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概念的语义特征与隐现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本文以“三维语法”的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致使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文章认为汉语致使句是形式与意义的紧密结合体。

致使句在意义上对应的是由致力事件和结果事件整合而成的致使事件。

汉语致使句形式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由特定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由词语的使动用法构成的致使句。

文章着重对这三种致使句的句式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和描写,发掘各种形式所具有的语义和功能特点,充分探究汉语致使句语法形式系统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并对各种致使句次类进行对比研究,在致使句系统中确立其特定位置。

全文共分八章,外加前言和结语两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主旨、研究范围、研究原则和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其标注方式。

第一章,汉语致使句研究综述。

以时间为顺序全面梳理了从《马氏文通》至今的汉语致使句的研究脉络。

文章将致使句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革新与草创时期;二是语法知识大普及时期;三是繁荣发展时期。

文章总结了各个时期致使句研究的成果和特点,并指出目前汉语致使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分析现代汉语致使句的性质、范围及类别。

讨论并明确致使和致使句的含义,吸收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致使句的语义结构和形式表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汉语的致使句系统;并依据致使句的有关特征,对现代汉语致使句的边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尝试从新的角度为致使句进行分类。

为致使句各种句式的描写和解释提供一个大致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至第八章对现代汉语致使句的三个大类、六个小类进行全面的描写。

第三章,分析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一种——“使”字句。

详细考察“使”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使”字句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分析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二种——致使性“把”字句。

重点研究致使性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对两种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章,分析由特定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一种——使令句。

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研究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为含有显性致使标志词“使”、“令”、“让”和“叫”的结构。

然后笔者在制图理论框架下对汉语典型致使结构进行了句法树图的精细化刻画,得出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的句法衍生结构为[IP[DP][I’[I][OuterAspP[DP][OuterAsp’[OuterAsp][vP[DP][v’[vCAUSE][CP[DP][C’[C][IP[DP][I’[I][InnerAspP[DP][InnerAsp’[InnerAsp][ApplP[DP][Appl’[Appl][VP[DP][V’[V[VW[DP][V’[V[?][Affix]][?W[DP][?’[?]]]]][ (PP)]]]]]]]]]]]]]]]]]。

最后,笔者基于词汇分解理论和双事件理论对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进行了语义诠释,得出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的语义可解读为λP λe1(∃e2)P(e2)& CAUSE(e1,e2),意即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的语义可解读为致使事件导致结果事件。

笔者望该研究得出的句法衍生图和语义诠释模型同样能够适用于汉语变异型致使结构,这是该研究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亦是对现代汉语致使结构感兴趣的读者研究的突破口。

关键词:现代汉语;典型致使结构;句法;语义1.汉语典型致使结构的界定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致使结构是对现实世界中典型致使事件的概念化。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比如开窗、关门,就是一事物引起另一事物发生变化的动态事件,被认为是典型的致使事件。

映射到语言中可以用N1(cause)造成了N2发生某种变化(change),从而产生了某种结果(result)来表示。

范晓(2000)将致使结构分析为四个部分:(1)致体,(2)致使,(3)使体,(4)结果体。

如果把致体记作A,“致使”记作“sh”,“使体”记作B,结果体记作C,则致使结构或致使句的模式为:A shB 发生C 或:A+使+B+C致使(sh)指A和B之间的一种致使关系。

现代汉语致使义表达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义表达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义表达研究王振来;苏莹莹【摘要】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同时也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汉语表达致使义主要有“使”字句表达致使义、“把”字句表达致使义、“被”字句表达致使义、某些动结式表达致使义、使动用法表达致使义和致使动词表达致使义6种类型,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在表达致使意义上的区别,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解释“使”字句成为典型致使结构的原因,旨在对致使义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Causation is a universal semantic category in human language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task that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work on. We will make a comparison on the six grammar structures of causation, analyse the differenc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ng the causation. Reasons why the sentence pattern with "shi" has become typical sentence pattern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 will be revealed from the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s, which can give u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is causation.【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致使义;表达;类型;“使”字句【作者】王振来;苏莹莹【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同时也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本文结合认知理论对“使”字句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使”字句表层句法结构是致使义深层语义结构的“直接映射”;并对“使”字句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发现绝大部分“使”字句具有[-动态性]、[-自主性]和[+已然性]的特征。

标签:“使”字句“致使” [-动态性] [-自动型] [+已然性]本文所说的“使”字句是指带有“使”字且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使”字句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致使”意义的典型句式,语法学界对此看法基本上一致。

下面我们将尝试着结合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使”字句是如何表达“致使”意义的。

程琪龙认为,致使语义结构可以分解为:致使者、致使方式、致使对象及其变化的倾向。

致使过程始于致使者,致使者影响致使对象使其变,变化倾向可以有结果,也可以没有结果。

那么,“使”字句是如何体现“致使”语义的呢?“她的话使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

”(老舍《四世同堂》)此例中,主语“她的话”对应于致使语义结构中的“致使者”;宾语“三位老者的心”对应于“致使对象”,在“致使者”的影响下出现某种变化或状态;“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对应于“致使倾向”,表明一种变化。

在“使”字句中,我们看不到具体的“致使方式”。

谓语动词“使”是一个虚化的动词,它只表示致使者对致使对象施加了某种抽象的影响,并不指出具体的致使方式。

这句话中的原因事件可以描述为“她的话对三位老者的心施加影响”,结果事件为“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

从认知语法的观点看,人们在经验结构中所形成的语义范畴,要在语法结构中得到反映。

也就是说,句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就是指“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这一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或交际策略”。

①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使”字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对应于致使情景的构成要素,“使”字句句法成分的序列对应于致使情景要素的序列,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的先后顺序对应于人们经验结构中的先后顺序。

