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介绍本文档整理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和声学等领域。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课程内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涵盖以下内容:1. 力学:包括运动学、力学定律、质点运动、牛顿定律、动量守恒等。

2. 电磁学:包括电场、磁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理想气体定律等。

5.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这些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清晰的讲解和解释。

2. 实验实践:通过进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3. 计算练:通过大量练题和计算题,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物理问题。

5.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定期测试:通过定期测试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研究进度。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朋友,你是否知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包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

下面,请随我一起,进入多彩的物理世界。

马路上的物理现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站在马路旁,当一辆鸣笛的汽车向我们开来时,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呢?我们知道,声音是一种波,由于声源产生的声波能引起人耳膜振动。

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人听到的音调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1、波源接近观察者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观察者接近波源观察者接近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观察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观察者和波源没有相对运动在波源和观察者没有相对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个完全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他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光波,电磁波等等。

多普勒效应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的用处。

例如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又称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成为红移。

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成为蓝移,并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运动的方法。

研究完了多普勒效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光的其他现象。

晴天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晚霞为什么又红又黄?太阳光先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层的空气与水蒸气,会把阳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发射,这叫做散射。

空气分子对波长越短的光,就越容易散射。

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的蓝,靛,紫光就被散射,在地球上日间的人(B 点)看到这些散射光,天空就呈蔚蓝;红,橙,黄光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就能通过较厚的大气到达A 点(黄昏),所以A 点的人看到红橙黄的晚霞。

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固定材料自选(如长型木条等) 、刻度尺、螺丝钉 四、制作过程: ( 1) 选用五根长形木条, 其中四根代表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 一根代表合力边。 ( 2) 利用刻度尺、 小刀和钢笔在相邻两条木条上按一定的比列标出刻度, 代表
力的大小。 ( 3) 用( 2)步的方法同样标出代表合力的木条的刻度,代表合力的大小。 ( 4) 分别在木条的链接处利用螺丝钉将木条固定住(仍可以活动) ,模型如图
.3.
六盘水市第一中学 ★★★ 校本开发
物理与生活
(上图是我校兴趣小组学生所作模型展示) ( 5) 通过改变两根木条 (代表两个分力) 的夹角,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合力的改
变情况,通过刻度可以计算出合力的大小,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堂评价
A
B
C
D
自我评价
学习态度:
A
B
C
D
教师评价
实A
B
C
D
自我评价
(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
置 O,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用铅笔记下 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 F1和
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的图示。
( 5)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到,例如:一辆汽车行驶在大桥上,桥面会产生形变,用钢丝悬挂一个苹果,钢
丝也会发生形变, 这些都属于微小形变, 不容易观察, 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微小
形变,可以通过某些实验装置来验证其存在。
物理中很多概念是抽象得让人无法想象,譬如说“力” ;物理中的很多现象 不明显,肉眼是看不到的, 譬如说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我们都难以想象桌面发生了 形变——向下弯曲。 那么这种微小的形变我们必须想办法看到它, 这也就给我们 提出了实验设计的难题。现在我就研究微小形变的方案予以阐述。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课时有趣的平面镜问题题1:如图1所示是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你知道此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吗?解:下面我们从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1、由于物像对称,故钟表在平面镜里成像后将左右调换,将钟表沿6点和12点之间平分后,左右对称,可知,此时时间为10时20分,如图2.2、将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纸观察,此时指针所指时刻为10 时20分。

3、沿逆时针方向读数,先读时针为10时,再读分针为20分。

4、先直接读数为1时40分,再用12时减去1时40分,则实际时间为10时20分。

5、用一平面镜使钟表再成一次像,通过平面镜可直接读数。

题2:哪些大写英文字母,经过平面镜成像后,仍然为原来的字母?解:这些字母有A、H、I、M、O、T、U、V、W、X、Y。

题3: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若房间两墙壁间的距离只有3米,你有什么办法呢?第 1 页共85 页解:可在墙壁上挂一视力表,在对面墙壁的同一高度挂一平面镜,被检者面对平面镜,与镜相距2米,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检者之间的距离就是5米了。

