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一、填空1.《向导》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

2.《中国青年》的首任主编是恽代英。

3.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

4.巴黎和会中唯一的中国记者是胡政之。

5.“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周刊。

6.外国人在我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

8.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

9.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于1835 年创建于法国。

10.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9月3日创办的《太阳报》。

1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2.《国闻报》是严复创办的报纸。

1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先驱》。

14.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5.《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6.邓小平主编过的军队报纸是《红星》。

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华日报》。

18.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费加罗报》。

19.第一张便士报是《纽约太阳报》。

20.雇佣马克思为驻伦敦通讯员的美国报纸是《论坛报》。

二、判断1.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出现于宋朝。

(√)2.我国汉代就有了邸报。

(X )3.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史》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史专著。

( X )4.《大清报律》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张日报是《新华日报》。

(X )1906. 清代的新闻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成熟、最完善的。

(√)7. 明代的邸报从不允许出现批评皇帝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出现。

(√)?8.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

(√)9.在刚创办的时候,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家机构。

(√)10. 16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X )三、名词解释1.唐进奏院状报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

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蔡和森
《向导》周报的决定是 血,全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进入湖
1922 年 8 月底召开的 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具有开创之功,影响深
南省立
蔡和森和向警予夫妇
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作 远。周报为蔡和森充分展现其马克思主义理
第一师范
出的[2]50。《向导》周报系首 论才华和宣传才干,进入中共中央核心决策
读书,在这里与
家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它 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和平台[4]1。
毛泽东相识;蔡和森 1918 年和毛泽东等组 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向导》甫一面世,就紧紧围绕党的二大
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1922 年 7 月 命纲领,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舆论宣传和政 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任务开展宣传。运
良等提出的八项要求中,专门要求立刻释放 道。“七君子获释,国母力!”事后各界同声一
1936 年 11 月 30 日,即“七君子”被捕
在上海被捕之救国运动领袖。此外,桂系将 致赞扬宋庆龄勇于为民族解放运动献身的 的第七天,《救国时报》就登载了社论《争取
领李宗仁、白崇禧致电南京政府“: 沈钧儒等 气概、巧妙的斗争方式及艺术。这些在该报 救国自由》。另外,还有多篇揭露国民党丑陋
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
党的二大闭幕不久,因此 文代表了《向导》的理论水平和战斗风格[3]18。
对中共早期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的形成
历来传说《向导》是党 作为首任主编,蔡和森参与了《向导》办报宗
作出了重要贡献。
的二大决定出版的中 旨、方针的拟定,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组稿、
1913 年
央机关报。其实,创办 出版和发行等各个环节上都倾注了大量心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官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后是提塘。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整理一:新闻人物

整理一:新闻人物

整理一:新闻人物(一)国内: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

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

对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三十年代初期的新闻事业,从实践和理论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米怜: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郭立士: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国人办报的兴起---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林则徐: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资政新篇》高度评价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等主张。

王韬:借日报立言,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言论自由;文风直抒胸臆;编辑人员品德高尚、通才。

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评论家,《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为之后的“文人办报、文人论证”起到引导作用。

郑观应:“通民隐,达民情”;是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允许国人办报;制定报律规范报业。

严复: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国闻报是北方维新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

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鞭挞列强和朝廷,受到爱国人士普遍尊敬。

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戊戌变法时为《时务报》撰述,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革命志士,后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英敛之:《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创办天津。

大革命时期的《向导》周刊

大革命时期的《向导》周刊

大革命时期的《向导》周刊摘要:《向导》周刊可以看做是列宁党报理论在中国的一次实践,是党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整宣传策略,而对党报媒介形态的一种拓展和丰富。

《向导》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

关键词:共产国际;党报;宣传策略一、《向导》创办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之间争夺的加强和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给中国的政局带来了重大影响。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宣传工作的重点由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转为理论宣传与指导中国现实斗争的宣传并重,甚至在一段时期内要倾向于重点宣传现实斗争。

宣传策略的转变呼唤新的党刊出现。

中共在创立之初,就已经认识到报纸宣传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有全国影响力的党刊仅存《新青年》,而它也在1922年7月陷于停刊。

