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育课上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

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

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青年心里学论文[5篇模版]

青年心里学论文[5篇模版]

青年心里学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青年心里学论文个性形成及发展完善摘要: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在一个人的人生中起着知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关键字:体会感受形成原因个性长短处发展完善1.心理课体会感悟自我价值这面旗帜像太阳一样在头上升起。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一个哲学范畴。

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

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

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

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

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

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价值的内心定位,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成就。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程度,或者说是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程度。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就会喜欢自己,尊重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产生努力上进的想法和压力。

当一个人缺乏自我价值感时,他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无意义,会厌倦生活,会瞧不起自己,导致自暴自弃不负责的行为。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在孩童的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和如何做出反应的行为,决定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心理因素的影响(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

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青春期是人生旅程中最为关键和动荡的阶段之一,它涉及到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如何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首先,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迅速,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发荷尔蒙分泌的增加,导致情绪波动和性欲的增强。

同时,大脑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前额叶皮质和大脑回路的发育,从而带来思维能力和执行功能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形象和社交关系。

其次,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紧密相关。

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挑战,促进他们的成长。

例如,教育者可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和研究。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提供社交机会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重视青少年的情感培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是自我认知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个性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发掘自己的潜能,并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是情感和社交关系的发展。

青春期是情感波动和社交关系调整的重要时期。

教育者应该帮助青少年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重视他们的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培养,以及情感和性教育的开展。

最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需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社会也需要为青少年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包括教育、文化和体育活动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育措施。

介绍:青少年时期是人们生命中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诸多身心变化和挑战,如性别认同、自我认知、社交技能等。

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他们的未来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通过正面的心理性格培养,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2. 增强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沟通和解决冲突。

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3. 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困惑:青少年常常面临来自学业的各种压力和困惑,比如考试焦虑、未来规划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预防和管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并预防或及时处理这些问题。

它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心理困扰并主动求助,避免问题进一步发展。

可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青少年有关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家庭支持和沟通:家庭应支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分享。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社区心理健康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资源。

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共同合作,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并采用可行的教育措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原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原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原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观察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篇论文将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对青少年在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与干预。

青少年面临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挑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并培养应对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情感技能。

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解决冲突、表达情感等关键技能。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学习到这些技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青少年的学业和考试压力。

青少年承受着来自学业、同辈和家庭方面的巨大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1.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最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可以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者可以采用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个体或小组辅导方式。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3.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心理发生剧烈变化,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篇1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年代,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农村初青少年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青少年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据有关报道,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农村这部分具有各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帮助,绝大部分不得不忍受家长和同学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

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一)学习压力重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始终处于高强度学习压力下,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就会产生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青少年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作者简介:莫肖杰(1972.09-),男(壮族),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和德育教学。

从教二十年,多次荣获覃塘区优秀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素质教育管理奖。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需要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中学生;心理教育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3.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

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

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现本文着重对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文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教育的研究》【摘要】社会发展,时代进步。

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面向未来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才真正纳入大家的研究议题中来,笔者以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培养模式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整合研究当今世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教育大多是在以如何减小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积极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因此,造成了当前对个人心理发展、社会心理规范以及教育发展的等方面的研究广泛。

一、整合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模式和研究实践同属于整合研究的范围,整合研究主要根据以下内容被提出且被实践。

要将社会变革和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改变统一考量,当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中的变化程度太大、太快。

所以,我们要对“变”这双方面的因素分析要遵循理论研究、实证支撑、实践促进等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探索,着重分析“变”的原因、表现内容、规律和教育方式等内容。

二、整合研究的方法(一)科学性和针对性结合。

以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等为依据,结合科学性及针对性两种原则,将现实研究对象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化。

要根据青少年心理现状,一定要结合科学理论及规范方法将这一问题解决。

因此,就可以根据路径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对青少年进行典型分析,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造成因素、状况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促进青少年的积极适应。

研究问题要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向来实现,以研究方法、出发点、思路、干预措施及实施解决方法为依据,在素质教育的现状情况下,要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依托,找到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以改善,让他们不仅愿意适应学习周边环境、适应生存、适应人际关系及社会准则等问题也要让他们逐渐找到更好的发展自我的空间,例如,智能、创造性、个性等方面。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

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17、18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益成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篇一《深究家庭教育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在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

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篇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摘要:“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开发潜能,为他们的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辅导理念。