如图3.题4:如果某人身高为1.8米,他要想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全身像,则这个平面镜至少要多长?解:如图4所示,从B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就可看到人脚,由几何知识和反射定律可知,此时MN=1/2AB,镜子至少需要0.9米题5:在两个平行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小泥人,此时这个镜子里将有多少个像。

解:这里平面镜内将有无数个像.,如图5所示,从S0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1,成像在S1位置,S1经平面镜M2成像在S2位置,……依次类推,可成无数个像。

题6: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根点燃的蜡烛,问此时人眼能同时观察到几根蜡烛的像,如果夹角为60°,30°呢?解:如图所示,S1和S2是关于平面镜M、N成的像.如果S 发出的光线连续经过两平面镜反射,则人眼将观察到像点S3,故可观察到3个像。

初中校本教材《有趣的物理实验》

初中校本教材《有趣的物理实验》

“三一教育”校本教材之有趣的物理实验(九年级全一册)一中学校前言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结合我地区和我校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我们把教材实验进行细化,便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编写了这本《有趣的物理实验》校本教材,以供我校九年级学生使用。

这册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在内容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详尽的物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案方法、实验知识技能、相关参考资料和实践创新过程,同时提供更完备的基本链接知识。

目录模拟一磁场的方向-----------------------------------------------------1 模拟二链式反应--------------------------------------------------------2 探究一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3 探究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4 探究三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6 探究四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7 探究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9 探究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0模拟一磁场的方向在物理学中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磁感线:观察铁屑,我们会发现铁屑排成了很多条线,把这些线连接起来,我们引入了另一个定义——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①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轨迹,加深学生对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器材:斜面、小球、尺子、秒表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倾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尺子测量斜面的倾角。

2. 将小球放置在斜面的上方,用手指轻轻推动小球使其滑下斜面。

3. 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4.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分,可以推导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是一个弧线运动或者抛物线运动,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倾角的斜面或者不同质量的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是否有所变化,进一步探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一、引言二、校本课程的特点与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科实际,由学校自行编制成的课程。

与传统的教材不同,校本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利用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课程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校本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科兴趣,从而促进其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在校本课程中,如何利用其特点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成为了当前物理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课堂实践的设计思路1. 确定教学目标在校本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实现。

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科知识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和意义,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2. 设计教学内容3. 选择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创新。

5. 进行教学评价在校本课程中,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成绩考核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乐趣,激发兴趣。

四、课堂实践的具体操作在校本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讲解和探究。

初中校本教材物理趣味实验

初中校本教材物理趣味实验

物理趣味实验趣味实验一:瓶内吹气球实验器材: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实验步骤: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趣味实验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实验器材: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实验步骤: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趣味实验三: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创新: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趣味实验四:会吃鸡蛋的瓶子实验器材: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实验步骤: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趣味实验五:瓶子瘪了实验器材: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集锦

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集锦

4. 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5. 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6. 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从视差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7. 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灰纸亮。这是因为纸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部分反射光线;而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反射光,其他方向是没有反射光的。
3. 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塞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8. 烤箱利用红外线来将饭做熟。
9. 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要在铁轨衔接处留空隙。
10. 因为红光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穿透本领强,所以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信号。
11.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瀑布在太阳光下呈现彩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物理组校本课程

物理组校本课程

自制热气球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而上升。

实验器材:塑料袋、受热底盘支架、固体酒精、烧杯、火柴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空气会上升以及热气球在运动、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会上升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总结出热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是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同伙伴一起设计探究实验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对别人的成功给予赞许的习惯。

通过对“孔明灯”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现象进行猜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热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空气轻从而上升的原理。

教学难点:设计热空气上升的实验,培养学生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提问:知道人们现在将热气球应用在哪些方面吗?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讲解。

