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六讲_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六讲_练习题答案

第六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在人类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表达的掩饰性:青少年期情绪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情绪表达的“掩饰性”,即情绪的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会是分离,就像戴着一副假面具一样,有时候让家长与老师捉摸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情绪情感。

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它的特征是彼此关心对方的身体康健和幸福;愿意同对方谈论私人的、有时甚至是敏感的话题;拥有共同的兴趣,并会参与共同的活动。

在青春期,两个人之间可以拥有亲密关系,但这种亲密感不包含与性或身体亲密有关的含义。

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称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孤独感: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一般而言,短暂的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个人体格失常。

情绪能力:情绪能力(emotionalcompetence)也叫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青少年识别、理解与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能力是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品质。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对于情绪反应、体验、唤醒及表达进行监控、调整和修正,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了个体良好的适应性。

在教育中要帮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

8.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陕师大《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及详细答案

陕师大《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及详细答案

陕师大《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及详细答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 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按照皮亚杰的划分,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第2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A 自我意识高涨B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C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D 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第二反抗期形成的原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生理方面是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方面是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社会因素方面是产生独立自主的人格。

第3题少年期正处于( )。

A 第二反抗期B 第一反抗期C 自我意识成熟期D 自我同一性确立期【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时。

第二反抗期是在少年期。

第4题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 )。

A 关注国家大事B 关注异性C 关注自己身体形象D 关注人际关系【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相貌、体态,注意服装仪表风度,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

第5题某男生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只好选择了一所职业高中求学,看着自己的同学分赴市区各个重点高中,面对自己遥远渺茫的前程,他感到自卑而生出自暴自弃的念头。

他这种自我意识属于( )。

A 自我肯定型B 自我矛盾C 自我萎缩型D 自我扩张型【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自我意识有5种类型,自我萎缩型的高中生是“理想的我”没有形成,同时对“现实的我”又极度不满。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以下哪个阶段属于青春期?A. 6-12岁B. 13-18岁C. 19-25岁D. 26岁以上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 自主性与羞愧、怀疑B. 成就感与自卑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3. 中学生抑郁症状通常表现为:A.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B. 过度活跃、精力充沛C. 食欲不振、体重增加D. 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4.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通常经历以下哪个阶段?A. 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去自我中心期B. 自我中心期、去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C. 客观化期、自我中心期、去自我中心期D. 去自我中心期、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5. 关于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影响B.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C. 同伴关系只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D.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6.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教师的评价和鼓励B. 家庭的经济状况C. 个人的外貌和性格D. 过去的成功经历7. 在中学阶段,以下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社会文化D. 个人生理变化8. 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不包括:A. 学习压力B. 人际关系困扰C. 生理变化导致的情绪问题D. 未来职业规划的困惑9. 教师在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时,以下哪个做法最合适?A. 直接给出解决方案B. 鼓励学生自己表达和解决问题C. 忽略学生的问题,继续教学D. 过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教学进度10. 关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下哪个描述是准确的?A.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完全成熟B. 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小,稳定性较高C.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D. 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11. 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出现在哪个阶段?B. 儿童期C. 青春期D. 成年早期1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哪个阶段主要面临“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A. 婴儿期B. 儿童早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13. 在学生心理发展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关键因素?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4.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C.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15. 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哪两个方面?A. 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B. 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C.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D. 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1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学校中追求满足的最基本需求是哪一层级?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归属与爱的需求17. 以下哪个方法不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A. 认知重构B. 情绪表达C. 行为矫正D. 个人成长记录18.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A. 家庭氛围B. 家庭经济状况C.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D. 学生的个人性格19.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教师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B. 心理问题的诊断者C.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D. 学习成绩的提升者2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 自主性与羞愧、怀疑B. 成就感与自卑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21. 在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B. 发展基本的阅读技能C. 掌握基础数学知识D. 提升体育竞技能力22.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C. 改善学生的社交技能D. 以上都是23.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C.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4. 中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A. 焦虑B. 抑郁C. 自卑D. 强迫症25. 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行为的监控者C. 情感的支持者D. 以上都是2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A. 认知重构B. 情绪表达C. 行为矫正D. 药物治疗27.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 对身体形象的自我关注增加B. 对同伴关系的重视C.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不断提高D. 以上都是28.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说法是?A.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治疗心理疾病B.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C. 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D. 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29. 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哪个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A. 青春期B. 少年期C. 儿童期D. 幼儿期3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危机是什么?A. 信任对不信任B. 自主对羞愧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 亲密对孤独二、问答题1. 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青少年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1.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问题1: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和了解?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在生气的时候能否冷静下来思考并控制自己的行为?答案:是()否()2. 社交互动能力- 问题1:你是否喜欢与他人一起进行团体活动?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冲突?答案:是()否()3. 学习压力和应对- 问题1:你是否对学习充满动力且能够有效应对学习压力?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答案:是()否()4. 自信心与自尊心- 问题1:你是否对自己充满自信并积极面对挑战?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答案:是()否()5. 健康心理与适应能力- 问题1:你是否关注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和适量锻炼?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从中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答案:是()否()6. 职业规划与未来展望- 问题1: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目标?答案:是()否()- 问题2:你是否具备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行动?答案:是()否()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初步了解你在不同心理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请根据自己的回答评估和思考,如果发现了某些方面需要改进与提升,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或咨询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要牢记价值成长的重要性,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7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7