至此,中共党刊处于空白点,《向导》的出现实际上是要填补这一时间段的空白。

二、共产国际对《向导》创办的介入及影响中共初期的党报无论是创立还是管理,都与共产国际密切相关。

《向导》是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双重管理下编辑出版的。

这种影响来源于政治、经济因素以及人员的直接参与。

共产国际对加入自己组织的各国共产党的机关报进行了宏观上的管理和政策上的指导,要求各国支部“都必须由已经证明是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编辑工作”[1]19,“一切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刊、一切出版机构都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1]203;同时规定:“各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必须刊布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一切重要的正式文件。

”[1]203此外,共产国际还要求各国支部将自己的出版物送交执委会,以便了解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

另外,就是经济层面上的影响。

在中共创立前后,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创办报刊、印刷传单和宣言,召开各种秘密会议以及深入到工人、学生等群体中宣传与调研,等等。

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力量还很薄弱,党员人数有限,活动经费也不多,客观上必须接受共产国际给予的经费支持。

开启中共党史研究的新窗口_读_蔡和森与_向导_周报_

开启中共党史研究的新窗口_读_蔡和森与_向导_周报_

中共党史研究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成果十分显赫。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党史研究工作者常感到研究深入下去有困难。

其实这个领域还大有潜力,我读到徐方平博士的新作《蔡和森与<向导>周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后,对此有些感悟。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以下简称《蔡》)不是人物传记,因为,它没有叙述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风云际会的生平。

《蔡》也不是新闻史的专著,因为,它没有记载《向导》周刊的全部历史。

《蔡》是一本跨学科的专著,它运用政治学、新闻学和人物传记的知识来研究中共党史,将传统的革命范式和其他研究范式相结合,运用多向度的历史视角,来观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蔡和森,观察现代红色新闻史,从而拓展了我们的历史思维空间,更加精细、专业地展示蔡和森主持《向导》的记忆,尽量贴近历史。

过去,蔡和森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耀眼,仅《蔡》“重要参考文献”里,列出有影响的文章就近60篇。

这些文章多数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索蔡和森的生平及思想贡献,即使探索他与《向导》的文章,亦多半还是从革命范式的角度来阐释的。

《蔡》则转换一下研究范式,考察蔡和森主持《向导》工作的这段中国现代革命史,使读者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对首次国共合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红色新闻史和蔡和森历史获得许多新的知识。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要搞清楚中共早期史必须研究其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但长期以来由于档案资料的匮乏和观念因素,很多问题被遮蔽了。

《蔡》的作者很幸运,他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联邦档案馆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档案解密,大量罕见的原始资料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作者对此进行反复研读,细心地将与课题相关的档案挖掘出来,进行梳理、排列、分析,使一些细节展示出来。

例如创办《向导》就是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在西湖会议上作出的决定,马林还积极参加了《向导》的筹备工作。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任主编2019-07-16在蔡和森的⾰命⽣涯中,理论宣传占有重要地位。

1922年9⽉,第⼀份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

从此,蔡和森的名字就和《向导》紧密相联。

《向导》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称其为“⿊暗的中国社会的⼀盏明灯”。

蔡和森是《向导》的具体筹办者、⾸任主编、排名第⼆的重要撰稿⼈和第⼀位评述者。

他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为办好《向导》周报,克服了重重困难1921年12⽉,经陈独秀、陈公培介绍,蔡和森在上海正式加⼊了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机关从事党的理论宣传⼯作。

在1922年7⽉党的⼆⼤上,他当选为中央执⾏委员会委员。

亲⼿办⼀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蔡和森多年来的夙愿。

1920年9⽉16⽇,蔡和森在法国写信给,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步骤时,将“组织⼀个研究宣传的团体级出版物”列为重要的步骤之⼀。

1922年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建⽴,北京团组织创办的《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个机关报。

在团的⼀⼤上,蔡和森当选为团中央执⾏委员,并⼀度担任《先驱》主编,主编了《先驱》第8、9、10期。

因为有了与⼀起参与发起《湘江评论》和主编《先驱》的经历,蔡和森积累了⼀定的办报经验。

在党的⼆⼤上,蔡和森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作。

党的⼆⼤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刊停刊,新出⼀种报纸为党中央机关报,由蔡和森负责筹备。