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

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

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张苗苗摘 要㊀文章梳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致使动词释义的五种处理方式,分别是,模式一:①自动义㊂②使+被释词/自动义/其他㊂模式二:自动义;使+自动义/其他㊂模式三:①使+自动义/其他㊂②自动义㊂模式四:①自动义㊂②致使义㊂或①致使义㊂②自动义㊂模式五:①自动义㊂②动作义+ 使 +自动义/其他㊂或①动作义+ 使 +自动义/其他㊂②自动义㊂这五种处理方式可以归纳为基式㊁变式㊁优式三类,同时也对少数致使动词的释义提出了探讨性修改意见㊂关键词㊀‘现代汉语词典“㊀释义模式㊀致使动词㊀自动义㊀致使义一、引言㊀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的致使动词(causative verb)通常既释出了自动义[1]又释出了致使义(causative meaning)㊂例如:㊀㊀开阔㊀②形(思想㊁心胸)宽阔:他是一个思路~㊁性格活泼的人㊂③动使开阔:~眼界|~胸襟㊂[2]㊀㊀规范㊀②形合乎规范:这个词的用法不~㊂③动使合乎规范:用新的社会道德来~人们的行为㊂㊀㊀麻烦㊀①形烦琐;费事:~得很|这个问题很~|服务周到,不怕~㊂②动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您啦!|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别人㊂㊀㊀ 开阔㊁规范㊁麻烦 的释义先释出了自动义㊁后释出了致使义㊂然而‘现汉“对致使动词的释义方式不尽相同,这与致使动词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结构较为复杂有关㊂致使动词最关键的语义特征是语义上能够分解出致使形式标记 使 ,进而用 使 将致使宾语移位到致使动词前,变换为 使 字句㊂例如:㊀㊀(1)a.眼界开阔了ң开阔了眼界ң使眼界开阔了㊂b.工作经验丰富了ң丰富了工作经验ң使工作经验丰富了㊂㊀㊀可以将这个过程形式化为:N+VңV+Nң 使 +N+V㊂㊀㊀有时虽然不能用 使 进行移位,却能够用 把 (参看谭景春1997),例如:∗杜翔先生对本文的初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辞书研究“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此一并致谢㊂文中尚存问题概由本人负责㊂66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㊀㊀(2)a.火灭了ң灭了火ң把火灭了㊂b.腰带很紧ң紧了紧腰带ң把腰带紧了紧㊂㊀㊀‘现汉“对以上用例中 灭㊁紧 的释义分别是 使熄灭㊁使紧 ,即 灭火㊁紧腰带 的语义分别为 使火熄灭㊁使腰带紧 ㊂也可以用 把 将致使宾语提前,这时 灭㊁紧 是致事主观发出的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用 使 将宾语提前时, 灭㊁紧 是客观的动作或事件对役事产生的结果㊂引发致使的动作是主观发出的,致使结果表示的是目的义(purpose meaning)时,要用 把 将宾语提前;引发致使的动作或事件是客观的,致使结果表示的是结果义(result meaning)时,要用 使 将宾语提前㊂㊀㊀‘现汉“作为中型语文规范型词典,对新用法的收录有滞后的倾向,待相对成熟后才谨慎收入㊂词典收录致使义也要遵循使用频率高㊁组合范围广㊁用法稳定等收义原则㊂白鸽㊁施春宏(2012)从词典释义的角度对致使动词的释义进行了研究,并概括出了11种释义方式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现汉“释义为依据,对词典释义中致使动词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㊂二、致使动词的释义基式㊀㊀吕叔湘(1958/2004)在‘ 现代汉语词典⓪编写细则“(第92条)中指出: 词义分项排列的先后,基本的在前,引申的在后;一般的在前,特殊的在后;具体的在前,抽象的在后㊂虽然不必考求词义历史发展,但是维持上面的原则对于读者的理解是有帮助的㊂ 先释出易理解的自动义,在此基础上释出致使义,这样既便于释义又符合读者理解词义由简到繁㊁由易到难㊁由短到长的认知顺序㊂这种义项排列顺序既突出了现代性㊁常用性,同时又兼顾了义项间的引申关系或逻辑关系㊂(参看江蓝生2013)释义可以采用形式标记 使 ,通过不同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这是致使动词最典型的释义模式㊂多数致使动词采用了这种释义模式进行释义,这也是派生其他释义模式的基础形式㊂下面具体说明㊂㊀㊀模式一:①自动义㊂②使+被释词/自动义/其他㊂[3]㊀㊀ 形容词带宾语可以表示使动意义 (吕叔湘1966),现代汉语有致使用法的形容词多于动词,例如:㊀㊀便利㊀①形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交通~|附近就有商场,买东西很~㊂②动使便利:扩大商业网,~群众㊂㊀㊀满足㊀动①感到已经足够了:只要能不亏本,我就~了|他从不~于已有的成绩㊂②使满足:提高生产,~人民的需要㊂㊀㊀壮大㊀①形强大:力量日益~㊂②动使强大:~队伍㊂㊀㊀警醒㊀②动警戒醒悟:鉴往知来,值得我们~㊂③动使警戒醒悟;~世人㊂㊀㊀松缓㊀①形缓慢;宽松:节奏~|表情~|日程安排得很~㊂②动使缓和;使放松:~气氛|~神经㊂㊀㊀勉强㊀②形不是心甘情愿的:碍着面子,~答应下来了㊂③动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㊂㊀㊀如果自动义的释义较长,可直接用被释词进行释义,如 便利㊁满足 等,这样释义更加简短精练;自动义的释义较短时,用被释词或自动义的释义用词均可,如 壮大㊁警醒 等㊂而 松缓㊁勉强 的致使义是用 使 加基本跟自动义的释义同义的其他词语进行释义的㊂此外, 滚 的释义是:㊀㊀滚㊀①动滚动;翻转:荷叶上~着亮晶晶的水珠儿㊂ ⑤动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元宵|~雪球㊂㊀㊀义项⑤致使义与义项①自动义不是相邻义项,不能用被释词解释致使义,否则不便于理解,因而致使义用了自动义的释义用词进行释义,且自动义 滚动 已收词㊂如果是相邻义项,用被释词或自动义的释义用词均可,由此可以说明义项排序和释义模式的选择之间的关系㊂采用这种释义方式释出的还有 安定㊁明确㊁充实㊁纯洁㊁纯净 等㊂㊀㊀将具有相同论元结构的同类词纳入共同的语义框架内进行比较,可发现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如:㊀㊀升㊀动①由低往高移动(跟 降 相对):~旗|上~|旭日东~㊂②(等级)提高:~级㊂(第6㊁7版)㊀㊀降㊀①动落下(跟 升 相对):~落|~雨|温度~下来了㊂②动使落下;降低:~价|~级㊂(第6㊁7版)㊀㊀ 升 和 降 是同类词,但释义方式差距较大㊂吕叔湘(1958/2004)在‘ 现代汉语词典⓪编写细则“(第85条)中指出: 同属一类的条目,注解措辞必须一致,避免分歧㊂ 同类词采用一致的释义方式会更好,可将 升 的释义修改为:㊀㊀升㊀动①由低往高移动(跟 降 相对):上~|旭日东~㊂②使由低往高移动;提高(等级):~旗|~级㊂㊀㊀改后 升 和 降 的释义实现了自动义和致使义的整齐对应关系㊂值得说明的是,这是自动用法和致使用法之间的对应,不是 升 和 降 所有句法语义特征的完全对应,这一点从不同版本中 升㊁降 释义后括注的变化也能看出来:㊀㊀升㊀①由低往高移动(跟 降 相对)㊂②(等级)提高(跟 降 相对)㊂(试用本㊁第1 5版)㊀㊀降㊀①落下(跟 升 相对)㊂②使落下;降低(跟 升 相对)㊂(试用本㊁第1 5版)㊀㊀试用本㊁第1 5版中的两个义项均有括注 跟 相对 ,第6版 升㊁降 的义项②均删除了释义后的括注,也可以证明二者不是完全对应的㊂又如:㊀㊀熄灭㊀动停止燃烧;灭(灯火):火炬~了㊂㊀㊀灭㊀①动熄灭(跟 着(zháo ) 相对):火~了|灯~了㊂②动使熄灭:~灯|~火㊂㊀㊀ 熄灭 和 灭 都是致使动词, 灭 义项②释出了致使义 使熄灭 , 熄灭 的释义 灭(灯火) 通过括注间接指出了 灭 的语义范围是 灯火 ㊂ 灯火灭了 是自动用法,而 灭灯火 即 使灯火灭 是致使用法,由此可推知 灭(灯火) 是 熄灭 的致使用法㊂这是一种隐性的释义方式,而显性的释义更便于理解,可以修改为:㊀㊀熄灭㊀动①停止燃烧:火炬~了㊂②使熄灭:~灯火㊂㊀㊀‘现汉“在释义时对前面的义项一般详释,已释出的义项可视为已知信息不再重复,对其他义项的释义建立在前面释义的基础上㊂因此虽然有时用被释词解释致使义,如 端正 :㊀㊀端正㊀①形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五官~|字写得端端正正㊂②形正派;正确:品行~㊂③动使端正:~学习态度㊂76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㊀86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㊀㊀义项③ 使端正 没有详释出 端正 的具体语义,也不影响理解,且重复被释词比重复自动义更为简练㊂当有多个义项时,根据义项排序的距离原则,后一义项与前一义项的语义联系最为紧密,致使义一般是在前一义项即自动义的基础上释出,不必附加义项号,如 端正 的义项③是在义项②的基础上释出的,由此可以理解 使端正 的具体语义㊂如果释出具体语义或标上义项序号会稍显冗余,释义应短小精练㊁尽量求简,用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㊂三、致使动词的释义变式㊀㊀‘现汉“中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具有多样性㊂除了模式一这种基础的释义模式外,还存在由模式一变换而来的多种变体形式,不同释义模式间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由不同的句法手段表达相同的语义关系㊂由模式一派生而来的致使动词变体释义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㊂㊀㊀模式二:自动义;使+自动义/其他㊂㊀㊀释义可以采用形式标记 使 ,合并模式一的两个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使释义简练紧凑㊂例如:㊀㊀掺杂㊀动混杂;使混杂:别把不同的种子~在一起|喝骂声和哭叫声~在一起|依法办事不能~私人感情㊂㊀㊀震颤㊀动颤动;使颤动:浑身~|噩耗~着人们的心㊂㊀㊀中止㊀动(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刚做了一半就~了|~比赛㊂㊀㊀震动㊀动①颤动;使颤动:火车~了一下,开走了|春雷~着山谷㊂㊀㊀屈㊀①动弯曲;使弯曲:~指|~膝|猫~着后腿,竖着尾巴㊂㊀㊀这种释义模式适用于对动词致使义的释义, 对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可以不释出动作义,只在原释义前加 使 (谭景春2018)㊂如果致使动词是由动词演变来的,由于词性相同,当释义用词较为短小时,可以合并义项,使释义更为简练紧凑,通过配例中两种用法的示例也能帮助理解;但是由形容词演变来的致使动词,因词性不同而不能合并,只能分立为两个义项㊂㊀㊀致使动词的释义有时只释出了致使义,没有释出自动义㊂例如:㊀㊀实现㊀动使成为事实:~理想㊂㊀㊀卷㊀①动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起来|~起袖子就干|烙饼~大葱㊂②动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起尘土,飞驰而过㊂㊀㊀顺㊀①动向着同一个方向(跟 逆 相对):~风|~流而下㊂ ③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一~㊂㊀㊀从词义系统性来讲,有致使义一般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自动义㊂所以可以预测,释出了致使义,没有释出自动义的,原则上都可以增补出自动义㊂ 实现 自动用法的句法组合范围较广,例如:㊀㊀(3)a.现在,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这个目标实现了㊂(‘人民日报“20060126)b.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㊂(‘人民日报“20170702)㊀㊀释义可以补出自动义,可释为:㊀㊀实现㊀动成为事实;使成为事实:目标~了|~理想㊂㊀㊀‘现汉“只释出了 卷 的致使义,‘现代汉语实用标词类词典“对 卷 的释义是:㊀㊀卷㊀动词①ʌ内ɔ东西弯成圆筒形:书的封皮都~了,你把它压一压|一遇热,锡纸的边儿就~了起来㊂②ʌ致使ɔ使卷:妈妈给我~了一张春饼|他正往上~着门帘子呢|我以前也~过烟㊂㊀㊀‘现汉“可以参考补出 卷 的自动义,可释为:㊀㊀卷㊀①动东西弯转成圆筒形:书皮~了|叶子~起来了㊂②使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起来|~起袖子就干|烙饼~大葱㊂㊀㊀ 顺 也有自动用法,其同类词 顺溜 的释义是:㊀㊀顺溜㊀形①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她解开辫子,把头发梳~了㊂㊀㊀ 顺 可以参考 顺溜 补出自动义,可释为:㊀㊀顺㊀③形方向一致;有条理有次序:把头发理~了|思路~了,事情也就好办了㊂④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一~㊂㊀㊀模式三:①使+自动义/其他㊂②自动义㊂㊀㊀致使动词的释义通常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㊂也有的释义先释出了致使义,后释出了自动义,即将模式一的两个义项调换了顺序,例如:㊀㊀洒㊀①动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扫地的时候先~些水㊂②动(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不小心水~了|把~在地上的粮食捡起来㊂㊀㊀开展㊀①动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科学技术交流活动㊂②动从小向大发展:植树造林活动已在全国~起来㊂㊀㊀鼓舞㊀①动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人心|~士气㊂②形兴奋;振作:令人~|欢欣~㊂㊀㊀烫㊀②动利用温度高的物体使另一物体温度升高或发生其他变化:~酒(用热水暖酒)|~衣裳(用热熨斗使衣服平整)㊂③形物体温度高:这水太~㊂㊀㊀ 烫 的同类词 热㊁温 的释义即是先释出自动义㊁后释出了致使义㊂‘新华字典“第12版对 烫 的释义也是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㊀㊀烫㊀①温度高,皮肤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感觉疼痛或受伤:开水很~|~手|~伤|小心~着㊂②用热的物体使另外的物体起变化:~酒(使热)|~衣服(使平)㊂(‘新华字典“第12版)㊀㊀建议以上各例可以调换两个义项的顺序,变为模式一㊂再看 安慰 的释义:㊀㊀安慰㊀①形心情安适㊂②动使心情安适㊂(试用本㊁第1 5版)㊀㊀ 安慰 是典型的致使动词,释义释出了致使义㊂后来的版本对其进行了修订:㊀㊀安慰㊀①动使心情安适:~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别太难过㊂②形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有女儿在身边,她感到很~㊂(第6㊁7版)㊀㊀可能因致使用法的使用频率更高,第6版在修订时先释出了致使义㊂也可能与同类词 慰 的释义有关,‘现汉“对 慰 的释义是:㊀㊀慰㊀①使人心情安适:~劳|~问|~唁㊂②心安:欣~|得信甚~㊂㊀㊀ 慰 的释义与 安慰 相似,也可调整两个义项的顺序,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㊂我们认为,试用本及第1 5版中 安慰 的释义与多数致使动词的义项顺序一致,释义由简96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㊀07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到繁可以方便释义和理解,因而试用本及第1 5版对 安慰 的释义更好㊂当然,这种义项排列顺序不是固定的,不同词典中的处理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据常用性㊁语义凸显等原则来进行义项排序㊂㊀㊀模式四:①自动义㊂②致使义㊂或①致使义㊂②自动义㊂㊀㊀‘现汉“对致使动词的释义大多采用了致使形式标记 使 ,也有少数无标记的释义㊂释义可以通过不同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虽然没有采用形式标记 使 ,也可以表示致使义㊂例如:㊀㊀滞缓㊀①形进展停滞,增长缓慢:工作进度~|销售~㊂②动延缓:~癌细胞的增长|资金不足,~了经济发展㊂㊀㊀为难㊀①形感到难以应付:~的事|左右~|叫人挺~的㊂②动作对或刁难:故意~人㊂㊀㊀宽慰㊀①动宽解安慰:她用温和的话语~着妈妈㊂②形宽畅欣慰:儿子总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她感到很~㊂㊀㊀败坏㊀①动损害;破坏(名誉㊁风气等):~门风|~声誉|~纪律㊂②形(道德㊁纪律等)极坏:道德~|纪律~㊂㊀㊀ 滞缓㊁为难 先释出了自动义㊁后释出了致使义, 宽慰㊁败坏 先释出了致使义㊁后释出了自动义,建议将 宽慰㊁败坏 的义项顺序调整为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更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㊂采用这种释义模式释出的还有 集中㊁统一㊁摇晃㊁平息㊁亏 等㊂这种释义模式不同于有致使形式标记 使 的释义方式,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释出了致使义,虽然释义中没有采用形式标记 使 ,但释义用词大都是含有致使义的动词,如 宽慰① 的释义用词 宽解 (使宽心;使烦恼解除)和 安慰 (使心情安适)的释义中都有形式标记 使 ㊂㊀㊀因而模式四虽然表面上没有采用形式标记 使 释出致使义,但间接地释出了致使义,实际上是一种隐性释出致使义的释义方式,与其他释义模式具有一致性㊂采用这种释义模式进行释义的词比较少,所以还是尽量采用典型的释义模式即模式一进行释义为好㊂四、致使动词的释义优式㊀㊀致使动词凸显致使义,含有动作义㊂如果致使动词含有的动作义明确固定是可以释出的,呈现出致使动词完整的语义结构,如凭借某种工具㊁通过某种方式或发出某种身体行为来实施动作,这种释义模式是对前面四种模式的改进,是更优的一种方式㊂下面具体说明㊂㊀㊀模式五:①自动义㊂②动作义+ 使 +自动义/其他㊂或①动作义+ 使 +自动义/其他㊂②自动义㊂㊀㊀净㊀①形清洁;干净:~水|脸要洗~㊂②动擦洗干净:~一~桌面儿㊂㊀㊀润㊀①动加油或水,使不干燥:浸~|~肠|~肤|~嗓子㊂ ③形细腻光滑;滋润:光~|~泽|墨色很~|珠圆玉~㊂㊀㊀平整㊀①动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齐:~土地㊂②形平正整齐;(土地)平坦整齐:马路又宽又~㊂㊀㊀滋润㊀①形含水分多;不干燥:雨后初晴,空气~|皮肤~㊂②动增添水分,使不干枯:附近的湖水~着牧场的青草㊂㊀㊀寒碜㊀②形丢脸;不体面:全班同学就我不及格,真~!③动讥笑,揭人短处,使失去体面:你这是存心~我|叫人~了一顿㊂㊀㊀凉liàng ㊀动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粥太烫,~一~再喝㊂㊀㊀‘现汉“将 净 的致使义解释为 擦洗干净 ,虽然没有使用致使形式标记 使 ,但动补结构本身含有致使义,即 擦洗干净=擦洗使干净 ㊂所以‘现汉“也可以将 擦洗干净 修改为 擦洗使干净 ㊂修改后的致使义不再是通过句法手段来表达,而是采用了词汇手段,即从隐性释义转为显性释义,更便于读者的理解㊂㊀㊀ 润 的语义引申脉络应是先有自动义,后有致使义,最好调整 润 的义项排列顺序㊂‘现汉“之前版本的 润 就是先释出了自动义,后释出了致使义:㊀㊀润㊀①细腻光滑;滋润:~泽|墨色很~|珠圆玉~㊂②加油或水,使不干燥:浸~|~肠|~嗓子㊂(试用本㊁第1 5版)㊀㊀同样, 平整 的释义也是先释出自动义㊁后释出致使义会更好,可修改为:㊀㊀平整㊀①形平正整齐;(土地)平坦整齐:马路又宽又~㊂②动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齐:~土地㊂㊀㊀以上这些致使动词中含有的动作都是明确固定的,是已演变为动作动词的致使动词㊂如果能释出明确固定的动作义应尽量释出,将动作义由隐性变为显性,使释义更为精确,也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㊂比如 凉(liàng ) 的动作义是 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 ,致使义是 使温度降低 ㊂ 使温度降低(使凉) 的方法还有:㊀㊀冰㊀③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凉:把汽水~上㊂㊀㊀镇㊀⑦动把食物㊁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块儿或放在冷水里㊁冰箱里使凉:冰~|把西瓜放在冷水里~一~㊂㊀㊀ 凉(liàng ) 释出了动作义 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 ,区别于与其动作义不同的 冰㊁镇 ㊂此外,上文提到过的 滚㊁安慰 等的动作义明确固定也可以补出,其中 安慰 还要调整义项顺序,可释为:㊀㊀滚㊀①动滚动;翻转:荷叶上~着亮晶晶的水珠儿㊂ ⑤动摇或推使滚动或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元宵|~雪球㊂㊀㊀安慰㊀①形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有女儿在身边,她感到很~㊂②动通过言语劝说等方式使心情安适:~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别太难过㊂㊀㊀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致使动词的动作义较复杂且不确定㊁有多种可能性,而不能释出㊂例如:㊀㊀退㊀动①向后移动(跟 进 相对):后~|倒~|进~两难㊂②使向后移动:~兵|~敌|把子弹~出来㊂㊀㊀空㊀kòng ㊀①动腾出来;使空:文章每段开头要~两格|~出一天时间参观游览|把前面几排座位~出来㊂㊀㊀‘现汉“只释出了 退㊁空(kòng ) 的致使义,没有释出动作义,这是由于动作义复杂不明确而不便释出㊂比如, 退敌 的动作可能是 击㊁打㊁讲道理 等, 空(kòng ) 的动作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于有明确动作义的 凉(liàng ) ㊂㊀㊀致使动词的句法语义关系复杂多样,表层结构不同的句法表现反映了深层结构不同的语义特征,要对致使动词的句法结构㊁语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 充分考虑到不同语17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㊀27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义类的动词在论元结构上的差异及同一动词的不同论元在配位方式上的差异 (白鸽㊁施春宏2012)㊂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增强释义的科学性㊁规范性,减少释义的随意性,对词义做出符合语言事实且便于读者理解的解释㊂五、结语㊀㊀在本文所归纳的五种释义模式中,模式一是基础,模式二㊁模式三㊁模式四这三种释义模式是由模式一变换而来的变体形式㊂模式二是将模式一合并义项,使释义简练紧凑㊂模式三先释出了致使义㊁后释出了自动义,可修改义项排列顺序,改为先释出自动义㊁后释出致使义,这样更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㊂模式四虽然释义中没有形式标记 使 ,但间接地释出了致使义,是一种隐性释出致使义的释义方式,实际上与其他释义模式具有一致性㊂模式五是对前面释义模式的改进,能释出动作义的应尽量释出,呈现出致使动词完整的语义结构,使释义更为精确,因而模式一和模式五是较好的释义模式㊂虽然释义模式具有多样性,但释义时能一致应尽量一致㊂从释义规范化角度来说最好使用模式一或模式五,这对提高词典释义的质量㊁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都是非常有益的㊂当然,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释义过程中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㊂附㊀注㊀㊀[1]本文的 自动义 是指与致使义相对应的不及物动词自发的动作行为义,为了行文的方便,也包括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状态义㊂㊀㊀[2]本文对词的释义大都出自‘现汉“第7版,以下出自‘现汉“第7版的不再一一交代;出自‘现汉“其他版次的则随文注明㊂另外,为了节省篇幅删去了与本文无关的义项,对某些释义及例子做了删减㊂㊀㊀[3]释义模式中的 其他 指释文中没有出现被释词或没有重复自动义释义用词的情况㊂参考文献㊀㊀1.白鸽,施春宏.‘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辞书研究,2012(1).㊀㊀2.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辞书研究,2013(2).㊀㊀3.李临定主编.现代汉语实用标词类词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㊀㊀4.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2004.㊀㊀5.吕叔湘.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中国语文,1966(2).㊀㊀6.谭景春.致使动词及其相关句型.ʊ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八).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㊀㊀7.谭景春.动词的目的义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处理.当代语言学,2018(3).㊀㊀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㊁第1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㊁1978㊁1983㊁1996㊁2002㊁2005㊁2012㊁2016.㊀㊀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新华字典(第1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㊀北京㊀102488)(责任编辑㊀郎晶晶)The Definition Pattern of Causative Verbs and the Issues RelatedZhang MiaomiaoAbstract:There are five definition patterns of causative verbs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The first pattern is initiative meaning and shi(使) +interpreted word/initiative meaning/ others.The second pattern is initiative meaning and shi +initiative meaning/others.The third pattern is shi +initiative meaning/others and initiative meaning.The fourth pattern is initiative meaning and causative meaning which consists of causative meaning and initiative meaning.The fifth pattern is initiative meaning and action meaning+ shi +initiative meaning/others which consists of action meaning+ shi +initiative meaning/others and initiative meaning.They can be summed up as the basic form,the variant form and the improved form.Meanwhile,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ntity of definition. Keywords: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definition pattern,causative verb,initiative meaning,causative meaning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tegorizationDeng LinAbstract:This research makes a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 verbs in the five mainstream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learners diction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tegorization.For practical purposes and data manipulability,communication verbs with high frequency in the subcategories DISCUSS,SUGGEST and TELL are chosen as the objects for study,and the categorical relevance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ir definitions are the focus of the investigation.All these may help optimize the definition models in future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learners dictionaries.Keywords: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learner s dictionaries,English communication verbs, categorical definition,investigationSinitic Brushtalk as a Once Vibrant Mode of Communication:Conducting Silent Conversation Using Brush,Ink,and Paper in Early Modern East AsiaWong Tak-sum㊀David C.S.LIAbstract:For well over a thousand years in Sinographic East Asia,despite a lack of a shared。

