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2018年春部编人教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优质公开课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端”“粽”等13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两个新偏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午”“真”“米”等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美滋滋”等词语。

3.抓住描写粽子的语句,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包粽子的习俗和来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难点:抓住描写粽子的语句,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包粽子的习俗、来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分散识字1. 师简笔画粽子,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东西你一定见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 学生说一说对端午节的了解。

(课件出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图片。

)3.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学习生字“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立字旁。

两手作“端东西”的动作,拓展带立字旁的字;分析示范书写“午”字,与“牛”作比较;学习“粽”字,认识米字旁,引发学生发现“米”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作者记忆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用横线画下来,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3.集中识字:出示文中的部分生字。

(1)学生自读。

(2)同桌合作读生字,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读通、读顺。

(2)认识“节、总、锅”等生字。

①出示句子,生读句子,标红生字再读。

②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节”字,“节”金文字形为“”,上面是竹字头,说明这个字最初和竹子有关,竹子是一个一个节点,各段连接处有环状突起,这个突起的部位就是竹节,后来“节”字衍生出“季节”“节日”“节气”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内容,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教案、黑板、粽子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端午节和粽子有关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和句子。

2.请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主题。

第三步:学习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

2.学生绘制端午节和粽子相关的图片。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粽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课堂延伸
1.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粽子或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和粽子的视频资料。

六、家庭作业
1.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背诵关键句子。

2.鼓励学生向家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端午粽》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学习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书写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此外,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也应该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端午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端午粽的制作和食用习俗,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和故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觉得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制作端午粽的模拟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活动体验。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书写与运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书写生字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结构。
-课文的深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入理解存在难度,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情感体验与表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教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4.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豆的第一横要短
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 “午、节”等7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把《端午粽》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2018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ppt课件

2018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ppt课件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4、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 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 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6、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 做的呢?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 爱国诗人屈原。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7、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 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赛龙舟、挂香包等。 8、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 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 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图解结构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爱国之情
一、导入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都做什么? 吃粽子,赛龙舟。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四个自然段。 2、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3、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啊? 红枣、蜜枣、豆沙…… 4、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 粽子啊? 红枣、红豆、鲜肉。
10
端午粽
预习检查
1 指名朗读《10端午粽》。 2 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资料宝袋
屈原,字灵均,汉族, 战国末期楚国人。屈 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他创立 了“楚辞”这种文体, 也开创了“香草美人” 的传统。代表作品有 《离骚》《九歌》等。
字词乐园
端 米 肉 念
粽 间 带
节 分 知
总 豆 据
字词乐园
十分:非常。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美滋滋:形容心里高兴而在脸上表现出 很得意的样子。 纪念:深切怀念;思念不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1.这是一个长句子,请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谁的朗读可以让我们听明白粽子的最外面是什么,里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试试吧!
2.这么长的句子都能读好,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吗,他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秘密的,如果学生听出了停顿,评价,你太善于倾听别人发言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能给我们读读吗?如果学生没有读准确,要想读好长句子,要做到正确停顿,下面老师读,请你认真听,学会了吗?自己读一读,谁来试试。
教案序号:课题:10.端午粽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字、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豆、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七个字。
2.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这么多花样的粽子,不仅我们吃,还分给邻居吃呢。
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这也是一个长句子,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试着读读吗?
同桌俩人读——指名读
评价:停顿找得准确,长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个句子中还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会写字呢。“分”,这个分字在前边也出现过,在哪儿?快找找。学生发言后,出示: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你能给十分换个词吗?(特别非常格外)这十分的分和分给的分是一个意思吗?(不是)