1922年9⽉13⽇,作为中央机关报的《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发⾏。

周报每周星期三出版,⼗六开四版,以政论、时评为主。

从1922年9⽉到1925年10⽉,蔡和森担任了近3年的《向导》主编,超过了《向导》办报近5年时间的⼀半。

蔡和森为《向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后,积极和陈独秀、马林等⼈协商,制定了该报的宣传宗旨和编辑⽅针。

另⼀⽅⾯,他领导编辑部为《向导》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栏⽬。

同时,他⼴泛约稿,认真审稿,迅速刊登。

《向导》创刊初期最令蔡和森感到棘⼿的是捉襟见肘的经费。

工人运动领袖蔡和森简介

工人运动领袖蔡和森简介

工人运动领袖蔡和森简介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工人运动领袖蔡和森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蔡和森的革命岁月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与毛泽东结为挚友。

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

1914年春,由于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蔡和森结识毛泽东,并结为挚友。

1915年4月,由于蔡和森喜爱文史,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专科文学部,杨怀中、徐特立等老师转到了文学部任教。

蔡和森于1915年秋天跳级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

1917年秋,蔡和森全家迁到岳麓山荣湾镇刘家台子。

蔡和森从湖南高等师范毕业后,寄居在半学斋杨怀中先生寓所,与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准备建立革命团体。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及其他有志青年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

会上,通过了《新民学会章程》,会后又出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介绍,蔡和森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

蔡和森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他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在新民学会会友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来年2月,蔡和森进入了蒙达尼男子中学学习。

在法国期间,蔡和森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的宣传思想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的宣传思想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的宣传思想
张龙;王佳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时期,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向人民传播马列主义方面发表了数百篇文章,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

此间,蔡和森有关中国革命对象、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中国革命的动力等方面主张颇为深刻,具有深远的预见性,并被革命实践所证实是极为正确的。

他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必须打倒封建军阀、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在国共合作的统战政策中必须坚持党的独立性,以及工农运动之发展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都对中国民主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35-36,51)
【作者】张龙;王佳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J], 邓涛
2.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J], 何立波;
3.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J], 邓涛
4.蔡和森主编《向导》期间的理论贡献 [J], 赵光白
5.总结新闻工作历史经验阐释党的新闻宣传思想——访《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主编郑保卫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十五)

2018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十五)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2018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十五)《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1922年上海创刊。

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

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青年》1923年8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

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

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

经常发行1多份,最多时2万份,1927年10月停刊。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

《热血日报》:(1925.6.4—1927)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共出刊24号。

是一张4张4版的政治性报纸。

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主编瞿秋白。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的特点及早期的办报思想从党成立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形成具有无产阶级报刊特点的工作方式和办报思想。

1、报刊宣传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是党的集体宣传鼓动者和组织者。

2、宣传、组织最广大民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能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是中共报刊的基本宗旨。

3、 敢于正视现实,真实地报道事实,是中共报刊最主要的宣传方式。

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

(1)在方针上,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2)在基本任务上,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3)在文风上,党的报刊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4)在对象上,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党史上的六个“第一”

党史上的六个“第一”

党史上的六个“第一”作者: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8年第01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政治机关报党的二大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办了《向导》周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政治机关报。

《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1925年蔡和森赴莫斯科后,由彭述之接任主编,最后8期的主编则是瞿秋白。

大革命失败后,《向导》周报于1927年7月18日停刊,共计发行了201期。

《向导》周报在当时的发行量非常可观,初期发行量约3000份,到1926年4月时已增长到2.9万份。

《向导》周报旗帜鲜明地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对《向导》周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全国已取得“舆论的指导地位”。

《向导》周报刊登了不少宣传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文章,其中不乏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样的名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1925年10月,蔡和森赴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5年底至1926年初,他受邀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的报告,后来由向警予等根据其笔记加以整理后在党内流行,这是中共的第一部党史。

按蔡和森本人的总结,这部党史“说明了党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及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初期的工作”“说明党的政治状况、劳动运动的发展及党内部的政治生活状况及一般的政治状况”“说明党如何由小团体而形成大的政党”。

这部党史开篇指出:“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绝对不会把一个政党的产生当作是脑筋中幻想出来的或是几个学者塑造出来的。

一个政党的发生,必有其阶级的、政治的、经济的背景的。

”由此可见,蔡和森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党史研究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中共党旗长期没有统一样式。

