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的关键
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一般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1990年,C ·K ·普拉哈拉德和G ·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中率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指通过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等整合,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长期在某一市场上强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特优势和能力,并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效用,满足顾客的核心价值。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独具的、支撑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关于高校资源、知识、能力交融互补成一体化的独特整合能力。
以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为轴心,通过有效的战略决策、系统控制、组织管理、教学科研、高校文化等具体方式实施高校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从而使高校保持和提升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地方高校发展现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代表着学校的水平,而高校要体现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和类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资金投入、学校规模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其竞争力与重点院校相比显得不足,尤其是核心竞争力的差距更大,具体表现在:首先,办学方向和目标与实际脱轨。
现代大学都要争着成为“国际高水平”、“国内领先”的学校,并按照这样模式办学。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一味的盲从只会造成学校“发展痉挛”,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
其次,缺乏合理的定位。
争办一流、知名的大学,申报硕士点、博士点,人才培养目标向精英教育看齐,提高考研比例,造成许多高校原有教育市场的丧失。
地方高校在确立自身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时,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再次,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
相对于全国高水平大学而言,多数地方高校处于资源竞争的劣势地位,能否有效地获取办学应具有的优质的师资资源和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良好师资结构,成为地方高校生存发展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
地方本科高校的特色建设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提升浙江省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年 的发 展 中本来 已经 创 出 自己 的特 色 和品牌 , 随
资 ,获得 更多 的地方 资 源 ,更 有利 于培 养人 才 , 从 而为地 方经 济发展 创造 更大 的价 值 , 成价 值 形
取 向上 的 “ 太效应 ” 。 马
着追求 “ 、大 、全 ”,反而 失去 了 自己原有 的 高
和 特色 , 自然会 吸引 更 多 更好 的生 源 和 师 资力
提升浙江省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的思考
王海 南,高学峰
( 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事处,浙江 杭 州 3 0 1 杭 10 8)
摘 要 :以浙江省地 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浙江省地方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立足省情 ,从
科 学定位、加 强学科专业建设 、引进领 军人才、提 高科研能力等方面提 出提升浙江省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特色 。
究其原因, 主要 是 因为浙 江省 部分 地方 高校 不 能对 自身进行 科 学 的定 位 , 在 办学 目标趋 同 存
( )地 方 高校 核 心竞 争力 的构成要 素 三
地 方 高校 的核 心竞 争 力 是 一 种具 有 相 对 竞
的现象 。 方经 济社 会发 展需 要不 同层 次 、 同 地 不 类 型 的人才 , 江省 地方 高校 如果 能立 足于 区域 浙 经济社 会 发展 , 进行 科学 定位 , 制定 合 理 的学 校 发展规 划 , 合理 配置 资源 , 出 自己 的办学优 势 创
能力 , 这种能力不会轻易被地方其他高校模仿与 替代。 这些优势可以体现在办学理念 、 培养 目标 、 学科特 色 、人 文精神 等各个 方面 。 2 整合性 。地方高校通过对技术 、知识 、 .
制度 、 文化 、资源等 在 区域 内进行有 效整合 、协
地方高校突出区域特色和学科特色建设的几点思考
2 1 0 2年 5月
大 众 科 技
Po ua in e& T c n lg p lr Sce c e h oo y
Vo .4 No5 L1 .