“被”字句的致使概念框架和句法特征

“被”字句的致使概念框架和句法特征

摘要:这篇论文从“被”字句的定义入手,引出“被”字句的致使含义,并尝试从概念框架的角度来诠释“被”字句的致使语义和句法特征。

关键词:“被”字句致使概念框架引言“被”字句是以主题所表示的事物为视角进行叙述的,即叙述该主题事物“受到”(遭受/承受)某种动作及其结果。

“被”字句句式的语用意义最概括的表述就是表示“被动”(或“受动”)态,就是强调客体事物的“被动性”(或“受动性”),强调该事物“受到”(某人或某物所发出的)某种动作情状或在某种动作作用下发生某种结果情状(变化、移动、损失等)。

较早提出致使说的是薛凤生(1994),他将“被”字句定义为句法结构:a被b+c;语义诠释:由于b的关系,a变成c所描述的状态。

蚁坤(2000)认为,“被”字句表示的是一种致使性语义,含有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这两个事件组成一个情景;熊学亮、王志军(2002,2003)认为,“被”字句源于从受影响者的角度来描述致使性事件这一事实,它表达的是受事受到外力影响而形成一种结果性状态的过程,这一说法真正地深入“被”字句内部,揭示出了“被”字句的性质和特征。

但是“被”字句本身十分复杂,“被”字句致使表达的类型有哪些,“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致使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概念框架是以概念语义为己任,它的出现能让语义结构专司语法语义。

概念框架由多个基本概念结构组合而成,其中包括核心部分的概念过程,以及概念过程的先设情状(先设)和后续情状(后续)。

这里所说的先设和后续主要是指非语用的语义先设和语义推导,它们不依赖具体语境。

”(程琪龙,2003)。

本文尝试从分析被字句的致使概念框架来看被字句的语义特征。

1.谓语动词的致使语义特征及其概念框架被动概念包含某种表达致使性事件的致使结构,典型的被动句源于从受影响者的角度来描述致使性事这一事实,它表达的是受事受到外力影响而形成一种结果性状态的过程。

一般认为,“被”动句是否能够成立,主要由句中动词的性质决定,即能进入“被”动句的动词一般都应该是动作动词。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作者:郑周永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2期摘要:“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子结构形式,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其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是“把”字句的语义分析,即并非所有的“把”字句都表示“处置”义,还有一部分“把”字句是表示“致使”义的。

本文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

本文主要具体描写和讨论了“把”字句在《红楼梦》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发现两类“把”字句都有丰富的结构语义类型,与唐宋时期的“把”字句相比,其谓语成分更加复杂多样,不仅出现了新的结构类型,原有的结构还发展出新的语义类型。

关键词:《红楼梦》“把”字句处置义致使义结构语义一、引言王力(1944)提出“处置式”的概念:“中国语里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用助动词…把‟(或…将‟)字,把目的语提到叙述语的前面。

”“大致说来,…把‟字所介绍者乃是一种…做‟的行为,是一种施行(execution),是一种处置。

在中文里,我们把它称为处置式。

”本文研究《红楼梦》中的“把”字句语料,即《红楼梦》中以“把”字为标记的处置式。

“把”字句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邵敬敏(1985)、薛凤生(1987)、刘培玉(2001)、蒋绍愚(2005)等不少学者都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探讨,各家从历时的角度,紧扣“把”字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寻求“把”字句的发展演变脉络。

但是对“把”字句的发展演变过程,各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关于“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学者们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王力(1944)首先提出“把”字句的“处置说”,但是“处置说”一直受到质疑,如胡附、文炼(1955)。

后来的学者,如吕叔湘(1980)、蒋绍愚(1997)、范晓(2000)、沈家煊(2002)、刘子瑜(2002)等指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处置”,一种表示“致使”。

浅析现代汉语致使结构

浅析现代汉语致使结构

浅析现代汉语致使结构致使结构的机制可以分为三大类:词汇型、形态型和句法型。

汉语表致使主要采用句法型致使和词汇型致使。

句法型致使结构多为兼语句,也有部分状态补语句和结果补语句。

词汇型致使结构用本身带有致使义的词汇,如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带宾语后可以表示致使等。

现代汉语中还有句法-词汇型致使——“(很)V人”,如“很迷人”等。

标签:致使兼语句补语句(很)V人一、引言某一事物(包括人物)的行为或状态,可能是自身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如果事物的行为或状态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就会有两个语义成分联系着,即一个事物(或事件)致使另一个事物有某种行为或状态。

这就是致使的语义范畴。

我们把致使另一个事物产生出某种新的动作或状态变化的成分叫作“致使者”。

句法上,致使者的位置固定,多作主语,不能移到动作行为后面。

致使者虽然位于主语位置,但在语义上与施事主语有所区别。

致使者实际上是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产生的原因,不具有施事性。

例如:(1)a. 人们很烦小王。

b. 小王很烦人。

例(1)a表示“人们很讨厌小王”,“烦”只表示心理活动,并没有致使义,因此例(1)a不是致使句,句中的“人们”也不是致使者,而是施事主语;例(1)b 表示“小王使人很烦”,“烦”表达致使义,“小王”是致使者。

与“致使者”相对的概念是“致使对象”。

致使对象正是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新的动作或状态变化的成分。

在句法上,致使对象多位于宾语的位置,但致使对象和受事宾语在语义上和形式上都有所区别。

例如:(2)a. 小王烦人。

b. 小王使人烦。

(3)a. 小王打人。

b. *小王使人打。

例(2)a的“人”是致使对象,可以用具有致使义的动词“使”提到谓语前,如例(2)b;例(3)a的“人”是受事宾语,则不能用“使”提到谓语前,如例(3)b。

致使者和致使对象的语义和句法特点分别与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并不完全一致,致使结构也不同于由[施事+谓语+受事]构成的SVO结构。