今天我们参观位于武汉的中共五大会址时,可以看到会堂正中悬挂着马克思、列宁、孙中山的画像,画像右方悬挂着中共党旗,这面党旗以红色为底色,正中以黄色写着C.C.P三个字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

初心源自信仰 使命铸就担当——记蔡和森在天津领导革命工作

初心源自信仰 使命铸就担当——记蔡和森在天津领导革命工作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铸就担当——记蔡和森在天津领导革命工作作者:马兆亭来源:《求知》 2020年第8期马兆亭蔡和森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1927年8月至1928年2月,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到天津领导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为党在北方和天津的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他的这段革命经历充分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出共产党员的优秀政治品格,给当代共产党人以重要启示。

以信仰筑牢初心蔡和森,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人。

蔡和森自青年起开始主动探求革命真理,他从思想到实践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与途径,最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之基,矢志不渝地投身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实践中。

1918年,蔡和森同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革命活动。

1920年初,蔡和森赴法国勤工俭学。

留法期间,他大量阅读并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很快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信念。

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作斗争,将一批革命青年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

留法期间,蔡和森完成了从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到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

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

他留法期间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得出的结论和主张是:要救国救民,就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国内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也推动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1年12月,蔡和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央工作,主要负责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

他自觉将马列主义与革命实际相结合,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蔡和森是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对党的纲领的制定作出重要贡献。

论20世纪20年代初我党创办的革命刊物

论20世纪20年代初我党创办的革命刊物

论20世纪20年代初我党创办的革命刊物摘要:20世纪20年代,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陆续创办了一些刊物。

下面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创办;刊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我党成立后,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同时,由于革命的需要创办了一系列刊物,这些刊物在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发动人民群众、领导人民与敌进行斗争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在20世纪20年代,我党创办了哪些刊物呢?下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向导》周报《向导》周报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

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是时事政治评论性报纸,每周出版一期。

《向导》周报是经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出版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

它的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

陈独秀领导刊物的出版,并题写刊名。

高君宇、李达、瞿秋白、彭述之、张国焘任编委及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发表过一些重要文章。

《向导》周报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该报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

《向导》周报大力宣传我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全力宣传中共的“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并大量报道全国各地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激发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斗志,坚定了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心。

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等专栏。

在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及香港、巴黎、东京等地设有30多个分销处。

《向导》从第6期起迁到北京出版,以后又随中共中央先后迁往到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出版。

发行数由开始的3000份激增至4万份,最高达10万份,并远销海外,广受欢迎,被颂为黑夜沉沉的中国的“一线曙光”,是指导千百万苦难同胞前进的“思想向导”。

苦难辉煌——河南博物院藏早期革命刊物

苦难辉煌——河南博物院藏早期革命刊物

河南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沃土,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遗存、遗迹。

本人选取河南博物院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蔡和森,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早期所主编的重要刊物,来激励我们坚定信念,积极作为,为新时代中国作出贡献。

瞿秋白主编的《前锋》二期瞿秋白(1899-1935),本名双,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

苦 难 辉 煌——河南博物院藏早期革命刊物河南博物院 王文析《前锋》是我国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性机关刊物。

1923年7月1日创刊。

月刊。

瞿秋白曾任主编。

陈独秀、张太雷、向警予经常在刊物上撰文。

《前锋》创刊号、《前锋》第二期,纵长25.5厘米,横宽17.5厘米。

铅印,新闻纸,竖排版,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6月于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正式确定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这一年7月1日,由瞿秋白主编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杂志在上海创刊,当时为了转移敌人注意力,借助广州平民书社制作发行。

期刊以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为指导,主要任务为宣传国民运动,与当时同时出版的中共理论性刊物《新青年》一起成为党的宣传喉舌。

因为当时的紧张形势,《前锋》杂志仅仅只出版了3期就被迫停刊。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瞿秋白的一生充满挫折,短暂而又光辉。

毛泽东在1950年12月31日为《瞿秋白文集》题词中写道:“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
杨荣新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1922年7月16日至23日,成立仪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12人,代表着全国党员123人.蔡和森同志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次会议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党中央决定将原来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新出一种公开发行的报纸《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向导》周报由蔡和森同志担任主编,负责周报的全面工作.……
【总页数】2页(P7-8)
【作者】杨荣新
【作者单位】《四川文物》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蔡和森与《向导》周报 [J], 吴向伟
2.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J], 邓涛
3.论蔡和森与国民党的"再革命化"——以《向导》周报为例 [J], 贾凯
4.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J], 何立波;
5.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的新闻思想 [J], 邓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向导》周报的编辑宣传策略及其时代启示

