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图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学案例分析《溶液的形成》
新课改实施以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映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内在规律这三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设计教学设计.
《溶解度》是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设计实验从观察比较食盐和砂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进一步理解溶液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探究,旨在于让学生理解溶质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具有一定的限度,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探究分为两步。第一步: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步: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理解的不够细致,只求了解个大概,故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理解不到位,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包括在处理和回答问题时仍运用生活语言回答问题,与所学的化学知识脱节。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
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抓住本质,深刻理解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组成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和汇报修改的活动,学生研究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总体上看,这节课在理念上我是突出了生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在上强调让学生真正而不是形式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巧妙地设计问题,利于化学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原理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教学中也一直非常重视,如何提高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节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在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记得我是用一个小故事引入的:“饭前喝汤,健康又苗条;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妈妈边说边给小明端来了一碗汤,小明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点盐;小明一尝,还说淡,还要加盐;小明一尝,还说淡,还要加……。我就问学生食盐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这碗汤中学生异常兴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有的说不知道。我问:你们想不想验证你的猜想学生:想。我让各小组制定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我下去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用水多了,放了好多溶质都没到饱和。有的同学用水少,一会就饱和了。看大多数同学做完了,我问:你的猜想正确吗有的说正确,有的说不正确,意见不一致。我又问“你在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判断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学生拿起试管说:看溶液中有没有不溶解的食盐。如这里面有不溶解的食盐,证明已经不能无限溶解了。学生们一致点头。然后,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现象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抽取不同结论的两个小组进行汇报,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用水量不同,所用溶质的量也就不一样。通过再次实验,最后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食盐,要指明在一定量的水中。……经过教师的一次次的问,学生的一次次的探究,学生逐步把握了“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这种溶质的”这四个关键词语,形成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回想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性参与学习,情绪高涨,切身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已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回顾在以往教本节课时,我给出概念,讲解关键词语,演示实验;而学生呢?听、划、记、看。这节课却不同:我是将概念中的关键词设计成四个问题,针对问题设计了探究活动,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主动建构概念。在实施我看到了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讲的虽少,而学生说的多了,思维更活跃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了。
通过对这节课教学的反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设计问题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学生会处在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被激发起来。把要解决的问题设成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学生在冲突中不断的自我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完善、形成概念。这样比生硬的灌输更有效。
教学案例分析《常见的碱》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