本文的思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当今社会发展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全面发展作者简介:刘聚红(1975-),女,河南濮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08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正文:心理健康是成长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是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以及适应人际关系等操作性能力。

在社会实践和学校生活中通过心理训练并反复强化,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是在各种先天,后天,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重视。

心理健康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所小学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抽取3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32%的中小学生存有心理异常表现。

1994年,黑龙江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

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

个别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离家出走或自杀。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隐患和危机,同时,这也说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强,但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等能力相对较弱。

在这一阶段,他们往往会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等因素给青少年造成了心理负担。

其次,一些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溺爱或忽视等不当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再者,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功课成绩,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一些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时感到无所适从。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推出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此外,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来自父母的过多关怀和溺爱,这使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推迟。

这种身心成熟的反差性势必给青少年性意识上的困惑和法律制约性攻击行为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人们的观念越来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方向进展,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异和扭曲。

由此而产生的、吸毒、、腐败等社会丑陋现象,其滋生扩散的不良风气很简单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很简单诱惑他们的思想,放弃自己原本崇高的抱负和信念走人歧途。

2.学校教育的缺陷长期以来,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升学率和学习分数,造成了教育的畸形进展。

其一,只重视智力进展,不重视道德教育,只抓好少数成果好拔尖同学的教育,忽视了大多数中等同学的教育,结果培育了高分低能、缺乏制造性的并非社会所需之“人才”。

其二,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呆板、单调致使一些同学成为双差生,这样被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过早地推向社会,这些同学心理本身很脆弱,对社会又极为不满,他们对社会阴暗面的消失毫无心理预备和反抗力量,加之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和心情障碍,很简单误入歧途。

二、家庭因素影响1.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依据我国方案生育要求,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展,促使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渐渐瓦解,而转向以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三口之家。

这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使得父母在抚育孩子上无法尝试和比较,没有学习机会。

许多父母因此诚惶诚恐,不能放开手脚。

其次,这种家庭结构还削减了父母可以对子女进行公正教育的机会,也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失去了同伴和许多学会互助和自助的机会。

不过,这种结构问题在孩子进一步长大之前还不明显,对独生子女的打击通常来自以后(例如在学校中),即当他不能在学习中成为关怀的中心时。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而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如何促进其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极为严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学业压力: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成绩、考试竞争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b) 家庭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c) 社交困扰: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人际交往、网络沉迷等社交问题,社交困扰成为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a) 教育体制问题:当前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排名过于重视,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导致学业压力增大,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b)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稳定和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c)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网络沉迷、暴力游戏、不良信息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措施a)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关注亲子关系的建设,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成长的滋养。

b) 学校教育的引导:学校应该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校要减少学业压力,提倡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c) 社会关怀的倡导:社会各界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度,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本文将介绍六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论文。

这些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

论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这篇论文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

作者提出,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校压力、社交关系、媒体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论文二: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作者采用了网络视频、即时聊天和在线测试等方法,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必担心时间和地域限制。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三: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这篇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作者指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抑郁症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康复。

论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效果。

作者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接受。

结果表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和压力应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论文五: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篇论文探讨了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情感支持和行为引导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六: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这篇论文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

作者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了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促进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心理健康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篇一《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摘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关系以及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启示。

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4-02在作为自我同一性理论之父,埃里克森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他将社会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

在他将人生发展分成的八个阶段中,青少年期(12-18岁)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个体主要是获得同一性。

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涵义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具有主观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认同的自我。

青少年常常会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就会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同一性强闭。

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生活理想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信心,因此便过早的接纳了来自长辈和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社会角色。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第1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国家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意见。

尽管国家重视、专家呼吁、教育工诚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方法方式——方式简单、甚而是粗暴,但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遇事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能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严重缺乏责任感。

等待事情严重了,才知道后悔和遗憾,流着伤心和痛苦的泪水求助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社会的进化速度与我们的教材不成正比,以致造成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发育上接近成年人,但内在的心理却非常贫瘠,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更不要说使之约束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在生理成熟前面,至少应该保持同步。

只有水到了渠才会自然成,否则会是渠成了而无水,使之失去意义。

在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缺乏健康而良好的心理,最怕他们变成“有才而无德”和“无才又无德”的人,那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颇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如胎儿在母体中,母亲没有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等以至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父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工作好、生活好和玩得好,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沟通;在我国当前更为严重的是,受经济浪潮的影响,外出务工,只管挣钱,却把子女留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身边,以至管理不到位等;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积极心理学的实质传统心理学秉承因果诊断治疗模式,过多考虑个案消极方面,未能从整体生态的角度探讨个人与环境互动与进展对个体复原的作用。