第七讲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作业第七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做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也很少表现出兴趣。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相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或者说,自我概念是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体验。

3.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4.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5.心理延缓期: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

6.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危机.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勤奋对自卑是哪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任务?(A ).A.学龄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初期 D.幼儿期2.认为自我的变化是文化中所定义的角色或地位的变化,通常与个体的生理及社会性知识的变化相对应,这一理论范式是指(C )。

A.历史研究范式 B.社会历史范式C.社会文化范式 D.历史文化范式3.从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中来评价自己并由此内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是指(A ).A.外部自尊 B.现实自尊 C.内部自尊 D.基线自尊4.自我同一性的解构发生在(A ).A.11-14岁 B.15-17岁 C.18-22岁 D.23-25岁三、填空题1.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对自我的终生发展进行了最为细致的描述。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辅导试卷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辅导试卷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辅导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前期D. 学龄前期2. 儿童在()岁左右开始形成性别认同。

A. 2-3B. 3-4C. 4-5D. 5-63. 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的阶段。

B.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叛逆的阶段。

C.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需要大量关注和支持的阶段。

D.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探索和发现的阶段。

4.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性?A. 儿童先学会爬行,再学会走路。

B. 儿童先学会认字,再学会计算。

C. 儿童先掌握具体的实物知识,再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D. 儿童先学会观察,再学会思考。

5.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方法D. 文化背景6.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儿童自尊发展的阶段?A. 自我中心阶段B. 主观自我阶段C. 社会自我阶段D. 心理自我阶段7.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青少年应对压力的方式?A. 青少年会寻求成人的帮助和支持。

B. 青少年会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

C. 青少年会表现出逃避行为。

D. 青少年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8.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A. 儿童的情感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B. 儿童的情感比较丰富,但不够稳定。

C. 儿童的情感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

D. 儿童的情感比较内敛,不太愿意表达。

9.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A.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社交技能。

B.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社交技能。

C. 儿童在学校中学习社交技能。

D. 儿童在家庭中学习社交技能。

10.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A. 焦虑症B. 抑郁症C. 双相情感障碍D. 精神分裂症11. 儿童在哪个阶段会经历身心发展的快速发展期?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前期D. 青春期12. 儿童自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早期生活经历D. 亲子沟通13. 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A. 自我认同困扰B. 情绪管理问题C. 人际关系问题D. 学业压力14.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能力。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答案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答案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

二、选择题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 )。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2.( B )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D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 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6.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 ( D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7.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C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8.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 C )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9.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三种教养模式,以下哪个不是以上的教养模式 ( B )。

三、简答题1、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_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二讲答案

_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二讲答案

第二讲练习题张瑞(124910)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1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期是在10岁至15岁之间,即青春期。

2.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4.激素: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并渗入血液或淋巴,从而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化学物质。

5.睡眠模式:个体睡眠时间的安排与分配。

6.早熟与晚熟: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快称为早熟,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慢称为晚熟。

7.第二性征:与生殖没有关系的但是区别性别的主要特征。

8.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9.身体意象: 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10.饮食障碍: 饮食障碍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在(A )。

A.青春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2.青少年的脑电波,尤其是(),在13~14岁时出现第二次飞跃,这说明大脑机能逐渐发育成熟。

3.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B.胆固醇C.五羟色胺D.激素4.经历青春期会导致女生的(C)会适度降低。

A.学习能力B.情商C.自尊D.学习成绩三、填空题1.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生长突增、第一性征的发育、_第二性征的发育身体结构的变化、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

