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一首《清明》绝句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复印古诗《清明》的课文,每位学生一份。
2.制作幼儿园大班适用的PPT,包括古诗内容的图文展示。
3.准备一些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背景知识。
2. 学习古诗《清明》(15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清明》,重点解释诗中一些生僻字和句子。
让学生尽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老师朗诵、学生模仿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4. 群体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古诗《清明》的意境和内涵,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创意表达(1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与古诗《清明》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他们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
6.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评价,总结古诗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古诗,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与延伸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古诗朗诵比赛等方式延伸学生的文学修养。
通过《清明》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原创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2)
原创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一、引言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寄托哀思、感恩祭祖的节日。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本教案以古诗《清明》为主题,通过让幼儿了解和朗读古诗,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含义和传统风俗,培养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 - 认识和理解古诗《清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风俗; - 培养幼儿感恩祖先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雨水纷纷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的日子。
3.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扫墓:人们在清明节会去祭拜祖先和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踏青:清明时节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会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插柳:一些地方有用柳枝插在门前的习俗,寓意祈求安宁与吉祥。
四、教学活动1. 听故事《清明节的故事》通过讲述《清明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古诗《清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讨论古诗的含义与幼儿一起讨论古诗《清明》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含义。
4. 制作清明节手抄报让幼儿用画纸、颜色笔等材料制作清明节手抄报,表达对清明节的理解和祭祖扫墓的情感。
5. 观察大自然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清明节和古诗《清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观察他们制作的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清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背诵《清明》这首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境。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古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清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背诵《清明》这首诗。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境。
(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引出诗歌《清明》。
(2)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度过的清明节,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2. 学习诗歌(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诗歌的内容,包括诗人杜牧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形式、韵律等方面。
3. 深入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诗歌(1)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分段背诵。
(2)安排学生进行全班背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清明节的现代诗歌。
(2)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清明节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清明》,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清明》杜牧教案(通用5篇)
《清明》杜牧教案(通用5篇)《清明》杜牧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杜牧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杜牧教案1教材分析:《清明》是四年级单元练习中的诗,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学情分析:现在学生学习古诗停留在简单的背诵、知大意阶段,对古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很难走进去,对古诗学习兴趣不浓。
设计理念:就是通过《清明》教学,使小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古诗的动力、毅力、能力、转化力和创新力,使自身的语文能力不断地提升,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诵读、想画面、体悟诗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明》。
2、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通过对诗歌趣改的感知,使学生了解习作表达的不同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清明刚过,清明节假期里你做了些什么?2、学生谈话。
了解清明的习俗:踏青、扫墓以及清明的气候特点。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3、清明也是一个节气。
二、初诵古诗,学方法。
1、过渡:唐朝大诗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为题的诗歌记下了他在清明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流传千古。
提生试诵。
2、了解学习古诗的途径方法。
三、诵读想象,品诗境。
1、古代人读诗都是要吟的,我们不会,不妨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诗人拉长语调来读。
2、朗读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想象画面。
清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清明》的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生字词卡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清明》,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了解其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时节有哪些习俗吗?2. 教学古诗:(1)让学生朗读古诗《清明》,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分析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巩固练习:(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进行古诗填空练习,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清明时节的描绘。
3. 搜集其他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分享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其他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时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表达。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清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清明》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古诗《清明》的意义。
2.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意境感悟(5分钟)1.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清明》所描绘的画面。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清明》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背诵练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向学生推荐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背诵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清明》说课稿(通用11篇)
《清明》说课稿《清明》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
《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同时要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3、介绍“清明”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
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4、作者简介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
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5、读诗(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2)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6、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B、“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科书某章节,主要围绕古诗三首《清明》进行深入解析和学习。《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及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包括:
1.《清明》原文阅读与解析: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2.诗句关键词汇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体会和生僻字词的掌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清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意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以《清明》为蓝本,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