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即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的失败上,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和爱,从一个人正向、积极的能力与特质,从增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动力过程给个人带来的能量方面来研究。

由于传统心理学研究对人类积极品质缺乏探究,因而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个体心理问题。

事实上,创伤后心理健康研究应该更多思考人性的积极面,重点在于帮助公众更健康、更美好地生活。

积极心理学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应运而生。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心态出发要求人们解读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积极力量和品质,我们目的就是协助他们发挥这些品质的作用,达到改善创伤后生存状态和心理困扰,实现幸福生活与快乐心态。

已有研究表明,拥有积极观念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更好,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不顺心以及各种丧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

从应用视角看,积极心理学就是强调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和方式看待问题、困难和挫折。

面对现代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现象,我们不能一味的埋怨,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不如意,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受这种不如意。

我们都在说一句话:“态度决定命运。

”积极的心态必定会给我们的生活(而无论是正常、平凡的生活,还是经历过变故和灾难的生活)带来希望和改变。

二、创伤中的心理复原力(一)复原力的产生与实质如上所述,传统心理学一直认为,消极的经历一定会导致消极的进展结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面对同样重大压力事件,青少年及成人产生反应和后果并非完全相同。

即“有些人不会出现明显的身心状况甚或崩溃的现象,而有些人即使在微弱的压力情况下则出现情绪困扰”。

甚至“有些人在出现压力症状反应前,其人格特质已有某种程度的异常”。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10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10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交小论文一篇(50分)论文题目自拟,主题是有关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的或者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培养的。

论文格式完成,以《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格式为准,字数在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条以上。

结业成绩是开卷考试成绩与论文成绩的总和。

青少年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浅析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对策摘要:自卑的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但长期的自卑心理会使中学生在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即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等方面受到阻碍,也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笔者通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中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找出矫正对策,引导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健康、自信的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自卑心理;成因;矫正对策Inferiority of the caus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Countermeasures inAbstract: The inferior mentality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nly the inferiority of the students and will not cause much problem, but the long-term inferiority complex in many ways, students would be hindered development, namely, to some extent, so that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life, ability and hampered, but also affec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phenomenon should arouse enough attention to teachers and parents, I passed from the psychology, education point of view of inferiority because students find out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guide students with serious mental health of low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grow.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causes; Corrective一、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所见人人都有自one 卑体验,仅有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并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若长期自卑无法摆脱,就会形成多种性格和行为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几点:(一)自信心缺乏过度自卑的学生常会过多地贬低、批评和指责自我,他们对自己非常失望,以至自暴自弃,憎恨自己。

认为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最无能、最没出息,前途渺茫。

为此,他对自己极其不满,甚至鄙视自己,他们怀疑和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面对或解决任何问题,因而在一切机会面前总是犹豫不决或退缩。

(二)情绪状态不佳由于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我,过度自卑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悲伤和抑郁情绪,他们时常会由否定自己发展到消极地预测未来,对未来失去希望,尽管他们有时也想到要努力,要进步,但却又因为害怕遭受失败而束手束脚,处于低落忧郁、紧张、矛盾,焦虑和痛苦之中,此外,由于过度的怀疑自已的能力,过于自卑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或重大事情时还很容易出现忧郁不安,恐慌和烦躁易悲的情绪。

(三)行为方式异常严重自卑的学生大多会低头弯腰、萎靡不振,他们缺乏活力,容易疲惫不堪。

在众人面前,他们往往衿持、淡漠,说话声音很小或干脆不说话,并且害怕接触别人的目光。

在课堂上他们不敢举手发言,尽管能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没有胆量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他回答,也是低头不语,在平时的生活中总喜欢坐别人不起眼的地方,做什么事也是小心翼翼的,也由于缺乏信心,在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退缩、犹豫不决、缺乏勇气,不敢去面对。

有时因自卑心理表现出异常行为,例如:21岁的郫县男孩子,王辉(化名)在家一睡就是2年多,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基本上在床上度过,甚至可以连续睡22个小时,母亲就正对风华正茂的独生子变得如此“颓废”而忧心忡忡,而最后在对王辉的交谈中,了解到造成这样的“颓废”是因为他的自卑心理造成。

