。
4. 心理健康评估:通过心理测试和调查问卷评估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5. 职业病检查:针对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相关检查。
三、检查周期1. 入职前检查:新入职的从业人员需要在入职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2. 定期健康检查:全体从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周期为一年一次。
3. 特殊岗位检查:从业人员在特殊岗位上工作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
四、检查机构本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统一的健康检查机构,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来进行检查。
五、检查结果处理1. 检查结果的解读:由医疗机构负责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并向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建议。
2.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有异常情况的从业人员,将建议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治疗措施。
3. 健康指导:根据职业状况和个人特点,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六、宣传教育本单位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从业人员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七、保密条款本单位将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将其泄露给任何无关方。
八、违规处理对于不配合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附则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经批准后生效。
以上是本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请全体从业人员遵守。
本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时修订,敬请留意更新版。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等消费品的安全需求日益提高,对从业人员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消费者健康,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本文将从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1. 健康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指对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定期健康检查,以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影响公共卫生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
2. 健康检查的内容和标准(1)基本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
(2)特殊项目: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
例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需增加幽门螺旋杆菌、乙肝五项、戊型肝炎病毒等检查项目;药品行业从业人员需增加皮肤病、过敏原等检查项目。
(3)健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3. 健康检查的实施和监管(1)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实施。
从业人员应自觉参加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监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进行监管,确保检查质量和效果。
对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依法予以查处。
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1. 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内容(1)建立: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
(2)内容:健康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疾病史、疫苗接种记录、职业病史等。
2.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1)管理:用人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2)使用:用人单位在招聘、晋升、培训等环节,应充分考虑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中的信息,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安全,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等。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内容1. 入职前健康检查:所有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包括身体检查、传染病检查、职业病检查等。
2. 年度定期健康检查:所有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生活习惯评估、心理健康评估等。
3. 特殊岗位健康检查: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根据工作特点和风险程度,需要进行特殊的健康检查,包括职业病检查、职业暴露因素检查等。
4. 离职前健康检查:从业人员离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传染病检查、职业病检查等。
四、健康检查机构和费用承担1. 健康检查机构:企业需与合法的健康检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健康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健康检查机构可以是医院、诊所等。
2. 费用承担:正式员工的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临时工、合同工等的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自行承担。
五、健康检查结果处理1. 体检结果记录: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
对于发现的健康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相应的治疗、职业调整等。
2. 健康问题反馈:对于存在健康问题的从业人员,企业应及时通知其本人,并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提醒其注意个人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康复。
3. 职业适应性评估:对于某些与健康问题相关的工作岗位,企业需要进行职业适应性评估,如对于有传染病的从业人员,需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
六、违反制度的处理对于违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行为,企业将按照内部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企业应向所有从业人员宣传本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了解并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1:总则1.1 目的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制定本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办公场所的从业人员。
1.3 定义1.3.1 从业人员:指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办公场所从事工作的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1.3.2 健康检查:指对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评估。
1.3.3 工作环境:指从业人员工作的场所、设施和条件等。
1.3.4 安全与卫生:指从业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设施的完善程度。
2:健康检查管理责任2.1 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办公场所负责人2.1.1 确保从业人员按规定接受健康检查。
2.1.2 提供相应的健康检查服务。
2.1.3 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
2.2 健康检查机构2.2.1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2.2.2 出具健康检查证明,并将结果报送给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办公场所。
3:健康检查内容3.1 体格检查3.1.1 身高、体重测量3.1.2 血压测量3.1.3 心率测量3.2 一般检查3.2.1 体温测量3.2.2 眼睛视力检查3.2.3 耳朵听力检查3.3 专科检查3.3.1 肺部功能检查3.3.2 心脏功能检查3.3.3 血液检查3.3.4 尿液检查4:健康检查周期4.1 不同工种与岗位将建立不同的健康检查周期。
4.2 根据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健康检查周期可适当调整。
5:健康检查结果处理5.1 健康检查结果应妥善保管并记录。
5.2 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情况,应及时转诊给相应专业医疗机构。
附件:1、健康检查结果记录表2、健康宣教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指国家对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2、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指国家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规范和要求。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 应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从业人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
工和临时工。
2. 目的
为了保障公司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劳动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以
规范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
3. 健康检查内容
公司从业人员需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身体常规检查(例如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
血液常规检查(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体检报告解读和讨论
4. 健康检查周期
全职员工:每年一次
兼职员工:每两年一次
临时工:每三年一次
5. 健康检查费用
公司将承担全职员工的健康检查费用。
兼职员工和临时工的健康检查费用由个人自行承担。
6. 健康检查记录
公司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记录每次健康检查的结果和评估意见。
健康检查结果将作为从业人员继续工作的参考依据。
7. 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健康检查
在疫情特殊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调整健康检查的频次和方式,但仍将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8. 处理健康问题
如果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健康问题的从业人员,公司将根据公司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相关的医疗协助和调整工作安排等。
9. 审查和修订