五、教学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提出与清明节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细致。
在讲授《清明》的基本概念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而,我发现在讲解生僻字词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组讨论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清明》相关的其他古诗,并对比分析。
(5)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分组讨论《清明》诗句中的意境描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借问、酒家、遥指、杏花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词组的理解和运用。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2)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清明》的关系。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
3. 生词和词组学习:(1)教师解释生词和词组的意思。
(2)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词组。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学生书写作业,包括生词和词组的运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的熟练程度以及生词和词组的运用。
六、教学过程(续)4. 意境与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场景,体会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对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和体会。
七、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学习和分享。
2. 每组向全班介绍所选古诗的意境、主题和情感。
八、课堂小结2.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九、家庭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清明》。
2.理解并熟记《清明》的内容,领会其中直观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清明》的意境,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2.难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及其作品《清明》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学习(30分钟)(1)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清明》,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课文分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手法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3)语言解读:解读课文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表达方式。
(4)大声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特别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诗歌节奏。
3.理解与思考(20分钟)(1)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个人感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和思考,可以是文字、诗歌或绘画等形式。
4.语言表达(40分钟)(1)写作指导:向学生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清明》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3)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诗歌朗诵: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朗诵,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拓展阅读:向学生推荐更多杜牧的作品,鼓励他们扩展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读后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开始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清明》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环节,学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古诗《清明》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清明》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1活动准备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欣赏古诗朗诵。
(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
(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清明》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句含义。
2.教学难点: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味,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清明》古诗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
2.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古诗氛围。
3.学生作业:提前预习《清明》古诗,了解诗人杜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2.朗读古诗(1)教师出示《清明》古诗课件,引导学生跟读。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
3.理解诗句(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4.感受意境(1)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描绘的意境中。
5.朗读比赛(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朗读水平。
(2)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清明》这首古诗,了解诗人杜牧的生平事迹。
五、课后反思1.学生对《清明》这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掌握较好,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
2.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所提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3.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受较深,能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学生对诗人杜牧的了解有所增加,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注意‘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纷纷’要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细雨飘洒的情景呢?”2.在理解诗句含义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路上行人欲断魂’,你们觉得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我们可以从诗句中找找线索。
三年级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清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清明》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会朗读和背诵《清明》。
3. 品味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意象。
2.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生僻词语的解释。
2. 与清明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基本知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清明》诗句,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朗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句的意境。
四、诗句解析(10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僻词语。
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教师总结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清明》诗句。
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句,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现诗句的意境。
2.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三、拓展学习(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体会,交流对清明节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诗《清明》中的汉字及词语,辨析词义,训练阅读能力。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活动学习,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美好的思想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清明》中的汉字及词语。
2.通过阅读理解古诗,获得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听课过程中,理解语意及判断题目可操作性。
2.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古代又称“寒食节”,是指阳历每年4月4日或4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的节气。
清明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祭扫祖先、探亲访友、欣赏春景、品尝清明糕等民间风俗。
2. 古诗《清明》2.1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2 词语讲解•清明:指清明节,即寒食节,古时有寒食禁火之训,只能食冷食。
•时节:季节,时令。
•雨纷纷:下着琐碎的、细密的雨。
•路上行人:路上的行人。
•欲断魂:心魂快要分散或是惊呆的状态。
•借问:借着问。
•酒家:卖酒的店家。
•何处:何地,哪里。
•牧童:牧场上的男孩。
•遥指:远远地指着。
•杏花村:古代有唐堂驿和皇甫驿两处驿站,位于今山西省平遥县。
3. 学习活动3.1 听读、理解1.教师预先制作音频,让学生听古诗《清明》。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学习理解词语及汉字,训练读懂古诗的能力。
3.2 诗词探究1.教师通过诗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探究诗歌的文化内涵。
2.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诗歌理解,联想与想象,对其中的生动形象和哲理内涵进行探究和追问,进一步升华情感体验。
3.3 互动分享1.学生介绍诗歌中含义丰富的汉字和词汇,并就其意义与同学交流。
2.学生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向同学提问,整理思路;学生间坦诚对话,思考问题,互相学习。