[1]二、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一)家庭因素1、父母教育不当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如希望孩子每门100分,在学校拿什么奖等,在这些竞争面前,许多孩子都存在着少许的自卑倾向,就因为孩子未能完成父母给孩子定下的目标,对孩子的关心也变得淡了,有时甚至孩子没能完成他们所定下的目标,而对孩子打骂,却从不去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导致孩子压力过大,成绩提不上来,甚至下降,最后沉默寡言,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很没用,从而自卑心理明显的显现出来。

王智弘说,染上网瘾的学生一般都具有一种心理特质----自卑;自卑心越重,就越容易沉迷网络,而这一种心理,很大程度是后天性环境造成的,如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容易陷入网络,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父亲是建筑师,母亲是幼儿园园长,大儿子学业有成,深得父母宠爱,而小儿子却一事无成,两个儿子见面时,小儿子由于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萌发了自卑心,从而和父母的关系日益紧张,而他通过“天堂”游戏的不断升级来获得成就感,后来这个孩子因此而两年没上学”。

[2]2、家庭条件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出身家境贫困,特别是在农村,限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文化素质程度低下,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缺乏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家境不好,无论从自己的穿着、生活都比不过有钱学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影响甚重。

自卑感个体差异大,还有年龄差异,是一种心理上的缺乏。

[3]3、娇生惯养当孩子上学时,他面临着社会生活的一种新体验。

一方面这场体验会让他显现出他发展中的错误。

而现在独生子女占多数,都是爸妈的心头肉,在家中处处受宠,他们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从小听到的都是赞扬的话,当他在一个陌生的、不受家人保护的生活环境中,心里就会产生极大的受挫感,和其他能比他更好的料理自己生活的同学,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强度比平常人甚至更大。

另一方面,他们刚离开家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不再像家人那样在各方面容忍他,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对学校的生活和老师、同学都不感兴趣,他们不会听从老师的话,因为他始终都想着自己。

因此,他会在学校落人之后,从而产生自卑感。

(二)学校因素1、教师的自身因素及教育不当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常常不能对学生表现出自信、乐于交往的状态,这使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并不喜欢他们而产生自卑心理,更严重的是,有些老师本身心理就不够健康,素质较低,性格暴躁,喜欢把学生进行比较,评头论足,甚至对学生采取疏远,鄙视的态度,不给予关怀,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久而久之,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态度上存在差异。

教师偏爱成绩优异者,而对成绩差者则冷落、歧视。

并把他们当反面教材,引起其他学生的讥笑,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学生自尊心下降。

[4]在大多数老师心目中“优秀生”产生日益明显的偏爱心理,而对多数属于蹭状态和落后状态的学生则表现冷落,甚至厌弃态度,在教学中,没有用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而是去埋怨他、指责他、冷落他,从而使学生因为老师的冷落和指责产生自卑心理。

2、学业负担过重对于中学生而言,必须历经中考,而在中考前夕要做努力那是不言而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业负担和压力,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感到不愉快,因成绩差感到自己不受欢迎,因此,他们集中处于不受重视和冷落的地位,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产生自卑心理。

3、人际交往的影响自卑的人不善于交往,敏感多疑,总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接受自己,所以事事逃避,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因此阻碍了交往的提高。

[5]同学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同学的尊重,自尊心就会建立起来,如果同学之间充满敌意和相互拒绝,就会感到孤独、焦虑,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因为各种原因,经常遭到排斥,就会感到自卑。

(三)社会因素青少年期虽然身心发展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事非能力不强,自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伙伴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上不良嗜好,如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上吸毒、偷窃等犯罪之路。

这些行为因此也遭到大家的批评、指责,即使悔改之后也同样受到批评和指责,同时疏远他们,致使产生自卑心理。

张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

在此事件后,张同学的父母揪住此事不放,一是张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约束他,还在左邻右舍面前让他难堪。

因此,张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张同学不想让妈妈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

张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

(四)自身因素1、性格因素一般来说,性格怯弱,内向的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这样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缺陷,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而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常不擅于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不擅于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就会被老师、同学忽略,使其产生“大家都看不起我”这样的想法,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生理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貌,而部分同学心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如残疾、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同时某些同学因为古怪行为或智力水平较低,能力较差,常会遭到他的嘲笑与讽刺,使其自尊心严重受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有的中学生因为自己是“绿豆芽”体形而深感苦恼,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中羞于出头,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不愿换掉长衣长裤,加上周围人的讥笑嘲讽,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卑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