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分析

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分析

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分析摘要: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

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

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

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关键词:致使;因果;致使语态句语态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

从主体、客体和动作的措置关系看,语态大体可以分为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致使语态。

其中致使语态是语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语态,它具有致使原因、致使对象和致使结果三个致使要素,表示某种致使原因影响于某个致使对象促使它发出某种致使结果。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使用频率很高的致使语态句,它们的致使语态义主要是通过特定的虚词、谓词和句式共同表达的。

本文以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为研究对象,从新的视角分析致使语态句的句式意义和语义构造,从而揭示出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的语法概貌,丰富汉语致使范畴和语态范畴的研究内容。

一、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的意义从致使语态的意义和形式特点来看,在现代汉语中“使”字句是最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此外,表致使语态意义的致使语态句大体还有四类:一是由“端正”、“丰富”、“累”等使动词构成的表致使语态义的使动句;二是由动补结构充当谓语中心表示致使语态义的使成句;三是表致使语态义的“把”字句;四是表致使语态义的“得”字句。

这四类致使语态句都能变换为“使”字句,由此我们可进一步推断,在现代汉语中能转换为“使”字句的句式往往都是致使语态句。

致使语态句的具体语法形式特征是:第一,句首往往为致使原因事件;第二,致使对象在致使词之后;第三,致使对象为句中表致使结果谓词的主事。

例如:(1)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

→他们使学习态度端正了。

(2)他砸碎了杯子。

→他砸杯子,使杯子碎了。

(3)这节课把我累坏了。

→这节课使我累坏了。

(4)三千米跑得我气喘吁吁。

→三千米使我跑得气喘吁吁。

汉语“使”字句英译分析——以致使主语为出发点

汉语“使”字句英译分析——以致使主语为出发点

217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汉语“使”字句英译分析——以致使主语为出发点文/陈 熙【摘要】致使概念存在于绝大多数的语言中, 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因果关系的认知结果, 它是指,某实体发生某种情况不是自发的, 而是受某种致使主体的作用和影响而引发的。

“使”字句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致使意义的一个常用句型,典型的致使句由“致使主体+使+致使客体+致使结果”构成。

本文以“致使出体”为出发点,通过比较不同“致使主语”句子的不同翻译,对汉语“使”字句的英译做出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使”字句;英译;致使主语【作者简介】陈熙(199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的研究仍有重要启发价值。

邢欣(2004)归纳出了“使”字句的特点:1.主语以无生命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居多(包括以这些词为中心的名词性短语);2.第二个谓语常常是表感知、心理的动词(即带小句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包括不带收拾宾语的动词),形容词等;3.可进行句式变换。

二、例句翻译分析在引言中,作者提到过,致使主体是致使行为发生和存在的基础,在这一章中,就以不同致使主体为分类标准,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句子的不同翻译。

1.致使主体为人,致使主体与客体不一致。

这种句型通常为比较简单直观的“使”字句,由于“使”的动作是人直接出的,力度比较强,翻译这种句子时,常常把汉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转化为英语的谓语动词,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翻译成:“make”句型。

例1:我使他很生气。

(王宪生,2013,88) I enraged him. 引言“使”字句是汉语句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书面和口语表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汉语为主动型语言,英语为被动型语言,在科技英语、法律英语中,被动句大量存在。

因此在将汉语“使”字句翻译成英语时,需要再三斟酌语态问题。

这就需要译者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如何成功地将汉语致使句翻译为英语致使句,在表达出恰当语义的同时,又不失掉英语的原本语言特征。

致使的语义系统

致使的语义系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Sep.,2018  收稿日期:2018-03-22 作者简介:李静波(1979-),男,副教授,博士㊂主要从事语言类型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致使结构的类型与共性研究(FJ2017B120)□语言与文字学研究致使的语义系统李静波(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摘 要:致使结构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对致使的语义类型研究还较为薄弱㊂通过跨语言的分析,意义与形式相互参照,构建了致使的语义系统㊂将汉语 让”致使结构和日语saseru 致使结构的语义类型置于该系统中,可直观㊁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分布差异㊂该系统可为致使结构的对比研究㊁语义地图的构建等提供一个理论框架㊂关键词:致使结构;致使;系统;类型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8)09-0124-03The System of CausationLI Jing -bo(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Teacher Education,Wuyi College,Wuyishan Fujian 354300,China) Abstract :Causative construc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for a long time,but the study on the meaning of it hasn't aroused e⁃nough atten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emantic system of causative by analyzing some languages.It clearly shows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rang"and Japanese "saseru"in the system.The system offers a theory frame for the contrastive research and se⁃mantic map of causative. Key words :causative construction;causation;system;type 致使(causation)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致使结构(causative construction)表达的意义㊂致使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包括强制致使㊁许可致使等多种类型㊂朱德熙(1982)把 让”分出了使令㊁听任㊁允让等多种用法㊂[1]吕叔湘(1999)也认为, 让”有致使㊁允让㊁听任等意义㊂[2]江蓝生(2000)把致使分为使令㊁致使㊁允让和任凭等意义㊂[3]这些分类大致刻画了致使的语义类型,但只是简单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论证㊂国外类型学派很注重对致使进行分类㊂Comrie(1989)将致使分为直接致使(direct causation)和间接致使(indirect causation),直接致使是致使者(causer)对被使者(causee)的直接操作,对应于词汇型致使结构,间接致使是指致使者对被使者发出指令,被使者在该指令下完成某一行为,通常对应于能产型致使结构㊂[4]Shibatani &Pardeshi(2002)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从二者中划分出了协同致使(sociative causa⁃tion)㊂协同致使又包括:共同行动(Joint-action)㊁协助(as⁃sistive)㊁监督(supervison)三种㊂它们分别表示了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即结果事件)在时空上不同的重合情况㊂[5]这是从功能角度进行的分类,没有涵盖所有的致使情形,因为Shibatani &Pardeshi 所设定的致使情形主要是 致使者让被使者做某事”,即学者们所说的人际型致使(interpersonalcausation),但是对于非人际型致使,比如汉语的 这件事让我很伤心”㊁英语的 His failure made her sorrow”这类致使句他们很少讨论㊂Kulikov(2001)对致使的类型介绍得较为详细,包括直接㊁间接㊁许可㊁帮助㊁宣言㊁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等等㊂[6]891-893不过,Kulikov 只是把以往研究中提到的致使类型做了一个简单的罗列,类型之间缺乏逻辑性㊂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到,关于致使的语义类型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系统性;(2)分类较粗略;(3)类型不够全面;(4)不具有跨语言的普适性㊂所以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跨语言的角度构建致使的语义系统㊂一㊁致使的语义系统我们同意类型学将致使分为直接致使和间接致使㊂典型的直接致使是致使者和被使者之间有物理性的接触㊁致使者对被使者有直接的操作;典型的间接致使一般不会直接操作被使者,通常是通过口头指令或者手势使被使者发出行动㊂直接致使和间接致使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英语中表示直接杀死就用kill,间接导致某人死亡则用cause to die㊂因此,我们首先将致使分为直接致使和间接致使两类㊂直接致使和间接致使是一个连续统,对于直接致使,我们不再细化,而间接致使还要做出更细致的分类㊂我们知道致使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包括物㊁事件或状态),不同的致使者会产生不同的致使类型㊂人是具有意图性的生物,只有人才能够有意图地让某人行动或者发生变化;而物㊁事件都不具有意图性,所以,物㊁事件只能是事件的促发者,而无法成为控制者㊂根据控制这一参数,影山太郎(1996)把间接致使分成两类,当事件充当致使者时表示的是因果类(cause)致使;有意图的人充当致使者时是控制类(control)致使㊂[7]英语中的have致使句就只能表示控制致使,而不能表示因果致使,比如:(1)Barbara had George shopping.芭芭拉叫乔治去买东西㊂(2)*Ralph had Sheila fall down.*拉夫叫谢拉晕倒㊂(引自影山太郎1996:31-32)我们将主语不具有控制性的致使句所表示的致使称作 因果致使”,将具有控制性的这一类称作 控制致使”㊂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控制致使”中致使者对被使事件的发生有控制力,而 因果致使”中致使者无法控制被使事件的发生㊂现在我们将间接致使又分出了两类,即 控制致使+因果致使”㊂控制致使主要表示某人A作用于某人B,然后B做出某事,这又可以分为两类:指示型和允让型㊂ 指示致使”与 允让致使”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致使者积极主动地要求被使者实施结果事件,而后者致使者并非主动要求被使者施事结果事件㊂在英语中,指示型使用致使动词have,而允让型则使用致使动词let㊂允让致使又可分为两类,分别是许可致使和放任致使㊂前者表示致使者积极给予许可,从而使得被使事件实现,而后者则是致使者未阻止(或未能阻止)事件的发生㊂从许可致使到放任致使,致使者对被使者的控制力递减,形成一个连续统㊂这两种致使在墨西哥印第安部族的塔拉斯堪语分别用jwinaani和jurajkuni两个不同的致使动词来表达㊂[8]根据社会关系㊁地位,指示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级对下级(高地位对低地位)或平级之间的指示,而另一类则是下级对上级(低地位对高地位)的指示㊂我们将前一类致使称作要求类致使,后一种称作请求类致使㊂这两种情况在很多语言中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如汉语在前一种用 让”致使结构,而后一种则通常用 请”㊂在日语中前者使用saseru,后者使用temorau㊂在要求致使中,根据指令的强度又可以分为强制型和非强制型㊂区分二者的关键参数是被使者的意愿性㊂致使者让被使者做某事时,被使者有两种可能的反应,(a)不愿意做;(b)愿意做㊂如果不愿意做而又做了,说明致使者是强制被使者执行;愿意做并且做了,说明致使者不是强制被使者执行㊂Shibatani(1982)[9]指出,包括日语在内,很多语言如朝鲜语㊁匈牙利语㊁盖丘亚语在强制致使和非强制致使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形态区别㊂当表示强制致使时,被使者被编码为宾格,表示非强制时则编码为与格,比如:(3)a.太郎は次郎を走らせる㊂/太郎逼次郎跑㊂b.太郎は次郎に走らせる㊂/太郎让次郎跑㊂例(3)都表示太郎让次郎跑,但是,(3)a表达的是逼迫行为,被使者使用了宾格标志「を」㊂(3)b表达的是一种非逼迫行为(比如劝诱),被使者使用的是与格标志「に」㊂Ku⁃likov(2001)也指出,爱斯基摩语中强制性的命令某人做某事用致使后缀-hjqur(a),而非强制性的要求某人做某事则用-hjka-或者sihjka致使后缀㊂[6]892至此,我们将整个致使的语义系统构建如下:图1.致使的语义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有类型学证据,且内部没有交叉重叠,不同类型的致使表现出的主要差异可归纳为下表:表1.各种致使类型的参数差异因果关系直接操作间接控制积极控制上对下强制性直接++因果+--放任+-+-许可+-++强制+-++++非强制+-+++-请求+-++--二、致使语义系统的应用建立致使语义系统的目的在于观察并明确不同致使结构在该系统的分布差异,为人们研究致使结构的语言共性与个性提供参考,这就要求该语义系统需要具有可应用性㊂下面我们以汉语 让”和日语saseru为例做一具体的应用研究㊂让”是现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致使动词,且用法多样㊂‘汉语八百词“中说 让”有致使㊁容许㊁听任等意义,比如:(4)谁让你把材料送来的?(5)来晚了,让您久等了㊂(6)别让集体受损失㊂(7)让我仔细想一想㊂(8)让他闹去,看他能闹成什么样521 第9期致使的语义系统 (9)如果让事情这么发展下去,会出大问题的㊂(引自吕叔湘1999:462)例(4)表示要求㊂汉语中表示强制一般要使用 逼迫㊁强迫”等强制义动词㊂根据我们的语感, 让”所表达的要求并不含有强制义㊂这一点从 让”的词源上也可以得到印证㊂ 让”原本表示表示劝诱和谦让义,虽然经语法化已成为致使动词,但原始语义尚未完全漂白,非强制义还存在㊂(5)和(6)表示的是因果致使,这里的 让”都可以换成 使”字㊂ 使”在现代汉语中只表示因果㊂(7)是请求对方同意, 让”表许可㊂而(8)和(9)都表示放任,前者对使者(人)的行为予以放任,而后者对被使者(物体)的发展予以放任㊂最后, 让”不表示 请求”㊂邓守信(1991)明确指出 让”不能用于低地位的人要求高地位的人,否则就会导致秩序的混乱㊂[10]所以,致使动词 让”的语义可归纳为:非强制㊁因果㊁许可㊁放任㊂日语中最典型的致使动词是saseru,它的语义也非常丰富㊂Ono(1982)将其分为 强制㊁操作㊁指示㊁许可㊁原因㊁经历”等6个次类,[11]分别对应于下面的例句: (10)太郎は先輩を無理矢理歩かせた㊂/太郎逼学长走㊂(11)医者は意識不明の院長を歩かせた㊂/医生扶意识不清的院长走路㊂(12)監督は社長の奥さんである女優に泣かせた㊂/导演指示演员(社长夫人)哭泣㊂(13)教職員は校長に家へ帰らせた㊂/老师允许校长回家㊂(14)破談が先生を泣かせた㊂/(婚姻)的取消使老师痛苦㊂(15)田中さんは残念にも立派な親御さんを死なせた㊂/田中伟大的父亲去世了,真遗憾㊂(引自Ono1982)从各例句所表达的语义来看,Ono体系中的 操作”接近于 直接致使”, 指示”和 强制”分别对应于 非强制”和 强制”㊂ 许可”与系统中的 许可”大体相当, 原因”则对应于 因果”㊂最后的 经历”其实是一种 放任”,例(15)表达的是田中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或没有能力阻止,从而 放任”父亲死去㊂由于saseru不能用于 请求”,所以它能够表达的致使类型就是:直接致使㊁因果㊁许可㊁放任㊁强制㊁非强制㊂将 让”和saseru的置入本文所建立的系统中,可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分布差异:表2. 让”和saseru的语义分布直接因果放任许可非强制强制请求让-++++--saseru++++++- 当然,汉日语致使结构的差异并非如此简单㊂但是该系统提供了一个框架,我们可以在细化的类型中设定各种参项,比较二者的异同㊂比如,在因果致使中,两个致使结构的致使者在生命度上有哪些共性与个性?在放任致使中,不同致使结构对致使者和被使者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等等㊂综上,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构建了致使的语义系统㊂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各类型之间差异清晰,相互无交叉,从而避免了以往中药铺似的分类㊂由于系统是基于多语言所构建,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对致使结构的对比研究以及跨语言研究提供一个对比框架㊂在致使语义系统的框架下我们对比并展示了汉语 让”致使结构和日语saseru致使结构的差异,今后可在这一框架对二者的句法语义展开细致的对比研究㊂当前,语义地图已成为类型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而构建语义地图的关键一环是语义节点的设定㊂本系统的各个致使类型可作为致使动词的语义节点,为致使结构语义地图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㊂当然,致使的类型还可以做出更精细的划分,今后可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做进一步的完善㊂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9.[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61.[3].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1.[4].COMRIE 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Syntax and morphology[M].Oxford:Blackwell,1989:171.[5].SHIBATANI M,PARDESHI P.The causative continuum[C]//SHIBATANI M(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 inter⁃personal manipu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2:85-126.[6].KULIKOV,L I.2001.Causatives[M]//Haspelmath M et al.(eds.)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universals: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Berli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1:831-898.[7].影山太郎.動詞意味論:言語と認知の接点[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85.[8].MALDONADO R,NAVA L E.F.Tarascan causatives and event complexity[C]//SHIBATANI M(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 interpersonal manipu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2:157-196.[9].SHIBATANI M.Japanese grammar and universal grammar[J].Lingua,1982,57(02):103-123.[10].邓守信.汉语使成式的语义[J].国外语言学.1991,(03):29-35.[11].ONO K.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J].Linguistics,1982(20):97-121.(责任编辑 李 维) 62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致使表达的角度看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