本管理制度将定期进行审查与修订,以确保其符合公司需求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要求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要求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从业人员在健康检查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2. 健康检查要求为了能够顺利从事相关职业工作,从业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具体要求如下:2.1 健康检查项目从业人员需要完成以下健康检查项目:- 身体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等。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筛查项目。
- 心电图检查:对特定从业人员进行心脏状况的检查。
- 职业病筛查:根据不同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职业病筛查。
2.2 健康检查周期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应定期进行。
具体周期如下:- 一般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 高风险从业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能需要定期进行更频繁的健康检查。
2.3 健康检查结果处理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后,结果应妥善处理。
具体要求如下:- 健康合格:对于检查结果正常的从业人员,可以继续从事相应职业工作。
- 健康不合格: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从业人员,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疾病治疗或禁止从事相关工作。
3. 监督与执行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进行监督与执行,确保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措施如下:- 监督: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记录,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核查和处置。
- 执行:对于健康检查结果不合格的从业人员,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止从业或吊销相应证照。
4. 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从业人员在健康检查方面的要求。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我们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保障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康检查的监督与执行,确保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必要的卫生知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1.1 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接触食品,保障消费者健康。
1.2 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知识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
1.3 规范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从业人员。
2.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食品接触的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配送员等。
三、健康检查3.1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2 健康检查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梅毒、艾滋病、粪便检查等。
3.3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3.4 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5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培训4.1 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知识、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等。
4.3 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自学等多种形式。
4.4 负责培训的部门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五、监督管理5.1 行政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实施,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2 行政部应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情况进行通报,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理。
5.3 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积极配合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以确保他们身体健康、适应工作环境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该制度通常由相关法律法规或企业规章制度规定并实施。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工作安全和劳动保护,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风险。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潜在健康问题,提早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正常发挥工作能力。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健康体检: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等方面的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X光检查等。
2. 职业健康检查:根据从业人员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检查。
例如,对于接触有害物质的工种,需要进行相关的生物学指标、肺功能、听力等检查。
3. 疾病筛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特点,进行常见疾病的筛查,例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糖尿病等。
4. 心理健康检查: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
通过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员工应当积
极参与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健康管理和调整,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从业人员健康筛查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筛查管理制度1. 简介该健康筛查管理制度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传播和工作场所安全风险。
本文档规定了健康筛查的范围、流程和管理要求。
2. 健康筛查范围适用范围包括所有本公司从业人员,无论是全职、兼职还是临时工作人员。
筛查内容涵盖常见传染病和职业病等。
3. 健康筛查流程3.1 雇佣前健康筛查在雇佣新员工之前,应进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健康筛查。
此项筛查包括:- 体格检查:检查员工的身体状况,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 医学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体检,以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
- 传染病筛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查员工是否携带传染病。
3.2 定期健康筛查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健康筛查,以确保其在工作期间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筛查频率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环境的风险程度而定。
3.3 突发事件健康筛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有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筛查,以防止疫情传播并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4. 健康筛查管理要求4.1 筛查结果保密所有从业人员的健康筛查结果应严格保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可查看。
4.2 监督与控制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健康筛查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康筛查档案,记录每次筛查的结果。
4.3 处理措施对于筛查结果异常或携带传染病的从业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暂停工作、隔离治疗等。
4.4 健康教育与宣传公司应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传播。
5. 管理制度评估与更新公司应定期对该健康筛查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以确保其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从业人员健康筛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地维护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晨检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二、建立员工健康检查花名册及档案资料,员工《健康证》实行统一保管,并随时接受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抽查。
三、严格控制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发现员工咳嗽、腹泻、发热、呕吐、手部皮肤破损、烫伤、皮肤湿疹或化脓、疥疮、咽喉疼痛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检查从业人员的穿戴是否规范: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六、检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指甲(不留长、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戴口罩,工作前清洗、消毒手。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员工上岗前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每年组织员工员工两次以上卫生知识培训,进行《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3、建立员工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对象、授课人员和考试或考核资料等。
4、每年制定员工学习和培训计划,包括经常性教育和有计划组织培训,单位法人、食堂承包人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食堂专职管理员不少于50学时,员工不少于15学时。
5、员工熟悉岗位卫生制度,经常抽查员工的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并作为考核、续聘员工的条件之一。
食堂人员个人卫生守则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自来水洗手。
二、坚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衣服;勤洗工作衣、帽),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戴戒指。
三、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以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不吃零食、不挖耳、不揩鼻涕,不用手直接抓取入口的食品,厨师不用加工用具直接尝味。
五、服务员穿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