开阔学生思路的同时了解最新的热气球发展状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热气球上升的?学生猜测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好吗?二、探究环节热空气真的能上升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能上升吗?小组讨论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交流、汇报。

安全是实验课组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教师讲解点燃酒精和熄灭火焰的方法。

做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三个要求:1、实验过程要用眼睛观察、用手感觉塑料袋的变化;2、放开手的时候小组同学可以喊1、2、3同时松手,看看哪一组的塑料袋飞的最高;3、用脑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其他发现。

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前先动脑,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操作。

三、联系生活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想一想,你见过吗?科学来源于生活,知识要到生活中得以验证。

四、介绍孔明灯并布置作业。

热气球让13亿中国感到自豪,知道为什么吗?最早的热气球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就是孔明灯。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指导“孔明灯”的由来。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作者:邵红波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第02期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以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学校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它的价值在于自下而上地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与实践中,根据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它不断发展和完善.1 对校本课程内涵的理解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一词是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等特征.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本质上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变革,它具有隐性和显性、有形与无形的特征.校本课程的作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各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2 校本课程的开发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在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2.2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就当时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要求广大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实验开展起来,让学生动起手来.在新课改的今天,强化实验教学就显得更加突出.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开发物理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我校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物理教研组开发了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是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趣味物理实验为教学内容,如不倒翁的原理、趣怪的饮水鸟、烟花在下落时为何呈现球形、帆船为何能逆风前进、在太空中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声波制冷冰箱的原理、磁冰箱的原理、如何分辨生熟鸡蛋、在失重条件下如何测物体的质量等,该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更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技术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于以下三方面:(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提高发现探究与创新的能力,逐步养成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2)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趣味物理实验》的内容呈台阶式上升,既关照全体学生初步感受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又让具有理工科倾向的学生有进一步开展探究实验的条件,更让有今后从事科研愿望的学生有机会走向高校、社会,进行物理前沿体验式实验,因而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张扬他们的个性特长.(3)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今社会,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永远流淌的小溪”.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必然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①形成了教师的课程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形式等,必然有助于形成课程能力;②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这对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个课程的最高点,对整个学科有整体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了教师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2.3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应遵循的原则(1)自愿性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前将《趣味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和潜能自主选择学习.(2)主体性的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并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的主体.(3)一致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步,灵活地作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力求与物理教学内容同步.(4)补充性的原则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的“不足”部分的有益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实现对国家、地[JP3]方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完善二者之不足,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5)实用性的原则物理学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时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来源于生活,让物理走进生活,能够学以致用.(6)开放性的原则既要切合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又要灵活安排,分段实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实施时空,科学安排课时和学习进度.2.4 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应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主要是对课程、教师、学生的评价.(1)对课程评价学期末,教师都对本学科的课程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参考开课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对各门校本课程进行评价,适时调整教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2)对教师评价学校通过听课、调查访问、研究报告,或进行成果展示等形式,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有“五看”:“一看”学生选择的人数;“二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三看”同组教师听课后的反应;“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五看”教师教学案例、教案的实用性、撰写的课程纲要、反思能力等进行评价.(3)对学生评价从学生出勤、成果、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它以实验探索、研究科学规律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验活动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初步有了实验探究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从中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常规实验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如:校本课程实施的课时怎样安排才是最合适的,如何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等.《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课时的安排等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的研究、修改,使其不断完善,让它越来越贴近学生的需求.。

高中趣味物理引课实验教案

高中趣味物理引课实验教案

高中趣味物理引课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和制作飞行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的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绳子、胶水、剪刀、胶带、刻度尺、轻木片等。

实验步骤: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两到四人。

2. 初步讨论:让学生讨论飞行器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重心、空气动力学原理等。

3. 设计飞行器: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原则,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飞行器。

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或让学生自行准备。

4. 测试飞行器:在飞行器设计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或操场上进行飞行测试,记录各组飞行器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