从致使表达的角度看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

第20卷第4期Vol.20No.4荆㊀楚㊀学㊀刊AcademicJournalofJingchu2019年8月Aug.2019收稿日期:2019-07-24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近代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研究 (JD17108)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类型学视野下的近代汉语致使结构研究 (YY18201)作者简介:刘海波(1989-)ꎬ男ꎬ江西余干人ꎬ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ꎬ北京大学博士ꎬ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ꎮ从致使表达的角度看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刘海波(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ꎬ江西南昌330031)摘要:致使义处置式的 处置 意义逐渐减弱ꎬ导致整个句式在语义上演变为 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 ꎬ在句式意义上和抽象使役句一致ꎮ从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ꎬ认为 致事 和 所使 之间存在能量传递ꎬ这种能量传递和两者的生命度有密切关系ꎮ 致使结果 是能量传递的终点ꎬ多表现为状态性ꎮ关键词:致使义处置式ꎻ生命度ꎻ抽象使役句中图分类号:H14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0768(2019)04-0036-08㊀㊀一㊁致使义处置式的语法意义致使义处置式与其他处置式的区别在于处置标记后的宾语在语义上是动词的当事或施事ꎬ而不是受事ꎬ这与使役式在句法和语义结构上很相似(都可以归纳为 N1+V1+N2(当事或施事)+V2 )ꎮ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来看ꎬ致使义处置式仍然具有 处置 的语法意义ꎬ这种 处置 意义体现在说话人的主观意愿上ꎬ即N1是N2所发生的状态变化(V2)的诱导因素ꎮ汉语处置式发展出致使义ꎬ王力将其解释为 处置式的活用 [1]87ꎮ吴福祥将 致使义处置式 界定为 介词 P 所引出的受动者ꎬ受主体的某种支配而产生某种结果(状态)或发生某种变化 ꎬ并指出 致使义处置式中的谓语大都是非行为动词或形容词ꎬ所以语义上处置性不太显著ꎬ倒与使役动词构成的兼语式语义相近ꎮ [2]419冯春田认为 从意义上说ꎬ汉语的处置式从处置的给㊁作㊁到以至于表示其他的处置ꎬ又出现致使义处置式ꎬ是处置式发展演变的结果ꎬ是同一基本类型的处置句式本身的嬗变ꎮ [3]566王红旗认为 尽管有些例句中 把 的宾语的变化不是主体有意识地造成的ꎬ但在说话人看来ꎬ这些变化是在句子主语的控制之下发生的ꎬ句子主语对这些变化是负有责任的ꎮ [4]郭浩瑜㊁杨荣祥从N1对N2(或整个句子所表示的事件)控制度的角度解释了致使义处置式和广义处置式㊁狭义处置式㊁工具式等的差异[5]ꎮ这是很有见地的ꎬ如:㊀㊀(1)到如今女儿不见面ꎬ把老娘忧得喊皇天ꎮ你好好出外去寻转ꎬ有差错要你把命填ꎮ(«跻春台 假先生»)(2)季春江出其不意ꎬ望着晁思才心坎上一头拾将去ꎬ把个晁思才拾了个仰百叉地下蹬ꎮ(«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上面例句中的结果或状态性事件 忧得喊皇天 和 拾了个仰百叉地下蹬 都是在主语(表现为 事件 )的 控制 下发生的ꎮ学界对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认识在不断加深ꎬ但是还没有将致使义处置式完整地置于N1V1N2V2句式当中进行考察ꎬ没有从语义结构(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的角度详细考63察N1㊁N2㊁V1㊁V2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㊁表义和发展的影响ꎮ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由于 处置 意义逐渐减弱ꎬ导致整个句式在语义上演变为 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 ꎬ在句式意义上和抽象使役句(1)一致ꎬ这从致使义处置式在近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明显ꎮ下面是近代汉语中一些致使义处置式的用例:㊀㊀(1)如斯数满长无倦ꎬ能把因缘更转精ꎮ(«敦煌变文集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2)莫将此身险中行ꎮ(«祖堂集»卷七)(3)没事尚自生事ꎬ把人寻不是ꎬ更何况ꎬ今日将牛畜都尽失ꎮ(«刘知远诸宫调ꎬ二»)(4)姐姐ꎬ你若这等ꎬ把你从前一场好都没了ꎮ(«金瓶梅词话»二十回)(5)狄婆子见了孙兰姬如此娇媚ꎬ又如此活动ꎬ把那一肚皮家里怀来的恶意ꎬ如滚汤浇雪一般ꎮ(«醒世姻缘传»四〇回)(6)今日之上ꎬ把只煮熟的鸭子飞了ꎮ(«儿女英雄传»一五回)这种句式在近代汉语后期(明清时期)很常见ꎬ而且由于 处置 意义的进一步弱化ꎬ整个句式更加突出 结果事件 ꎬ而表达结果或状态的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ꎬ在意义上已经变得和抽象使役句差不多了ꎮ下面三组例句中的 把 能够和 着 叫 让 互用ꎬ整个句子很明显是致使义处置式ꎮ㊀㊀(1a)我把他牛马般吃一顿拷ꎮ(元刊本ꎬ铁拐李ꎬ1折)(1b)我着你似生驴般吃顿拷ꎮ(«元曲选 铁拐李»1折)(2a)寻了两乘兜轿ꎬ夫妻两个坐了ꎬ把两个女儿背坐在轿后ꎮ(«型世言»十回)(2b)不知是何道理ꎬ好端端叫个仆人坐在轿后ꎮ(«型世言»二六回)(3a)母: 才是他把我儿毒丧黄泉ꎮ («跻春台 双冤报»)(3b)谁知他让我父命丧他乡ꎬ不知何处收骸骨ꎮ(«跻春台 解父冤»)在此ꎬ为了更好理解致使义处置式的句法语义特点ꎬ我们有必要将其和另一种表达致使义的句式 抽象使役句进行对比讨论ꎮ首先ꎬ从这两类句子句式变换的角度来看ꎬ吕叔湘认为 一个春节把孩子们的心都玩野了 的准确说法是 一个春节使孩子们玩得心都野了 [6]ꎬ突出了这两种句式的共同点ꎮ徐燕青认为 使 字句和 把 字句存在语义和结构上的差异ꎬ而且并不是所有含有致使义的 把 字句都能用 使 字句进行替换ꎬ和V2的语义指向有关[7]ꎮ郭姝慧认为 能跟 使 字句置换的致使义 把 字句的 把 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ꎬ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ꎮ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ꎬ那么 把 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㊁感事或主事性成分ꎬ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ꎮ [8]我们认为致使义处置式一般都可以变换成抽象使役句ꎬ这是因为这两种句式在 致事(有生或无生) 和 致使结果(自主性和非自主性) 的匹配上是一致的ꎮ如:㊀㊀(1a)这件事把我很难堪ꎮ(1b)这件事使我很难堪ꎮ(2a)到七日上ꎬ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ꎮ(«儒林外史»六回)(2b)到七日上ꎬ让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ꎮ例(1)类的致事是无生事物ꎬ致使结果是非自主性的ꎮ例(2)类的致事缺省ꎬ致使结果是自主性的ꎮ其次ꎬ从表义上来看ꎬ致使义处置式只能表达致使义ꎬ而不能表达使令义ꎮ因此在表义上ꎬ致使义处置式和抽象使役句是一致的ꎬ它们的 致事一般是生命度较低的事物或是事件㊁缺省ꎮ如:这李逵不省得ꎬ倒先把竹篾提起了ꎬ将那一舱活鱼都走了ꎮ(«水浒传»三八回)致使 那一舱活鱼都走了 的原因是 李逵的一系列行为 ꎬ而不是李逵本身ꎮ这一点也是致使义处置式和具体使役句(致事一般为生命度高的人物名词)所表现出来的致使力强弱差异的原因ꎮ具体使役句V1还具有明显的词汇意义ꎬ而致使义处置式中 把/将 的虚化程度很高ꎮ再次ꎬ近代汉语中的致使义处置式和抽象使役句在 致事 和 所使 的语义类型上差别不大ꎬ其中 致事 倾向于事件化ꎬ而 所使 可以是人物ꎬ也可以是事物ꎮ从致使力的角度来看ꎬ抽象使73役句比致使义处置式更弱ꎬ如:㊀㊀(1)再把手一放ꎬ雷鸣空中ꎬ把五个妖物慌忙跪倒ꎮ(2)再把手一放ꎬ雷鸣空中ꎬ使得五个妖物慌忙跪倒ꎮ例(1)和例(2)不能直接替换ꎬ 使 后面必须带上 得 ꎬ将后面的VP状态化ꎬ可见这里的 使 比 把 虚化程度更高ꎬ对后面VP的作用力更弱ꎮ此外ꎬ致使义处置式还继承了处置式的一些特点ꎬ如所使N2的有定性ꎬ即N2之前经常出现 那 个 只 等指示代词或量词ꎬ而抽象使役句的所使没有这方面的特点ꎮ二、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一)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汉语致使义处置式来源于一般处置式的活用ꎬ或者说是一般处置式这一句式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ꎮ学界对于这一论断多有提及ꎬ但是很少有从语义结构 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 的角度来讨论汉语一般处置式发展出致使义的原因ꎮ致使义处置式中N1对N2(或整个句子所表示的事件)控制度的减弱应该是句式结构类推或功能扩展的结果ꎬ而不是原因ꎮ我们知道使役标记 使 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ꎬ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N1生命度的降低以及N2的受控力度减弱ꎮ从下面的几个例句可以看得很明显:㊀㊀(1)章邯恐ꎬ使长史欣请事ꎬ至咸阳ꎬ留司马门三日ꎮ(«史记 项羽本纪»)(2)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ꎬ众莫不知ꎬ每一令出ꎬ平伐其功ꎮ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3)昨日之会ꎬ大率谈禅ꎬ使人情思不乐ꎬ归而怅恨者久之ꎮ(«程氏遗书»卷二) (4)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ꎬ错落隐现的胜迹ꎬ足够使你流连忘返ꎮ(朱自清«‹燕知草›序»)从例(1)(2)到例(3)(4)ꎬN1对N2作用力(致使力)减弱的原因是致事或所使生命度降低造成的ꎬ伴随的还有致使结果的非自主化ꎮ吴福祥认为不同的处置式经历了如下 一以贯之 的发展历程: 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 ꎮ其中 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 是重新分析ꎬ 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 是功能扩展[9]ꎮ将汉语处置式的发展看做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是有道理的ꎮ在 致使 这个概念中ꎬ除了 致事 和 所使 的生命度对 致使力 造成影响外ꎬ 致使结果 也是很重要的语义组成要素ꎮ处置式发展出致使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V2不再表示动作ꎬ而更多的是表示 状态的改变或出现新的结果 ꎬ这也导致了N2和V2具有成为被描写和描写关系的可能ꎬ即N2有可能被看做是当事/施事ꎮ如:㊀㊀(1)时我身上唯一鹿皮ꎬ我将鹿皮布于地上ꎮ(«佛本行集经»)(2)每把金襽安膝上ꎬ更将银缕挂肩头ꎮ(«敦煌变文集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3)他都不这等寻思ꎬ只是胡做ꎬ把自家坏了ꎮ(«皇明诏令 戒谕武臣敕»)(4)须臾ꎬ门子从里出去ꎬ又叫两三个门子进来ꎬ把仪门两角门都紧紧的关了ꎮ(«醒世姻缘传»六二回)(5)当初在家把亲汉子用毒药摆死了ꎬ跟了来ꎬ如今把俺们也吃他活埋了ꎮ(«金瓶梅词话»一一回)(6)当日个谁展英雄手ꎬ能枭项羽头ꎬ把江山属俺炎刘?(«元曲选 汉宫秋ꎬ斗虾蟆»)上面例句中的 布于地上 安膝上 挂肩头 坏了 关了 吃他活埋了 和 属俺炎刘 都是表示 状态的改变或出现新的结果 ꎮ不过上面例句还不是致使义处置式ꎬ只是可以这么理解而已ꎮ1.