《向导》周报的编辑宣传策略及其时代启示

CPC Media History党媒史研究传媒∷MEDIA 2021.10(下)85《向导》周报的编辑宣传策略及其时代启示文/鲁红梅《向导》周报于1922年在上海正式创立,作为首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其办刊的五年中主要以宣传、论述时事为中心,同时也刊发各类署名文章阐明党的政治立场及路线方针。

《向导》周报在旧中国极具群众基础,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进步青年,在宣传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也使我党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群众盛赞其为“中华民族的福音,划破黑暗的曙光”。

可以说《向导》周报自诞生之初就是我党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为打倒军阀统治、驱逐外族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向导》周报虽然后来被迫停刊,但其在党的宣传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编辑与宣传策略至今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一、《向导》周报的编辑策略分析《向导》周报之所以能在旧中国取得如此骄人的宣传成绩,彰显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这与其编辑与宣传策略是分不开的。

1.传递信仰,将党的理论传播放在首位。

《向导》周报自创刊以来就将传播党的理念放在首位,其在传播理论时,非常注重传播的方式方法,没有一味刊登长篇累牍的论述文章,而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我党的理论进行传播。

比如,针对旧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的现实状态,《向导》在创刊号中呼吁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的主张。

而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后,《向导》又屡次刊文宣传“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同时还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大政策”进行了重点诠释。

可以说,这些都是《向导》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范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我们能看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传播党的理论政策。

2.紧扣时局,重视国内外时政报道。

《向导》十分重视时政报道,通过对国内外时事的报道来鼓舞群众、进行宣传报道是《向导》的一大特色。

比如,赵世炎撰写的《白色恐怖的北方反动政局》《北方反动政局新变化之征兆》等文章就反映了中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严峻的政治形势,激起人们反抗军阀统治的决心和毅力。

中共中央机关报

中共中央机关报

《向导》周报(1922.9.13--1927.7.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机关报。

1922年9月13日,经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

《向导》周报,初由陈独秀、蔡和森任主编。

继之由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

主要撰稿人有:蔡和森、瞿秋白、陈独秀、高君宇、彭述之等人。

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等也在此刊上发表过文章。

《向导》周报主编陈独秀,时任中共中央局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他在出版了201期的《向导》周报上,共发表文章258篇。

《向导》周报,以其当时所处的“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战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

……”之社会形态为基点,以“……现在,本报同人依据以上全国真正的民意及政治经济的事实所要求,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呼号于国民之前!”为其办报宗旨。

(引自--《向导》周报发刊词)1927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揭露了“国民政府在反动阴谋之下的政局”。

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反共清党,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

18日,《向导》周报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并停刊。

《向导》周报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第一次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的第一份机关报,刊行历时5年,共出版了201期。

《红旗》(1928.11.20--1930.8.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份机关报。

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

谢觉哉主编。

《红旗》在其创刊号上,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

书中告之全国民众:“目前是旧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将要到来,我们--工人农民兵士和一切穷苦的平民应当不断的起来反对自己的压迫剥削者,反对军阀豪绅地主资本家,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对帝国主义,从斗争中团结自己力量,巩固革命的战线,摇动反动的统治,夺取敌人的武装武装自己,学习暴动的艺术以促进新的革命的高潮更快的到来,一直到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作者:何立波来源:《湘潮》2012年第12期在蔡和森的革命生涯中,理论宣传占有重要地位。

1922年9月,第一份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

从此,蔡和森的名字就和《向导》紧密相联。

《向导》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称其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蔡和森是《向导》的具体筹办者、首任主编、排名第二的重要撰稿人和第一位评述者。

他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为办好《向导》周报,克服了重重困难1921年12月,经陈独秀、陈公培介绍,蔡和森在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机关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

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亲手办一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蔡和森多年来的夙愿。

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法国写信给毛泽东,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步骤时,将“组织一个研究宣传的团体级出版物”列为重要的步骤之一。

1922年5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建立,北京团组织创办的《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在团的一大上,蔡和森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并一度担任《先驱》主编,主编了《先驱》第8、9、10期。

