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训练题课时作业二十七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 中图版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1~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解析:修梯田是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B2.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解析:由于梯田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故改变了山坡的外表形态。
答案:A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据此回答3~5题。
3.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A.黄土塬面区B.黄土丘陵沟壑区C.沟谷间地貌区D.沟道小流域5.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解析:过渡性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貌状况和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黄土高原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水土流失就已存在;而人类社会时期的水土流失则主要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沟谷发育、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是其主要成因。
因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丘陵沟壑区。
人类活动可能引发、加速和加重水土流失,也能够减缓和减轻、根治水土流失。
答案:3.A 4.B 5.C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单项选择题如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
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A.16B.24C.31 D.402.3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
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4.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如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6.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的可行措施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2017 年4 月l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如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白洋淀在新区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①提供水资源②净化水质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气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A.生态保护区B.水运中转区C.湖景住宅区D.产业承接区二、双项选择题江苏省南京、无锡等地尝试采用“生态浮岛”技术治理市区河流。
其做法是采用泡沫材料为基础,在上面栽植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发育后可穿透泡沫板并在水环境中自由生长。
据此完成9~10题。
9.“生态浮岛”的环境效益有()A.净化水质B.改善生物生存环境C.改善局部小气候D.美化环境10.目前,“生态浮岛”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制约其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有() A.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少B.适宜种植的水生植物少C.难以进行机械化操作D.容易受恶劣天气影响如图为云南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1·枣庄模拟)〝黄土坡、黄土塬,沟外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西北地域群众对顶面平整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洼地的俗称。
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为合理应用土地、坚持水土,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甲处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以下图为该地域水土流失缘由剖析图,图中自然要素中的动力是()A.夏季所刮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C.人类农业消费活动D.夏季的暴雨解析:第1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建护坡林。
第2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效果发生的自然动力。
答案:1.A 2.D以下图为全球不同类型土空中积的变化表示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不同类型土空中积变化的基本缘由是()A.城市化B.全球变暖C.人口添加D.自然灾祸4.图示不同类型土空中积变化的趋向对天文环境的影响是()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增加C.旱涝灾祸频率降低D.水资源充足加剧解析: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耕地和牧场这两类农业用空中积在不时扩展,而森林和(稀树)草原的面积在逐渐增加,其基本缘由是人口不时增长,对粮食和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时添加。
为了消费出更多的农畜产品,扩展耕地和牧局面积不可防止。
第4题,为了扩展农业用空中积,森林和草原被破坏,生态环境好转,旱涝灾祸频率添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添加,水资源充足加剧。
答案:3.C 4.D(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发生的充填、滞蓄于空中坑洼的现象,是径流构成进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A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A.新疆B.青海C.山西D.江苏(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警戒性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由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占比大。
新疆、青海地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荒漠化是其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占比不大。
江苏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中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第4题,C 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配套试题 中图版必修3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丁地位于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
答案 B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2~3题。
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第2题,中国自然地理界线始终是地理高考青睐的主干知识点。
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可以大致理解为黄土高原地区。
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护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主,D项符合要求。
A、B、C三个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
第3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
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
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东部农耕区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把西部牧区建设成为东部的生态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势必要开垦草地,扩大耕地,终因水源不足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答案 2.D 3.A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4~5题。
4.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含解析
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
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
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
8.若该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乙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
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导学号73750134〛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图示区域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冬春季节,降水少,该地植被覆盖差,风力强,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第(3)题,从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等角度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第(4)题,开放性试题,注意观点与理由一定要对应。
16.答案 (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水下风沙堆积在湖水水位下降后,裸露形成沙地。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 )A.83米B.146米C.185米D.234米2.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 )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3.若该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乙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答案:1.C 2..A 3.B解析:第1题,乙处海拔为850~860米,乙处基岩高程是650~700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150~210米。
C项对。
第2题,甲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低,可以建设新农村,A项对;乙地地形平坦,更适宜建梯田,丙地坡陡,比乙地更适合发展林牧业,B项错;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修建梯田,C项错;丁地位于山谷,地形相对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D项错。
故选A项。
第3题,图示甲是黄土塬下的一条沟,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可能是丙处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堆积在甲处形成的;乙在黄土塬上,地形平坦,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丙是沟谷地形,若森林遭到砍伐会加剧其水土流失;丁在沟谷最末端,育林育草可减轻其水土流失量,不会增加甲的高度;甲本身是沟地,林地破坏,会让甲地海拔更低。
B项正确。
读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5.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A.③⑤B.③①C.①④D.②⑤答案:.4.C 5.A解析:第4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位于地势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中图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如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
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1.D 2.A 第1题,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导致自然植被破坏,使本来就疏松的土质更加疏松,一旦遭遇暴雨,水土流失就很严重,故选D。
陡坡耕地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貌类型,也不可能影响该区域的降水量,故排除A、B、C。
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很多:如地形坡度大,使地表径流加快,会加剧土壤侵蚀;植被稀疏,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流失;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