来源于工具式的致使义处置式关于汉语工具式发展成致使义处置式ꎬ吴福祥[9]㊁蒋绍愚[10]和郭浩瑜㊁杨荣祥[11]都有过论述ꎬ认为在 以/将/把/持+NP1+V+NP2 中如果NP1等于NP2ꎬ 以/将/把/持 就语法化为引出受事的介词ꎬ整个句子倾向于看作是处置式ꎮ如果NP1不等于NP2ꎬ 以/将/把/持 就虚化为表示工具的介词ꎬ整个句子倾向于看作是工具式ꎮ 而在由 以/将/把/持 构成的工具式中ꎬNP1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看作是V的施事或当事ꎬ从而使得句子含有致使义ꎮ我们来看下面这些例句:83㊀㊀(1)孟子曰: 天下有道ꎬ以道殉身ꎻ天下无道ꎬ以身殉道ꎮ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ꎮ («孟子 尽心上»)(2)项伯亦拔剑起舞ꎬ常以身翼蔽沛公ꎬ庄不得击ꎮ(«史记 项羽本纪»)(3)及晋三分知氏ꎬ赵襄子最怨知伯ꎬ而将其头以为饮器ꎮ(«战国策 赵策一»)(4)寄言痴小人家女ꎬ慎勿将身轻许人ꎮ(白居易«井底引银瓶»)(5)持手举一佛境界ꎮ(«道行般若经»卷九)上面例(1)至例(5)有两可的理解ꎬ是因为 身㊁心㊁头㊁眼 等表示身体部分的名词在认知上有可能隐喻指代人ꎬ从而获得有生性ꎬ成为了句子后面动作的参与者ꎬ可以重新分析为施事或当事ꎬ从而使整个句子含有致使义ꎮ这些例句虽然都具有分析为致使义处置式的可能ꎬ但仍具有很明显的工具式特点ꎬ处于一种过渡阶段ꎬ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致使义处置式ꎮ下面的例句就不能理解为工具式ꎬ而只能看作是致使义处置式ꎮ㊀㊀(1)贵姓子弟于饮食玩好之物之类ꎬ直是一生将身伏事不懈ꎮ(«程氏遗书»卷二) (2)散唱狂歌鱼未取ꎬ不持身心干时务ꎮ(宋 杜安世«凤栖梧 任在芦花最深处») (3)南楼持手凭肩处ꎬ风月应知ꎮ(宋 晏几道«采桑子 秋来更觉消魂苦)(4)休把闲心随物态ꎬ何事ꎬ酒生微晕沁瑶肌ꎮ(宋 苏轼«定风波 好睡慵开莫厌迟»)(5)将新变故易ꎬ持故为新难ꎮ(唐 孟郊«古薄命妾»)(6)持世上人多智惠ꎬ好交问去唱将来ꎮ(«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例(5)(6)中的 持 很明显表示致使义ꎬ不过用例很少ꎮ从 致事 的角度来看ꎬ这些例句的 致事 或缺省㊁或事件化ꎬ成为后面事件的原因ꎬ不可能为后面动作行为提供具体的作用力ꎮ汉语工具式为什么具有分析为致使义处置式的可能ꎬ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工具式和来源于工具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的结构语义差异来理解这种转变ꎮ下面将来源于工具式的致使义处置式表述为: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ꎬ将工具式表述为:NP1+以/将/把/持+NP2+V+NP2ꎮ表1㊀来源于工具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的语义特点致事ʃ有生性ʃ意愿性ʃ参与性致使能量将/把所使+有生性+自控性致使结果ʃ状态性ʃ已然性表2㊀工具式的语义特点NP1+有生性+意愿性+参与性以/将/把/持NP2-有生性-自控性VP2ʃ状态性ʃ已然性通过表一和表二的对比ꎬ我们可以发现工具式和来源于工具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结构基本相同ꎬ只是内部的组成要素的语义存在差异ꎮ其一ꎬ致事和NP1的差别在于有生性的不同ꎮ工具式的NP1需要有生名词充当ꎬ而且NP1是有意愿性的动作的唯一执行者ꎮ致事由于所使的有生性和自控性(即所使可以是动作的执行者)ꎬ导致致事可以不具有有生性或不出现ꎮ其二ꎬ由于 致事 有可能不是动作行为的参与者ꎬ导致 致使能量 有可能出现非物理性ꎬ即动作行为主要由 所使 来完成ꎮ但是工具式由于NP2的非自控性(即不能成为动作的参与者)而不会出现这种情况ꎮ其三ꎬ所使和NP2的差异是这两种句式差异的根本ꎮ工具式的NP2由于不具有有生性(至少原型是这样的)ꎬ导致NP2没有自控性ꎬ不可能重新分析为施事或当事ꎬ进而使得NP1是整个句子动作的唯一执行者ꎮ如:㊀㊀(1)姜与子犯谋ꎬ醉而遣之ꎮ醒ꎬ以戈逐子犯ꎮ(«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孟子 梁惠王上»)(3)献公私谓骊姬曰: 吾欲废太子ꎬ以奚齐代之ꎮ («史记 晋世家»)例(1)(2)(3)中的 戈 羊 和 奚齐 在生命度上依次递增ꎬ导致句子越来越具有致使义的倾向ꎮ2.来源于广义处置式的致使义处置式关于近代汉语广义处置式的结构类型和语义特征的研究ꎬ概括如下(2):93广义处置式通常是一个双及物式ꎬ述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涉及两个域内题元ꎬ语义上处置性较弱ꎮ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其一ꎬ处置(给):PO1给与O2:由于某种动作的实施ꎬ某物由主体甲处转移到主体乙处ꎮ其二ꎬ处置(作):PO1当作/看作/比作O2:某一人或事物被看作或当作另一人或事物ꎬ在V位置上出现的多是 认定 当作 义的认知动词ꎮ其三ꎬ处置(到):PO1放到/放在O2:客体在某种动作的作用下位移到某一处所或方位之内ꎬ句中的动词多为行为动词ꎮ广义处置式的句型主要有 以 字句㊁ 持 字句㊁ 取 字句㊁ 捉 字句㊁ 将 字句和 把 字句ꎮ如:㊀㊀(1)仙大师领金讫ꎬ将一万粒舍利㊁新经两部㊁造五通等ꎬ嘱附小子ꎬ请到日本答谢国恩ꎬ小子便许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 (2)只将人世绮罗ꎬ裁作天宫模样ꎮ(«敦煌变文集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3)把舜子头发ꎬ悬在中庭树地ꎬ从项决到脚ꎬ鲜血遍流洒地ꎮ(«敦煌变文集 舜子变»)(4)二人回来ꎬ把钩子靠在门旁ꎬ褡裢儿放在桌上ꎮ(«歧路灯»三三回)(5)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ꎬ门吏发觉之ꎬ莽执宇送狱ꎬ饮药死ꎮ(«汉书 王莽传»)(6)尔时阿阇世王即便差守门人ꎬ取父王闭在牢狱ꎮ(«增壹阿含经»卷四七)由于广义处置式(处置‹给›㊁处置‹作›㊁处置‹到›)都存在能量传递ꎬ最后都达到了某种目的和结果ꎮ例(1)(处置‹给›)进行了物体传递ꎬ结果是 一万粒舍利㊁新经两部㊁造五通等 给了 小子 ꎮ例(2)(处置‹作›)改变了事物的形态ꎬ结果是 人世绮罗 变成了 天宫模样 ꎮ例(6)(处置‹到›)改变了人物/事物的处所或处境ꎬ结果是 父王 关在牢狱ꎮ这三小类的广义处置式与致使义处置式的关系是存在差异的ꎮ其中处置(给)基本上不可能发展出致使义ꎬ因为给予义动词一般都是三价动词ꎬ这样 NP2 就成为了给予义动词的宾语ꎬ很难理解为施事或当事(即难以变成 所使 )ꎮ如:㊀㊀(1)将此女与彼摩那婆ꎬ持以为妻ꎮ(«佛本行集经»卷四五)(2)我将马王与圣子乘ꎬ以彼诸天神通力故ꎮ(«佛本行集经»卷一八)例(1)和(2)中的 此女 (虽然 生命度 很高)㊁ 马王 不可能重新分析为施事或当事ꎬ所以难以发展成致使义处置式ꎮ处置(作/到)发展出致使义的原因类似于工具式发展出致使义ꎮ 身㊁心㊁头㊁眼 等表示身体部分的名词在认知上有可能隐喻指代人ꎬ从而获得有生性ꎬ能成为了句子动作的实际参与者ꎬ可以重新分析为施事或当事(3)ꎮ在这里顺便讨论下上古汉语中的有一类 以 字句式表示使令义的情况ꎬ这种 以 字句式可以当做表示使令义的兼语句来处理ꎬ 以 字出现在兼语前的动词的位置上ꎬNP2一般是生命度较高的人物名词ꎮ下面例句中的 以 字句都能够和使令句互换ꎮ㊀㊀(1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ꎬ天将以夫子为木铎ꎮ(«论语 八佾»)(1b)汉武帝置县ꎬ仍封其夷人为王ꎬ后王莽降其爵为候ꎮ(«汉书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2a)管仲以其君霸ꎬ晏子以其君显ꎮ(«孟子 公孙丑上»)(2b)向欲以齐事王ꎬ使攻宋也ꎮ宋破ꎬ晋国危ꎻ安邑ꎬ王之有也ꎮ(«战国策 秦策一»)(3a)景帝即位ꎬ以错为内史ꎮ(«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3b)上善之ꎬ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ꎮ(«汉书 晁错传»)3.来源于狭义处置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的论元结构是一个及物式ꎬ谓语动词通常是一个及物动词ꎬ有时候带上补语ꎬ所以就 处置 的角度来说ꎬ狭义处置式比广义处置式的处置性要强ꎮ一般可以将狭义处置式分为下面两个小类:其一ꎬ动词为光杆形式:P+O+V(单纯动词居句末ꎬ动词前后没有其他成分)ꎬ如:㊀㊀(1)莫言鲁国书生懦ꎬ莫把杭州刺史欺ꎮ(唐 白居易«戏醉客»)(2)料理中堂ꎬ将少府安置ꎮ(张鷟«游仙窟»)04其二ꎬ动词前后有其他成分:P+O+X+V或P+O+(X)+V+Y(动词为非光杆形式ꎬ前后有一些与动词有关的成分ꎬ如修饰成分或动态助词等)ꎬ如:㊀㊀(1)若把白衣轻易脱ꎬ却成青桂偶然攀ꎮ(唐 杜荀鹤«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2)路上撞见冯妈妈子ꎬ这般告诉我ꎬ把我气了个立睁ꎮ(«金瓶梅词话»一八回)从处置介词来看ꎬ狭义处置式有 将 字句㊁ 把 字句㊁ 取 字句和 捉 字句ꎮ其中 取 字句见于唐代以前的翻译佛经ꎬ 将 字式的狭义处置式出现于魏晋六朝ꎬ而 把 字句和 捉 字句的狭义处置式只见于入唐以后的文献ꎮ郭浩瑜㊁杨荣祥将来源于狭义处置式的这类致使义处置式细分为三类[11]ꎬ可以概括如下:其一ꎬ谓语动词一般既可以理解为瞬间动词ꎬ又可以理解为持续性的状态动词ꎮ如 挂 置 开 闭 锁 等等ꎮ这一类结构在致使义处置式中的控制度比较高ꎬ接近狭义处置式ꎮ㊀㊀(1)把禅龛闭定ꎬ怕蒲轮到ꎮ(宋 刘克庄«满江红 屈指耆英»)(2)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ꎬ只把头来低着ꎮ(«金瓶梅词话»二回)其二ꎬ N2+VP 可以看成是一个受事主语句ꎬ动词常常是不可控的ꎬ往往是一些非主动的㊁无意的行为ꎬ带有意念上的受动性ꎮ㊀㊀(1)已用当时法ꎬ谁将此义陈ꎮ(唐 杜甫«泛江寄李十二白诗»)(2)那马 初时着了路上走ꎬ把膘息跌了许多ꎬ这两日才吃的好些了ꎮ(«金瓶梅词话»三八回)其三ꎬ在 N1+把/将+N2+VP 中ꎬN2是V的受事ꎬN2和N1之间有特殊的领有关系ꎬN2是N1的身体器官ꎮ这和工具式发展而来的致使义处置式有相似之处ꎮ㊀㊀(1)解语花枝娇朵朵ꎮ不为伤春ꎬ爱把眉峰锁ꎮ(宋 赵师侠«蝶恋花 解语花枝娇朵朵»)(2)那女大胆真率之言ꎬ令唐僧耳红面赤ꎬ羞答答不敢把头抬ꎮ(«西游记»二一回)狭义处置式发展出 致使义 的主要原因是 致事 生命度降低ꎬ导致 致使结果 的状态性凸显ꎬ让N2在句法上成为 致使结果 所描述的对象ꎬ而和N2是否具有有生性的关系并不大ꎮ如:㊀㊀(1)没事尚自生事ꎬ把人寻不是ꎬ更何况ꎬ今日将牛畜都尽失ꎮ(«刘知远诸宫调ꎬ二»)失 在句中以状态词来充当对 牛畜 的描写ꎬ使得 牛畜都尽失 中的 牛畜 表现出当事的语义特点ꎮ不过一些动词的及物性(这类动词一般是指 物理状态变化动词 心理状态变化动词 形容词转动词 和 自我变化动词 )是很难判定的ꎬ即动作性和状态性不容易区分ꎬ例如 开 锁 关 等ꎮ事实上ꎬ 把门关 既可以理解为狭义处置式( 门 是 关 的受事)ꎬ也可以理解为致使义处置式( 门 是 关 的当事)ꎬ而具体语义理解只能根据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判断ꎮ我们知道N1的动作参与度的高低差异会影响整个句式的语义理解ꎬ狭义处置式的N1一般是动作的直接参与者ꎬ而致使义处置式中的 致事 可以不是动作的参与者ꎮ例如:㊀㊀(1)他的一番话把我感动了ꎮ(2)战士把敌人打退了ꎮ例(1)中的 他的一番话 虽然是导致 我感动 的原因ꎬ但是不是 感动 的动作直接参与者ꎬ而例(2)中的 战士 则是 打退 的动作直接参与者ꎮ通过上面的分析ꎬ我们可以将狭义处置式和来源于狭义处置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的异同描述如下表3和表4:表3㊀来源于狭义处置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的语义特点致事ʃ有生性ʃ意愿性ʃ参与性致使能量将/把所使+有生性+自控性致使结果+状态性ʃ已然性表4㊀狭义处置式的语义特点NP1+有生性+意愿性+参与性将/把NP2ʃ有生性-自控性VP2-状态性-已然性㊀㊀狭义处置式的N1一般具有有生性ꎬ但也可以向无生性事物扩展ꎬ而致使义处置式的 致事 很14多都事件化ꎬ可以仅仅表示原因ꎮ狭义处置式的N2在语义上是V的受事ꎬ而致使义处置式的 所使 在语义上是V的施事/当事ꎮ在自控性上ꎬ狭义处置式的NP2要弱很多ꎮ这样导致狭义处置式能够轻易地变换成被动句ꎬ而致使义处置式变换成被动句则有一定的限制ꎮ下面狭义处置式例(1)能够比较自然地变换成被动句ꎬ而致使义处置式例(2)则不能ꎮ㊀㊀(1)他把桌子收拾干净了ң桌子被他收拾干净了ꎮ(2)他拍完这场清宫戏后ꎬ需要花一段时间ꎬ先把头发长出来再说ꎮң∗头发被他长出来了狭义处置式的VP倾向于动作性ꎬ而致使义处置式的 致使结果 倾向于状态性ꎮ如下面例(1)可以理解为致使义处置式ꎬ例(2)可以理解为狭义处置式ꎮ㊀㊀(1)你们悄悄的在屋里ꎬ把门儿关着ꎮ(«金瓶梅词话»三五回)(1)见马回去了ꎬ玳安把大门关了ꎮ(«金瓶梅词话»三七回)(二)致使义处置式的发展致使义处置式虽然在来源上有差异ꎬ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ꎬ各小类致使义处置式的句式意义渐渐趋同ꎬ表现出 致事+致使动词/标记+所使+致使结果 的句式特点ꎮ吴福祥认为致使义处置式产生于唐五代ꎬ句型只见于 把 字句和 将 字句[9]ꎮ我们认为这个判断是准确的ꎮ在来源于广义处置式的致使义处置式的用例中ꎬ有些两可的用例出现在唐代以前ꎬ不过我们认为这些例子虽然含有致使义ꎬ但是还不能完全理解为致使义处置式ꎮ这是因为句中V1的动作性比较强ꎬ和使令句表达使令义是相同的道理ꎬ如:三月ꎬ召临江王来ꎬ即死中尉府中ꎮ(«史记 孝景本纪») 召临江王来 确实含有使令义ꎬ但和致使义处置式是不同类型的结构ꎮ如下面例句中的 持 取 和 以 的动作性还比较强ꎬ整个句子还不能看做是致使义处置式ꎮ㊀㊀(1)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ꎬ门吏发觉之ꎬ莽执宇送狱ꎬ饮药死ꎮ(«汉书 王莽传»)(2)佛从袈裟中出金色臂ꎬ举右手着阿难头上ꎬ摩阿难头ꎬ持手着阿难肩上ꎮ(«道行般若经»卷十)(3)尔时阿阇世王即便差守门人ꎬ取父王闭在牢狱ꎮ(«增壹阿含经»卷四七)(4)顾彦先平生好琴ꎬ及丧ꎬ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ꎮ(«世说新语 伤逝»)下面分别调查了«敦煌变文集»«朱子语类»«全元曲»«金瓶梅词话»«红楼梦»(前80回)等文献中致使义处置式的使用情况(4)ꎬ并从语义句法的角度分析了致使义处置式的历史演变发展情况ꎮ表5㊀近代汉语部分文献中致使义处置式的使用情况介词文献«敦煌变文集»«朱子语类»«元刊杂剧三十种»«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致使总数比例致使总数比例致使总数比例致使总数比例致使总数比例把92931%51074.7%313798.2%297123124.1%311112527.6%将357844.9%7758513.2%173914.3%4117323.7%62425%㊀㊀从表三可以看出ꎬ 把 字处置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取代 将 字处置式ꎬ在«儒林外史»中ꎬ 将 字处置式只有24例ꎬ而且很多例句都是引述前人的话语ꎬ不是实际口语的表现ꎮ在近代汉语文献中ꎬ致使义处置式占处置式的比例越来越高ꎬ«金瓶梅词话»和«儒林外史»中的比例分别达到24.1%和27.6%ꎬ这两部文献的市井口语较多ꎬ是实际口语的反映ꎮ在现代汉语中ꎬ据宛新政调查ꎬ 在2355条 把 字句中ꎬ致使性 把 字句共207条ꎬ占总数的8.79%ꎮ 并认为 致使性把字句在把字句中确实不是处于主要地位ꎬ而是处于附属地位ꎮ [13]117致使义处置式是一般处置式结构进一步活用的结果ꎬ在语义上表现为 致事+致使能量(把)+所使+致使结果 ꎬ其中 致事 多为生命度较低的事物㊁小句或主体行为ꎬ自主性较弱ꎮ致使结果 一般为非自主动词ꎬ多为对 所使 的状态进行描述ꎮ三、结语汉语致使义处置式从来源上来看ꎬ分别来源于工具式㊁广义处置式和狭义处置式ꎬ但表达的都24。