5. 比赛:最后,让各组飞行器进行比赛,看哪个飞行器飞行距离最远或飞行时间最长。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飞行器设计与比赛的经验,讨论各组飞行器的设计特点及优缺点,加深他们对飞行器原理的理解。

教师建议:教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实验更具趣味和挑战性。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够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飞出去。
*
美國皇家峽谷懸索橋蹦極,321米
蹦极
蹦极
中國澳門旅遊塔蹦極,233米
跳楼机
*
*
跳楼机
*
*
跳楼机
*
*
*
*
过山车、蹦极、 跳楼机、摩天轮 中的物理知识
过山车
*
*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车头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它的质量中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质量中心越过高点被引力推动。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特开设本节物理校本课程。

本课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与物理相关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第一章:力的认识1. 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拉、推、提等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新课: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总结:通过力的示意图,巩固对力的认识。

三、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1. 教学内容(2)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3)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抛物线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作用。

(2)新课: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重力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应用。

四、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 教学内容(1)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2)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生活中能量的转化现象。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跳远、抛物线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

(2)新课:讲解能量的概念、分类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能量的转化现象。

五、第四章:简单机械1. 教学内容(1)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2)滑轮组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撬棍、吊车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简单机械。

(2)新课:讲解杠杆、滑轮组和斜面的原理及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简单机械的使用。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初中物理趣味活动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趣味活动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趣味活动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实验操作技巧3. 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二、趣味活动(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实验材料(如玻璃杯、水、彩笔等)。

3.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折射现象的特点。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如光的折射现象、实验操作技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认识。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设计一个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拓展活动的具体方案。

3.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拓展活动。

4. 学生将自己的拓展活动成果与组内同学进行分享,共同交流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这就是为什幺要设计成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要低的原因:过山车已经没有上升到像前一个小山丘那样的高度所需要的机械能了。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

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

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

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下。

趣味授课物理实验报告

趣味授课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我们开展了一次趣味授课物理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实验器材1. 钢尺2. 玻璃杯3. 水盆4. 小石子5. 彩色粉笔6. 胶带7. 透明胶管8. 吸管四、实验步骤1. “尺子的秘密”- 将钢尺的一端放在桌面上,另一端悬空。

- 用彩色粉笔在悬空端画一条直线。

- 将钢尺慢慢倾斜,观察粉笔划过的轨迹。

- 分析钢尺倾斜过程中重心的变化。

2. “浮力小船”- 在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水。

- 将小石子放在玻璃杯底部,并用胶带固定。

- 将玻璃杯倒置放入水中,观察玻璃杯是否浮起。

- 分析浮力的产生原因。

3. “吸管的力量”- 将透明胶管的一端套在吸管上,另一端放在水盆中。

- 吸气,观察水是否被吸入胶管中。

- 分析大气压强的作用。

4. “光的折射”- 将胶带贴在桌面上,形成一条直线。

- 将透明胶管放在胶带上,观察胶管在直线上的折射现象。

- 分析光的折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尺子的秘密”- 实验结果显示,钢尺倾斜过程中,粉笔划过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这说明钢尺的重心在不断变化,导致轨迹发生变化。

2. “浮力小船”- 实验结果显示,玻璃杯在水中浮起。

这是因为小石子增加了玻璃杯的重力,使得玻璃杯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3. “吸管的力量”- 实验结果显示,水被吸入胶管中。

这是因为吸管内的空气被吸走后,外界大气压强将水推入吸管。

4. “光的折射”- 实验结果显示,胶管在直线上的折射现象。

这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趣味授课物理实验,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物理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本书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物理知识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趣味制作,以让学生更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共设置两篇。

第一篇为“趣味实验与制作”主要介绍与学生课堂相关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以及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身边资源进行的一些制作。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为“物理与生活”。

主要介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体现物理知识的内容以及简单介绍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最新科学发现。

通过第一篇的学习,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动手,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通过本课程第二篇的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而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篇







第一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模型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