1.这么好吃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
谁找到了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啊?我们看看谁能一次找全。
(出示: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读词,读准“肉、豆、粽”。
真棒,一下就都找全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 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长zhǎnɡ大dà了le我wǒ才cái知zhī道dào,人rén们men端duān午wǔ节jié吃chī粽zònɡ子zǐ,据jù说shuō是shì为wèi了le纪jì念niàn爱ài国ɡuó诗shī人rén屈qū原yuán.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公开课教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下第10课,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从煮一锅粽子到咬一口粽子再到拎一篮粽子,文章写的是粽子,要体现的是外婆的智慧和对我们的爱,以及端午吃粽子这一传统俗。

作为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第一、二两个自然段,重点是第二段,这一段共3句话,主要介绍端午粽的样子、香味和味道。

我从看粽形、闻粽香、尝粽味三方面入手,进行词语教学、朗读指导和语言训练。

第二自然段中叠词出现概率比较高:“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在增加文章的节奏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朗读难度。

教材也是首次提出“读好长句”的要求,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通过内容分解:从词到短语,从短语再到句子层层递进,进行句子的朗读指导和学生的语言积累。

而在介绍粽子时是按从外到里的顺序,文本中有“里面、中间”两个方位词,但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具体我通过读一读、理一理、说一说,借助句式训练等方式架设梯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为低段教学重点之一的识字写字我采用随文指导,本课时6个生字有的侧重正音,有的侧重比较,还有的从字理来了解意思,并通过儿歌创编的形式来巩固,并作为指导和评价的标准。

2、讲授目标(一)认识“端、粽、节、总、米、间”6个生字,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初步读懂介绍粽子时的顺序和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三)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风尚惯,初步感触感染外婆内心的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讲授筹办(一)PPT生字卡片词语贴卡(二)学生对端午俗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聊端午大屏幕滚动播出端午节的相关举动(挂香囊、点雄黄、吃五黄、XXX……)学生一边看照片一边说看到了谁在干甚么?(教师恰当进行说明注解)(二)导入新课知端午1.图片激趣,揭题认字(1)比较学“粽”字:(出示包粽子图)说说谁在干什么?识记“粽”字:知道粽子是用糯米做的,熟悉米字旁。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学校:罡城镇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黄静
宁阳二十中学胡秀菊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端粽总间肉带知据念
2.趣味识字:
猜谜语:门中装着一个太阳(间)
常规识字:
比一比:总念内肉
加一加:分、真、念、间
组词:端知据
3.易读错字:
字形相近:牛午内肉
平舌音:粽总翘舌音:肉知
4.多音字:分间
5.应会写字:午节叶米真分豆
(1)写正确:午真分豆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真分豆
②指导要点:
真:横画较多,应写均匀,末横为主笔,稍长。

分:上部八撇捺舒展;下部刀横折钩内收。

豆:上横短,下横长,点、撇呼应,且书写要紧凑。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端午节箬竹叶裹着糯米煮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清香又黏又甜花样美滋滋邻居据说纪念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清香美滋滋
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件演示法
(二)重点问题:
1.练习说话:除了还有。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认识外婆的善良、勤劳,懂得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立米2个部首。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端午粽的由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 微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  微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微课教学设计一、1.认识端午节,知道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3.了解去关于屈原的故事,激发对屈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识端午节,知道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教学难点:了解关于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屈原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端午节吗?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吗?请大家睁大双眼看白板,竖直耳朵听老师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谈话质疑导入,激发学生值和了解端午节的兴趣。

)(二)认识端午节。

1.出示课件。

老师讲,学生边看边听,认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龙节,正阳节等。

2.了解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认识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由来,开拓学生课外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1.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端午节习俗一:门前挂菖蒲,艾叶。

2.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端午节习俗二:放纸鸢。

3.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端午节习俗三:赛龙舟。

4.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端午节习俗四:吃粽子。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图文结合了解端午节习俗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各种关于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了解关于屈原的故事,谈感受。

1.过渡语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习惯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吗?老师这有个故事是关于为什么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2.出示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说一说看完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后的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屈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环节设计,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屈原的热爱之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反思
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
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A.从外到内b。

从内到外)
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
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

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

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
2.前言字,做字卡。

(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