对致使概念结构的探索

对致使概念结构的探索

对致使概念结构的探索作者:胡妍妍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概念框架理论以及重要性的分析,得出致使结构需要在概念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通过对致使结构的构成要素的探讨,本文分析了致使概念结构的利弊,指出动词中心论的优点与不足,并进一步指出概念框架对致使结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概念框架致使结构动词中心论作者简介:胡妍妍(1983.6-),女,上海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概念框架理论概念框架是概念语义系统的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激活连通权值的关系网络,是记忆体中的信息集成块,是紧密结合的知识网络。

概念结构就是表达概念语义的结构,它由概念过程、先设条件和推导结果构成。

概念过程是概念框架的核心部分。

概念语义结构有三大类型,分别表示三种关系:空间关系;动作关系;致使关系。

这分别用三个基本概念结构表示:时空概念结构、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

在认知功能模式中,致使概念结构表示致使者和致使对象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致使对象有某种变化的倾向(程琪龙,2006)。

致使结构可以分解为致使者、致使对象、致使方式及其变化倾向。

致使过程一般从致使者开始,致使者影响致使对象使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倾向可以有结果,也可以没有结果。

二、概念结构的重要性在认知功能模式中,表征小句概念内容的主要机制是概念框架,语义结构只是用来表述语法语义(或称句法语义)(程琪龙,2006)。

认知功能模式认为一个概念过程一方面可以将与某一性状、事件相关的多个概念语义结构集合起来,形成认知子系统,相当于一个具体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另一方面又可以和一组语法结构构成义词关系,表述该概念子系统和语法结构之间的操作过程。

合理的基本概念结构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基本概念结构解释的是概念及其结构的异同,而不是表层句法结构的异同。