2.到青春期时,脑和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逐步成熟完善,为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 情绪波动大B. 认知能力迅速提高C. 社会性行为增多D. 身体发育迅速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A. 焦虑B. 抑郁C. 自卑D. 过度自信答案:D3. 青少年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为:A. 依赖性增强B. 独立性增强C. 社交性增强D. 竞争性增强答案:B二、判断题1. 青少年期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对/错)答案:对2.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完全消极的,需要完全避免。

(对/错)答案:错3.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

答案: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包括:情绪波动大,认知能力迅速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对同伴关系的依赖性增强。

2. 青少年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答案: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参与体育活动以释放压力;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感受;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他发现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与父母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问题:请分析小明可能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小明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学习压力、焦虑情绪、社交焦虑等。

建议小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首先,与父母和老师沟通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压力;再次,参与一些兴趣爱好活动,以放松心情;最后,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期是一个心理变化复杂且关键的时期。

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1.⼼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理发展阶段是指按⼀定的标准将个体⼼理的发展划分为⼏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有⼀定程度的可变性。

⼼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或过低,措施不能成⼈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发展的前⾯,以促进年龄特征在⼀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理科学的⼀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的材料。

2.实践意义:⼀⽅⾯,可以为初、⾼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教育、教学⼯作效率。

另⼀⽅⾯,青少年⼼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修养,培养⾼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有⼀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定年龄阶段的⼤多数⼉童总是处于⼀定的发展⽔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理特点。

⼼理发展的⽔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理的发展有⼀个随年龄的增长⽽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且可以改变。

免费师范生硕士第一学期作业《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考试

免费师范生硕士第一学期作业《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答: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答: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

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哲学、文化和女性主义研究。

这个词虽然经常在媒体出现,但相关的学科和媒体也没有对定义达成共识。

在心理学中,它往往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态度,这个概念是用来讨论各种疾病和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其他饮食失调、身体变形症(BDD)、身体完整认知失调(BIID)和各种中风后的状态。

身体意象问题也在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虚无妄想综合征(Cotard delusion)中显现出来。

身体意象经常与身体图式(Body schema)混淆,后者涉及控制姿势和动作。

3.认知发展答: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4.假想观众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9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9

第九讲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与教育第九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同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交往的重要体验。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3.同伴群体:群体是一个总括结构,是基于共同声誉之上的集合体,比非正式的友伴群规模要大,成员之间并非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互动。

4.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5.同伴接纳:反映的是不同结构团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与否,是接纳还是排斥.6.同伴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

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

7.亲密感: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依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我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8.异性友谊:从性别单一化到性别的混合,出现二元性别友谊.9.友谊观:友谊观是指个体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10.同伴文化:具有排他性,拒绝与自身共性不相容的特性,以维护自身的独特性和统一性.11.同伴导向:青少年对同伴有着很强的感受性,同时寻找同伴支持、指导,同伴一致性水平很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C)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同伴经历 B.同伴影响 C.同伴关系 D.同伴接纳2.( B)就是二元互动的典型表现。

A.亲密 B.友谊 C.爱情 D.交谈3.群体是互动着的、彼此有着某种程度交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下列不属于群体特性的是( D ).A.内聚力 B.平等性 C.异质性 D.规范性4.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专题一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可多选)1. 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A.彪勒B.古迪纳夫C.何林渥斯D.皮亚杰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林崇德B.朱智贤C.刘儒德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A.消极、冷漠、B.任性、幼稚C.反抗、自高自大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矛盾冲突型B.亲密和谐型C.疏远平淡型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个体社会化过程3.毕生发展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论述题1.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A5.C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1第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1第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填空题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

(B )A. 学前期B. 小学C初中 D.高中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A. 学前期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A.儿童早期B.学前期C.青春期D.成年期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D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特D.维果斯基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B )A.认知发展理论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

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2。

身体意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也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4。

假想观众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

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2)理智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

(3)审美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

(4)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4. 理论知识 5.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1.青年期(也称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是()。

A.15、16~25岁B.17、18~28岁C.17、18~35岁D.17、18~45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青年期的心理发展2.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形容人生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

A.青春期B.青年期C.童年期D.中年期正确答案:B解析:斯普兰格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是为了生存而诞生,第二次是为了生活而诞生。

知识模块:青年期的心理发展3.身体各系统生理机能,包括感知能力、心肺功能、体力和速度、免疫力和性功能等都达到最佳状态的时期是()。

A.童年期B.青春期C.青年期D.中年期正确答案:C解析:从生理上讲,青年期个体的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包括感知能力、心肺功能、体力和速度、免疫力和性机能等都达到最佳状态,疾病的发生率最低,进入身体健康的顶峰时期。

