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之三)》教学设计-优质课精品-鲁教八下-2018新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0

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写作背景2.通过查阅工具书,准确朗读诗歌。

3.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4.理解诗意,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意,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首先要做到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1、查阅资料介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年)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

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

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友人。

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

诗歌创作具有盛唐诗歌的特质。

(一)困守长安十年(746—755年)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

贫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

诗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转为深沉。

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二)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年)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

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

许多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独特成就。

2017-2018学年度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

羌村三首(其三)预习案学习目标:1. 通过查阅工具书,准确朗读诗歌。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战乱给黎民苍生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诗歌内容。

3. 理解诗意,品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预习过程:一、知人论世,查阅资料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二、熟读《羌村三首》(其一)、《羌村三首》(其二),了解前两首内容,为整体把握《羌村三首》这组诗做准备。

【其一】【其二】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译文【其一】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上,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三、反复地读《羌村三首》(其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概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

<羌村三首(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描绘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把握”叩,儿童,斗争”等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描绘的场景,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作者的经历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问区分盛唐与中唐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诗人在其中经历了什么?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朗诵停顿.
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内容.
3.明确写作背景: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乡亲盛情的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三.探究阅读
1.诗中描绘了哪几个场景?(引导完成整体把握)
四个场景:庭院景象,父老来访,席间交谈,长歌悲叹.
2.四个场景画面可以如何描绘?(引导完成内容理解)
(1)群鸡争斗,庭院热闹(2)父老几人,携酒慰问
(3)战争未息,田地荒芜(4)愧对深情,长歌悲叹.
3.诗中有哪些特殊的名词和动词?
理解"儿童,兵戈"和"斗争,叩,愧”的用法和意义.
四.整体感悟
1.诗中四个场景描写反应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向往____惊喜____悲伤
对和平生活地向往,对父老乡亲地谢意,对动荡时局地悲叹.
2.朗诵比赛(比谁最先背诵成功)
五.教学小结
准确把握作者的生活经历对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人的情感是极为关键的,风格就是经历风雨之后形成的固有品格.。

羌村三首2

羌村三首2

《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通过查阅工具书,准确朗读诗歌。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战乱给黎民苍生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诗歌内容。

3. 理解诗意,品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诗歌方法和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加之,六三〇中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城镇户口,家庭条件优越,所以学生难以理解黎民苍生的辛苦贫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反复诵读,并借助角色表演、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继而结合背景理解感悟。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查阅资料,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战乱给黎民苍生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品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视频导课: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

公元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

于是诗人有机会回羌村探望家小,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羌村三首(其三)》,跟随杜甫,了解他这次回乡经历。

(多媒体播放大唐开元王朝:安史之乱_clip.mp4,引作品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板书课题:羌村三首(其三)作者:杜甫二、出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学习目标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播放课件: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

(①读准字音,把诗读顺畅。

②再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集体诵读。

(3)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体意思,发挥想象,简单说说诗歌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2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教案设计预习要求:1.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经历。

2.整理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过的杜甫作品。

3.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朗读诗歌。

4.逐词逐句赏析内容写法。

学习目标:1.教师引导下,学习抓住主人公经历,性格背景揣摩主人公情感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注释,利用资料,紧扣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抓住前后文之间关系理解诗意,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语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教师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出1.背景资料: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2.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狂放不羁的一面,其诗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性格遭际和审美理想,形成“沉郁顿挫”风格。

作诗三千多首,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诗圣”。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关心时事政治,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抨击时弊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16

《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与创作;2.掌握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篇目的讲解讨论,我们要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忧患意识,欣赏领略杜甫精湛的创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在读诗中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忧患意识,欣赏领略杜甫精湛的创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的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已经学习了九年,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很多名句我们随口就来,下面我们进行一项诗词对接练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以上这些名句都是出自杜甫之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走进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

二、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河南巩县。

肃宗时,官左拾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称杜拾遗,杜工部。

一度住在长安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杜少陵。

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被尊为“诗圣”。

1.读书壮游时期(0-35岁)——诗歌创作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诗歌的内容,主要是表现个人生活和描写自然山川,少年气盛,充满活力,最著名的有《望岳》等,《望岳》是杜诗最早的一首。

——全诗无一“望”字,但空间由远而近,时间从朝到暮。

青春、蓬勃的朝气及对一切事物的雄心壮志。

这一时期的经典诗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诗歌创作的开拓期这时期理想受挫,生活困顿落魄。

但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开始以诗歌直接反映现实,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从多方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杜甫思想的转变和成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20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以<羌村三首>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省中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和主要考点。