三年级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清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和主题,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的意境。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古诗《清明》文本。
(2)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僻字词的解释。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白板。
(2)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和价值。
2. 新课导入:(1)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3. 文本解析:(1)逐句解析古诗《清明》,解释生僻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的意境。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古诗《清明》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古诗《清明》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古诗的意思。
2. 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下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3. 选择一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进行阅读和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以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完成的作业,包括背诵和解释古诗,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教案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化村。
二、讲读课文(一)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明确:“纷纷”;比较法(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
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学习目标: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诗歌。
学习过程:一、全班齐背《清明》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阿房宫赋》。
三、《清明》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七绝,那作者是从哪一个角度来“浅说”的?(品味语言)(一)抓(品味语言首先第一步要抓住值得品味的词语,那么作者抓了哪些词语呢?)1、最能体现作者情思的字眼作者选了“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行人的心情,与“断魂”形成一个和谐的组合。
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天气,再加上这样情形--孤身一人,怎能不增添愁绪,不“断魂”。
例2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
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
2、抓住最能表现意境的词语“纷纷”,给人以一种凄迷的意境,“不同与”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境。
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抓用了修辞的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弄”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随之舞动的美景描绘得生动细致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例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沟通了视觉和听觉,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仿佛看到了到花丛中蜂蝶飞舞,听到了春鸟和鸣,渲染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二)理解文义作者对他所抓的几个词语都作了解释。
“纷纷”:不同于夏天如顷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决不是一个味道,而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1、想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作者想象在一个细雨纷纷,凄迷的清明时节,一个孤身在外的行旅之人满腹心事,再加上春衫尽湿,所以更添愁绪。
例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幼儿园大班古诗《清明》,诗文内容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清明》。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熟练地背诵古诗《清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出古诗《清明》。
2. 教学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解释古诗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清明时节的雨、路上行人、酒家、杏花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4.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纷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背诵古诗:教师引导学生熟练地背诵古诗《清明》,可采取分组比赛、个人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与古诗相关的画,展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由来。
2. 答案: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一般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或5日。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的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变为纪念先祖和扫墓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出门踏青、赏花,还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PPT、图片展示、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清明》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表现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教学目标:
1、学习评价性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2、学习本文写作方法,能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读到过杜牧的《清明》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请同学背诵此诗)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那么有哪位同学能来解释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来讲自己对此首诗的理解。
自己也谈谈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并结合鉴赏词典来解释这首诗)我们刚才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好象这首诗已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了,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很通俗易懂,而且历来的解释也很多,而且基本都统一。
那么,其中真得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了,其中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看看对这首诗有什么新的理解?
二、分析课文第一、二段
请同学朗读课文一、二两段,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有没有展开对这首诗的解释?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作者在这两段中,没有在赏析〈〈清明〉〉那么这两段作者主要是在交代什么内容呢?
明确:第一段主要介绍了杜牧在中国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是与杜甫齐名,人称“小杜”,杜牧是晚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通俗清新,流传甚广,有名的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等等。
对于分析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标题中用了“浅说”,用了一种谦虚和委婉的说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今天要说的〈〈清明〉〉也是杜牧的代表作,谁能说说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啊?(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杜牧所处的清明是如何的呢?请在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虽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正值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让读者进入到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创作诗歌时的一种特定情境中,也只有在那样的清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首诗。
三、分析四个重要词语
从课文的第三段开始赏析这首诗,作者赏析这首诗是从何入手的,是一句句分析还是抓住了几个重点的词语?
明确:作者抓住了重点的词语。
哪几个?“纷纷”“断魂”“遥”“杏花村”
1.“纷纷”
我们对“纷纷”这个词的一般理解是怎样的?
明确:“纷纷”常用在形容气候中,用在下雪的气候中,指的是雪下得大,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形容雪下得大,就用了“纷纷”。
但在春雨的气候中,却是形容雨下得细小。
“雨纷纷”写出了清明雨的特点和精神。
象征了春雨细而缠绵,凄迷而又美丽。
在这里,作者认为除了这一层的理解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
明确:不但景色凄迷美丽,也是行人在当时环境中孤寂心情的体现。
对于这种理解作者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纷纷”不但是写雨也写人的心情呢?
明确:证据就在第二句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魂二字。
2.“断魂”
“断魂”是什么意思?找出作者对“断魂”的理解。
明确:“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为什么人会在春雨中容易“断魂”呢?
明确:因为春雨纷纷,容易使那些感情丰富的人产生联想。
景与自己的心情互相交融。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再碰上阴雨绵绵的天气,更加容易使人陷入哀伤之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诗的第一、二句是相互结合的。
第一句是景而第二句是情。
景中有情,情中现景,情景交融。
这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特点,一种胜境。
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就象作者在文中所说的“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作者对“纷纷”的理解,比较新颖独特,也是大多数读者所没有想到的,一时也很难理解和接受。
作者将诗歌前后结合,总体找寻依据和理由,使观点更为全面准确,更具有说服了,令人更容易接受。
3.“遥”
既然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断魂”的,那么他有没有想到一个排遣的方法呢?