Ma 2 1 y 0 2
地方高校突出区域特色和学科特色建设的几点思考
马建会
( 东商学院,广 东 广 州 5 0 2 广 13 0)
大 学建 设与 发展 , 除受 自身 建 设 影 响之 外 ,还 受 周 围环
机 科 学 、航 空航 天 工 程 学 ;斯 坦 福 大 学 的心 理 学 、教 育 学 、
境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国民经济 ,尤其是区域经济是影 响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 尤其 是地方高校如何突 出区域 特色和学科特色 ,如何主动适应 区域经济建设工作 ,是一个 亟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Absr c ta t: The e w hih nh nc d t c e om p ttv nes k y c e a e he or c e ie s of l a c lge a i oc l ol e s nd unve ste w a H i hi h i of r g o l i ri s i s g lg tng e i na
转型提供有 力的人 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 关键词 】地方 高校 ;区域特 色;学科特 色 【 中图分类号 】6 4 . 7 6 24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1 1 2 1) 5 0 5 — 2 0 8 15 (0 2 0 — 1 8 0
Co sd r t n f e in l n u jc h r ceit s f c l nv ri nie ai o rgo a ds b t a atrsi a ie s y o a e c c o Lo u t
提升地方合并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提升地方合并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吴智慧 肖 谦 张 志摘 要: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使我国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地方合并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入手,通过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说明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及其可行性,着重论述了提升地方合并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经及其策略。
并论证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地方合并高校只有全力打造并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地方合并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9-118-03作 者:吴智慧,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湘华机械厂;湖南,株洲, 412008;肖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张志,湖南省湘华机械厂;湖南,株洲,41200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等,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已步入“战国时代”。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合并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亟待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地方合并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抉择(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及其引入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并且已在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事实证明是确保组织实体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卓有成就的理论。
而“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 etence)这一概念源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早在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 rahal2 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Gary Ham el)在《哈佛商业评论》第三期发表了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
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自主创新 观念 的转 变 , 解决好办学成本与办学效 率 问题 , 面提 高教学 质量 , 全 这是提升 地方 高校 核心竞 争
力 的关 键 所 在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地方院校 ; 教学质量 ; 核心竞争力 [ 中图分类号 ] 6 G4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0— 12 20 ) 5— 0 1 0 10 50 (0 6 0 0 0 — 3
的 问题 。与企 业 、 府 的 改 革 力 度相 比 , 国 大 政 中
一
方高校的管理形式 , 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政府管
学者 。没 有 高水 平 、 质 量 的学 者 , 没 有 高 就
人者 也无 所谓 , 教学 资 源严 重 浪 费 。在这 里 罗列
这 么多现 象 , 目的 , 出存 在 的问题 和 不足 , 其 找 并 进 行理性 反 思 , 不 是 否定 过 去 。当 前 , 断地 决 果
变。我们 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不是拼规模 , 而是 拼效益 和水平 , 结构 优化 , 拼 规模 、 构 、 结 效益 、 质 量 、 度 之 间协调 发展 。这 是一个 新 的契机 。 速 毋庸讳言 , 当前制约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的
维普资讯
提高效率 , 目前地方院校在改革过程中急需解 出, 是 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总量 决 而 又容 易忽 略 的问题 。我认 为 , 大 学 的成本 的需求矛盾 已大为缓和, 办 而对人才质量和素质的 与办 大学 的效 率 在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同样 要讲 要求快速升温 , 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我认 为 , 是 成 所大学可持续发展、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就必 学管 理摸 式 的改 革 , 后于 中国社 会 的改革 。地 须 解 决学 者 、 科 、 落 学 学术 、 学风 、 生这 五个 重 点 。 学
办学特色:地方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物发展的重要规律。高校也是如此, 日 在 趋激烈的办学竞争 定位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非 中, 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高校必须根据本校 的实 学术型、 研究型人才。因此 , 在教育教学上, 不是沿着学术导 际,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即以某一方面独特的优势带动学 向的传统教育的惯性运行, 而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 校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在办学建设过程中, 办学特色的哲学 学内容、 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 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范 基础是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个性, 而事物的共性寓于个 式。与学术型高校相比, 地方院校必须将应用性的类型特色
维普资讯
办 学特 色 : 方院校 提升 核 心竞 争力 的 关键 地 值和知名度得到更有力的提升。
6 l
设上, 不是具体分析 自身的基础和条件 , 努力形成 自己的优
而是“ 赶热门” “ 、抢市场”遇到热 门专业就一哄 , 3延展性。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延展性, . 一是体现在办 势和特色, 造成新的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 学特色具有历史传承性与纵向延伸性 , 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 而上, 长期积累、 建设、 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地方院校应用教育历 三是人才培养 目 、 标 模式趋同。许多高校都将培养 目 标
20 0 8年 第 6期 总第 1 0期 7
黑 龙江高教 研 究
H inj n eerh s nH ge d ct n eo ga gR sace ihr ua o l i o E i
No. 2 8 6 00 s ra . .1 0 ei 1 No 7
办学特色: 地方院校 提升核心竞 争力的关键
一