黄土高原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距海洋较远,且夏季风受到秦岭、太行山的阻挡,因而降水量并不大;全年风大与水土流失关系小;冻融作用主要发生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故选A。
(2019·菏泽模拟)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km,全线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完成3~5题。
3.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施用于( )A.新疆B.海南C.福建D.河南4.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5.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解析:3.A 4.A 5.D 第3题,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含解
学习资料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班级:科目: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据此完成1~2题。
1.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2.有关东胜矿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柠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解析:第1题,泊尔江海子镇位于沙地的边缘,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铜川镇和哈巴格希大部分位于东胜矿区东部,降水较多,兼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B项正确;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
第2题,水土流失治理中,缓坡可修梯田;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柠条为主的混交林,B项正确;荒漠化地区应先恢复自然植被。
答案:1。
B 2。
B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拦砂坝、排导槽等作用明显降低.据图完成3~4题。
3.该工程最有可能分布在哪个地区()A.黄土高原地区B.东北平原地区C.四川西北地区D.南方丘陵地区4.近年来拦砂坝、排导槽作用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年久失修,功效减弱B.泥沙淤积,拦砂功能下降C.地壳运动,导致断裂失效D.洪水冲击,拦阻功能降低解析:第3题,图示海拔在 2 000米以上、最高超过 3 000米,且等高线密集而地势起伏大,则主要是山地地形。
据此可排除B、D两项;黄土高原海拔 1 000~2 000米,也不符合;四川西北地区接近青藏高原,为横断山区,故C正确.第4题,拦砂坝、排导槽的作用强弱,与其容积量呈正相关,近年来降低,可能是因泥沙淤积,容积量减少而导致拦砂功能下降,故B正确。
精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
课时分层集训(三十一)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132】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1.B 2.A[第1题,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B项。
第2题,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
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①曲线,故正确答案选A项。
] (2018·合肥模拟)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C 4.B 5.B[第3题,由图可知,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可知造成两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降水量。
第4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
第5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4.2水土流失的治理(附答案)doc
第四部分第二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素质能力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露天采矿或其他工程建设的主要危害是A.浪费资源B.增加开采难度C.污染环境D.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解析: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
故选项D正确。
答案:D(2004年江苏、南通调研题)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下图,回答2~3题。
水平梯田示意图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方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解析:第2题,黄土高原上修筑水平梯田,护坡,可以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才可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而A、C、D的说法,均起不到这种作用。
第3题,梯田的修筑,改变了山坡的基本形态,而对土壤类型、坡向、物质组成均不会有改变。
答案:2.B 3.A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应为我国的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5.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C.风力的沉积结果D.内力作用的结果6.引起本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垦荒D.砍柴取薪解析:本组题为因果关联题,解题的关键是第8题,由位置断定该地为黄土高原,其他类推可解出。
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即由风力搬运沉积而成。
本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
答案:4.B 5.C 6.C7.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解析:植树造林属于生物措施,深耕改土属于农业技术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0.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衡水模拟)下图为黄土高原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峁顶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农田B.防风固沙C.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2.图中距离沟口14 000米范围以内,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后,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主要是改善了( )A.气候条件B.河流条件C.植被条件D.土地条件【解析】1选C,2选D。
第1题,读图可知,峁顶坡度大且土壤为黄土,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峁顶防护林的重点是为了保持水土。
第2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改善了地形、土壤、水源等土地条件,而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在短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河流条件没有得到改变。
【加固训练】(2018·绍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 A.新疆 B.青海C.山西D.江苏(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警戒性【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由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占比大。
新疆、青海地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荒漠化是其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占比不大。
江苏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中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3选B,4选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docx
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实战演练:::强技提能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40- 30 20 10° <5° 5^8°8M5°15°-25 >25°甲① 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釆伐③ 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 进行炉灶革新,捉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 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屮、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 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 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3.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 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 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1. 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层破坏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D. 水污染2.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①②B. ③④C.①④D. ②③答案:l.B 2.C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4.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來的影响无关的是()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可以推知,可能变动带向西北方向迁移,说明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使原有备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第4题, 图中畜牧用地转变成农业用地,将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造成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草原载畜量降低以及河流含沙量增加等。
黄淮地区的洪涝主要是降水过多所致。
答案:3. C 4. D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7.doc
课时分层集训(三十一)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132】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1.B 2.A[第1题,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B项。
第2题,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
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①曲线,故正确答案选A项。
] (2018·合肥模拟)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C 4.B 5.B[第3题,由图可知,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可知造成两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降水量。
第4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
第5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读右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承载力、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完成第1~2题.1。
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
地表崎岖,峰林广布B。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C。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2.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A。
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C。
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图。
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 )A.①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②山脉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③平原灌溉便利,可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D。
④高原旱灾频发,应大规模发展畜牧业4.黄土高原地区()A.加大能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B.扩大垦荒面积,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保持传统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D.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利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D。