2、在教师的引领下,鉴赏课内古诗《羌村三首》(其三),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3、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自己独立阅读并鉴赏课外古诗《羌村三首》(其一)、(其二)。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诵读法;2、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命题趋势分析江西省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型都为选择题,内容都来自课外。

古诗词鉴赏涉及的主要考点:理解和把握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赏析诗词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法本课以杜甫的《羌村三首》为例,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二、考点分析三、方法指导四、背诵并引导学生鉴赏《羌村三首》(其三)1、观文题,你可得知哪些信息?2、知作者——了解杜甫3、背景知识介绍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4、展示注释5、鉴赏诗歌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是(A、B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是(B、D )五、运用以上所学到的方法,学生自读《羌村三首》(其一、其二)并鉴赏(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释:日脚: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像是太阳的脚。

妻孥:妻子和儿女。

世乱:即安史之乱。

嘘唏:哽咽,抽噎。

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归客千里至”写出了有客人远道而来,暗含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 后八句描绘了与妻孥见面、邻人围观和夜阑秉烛对坐三个画面。

C.首句描写了傍晚时分,赤云满天,峥嵘万状,日光透过云缝照射到大地上的绚丽景象。

D. 全诗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八年级羌村三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羌村三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羌村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羌村三首》的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意象、结构等。

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在战乱中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古代战乱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出课题《羌村三首》,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以及《羌村三首》的创作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歌大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羌村三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回到羌村时所作,描写了他与家人重逢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4、诗歌解读(1)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柴门”“鸡黍”“儿童”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初中语文_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羌村三首(其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用对比的方式描绘画面,体会战争带来的危害。

3.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表达的沉郁苦闷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画面描绘,切身感受安史之乱带给百姓的灾难。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设计安排:1.解决疑难字词。

2.用提问问题的形式梳理诗文情节,梳理出基本情节和作者的情感。

3.画面描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描绘画面:一组同学用金黄/成熟/汗流浃背/丰收/喜悦等词语描绘老百姓的丰收场面;二组同学用枯干/荒芜/凄凉等词描绘黍地无人耕的场景;三组同学用乌鸦惨叫/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等词来描绘儿童尽东征的场面.4.回忆以前的作者的诗句,体会作品表达的“深情”。

5.朗读贯穿全篇,充分朗读。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是中国文学阆苑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常使后人为之心驰神往,翻开有关唐诗典故的页码,我们总会看到一个乱世中的孤寂背影,因忧国忧民而劳累的疲惫不堪,他就是杜甫。

说起他,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尘封的记忆,(从简介生平和著作等方面来说说你眼中的杜甫,大屏幕显示)(生回忆)刚提到《望岳》,大家齐背《望岳》,要读出豪情。

为什么会有风格的变化呢?(出示背景)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羌村三首》(其三),听听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旷世之声,以期和他进行穿越千年时空的内心交流。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

2.参考课下注释,30秒速记大屏幕上字词的意思,然后老师提问。

(叩、柴荆、问、浊复清、兵戈、儿童、愧)3.再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文意。

4.师提问:说说读后留给你什么感受?带着读后的感受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三)学习探究1.赏析一二句: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一种农村特有的动物?他们以怎样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明确:群鸡、乱叫、斗争师问:农村有这么多的动物,为什么单选鸡呢?出示背景:略明确:一语双关,指农舍里的鸡在乱叫,斗争;又指安史之乱后动荡的时局。