因为有了与毛泽东一起参与发起《湘江评论》和主编《先驱》的经历,蔡和森积累了一定的办报经验。

在党的二大上,蔡和森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党的二大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新出一种报纸为党中央机关报,由蔡和森负责筹备。

1922年9月13日,作为中央机关报的《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发行。

周报每周星期三出版,十六开四版,以政论、时评为主。

从1922年9月到1925年10月,蔡和森担任了近3年的《向导》主编,超过了《向导》办报近5年时间的一半。

蔡和森为《向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后,积极和陈独秀、马林等人协商,制定了该报的宣传宗旨和编辑方针。

另一方面,他领导编辑部为《向导》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栏目。

同时,他广泛约稿,认真审稿,迅速刊登。

《向导》创刊初期最令蔡和森感到棘手的是捉襟见肘的经费。

当时《向导》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共产国际提供的经费,这是最主要的途径,经费也相对稳定。

第二个渠道是《向导》周报向社会募捐、党员缴纳的党费、党员捐助等经费,数量有限,而且很不稳定。

《向导》周报常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向读者群进行募捐。

蔡和森后来曾明确指出:“出版《向导》的全部问题,现在不在于政治上的镇压,因为现在中国没有一种力量,无论是帝国主义或是军阀,能够封闭《向导》,问题只在于经费。

”由于复杂的斗争环境,《向导》编辑部难以进行正常工作,经常搬家。

因为交不起上海高昂的房租,编辑部办公场所十分简陋。

有一次,蔡和森带领编辑部人员搬到一座僻静的破庙里。

编辑部在庙堂正中的台子上,用篾席隔出一间房,作为办公室和卧室。

《向导》周报的编辑工作人员很少,许多具体工作实际上都由蔡和森一人承担。

在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期间,主编了116期报纸,超过了《向导》总共201期的半数还多。

他不仅要写稿、组稿、改稿,还要做编排、校对等工作。

为了保证《向导》能按时出版,蔡和森夜以继日地工作,深夜疲倦不堪时,不脱鞋子,和衣躺在床上休息一会,醒来又立即伏案工作。

《向导》的宣传让反动政府如坐针毡,欲除之而后快。

《向导》创办伊始,就受到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租界的封杀。

尽管《向导》是在租界印刷厂秘密印刷发行的,但租界当局还是以各种手段侦知了《向导》的情况,查封了十余次。

从1922年10月第6期起,《向导》被迫北迁北京。

北洋军阀政府对《向导》同样采取了封杀的态度,邮局常没收《向导》。

与北方军阀一丘之貉,南方的军阀也封杀《向导》。

1922年11月,蔡和森在《向导》第8期上发表了《国人应当共弃的陈炯明》。

文章认为,陈炯明是“民主革命最可怕最反动的叛徒”,“人人得而诛之”。

对此,陈炯明怀恨在心,派警察搜查了销售《向导》的广州昌兴街新青年社书店,没收了《向导》周报。

尽管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经过蔡和森等人宵衣旰食的努力,《向导》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

1923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在党所创办的《前锋》月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中,《向导》“在社会上稍有影响”。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充分肯定了《向导》通过几年的奋斗,终于“得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

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认为,党的宣传工作有重新整顿的必要,重新明确了各党报的职能,确定《向导》是“党政策之指导机关,今后内容关于政策的解释当力求详细,文字当力求浅显”。

利用《向导》周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导》创办初期,因为报社人员少,陈独秀、蔡和森、高君宇、瞿秋白等中央领导同时还是《向导》的编辑和撰稿人。

蔡和森以“和森”为名发表了130多篇文章,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名字發表一些文章,共计156篇,占《向导》文章总数1474篇的11%,仅次于陈独秀的266篇。

“帝国主义”和“军阀”都是外来名词,当时一般中国人还不知帝国主义为何物,就连胡适这样的大学者也不知道,讥讽为海外奇谈。

1922年10月,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国际的中国》,说什么“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上的根据”。

他说帝国主义都是希望中国“和平统一”的,对中国没有“恶意”,“现在的中国已没有很大的国际侵略的危险了”。

为此,胡适奉劝《向导》周报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牵涉到国际帝国主义的问题。

胡适说:“我们并不想替外国的‘资本帝国主义者’作辩护”,只是实在看不过中国共产党的“瞎说的国际形势论,才来唱一出对台戏的”。

蔡和森通过《向导》周报,不遗余力地宣传“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

针对胡适的错误言论,除了陈独秀等撰写文章进行反驳外,蔡和森也撰写了《目下时局与国际帝国主义》、《请看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捣些什么鬼》等文章予以驳斥。