续发展, 不能盲目追仿研究型、 学术型大学, 必须走出一条与 学术型本科高校错位竞争、 特色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地确立
浅析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浅析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末,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由此也引发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力问题,本文立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对民办高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corepetence)这一概念是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1989年《哈佛商监评论》发表的题为《与竞争者合作一然后胜利》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主要是针对企业而言的,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则是指民办高校在灵活的办学体制下,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为核心,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优质办学资源的获得能力。
只有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才有可能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立足,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一、民办高校的现状1.高等教育形式日益多样化现状的压力由于大众化的客观要求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使得民办高等教育面临新的竞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除函授教育、电视大学外,又出现了远程高等教育。
高校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必然是民办高等教育为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2.来自公办高校的快速发展的压力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是办学实力、经费保障,还是知名度、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民办高校创办之初,只能选择公办高校不予关注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发展空间,以避免正面交锋和竞争,如: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历文凭教育等等。
但公办本科高校,随着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出台和收费限制放宽,都在积极拓宽高等教育领域,走多元办学之路,高职教育、成人教育迅速得到发展。
这就使得公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和招生对象趋向相同,抢占教育市场的正面交锋、竞争不可避免。
3.社会偏见和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暂,社会、民众对民办高校认可程度低,并由于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民办高校受到了社会上的歧视,同时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公办高校一统天下局面,给人造成的思维定势,无论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如何,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其他领域之中,都还存在偏见,还不能与公办高校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同样公正的待遇。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发展成为了这些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的是高校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主动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这一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定位不清、特色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
深入研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探讨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地方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高校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亟需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国家政策的推动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例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和内涵特色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地方高校特色建设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丹
关键词 : 地方高校特 色建设 问题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G6 4 0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3 — 1 1 8 — 0 2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 十分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 高等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地方 高校 的数量及规模在快速 的 加大 , 在我 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中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 虽然地方高 校的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 , 但是与 国家的高等学校相 比较 , 其自 身还是存在着很多竞争的劣势 。要想在竞争 中不 被打败站稳脚 跟, 就要 突出 自身的办学特色, 只有 把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建设 中 的重点 , 才能将学校整体实力 的提升带动起来 , 才能增 强高校特 色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 地方 高校特色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 1 . 学科及专业设置 比较相同化 , 在 自身特色 的构建上没有高 度重视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 社会对人才有 了更高的要求 , 国 家对高校的规章制度等也发生改变 , 要求在不断提升 , 单一性 的 学科专业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 影 响, 一些地方高校纷纷开始了盲 目的扩 大发展 , 盲 目设置多样 学科并 申报学科 。 目的是想发展成为多科性或综合性的高等学 校 。这些高校根本没有考虑社会 的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之间存
一
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 促进特色型高校的发展 , 是使我 国高 等教育结构优化、 高等教育强 国的需要。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要 从高校 的办学定位 、 学科专业 、 科 技特色 、 师资 力量 、 高校制度 和 高校文化等方面着力人手 ,从而来全面提高地方 高校 的学科成 长、 人才培养 、 科技创新创造 、 组织管理和文化凝 聚等能力 , 使得 高校保持特色健康全面 的发展。 1 . 办学定位要 明确 , 从而才能实施 战略管理。一所高校能否 健康全 面的发展 , 能否在激烈 的竞争 中提升 , 关 键是看对 高校 的 定 位是否准确 , 只有准确的定位 , 才能制定 出科 学的发展 战略 , 充分发挥高校的 自身优势 。 地方高校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 , 就必 须要 了解 当前社会经 济发展和地方企业 发展对大学 的需 求 , 了 解国内其他 大学 的发展现状 , 秉承学校 的历史传统 , 并对 自身进 行科学全 面而客观 的定位 ; 客观分析学校现实情况 , 有 目的性 选 择发展 的重 点 , 合理抉择 , 让 自身的相对优势得到合理发挥。办 学定位 明确 了 , 就要在高校的发展计划 上做 出合理 的战略布局 , 集 中好的 、 优秀 的资源来不断强化传统优势学科 , 将其做到更好 更优秀 , 这样来形成有系统的有说 服力 的管理。 2 . 在服务地方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打造学科专业与科技特 色。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 、 办学实力集 中体现在学科专业特色设置 上, 是一所 高校 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 , 能否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性 原 因。