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6.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A.珠江流域水污染B.珠江三角洲酸雨危害C。
洞庭湖湿地萎缩D.长江三角洲海水入侵(2015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测试)图1为黄河干流图,图2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图1图27.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D。
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8。
关于黄河治沙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高中地理总复习3-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中图版
一、选择题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 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 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 个,此中 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且76%的贫穷县和74% 的贫穷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
据此回答1~2 题。
1.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产生水土流失不一样的自然要素是()①地形坡度②降水量③土壤特征④过分砍伐A.①②B.②③C.①③ D .③④分析: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大于黄河流域,黄河域以黄土为主,长江流域流失的土壤以红壤为主。
答案: B2.治理水土流失,要做到()①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②禁止矿产开采③合剪发展经济,除去贫穷④大面积开荒种粮,发展经济⑤综合治理小流域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⑤ D.③④⑤分析:禁止矿产开采会影响经济发展,大面积开荒种粮,就要相应的损坏植被,增添水土流失。
答案: C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达成3~5 题。
3.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害减少率的关系是()A.呈正有关B.与侵害减少率呈正有关,与径流减少率呈负有关C.呈负有关D.与侵害减少率呈负有关,与径流减少率呈正有关4.以下对于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对土壤侵害和径流量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同样大 B .对土壤侵害影响大C.对径流量影响大 D .没法判断5.图中反应植被的环境效益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抽烟滞尘、净化空气C.修养水源、保持水土 D .克制蒸发、治理盐碱分析:此题组主要考察植被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从图中可读出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害减少率呈正有关,侵害减少率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更大,图中表现了植被的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3.A 4.B 5.C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
2011 夏季黄河进行 3 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经12 次调水调沙后,下游河流过流能力由 1 800 立方米 / 秒提升到 4 000 立方米 / 秒。
据此达成6~ 7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衡水模拟)下图为黄土高原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峁顶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农田B.防风固沙C.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2.图中距离沟口14 000米范围以内,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后,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主要是改善了( )A.气候条件B.河流条件C.植被条件D.土地条件【解析】1选C,2选D。
第1题,读图可知,峁顶坡度大且土壤为黄土,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峁顶防护林的重点是为了保持水土。
第2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改善了地形、土壤、水源等土地条件,而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在短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河流条件没有得到改变。
【加固训练】(2018·绍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 A.新疆 B.青海C.山西D.江苏(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警戒性【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由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占比大。
新疆、青海地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荒漠化是其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占比不大。
江苏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中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第4题,C 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2018·河南联考)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
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
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913401615.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6.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C.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7.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解析】5选B,6选A,7选B。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的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
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
第6题,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围场地区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第7题,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好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8.读全国主要河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
(2)简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原因。
(3)简要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可从长江流域面积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方面分析。
第(2)题,从黄土高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2)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地表破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表面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3)工程措施:营造防护林;封坡育林;修筑梯田。
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科学施肥;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
生物措施: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018·信阳模拟)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图。
完成1~3题。
1.乌梁素海对灌溉区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汛期的洪水C.汇集灌溉后农业用水D.发展旅游和水产养殖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3.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流量小于乙处B.乙处为地上河C.乙处冬季水位高于夏季D.甲处有凌汛现象【解析】1选C,2选B,3选D。
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
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水产养殖。
第2题,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渍化。
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渍化。
第3题,乙处因为大量灌溉用水,导致甲处流量大于乙处;乙处不是地上河;乙处冬季水位低于夏季;甲处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初冬和早春会有凌汛现象。
(2018·厦门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91340162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4.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5.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6.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4选B,5选A,6选C。
第4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刺槐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极有可能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
如果刺槐需要湿润土壤,就不太适合生长在该地。
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
第5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为明显。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
【加固训练】(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读“华北某区域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1)、(2)题。
(1)图中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2)图中最容易出现盐碱化的是( )A.水田B.旱地C.果林地D.用材林地【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华北地区的小城镇,城镇所在地区地势低洼,而四周地区地势较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海拔较高地区分布有果林。
第(2)题,图示区域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水田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蒸发强烈,根据华北地区水盐运动规律,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或灌而不排,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将盐类物质带到地表,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就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故盐碱化现象应出现在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的地方,而海拔较低的水田,排水条件较差,易积盐,发生土壤盐碱化。
(2018·清远模拟)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7、8题。
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8.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B.降水减少,雪线升高C.冬季风势力增强D.绿洲地带水源枯竭【解析】7选D,8选D。
第7题,图中四地中,④地植被覆盖率低,沙源供给量少,在很小的风速下即可让其流动,是流动沙丘。
第8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
9.(能力挑战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个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从风口向里吹风,据此回答问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