第二,基本概念结构指的是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具体语言倾向的概念结构。

论致使的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

论致使的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

论致使的语义核心 致使力的传递
口 周 红
(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 交流学院 讲 师 博士 , 上海 208 ) 语言范畴, 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 导致被使者
产 生一 定的致使 结果 。致使 有其 自身的认 知经验基 础—— 驱动 图式 , 映 的是 致使 者与被 使者之 间 反
t u t n i e i fc u a v o c r s i u s d i eal n e p c ai n o e i i a d dv r t o a st e f r e a e a o d s se n d ti n y s y i l c ,i x e t t fb — o i g b n f i o u v i t e es n e o a st e 1_ n e e ca t n el h se c fc u ai . l i l v ¨ ¨
p r ,i .e et a s ,b c me a d s t ,S b e u nl,te l g a erp ee tt n i at . s e f c,c u e e o n t e u sq e t a y h a u g e rsnai s n o
a ay e n l z d.S m e c r ce it si l d ng t p s ie ato o ha a t rs c ncu i y e ,or nt i n,c nsi u nes e l m ,c n— i o c o s s,rai s o
i t . n t e a t o ' o i i n c u ai e i b s d o r e c e n e e t t e d v me I h u h r p n o 。 a st s ae n d v n sh ma a d r f cs h d — s v i l e ea o s i ewe n t e c u e n h a s e I d i o , ti p tf r r h t h n r lt n h p b t e h a s ra d t e c u e , n a d t n i s u o wa d t a e i i t s ma t o e o a st e i t e t s r n e o a st e f r e wh c o s t o r e e n c c r fc u a v h r f e c fc u a v o c , i i s n a e i ih c n i s ft e s h

英汉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特征分析

英汉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特征分析

英汉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特征分析郭印;张艳【摘要】跨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作格现象,应该具有统一的心理表征。

通过对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成分分析发现,就致事而言,其“可移性”在时体标记词的互动下,与动词的可交替性呈正相关。

就共有客体而言,可交替性与动词结果义的语义指向以及内外论元生命度的级差有关。

就动词语义而言,状态变化是致使交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致使性可进一步分为“发端致使”和“延伸致使”,只有“发端致使”才具有参与交替的可能。

%T he cross‐linguistic ergative phenomena should have a shared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 The semantic componenti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cause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ausative alternation strength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aspectual markers .As regards the shared themes ,the alternatabil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state reference and the animacy divergen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guments .The result‐state i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of causative alternation rather than an ade‐quatecondition .Onset causation rather than extended causation ensures the possibility of alternatability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作格;致事;客体【作者】郭印;张艳【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509一、引言关于作格交替现象的研究,在认知语言学内部存在两种相矛盾的观点:一是将作格模式和及物模式并列视为人类语言的两种基本模式;[1]二是基于“无同义原则”的认知构式语法,[2]基本上否定了致使构式和反致使构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给作格性本身的存在价值打上了问号。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

浅析《红楼梦》中的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子结构形式,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其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是“把”字句的语义分析,即并非所有的“把”字句都表示“处置”义,还有一部分“把”字句是表示“致使”义的。

本文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

本文主要具体描写和讨论了“把”字句在《红楼梦》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发现两类“把”字句都有丰富的结构语义类型,与唐宋时期的“把”字句相比,其谓语成分更加复杂多样,不仅出现了新的结构类型,原有的结构还发展出新的语义类型。

标签:《红楼梦》“把”字句处置义致使义结构语义一、引言王力(1944)提出“处置式”的概念:“中国语里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用助动词‘把’(或‘将’)字,把目的语提到叙述语的前面。

”“大致说来,‘把’字所介绍者乃是一种‘做’的行为,是一种施行(execution),是一种处置。

在中文里,我们把它称为处置式。

”本文研究《红楼梦》中的“把”字句语料,即《红楼梦》中以“把”字为标记的处置式。

“把”字句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邵敬敏(1985)、薛凤生(1987)、刘培玉(2001)、蒋绍愚(2005)等不少学者都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探讨,各家从历时的角度,紧扣“把”字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寻求“把”字句的发展演变脉络。

但是对“把”字句的发展演变过程,各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关于“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学者们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王力(1944)首先提出“把”字句的“处置说”,但是“处置说”一直受到质疑,如胡附、文炼(1955)。

后来的学者,如吕叔湘(1980)、蒋绍愚(1997)、范晓(2000)、沈家煊(2002)、刘子瑜(2002)等指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处置”,一种表示“致使”。

宋玉柱(1981)具体定义王力的“处置说”,实际上是认为“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是“致使”,不少学者也认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致使”,如邵敬敏(1985)、崔希亮(1995)、张伯江(2000)、郭锐(2003)、叶向阳(2004)等指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是“广义的致使”。

shao jing min致使把字句_和_省隐被字句_及其语用解释

shao jing min致使把字句_和_省隐被字句_及其语用解释

/致使把字句0和/省隐被字句0及其语用解释¹邵敬敏赵春利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10)[关键词]致使把字句;省隐被字句;焦点标记;话题标记[摘要]本文试图破除旧说,指出/把0和/被0属于特殊的介词,因为它们还同时具有语用标记的作用。

把字句可分为/处置把字句0和/致使把字句0两类,尤其是后者显示/把0实质上是焦点标记,属于前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主动性影响;而/被字句0则可分为/动因被字句0和/省隐被字句0,尤其是后者显示/被0实质上是话题标记,属于后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被动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5)04-0011-08一、事件要素、语义要素和语用要素某个动作行为或者事件,总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

从行为学角度讲,构成事件结构的核心要素应该是动作,而与之相关的要素主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动作的接受者、工具、时间、处所、原因、目的、结果,等等。

从事件结构的逻辑构成及其与核心动作的关系来说,这些关联要素的地位几乎是平等的,缺一不可的。

但是,一旦这一事件通过语言来描述的话,就必须经过人的认知阀的过滤,这些关联要素在语言层面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

在人的认知域里,跟动作关系最为密切的当推施事和受事,其次才是工具、材料、处所和时间;外围则是原因、目的、结果和伴随等,从而形成一个以动作(动词为载体)为核心的交叉的语义角色网络。

然而在某一个特定的语言表达中,并非所有的事件要素都需要同现,根据说话人有目的的筛选,某些事件要素获得了语义要素的资格以后,才有可能在人的大脑中组合成一个语义结构。

可见,事件要素跟语义要素是不同性质的要素,由事件要素构成的事件结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个要素与事件构成的关系都是必然的;而事件要素要上升为语义要素,就必须受到表达者认知结构的制约,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表述视角和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他 做 了一 晚 上作 业 。 1a ( a 他做 完 了作 业 。 2) . b .作 业做 了他 一 晚上 。 b .他 把 作 业做 完 了 。
概括力强。四、“ 过程说” 认为致使可以从过程的角度 。
出发进行表述 , 致使过程始于致使者 , 使者影响致使 致 对象使其 变化 , 变化倾 向可以有结果 , 也可以没有结果 。 这一说法加 强了致使的动态分析, 有较强的解释力 。 、 五 “ 作用一效应说 认为致使反映特定的致使情景,具有 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包含两个或以上事件 , 一是两个事
( ) .她 非常想看 书。 3a ( a 4) .她把画挂在墙上 。 ( a 5) ,你把这幅 画买了吧。
b .她想看书想疯了。 b .墙上挂着一幅画。 b .我 买了这幅画。
件有作用 效应关 系,即事件 1( 致使事件 ) 导致事件 2
( 被使事 件) ,或事件 2因事件 1 而发生 ,这一说法具有 较强的说服力,为人们普遍接受。
( ).这件事被人知道了。 6a
b .别人知道 了这件事。
例 ( )~例 ( )a 1 2 句表示某对象通过 自身动作关
但没有导致 另一对象发生变化 , 自动句; 是 这五种说法各有侧重,都有 一定的价值 , 加深 了人 涉另一对象 , 们对致使的认识 ,但仍没有说清致使的语义特征 ,导致 相对应 的 b句是致使句 ,“ 作业”导致 “ 他”“ 了一晚 做 ,“ 作业”“ 完成 ” 。例 ( )a 3 句表示某对 缺乏严格的判 定标准 ,语言类型还没有明确 , 仍存在不 上” 他”导致 “ 象的心理活动 , b句是致使句 ,“ 导致 自身 “ 。例 她” 疯” 同意见 ,如 “ 我跑 了一身汗” 我送了他一本书” 那 、“ 、“


致使 与 自动 、因果的联 系与 区别
1 1致使与 自动相对 . 致使表现的是某事物 ( 或事件 ) 导致 另一事物产生 变化的过程 ,而 自动表现的是事物 自身的动作或状态 , 可能关涉其 它事物 , 但不 引起其它事物的变化。 因此, 致
对致使客体的作用或影响 ( 导致某实体发生某种情状) , ”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 06 期 ( 18 ) 总 8期
中文 自学指 导
R vi ws n R s a c o i e e e e a d e e r h n Ch n s Li e at r t r u e
N 4 2 0 O. , 0 6 S m 0 8 u N .1 8
个瓶子摸了他一手油”等句子能不能归入致 使, 把 ” “ 字 句 、“ 被”字句能否归入致使范畴 ,如何归入 , 等等 ,均
未能很好地解释 。 本文就从分析致使与邻近概念 ( 自动 、
因果)的联 系与区别入手,试 图探讨致 使的语义特征和 隐现条件,以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认识致 使范畴 。
【 作者简 介 】周红 (1976一 ),女 , 【 东滨 州人 ,上 海财 经 大学 国 际文化 交 流学 院 讲师 ,文 学博 士。
34
维普资讯
( )~例 ( )b句分别表示事物 的存现和某对象 自身动 畴 的 因果不 同 ,语言 中的原 因多表现为结 果产生的理 4 6 作的完成状态;相对应的 a 句是致使句 , 分别是 “ 把”字 由、道 理,原因与结果之间不再单纯是时 间顺序,而是
致使 力可以是主观 力或客观力 、外力或 内力,具有预期性或非预期性。最后分析 了致使要 素的隐现情况,得出致
使者和致使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隐含 ,而被使者与致使 力不能隐含的结论。
关键词 自动
因果
隐现条件
引 言
致使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范畴 , 经常被人们用来组织 和提取有顺序性的事件 。致使问题早在 Ⅸ 氏文通》中 马 就有论述 , 之后学者们不断探索 ,试图揭示致使的本质 特征及其内部 差异 。关于致使的内涵,主要有 以下五种 观点 :一 、“ 外力说 ” 认为某事物 出现某种行为、变化 或状态 ,总有 另一事物施以外 力,但外力如何作用没有 说清楚。二 、 使字说 指 出致使句式表示 由主语S( “ 或 在形式上 不出现 ) 使宾语 N发 出某种动作行为或呈现某 种状态 ,用 “ 使”字解释致使未免有些循环之嫌 ,似为 不妥 。三、“ 作用 ( 或影响)说” 认为致使是 “ 。 致使主体
句和 “ 被”字句。 ,前者主语作用f “ 把”字宾语导致其 有语言使用者的诸种认知推理在里面 。 发生变化 :“ 画) ( 在墙上” ( )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 画 ,
( ) 因为相信他 的爱,又 因为爱他 ,所 以跑到他 9她
( ) 的忧愁 时的面容 因为不常见 , 1 她 0 所以比平 日欢 ( 1 因为这个三角形中的两个 角之和等于9度 , 1) O 所 因果语言范畴表现的是原 因事件与结果事件之 间的
并指出 “ 作用或影响 ”包括外力和内 力, 这比 “ 外力说”
使与 自动相对 , 语义特征分 别表现为:+引起变化J 【 与【
引起变化】 。自动与致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 例 ( )~例 ( ) 句是 自动, 1 3a b句是致使;例 ()~例 ( ) 4 6 a 句是致使 ,b句是 自动 。比如 :
致使 概 念 的语义 特征 与 隐现 条件 分析
・ 周 红
内容提要 :
文章在简要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分析致使与 自 从 动、因果概念的联 系与区别入手 , 探讨致使概念 的 语 义要素和语义特征,得 出致使的语义核 心是致使力的传 递,包含 f 作用] 【 和 引发变化] 两个基本语 义特征 ,其中
后者 主语 在 “ 字宾语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被” 这件事 由 这 里 来要 求 他 遵 守他 的诺 言 … … 。( 巴金 家 ) 某人传递到其它人” 。 者说 ,现 实世界的致使与语 言中的致使 不是直接 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