因此 , 高校的特色发展必须体现在学科专业特色 上。对于 地方高校而言 , 通过长期服务地方 的建设中总结实践 经验 , 建成 了一些具有符合地方特色的传 统优势学科 ,这些学科往往在区 域 内相 同学科领域中处于较先进的位置 。地方高校绝不能 因管 理体制 的改变而丢失这样的优势。 秉承服务的宗旨, 紧紧围绕地 方发展 、 区域规划 、 国家 战略的需要 , 使其 自身 的发 展与地方的 经济和 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 来强化传统优势学科 建设 , 让这些学科专业所具有的相对 优势变成绝对优势 ,并大力开展 成 特色学科专业 , 让特 色学科专业融 人地方 , 服务地方 , 在服务 和贡献 中互相促进发展 。 地方高校要提升竞争能力也要在科 学研 究方 面做 出一些改 进, 不仅要加强科研体 制的改革 , 突破 院系 、 学科 和重点实验室 之间的界限 , 主动融 入国家创新体 系 , 瞄准科技发展前沿 , 建成 若干具有领先性 的研究方 向, 先进的技 术能 力、 全面科 学领 先的 科学研究基地 ; 还要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 , 根据地方的需要 整 合 自身的科研优势 , 来构建技 术的创新 平台, 对关键技术和应用 基础问题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 在地方的科技竞争 中做 出贡献。 3 . 加 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构建 , 加大教育软硬件 的投入 , 培 养 出健康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 的关键 , 是要 拥有在学术上有造诣 的老师和能起 到带头作用 的学科类人才并 组建创造创新的团队。 地方高校应在高校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 前提下 , 营造 良好 的环境 ,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 吸纳人才 , 培 育人才使 自身的师资队伍强大。广开门路 、 不惜重金吸引优 秀人 才, 创造育人环境 、 培育优秀人才 。既要有 计划 、 有 目的地重点培 养大师级人才和后备领军人物 , 让他们在科学研究项 目中得到锻 炼 和培育 , 使其 学术水平得到提升 , 培养学术级大师 ; 又要鼓 励中 青年人才使其敢于探索 、 勇当领军人物 , 让他们有发挥才能 、 充分
培育办学特色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doc
培育办学特色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作者:朱其东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1期[摘要]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培育办学特色有利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
强化办学特色建设,提升地方院校竞争力的策略包括:要树立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要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要突出发展学科优势的专业特色建设;要以创新办学体制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形成治校者(校长)、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培育力量。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竞争力[作者简介]朱其东(197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
(广西柳州 545006)[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项目“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研究”(桂教科研[2006]26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40-02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深入,高等学校必将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法》赋予的“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
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教育机构的涌入,教育产品需求多元化、大学独立法人化、政府投资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形式和层次多样化,高等学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在竞争中相对处于不利的地方院校将面临如何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创造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等得到社会认同和接受,从而得到社会关注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增强其办学实力和大学竞争力的课题。
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竞争力指大学针对特定的竞争环境和对象,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获取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为目的的能力体系。
大学竞争力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诸多要素,从内部结构可分为理念、专长与优势,从资源要素看可分为物质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管理要素和文化要素等,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特色。
找准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思考
后 经 教 育 部 批 准 改 建 为 本 科 院 校 , 前 , 类 高 校 约 目 这
占 全 国本 科 院 校 的 五 分 之 一 。地 方 性 院 校 升 本 后 , 面 临 着 办 学 时 间 短 、 科 多 、 校 知 名 度 不 高 等 客 观 学 学 实 际 , 发 展 的 竞 争 压 力 不 仅 来 自 老 牌 本 科 院 校 几 其
21 0 0年 1 2月 第 1 2期
高教论 坛
De .2 0. o 1 c 01 N . 2
H i he g rEdu a i n Fo u c to r m
找 准 定 位 , 能 办 出特 色 才
对 地 方 高等 院校 办 学定位 与 办学特 色的 思考
曹 仓 , 张 敏
在 高 等 教 育 历 史 悠 久 的 发 达 国 家 中 , 类 高 校 都 十 各 分 重 视 面 向社 会 找 准 自 己 的 生 存 发 展 空 间 , 坚 持 并 自 己 的 办 学 理 念 和 办 学 特 色 。 办 学 定 位 是 一 所 学 校
正 确 配 置 资 源 、 挥 优 势 和 办 出 特 色 的 前 提 , 办 学 发 但
性[ 。
美 国 学 者 伯 顿 ・R ・克 拉 克 说 过 , 大 学 发 展 的 “
动 力 来 源 于 自身 不 同 的 定 位 。高 校 的 定 位 就 是 高 等 ” 学 校 找 准 自 己 在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中 的 位 置 以及 属 于 自
色 是 指 一 所 大 学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形 成 的 比 较 持 久 的 发
以 及 其 决 定 因 素 和 实 现 途 径 , 期 对 新 升 本 地 方 高 以
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收稿日期] 65[作者简介] 陈婷婷(—),女,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
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陈婷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这种冲击和挑战将更加严峻!如果不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可能会被残酷的淘汰出局。
因此,在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下,如何在战略规划、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学校文化、组织管理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对地方性院校来说是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地方性院校;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0310(2006)S 1200932041 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年已达到21%,“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5%左右。
据周济介绍,2005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10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815个百分点,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2005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成人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697125万人,比2000年增加320149万人,年平均增长1311%,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04146万人,比2000年增加283185万人,年平均增长17199%。