明确:有,那就是古人常用的用酒来消愁。
所以就有了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没有诗人与回答人的对话的声音,完全用一个动作“遥指”来代替,虽无声,但却蕴涵着声,无声胜有声。
“遥”我们一般的理解是“遥远”,这里作者认为是“遥远”的意思吗?
明确:作者认为不一定就是“遥远”。
而是说明一种不远不近,若隐若现。
这让人们想到诗人真得能找到消愁的地方吗?也许近在咫尺,马上可以寻到解脱,也有可能是“遥不可及”只是一种虚幻。
这个“遥”字之所以这样理解也是由于受到前面两句的影响,同样与前两句诗人的心情结合起来。
看似与前二句不着边,但从深层分析,其实,作者是告诉我们二点读诗的方法:一是要挖掘关键词的内涵;二是要把诗句连贯成整体来分析,而不能一句一句地解释,割裂其中的隐秘的联系。
通过这个方法,我也想到了一个字的理解,就是“牧童”,作者为什么偏问“牧童”呢,而不是“儿童”或其他的人呢?我想,用“牧童”一方面与诗的整体和谐,我们知道《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
节乡村的情景,所以用“牧童”与整个氛围协调。
另一方面从诗人“纷纷”的情绪,“断魂”的忧愁来看,他是希望找到派遣之法,而牧童恰好象征了一种与世无争,归隐田间的愿望。
而且“牧童”也照应了下面“杏花村”的“村”。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四个词“杏花村”。
4.“杏花村”
“杏花村”一般的理解是什么?作者认为应怎样理解?
明确:一般的理解就是杏花村是个村名,那里一定是出产美酒的。
作者认为不一定,如果真是是个村名,那就与前三句不协调,同样应放在一起,整体分析。
作者认为那应是杏花深处的一个村庄,那里有一家小酒店正等着雨中行路的客人。
也可能只是一座美丽的杏花村,而无酒可解愁。
也就是解愁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就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那样,似有似无,你真得去寻它,可能就找不到了,而你无意去寻就有可能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体现了诗人此时那种似有似无的忧愁之情,而正是“纷纷”心情的体现,不同于伤心欲觉,象滂沱大雨似的大悲。
也正是对“断魂”这种心情的一种解释。
如果没有前面对“纷纷”和“断魂”的理解,我们可以轻易地把“杏花村”理解为是一座村庄的名字,那里有酒家。
但“纷纷”和“断魂”告诉我们诗人此时的心情是不明朗的,不确定的,那就不能把“杏花村”简单地理解为村名了。
四、分析整体结构
作者在挖掘完四个字后,又把眼光从局部放到了整体。
他认为全诗可以分做哪四个部分?
明确: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作者从诗歌的结构形式上加以赏析。
并提出了向古人学习和借鉴。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要学习古人这种写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要学会怎样去鉴赏一首古诗,怎样去发掘别人所忽视的关键所在的地方。
我们要学会两点,一要抓住几个关键的词,深挖内涵,看到别人所不留意的东西。
二是每句诗不能割裂地分析,而应互相照应,互为解释,从整体上去分析。
这样就能收获别人收获不了的东西。
千万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而要敢于抒写自己的见解。
当然,自
己还要多读诗,以及别人的鉴赏文章,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五、写作特点
1.先描述诗的环境氛围,让读者体会路上行人的心情。
然后重点抓住四个字进行分析。
最后从诗歌的形式上用“起—承—转—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绝句的特点。
2.点面结合,文章中既有四个重点字的分析又有整体的结构分析。
六、板书
春雨的细而缠绵,凄迷而美丽
(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心情的凄迷纷乱(景)
(承)路上行人欲断魂复杂的心情,似有似无(情)
(转)借问酒家何处有虚实结合,意蕴悠长不确定
(合)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作业
课外找一首自己熟悉的古诗,写一篇鉴赏文章。
要求:模仿本文的写法,能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进行分析,并有一定的新意,体现自己的见解。
不要求逐句翻译。
字数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