经过蔡和森等人两年多的大力宣传,一度被视为“海外奇谈”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到军阀”的口号,终于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国民党部分左派与一些进步商人都在使用的最流行的口号。

1925年3月,蔡和森宣布:“现在这种海外奇谈竟成为普遍全中国的政治常识”了。

蔡和森曾说过,《向导》所宣传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这个口号。

1928年9月,李立三指出:“我们还记得和森同志等在《向导》上,开始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口号的时候,甚至胡适之先生忙以他的学者态度讥笑这一口号为不通。

然而就是这一口号推动了而且正在推动中国千百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蔡和森意识到对社会性质正确判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主动地展开了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研究。

结合陈独秀对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的认识,蔡和森很快做出了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判断。

1925年底,蔡和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希腊语意为人民、民主)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蔡和森第一次把“半殖民”和“半封建”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科学概念,并分析了这个社会的特点。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灵活而具体的运用。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接受了美国记者斯特朗的采访,就国际国内形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纸老虎”这一概念的首创者并非毛泽东,而是蔡和森。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高层中存在着严重的恐帝思想,不敢领导风起云涌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向导》第2期上发表《武力统一与联省自论——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的文章,批评一些只知空发议论貌似强大的政治家或政论家时,第一次使用了“纸老虎”的概念。

1922年12月,蔡和森在《向导》第13期发表《革命中的希腊》一文,指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

”1924年10月,蔡和森在《向导》第88期上发表《商团击败后广州政府的地位》一文,说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商团是“反革命的纸老虎,经十五日那一日的恶战便完全戳穿了”。

在这里,他明确地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看成是经不起群众及其武装打击的“纸老虎”。

蔡和森一生的理论著述和报刊政论文章约60多万字,发表在《向导》上的约占60%以上。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政纲。

蔡和森主编的《向导》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以致于当时无论是什么团体开会,都要议决拥护三大政策;无论什么刊物出版,都看得见拥护“三大政策”。

在大会场中的演说和口号里最容易听见的,就是拥护“三大政策”。

蔡和森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宣传能力,让国民党人刮目相看,自叹弗如。

甚至广州《民国日报》的社论文字,有时也照搬《向导》上的言论。

当时一些国民党青年埋怨国民党除了三民主义教条和偶尔发几个宣言、训令外,没有一个像中共《向导》那样的中枢言论机关。

在国共合作实现之后,蔡和森清醒地看到,如果在国共合作中丧失中共的独立性,放弃独立批评的自由,不谴责国民党右派,中共就将在统一战线中犯极大的错误。

因此,中共应该采取一切办法,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支持和巩固国民党左翼,坚决谴责和打击国民党右翼。

在这一系列的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蔡和森和他主编的《向导》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导》周报,展示了能力和才华1925年10月,根据中央安排,蔡和森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会议结束后,他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在了莫斯科。

从此,蔡和森离开了《向导》,也极少再在《向导》上发表文章。

在苏联期间,蔡和森仍然十分怀念《向导》。

1926年2月,他在递交给共产国际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内生活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专门介绍了《向导》周报的办报历史、骄人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发展等问题,成为《向导》研究的一份宝贵资料。

1927年1月,共产国际决定蔡和森、谭平山回国参加党的五大的筹备工作。

在4月下旬召開的党的五大上,蔡和森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代表中央管理《向导》周报。

此时,《向导》主编彭述之因为在大革命后期追随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受到党内许多领导同志的严肃批评,被免去《向导》主编职务,瞿秋白接替彭述之担任《向导》主编。

7月8日,蔡和森在《向导》上发表了自己在该报上的最后一篇文章《国家统一与革命势力的联合》,揭露批判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破坏国家统一与革命势力联合的罪行。

7月18日,《向导》在出版了第201期后宣布停刊。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中,《向导》是办刊最久的机关报刊,也是当时中国新闻界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

《向导》制定和坚持了自己的宣传宗旨和编辑方针,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党报党刊和其他社会报刊的独特风格,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