随着政府的放权,大学获得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放宽,这就要求大学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自主谋求发展。
在市场化的竞争过程中,大学同样是一个利益独立的竞争主体,必须和其他大学争夺办学资源,大学竞争的对象就是大学运行所必需的资源,如资金、人才、生源以及社会认可度等。
是大学的优势之源和持续竞争的根本。
大学竞争导致不同实力的大学在这些稀缺资源的获取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不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可能会被残酷的淘汰出局。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探析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探析[摘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科实力、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
在具体分析了省属“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成效、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其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后,才能探讨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211工程”地方高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全球化浪潮, 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面临着国内及国际高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为了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应努力提升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在竞争中具有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从20世纪末开始将企业核心竞争理论应用于高校战略管理,也从不同研究视角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但是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还存在诸多看法,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者对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理解还不尽统一,但实质上也存在着一些共性要素,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
[1]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家建设“211工程”的战略决策,在全国率先采取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和省立项建设的形式,通过省财政拨款、有关部委投入及学校自筹经费,将几所非国家百所”211工程”高校列入广东省“211工程”建设计划。
“211工程”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到三期建设的尾声,经过“九五”、“十五”及三期“211工程”建设,高校的基础和实力、名气和盛誉、办学水平和条件建设均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地方院校的发展更加令人瞩目。
鉴于此,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就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与“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切合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方面,从“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成效分析与反思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提升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这对于提升学校科研、教学水平与整体办学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省属“211工程”建设项目与提升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成效分析通过三轮省属“211工程”项目建设,地方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列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尤其是省属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了龙头和示范作用。
院校定位的六个维度
院校定位的六个维度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维度,它涉及到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
地理位置可以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位于大城市中心的学校往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而位于乡村或偏远地区的学校则可能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就业困难的问题。
因此,地理位置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二、学科设置学科设置是衡量一个学校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学科设置涵盖了学校开设的各类专业和学科,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研究方向和优势。
学科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学术水平。
一个学科设置完备、专业覆盖面广的学校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拥有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因此,学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方面要下大力气,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教学质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因素。
一个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五、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衡量一个学校学术实力的重要标志。
学术研究涵盖了学校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等方面。
一个学术研究实力强大的学校,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人才,对于学术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六、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学校的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社会影响力包括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
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找准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思考
找准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思考曹仓;张敏【摘要】在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是地方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本文在厘清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和实现路径.【期刊名称】《高教论坛》【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4页(P48-50,86)【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作者】曹仓;张敏【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516007;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51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一批专科院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目前,这类高校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五分之一。
地方性院校升本后,面临着办学时间短、学科多、学校知名度不高等客观实际,其发展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老牌本科院校几乎难以逾越的雄厚办学实力,也来自于同类院校的迅猛发展。