知识模块:青年期的心理发展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而立之年”相当于()。

A.青年晚期B.成年早期C.成年中期D.成年晚期正确答案:B解析:成年期可分为成年早期(24-35岁);成年中期(35—60岁)和成年晚期(60岁以后)。

通常所说三十而立,说明人的年龄到了近三十岁左右,可见30岁的人处于成年早期。

知识模块:青年期的心理发展5.在成人阶段中,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为()。

A.缓慢上升B.缓慢下降C.基本保持相对稳定D.U型曲线正确答案:B解析: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因此在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进入成人期后,其随着各项神经系统机能的衰退而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知识模块:青年期的心理发展6.在成人阶段中,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A.缓慢上升B.缓慢下降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倒U型曲线正确答案:A解析:晶体智力是与掌握社会文化经验有关的,因此可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D )A. 里比多B. 认知发展C. 内分泌D. 人格特征■ G.Sta nleyHall^_B_来解释儿童心理发展A. 白板说B. 复演说C. 格式塔D. 成熟势力说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标志是(D )A. 机械记忆B. 理解记忆C. 无理解记忆D. 有意识记忆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 反射练习时期B. 习惯动作时期C. 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 感知行动时期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A )A. 反射练习时期B. 习惯动作时期C. 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 感知行动时期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A )A. 思维发展水平B. 人格发展水平C. 情感发展水平D. 自我发展水平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A)A. 感知觉B. 记忆C. 思维D. 动作.(B )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一反应的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 成熟势力说B. 行为主义观C. 精神分析论D. 相互作用论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C)A. 社会心理学B. 比较心理学C. 个体心理发展学D. 民族心理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_C—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A. 感知动作阶段B. 自我中心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皮亚杰研究儿童品德发展过程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C )A. 角色扮演法B. 道德两难故事法C. 对偶故事法D. 移情训练法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的阶段是(D )A. 口唇期B. 肛门期C. 潜伏期D. 性器期发展心理学中的临床法是心理学家(B )最先有效使用的方法。

A. 达尔文B. 皮亚杰C. 普莱尔D. 高尔登空间知觉不包括(D )A. 形状知觉B. 深度知觉C. 方位知觉D. 时间知觉(D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5.分析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1.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身体的生理变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2.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发生作用的。

(二)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早熟与晚熟是青少年在发育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育的实际速度上的差异。

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相对有利。

极的社会态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无法控制的感觉。

的感觉,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自我概念。

展比较平稳的人际关系,会有较多的焦虑以及自我怀疑。

(三)特定生理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四)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1.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2.对自己向往和爱慕异性那种比较特殊的感受或体验的领会和理解。

3.青少年性意识萌发的特点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青少年心理发展属于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积极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1)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等速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不同的心理内容,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

(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7.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参考价值)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婴儿期)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个体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

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守恒概念的形成;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出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所思所想的去自我中心,以及具体逻辑推理并使其序列化的能力形成。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初中)个体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或命题推理。

评价: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存在阶段过渡的特殊性。

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

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对教育的参考价值: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尽量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及解题思路;第二,对于答错的学生,应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景下,说明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8.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1.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

人的心理的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的制约。

社会因素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

2.内化与语言: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很关键的中介和工具作用。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发:1.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应该将学生置于“由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在教师的辅助下学习新知识。

2.实施支架式教学将学习者看做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的帮助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和支持,应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3.组织不同智力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任务完成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范专家或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

9.如何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1)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4)重视教师的指导性语言对学生观察的作用10.分析说明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成因:1)生理因素2)学习因素3)人际交往因素青少年建立健康情绪的途径:1.对青少年的批评和表扬应适时、适度;2.建立具有温暖、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和校园文化;3.向青少年介绍情绪自我调试的方法,例如:理情疗法: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把他们的非理性信念更正为理性的信念。

理情行为疗法致力于使来访者建立三种类型的接受:(1)无条件接受自我(2)无条件接受他人(3)无条件接受生活行为放松疗法: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

环境调适法4.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1)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追求2)学会适应—能理性的适应生活3)学会宽容—保持宽广的胸襟4)学会愉悦—能寻找身边的快乐11.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掌握人格教育的技术:包括支持技术,和认知矫整技术、行为矫整技术(3)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4)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5)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6)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12.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包括: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1)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4)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理论的启示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