《羌村三首》(之三)PPT课件13精选教学PPT

《羌村三首》(之三)PPT课件13精选教学PPT

很多年之后,在一本介绍大西北特产 名胜的 旅游手 册中, 我读到 了锅盔 的来历 ,大致 有两种 版本, 其一是 说,在 群雄逐 鹿的战 国时期 ,一日 秦军与 敌鏖战 正酣, 因敌众 我寡, 难以招 架,溃 退中竟 连行军 锅灶都 丢了, 当时有 一位相 当于今 天部队 中军需 股长的 小官发 现,以 头盔为 锅,将 和好的 面粉放 进去烤 ,这种 简便显 行的方 法刹时 传遍全 军,士 兵食后 ,精神 大振, 一举大 获全胜 ,这锅 盔也因 此而得 名;还 有一个 版本, 是说秦 始皇修 筑万城 长城, 孟姜女 的丈夫 杞良也 被迫充 工,在 一个秋 风瑟瑟 的夜里 ,孟姜 女想到 夫君衣 单腹饥 ,于是 赶制了 几件冬 衣,因 为路途 十分遥 远,普 通的食 品无法 久存, 就烙了 锅盔。 等到了 长城脚 下,孟 姜女方 知丈夫 已死去 多日, 顿时柔 肠寸断 ,悲痛 愈绝, 直哭得 感天动 地,竟 使长城 坍塌了 八百里 。后来 ,人们 为了纪 念两人 忠贞不 渝的爱 情,便 爱屋及 乌,连 锅盔也 广为流 行,后 来也就 成了关 中地区 饮食文 化的一 个代表 。
院门前的那片槐花林开得正艳,当年老 磨房的 毛草棚 子已经 塌了, 露出了 漆黑的 老房梁 ,孤单 地注视 着这片 槐花林 。当年 为全村 人服务 的老磨 盘还在 ,它站 在岁月 的尘埃 里,孤 独地守 候着村 庄,见 证着村 庄的历 史。
岁月流转,季节变换,每当我忆起故乡 的槐花 香,弟 弟那可 爱的笑 脸就会 在我的 眼前闪 现。可 一切都 已成为 过往, 想起弟 弟的离 去,我 的心总 会涌现 出无比 的疼痛 。一串 串洁白 的槐花 像一串 串美丽 的风铃 旁若无 人地绽 放着, 风拂过 ,阵阵 花香扑 面而来 。一簇 簇槐花 ,调皮 地掩映 在嫩绿 之中, 若隐若 现,密 密匝匝 的槐树 枝,向 天空延 伸着, 好像就 快划破 天际。 阳光下 ,一串 串洁白 的槐花 开得肆 意而张 扬,一 阵风吹 过,吹 得槐花 “沙沙 ”作响 ,我仿 佛听到 了弟弟 甜美的 歌声;仿 佛看到 了我们 一起在 槐花树 下捡拾 落花情 景。大 朵大朵 的洁白 被风吹 掉了, 我们同 时伸手 想要接 住它, 却又同 时缩回 ,然后 你弯腰 捡起… …一切 都好像 还在眼 前,是 那么的 亲切自 然,那 么的轻 柔温暖 。

羌村三首教案

羌村三首教案

羌村三首教案教案标题:羌村三首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羌村三首》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羌族文化与传统;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羌村三首》的内容和意义;2.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欣赏古代文学作品;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羌村三首》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1. 课文《羌村三首》的复印件;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音频等;3. 学生的诗歌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音频展示羌族文化和传统,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羌族文化了解多少?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羌村三首》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 提问:你们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何理解?你们认为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是什么?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如韵律、修辞手法等;2. 引导学生分析《羌村三首》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3. 提问:你们认为《羌村三首》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四、创作与表达(20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羌族文化相关的诗歌;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3. 提问:你们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有何体会?你们的作品表达了哪些羌族文化的特点?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羌族文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和对羌族文化的理解;2. 邀请专家或羌族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羌族文化和传统。

注: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羌村三首教案

羌村三首教案

羌村三首教案【篇一:羌村三首教案】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 ?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 怪我在 ??直到惊定 ?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喜达行在所》?。

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羌村三首(其三)》研讨课教案_8

羌村三首(之三)教学设计【目标导航】1、查阅资料,准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赏析讨论,使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忧患意识。

3、欣赏领略杜甫精湛的创作技巧,体会诗歌中感时伤乱的思想感情。

【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与创作;2、掌握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通过本诗的学习,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沉郁顿挫的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阅读1、读准字音。

2、注意朗诵的节奏、重音和抒情效果,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三、背景简介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身陷被叛军沦陷的长安。

被叛军俘获。

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赶往朝廷所在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担任谏官。

因为兵败陈陶斜的房琯辩护而得罪唐肃宗,肃宗在政治上开始疏远他,让他回乡探亲。

此时离他离开鄜州已有十个月之久,当时兵荒马乱,哀鸿遍野,杜甫带着政治上的失意,怀着对家人的思念赶回羌村探亲。

这三首诗写的就是他此次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断。

四、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体意思。

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五、细读诗歌,思考:1、全诗展现了几个场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从父老的言行中你知道到了哪些内容?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品悟)3、结合你的理解,请解释“愧”字的含义。

六、分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讨论“歌罢仰天叹”一联中,杜甫“叹”什么?“四座”为什么会泪纵横?七、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本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八、背古诗比一比,看谁背得快,背得准。

九、拓展延伸面对杜甫,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挥。

十、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杜甫的其他诗作,摘录到学读书笔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村三首(之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阅工具书,准确朗读诗歌。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3. 理解诗意,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查阅资料介绍作者。

2. 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二、读古诗
1.读准字音,把诗读顺畅。

2.再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懂诗意
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体意思。

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四、知内容
读古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悟诗情
从人物的言行中你知道到了哪些内容?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品悟)
六、背古诗
比一比,看谁背得快,背得准
七、拓展延伸
面对杜甫,你会说些什么?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