如何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新升本地方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新升本地方高等院校必须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以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和跨越式发展。
本文在厘清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关系以及其决定因素和实现途径,以期对新升本地方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臆断的逻辑关系。
首先,办学定位是办学特色的立足点和前提。
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说过,“大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身不同的定位。
”高校的定位就是高等学校找准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它是一个涵盖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设置、服务面向等内容的动态系统。
地方高校定位研究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河洛文化、豫剧文化、钧瓷文化等。这些 传统文化既是河南的地方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 高校作为当地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应当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
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有利 于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和建立传统文化基地等形式,能够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 障。其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底蕴。地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能够使高校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同时 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地方高校定位的影响因素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是影响地方高校定位的首要因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国家对 地方高校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推动地方高 校的发展。地方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地方实际,找准自身的定位和 发展方向。
2、地方经济
地方经济也是影响地方高校定位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 结构和发展战略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方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不 同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建 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方高校定位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地方高校定位的影响 因素
03 地方高校定位的原则
04 地方高校定位的方法
05 地方高校定位的应用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 展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的定位研究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对地 方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地方高校定 位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定位: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的关键摘要:本文论述了地方高校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地方高校定位的主要因素,从办学理念、办学类型和层次、学科专业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定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地方高校如何定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定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定位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的结果,其目的就是根据高校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如何在大众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是每一所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高校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提高全民素质及加快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了发展的必要进程。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经过1999年到2006年连续7年时间的扩招,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办学经费的严重不足以及毕业生就业困难等诸多矛盾亦随之而来。
近年来,我国财政拨款对综合性部属大学的倾斜加大,致使大学的发展倾向于同一模式,同时,政府
为解决高校盲目扩招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将地方高校的权力下放,试图刺激高校自身进行有效的市场机制运作,促进资源重组,力图扭转局面。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对财政资金来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了不利局面。
因此,高校定位混乱不仅仅是由于理论层面认识不清造成的,更多的是由高校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争夺所致。
(一)政府的政策导向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层次地位。
迄今为止,我国高等学校绝大多数是由政府主办的,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和激励政策对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有形无形的定位起到关键作用。
如政府对学校的投入以及社会地位的确定主要决定于学校的层次,这强烈地激发了学校的升级情结,影响着大学发展目标定位和层次定位。
在政府调控高等学校的政策中,其中经济手段是最常用的,也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高等教育不同于一般行业,政府投入占教育资源的绝大部分,高校竞争资源的首选目标是政府的投资,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对高校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赢得这种难得的额外投入,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去迎合“重点”的要求,力争攀高、升级,即学校迎合政府的需要作出自己的定位是必然的选择。
造成不同层次高校最后的定必然导致趋同。
(二)区域性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的结构定位和特色定位
区域性因素包括高等教育的区域性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
征。
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是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
高等教育的区域性结构分布会影响到大学的服务面向定位。
如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大都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这些地区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人才也就比较多。
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尚处在原始的发展序列上,农业经济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不发达,相对来说,这些地区需要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因此,处于这三类地区大学无论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层次上,还是在学科建设的重点,办学特色的形成上,都要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协调,大力促进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
对省属地方高等院校而言,首先要立足地方,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而辐射周边或者全国。
只有如此,才能因地制宜,发展所长,也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即使在同一地区办学的大学也要注意协调、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力争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二、地方高校的准确定位
“定位”一词最早由美国人艾里里特(al rit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本义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
高校定位的概念是从企业经营理论中借用过来.但有所不同。
其定位更多的是强调组织定位,即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如何在目标对象的心目中建立和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
因此,地方高校的定位大致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职工。
尤其是学校
领导作为定位主体,对高校的基本认识,即办学理念;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高校定位的要求,如高校类型和层次、服务面向等;三是高校自身的实际所允许的定位水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办学理念的定位
办学理念反映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前提和基础。
好的办学理念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并能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
办学理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理念的概括和阐释,是对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观发展的反思与提炼:二是新型理念的生成和提出.是对现实社会及社会各种思潮对教育发展的预测与洞察。
地方高校应根据本科院校的政策环境、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体制条件等,其办学理念的定位应体现“面向大众”、“服务地方”、“追求实用”的思想。
同时,鉴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不尽相同,办学理念又应“凸显特色”。
因此,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应遵循“面向大众+服务地方+追求实用+凸显特色”的原则,方能找准定位。
(二)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
高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主要是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的类型和层次的定位。
当前对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模式提出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多样化和应用型两个方面。
地方高校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探
索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的多样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为适应多样化的要求,必需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在资金来源、专业构成、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模式。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抓住经济改革和结沟调整的战略机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深化产学合作和推广订单培养,为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
地方高校,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除少量的属于教学研究型外,绝大部分应定位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服务型:除了教学研究型和少量的教学为主型的地方高校进行适量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外,主要进行本科层次或专科层次教育,实现以立型为主的人才培养多样化。
(三)学科专业的定位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建设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
尤其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抓好学科建设就意味着抓住了学院建设发展的“龙头”。
专业是学科及其分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结合点或交叉点,也是地方高校的基本点,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在内涵上,要以支撑本科专业建设为主。
在层次建设上,不放弃某些强势学科对“制高点”的争取和“闪光点”的培育,做到以“点”带“面”,
两者兼有,为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快速建设方向,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需要面向有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同类高校进行大规模的广泛调研。
在特别关注所在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生产一线人才知识、能力等需求变化基础上,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有所为有所不为,制定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与方针。
(四)社会服务的定位
高校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通过教学和科研两翼展开实施的,高校通过教学为当地培养人才,也通过科学研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必须解决好学校社会服务的定位问题。
社会服务定位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形式定位
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趋势,设置和创办相应的学科和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地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会选择在当地就业,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要结合各类高校的办学特点,准确把握地方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2.服务内容定位
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以及为当地引进技术、咨询等方面,地方高校在科技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适当的项目。
在低层次技术、中间技术、高新技术3类技术中,地方高校要
根据自己的实力,主要以中间技术服务为主,虽然地方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弱,但具有吸收和消化高新科技的能力,可以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服务领域定位
社会领域可划分为政府、工业、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为当地社会的少数领域服务.还是为多数领域服务。
甚至为所有领域服务,可根据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的数量、结构及其社会服务能力而定,应该尽可能将服务领域定位于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产业,努力引进相关产业的知识和技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主高校应该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建设所需学科以及与文化的传承
和研究有关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汪泽.地方高校定位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3):128-130.
[2]邹红.论省属地方高校定位的影响因素及定位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9-20.
[3]姚加惠,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龙岩学院学报,2006,(4):113-116.
[4]周绍森.地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5):26-27.
[5]狄良川.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民族教
育,2010,(7-8):24-26.
[6]刘志鹏,杨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4-36.
作者简介:李瑞贵(1962-),男,广西北流人,广西工学院工程师,从事高校的党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